CN209776360U - 机动车碰撞防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机动车碰撞防护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776360U CN209776360U CN201822124269.7U CN201822124269U CN209776360U CN 209776360 U CN209776360 U CN 209776360U CN 201822124269 U CN201822124269 U CN 201822124269U CN 209776360 U CN209776360 U CN 20977636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uter body
- inner body
- motor vehicle
- elastic expansion
- expansion pie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动车碰撞防护装置,涉及机动车的安全防护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内体以及与内体相连的外体,内体与外体之间构成一空腔,空腔内设置有弹力伸缩件,所述弹力伸缩件的一端与内体连接,另一端与外体连接;于空腔所在一侧的内体上设置有承力装置,所述承力装置上设置有处于密封状态的炸药,炸药配置相应的引信,于空腔所在一侧的外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引信相对应的触发装置,所述触发装置和引信在弹力伸缩件伸缩方向上的间距要小于弹力伸缩件在受到极限压缩时所引起的长度变化值。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用性强,面对不同的碰撞都能进行很好的吸能缓冲作用,实现优良的安全防护效果,从而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动车的安全防护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机动车碰撞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机动车数量不断增多,由机动车引起的交通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在这些交通事故中,绝大多数都会发生机动车碰撞的情况,而在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一旦发生碰撞,就难免对车内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以及使财产遭受重大损失,这在现实生活中可谓是屡见不鲜,往往一不小心就会使得车毁人亡;因此,如何提高机动车本身的道路行驶安全系数,从而保障机动车碰撞过程中人身财产的安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现有技术中已有涉及机动车碰撞防护的相关装置。
专利公开号为CN106347266A的中国专利“机动车安全防护系统”,该系统包括:机动车前防撞梁两端分别设有的安全防护块、机动车前防撞梁中间设有的安全防护片;机动车后防撞梁两端分别设有的安全防护块、机动车后防撞梁中间设有的安全防护片;机动车两侧分别设有的安全防护片或/和安全防护块。此发明在机动车车身周围容易发生撞击或摩擦的地方安装安全防护片或/和安全防护块,安全防护片、安全防护块均由具有弹性的高分子材料制成,其吸能效果好,在外力碰撞时能吸收大部分撞击力而得到缓冲,从而实现安全防护的目的。
专利公开号为CN105416212A的中国专利“一种防撞破碰撞炸药缓冲装置”,该装置包含缓冲袋,还包含炸药、炸药引爆器、炸药引爆器导线,所述的炸药设置在缓冲袋内,所述的炸药引爆器连接至炸药内,所述的缓冲袋外覆盖有防撞破层。此装置在机动车要发生碰撞时,炸药爆炸产生的气体能迅速充满缓冲袋,对相碰撞的机动车起到缓冲作用,从而减轻机动车碰撞时的损失、减少人员的伤亡。
为了更好的减少机动车碰撞时人员的伤亡以及财产损失,有必要对机动车安全防护装置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减少机动车碰撞对人身生命以及财产安全的威胁,提供了一种简单易用且安全防护效果佳的机动车碰撞防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机动车碰撞防护装置,包括内体以及与内体相连的外体,内体与外体之间构成一空腔,空腔内设置有弹力伸缩件,所述弹力伸缩件的一端与内体连接,另一端与外体连接;于空腔所在一侧的内体上设置有承力装置,所述承力装置上设置有处于密封状态的炸药,炸药配置相应的引信,于空腔所在一侧的外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引信相对应的触发装置,所述触发装置和引信在弹力伸缩件伸缩方向上的间距要小于弹力伸缩件在受到极限压缩时所引起的长度变化值。
本实用新型的机动车碰撞防护装置首先在内体和外体之间通过设置弹力伸缩件,使得当外体受到撞击时,弹力伸缩件能起到一定的吸能缓冲作用,从而减少碰撞对机动车整体的伤害;其次,内体上设置有承力装置,承力装置上设置有炸药和引信,外体上设置有触发引信的触发装置,在正常状态下,引信和触发装置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隔距离,只有当发生碰撞且撞击力比较大时,外体在外力的驱使下向内体足够靠近,使得触发装置触发引信,从而使炸药发生爆炸,产生的爆炸力具有抵消撞击力的作用,同时产生的爆炸力也会直接作用于承力装置,即也给了整个机动车一个远离撞击物的力,这种情况下,就能减少碰撞给机动车带来的威胁,保障生命和财产安全;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安装在机动车上使用,当碰撞产生的撞击力不是很大时,仅需在弹力伸缩件的作用下,就能将撞击力消除,同时使得外体上的触发装置也不会触发引信而发生爆炸,只有在撞击力很大并且能够让外体发生位移使其触发装置触发引信时,才会使炸药发生爆炸,以此来对机动车进行进一步的安全防护。
所述内体包括内体支架,所述承力装置设置在所述内体支架上;所述外体包括外体支架,所述触发装置设置在所述外体支架上。
所述内体与弹力伸缩件连接的部位设置有弹力伸缩件连接座,所述外体与弹力伸缩件连接的部位设置有弹力伸缩件连接座。弹力伸缩件连接座的设置可以方便弹力伸缩件与内体、外体的连接,保证弹力伸缩件工作的稳固性、顺畅性,避免整个防护装置发生故障。
所述内体的弹力伸缩件连接座设置在内体支架上,所述外体的弹力伸缩件连接座设置在外体支架上。
内体支架、外体支架分别为内体和外体的主体结构,是能够承受力量的主要部位,将弹力伸缩件连接座、承力装置、触发装置分别设置在内体支架和外体支架上,很显然能促进本防护装置的正常运行,防止意外发生,从而更好的保障优良安全防护效果的实现。
所述外体还包括外体外壳,所述外体外壳由具有弹性的高分子材料制成。外体外壳采用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能够对外力的撞击产生一定的吸能作用,并且当撞击力较小时,可能仅靠外体外壳就能将撞击力抵消,从而不用再启动其它的碰撞防护部件。
所述承力装置周围设置有外加强板。当炸药爆炸时会产生爆炸力,而承力装置是承受爆炸力的直接部件,因此需要设置外加强板来进一步提升承力装置的稳固性以及抗冲击能力,从而实现安全防护的效果。
所述弹力伸缩件为两根以上的弹簧。
所述内体支架、外体支架均由槽钢制成。内体支架、外体支架都需要能够承受一定的力量,由槽钢制成可以达到这个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机动车碰撞防护装置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并且该装置采用多级防护的措施,以面对不同程度的外力撞击,在发生碰撞时,能够很好的进行吸能缓冲,实现绝佳的安全防护效果,从而减少安全威胁,保障人身生命和财产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外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内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外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内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安装在机动车上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内体;2-外体;11-内体支架;12-承力装置;13-炸药;14-引信;15-外加强板;16-弹力伸缩件;17弹力伸缩件连接座;21-外体支架;22-外体外壳;23-触发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机动车碰撞防护装置,包括内体1以及与内体1相连的外体2,内体1与外体2之间构成一空腔,空腔内设置有弹力伸缩件16,所述弹力伸缩件16的一端与内体1连接,另一端与外体2连接,所述弹力伸缩件16为两根以上的弹簧;于空腔所在一侧的内体1上设置有承力装置12,所述承力装置12为一密封的承力仓结构,所述承力仓内设置有炸药13,还在承力仓上配置有能引爆炸药13的引信14,所述承力装置12周围设置有外加强板15;于空腔所在一侧的外体2上设置有与所述引信14相对应的触发装置23;所述触发装置23和引信14在弹力伸缩件16伸缩方向上的间距要小于弹力伸缩件16在受到极限压缩时所引起的长度变化值;所述内体1包括内体支架11,所述外体2包括外体支架21,所述内体支架11、外体支架21均由槽钢制成;所述内体1与弹力伸缩件16连接的部位设置有弹力伸缩件连接座17,所述外体2与弹力伸缩件16连接的部位设置有弹力伸缩件连接座17;所述内体1的弹力伸缩件连接座17、承力装置12均设置在内体支架11上,所述外体2的弹力伸缩件连接座17、触发装置23均设置在外体支架21上;所述外体2还包括外体外壳22,所述外体外壳22由具有弹性的高分子材料制成。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内体1和外体2的直接连接方式虽然可以有多种多样,但作为优选,本防护装置中外体2可以相对于内体1在内体1上做滑行运动,并于内体1上接触外体2的那一开口端设置有限位结构,外体2上也设置有配合限位结构使用的阻挡装置,此限位结构、阻挡装置的设计用于防止外体2脱离内体1;当本机动车碰撞防护装置处于正常状态而未工作时,作为弹力伸缩件16的弹簧处于自然伸缩的状态,既不受拉也不受压,只有当外体2受到外力撞击时,才会使得弹簧压缩而发生变形。
本实用新型的机动车碰撞防护装置可安装在机动车的不同部位进行安全防护,并且采取了多级防护措施,当碰撞产生的撞击力偏小时,可能外体外壳22就能对其进行完全的吸能缓冲作用,而不用再启动其它安全防护措施;当碰撞产生的撞击力偏大但又不是相当大时,可能会使弹力伸缩件16发生作用,弹力伸缩件16会对碰撞进行完全的吸能缓冲,而不至于会使触发装置23触发引信14发生爆炸来对撞击力进行消除;当碰撞产生的撞击力相当大时,外体2的位移已经使得其触发装置23能够触发到引信14,从而就会使炸药13发生爆炸产生爆炸力,以此来对撞击力进行消除,进而保障生命和财产安全。
该机动车碰撞防护装置结构简单、易用性强,面对不同程度的外力撞击都能够进行很好的吸能缓冲,实现绝佳的安全防护效果,从而减少安全威胁,保障人身生命和财产安全。
Claims (8)
1.机动车碰撞防护装置,包括内体(1)以及与内体(1)相连的外体(2),其特征是:内体(1)与外体(2)之间构成一空腔,空腔内设置有弹力伸缩件(16),所述弹力伸缩件(16)的一端与内体(1)连接,另一端与外体(2)连接;于空腔所在一侧的内体(1)上设置有承力装置(12),所述承力装置(12)上设置有处于密封状态的炸药(13),炸药(13)配置相应的引信(14),于空腔所在一侧的外体(2)上设置有与所述引信(14)相对应的触发装置(23),所述触发装置(23)和引信(14)在弹力伸缩件(16)伸缩方向上的间距要小于弹力伸缩件(16)在受到极限压缩时所引起的长度变化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碰撞防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内体(1)包括内体支架(11),所述承力装置(12)设置在所述内体支架(11)上;所述外体(2)包括外体支架(21),所述触发装置(23)设置在所述外体支架(21)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碰撞防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内体(1)与弹力伸缩件(16)连接的部位设置有弹力伸缩件连接座(17),所述外体(2)与弹力伸缩件(16)连接的部位设置有弹力伸缩件连接座(17)。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动车碰撞防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内体(1)包括内体支架(11),所述内体(1)的弹力伸缩件连接座(17)设置在内体支架(11)上;所述外体(2)包括外体支架(21),所述外体(2)的弹力伸缩件连接座(17)设置在外体支架(21)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碰撞防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外体(2)还包括外体外壳(22),所述外体外壳(22)由具有弹性的高分子材料制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碰撞防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承力装置(12)周围设置有外加强板(15)。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碰撞防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弹力伸缩件(16)为两根以上的弹簧。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动车碰撞防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内体支架(11)、外体支架(21)均由槽钢制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2124269.7U CN209776360U (zh) | 2018-12-18 | 2018-12-18 | 机动车碰撞防护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2124269.7U CN209776360U (zh) | 2018-12-18 | 2018-12-18 | 机动车碰撞防护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776360U true CN209776360U (zh) | 2019-12-13 |
Family
ID=687900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2124269.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776360U (zh) | 2018-12-18 | 2018-12-18 | 机动车碰撞防护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776360U (zh) |
-
2018
- 2018-12-18 CN CN201822124269.7U patent/CN20977636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294641U (zh) | 汽车碰撞缓冲器 | |
CN108583488A (zh) | 一种汽车碰撞时的主动缓冲装置 | |
CN204222792U (zh) | 一种汽车保险杠与车架的吸能结构 | |
CN209776360U (zh) | 机动车碰撞防护装置 | |
CN113799841B (zh) | 轨道列车防爬器及轨道列车 | |
CN204488765U (zh) | 反冲式防碰撞缓冲装置及车辆 | |
CN115257482A (zh) | 一种军用车辆座椅自适应体重和爆炸缓冲吸能装置 | |
CN210554641U (zh) | 一种汽车一体化防撞系统 | |
CN204383373U (zh) | 一种吸能块及具有该吸能块的前保险杠吸能结构 | |
CN104670185A (zh) | 反冲式防碰撞缓冲装置及车辆 | |
CN114929527A (zh) | 所有车辆和驾驶员的安全保护装置 | |
CN109591740A (zh) | 新型汽车防撞缓冲器 | |
CN206719308U (zh) | 一种快速响应的汽车转向系统主动防护转向管柱装置 | |
CN215851097U (zh) | 一种具有缓冲结构的汽车被动防撞装置 | |
CN205468913U (zh) | 一种汽车碰撞保护装置 | |
CN213768867U (zh) | 一种电动滑板车的前减震装置 | |
CN214874189U (zh) | 一种车用动力电池侧碰保护装置 | |
CN109204201A (zh) | 一种轿车碰撞缓冲机构 | |
CN210822123U (zh) | 一种汽车防碰撞保险杠 | |
CN206537116U (zh) | 一种带有吸能器的车门防撞杆 | |
CN105835809B (zh) | 一种汽车碰撞保护装置 | |
CN109356026A (zh) | 一种公路桥梁防撞装置 | |
CN205601761U (zh) | 一种可伸缩式汽车碰撞缓冲吸能装置 | |
US20060261638A1 (en) | Vehicle impact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 |
CN205871974U (zh) | 汽车碰撞缓冲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213 Termination date: 20201218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