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22213U - 一种引导轮轴淬火感应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引导轮轴淬火感应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22213U
CN209722213U CN201920178891.8U CN201920178891U CN209722213U CN 209722213 U CN209722213 U CN 209722213U CN 201920178891 U CN201920178891 U CN 201920178891U CN 209722213 U CN209722213 U CN 2097222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shaft
heating tube
guiding wheel
guiding
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7889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云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ing Rencheng District Huazhu Heat Treatment Plant
Original Assignee
Jining Rencheng District Huazhu Heat Treatment Plan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ing Rencheng District Huazhu Heat Treatment Plant filed Critical Jining Rencheng District Huazhu Heat Treatment Plant
Priority to CN20192017889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222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222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222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引导轮轴淬火感应装置,属于淬火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淬火变压器及与淬火变压器相连的淬火感应器,其特征在于:淬火感应器包括接触板、支脚、冷却水管及围设在引导轮轴下半部的施感体;施感体包括细径轮轴加热管、变径轮轴加热管、粗径轮轴加热管、辅助轮轴加热管和小径加热管;小径加热管与变径轮轴加热管之间还设置有固定支架,固定支架采用导磁体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施感体围设在引导轮轴下半部,可以直接通过行车吊走,无需移动施感体;小径加热管能够增大轮缘与踏面圆角过渡处的淬硬层深度,改善支重轮的淬火质量;固定支架采用导磁体结构,实现了支撑的作用,增加了结构的稳定性,同时提高了辅热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引导轮轴淬火感应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淬火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引导轮轴淬火感应装置。
背景技术:
引导轮安装在履带上,用来引导履带,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2983.2-2001履带式推土机引导轮行业标准,限定了引导轮主要包括引导轮轴,轴套,铁套,轮体,堵板以及一些标准件。引导轮轴包括主轴,主轴的两端设置有与油封配合的缩口端,缩口端与主轴之间通过圆角的踏面过渡相连。主轴直径大而踏面直径小,传统中使用的圆形中频感应器无法有效的对踏面加热,而且传统的淬火炉均属于接触性加热,接触面的会出现斑,淬硬层达不到设计要求,致使轮体过早磨损,缩短了轮体使用寿命。
专利号为201320371011.1的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支重轮淬火感应器,很好的解决了以上问题,但是该装置设置有8字型的变径施感圈体,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传统淬火炉的接触性加热及对不同口径的工件进行加热,但是该工装对工件加热时只能采用区段加热,这样导致工件受热不均匀;而且由于8 字型的变径施感圈体为密闭式结构,淬火后需要将机床的顶尖与工件拆卸后,将支重轮从密闭式的施感圈体穿出后,才能用行车进行吊装,处理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引导轮轴淬火感应装置;
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传统的淬火炉均属于接触性加热,接触面的会出现斑,淬硬层达不到设计要求,致使轮体过早磨损,缩短了轮体使用寿命;
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采用淬火感应器对不同口径的工件进行加热只能采用区段加热,这样导致工件受热不均匀;
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密闭式结构变径施感圈体,淬火后需要将机床的顶尖与工件拆卸后,将支重轮从密闭式的施感圈体穿出后,才能用行车进行吊装,处理效率较低。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具体技术方案为:所述的引导轮轴淬火感应装置,设置在引导轮轴机床之间,包括淬火变压器及与淬火变压器相连的淬火感应器,淬火感应器内设置有引导轮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淬火感应器沿引导轮轴的中轴线对称设置,包括与淬火变压器螺栓连接的接触板,接触板的上端面设置有支脚,支脚的一侧与冷却水管相通;支脚的顶部设置有围设在引导轮轴下半部的施感体;
所述施感体包括沿引导轮轴的轴线方向设置在引导轮轴的两侧的主轮轴加热管;主轮轴加热管包括相通设置的细径轮轴加热管、变径轮轴加热管和粗径轮轴加热管;
所述主轮轴加热管下方还设置有辅助轮轴加热管,主轮轴加热管与辅助轮轴加热管均设置在引导轮轴轴面的外侧,所述细径轮轴加热管的一端通过中空的支脚与冷却水管相通,粗径轮轴加热管的一端与辅助轮轴加热管的一端相通,辅助轮轴加热管的另一端还设置有小径加热管;
所述小径加热管沿引导轮轴的轴心与辅助轮轴加热管连线方向向外延伸设置,所述小径加热管设置成U型,小径加热管与变径轮轴加热管对应设置,小径加热管的另一端设置有纵截面为圆弧形连接管,所述圆弧形连接管设置在引导轮轴的细径轴面的外侧;圆弧形连接管与另一侧施感体的小径加热管相通;
所述小径加热管与变径轮轴加热管之间还设置有固定支架,固定支架采用导磁体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的引导轮轴的两端与引导轮轴机床的顶尖通过转动连接的方式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主轮轴加热管、辅助轮轴加热管和小径加热管均采用铜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轮轴加热管的一端与冷却水管相通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细径轮轴加热管与引导轮轴的细径配合;粗径轮轴加热管与引导轮轴粗径配合;变径轮轴加热管与引导轮轴的踏面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水管包括冷却水管进水端和冷却水管出水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装置设置的施感体围设在引导轮轴下半部,这样淬火后的工件,可以直接通过行车吊走,无需移动施感体;
小径加热管与变径轮轴加热管对应设置,能够利用小径加热的原理对引导轮轴的踏面进行辅热加热,能够增大轮缘与踏面圆角过渡处的淬硬层深度,改善支重轮的淬火质量,增大支重轮的耐磨性;
设置的小径加热管与变径轮轴加热管之间还设置有固定支架,固定支架采用导磁体结构,不仅实现了支撑的作用,增加了结构的稳定性,同时提高了辅热的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图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俯视图结构示意图;附图中:
1.接触板;2.冷却水管;3.固定支架;4.小径加热管;5.辅助轮轴加热管;6.细径轮轴加热管;7.圆弧形连接管;8.变径轮轴加热管;9.粗径轮轴加热管;10.支脚。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现在将参考附图 1-2更全面地描述。在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后”、“左下”、“右上”、“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引导轮轴淬火感应装置,设置在引导轮轴机床之间,包括淬火变压器及与淬火变压器相连的淬火感应器,淬火感应器内设置有引导轮轴;引导轮轴的两端与引导轮轴机床的顶尖通过转动连接的方式相连,所述淬火感应器沿引导轮轴的中轴线对称设置,包括与淬火变压器螺栓连接的接触板1,接触板1的上端面设置有支脚10,支脚10的一侧与冷却水管2相通;支脚10的顶部设置有围设在引导轮轴下半部的施感体;
所述施感体包括沿引导轮轴的轴线方向设置在引导轮轴的两侧的主轮轴加热管;主轮轴加热管包括相通设置的细径轮轴加热管6、变径轮轴加热管8和粗径轮轴加热管9,主轮轴加热管、辅助轮轴加热管5和小径加热管4均采用铜材质,细径轮轴加热管6与引导轮轴的细径配合;粗径轮轴加热管9与引导轮轴粗径配合;变径轮轴加热管8与引导轮轴的踏面配合;
所述主轮轴加热管下方还设置有辅助轮轴加热管5,辅助轮轴加热管5的一端与冷却水管2相通设置;主轮轴加热管与辅助轮轴加热管5均设置在引导轮轴轴面的外侧,所述细径轮轴加热管6的一端通过中空的支脚10与冷却水管2 相通,冷却水管2包括冷却水管进水端和冷却水管出水端;粗径轮轴加热管9 的一端与辅助轮轴加热管5的一端相通,辅助轮轴加热管5的另一端还设置有小径加热管4;
所述小径加热管4沿引导轮轴的轴心与辅助轮轴加热管5连线方向向外延伸设置,所述小径加热管4设置成U型,小径加热管4与变径轮轴加热管8对应设置,小径加热管4的另一端设置有纵截面为圆弧形连接管7,所述圆弧形连接管7设置在引导轮轴的细径轴面的外侧;圆弧形连接管7与另一侧施感体的小径加热管4相通;
所述小径加热管4与变径轮轴加热管8之间还设置有固定支架3,固定支架 3采用导磁体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引导轮轴淬火感应装置,具体工作时,
1.淬火时,利用行车将预加工的引导轮轴架设在淬火感应器的上方,两侧并与轮轴机床的顶尖通过转动连接的方式相连;
2.将接触板1与淬火变压器通过螺栓连接,由于连接在淬火变压器的低压端,属于高电流低电压,此时高电流通过铜材质的施感体产生高热,对引导轮轴进行加热淬火的操作;细径轮轴加热管6与引导轮轴的细径配合;粗径轮轴加热管9与引导轮轴粗径配合;变径轮轴加热管8与引导轮轴的踏面配合,这样实现了同时加热的目的,防止区段加热后临界面受热不均导致淬硬层达不到设计要求,致使轮体过早磨损,缩短了轮体使用寿命;
3.设置的多个冷却水端口通过通入纯水对铜管进行降温,防止高温熔断;
4.小径加热管4设置成U型,小径加热管4与变径轮轴加热管8对应设置,能够利用小径加热的原理对引导轮轴的踏面进行辅热加热,能够增大轮缘与踏面圆角过渡处的淬硬层深度,改善支重轮的淬火质量,增大支重轮的耐磨性;
5.特别的小径加热管4与变径轮轴加热管8之间还设置有固定支架3,固定支架3采用导磁体结构,不仅实现了支撑的作用,增加了结构的稳定性,同时通过屏蔽靠近线圈的杂散磁通来减小非处理部位的加热,使处理过程获得改进;导磁体强烈地降低其所处区域的磁阻Zm或Rm将导磁体应用于感应器,它通过控制磁通流量的走向改善加热区域的磁场分布,用以增强局部加热效果或进行电磁场屏蔽,提高加热部位温度的均匀性档获得特定的硬化层;
6.由于施感体围设在引导轮轴下半部,这样淬火后的工件,可以直接通过行车吊走,无需移动施感体。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6)

1.一种引导轮轴淬火感应装置,设置在引导轮轴机床之间,包括淬火变压器及与淬火变压器相连的淬火感应器,淬火感应器内设置有引导轮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淬火感应器沿引导轮轴的中轴线对称设置,包括与淬火变压器螺栓连接的接触板(1),接触板(1)的上端面设置有支脚(10),支脚(10)的一侧与冷却水管(2)相通;支脚(10)的顶部设置有围设在引导轮轴下半部的施感体;
所述施感体包括沿引导轮轴的轴线方向设置在引导轮轴的两侧的主轮轴加热管;主轮轴加热管包括相通设置的细径轮轴加热管(6)、变径轮轴加热管(8)和粗径轮轴加热管(9);
所述主轮轴加热管下方还设置有辅助轮轴加热管(5),主轮轴加热管与辅助轮轴加热管(5)均设置在引导轮轴轴面的外侧,所述细径轮轴加热管(6)的一端通过中空的支脚(10)与冷却水管(2)相通,粗径轮轴加热管(9)的一端与辅助轮轴加热管(5)的一端相通,辅助轮轴加热管(5)的另一端还设置有小径加热管(4);
所述小径加热管(4)沿引导轮轴的轴心与辅助轮轴加热管(5)连线方向向外延伸设置,所述小径加热管(4)设置成U型,小径加热管(4)与变径轮轴加热管(8)对应设置,小径加热管(4)的另一端设置有纵截面为圆弧形连接管(7),所述圆弧形连接管(7)设置在引导轮轴的细径轴面的外侧;圆弧形连接管(7)与另一侧施感体的小径加热管(4)相通;
所述小径加热管(4)与变径轮轴加热管(8)之间还设置有固定支架(3),固定支架(3)采用导磁体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导轮轴淬火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导轮轴的两端与引导轮轴机床的顶尖通过转动连接的方式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导轮轴淬火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轮轴加热管、辅助轮轴加热管(5)和小径加热管(4)均采用铜材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导轮轴淬火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轮轴加热管(5)的一端与冷却水管(2)相通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导轮轴淬火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细径轮轴加热管(6)与引导轮轴的细径配合;粗径轮轴加热管(9)与引导轮轴粗径配合;变径轮轴加热管(8)与引导轮轴的踏面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导轮轴淬火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管(2)包括冷却水管进水端和冷却水管出水端。
CN201920178891.8U 2019-02-01 2019-02-01 一种引导轮轴淬火感应装置 Active CN2097222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78891.8U CN209722213U (zh) 2019-02-01 2019-02-01 一种引导轮轴淬火感应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78891.8U CN209722213U (zh) 2019-02-01 2019-02-01 一种引导轮轴淬火感应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22213U true CN209722213U (zh) 2019-12-03

Family

ID=686823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78891.8U Active CN209722213U (zh) 2019-02-01 2019-02-01 一种引导轮轴淬火感应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2221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54948A (zh) * 2022-05-23 2022-08-05 东风汽车零部件(集团)有限公司刃量具分公司 一种用于联轴器惰轮轴热处理的感应器及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54948A (zh) * 2022-05-23 2022-08-05 东风汽车零部件(集团)有限公司刃量具分公司 一种用于联轴器惰轮轴热处理的感应器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284427U (zh) 一种支重轮淬火感应器
CN103589846B (zh) 转向节双台阶淬火感应器及其淬火方法
CN209722213U (zh) 一种引导轮轴淬火感应装置
CN103230964B (zh) 热连轧钢卷取机上夹送辊及其制备方法
CN110839338A (zh) 一种用于直流感应加热装置的磁屏蔽结构
CN104831019A (zh) 船用曲轴的表面淬火设备
CN106011440A (zh) 一种用于特大型挖掘机支撑滚道部的淬火装置及其工艺
CN106244785B (zh) 一种用于挖掘机支重轮轴头部的淬火工艺
CN106011442A (zh) 一种用于特大型挖掘机支撑滚道部的淬火感应加热装置
CN205398674U (zh) 一种用于轮毂外侧淬火的旋转半包裹式感应器
CN102513649B (zh) 单丝埋弧堆焊电磁搅拌磁头
CN103276158A (zh) 可控等离子弧金属表面热处理成套设备
CN2812481Y (zh) 一种新型中频感应加热线圈
CN211240663U (zh) 一种用于直流感应加热装置的磁屏蔽结构
CN205874501U (zh) 一种挖掘机支重轮支撑滚道部感应加热工装
CN211170768U (zh) 一种用于带材感应热处理的新型线圈
CN204898015U (zh) 叉车半轴中频感应淬火感应器
CN205974608U (zh) 一种高效的凸轮轴感应加热装置
CN220012734U (zh) 钻井泥浆泵曲轴轴颈淬火感应器
CN208604161U (zh) 一种活塞杆热处理用的淬火装置
CN209584299U (zh) 一种滚珠丝杠表面淬火处理用感应器
CN206887170U (zh) 一种用于槽型钢轨热处理的感应加热装置及淬火设备
CN206204365U (zh) 一种用于三销外星轮内腔加热淬火的感应装置
CN104451096A (zh) 用于连续曲面工件淬火的可随动回转的淬火感应器
CN207738805U (zh) 一种对丝杠感应加热的新型感应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