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04695U - 一种发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04695U
CN209704695U CN201920447245.7U CN201920447245U CN209704695U CN 209704695 U CN209704695 U CN 209704695U CN 201920447245 U CN201920447245 U CN 201920447245U CN 209704695 U CN209704695 U CN 2097046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ntilation hole
exhausting system
assembly
plate
power gene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44724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国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044724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046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046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046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电装置,本实用新型包括发电组合体以及安装在所述发电组合体顶部的安装板,所述发电组合体上安装有用于冷却的抽风系统,所述抽风系统上设置有出风口,所述抽风系统出风的方向与所述抽风系统进风的方向相同,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通风孔和引流板,从出风口吹出的风流能够从引流板朝向抽风系统的一面流过,所述通风孔通过所述引流板与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安装板的上部安装有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的散热面朝向所述通风孔,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安装板之间设置有气流通道,所述通风孔与所述气流通道连通;以解决现有发电装置中对控制模块无法进行有效散热和不能方便维护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发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电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安装在汽车中的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发电机是一种相当成熟而又历史悠久的工业产品,它从诞生之日起深刻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影响着人类科技的进步,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推陈出新,新能源汽车正像我们走来,走进普通人的生活,给普通大众带来便利。新能源电动汽车是指采用非化石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但同时也使用其它能源做为驱动能源的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有: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其他新能源如超级电容器、飞轮等高效储能器汽车等。
目前,由于电池和储电技术的发展限制,电动汽车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电池容量有限而导致车辆行驶里程有限和充电麻烦的问题。对此,市场上出现了专门用于解决前述问题的发电装置,该发电装置有效解决了电动车因电池容量有限而导致车辆不能长时间远距离行驶和需要专用充电设施设备才能充电的问题,在车载电池容量不足时,在不用停车的前提下,此专用发电装置能够提供电能从而保证电动车行驶,大大扩展了电动车的活动范围和使用时间,真正做到了无里程限制连续行驶,只要能便利的加到燃油,就可以和普通燃油车一样到达任何用户想要去的地方,从而更好的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出行服务。
但是,现在市场上面市的发电装置,在体积以及在对其重要部件控制模块的冷却和维护便利性上,基本上没有考虑和涉及。而控制模块作为一个发热部件,且控制模块本身的可靠性直接关系到发电装置能否正常运行。因控制模块属于发电装置的大脑,为了让其可靠工作,对其的维护升级以及防护就显得格外重要。同时,如何设计出更结构更紧凑,体积更小的产品,如何对控制器进行有效散热以及如何维护方便,成为目前发电装置领域亟待解决的和提高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电装置,通过结构的改进,以解决现有发电装置中对控制模块无法进行有效散热和不能方便维护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一种发电装置,包括发电组合体以及安装在所述发电组合体顶部的安装板,所述发电组合体上安装有用于冷却的抽风系统,所述抽风系统上设置有出风口,所述抽风系统出风的方向与所述抽风系统进风的方向相同,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通风孔和引流板,从出风口吹出的风能够从引流板朝向抽风系统的一面流过,所述通风孔通过所述引流板与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安装板的上部安装有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的散热面朝向所述通风孔,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安装板之间设置有气流通道,所述通风孔与所述气流通道连通。
作为优选的,所述发电组合体包括发动机总成和发电机总成,所述发电机总成与发动机总成的曲轴共轴设置,所述抽风系统的动力端与所述发电机总成的转子连接,所述抽风系统包括安装在所述发电机总成的转子上的离心叶轮,所述离心叶轮外部安装有导风罩,导风罩的进风孔正对前述离心叶轮的进风端,所述发电机总成设置在所述导风罩内,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导风罩与所述发动机总成的结合处。
进一步的,所述通风孔包括第一通风孔和第二通风孔,所述第一通风孔靠近所述抽风系统,所述第二通风孔远离所述抽风系统,所述引流板设置在所述第二通风孔的下侧,所述第二通风孔与所述出风口连通。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风孔与所述第二通风孔沿着所述气流通道中风流的方向依次设置。
更进一步的,所述引流板倾斜设置,所述引流板包括水平引流段和倾斜导流段,所述水平引流段正对所述出风口,所述倾斜导流段与所述水平引流段相对的一端朝向所述气流通道且与所述通风孔的侧壁连接,所述水平引流段与所述倾斜导流段的连接部位弧形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模块的散热面安装有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设置在所述气流通道中且所述出风口朝向所述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包括若干相互平行设置的散热筋版,相邻的所述散热筋版之间的过风通道与所述气流通道中的风流方向平行。
更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板上还安装有高压包。
更进一步的,所述发电组合体的底部安装有减震悬置装置,所述减震悬置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发电组合体底端的固定筋,所述固定筋至少有两根且位于所述发电组合体的底端对称设置,所述固定筋的底侧安装有减震装置,前述减震装置可以是弹簧,所述减震装置的底端设置有安装固定孔。
更进一步的,所述减震装置包括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固定筋的底面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固定筋相对的一面设置有橡胶连接块,所述橡胶连接块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相对的一面设置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的安装孔。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板包括第一水平连接部,所述第一水平连接部与所述固定筋连接,所述第一水平连接部的一端连接有向外伸出的第一倾斜连接部,所述第一倾斜连接部与所述固定筋相对的一面与所述橡胶连接块连接,所述橡胶连接块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的第二倾斜连接部,所述第二倾斜连接部的底端连接有第二水平连接部,所述第二水平连接部与所述第一水平连接部平行,所述第二倾斜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倾斜连接部平行。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置有限位块,所述固定筋上设置有限位通道,所述限位块镶嵌在所述限位通道中。
与现在常见的发电装置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之一:发电组合体的顶部用螺栓固定安装一块安装板,同时整个发电组合体上还安装有用于冷却的抽风系统,在抽风系统上设置出风口,抽风系统的出风口气体的流动方向与进风口气体的流动方向相同,在安装板上开设通风孔,并且在安装板的底面通过冲压成型一体成型(或者焊接)安装一块引流板,从出风口吹出的风能够从引流板朝向抽风系统的一面流过,同时通风孔通过前述引流板与出风口连通,这样从抽风系统的出风口中排出的风流能够在引流板的作用下,从安装板的下方穿过通风孔流向安装板的上方,同时安装板的上方通过螺栓安装有控制模块,控制模块的散热面朝向通风孔,这样从通风孔中流过的风流能够击打控制模块的散热面,同时在控制模块和安装板之间设置气流通道(气流通道的内壁分别是安装板的顶面以及控制模块的底面),击打在前述散热面上的风流能够在前述气流通道中流动,从而将控制模块上的热量带出,由于出风口吹出风的风流方向与抽风系统的进风方向相同,请参考图8所示的,从前述出风口中吹出的风流不会流向前述气流通道的前半部分(也就是安装板靠近前述抽风系统的一端至前述通风孔之间的气流通道),从通风孔中通过的风流会沿着前述气流通道的后半部分(也就是前述通风孔至安装板远离抽风系统的一端)吹出,这样在前述的气流通道中就能够形成文丘里效应,整个过程中出风口中不断的吹出风流,气流通道的前半部分不断的从靠近抽风系统的一端将外部的气流抽入气流通道的前半部分,抽入的气流能够沿着气流通道流出的方向从气流通道的前半部分流向后半部分,从而让安装板上方的控制模块的底部均能够受到持续风流冷却的作用,具体的风流方向可以参考图8所示的箭头方向。控制模块位于发电组合体的顶部,在车用或者其它狭小空间使用时,维护更加便利有效,在保证良好的散热效果的同时能够大幅度的增加控制器进行维护检修的便捷程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背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安装板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安装板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A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包含气流通道及气流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B处以上的局部剖面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三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控制模块散热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固定筋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1-发电组合体、1001-发动机总成、1002-发电机总成、2-安装板、3-抽风系统、3001-离心叶轮、3002-导风罩、4-出风口、5-通风孔、51-第一通风孔、52-第二通风孔、6-引流板、61-水平引流段、62-倾斜导流段、7-控制模块、8-气流通道、9-曲轴、10-转子、11-散热筋板、12-过风通道、13-减震悬置装置、131-固定筋、132-减震装置、1321-第一连接板、13211-第一水平连接部、13212-第一倾斜连接部、1322-橡胶连接块、1323-第二连接板、13231-第二倾斜连接部、13232-第二水平连接部、1324-限位块、133-限位通道、14-高压包、15-进风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请参考图1、图2、图3、图4以及图8所示的,一种发电装置,包括发电组合体1以及安装在所述发电组合体1顶部的安装板2,所述发电组合体1上安装有用于冷却的抽风系统3,所述抽风系统3上设置有出风口4,所述抽风系统3出风的方向与所述抽风系统3进风的方向相同,所述安装板2上设置有通风孔5和引流板6,从出风口4吹出的风能够从引流板6朝向抽风系统3的一面流过,所述通风孔5通过所述引流板6与所述出风口4连通,所述安装板2的上部安装有控制模块7,所述控制模块7的散热面朝向所述通风孔5,所述控制模块7与所述安装板2之间设置有气流通道8,所述通风孔5与所述气流通道8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发电组合体1的顶部安装有连接部分,前述的连接部分是一块用于安装固定的铝合金板,前述铝合金板与发动机总成1001的铝合金箱体一体压铸成型,前述铝合金板同样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与发动机总成1001的铝合金箱体顶部连接固定,通过连接部分用螺栓固定安装一块安装板2,同时整个发电组合体1上还安装有用于冷却的抽风系统3,在抽风系统3上设置出风口4,抽风系统3的出风口4气体的流动方向与进风口气体的流动方向相同,即若在前述进风口的气流方向是由左至右,那么在出风口4处的气流流动方向依旧为由左至右;在安装板2上开设通风孔5,并且在安装板2的底面安装一块引流板6,前述引流板6与前述安装板2可以通过冲压一体成型的方式连接,当然也可以直接将引流板6焊接固定在安装板2的底面,从出风口4吹出的风能够从引流板6朝向抽风系统3的一面流过,同时通风孔5通过前述引流板6与出风口4连通,这样从抽风系统3的出风口4中排出的风流能够在引流板6的作用下,从安装板2的下方穿过通风孔5流向安装板2的上方,同时安装板2的上方通过螺栓安装有控制模块7,控制模块7的散热面朝向通风孔5,这样从通风孔5中流过的风流能够击打在控制模块7的散热面,同时在控制模块7和安装板2之间设置气流通道8(气流通道8的内壁分别是安装板2的顶面以及控制模块7的底面),击打在前述散热面上的风流能够在前述气流通道8中流动,从而将控制模块7上的热量带出,由于出风口4吹出风的风流方向与抽风系统3的进风方向相同,请参考图8所示的,从前述出风口4中吹出的风流不会流向前述气流通道8的前半部分(也就是安装板2靠近前述抽风系统3的一端至前述通风孔5之间的气流通道8),从通风孔5中通过的风流会沿着前述气流通道8的后半部分(也就是前述通风孔5至安装板2远离抽风系统3的一端)吹出,这样在前述的气流通道8中就能够形成文丘里效应,整个过程中出风口4中不断的吹出风流,气流通道8的前半部分不断的从靠近抽风系统3的一端将外部的气流抽入气流通道8的前半部分,抽入的气流能够沿着气流通道8流的方向从气流通道8的前半部分流向后半部分,从而让安装板2上方的控制模块7的底部均能够受到持续风流冷却的作用,具体的风流方向可以参考图8所示的箭头方向。控制模块7位于发电组合体1的顶部,在车用或者其它狭小空间使用时,维护更加便利有效,在保证良好的散热效果的同时能够大幅度的增加控制器进行维护检修的便捷程度。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请再参考图10所示的,所述发电组合体1包括发动机总成1001和发电机总成1002,所述发电机总成1002与发动机总成1001的曲轴9共轴设置,也就是说让前述发动机总成1001来驱动前述发电机总成1002发电,所述抽风系统3的动力端与所述发电机总成1002的转子10连接,所述抽风系统3包括安装在所述发电机总成1002的转子10上的离心叶轮3001,前述的离心叶轮3001即为前述抽风系统3的抽风动力端,所述离心叶轮3001外部安装有导风罩3002,导风罩3002的进风孔15正对前述离心叶轮3001的进风端,而且前述进风孔15设置在导风罩3002的正面也就是与前述发动机总成1001相对的一面,前述导风罩3002与发动机总成1001上的连接部分通过螺栓连接,导风罩3002将发电机总成1002以及离心叶轮3001包覆在内部,所述出风口4设置在所述导风罩3002与所述发动机总成1001的结合处,这样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小整个发电装置的整体尺寸,经过实际的测量,发电装置的长度方向尺寸(也就是沿着前述曲轴9的方向)减少10%左右,宽度方面尺寸减少5%左右,更利于在狭窄空间安装和使用,当然将出风口4设置在导风罩3002与发动机总成1001的结合处,使整个发电装置更加整合一体化的同时,还能够直接让出风口4中流出的风流方向与前述进风孔15的进风方向相同,再者也让风流能够更便捷的通过引流板6的引导,从通风孔5中流出。
实施例3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请再参考图4、图6、图7以及图9所示的,所述通风孔5包括第一通风孔51和第二通风孔52,所述第一通风孔51靠近所述抽风系统3,所述第二通风孔52远离所述抽风系统3,所述引流板6设置在所述第二通风孔52的下侧,所述第二通风孔52与所述出风口4连通,并且所述第一通风孔51与所述第二通风孔52沿着所述气流通道8中风流的方向依次设置;这样在抽风系统3开始工作时,在气流通道8的前半部分不断的吸入风流,能够让前半部分的风流也从第一通风孔51中流通,这样不仅能够起到对气流通道8前半部分的控制模块7进行冷却,同时还能够让安装板2位于气流通道8前半部分的上下两面均得到风冷的作用,这样也能够让风流能够从安装板2的下侧穿过第一通风孔51,从而让气流通道8的前半部分在文丘里效应下能够更好的吸入风流,让气流在通道8中对控制模块7的冷却效果更好。
实施例4
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请再参考图5以及图6所示的,所述引流板6倾斜设置,所述引流板6包括水平引流段61和倾斜导流段62,所述水平引流段61正对所述出风口4,这样能够让出风口4中吹出的风流能够直接进入引流板6的有效区域,也就是进入前述水平引流段61上,开始被引流;所述倾斜导流段62与所述水平引流段61相对的一端朝向所述气流通道8且与所述通风孔5的侧壁连接,所述水平引流段61与所述倾斜导流段62的连接部位弧形连接,这样相比于不设置水平引流段61,在设置了水平引流段61后,能够通过前述弧形连接,让风流能够平顺的被引导至倾斜引流段62上,从而通过通风孔5中的第二通风孔52进入气流通道8中,以防止在不设置水平引流段61时,从出风口4中流出的风流直接作用在倾斜导流段62上,让风流与倾斜导流段62发生撞击,从而造成部分风流不规则的向四方发散造成引流板6不能有效的引流的问题;并且倾斜引流段62还能够更好的将风流朝气流通道8中的气流方向引流,让风流倾斜的进入气流通道8中,在与控制模块7的底面接触后,能够让大部分的风流直接沿着从导风罩3002至发动机总成1001的方向流动,让产生在气流通道8中的文丘里效应更加的明显,在文丘里作用下,更多的空气流过气流通道8,让气流通道8中的气流对控制模块7的冷却效果更好。
实施例5
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请再参考图11所示的,所述控制模块7的发热面底面安装有散热装置,散热装置与控制模块7的发热面接触,散热装置的固定端与控制模块7的发热部位通过螺栓固定,所述散热装置设置在所述气流通道8中且正对所述出风口4,即让出风口4中流出的风流能够直接作用在散热装置上,所述散热装置包括若干相互平行设置的散热筋板11,前述的散热筋板11是安装在散热基板上的,散热筋板11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前述散热基板导热连接固定,同时前述散热筋板11也可以通过冲压一体成型或者压铸一体成型的方式与前述散热基板连接固定,散热基板与散热筋板11相对的一面与控制模块7的发热面接触,并通过螺栓连接固定,相邻的所述散热筋板11之间的过风通道12与所述气流通道8中的风流方向平行;这样利用过风通道12,不仅能够让气流通道8中的风流能够得到更好的定向疏导,还能够有效的增加散热筋板11与气流通道8中的风流的接触面积,因为每一个散热筋板11的三个面即朝向安装板2的一面以及两个侧面均能够与气流通道8中的风流接触,从而增加的气流通道8中的风流与散热筋板11之间的热交换面积,从而有效的提高的对控制模块7的散热效果。
实施例6
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请再结合图12以及图13所示的,所述发电组合体1的底部安装有减震悬置装置13,所述减震悬置装置13包括安装在所述发电组合体1底端的固定筋131,前述的固定筋131与发电组合体1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固定筋131至少有两根且关于所述发电组合体1的底端对称设置,以保证将发电组合体1安装固定在需要安装的位置时,能够让固定点平衡,让发电组合体1固定得更加的稳固,所述固定筋131的底侧安装有减震装置132,前述减震装置132可以利用弹簧进行减震,并且在弹簧与固定筋131相对的一端安装一个用于固定发电组合体1的固定板,所述减震装置132底端设置的固定板上设有安装固定孔,利用螺栓将安装固定孔与用户需要的固定点固定,就能够实现对整个发电组合体1的安装固定,同时利用减震装置132能够有效的对发电组合体1进行缓冲,减少外部的震动对发电组合体1造成影响,同时减少发电组合体1的震动对外部的影响。
实施例7
在实施例6的基础上,请再参见图2所示的,所述安装板2上还安装有高压包14,前述的高压包14是用在火花点燃式内燃机上的点火线圈,用于把电压升高到万伏以上,让它击穿火花塞电极产生火花点燃发动机燃烧室的可燃混合气体,产生爆炸燃烧从而推动发动机活塞往复运动使发动机工作。通过将高压包14安装在安装板2上,能通过降低部件之间的距离的方式,进一步的提高整个发电装置的紧凑程度,将高压包安装在安装板2上,让其距离火花塞更近,同时高压包14整体位于发电装置的上部,便于整个发动机点火系统的检查和维护。
实施例8
在实施例7的基础上,所述减震装置132包括第一连接板1321,所述第一连接板1321与所述固定筋131的底面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1321与所述固定筋131相对的一面设置有橡胶连接块1322,所述橡胶连接块1322与所述第一连接板1321相对的一面设置有第二连接板1323,所述第二连接板1323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的安装孔,利用橡胶的特性,即橡胶能够朝向多个方向发生形变,选择力学性能较好的橡胶来作为橡胶连接块1322,将橡胶连接块1322设置在第一连接板1321与第二连接板1323之间,这样不仅能够利用橡胶连接块1322对发电组合体1实现上下方向的缓冲,同时能够利用橡胶连接块1322对发电组合体1实现水平方向的缓冲,当发电组合体1收到水平方向的振动后,在橡胶发生形变后回复力的作用下,能够让发电组合体1回复原位。
实施例9
在实施例8的基础上,所述第一连接板1321包括第一水平连接部13211,所述第一水平连接部13211与所述固定筋131连接,通过螺栓固定,所述第一水平连接部13211的一端连接有向外伸出的第一倾斜连接部13212,所述第一倾斜连接部13212与所述固定筋131相对的一面与所述橡胶连接块1322连接,所述橡胶连接块132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1323的第二倾斜连接部13231,所述第二倾斜连接部13231的底端连接有第二水平连接部13232,所述第二水平连接部13232与所述第一水平连接部13211平行,所述第二倾斜连接部13231与所述第一倾斜连接部13212平行,这样为了防止前述发电组合体1发生过度的水平晃动,利用第一倾斜连接部13212以及第二倾斜连接部13231之间的共同作用,能够起到一定限位的作用,即当发电组合体1的发动机总成1001在活塞运动冲击作用下发生水平晃动时,此时橡胶连接块1322由于设置在第一倾斜连接部13212以及第二倾斜连接部13231之间,橡胶连接块1322收到挤压,开始产生缓冲作用,而早发电组合体1发生过渡的水平晃动时,能够及时的被阻挡,从而防止发电组合体1发生过渡的水平晃动,而由于第一倾斜连接部13212与第二倾斜连接部13231是平行的设置,这样也能够不影响橡胶连接块1322在竖直方向发生形变,这样在即保证了发电组合体1能够收到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的缓冲减震,同时还能够对发电组合体1起到限位作用,防止发电组合体1发生过渡的水平晃动。
实施例10
在实施例9的基础上,为了让前述第一连接板1321防止出现沿着其固定螺栓转动的情况出现,所述第一连接板1321上设置有限位块1324,所述固定筋131上设置有限位通道133,所述限位块1324镶嵌在所述限位通道133中,这样将限位块1324镶嵌到固定筋131上的限位通道133中,利用限位块1324对第一连接板1321起到限位的作用,当第一连接板1321发生转动的趋势时,在限位块1324与限位通道133的共同作用下,能够有效的防止第一连接板1321发生转动,从而让发电组合体1的固定更加的稳定。
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Claims (10)

1.一种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电组合体(1)以及安装在所述发电组合体(1)顶部的安装板(2),所述发电组合体(1)上安装有用于冷却的抽风系统(3),所述抽风系统(3)上设置有出风口(4),所述抽风系统(3)出风的方向与所述抽风系统(3)进风的方向相同,所述安装板(2)上设置有通风孔(5)和引流板(6),所述通风孔(5)通过所述引流板(6)与所述出风口(4)连通,所述安装板(2)的上部安装有控制模块(7),所述控制模块(7)的散热面朝向所述通风孔(5),所述控制模块(7)与所述安装板(2)之间设置有气流通道(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组合体(1)包括发动机总成(1001)和发电机总成(1002),所述发电机总成(1002)与发动机总成(1001)的曲轴(9)共轴设置,所述抽风系统(3)的动力端与所述发电机总成(1002)的转子(10)连接,所述抽风系统(3)包括安装在所述发电机总成(1002)的转子(10)上的离心叶轮(3001),所述离心叶轮(3001)外部安装有导风罩(3002),所述发电机总成(1002)设置在所述导风罩(3002)内,所述出风口(4)设置在所述导风罩(3002)与所述发动机总成(1001)的结合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孔(5)包括第一通风孔(51)和第二通风孔(52),所述第一通风孔(51)靠近所述抽风系统(3),所述第二通风孔(52)远离所述抽风系统(3),所述引流板(6)设置在所述第二通风孔(52)的下侧,所述第二通风孔(52)与所述出风口(4)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风孔(51)与所述第二通风孔(52)沿着所述气流通道(8)中风流的方向依次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板(6)倾斜设置,所述引流板(6)包括水平引流段(61)和倾斜导流段(62),所述水平引流段(61)正对所述出风口(4),所述倾斜导流段(62)与所述水平引流段(61)相对的一端朝向所述气流通道(8)且与所述通风孔(5)的侧壁连接,所述水平引流段(61)与所述倾斜导流段(62)的连接部位弧形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7)的散热面安装有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设置在所述气流通道(8)中,所述出风口(4)朝向所述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包括若干相互平行设置的散热筋板(11),相邻的所述散热筋板(11)之间的过风通道(12)与所述气流通道(8)中的风流方向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2)上还安装有高压包(1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组合体(1)的底部安装有减震悬置装置(13),所述减震悬置装置(13)包括安装在所述发电组合体(1)底端的固定筋(131),所述固定筋(131)至少有两根且关于所述发电组合体(1)的底端对称设置,所述固定筋(131)的底侧安装有减震装置(132),所述减震装置(132)的底端设置有安装固定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装置(132)包括第一连接板(1321),所述第一连接板(1321)与所述固定筋(131)的底面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1321)与所述固定筋(131)相对的一面设置有橡胶连接块(1322),所述橡胶连接块(1322)与所述第一连接板(1321)相对的一面设置有第二连接板(1323),所述第二连接板(1323)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的安装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1321)上设置有限位块(1324),所述固定筋(131)上设置有限位通道(133),所述限位块(1324)镶嵌在所述限位通道(133)中。
CN201920447245.7U 2019-04-03 2019-04-03 一种发电装置 Active CN2097046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47245.7U CN209704695U (zh) 2019-04-03 2019-04-03 一种发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47245.7U CN209704695U (zh) 2019-04-03 2019-04-03 一种发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04695U true CN209704695U (zh) 2019-11-29

Family

ID=686468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447245.7U Active CN209704695U (zh) 2019-04-03 2019-04-03 一种发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0469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70461A (zh) * 2022-08-16 2022-11-22 钱江集团温岭正峰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清洁机的散热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70461A (zh) * 2022-08-16 2022-11-22 钱江集团温岭正峰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清洁机的散热结构
CN115370461B (zh) * 2022-08-16 2023-09-22 钱江集团温岭正峰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清洁机的散热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369514B2 (ja) Pduとダウンバータの空冷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吸排気系装置
JP4529991B2 (ja) 電池冷却装置
KR102215763B1 (ko) 브레이크쿨링덕트의 구조
US20200350522A1 (en) Battery casing for vehicle
CN209704695U (zh) 一种发电装置
CN108878721A (zh) 汽车散热防震电池的安装结构
CN108878722A (zh) 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安装结构
CN101635486A (zh) 一种发动机发电机
CN108493380B (zh) 一种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系统及其安装方法
CN107091231B (zh) 一种汽车空调旋叶式电动压缩机
KR101964354B1 (ko) 자동차
CN218123613U (zh) 一种车辆电气用多电源组合装置
KR101957161B1 (ko) 전기 자동차의 배터리 냉각 시스템
JP4656426B2 (ja) 2電源方式の車両用電源装置
CN212970527U (zh) 一种汽车音响散热结构
CN113700554B (zh) 柴油动力单元及交通工具
CN113562183B (zh) 一种无人机用发动机直驱式混合动力装置的散热减振系统
CN213340548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池防护箱
CN114583330A (zh) 一种设有高效导热降温结构的汽车动力电池用防护箱
CN209212557U (zh) 一种控制器侧装式压缩机及利于气密封检测的控制器盖
CN211429820U (zh) 一种发电机控制模块安装板以及发电装置
CN219999850U (zh) 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汽车主机及一种汽车
CN108933207A (zh) 散热防震汽车电池的安装结构
CN220705809U (zh) 一种发电机组散热结构及其发电机组
CN217241209U (zh) 一种电动车自调电机控制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