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05809U - 一种发电机组散热结构及其发电机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电机组散热结构及其发电机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705809U CN220705809U CN202322309053.9U CN202322309053U CN220705809U CN 220705809 U CN220705809 U CN 220705809U CN 202322309053 U CN202322309053 U CN 202322309053U CN 220705809 U CN220705809 U CN 22070580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muffler
- engine
- guide cover
- air gui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0000007306 turnover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2485 combus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0705 motor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584 silence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191 radiation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20169 heat gen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50 lubric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687 lubricating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Exhaust Silenc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电机组散热结构及其发电机组,解决了发电机组散热和降噪难以兼顾的问题,解决该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主要是一种发电机组散热结构,包括外壳、设置于所述外壳内并与其相互连通的导风罩、以及设置于所述导风罩内的消声器和风扇,通过结构的配合以形成用于冷风进入的第一进风道和第二进风道,以及用于冷风进入以带走发电机组内部热量和热风散出的第一散热风道和第二散热风道;通过优化各进出风道排布,避免出现气流紊乱,并进一步通过封闭式结构的设计降低机组的噪音。本实用新型实现使发电机组高效散热的同时还能有效降低发电机组的噪音,达到散热功能和降噪功能兼具且高效、性能良好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发电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电机组散热结构及其发电机组。
背景技术
发电机组是一种由发动机和发电机组成、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设备,其中,发动机负责提供机械能,发电机则负责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在燃烧燃料时会释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电机内部也会有电阻损耗导致部分电能转化为热能,因此,发电机组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能。为确保发电机组性能稳定、工作正常,通常采取如设置散热结构、加强密封性能等措施使发电机组能够及时散发热量。
上述散热措施在实际应用时,容易存在散热和降噪难以平衡的问题。例如,采用开架式结构时,虽有效提高了发电机组的散热效果,但无法有效隔离发电机组产生的噪音,且更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又例如,将发电机组设计成封闭式结构或半封闭式结构时,可降低发电机组的噪音以及增加发电机组的美观度,但采用封闭式结构会使得机箱热量无法顺畅排出并不断堆积,而半封闭式结构虽提高了发电机组的进风量,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散热效果,但效果有限,且噪音较大的问题仍旧存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的发电机组中散热和降噪难以兼顾的问题,提出一种发电机组散热结构及其发电机组,改善发电机组内部气流分布,实现发电机组高效散热的同时还能有效降低发电机组的噪音,达到兼具散热效果和降噪效果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一种发电机组散热结构及其发电机组,包括外壳、设置于所述外壳内并与其相互连通的导风罩、以及设置于所述导风罩内的消声器和风扇;
所述外壳其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一进风口,其相对另一侧面设置有第二进风口和出风口;
所述导风罩包括依次设置且相互连通的进风口导风罩、发电机导风罩、发动机导风罩和消声器导风罩,所述进风口导风罩一侧端口与所述第一进风口连通,所述进风口导风罩另一侧端口与所述发电机导风罩间设置有一定间隙作为导风口;所述发动机导风罩设置于发动机外,其中,所述发动机导风罩包括分别罩护发动机缸头的部分以及罩护发动机箱体的部分;所述消声器导风罩固定于所述发动机上,所述消声器导风罩进风侧端口开设于其对应所述发动机缸头的位置处,所述消声器导风罩出风侧端口与所述出风口连通;
所述消声器设置于所述消声器导风罩内;
所述风扇包括与所述发动机的曲轴传动连接的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所述第一风扇设置于所述发电机导风罩内;所述消声器导风罩进风内侧设置有蜗壳,所述蜗壳进风侧端口开设于其对应所述发动机箱体的位置处,所述蜗壳出风侧端口与所述消声器导风罩连通;所述第二风扇设置于所述蜗壳内;
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进风口导风罩形成第一进风道;
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导风口形成第二进风道;
所述第一进风道与所述第二进风道在所述导风口位置处汇合;
所述发电机导风罩、罩设于所述发动机箱体外的所述发动机导风罩部分、罩设于所述发动机缸头外的所述发动机导风罩部分、所述消声器导风罩和所述出风口形成第一散热风道;
所述发电机导风罩、罩设于所述发动机箱体外的所述发动机导风罩部分、所述蜗壳、所述消声器导风罩和所述出风口形成第二散热风道;
所述第一散热风道和所述第二散热风道在所述消声器导风罩出风侧汇合,并共同通过所述出风口与外界连通。
通过上述设置,在发电机组运转时,经发动机的曲轴带动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的转动,通过第一进风道和第二进风道吸入发电机组外部的冷风,冷风汇集并进入第一散热通道和第二散热通道吸收发电机组内各部热量后排出,其中,气流经第一散热风道带走发动机缸头处热量及发动机箱体处部分热量、以及消声器处大部分热量,经第二散热风道带走发动机箱体处另一部分热量以及消声器处另一部分热量,实现发电机组的高效散热;同时,冷风和热风的路径分隔及其内部的进一步分流,有效避免了气流紊乱及其噪音问题,保证了散热的高效。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进风口设置于所述出风口上方。
通过上述设置,一方面,使得第二进风口和导风口组成第二进风道的进风路径;另一方面,使得该路径能够经过发电机组较多的部件,使经由第二进风道的冷风在进入导风罩前能够带走机组部分热量。
进一步的,所述消声器导风罩内表面具有多个平面,且任意相邻平面间采用弧面过渡。
通过上述设置,具有弧度的箱体结构的消声器导风罩能够配合其内部的消声器对经第一散热风道和第二散热风道汇集于此处的热风起导向作用,使其能够带走此处消声器热量的同时尽快排出外部,提高散热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消声器导风罩的内腔横截面面积沿其进风一侧至出风一侧的长度方向递减。
通过上述设置,使气流能够沿着所述消声器导风罩逐渐缩小的内腔的汇集于其出风一侧并快速排出。
进一步的,所述蜗壳出风侧端口的开口方向指向所述消声器导风罩内的任一邻接于所述蜗壳所处平面且远离所述消声器导风罩另一进风端口的侧面上。
通过上述设置,一方面使第二散热风道内的气流经蜗壳进入消声器导风罩内后能较大程度地与其内的消声器接触以带走此处热量;另一方面,使第一散热风道和第二散热风道内气流在共同进入消声器导风罩后减少交错,以避免产生气流紊乱而影响散热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消声器导风罩进风侧端口与所述蜗壳进风侧端口间设置有波形缓冲面。
通过上述设置,一方面,此处的缓冲面对第一散热风道和第二散热风道起分隔作用,避免气流汇集交错;另一方面,采用波形面能够减少其所承受的风载荷,使气流的流动更为平滑,减少气流经过缓冲面表面时产生的噪音。
进一步的,所述消声器导风罩出风一侧设置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用于密封所述消声器导风罩出风一侧端口和所述出风口。
通过上述设置,避免其从两者间的孔隙回流至所述散热结构内而影响散热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采用多孔或百叶窗式结构。
通过上述设置,在满足进风量和出风量以保证散热结构的散热效率的同时减少外部环境如雨水、杂质等进入发电机组内部而影响其正常运行。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风扇进风量大于所述第二风扇进风量。
通过上述设置,确保分别针对发电机组中不同组件的第一散热风道和第二散热风道的散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发电机组,包括如上所述的发电机组散热结构,克服现有技术中散热和降噪难以兼顾的问题,实现发电机组高效散热和有效降噪。
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发电机组散热结构及其发电机组,一方面,通过外壳和导风罩配合以形成路径不同的第一进风道和第二进风道,提高了发电机组内的进风量;通过利用导风罩与发电机组在结构上的配合以形成第一散热风道和第二散热风道,使风道内的气流尽可能流经发电机组,并进一步通过风扇的设置来提高气流流速以加快热量的排出。最终通过进风道和散热风道的配合,优化各气流的流动路径避免出现紊乱,提高发电机组的散热效率;另一方面,发电机组封闭式结构的设计还能避免其采用常规的开架式结构时可能带来的噪音问题;最终通过封闭式散热结构中多风道的路径优化,达到散热功能和降噪功能兼具且高效、性能良好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电机组散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电机组散热结构内各气流路径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电机组外内各气流路径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消声器导风罩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外壳;2、导风罩;3、消声器;4、发电机;5、第一进风口;6、第二进风口;7、出风口;8、进风口导风罩;9、发电机导风罩;10、发动机导风罩;11、消声器导风罩;12、发动机缸头;13、发动机箱体;14、发动机上导风罩;15、发动机下导风罩;16、第一风扇;17、第二风扇;18、蜗壳;19、缓冲面;20、第一消声器导风罩;21、第二消声器导风罩;22、逆变器;23、密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一定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电机组散热结构,包括外壳1、设置于所述外壳1内并与其相互连通的导风罩2、以及设置于所述导风罩2内的消声器3和风扇;
所述外壳1其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一进风口5,其相对另一侧面设置有第二进风口6和出风口7;
所述导风罩2包括依次设置且相互连通的进风口导风罩8、发电机导风罩9、发动机导风罩10和消声器导风罩11,所述进风口导风罩8一侧端口与所述第一进风口5连通,所述进风口导风罩8另一侧端口与所述发电机导风罩9间设置有一定间隙作为导风口;所述发动机导风罩10设置于发动机外,其中,所述发动机导风罩10包括分别罩护发动机缸头12的部分以及罩护发动机箱体13的部分;所述消声器导风罩11固定于所述发动机上,所述消声器导风罩11进风侧端口开设于其对应所述发动机缸头12的位置处,所述消声器导风罩11出风侧端口与所述出风口7连通;
所述消声器3设置于所述消声器导风罩11内;
所述风扇包括与所述发动机的曲轴传动连接的第一风扇16和第二风扇17,所述第一风扇16设置于所述发电机导风罩9内;所述消声器导风罩11进风内侧设置有蜗壳18,所述蜗壳18进风侧端口开设于其对应所述发动机箱体13的位置处,所述蜗壳18出风侧端口与所述消声器导风罩11连通;所述第二风扇17设置于所述蜗壳18内;
所述第一进风口5与所述进风口导风罩8形成第一进风道;
所述第二进风口6与所述导风口形成第二进风道;
所述第一进风道与所述第二进风道在所述导风口位置处汇合;
所述发电机导风罩9、罩设于所述发动机箱体13外的所述发动机导风罩10部分、罩设于所述发动机缸头12外的所述发动机导风罩10部分、所述消声器导风罩11和所述出风口7形成第一散热风道;
所述发电机导风罩9、罩设于所述发动机箱体13外的所述发动机导风罩10部分、所述蜗壳18、所述消声器导风罩11和所述出风口7形成第二散热风道;
所述第一散热风道和所述第二散热风道在所述消声器导风罩11出风侧汇合,并共同通过所述出风口7与外界连通。
本实施例中,为便于理解,将上述中的散热结构与发电机组结合进行说明。参照图1,所述发电机组包括从左至右依次布置的逆变器、发电机4和发动机,其中,发动机包括发动机缸头12和发动机箱体13两个部分。同样参照图2和图3,所述的散热结构中的外壳1和导风罩2由外到内依次设置于所述发电机组外部。具体的,所述进风口导风罩8设置于所述逆变器22外,所述发电机导风罩9设置于所述发电机4外,所述发动机导风罩10则设置于所述发动机外,所述消声器导风罩11设置于所述消声器外。其中,通过所述发动机导风罩10所对应的所述发动机的不同部位,可以将所述发动机导风罩10划分或设置为多个部分拼接组合而成,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所述发动机导风罩10可以分为上下合围并共同设置于所述发动机外的发动机上导风罩14和发动机下导风罩15,其中,所述发动机上导风罩14设置于所述发动机缸头12及部分发动机箱体13外,所述发动机下导风罩15则设置于其余部分的发动机箱体13外。需说明的是,在满足上述中所述第一散热通道和所述第二散热风道形成的条件下,所述发动机上导风罩14和所述发动机下导风罩15可以固定于所述发动机上任意便于安装且不影响其正常运行的部位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自行设置,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需说明的是,上述中的发动机缸头12指燃烧室,即发动机内部进行燃烧的区域,该区域通常是发动机中最热的部件之一;而发动机箱体13则包括曲轴、连杆等部分,其中,燃烧室通过曲轴连杆以及润滑油等相连部分向其传递热量,因此该部分也是发动机中最热的部件之一,此外,其内部各移动部件的运动也会产生一定热量。
发电机组运行过程中,在发动机曲轴的带动下,第一风扇16和第二风扇17进行转动,使得外部空气经第一进风口5和第二进风口6进入外壳1内。参照图3,其中,一方面,经所述第一进风口5进入的气流进入所述外壳1后,随即进入所述进风口导风罩8内并对其内设置的所述逆变器进行冷却;另一方面,经所述第二进风口6进入的气流进入所述外壳1后,先流经所述导风罩2外部,带走所述导风罩2向外散发至所述外壳1内的部分热量、及未被罩护的发电机组其它部件所产生的热量后,再经由所述进风口导风罩8和所述发电机导风罩9之间作为导风口的间隙进入所述导风罩2内。上述两处气流最终在所述导风口处汇合,并共同汇入所述发电机导风罩9内。
上述两道气流在共同汇入所述导风罩2,并流经所述发电机导风罩9,在带走所述发电机4处的热量并进入所述发动机导风罩10后依据其与所述发动机的结构配合,原本汇聚的气流在所述发动机导风罩10处分流。参照图3,其中,一方面,分流后的一道气流依次流经所述发动机上导风罩14、所述发动机箱体13和所述发动机缸头12,带走所述发动机箱体13处部分热量以及发动机缸头12处热量后进入所述消声器导风罩11内;另一方面,分流后的另一道气流依次流经所述发动机上导风罩14、所述发动机箱体13和所述发动机下导风罩15,带走所述发动机箱体13处另一部分比重更大的热量后进入所述消声器导风罩11内。上述两道气流将再次在所述消声器导风罩11内汇集。需说明的是,上述两道气流进入所述消声器导风罩11内的入口并不相同。参见图3和图4,所述消声器导风罩11上连通所述发动机导风罩10一侧的端口为消声器入风口,上述中第一道气流由此进入;而经所述第二风扇17驱动的气流则经由所述蜗壳18将其作为另一消声器入风口以进入所述消声器导风罩11内。上述两道气流在所述消声器导风罩11内汇集并将设置于其内的消声器3的热量带走,最终共同经由所述外壳1上的出风口7排出。
本实施例中的发电机组外设置的散热结构,通过第一进风通道和第二进风通道的设置,在满足进风量需求的同时能够分别带走逆变器的热量、以及外壳1与导风罩2间的部分热量;通过第一散热通道和第二散热通道的设置,将来自第一进风道和第二进风道的气流进行汇集、分流、再汇集的方式,最终将发电机组内逆变器22、发电机4、发动机和消声器3及其它部件的热量带出。上述气流流动路径清晰,有效解决了因气流紊乱而造成的噪音及散热效果不佳的问题,还通过消声器的设置,进一步降低因气流流动而产生的噪音,最终实现发电机组高效散热和有效降噪。
表1采用不同散热结构的发电机组中各处温度对比
为保证发电机组的正常运行,各设备的温度需要保持在适当的范围内。针对在燃烧燃料时会释放出大量的热的发动机这一部分,选择几个关键点作为其运行考核的指标对散热效果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其中,机油在发动机内起着润滑和冷却的作用,因此保持机油温度在适当的范围内,有助于确保发动机的正常运行和延长发动机的寿命;火花塞位于发动机的燃烧室中,是点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动机燃烧产生的高温气体会通过火花塞传导到其表面,如果散热系统有效,火花塞温度应该维持在适当的范围内,以保证点火系统正常运作。因此,通过监测和控制机油温度和火花塞温度,可以评估发电机组散热机构的散热效果。如果这两个参数在适当的范围内,说明散热系统有效,能够及时将发动机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保持各部件在合理的工作温度范围内。反之,如果机油温度、火花塞温度过高,代表散热效果不佳,可能意味着散热系统存在问题。本实施例中,在进风量一致的情况下,参照表1,其示出了采用本申请中的散热结构与采用常规的散热结构的发电机组各关键点温度对比。在环境温度为30、40℃和50℃时,采用本申请中的散热结构的发电机组中的机油温度和火花塞温度均低于采用常规散热结构的发电机组的对应两处的温度。由表1中数据及其延伸数据得知,本申请中的散热作用更为显著,其效果较常规的散热结构能够提升5%~15%。
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进风口6设置于所述出风口7上方。
通过上述设置,一方面,使得由第二进风口6和导风口所组成的第二进风道的路径;另一方面,使得该路径能够经过发电机组较多的部件,使经由第二进风道的冷风在进入导风罩2前能够带走机组部分热量。
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消声器导风罩11内表面具有多个平面,且任意相邻平面间采用弧面过渡。
通过上述设置,具有弧度的箱体结构的消声器导风罩11能够配合其内部的消声器对经第一散热风道和第二散热风道汇集于此处的热风起导向作用,例如,所述消声器导风罩11可以是内表面的顶角及临边均以圆弧过渡的多面体结构,使其能够带走此处消声器热量的同时尽快排出外部,提高散热效率。进一步的,所述消声器导风罩11的多面体结构还可以由至少两个部分利用如紧固件拼接组合而成,参照图4,所述消声器导风罩11还可以是包括与所述发动机导风罩10连通的第一消声器导风罩20以及与所述第一消声器导风罩20邻接的第二消声器导风罩21,两者采用左右合围或上下合围的形式构成所述消声器导风罩,更便于所述消声器导风罩11本身及设置于其内部的消声器3的拆装。
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中,参照图4,所述消声器导风罩11的内腔横截面面积沿其进风一侧至出风一侧的长度方向递减。
通过上述设置,使得所述消声器导风罩11内表面及其构成的用于气流通过的型腔体积随着气流的流动方向逐渐变小,使气流能够汇集于所述消声器导风罩11出风一侧并通过所述出风口7快速排出。
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蜗壳18出风侧端口的开口方向指向所述消声器导风罩11内的任一邻接于所述蜗壳18所处平面且远离所述消声器导风罩11另一进风端口的侧面上。
通过上述设置,一方面使第二散热风道内的气流经蜗壳18进入消声器导风罩11内后能较大程度地与其内的消声器3接触以带走此处热量;另一方面,使第一散热风道和第二散热风道内气流在共同进入消声器导风罩11后减少交错,以避免产生气流紊乱而影响散热效果。
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消声器导风罩11进风侧端口与所述蜗壳18进风侧端口间设置有波形缓冲面19。
波形表面可以减少机械系统中的震动和噪音,通过改变气流方向的方式,减少流体和固体间的摩擦。通过上述设置,一方面,此处的缓冲面19对第一散热风道和第二散热风道起分隔作用,避免气流汇集交错;另一方面,采用波形的缓冲面19能够减少其所承受的风载荷,使气流的流动更为平滑,减少气流经过缓冲面19表面时产生的噪音。
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消声器导风罩11出风一侧设置有密封件23,所述密封件23用于密封所述消声器导风罩11出风一侧端口和所述出风口7。
通过上述设置,使所述消声器导风罩11内的气流从其内流出后能直接从唯一的出口即所述出风口7流至外部环境中,避免其从两者间的孔隙回流至所述散热结构内而影响散热效率。其中,密封件23可以是橡胶环,橡胶环可以采用包裹所述消声器导风罩11的方式设置,使其作密封之用的同时起到减缓冲击和振动作用的效果。
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风口5、所述第二进风口6和所述出风口7采用多孔或百叶窗式结构。
通过上述设置,在满足进风量和出风量以保证散热结构的散热效率的同时减少外部环境如雨水、杂质等进入发电机组内部而影响其正常运行。其中,进出风量较大的所述第一进风口5和所述出风口7可以百叶窗式结构,进风量相对较小的所述第二进风口6可以是多孔结构,上述百叶窗式和多孔的角度均可按需调整以兼顾风量和防雨等需求,在此不作限制。
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扇16进风量大于所述第二风扇17进风量。
通过上述设置,确保分别针对发电机组中产热量不同的组件的第一散热风道和第二散热风道的散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发电机组,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发电机组散热结构,还包括逆变器22、发电机4和发动机。因上述实施例中已结合发电机组和发电机组散热结构进行详细说明,故在此不作赘述,具体描述可参考上述实施例。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发电机组散热结构及其发电机组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发电机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设置于所述外壳内并与其相互连通的导风罩、以及设置于所述导风罩内的消声器和风扇;
所述外壳其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一进风口,其相对另一侧面设置有第二进风口和出风口;
所述导风罩包括依次设置且相互连通的进风口导风罩、发电机导风罩、发动机导风罩和消声器导风罩,所述进风口导风罩一侧端口与所述第一进风口连通,所述进风口导风罩另一侧端口与所述发电机导风罩间设置有一定间隙作为导风口;所述发动机导风罩设置于发动机外,其中,所述发动机导风罩包括分别罩护发动机缸头的部分以及罩护发动机箱体的部分;所述消声器导风罩固定于所述发动机上,所述消声器导风罩进风侧端口开设于其对应所述发动机缸头的位置处,所述消声器导风罩出风侧端口与所述出风口连通;
所述消声器设置于所述消声器导风罩内;
所述风扇包括与所述发动机的曲轴传动连接的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所述第一风扇设置于所述发电机导风罩内;所述消声器导风罩进风内侧设置有蜗壳,所述蜗壳进风侧端口开设于其对应所述发动机箱体的位置处,所述蜗壳出风侧端口与所述消声器导风罩连通;所述第二风扇设置于所述蜗壳内;
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进风口导风罩形成第一进风道;
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导风口形成第二进风道;
所述第一进风道与所述第二进风道在所述导风口位置处汇合;
所述发电机导风罩、罩设于所述发动机箱体外的所述发动机导风罩部分、罩设于所述发动机缸头外的所述发动机导风罩部分、所述消声器导风罩和所述出风口形成第一散热风道;
所述发电机导风罩、罩设于所述发动机箱体外的所述发动机导风罩部分、所述蜗壳、所述消声器导风罩和所述出风口形成第二散热风道;
所述第一散热风道和所述第二散热风道在所述消声器导风罩出风侧汇合,并共同通过所述出风口与外界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电机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风口设置于所述出风口上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电机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声器导风罩内表面具有多个平面,且任意相邻平面间采用弧面过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电机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声器导风罩的内腔横截面面积沿其进风一侧至出风一侧的长度方向递减。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发电机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出风侧端口的开口方向指向所述消声器导风罩内的任一邻接于所述蜗壳所处平面且远离所述消声器导风罩另一进风端口的侧面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电机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声器导风罩进风侧端口与所述蜗壳进风侧端口间设置有波形缓冲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电机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声器导风罩出风一侧设置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用于密封所述消声器导风罩出风一侧端口和所述出风口。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电机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采用多孔或百叶窗式结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电机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扇进风量大于所述第二风扇进风量。
10.一种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发电机组散热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309053.9U CN220705809U (zh) | 2023-08-28 | 2023-08-28 | 一种发电机组散热结构及其发电机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309053.9U CN220705809U (zh) | 2023-08-28 | 2023-08-28 | 一种发电机组散热结构及其发电机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705809U true CN220705809U (zh) | 2024-04-02 |
Family
ID=904368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309053.9U Active CN220705809U (zh) | 2023-08-28 | 2023-08-28 | 一种发电机组散热结构及其发电机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705809U (zh) |
-
2023
- 2023-08-28 CN CN202322309053.9U patent/CN22070580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2215763B1 (ko) | 브레이크쿨링덕트의 구조 | |
CN209586494U (zh) | 一种变频发电机组冷却系统 | |
CN117287291A (zh) | 一种发电机组散热结构及其发电机组 | |
CN201502430U (zh) | 汽油发电机的风道构造 | |
CN101635486B (zh) | 一种用发动机驱动的发电机 | |
US12088171B2 (en) | Heat dissipation method for complete general-purpose machine | |
CN209358383U (zh) | 一种变频发电机组的变频器安装及冷却结构 | |
CN109899158A (zh) | 全包式发电机组的冷却风道结构 | |
CN109854350A (zh) | 一种变频发电机组冷却系统 | |
WO2011124005A1 (zh) | 一种发电机组的冷却结构 | |
CN220705809U (zh) | 一种发电机组散热结构及其发电机组 | |
CN212716891U (zh) | 一种移动式柴油发电机组用散热消音装置 | |
CN101943076B (zh) | 发动机的气缸盖冷却结构 | |
CN113898462B (zh) | 一种数码发电机风冷散热方法 | |
WO2008019552A1 (fr) | Couvercle latéral de moteur diesel horizontal | |
CN216253729U (zh) | 一种工业扇直流驱动控制器的高效散热结构 | |
CN209358345U (zh) | 一种变频发电机组动力系统冷却结构 | |
CN212250212U (zh) | 一种混合动力系统的冷却结构 | |
CN210509378U (zh) | 一种全封闭式防尘型静音水冷发电机组 | |
CN209671075U (zh) | 具有增强冷却风道的全包式发电机组 | |
CN211880739U (zh) | 一种风冷机箱 | |
CN209671076U (zh) | 增强冷却型发电机组 | |
CN215719122U (zh) | 一种摩托车汽缸头 | |
CN221568639U (zh) | 一种发动机冷却风道结构 | |
CN214741623U (zh) | 一种风冷发动机的组合式导风冷却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