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68639U - 一种三梁双吊点门式起重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三梁双吊点门式起重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668639U
CN209668639U CN201920269915.0U CN201920269915U CN209668639U CN 209668639 U CN209668639 U CN 209668639U CN 201920269915 U CN201920269915 U CN 201920269915U CN 209668639 U CN209668639 U CN 2096686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irder
wheel group
trolley frame
track
lifting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26991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任伟
黄文峰
陈杰
杨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hydro Bureau 7 Co Ltd
Sinohydro Jiajiang Hydraulic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ohydro Bureau 7 Co Ltd
Sinohydro Jiajiang Hydraulic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hydro Bureau 7 Co Ltd, Sinohydro Jiajiang Hydraulic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nohydro Bureau 7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26991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6686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6686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6686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rriers, Traveling Bodies, And Overhead Traveling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三梁双吊点门式起重机,属于起重机械技术领域,包括主梁一、主梁二、起升机构一、起升机构二、吊具一和吊具二,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小车架一、小车架二、同步轴和主梁三,起升机构一和起升机构二通过同步轴连接,小车架一上有车轮组一和车轮组二,小车架二上有车轮组三和车轮组四,车轮组二和车轮组三之间设置有万向节同步轴,主梁一上设置有轨道一,主梁三上设置有轨道二和轨道三,主梁二上设置有轨道四,小车架一上安装有滑轮组一,小车架二上安装有滑轮组二。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减少小车架支承间距,利于防止小车架变形,减小了单个车轮的轮压,利于主梁结构的受力,从而能够保障起重机长期使用吊装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三梁双吊点门式起重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起重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梁双吊点门式起重机。
背景技术
起重机主要分为门式起重机和塔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主要包括门架、大车行走机构和小车。其中大车行走机构与门架连接在一起,同时与安装固定于基础上的轨道接触连接,用于支撑门式起重机和实现行走;门架主要包括主梁、端梁和门腿,主梁上安装有轨道并与小车接触连接,用于支撑小车和实现行走。
随着技术进步和起重设备容量的不断增加,常规布置的双吊点超大容量起重机存在小车承受弯矩大,小车架结构重量较大的问题。也会因小车架变形影响到减速器、制动器及电机等的受力和功能。同时,常规布置正轨或偏轨结构轮压较大,也会对主梁结构产生不利影响。
公开号为CN 204529131U,公开日为2015年08月05日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固定双吊点双梁起重机,包括双梁桥架、大车运行机构、卷扬机,所述的双梁桥架两边端梁上安装有大车运行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左滑轮装置、右滑轮装置、左钢丝绳、右钢丝绳、专用吊具,所述的卷扬机的机架两边分别焊接在双梁桥架的两条主梁上;所述的左滑轮装置两端分别焊接在上述双梁桥架的两条主梁上并位于卷扬机的左边;所述的右滑轮装置两端分别焊接在上述双梁桥架的两条主梁上并位于卷扬机的右边;所述的卷扬机分别通过左钢丝绳和右钢丝绳把所述的左滑轮装置和右滑轮装置以及专用吊具连接起来。
该专利文献公开的固定双吊点双梁起重机,通过固定的左、右滑轮装置和卷扬机,实现把长距离吊点的吊具平稳升降,提升结构小,节约了成本;两条钢丝绳四个绳头独立固定,便于调整专用吊具两边吊点的高度;两条钢丝绳的一端都设置有限重传感器,保证吊具两边吊点所吊物品允许在许可的重量内,避免过载造成事故,保护设备的安全性;使用卷扬机做为提升动力,满足快速、高频率工作。但是,由于结构设计不合理,致使双梁桥架承受的弯矩加大,主梁受载较大,长期使用过程中,对吊装的稳定性容易产生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三梁双吊点门式起重机,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减少小车架支承间距,使小车架承受的弯矩减小,利于防止小车架变形,减小了单个车轮的轮压,利于主梁结构的受力,从而能够保障起重机长期使用吊装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三梁双吊点门式起重机,包括主梁一、主梁二、起升机构一、起升机构二、吊具一和吊具二,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小车架一、小车架二、同步轴和主梁三,所述起升机构一固定在小车架一上,起升机构二固定在小车架二上,起升机构一和起升机构二通过同步轴连接,所述小车架一上安装有车轮组一和车轮组二,小车架二上安装有车轮组三和车轮组四,所述车轮组二和车轮组三之间设置有万向节同步轴,万向节同步轴的一端与车轮组二连接,另一端与车轮组三连接,所述主梁三位于主梁一和主梁二之间,主梁一上设置有轨道一,主梁三上设置有轨道二和轨道三,主梁二上设置有轨道四,所述车轮组一与轨道一相接触,车轮组二与轨道二相接触,车轮组三与轨道三相接触,车轮组四与轨道四相接触,所述小车架一上安装有滑轮组一,小车架二上安装有滑轮组二,吊具一通过钢丝绳一与滑轮组一连接,吊具二通过钢丝绳二与滑轮组二连接。
所述起升机构一包括电动机一、制动器一、减速器一和卷筒一,电动机一通过减速器一与卷筒一连接,制动器一安装在减速器一上,钢丝绳一的两端均固定在卷筒一上。
所述起升机构二包括电动机二、制动器二、减速器二和卷筒二,电动机二通过减速器二与卷筒二连接,制动器二安装在减速器二上,钢丝绳二的两端均固定在卷筒二上。
所述主梁一和主梁二的大小相同,主梁一和主梁二的横截面均为矩形,主梁三的横截面为正方形。
所述小车架一和小车架二之间设置有连接梁,连接梁的一端与小车架一连接,连接梁的另一端与小车架二连接,小车架一和小车架二以连接梁的中心对称布置。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起升机构一和起升机构二通过同步轴连接,小车架一上安装有车轮组一和车轮组二,小车架二上安装有车轮组三和车轮组四,车轮组二和车轮组三之间设置有万向节同步轴,主梁三位于主梁一和主梁二之间,主梁一上设置有轨道一,主梁三上设置有轨道二和轨道三,主梁二上设置有轨道四,车轮组一与轨道一相接触,车轮组二与轨道二相接触,车轮组三与轨道三相接触,车轮组四与轨道四相接触,能够有效减少小车架支承间距,使小车架承受的弯矩减小,利于防止小车架变形,起升机构一和起升机构二通过同步轴连接,实现了起升机构一和起升机构二的同步转动,进而保证吊具一和吊具二工作协调一致;车轮组二和车轮组三之间设置万向节同步轴,保证两个小车上的车轮组在小车移动过程中车轮转速一致,从而保证两个小车在行走过程中协调一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本实用新型,起升机构一固定在小车架一上,起升机构二固定在小车架二上,起升机构一和起升机构二通过同步轴连接,小车架一上安装有车轮组一和车轮组二,小车架二上安装有车轮组三和车轮组四,车轮组二和车轮组三之间设置有万向节同步轴,万向节同步轴的一端与车轮组二连接,另一端与车轮组三连接,主梁三位于主梁一和主梁二之间,主梁一上设置有轨道一,主梁三上设置有轨道二和轨道三,主梁二上设置有轨道四,车轮组一与轨道一相接触,车轮组二与轨道二相接触,车轮组三与轨道三相接触,车轮组四与轨道四相接触,小车架一上安装有滑轮组一,小车架二上安装有滑轮组二,吊具一通过钢丝绳一与滑轮组一连接,吊具二通过钢丝绳二与滑轮组二连接,较现有技术而言,由两根主梁承载变为三根主梁承载,受载主梁增加,有利于单个优化主梁截面,位于中间的第三主梁受载清晰,无偏载扭矩;能够有效减少小车架支承间距,使小车架承受的弯矩减小,利于防止小车架变形,减小了单个车轮的轮压,利于主梁结构的受力,从而能够保障起重机长期使用吊装的可靠性。
2、本实用新型,起升机构一包括电动机一、制动器一、减速器一和卷筒一,电动机一通过减速器一与卷筒一连接,制动器一安装在减速器一上,钢丝绳一的两端均固定在卷筒一上,通过钢丝绳一将吊具一与滑轮组一连接,使得吊具一能够上下移动实现吊装,吊装运行简便。
3、本实用新型,起升机构二包括电动机二、制动器二、减速器二和卷筒二,电动机二通过减速器二与卷筒二连接,制动器二安装在减速器二上,钢丝绳二的两端均固定在卷筒二上,通过钢丝绳二将吊具二与滑轮组二连接,使得吊具二能够上下移动,吊装运行简便顺畅。
4、本实用新型,主梁一和主梁二的大小相同,主梁一和主梁二的横截面均为矩形,主梁三的横截面为正方形,使得整个起重机的主梁结构在空间上布局更合理,利于减小整个起重机的体积。
5、本实用新型,小车架一和小车架二之间设置有连接梁,连接梁的一端与小车架一连接,连接梁的另一端与小车架二连接,小车架一和小车架二以连接梁的中心对称布置,保证两件小车在一定程度上为一个整体结构,利于保障两小车在行走过程中协调一致,进而提高吊装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起升机构一和起升机构二相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主梁一,2、主梁二,3、起升机构一,4、起升机构二,5、吊具一,6、吊具二,7、小车架一,8、小车架二,9、同步轴,10、主梁三,11、车轮组一,12、车轮组二,13、车轮组三,14、车轮组四,15、万向节同步轴,16、轨道一,17、轨道二,18、轨道三,19、轨道四,20、滑轮组一,21、滑轮组二,22、钢丝绳一,23、钢丝绳二,24、电动机一,25、制动器一,26、减速器一,27、卷筒一,28、电动机二,29、制动器二,30、减速器二,31、卷筒二,32、连接梁。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三梁双吊点门式起重机,包括主梁一1、主梁二2、起升机构一3、起升机构二4、吊具一5和吊具二6,还包括小车架一7、小车架二8、同步轴9和主梁三10,所述起升机构一3固定在小车架一7上,起升机构二4固定在小车架二8上,起升机构一3和起升机构二4通过同步轴9连接,所述小车架一7上安装有车轮组一11和车轮组二12,小车架二8上安装有车轮组三13和车轮组四14,所述车轮组二12和车轮组三13之间设置有万向节同步轴15,万向节同步轴15的一端与车轮组二12连接,另一端与车轮组三13连接,所述主梁三10位于主梁一1和主梁二2之间,主梁一1上设置有轨道一16,主梁三10上设置有轨道二17和轨道三18,主梁二2上设置有轨道四19,所述车轮组一11与轨道一16相接触,车轮组二12与轨道二17相接触,车轮组三13与轨道三18相接触,车轮组四14与轨道四19相接触,所述小车架一7上安装有滑轮组一20,小车架二8上安装有滑轮组二21,吊具一5通过钢丝绳一22与滑轮组一20连接,吊具二6通过钢丝绳二23与滑轮组二21连接。
本实施例为最基本的实施方式,起升机构一固定在小车架一上,起升机构二固定在小车架二上,起升机构一和起升机构二通过同步轴连接,小车架一上安装有车轮组一和车轮组二,小车架二上安装有车轮组三和车轮组四,车轮组二和车轮组三之间设置有万向节同步轴,万向节同步轴的一端与车轮组二连接,另一端与车轮组三连接,主梁三位于主梁一和主梁二之间,主梁一上设置有轨道一,主梁三上设置有轨道二和轨道三,主梁二上设置有轨道四,车轮组一与轨道一相接触,车轮组二与轨道二相接触,车轮组三与轨道三相接触,车轮组四与轨道四相接触,小车架一上安装有滑轮组一,小车架二上安装有滑轮组二,吊具一通过钢丝绳一与滑轮组一连接,吊具二通过钢丝绳二与滑轮组二连接,较现有技术而言,由两根主梁承载变为三根主梁承载,受载主梁增加,有利于单个优化主梁截面,位于中间的第三主梁受载清晰,无偏载扭矩;能够有效减少小车架支承间距,使小车架承受的弯矩减小,利于防止小车架变形,减小了单个车轮的轮压,利于主梁结构的受力,从而能够保障起重机长期使用吊装的可靠性。
实施例2
一种三梁双吊点门式起重机,包括主梁一1、主梁二2、起升机构一3、起升机构二4、吊具一5和吊具二6,还包括小车架一7、小车架二8、同步轴9和主梁三10,所述起升机构一3固定在小车架一7上,起升机构二4固定在小车架二8上,起升机构一3和起升机构二4通过同步轴9连接,所述小车架一7上安装有车轮组一11和车轮组二12,小车架二8上安装有车轮组三13和车轮组四14,所述车轮组二12和车轮组三13之间设置有万向节同步轴15,万向节同步轴15的一端与车轮组二12连接,另一端与车轮组三13连接,所述主梁三10位于主梁一1和主梁二2之间,主梁一1上设置有轨道一16,主梁三10上设置有轨道二17和轨道三18,主梁二2上设置有轨道四19,所述车轮组一11与轨道一16相接触,车轮组二12与轨道二17相接触,车轮组三13与轨道三18相接触,车轮组四14与轨道四19相接触,所述小车架一7上安装有滑轮组一20,小车架二8上安装有滑轮组二21,吊具一5通过钢丝绳一22与滑轮组一20连接,吊具二6通过钢丝绳二23与滑轮组二21连接。
所述起升机构一3包括电动机一24、制动器一25、减速器一26和卷筒一27,电动机一24通过减速器一26与卷筒一27连接,制动器一25安装在减速器一26上,钢丝绳一22的两端均固定在卷筒一27上。
所述起升机构二4包括电动机二28、制动器二29、减速器二30和卷筒二31,电动机二28通过减速器二30与卷筒二31连接,制动器二29安装在减速器二30上,钢丝绳二23的两端均固定在卷筒二31上。
本实施例为较佳实施方式,起升机构一包括电动机一、制动器一、减速器一和卷筒一,电动机一通过减速器一与卷筒一连接,制动器一安装在减速器一上,钢丝绳一的两端均固定在卷筒一上,通过钢丝绳一将吊具一与滑轮组一连接,使得吊具一能够上下移动实现吊装,吊装运行简便。
起升机构二包括电动机二、制动器二、减速器二和卷筒二,电动机二通过减速器二与卷筒二连接,制动器二安装在减速器二上,钢丝绳二的两端均固定在卷筒二上,通过钢丝绳二将吊具二与滑轮组二连接,使得吊具二能够上下移动,吊装运行简便顺畅。
实施例3
一种三梁双吊点门式起重机,包括主梁一1、主梁二2、起升机构一3、起升机构二4、吊具一5和吊具二6,还包括小车架一7、小车架二8、同步轴9和主梁三10,所述起升机构一3固定在小车架一7上,起升机构二4固定在小车架二8上,起升机构一3和起升机构二4通过同步轴9连接,所述小车架一7上安装有车轮组一11和车轮组二12,小车架二8上安装有车轮组三13和车轮组四14,所述车轮组二12和车轮组三13之间设置有万向节同步轴15,万向节同步轴15的一端与车轮组二12连接,另一端与车轮组三13连接,所述主梁三10位于主梁一1和主梁二2之间,主梁一1上设置有轨道一16,主梁三10上设置有轨道二17和轨道三18,主梁二2上设置有轨道四19,所述车轮组一11与轨道一16相接触,车轮组二12与轨道二17相接触,车轮组三13与轨道三18相接触,车轮组四14与轨道四19相接触,所述小车架一7上安装有滑轮组一20,小车架二8上安装有滑轮组二21,吊具一5通过钢丝绳一22与滑轮组一20连接,吊具二6通过钢丝绳二23与滑轮组二21连接。
所述起升机构一3包括电动机一24、制动器一25、减速器一26和卷筒一27,电动机一24通过减速器一26与卷筒一27连接,制动器一25安装在减速器一26上,钢丝绳一22的两端均固定在卷筒一27上。
所述起升机构二4包括电动机二28、制动器二29、减速器二30和卷筒二31,电动机二28通过减速器二30与卷筒二31连接,制动器二29安装在减速器二30上,钢丝绳二23的两端均固定在卷筒二31上。
所述主梁一1和主梁二2的大小相同,主梁一1和主梁二2的横截面均为矩形,主梁三10的横截面为正方形。
所述小车架一7和小车架二8之间设置有连接梁32,连接梁32的一端与小车架一7连接,连接梁32的另一端与小车架二8连接,小车架一7和小车架二8以连接梁32的中心对称布置。
本实施例为最佳实施方式,起升机构一固定在小车架一上,起升机构二固定在小车架二上,起升机构一和起升机构二通过同步轴连接,小车架一上安装有车轮组一和车轮组二,小车架二上安装有车轮组三和车轮组四,车轮组二和车轮组三之间设置有万向节同步轴,万向节同步轴的一端与车轮组二连接,另一端与车轮组三连接,主梁三位于主梁一和主梁二之间,主梁一上设置有轨道一,主梁三上设置有轨道二和轨道三,主梁二上设置有轨道四,车轮组一与轨道一相接触,车轮组二与轨道二相接触,车轮组三与轨道三相接触,车轮组四与轨道四相接触,小车架一上安装有滑轮组一,小车架二上安装有滑轮组二,吊具一通过钢丝绳一与滑轮组一连接,吊具二通过钢丝绳二与滑轮组二连接,较现有技术而言,由两根主梁承载变为三根主梁承载,受载主梁增加,有利于单个优化主梁截面,位于中间的第三主梁受载清晰,无偏载扭矩;能够有效减少小车架支承间距,使小车架承受的弯矩减小,利于防止小车架变形,减小了单个车轮的轮压,利于主梁结构的受力,从而能够保障起重机长期使用吊装的可靠性。
主梁一和主梁二的大小相同,主梁一和主梁二的横截面均为矩形,主梁三的横截面为正方形,使得整个起重机的主梁结构在空间上布局更合理,利于减小整个起重机的体积。
小车架一和小车架二之间设置有连接梁,连接梁的一端与小车架一连接,连接梁的另一端与小车架二连接,小车架一和小车架二以连接梁的中心对称布置,保证两件小车在一定程度上为一个整体结构,利于保障两小车在行走过程中协调一致,进而提高吊装稳定性。

Claims (5)

1.一种三梁双吊点门式起重机,包括主梁一(1)、主梁二(2)、起升机构一(3)、起升机构二(4)、吊具一(5)和吊具二(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小车架一(7)、小车架二(8)、同步轴(9)和主梁三(10),所述起升机构一(3)固定在小车架一(7)上,起升机构二(4)固定在小车架二(8)上,起升机构一(3)和起升机构二(4)通过同步轴(9)连接,所述小车架一(7)上安装有车轮组一(11)和车轮组二(12),小车架二(8)上安装有车轮组三(13)和车轮组四(14),所述车轮组二(12)和车轮组三(13)之间设置有万向节同步轴(15),万向节同步轴(15)的一端与车轮组二(12)连接,另一端与车轮组三(13)连接,所述主梁三(10)位于主梁一(1)和主梁二(2)之间,主梁一(1)上设置有轨道一(16),主梁三(10)上设置有轨道二(17)和轨道三(18),主梁二(2)上设置有轨道四(19),所述车轮组一(11)与轨道一(16)相接触,车轮组二(12)与轨道二(17)相接触,车轮组三(13)与轨道三(18)相接触,车轮组四(14)与轨道四(19)相接触,所述小车架一(7)上安装有滑轮组一(20),小车架二(8)上安装有滑轮组二(21),吊具一(5)通过钢丝绳一(22)与滑轮组一(20)连接,吊具二(6)通过钢丝绳二(23)与滑轮组二(2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梁双吊点门式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升机构一(3)包括电动机一(24)、制动器一(25)、减速器一(26)和卷筒一(27),电动机一(24)通过减速器一(26)与卷筒一(27)连接,制动器一(25)安装在减速器一(26)上,钢丝绳一(22)的两端均固定在卷筒一(27)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梁双吊点门式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升机构二(4)包括电动机二(28)、制动器二(29)、减速器二(30)和卷筒二(31),电动机二(28)通过减速器二(30)与卷筒二(31)连接,制动器二(29)安装在减速器二(30)上,钢丝绳二(23)的两端均固定在卷筒二(31)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梁双吊点门式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一(1)和主梁二(2)的大小相同,主梁一(1)和主梁二(2)的横截面均为矩形,主梁三(10)的横截面为正方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梁双吊点门式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车架一(7)和小车架二(8)之间设置有连接梁(32),连接梁(32)的一端与小车架一(7)连接,连接梁(32)的另一端与小车架二(8)连接,小车架一(7)和小车架二(8)以连接梁(32)的中心对称布置。
CN201920269915.0U 2019-03-04 2019-03-04 一种三梁双吊点门式起重机 Active CN2096686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69915.0U CN209668639U (zh) 2019-03-04 2019-03-04 一种三梁双吊点门式起重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69915.0U CN209668639U (zh) 2019-03-04 2019-03-04 一种三梁双吊点门式起重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668639U true CN209668639U (zh) 2019-11-22

Family

ID=685704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269915.0U Active CN209668639U (zh) 2019-03-04 2019-03-04 一种三梁双吊点门式起重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66863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97643A (zh) * 2020-05-28 2020-08-28 中国水利水电夹江水工机械有限公司 适用于起重机小车应力及变形建模分析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97643A (zh) * 2020-05-28 2020-08-28 中国水利水电夹江水工机械有限公司 适用于起重机小车应力及变形建模分析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495044U (zh) 一种维修门吊
CN101670982B (zh) 一种维修门吊
CN107399676B (zh) 一种双梁桥式起重机
CN201560066U (zh) 一种轻型装卸用新型门机
CN103663165A (zh) 智能化四吊点自动补偿平衡大型起重组装设备
CN107055340B (zh) 一种可以检测支撑架所承受重量的门式起重机
CN2848801Y (zh) 单主梁上下双小车门式起重机
CN209668639U (zh) 一种三梁双吊点门式起重机
CN213622980U (zh) 一种葫芦门式起重机的升降装置
CN204958963U (zh) 一种转炉托圈更换的顶升装置
CN207877135U (zh) 一种轮轨式提梁机
CN203667839U (zh) 四吊点自动补偿平衡大型起重组装设备
CN108016986A (zh) 一种摆臂式悬挂起重机
US10961085B2 (en) Low-construction trolley for wire rope hoist
CN207142680U (zh) 一种双梁桥式起重机
CN205328482U (zh) 一种双吊点多用集装箱门式起重机
CN205636494U (zh) Hzqy900型运架一体机
CN205397964U (zh) 一种便于在末端实现安全制动的电动葫芦
CN212101728U (zh) 一种双钢丝绳缠绕的冶金专用起重机
CN207645641U (zh) 一种摆臂式悬挂起重机
CN209668634U (zh) 一种双梁四轨双吊点起重机
CN202969275U (zh) 一种架桥机
CN202022668U (zh) 矿井用桥式起重机
CN206915594U (zh) 一种自行式模板支撑台车系统
CN201043123Y (zh) 侧向悬臂车间天车起重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