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13410U - 涂布头及涂布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涂布头及涂布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613410U
CN209613410U CN201821768961.7U CN201821768961U CN209613410U CN 209613410 U CN209613410 U CN 209613410U CN 201821768961 U CN201821768961 U CN 201821768961U CN 209613410 U CN209613410 U CN 2096134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ating
head
die head
gap
gas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76896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建林
王精华
刘宗辉
陈贵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ans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ans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ans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ans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76896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6134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6134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6134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涂布头,包括上模头、下模头、设于上模头与下模头之间的出料间隙和泄流机构,出料间隙包括沿待涂覆基材的宽度方向分布的多段分间隙,泄流机构与分间隙一一对应,泄流机构和分间隙之间通过设于上模头上的第一通道连通,泄流机构能调节分间隙处的流量,以便调节分间隙处的出料量,进而调节基材上涂层的面密度,调节精度高;涂布装置,包括控制系统、测厚装置和涂布头,测厚装置能检测涂层厚度,测厚装置和泄流机构均与控制系统通信连接,提高了涂布装置的自动化程度和涂布效率。

Description

涂布头及涂布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涂布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涂布头及涂布装置。
背景技术
涂布工艺广泛应用在轻工造纸、塑料加工、信息材料和电池制造等领域,涂布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产品质量的好坏,因此提高涂布工艺中的涂布质量势在必行。
在涂布过程中,为了提高涂布后的基材的性能,需要用涂布机给基材上均匀涂层,但是传统的涂布过程中,涂层面密度的调试大多为人工调试,人工调试不方便,调试的精度有限,难以做到更高精度的调整,调试时间周期长,调试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调试人员的经验水平,并且无法根据生产过程中涂层厚度的变化做出适时的调整,如果一旦发生异常没有做调整这必将造成大量的浪费。由于这种人工调试涂层面密度的方式存在调整精度有限、调整周期长和浪费原材料的原因,影响了生产效率的提高,从而影响了企业的生产利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涂布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涂层面密度调节精度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涂布头,包括上模头、下模头和设于所述上模头与所述下模头之间的垫片,所述上模头和所述下模头可拆卸连接,所述上模头和所述下模头之间设有出料间隙,还包括设于所述上模头上的多个泄流机构,所述上模头上设有多个第一通道,所述出料间隙包括沿待涂覆基材的宽度方向分布的多段分间隙,所述泄流机构与所述分间隙一一对应,所述泄流机构与相应的所述分间隙之间通过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通道连通,所述泄流机构能调节各分间隙处的流量。
进一步地,所述下模头上还设有连通所述出料间隙的第一腔体,所述第一通道的靠近所述出料间隙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腔体的正上方;
所述第一通道的靠近所述出料间隙的一端的孔口大小不超过所述第一腔体的槽口大小。
进一步地,所述下模头上还设有连通所述出料间隙的第二腔体,在出料路径上所述第一腔体位于所述第二腔体的前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道的靠近所述出料间隙的一端的孔口宽度与所述第一腔体的槽面宽度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泄流机构可拆卸地设于所述上模头上;
当任意一个或多个所述泄流机构拆卸后,露出的所述第一通道用于连通点胶机构和相应的所述分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垫片设为两种,其中一种所述垫片为第一垫片,另一种所述垫片为第二垫片;
整面涂布时,各所述分间隙通过所述第一通道连通所述泄流机构,所述垫片采用所述第一垫片;
点胶涂布时,至少一个所述分间隙通过所述第一通道连通所述点胶机构,所述垫片采用所述第二垫片;
所述第一垫片上设有用于容纳涂布浆料的第一容料腔,所述第一容料腔的一侧开口,所述上模头、所述下模头和所述第一容料腔的侧壁围成所述出料间隙;
所述第二垫片包括垫片本体和点胶部,所述垫片本体上设有用于容纳涂布浆料的第二容料腔,所述第二容料腔的一侧开口;所述点胶部设于所述垫片本体上并延伸至所述第二容料腔内,所述点胶部上设有用于点胶至待涂覆基材上的点胶流道;所述上模头、所述下模头、所述点胶部的侧壁和所述第二容料腔的侧壁围成所述出料间隙。
进一步地,还包括测厚装置和控制系统,所述测厚装置用于监测涂覆至基材上的涂层的厚度,所述泄流机构和所述测厚装置均与所述控制系统通信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涂布头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泄流机构通过调节分间隙处的流量,使这个分间隙对应的第一通道的泄流量变化,从而达到调节分间隙处的出料量的目的,因此通过调节沿待涂覆基材的宽度方向分布的多段分间隙的出料量就能调节整个基材上涂层的面密度,达到多段分间隙精细调节的目的,提高涂层面密度调节的精度,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涂布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涂层厚度调节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涂布装置,包括浆料输送系统、涂辊和上述任一实施例述及的涂布头,所述浆料输送系统用于为所述涂布头提供浆料,所述涂辊与所述涂布头配合给所述基材涂布浆料,所述浆料输送系统与所述控制系统通信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点胶机构。
进一步地,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涂布头靠近或远离所述涂辊,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控制系统通信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涂布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控制系统能控制浆料输送系统为涂布头提供的进料量来控制涂层的整体厚度,涂辊与涂布头配合能为基材涂层,控制系统控制泄流机构调节其对应的分间隙处的出料量,来调节基材上涂层的面密度,提高了涂布装置的自动化程度,从而提高了基材上涂层厚度调节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涂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涂布头的正视图;
图3为图2中A-A向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涂布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涂布方法的流程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涂布头;11、上模头;111、第一通道;12、下模头;121、第一腔体; 122、第二腔体;13、出料间隙;14、泄流机构;15、第一垫片;151、第一容料腔;
16、第二垫片;161、垫片本体;162、点胶部;1621、点胶流道;1622、点胶槽;163、第二容料腔;164、涂布段;
20、涂辊;21、基材;30、驱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至图3,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涂布头进行说明。涂布头10,包括上模头11、下模头12和设于上模头11与下模头12之间的垫片,上模头 11和下模头12可拆卸连接,上模头11和下模头12之间设有出料间隙13,还包括设于上模头11上的多个泄流机构14,上模头11上设有多个第一通道111,出料间隙13包括沿待涂覆基材的宽度方向分布的多段分间隙,泄流机构14与分间隙一一对应,泄流机构14与相应的分间隙之间通过至少一个第一通道111 连通,泄流机构14能调节各分间隙处的流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涂布头,与现有技术相比,泄流机构14通过调节分间隙处的流量,使这个分间隙对应的第一通道的泄流量变化,从而达到调节分间隙处的出料量的目的,因此通过调节沿待涂覆基材的宽度方向分布的多段分间隙的出料量就能调节整个基材21上涂层的面密度,达到多段分间隙精细调节的目的,提高涂层面密度调节的精度,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具体地,可在上模头11上设置多个通孔,各通孔对应的通道即为第一通道 111,结构简单,易于加工,便于安装泄流机构14。
具体地,以气动阀作为泄流机构14的泄压阀,通过调节气压来调节泄压阀的开阀程度。
具体地,泄流机构14还包括气缸,通过气缸驱动泄压阀。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涂布头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下模头12上还设有连通出料间隙13的第一腔体121,第一通道111的靠近出料间隙13的一端位于第一腔体121的正上方;
设置第一腔体121,使泄流机构14具有更大的调节范围;第一通道111的靠近出料间隙13的一端位于第一腔体121的正上方,能让泄流机构14更加高效的调节分间隙处的出料量;
优选地,第一通道111的靠近出料间隙13的一端的孔口大小不超过第一腔体121的槽口大小;能使泄流机构14的调节范围不超过第一腔体121的槽面,从而增大了泄流机构14调节对应分间隙处的出料量的范围,增加泄流机构14 调节对应分间隙处的出料量的精度。
具体地,第一腔体121为沿待涂覆基材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纵向截面呈U型的腔体,浆料在第一腔体121内能自由流动,便于泄流机构14调节相应分间隙的出料量。
具体地,第一腔体121的延伸长度与待涂覆基材的宽度相同,便于为基材 21涂覆浆料,避免浆料在第一腔体121内沉积。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涂布头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下模头12上还设有连通出料间隙13的第二腔体122,在出料路径上第一腔体121位于第二腔体122的前方。浆料能先在第二腔体122内沿待涂覆基材的宽度方向流动,经过缓冲后再进入第一腔体121,能使得浆料在经过第一腔体121后沿待涂覆基材的宽度方向均匀分布,从而提高涂覆至基材21上的涂层的整体厚度的均一性,提高涂布的质量。
具体地,第二腔体122为沿待涂覆基材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纵向截面呈U型的腔体,能让浆料充分流动后再进入第一腔体121。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涂布头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二腔体 122的延伸方向与第一腔体121相同,以便让第二腔体122内的浆料快速进入第一腔体121,提高进入第一腔体121的浆料的均一性。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涂布头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二腔体 122的延伸长度与第一腔体121相同,以便让浆料经第二腔体122过渡后,进入第一腔体121的浆料沿待涂覆基材的宽度方向分布的更均匀。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涂布头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二腔体122的容积大于第一腔体121的容积,使得此双腔设计中,第二腔体122作为主腔,第一腔体121作为副腔,保证浆料在第二腔体122内的流动时间更长,以便让浆料沿待涂覆基材的宽度方向流动地更加充分,提高浆料沿待涂覆基材宽度方向分布的均一性。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涂布头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通道111的靠近出料间隙13的一端的孔口宽度与第一腔体121的槽面宽度相同,能使得泄流机构14调节相应分间隙处的出料量的调节范围最大,增大了涂布头10的使用范围。
具体地,第一通道111为横截面呈圆形的通道,第一腔体121为纵截面呈圆弧形的腔体。
优选地,当第一通道111的宽度小于第一腔体121的宽度时,以图3所示的方向为准,第一通道111的左侧内壁优先与第一腔体121的左侧内壁对齐。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及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涂布头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通道111的靠近下模头12的末端沿待涂覆基材的宽度方向均匀排列,能使得每个泄流机构14沿待涂覆基材的宽度方向均匀调节相应分间隙处的出料量,方便调节基材21上涂层的面密度,从而提高泄流机构14调节基材 21上涂层面密度的精度。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涂布头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泄流机构14可拆卸地设于上模头11上,方便安装、拆卸及维护泄流机构 14。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涂布头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当任意一个或多个泄流机构14拆卸后,露出的第一通道111用于连通点胶机构和相应的分间隙。可以根据条纹涂布的需要,将点胶机构安装在露出的第一通道111上,让第一通道111连通点胶机构和相应的分间隙,实现点胶的功能,使得点胶过程和涂布浆料的过程能同时进行。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至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涂布头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垫片设为两种,其中一种垫片为第一垫片15,另一种垫片为第二垫片16;
整面涂布时,各分间隙通过第一通道111连通泄流机构14,垫片采用第一垫片15;
点胶涂布时,至少一个分间隙通过第一通道15连通点胶机构,垫片采用第二垫片16;
根据涂布需要选择第一垫片15和第二垫片16,能提高涂布质量和效果。
第一垫片15上设有用于容纳涂布浆料的第一容料腔151,第一容料腔151 的一侧开口,上模头11、下模头12和第一容料腔151的侧壁围成出料间隙13;
在采用第一垫片15时,经过出料间隙13的涂布浆料会经泄流机构14的调整后,涂布在待涂覆基材上,因此泄流机构14能调节基材21上的涂层的面密度,提高涂布质量。
第二垫片16包括垫片本体161和点胶部162,垫片本体161上设有用于容纳涂布浆料的第二容料腔163,第二容料腔163的一侧开口;点胶部162设于垫片本体161上并延伸至第二容料腔163内,点胶部162上设有用于点胶至待涂覆基材上的点胶流道1621;上模头11、下模头12、点胶部162的侧壁和第二容料腔163的侧壁围成出料间隙13;
在采用第二垫片16时,经过出料间隙13的涂布浆料会经过泄流机构14 的调整后,涂布在待涂覆基材上,因此泄流机构14能调节基材21上的涂层的面密度,提高涂布质量;同时点胶胶料会经过点胶部162点胶至待涂覆基材上,即涂覆至基材21上,达到条纹涂布的目的。
具体地,在点胶部162上设置盲孔形成点胶流道1621,能避免第一腔体121 或第二腔体122内的浆料进入点胶流道1621。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涂布头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点胶流道1621的靠近待涂覆基材的一端还设有点胶槽1622,点胶槽1622 连通点胶部162的上下两面,且点胶槽1622连通点胶流道1621,在点胶时,点胶流道1621内的胶料经过点胶槽1622能直接涂覆在基材21上,避免了点胶的胶料与涂布的浆料在出料间隙13内混合在一起,还能通过点胶槽1622控制在基材21上的点胶宽度,能让涂覆在基材21上的胶料厚度与浆料厚度相同。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涂布头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垫片本体161上还设有涂布段164,涂布段164与垫片本体161围合形成第二容料腔163,且涂布段164上设有用于形成出料间隙13的开口,涂布段164 能调节涂布宽度。
具体地,涂布段164垂直于垫片本体161,方便安装在上模头11和下模头 12之间后,涂布头进行涂布。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涂布头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包括测厚装置、控制系统和上述述及的任一实施例的涂布头10,测厚装置用于监测涂覆至基材上的涂层的厚度,泄流机构14和测厚装置均与控制系统通信连接。测厚装置能将沿待涂覆基材的宽度方向的涂层厚度信息反馈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再控制泄流机构14调节相应的分间隙处的出料量,从而调节基材上涂层的面密度。
请参阅图1及图2,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涂布装置进行说明。涂布装置,包括浆料输送系统、涂辊20和上述任一实施例述及的涂布头10,浆料输送系统用于为涂布头10提供浆料,涂辊20与涂布头10配合给基材21涂布浆料,浆料输送系统与控制系统通信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涂布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控制系统能控制浆料输送系统为涂布头10提供的进料量来控制涂层的整体厚度,控制涂辊20与涂布头10配合来为基材21涂层,控制系统控制泄流机构14调节其对应的分间隙处的出料量,来调节基材21上涂层的面密度,提高了涂布装置的自动化程度,从而提高了基材21上涂层厚度调节的效率。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涂布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点胶机构,点胶机构能为点胶涂布时提供胶料,应用于条纹涂布。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涂布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点胶机构与控制系统通信连接,提高了涂布装置的自动化程度和调节精度,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率。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涂布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驱动机构30,驱动机构30驱动涂布头10靠近或远离涂辊20,驱动机构30与控制系统通信连接。通过控制系统来控制驱动机构30驱动涂布头 10靠近或远离涂辊20,使得涂布头10与涂辊20之间的间隙调节更加高效、精确,还能调节涂层的整体厚度。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涂布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驱动机构30包括两个驱动器,两个驱动器各驱动涂布头10的沿待涂覆基材的宽度方向的一端靠近或远离涂辊20。两个驱动器分别驱动涂布头10的一端,就能调节涂布头10的两端与基材21之间的间隙,使得涂布头10的两端与基材21之间的距离相等,进而使得沿待涂覆基材的宽度方向上两端的涂层厚度对称,提高基材21上涂层的质量。
具体地,驱动器可以为气缸、电动机或者油缸,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驱动器。
请参阅图6,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涂布方法进行说明。涂布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涂覆基材21的过程中:测厚装置监测沿基材21的宽度方向的涂层厚度,并实时反馈给控制系统;
S20:控制系统将特定时间段内接收到的涂层厚度信息相互比较;
S30:若涂层厚度信息中的对应出料间隙13的涂层整体厚度不一致,则控制系统控制浆料输送系统调节供给涂布头10的浆料量;
S40:若涂层厚度信息中的对应出料间隙13的涂层整体厚度,且涂层厚度信息中的对应部分分间隙的涂层局部厚度不一致,则控制系统可控制泄流机构 14调节分间隙的出料量,也可控制浆料输送系统调节供给涂布头10的浆料的温度和粘度中的至少一个,也可既控制泄流机构14调节分间隙的出料量,又控制浆料输送系统调节供给涂布头10的浆料的温度和粘度中的至少一个。
测厚装置测得的涂层的局部厚度相互比较后不一致,则说明分间隙的出料量不一致,通过控制系统控制泄流机构14调节分间隙的出料量,能快速调节涂层的面密度;同时,浆料输送系统供给涂布头10的浆料的温度和粘度也会影响基材21上涂层的面密度,因此通过控制系统控制浆料输送系统调节供给涂布头 10的浆料的温度和粘度,也能快速调节涂层的面密度;
测厚装置测得的涂层的整体厚度相互比较后不一致,则说明浆料输送系统供给涂布头10的浆料量过多或过少,通过调节浆料输送系统供给涂布头10的浆料量,就能快速调节涂层的整体厚度;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涂布方法,测厚装置实时监测到涂层的厚度信息并反馈给控制系统后,控制系统将测厚装置在特定时间内测得的涂层厚度相互比较后,再控制泄流机构14、浆料输送系统的工作,实现调节涂层的厚度,操作简便,调节精度高、效率高,生产效率高。
具体地,特定时间段是指预设的一个时间段,可以根据涂布精度进行调节。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7,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涂布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当涂布装置包括第二驱动机构30时,还包括在步骤S30和步骤S40之间进行的如下步骤:
S35:若涂层厚度信息中的对应两端的分间隙的涂层局部厚度不一致,则控制第二驱动机构30调节涂布头10与涂辊20的间距。
控制系统将接收到的涂层厚度信息相互比较后,若涂层厚度信息中的对应两端的分间隙的涂层局部厚度不一致,则说明涂布头10与涂辊20之间的距离不一致,通过控制系统控制第二驱动机构30调节涂布头10与涂辊20之间的间距,能快速高效的调节基材21上两端涂层的厚度,使得基材21上的涂层的两端对称,提高了涂布精度和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涂布头,包括上模头、下模头和设于所述上模头与所述下模头之间的垫片,所述上模头和所述下模头可拆卸连接,所述上模头和所述下模头之间设有出料间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上模头上的多个泄流机构,所述上模头上设有多个第一通道,所述出料间隙包括沿待涂覆基材的宽度方向分布的多段分间隙,所述泄流机构与所述分间隙一一对应,所述泄流机构与相应的所述分间隙之间通过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通道连通,所述泄流机构能调节各分间隙处的流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布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头上还设有连通所述出料间隙的第一腔体,所述第一通道的靠近所述出料间隙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腔体的正上方;
所述第一通道的靠近所述出料间隙的一端的孔口大小不超过所述第一腔体的槽口大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涂布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头上还设有连通所述出料间隙的第二腔体,在出料路径上所述第一腔体位于所述第二腔体的前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涂布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的靠近所述出料间隙的一端的孔口宽度与所述第一腔体的槽面宽度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布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流机构可拆卸地设于所述上模头上;
当任意一个或多个所述泄流机构拆卸后,露出的所述第一通道用于连通点胶机构和相应的所述分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涂布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设为两种,其中一种所述垫片为第一垫片,另一种所述垫片为第二垫片;
整面涂布时,各所述分间隙通过所述第一通道连通所述泄流机构,所述垫片采用所述第一垫片;
点胶涂布时,至少一个所述分间隙通过所述第一通道连通所述点胶机构,所述垫片采用所述第二垫片;
所述第一垫片上设有用于容纳涂布浆料的第一容料腔,所述第一容料腔的一侧开口,所述上模头、所述下模头和所述第一容料腔的侧壁围成所述出料间隙;
所述第二垫片包括垫片本体和点胶部,所述垫片本体上设有用于容纳涂布浆料的第二容料腔,所述第二容料腔的一侧开口;所述点胶部设于所述垫片本体上并延伸至所述第二容料腔内,所述点胶部上设有用于点胶至待涂覆基材上的点胶流道;所述上模头、所述下模头、所述点胶部的侧壁和所述第二容料腔的侧壁围成所述出料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涂布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测厚装置和控制系统,所述测厚装置用于监测涂覆至基材上的涂层的厚度,所述泄流机构和所述测厚装置均与所述控制系统通信连接。
8.涂布装置,包括浆料输送系统和涂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7所述的涂布头,所述浆料输送系统用于为所述涂布头提供浆料,所述涂辊与所述涂布头配合给所述基材涂布浆料,所述浆料输送系统与所述控制系统通信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涂布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点胶机构。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涂布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涂布头靠近或远离所述涂辊,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控制系统通信连接。
CN201821768961.7U 2018-10-30 2018-10-30 涂布头及涂布装置 Active CN2096134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68961.7U CN209613410U (zh) 2018-10-30 2018-10-30 涂布头及涂布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68961.7U CN209613410U (zh) 2018-10-30 2018-10-30 涂布头及涂布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613410U true CN209613410U (zh) 2019-11-12

Family

ID=684423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768961.7U Active CN209613410U (zh) 2018-10-30 2018-10-30 涂布头及涂布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613410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25763A (zh) * 2018-10-30 2019-01-18 深圳市曼恩斯特科技有限公司 涂布头、涂布装置及涂布方法
CN113649225A (zh) * 2021-09-07 2021-11-16 深圳市曼恩斯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涂布模头及涂布设备
CN113649226A (zh) * 2021-09-07 2021-11-16 深圳市曼恩斯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涂布模头的起涂调试方法及涂布模头
CN114932060A (zh) * 2022-04-26 2022-08-23 上海兰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锂电池极片的涂布方法与锂电池涂布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25763A (zh) * 2018-10-30 2019-01-18 深圳市曼恩斯特科技有限公司 涂布头、涂布装置及涂布方法
CN109225763B (zh) * 2018-10-30 2024-05-03 深圳市曼恩斯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涂布头、涂布装置及涂布方法
CN113649225A (zh) * 2021-09-07 2021-11-16 深圳市曼恩斯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涂布模头及涂布设备
CN113649226A (zh) * 2021-09-07 2021-11-16 深圳市曼恩斯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涂布模头的起涂调试方法及涂布模头
CN114932060A (zh) * 2022-04-26 2022-08-23 上海兰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锂电池极片的涂布方法与锂电池涂布装置
CN114932060B (zh) * 2022-04-26 2023-08-22 上海兰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锂电池极片的涂布方法与锂电池涂布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613410U (zh) 涂布头及涂布装置
CN109225763A (zh) 涂布头、涂布装置及涂布方法
CN109513570B (zh) 涂布头、涂布装置及涂布方法
CN208466338U (zh) 一种基于点胶头出胶重量的点胶机装置
US3886898A (en) Multiple, contiguous stripe, extrusion coating apparatus
US20090080282A1 (en) Mixing Machine For Components
CN108999982B (zh) 一种活塞式计量阀
EP3398756A1 (en) Nozzle assembly of biological printer and biological printer
CN105817400A (zh) 配比可调的流体计量装置
US8156889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ispensing foam onto substrates of large width
WO2022156414A1 (zh) 一种涂布系统
CN215656073U (zh) 一种涂布模头及涂布设备
US5350084A (en) Mixing,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ice
CN212702776U (zh) 一种用于间歇涂布的供液装置
CN105435711A (zh) 定量匀速注胶装置
CN205096046U (zh) 一种多组份的淋胶枪
US20190388908A1 (en) Coating nozzle
CN215964521U (zh) 应用于点胶涂覆系统的供胶设备
CN114769071A (zh) 一种基于电池极片涂布的多流道打印装置及其打印方法
CN210906682U (zh) 一种高效渐变色自动喷涂机
CN220879394U (zh) 一种用于高粘度乳液的单面滴胶涂布计量装置
CN211989436U (zh) 点胶装置及具有它的点胶设备
JP2004154639A (ja) 二液混合方法
JPH08206565A (ja) 押出塗工機
KR20130092650A (ko) 수지코팅막 성형장치의 진공 흡입에 의한 코팅막 안정화 기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3 workshop 101-201, area C, third industrial zone, Zhukeng community, Longtian street, Ping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manes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26 2A of Tianxin village and rich industrial area, Shijing stree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MANST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