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32025A - 一种油墨粘度调配及上墨量控制一体化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油墨粘度调配及上墨量控制一体化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32025A
CN111532025A CN202010400642.6A CN202010400642A CN111532025A CN 111532025 A CN111532025 A CN 111532025A CN 202010400642 A CN202010400642 A CN 202010400642A CN 111532025 A CN111532025 A CN 1115320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neumatic
ink
barrel
way valve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0064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32025B (zh
Inventor
陈红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Yuemei Intelligent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emeihong Intelligent Cnc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emeihong Intelligent Cnc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emeihong Intelligent Cnc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0064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32025B/zh
Publication of CN1115320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320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320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320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31/00Inking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 B41F31/005Ink viscosity control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31/00Inking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 B41F31/02Ducts, containers, supply or metering devices

Landscapes

  • Inking, Control Or Cleaning Of Printing Machines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印刷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油墨粘度调配及上墨量控制一体化系统,其包括原墨桶、溶剂桶和混合桶,还包括循环桶和泵送装置,原墨桶和溶剂桶的出液口均通过泵送装置与混合桶的进液口相连,混合桶的出液口与循环桶的进液口一相连,混合桶的出液口高于循环桶的进液口一,循环桶的出液口一通过泵送装置与混合桶的进液口相连,循环桶的出液口二通过泵送装置与墨盘的进液口相连,循环桶的出液口二与墨盘的进液口之间还设有粘度测量装置,循环桶的进液口二与墨盘的出液口相连,泵送装置包括压缩空气动力源、气动阀组和控制器。本发明具有兼顾油墨在调配和使用过程中的粘度控制,稳定输出粘度适当的油墨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油墨粘度调配及上墨量控制一体化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印刷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油墨粘度调配及上墨量控制一体化系统。
背景技术
油墨是印刷原料的一种,通过印刷或喷绘将图案、文字表现在承印物上。油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印刷质量的好坏,而颜色、粘度和干燥性能作为油墨最重要的三个性质,也是人们在研制油墨配方及工艺和生产油墨时的重心。
公告号为CN21033251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包装印刷设备油墨混合装置,包括溶剂添加筒、混合箱,溶剂添加筒设于混合箱的上方并与混合箱连通,混合箱的底部设有驱动装置,混合箱的底部中央固定有搅拌装置,搅拌装置向混合箱的上方延伸,溶剂添加筒的下方设置有进料通道,进料通道包括上端的两根第一进料管、中部的预混合部和下端的第二进料管,每根第一进料管的一端分别与两侧的溶剂添加筒连通,第一进料管的另一端都与预混合部连通,第二进料管的上端与预混合部连通,第二进料管的下端伸入混合箱中,两根第一进料管的内径相同或不同。
这种包装印刷设备油墨混合装置通过设置预混合部,使原墨和溶剂在预混合部内预混合,再落入混合箱,在搅拌装置的搅动下混合充分,从而避免油墨局部密度过大而引起的搅拌不匀和电机发热等问题。
由于油墨所使用的溶剂具有挥发性,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随着溶剂之间挥发,油墨粘度也会逐渐上升,导致印刷质量下降。因此,由上述包装印刷设备油墨混合装置混合得到的油墨需要持续地控制和调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油墨粘度调配及上墨量控制一体化系统,其具有兼顾油墨在调配和使用过程中的粘度控制,稳定输出粘度适当的油墨的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油墨粘度调配及上墨量控制一体化系统,包括原墨桶、溶剂桶和混合桶,还包括循环桶和泵送装置,所述原墨桶和溶剂桶的出液口均通过泵送装置与混合桶的进液口相连,所述混合桶的出液口与循环桶的进液口一相连,混合桶的出液口高于循环桶的进液口一,所述循环桶的出液口一通过泵送装置与混合桶的进液口相连,循环桶的出液口二通过泵送装置与墨盘的进液口相连,循环桶的出液口二与墨盘的进液口之间还设有粘度测量装置,循环桶的进液口二与墨盘的出液口相连,所述泵送装置包括压缩空气动力源、气动阀组和控制器,所述空气动力源与气动阀组相连,所述气动阀组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原墨桶和溶剂桶的出液口通过泵送装置与混合桶的进液口相连,泵送装置依次将一定量的原墨和溶剂泵送至混合桶内,在混合桶内混合均匀;混合桶的出液口高于循环桶的进液口一并与循环桶的进液口一相连,混合好的油墨自然流入循环桶内,此时油墨的调配工作已经完成;循环桶、粘度测量装置和墨盘构成闭合回路,油墨受泵送装置驱动,在这一闭合回路内流动,粘度测量装置对油墨粘度进行测量;当油墨粘度过高时,循环桶内的油墨在泵送装置的驱动下流入混合桶,溶剂桶内的溶剂也在泵送装置的驱动下流入混合桶,待油墨中混入新的溶剂,并混合均匀后,再次排入循环桶使用;兼顾油墨在调配和使用过程中的粘度控制,稳定输出粘度适当的油墨。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泵送装置还包括隔膜泵一和气动三通阀一,所述隔膜泵一的出口与混合桶的进液口相连,隔膜泵一的入口与气动三通阀一的出口相连,所述气动三通阀一的一个入口与原墨桶的出液口相连,气动三通阀的另一个入口与溶剂桶的出液口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动三通阀一的两个入口分别与原墨桶和溶剂桶相连,使得原墨桶和溶剂桶可以共用隔膜泵一,打开气动三通阀一的不同入口即可先后泵送原墨和溶剂,简化泵送装置,节约成本。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泵送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溶剂桶与气动三通阀一之间的气动三通阀二,所述气动三通阀二的一个入口与溶剂桶的出液口相连,气动三通阀二的另一个入口与循环桶的出液口一相连,气动三通阀二的出口与气动三通阀一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动三通阀二的两个入口分别与溶剂桶和循环桶相连,使循环桶得以与溶剂桶和原墨桶共用隔膜泵一,在气动三通阀一朝向原墨桶一侧的入口关闭的情况下,打开气动三通阀二的不同入口即可先后泵送溶剂和油墨,简化泵送装置,节约成本。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循环桶的出液口一和出液口二重合,所述泵送装置还包括气动三通阀三和隔膜泵二,所述气动三通阀三的入口与循环桶的出液口一相连,气动三通阀三的一个出口与气动三通阀二相连,气动三通阀三的另一个出口与隔膜泵二的入口相连,所述隔膜泵二的出口与粘度测量装置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气动三通阀三,使循环桶的出液口一和出液口二得以合并,且仍与气动三通阀二和隔膜泵二分别连接,简化管路,减少占用空间。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隔膜泵二与粘度测量装置之间设有气动三通阀四,所述气动三通阀四的入口与隔膜泵二的出口相连,气动三通阀四的一个出口与粘度测量装置相连,气动三通阀四的另一个出口接有粘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动三通阀四朝向粘度测量装置一侧的出口开启时,另一出口关闭,油墨在循环桶、粘度测量装置和墨盘构成的回路内循环;气动三通阀四朝向粘度测量装置一侧的出口关闭时,另一出口打开,隔膜泵二将循环桶内的油墨泵送至粘杯处,操作人员可以定期手动测量油墨粘度,检查粘度测量装置的运行情况。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混合桶的进液口和出液口重合,混合桶上接有气压平衡阀,所述泵送装置还包括气动三通阀五,所述气动三通阀五的入口与隔膜泵一的出口相连,气动三通阀五的出口与循环桶的进液口一相连,气动三通阀五的另一接口与混合桶的进液口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气动三通阀五,使混合桶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得以合并,而进液过程和出液过程互不干涉,能够简化管路,减少占用空间。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原墨桶与气动三通阀一之间设有三通管,所述三通管与压缩空气动力源相连,三通管与压缩空气动力源之间设有电磁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缩空气动力源与原墨桶连接,向原墨桶内注入压缩空气,可以搅动原墨,使原墨内部相互剪切,保持较高的流动性。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三通管与压缩空气动力源之间还设有原墨搅拌调压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原墨搅拌调压阀,可以对进入原墨桶的压缩空气的量进行调节,使压缩空气流速适当。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泵送装置还包括信号输入端,所述信号输入端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与印刷机的计米数装置电性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单位面积的印物所消耗的油墨量的确定的,在已知印物宽度的情况下,根据印物输送的速度,可以计算出单位时间内输送印物的长度,进而计算出单位时间内经过墨盘的印物的面积,最终得到单位时间内消耗的油墨量;操作人员将印物宽度数值输入信号输入端,控制器同时接收来自计米数装置的印物输送速度信息,即可计算得到油墨的消耗速度,并控制气动阀组,自行调整泵送原墨和溶剂的量,最终使油墨的上墨量与消耗量达到平衡。
综上所述,本发明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兼顾油墨在调配和使用过程中的粘度控制,稳定输出粘度适当的油墨;
2.通过设置外接的粘杯,便于操作人员手动测量油墨粘度,操作人员可以定期检查粘度测量装置是否正常运行;
3、通过设置信号输入端,并将控制器与信号输入端和计米数装置电性连接,控制器能够自行调整泵送原墨和溶剂的量,使油墨的上墨量与消耗量达到平衡。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油墨调配过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油墨使用过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油墨粘度调节过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原墨桶;2、溶剂桶;3、混合桶;4、循环桶;5、粘度测量装置;6、压缩空气动力源;7、隔膜泵一;8、隔膜泵二;9、气动三通阀一;10、气动三通阀二;11、气动三通阀三;12、气动三通阀四;13、气动三通阀五;14、气动阀组;15、过滤器;16、油水分离器;17、压力表;18、三通管;19、电磁阀;20、原墨搅拌调压阀;21、气压平衡阀;22、粘杯;23、墨盘;24、控制器;25、信号输入端;26、计米数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参照图1,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油墨粘度调配及上墨量控制一体化系统,包括原墨桶1、溶剂桶2、混合桶3、循环桶4、泵送装置和粘度测量装置5。其中,泵送装置包括压缩空气动力源6、气动阀组14、控制器24、信号输入端25、隔膜泵一7、隔膜泵二8、气动三通阀一9、气动三通阀二10、气动三通阀三11、气动三通阀四12和气动三通阀五13。
参照图1,压缩空气动力源6采用空压机,既为隔膜泵一7和隔膜泵二8提供动力,也为气动阀组14供气,控制气动三通阀一9、气动三通阀二10、气动三通阀三11、气动三通阀四12和气动三通阀五13的开闭。此外,空压机的出气口依次接有过滤器15、油水分离器16和压力表17。过滤器15和油水分离器16配合,使空压机输出的空气较为洁净。
参照图2,混合桶3的进液口和出液口重合,设置在混合桶3底端,并高于循环桶4的进液口一。混合桶3的进液口与气动三通阀五13的一个管口连接,气动三通阀五13的另外两个管口分别与隔膜泵一7的出口和循环桶4的进液口一连接。其中,气动三通阀五13朝向隔膜泵一7的管口始终作为入口,气动三通阀五13朝向循环桶4的管口始终作为出口。
参照图2,隔膜泵一7的入口与气动三通阀一9的出口连接,气动三通阀一9的一个入口接有三通管18,另一个入口则与气动三通阀二10的出口连接。原墨桶1的出液口与三通管18的另一管口连接,空压机则通过电磁阀19和原墨搅拌调压阀20与三通管18的最后一个管口相连。
参照图2,气动三通阀二10的一个入口与溶剂桶2的出液口连接,另一个入口则与气动三通阀三11的一个出口连接。
首先,气动三通阀五13朝向循环桶4一侧的出口关闭,气动三通阀一9朝向气动三通阀二10一侧的入口关闭,电磁阀19关闭,隔膜泵一7运转,将原墨桶1内的原墨泵送至混合桶3内。
然后,气动三通阀一9朝向三通管18一侧的入口关闭,气动三通阀一9朝向气动三通阀二10一侧的入口打开,气动三通阀二10朝向溶剂桶2一侧的入口打开,气动三通阀二10朝向气动三通阀三11一侧的入口关闭,隔膜泵一7运转,将溶剂桶2内的溶剂泵送至混合桶3内。
参照图2,空压机的出气口通过气动阀组14与混合桶3内部连通,可以向混合桶3内部注入压缩空气,配合混合桶3内部的机械搅拌装置搅动原墨和溶剂,使其混合均匀。
最后,气动三通阀五13朝向隔膜泵一7一侧的入口关闭,气动三通阀无朝向循环桶4一侧的出口打开,混合桶3内已经混合均匀的油墨自动流入循环桶4内。油墨调配工作到此结束。
当气动三通阀一9朝向三通管18一侧的入口关闭时,可以打开电磁阀19,空压机向原墨桶1内注入压缩空气,搅动原墨,使原墨保持较好的流动性。
参照图2,混合桶3上接有气压平衡阀21,使混合桶3内外气压不会严重失衡,保证原墨、溶剂和油墨能够顺利地流动。
参照图3,循环桶4的出液口一和出液口二重合,并与气动三通阀三11一侧的入口连接。气动三通阀三11的剩余管口作为出口,并与隔膜泵二8的入口连接。隔膜泵二8的出口与气动三通阀四12的入口连接,气动三通阀四12的一个出口与粘度测量装置5连接,另一出口则接有粘杯22。
气动三通阀三11朝向气动三通阀二10一侧的出口关闭,朝向隔膜泵二8一侧的出口打开,气动三通阀四12朝向粘杯22一侧的出口关闭,朝向粘度测量装置5一侧的出口打开。隔膜泵二8运转,将循环桶4内的油墨泵送至粘度测量装置5内,对油墨的粘度进行测量。
参照图3,粘度测量装置5设置在墨盘23上方,油墨从粘度测量装置5底端的出口自然流出,进入墨盘23,用于印刷作业。墨盘23的出液口与循环桶4的进液口二连接,未使用的油墨回流至循环桶4内。
在隔膜泵二8的驱动下,油墨在循环桶4、粘度测量装置5和墨盘23之间循环流动。在此过程中,粘度测量装置5自动对油墨粘度进行监测。
使气动三通阀四12朝向粘杯22一侧的出口打开,朝向粘度测量装置5一侧的出口关闭,隔膜泵二8可以将循环桶4内的油墨泵送至粘杯22内,方便操作人员手动测量油墨粘度。
参照图4,当油墨粘度过低时,隔膜泵二8(参见图3)停止运行,气动三通阀三11朝向隔膜泵二8(参见图3)一侧的出口关闭,朝向气动三通阀二10一侧的出口打开。气动三通阀二10朝向溶剂桶2一侧的入口关闭,气动三通阀一9朝向三通管18一侧的入口关闭,气动三通阀五13朝向循环桶4一侧的出口关闭。隔膜泵一7运转,将循环桶4内的油墨泵送至混合桶3内,然后重复泵送溶剂的过程。待新增的溶剂与油墨混合均匀后,将这部分油墨排回循环桶4。
参照图1,控制器24与气动阀组14电性连接,使隔膜泵一7、隔膜泵二8、气动三通阀一9、气动三通阀二10、气动三通阀三11、气动三通阀四12和气动三通阀五13有序开闭。
参照图1,控制器24还与信号输入端25和印刷机的计米数装置26电性连接,此处信号输入端25为触摸屏。
操作人员在触摸屏上输入印物宽度数值,控制器24同时接收来自计米数装置26的印物输送速度信息,计算得到油墨的消耗速度,然后控制气动阀组14,自行调整泵送原墨和溶剂的量,最终使油墨的上墨量与消耗量达到平衡。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原墨桶1和溶剂桶2的出液口通过泵送装置与混合桶3的进液口相连,泵送装置依次将一定量的原墨和溶剂泵送至混合桶3内,在混合桶3内混合均匀。混合桶3的出液口高于循环桶4的进液口一并与循环桶4的进液口一相连,混合好的油墨自然流入循环桶4内,此时油墨的调配工作已经完成。循环桶4、粘度测量装置5和墨盘23构成闭合回路,油墨受泵送装置驱动,在这一闭合回路内流动,粘度测量装置5对油墨粘度进行测量。当油墨粘度过高时,循环桶4内的油墨在泵送装置的驱动下流入混合桶3,溶剂桶2内的溶剂也在泵送装置的驱动下流入混合桶3,待油墨中混入新的溶剂,并混合均匀后,再次排入循环桶4使用。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油墨粘度调配及上墨量控制一体化系统,包括原墨桶(1)、溶剂桶(2)和混合桶(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循环桶(4)和泵送装置,所述原墨桶(1)和溶剂桶(2)的出液口均通过泵送装置与混合桶(3)的进液口相连,所述混合桶(3)的出液口与循环桶(4)的进液口一相连,混合桶(3)的出液口高于循环桶(4)的进液口一,所述循环桶(4)的出液口一通过泵送装置与混合桶(3)的进液口相连,循环桶(4)的出液口二通过泵送装置与墨盘(23)的进液口相连,循环桶(4)的出液口二与墨盘(23)的进液口之间还设有粘度测量装置(5),循环桶(4)的进液口二与墨盘(23)的出液口相连,所述泵送装置包括压缩空气动力源(6)、气动阀组(14)和控制器(24),所述空气动力源与气动阀组(14)相连,所述气动阀组(14)与控制器(24)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墨粘度调配及上墨量控制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泵送装置还包括隔膜泵一(7)和气动三通阀一(9),所述隔膜泵一(7)的出口与混合桶(3)的进液口相连,隔膜泵一(7)的入口与气动三通阀一(9)的出口相连,所述气动三通阀一(9)的一个入口与原墨桶(1)的出液口相连,气动三通阀的另一个入口与溶剂桶(2)的出液口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油墨粘度调配及上墨量控制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泵送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溶剂桶(2)与气动三通阀一(9)之间的气动三通阀二(10),所述气动三通阀二(10)的一个入口与溶剂桶(2)的出液口相连,气动三通阀二(10)的另一个入口与循环桶(4)的出液口一相连,气动三通阀二(10)的出口与气动三通阀一(9)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油墨粘度调配及上墨量控制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桶(4)的出液口一和出液口二重合,所述泵送装置还包括气动三通阀三(11)和隔膜泵二(8),所述气动三通阀三(11)的入口与循环桶(4)的出液口一相连,气动三通阀三(11)的一个出口与气动三通阀二(10)相连,气动三通阀三(11)的另一个出口与隔膜泵二(8)的入口相连,所述隔膜泵二(8)的出口与粘度测量装置(5)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油墨粘度调配及上墨量控制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膜泵二(8)与粘度测量装置(5)之间设有气动三通阀四(12),所述气动三通阀四(12)的入口与隔膜泵二(8)的出口相连,气动三通阀四(12)的一个出口与粘度测量装置(5)相连,气动三通阀四(12)的另一个出口接有粘杯(22)。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油墨粘度调配及上墨量控制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桶(3)的进液口和出液口重合,混合桶(3)上接有气压平衡阀(21),所述泵送装置还包括气动三通阀五(13),所述气动三通阀五(13)的入口与隔膜泵一(7)的出口相连,气动三通阀五(13)的出口与循环桶(4)的进液口一相连,气动三通阀五(13)的另一接口与混合桶(3)的进液口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油墨粘度调配及上墨量控制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原墨桶(1)与气动三通阀一(9)之间设有三通管(18),所述三通管(18)与压缩空气动力源(6)相连,三通管(18)与压缩空气动力源(6)之间设有电磁阀(19)。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油墨粘度调配及上墨量控制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管(18)与压缩空气动力源(6)之间还设有原墨搅拌调压阀(2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墨粘度调配及上墨量控制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泵送装置还包括信号输入端(25),所述信号输入端(25)与控制器(24)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24)与印刷机的计米数装置(26)电性连接。
CN202010400642.6A 2020-05-13 2020-05-13 一种油墨粘度调配及上墨量控制一体化系统 Active CN1115320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00642.6A CN111532025B (zh) 2020-05-13 2020-05-13 一种油墨粘度调配及上墨量控制一体化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00642.6A CN111532025B (zh) 2020-05-13 2020-05-13 一种油墨粘度调配及上墨量控制一体化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32025A true CN111532025A (zh) 2020-08-14
CN111532025B CN111532025B (zh) 2021-03-02

Family

ID=719722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00642.6A Active CN111532025B (zh) 2020-05-13 2020-05-13 一种油墨粘度调配及上墨量控制一体化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32025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82139A (zh) * 2021-04-07 2021-07-30 陈红山 单通道干式复合配胶系统
CN114851705A (zh) * 2022-05-24 2022-08-05 湖南北罗霄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油墨粘度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4851705B (zh) * 2022-05-24 2024-05-31 湖南北罗霄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油墨粘度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52165A (en) * 1983-06-21 1985-11-12 Bobst Sa Method and device for maintaining density of a printed color constant
JPH08323961A (ja) * 1995-05-31 1996-12-10 Japan Mach Kk インキ等用粘度自動調整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CN101237993A (zh) * 2005-08-17 2008-08-06 国民淀粉和化学公司 印刷机控制系统
CN201703027U (zh) * 2010-06-03 2011-01-12 江苏立霸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粘度精确控制装置
CN204977735U (zh) * 2015-05-22 2016-01-20 珠海正业包装有限公司 一种油墨直接循环黏度控制装置
CN206485048U (zh) * 2015-08-05 2017-09-12 得水(上海)印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自动粘度控制器的自动极速清洗装置
CN206598632U (zh) * 2017-03-08 2017-10-31 深圳市东冠包装印刷纸品有限公司 油墨上色均匀的供料系统
JP6241029B2 (ja) * 2012-11-15 2017-12-06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
CN208789263U (zh) * 2018-08-06 2019-04-26 陈志保 印刷机油墨粘度控制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印刷机
CN111038100A (zh) * 2019-11-29 2020-04-21 湖北淡雅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粘度控制器油墨回流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52165A (en) * 1983-06-21 1985-11-12 Bobst Sa Method and device for maintaining density of a printed color constant
JPH08323961A (ja) * 1995-05-31 1996-12-10 Japan Mach Kk インキ等用粘度自動調整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CN101237993A (zh) * 2005-08-17 2008-08-06 国民淀粉和化学公司 印刷机控制系统
CN201703027U (zh) * 2010-06-03 2011-01-12 江苏立霸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粘度精确控制装置
JP6241029B2 (ja) * 2012-11-15 2017-12-06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
CN204977735U (zh) * 2015-05-22 2016-01-20 珠海正业包装有限公司 一种油墨直接循环黏度控制装置
CN206485048U (zh) * 2015-08-05 2017-09-12 得水(上海)印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自动粘度控制器的自动极速清洗装置
CN206598632U (zh) * 2017-03-08 2017-10-31 深圳市东冠包装印刷纸品有限公司 油墨上色均匀的供料系统
CN208789263U (zh) * 2018-08-06 2019-04-26 陈志保 印刷机油墨粘度控制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印刷机
CN111038100A (zh) * 2019-11-29 2020-04-21 湖北淡雅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粘度控制器油墨回流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82139A (zh) * 2021-04-07 2021-07-30 陈红山 单通道干式复合配胶系统
CN114851705A (zh) * 2022-05-24 2022-08-05 湖南北罗霄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油墨粘度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4851705B (zh) * 2022-05-24 2024-05-31 湖南北罗霄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油墨粘度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32025B (zh) 2021-03-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33499A (zh) 一种动态真空调节定量供胶装置及系统
CN111532025B (zh) 一种油墨粘度调配及上墨量控制一体化系统
CN206567175U (zh) 一种动态真空调节定量供胶装置及系统
CN210680090U (zh) 一种凹印机自动加溶剂设备
CN208678948U (zh) 一种定型机自动调液系统
CN113860470A (zh) 一种乙炔压裂用压裂液处理装置
CN205182649U (zh) 一种带有自称量功能的上料器
CN209243394U (zh) 一种定型助剂配送装置
CN207091717U (zh) 一种智能高效染料输送系统
CN212039912U (zh) 船用燃料油自动调和系统
CN210357046U (zh) 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配料设备
CN213056424U (zh) 一种供墨装置
CN111516168A (zh) 一种smc片状模塑料在线混合供料系统
CN208703579U (zh) 一种助剂自动计量输送系统
CN207786522U (zh) 一种全自动多种液体配料添加系统
CN212399993U (zh) 一种smc片状模塑料在线混合供料系统
CN206897300U (zh) 一种自动配色装置
CN218590399U (zh) 一种色浆混拌装置及色浆配置系统
CN114851705B (zh) 一种油墨粘度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5963399U (zh) 一种印染工作液原料自动投放装置
CN219765173U (zh) 一种脱醇型硅酮密封胶生产系统
CN220617605U (zh) 一种定量聚醚配比下料装置
CN219355878U (zh) 一种色浆在线配料及分散的成套设备
CN209530765U (zh) 一种自动油墨色差检测装置
CN213133056U (zh) 一种自动进料的连续型高速混料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09

Address after: No.108, South Group, Cangji neighborhood committee Street, Yanghe Town, Sucheng District, Suqian City, Jiangsu Province 223800

Applicant after: Chen Hongshan

Address before: 214000 1-1102-1, financial 8th Street,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Yuemeihong intelligent CNC Technology (Jiangsu)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014

Address after: 28-18 Yanqiao North Road, Xicheng Road, Yanqiao Street, Huishan District,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4000

Patentee after: Wuxi Yueling Meichua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108, South Group, Cangji neighborhood committee Street, Yanghe Town, Sucheng District, Suqian City, Jiangsu Province 223800

Patentee before: Chen Hongsha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15

Address after: 214000 North Section of Xicheng Road Weir Bridge, Weishan Street,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28-18

Patentee after: Wuxi Yuemei Intelligent Equipm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8-18 Yanqiao North Road, Xicheng Road, Yanqiao Street, Huishan District,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4000

Patentee before: Wuxi Yueling Meichua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