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71601U - 连接器组合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组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71601U
CN209571601U CN201920387607.8U CN201920387607U CN209571601U CN 209571601 U CN209571601 U CN 209571601U CN 201920387607 U CN201920387607 U CN 201920387607U CN 209571601 U CN209571601 U CN 2095716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line
accommodating space
groove
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38760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建矿
林小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38760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716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716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71601U/zh
Priority to TW109202988U priority patent/TWM601912U/zh
Priority to US16/830,265 priority patent/US11211744B2/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连接器组合,包括插座连接器及线端连接器;所述插座连接器包括插座本体及插座端子;所述线端连接器包括线端本体及线端端子;所述插座本体包括后壁、两个侧壁以及收容空间,所述收容空间设有第一开口以及第二开口;所述线端连接器可沿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两种不同的方式进入所述收容空间内以与所述插座连接器对接配合。

Description

连接器组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组合,尤其涉及一种包括插座连接器及线端连接器的连接器组合。
【背景技术】
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现有技术请参阅2013年2月1日公告的中国台湾新型专利第M446425号所揭示的一种插座连接器,该插座连接器可供线端连接器插接配合以形成连接器组合。所述插座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板状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后壁、位于后壁两侧的侧壁及底壁,所述后壁、侧壁及底壁界定有一收容所述线端连接器的收容空间,所述侧壁凹设形成一具有卡扣的凹陷部,所述线端连接器的线端本体两侧向外凸伸有收容于所述凹陷部内并被所述卡扣锁扣的突出部。当所述线端连接器与所述插座连接器对接配合时,所述线端连接器仅能沿上下方向垂直插入的方式进入所述插座连接器的收容空间内进而实现二者的对接配合。
然而,使用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若是以其他方式如前后方向插入或移除所述线端连接器时将会对该连接器组合构成破坏进而影响其使用寿命。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良的连接器组合来解决以上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采用多种对接配合方式的的连接器组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连接器组合,包括可安装至电路板上的插座连接器及与所述插座连接器对接配合的线端连接器;所述插座连接器包括插座本体及设于所述插座本体上的插座端子;所述线端连接器包括线端本体及固定于所述线端本体上以与所述插座端子配合的线端端子;所述插座本体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并位于后方的纵长后壁、设置于所述后壁的纵长左右两端并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两个侧壁以及由所述后壁与两个侧壁围设形成的收容空间,所述收容空间设有向前贯穿的第一开口以及向上贯穿的第二开口,所述插座端子固持于所述后壁并向前凸伸入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线端连接器可沿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两种不同的方式进入所述收容空间内以与所述插座连接器对接配合;当所述线端连接器沿前后方向进入所述收容空间时,所述线端连接器从所述第一开口处向后水平插入所述收容空间内以与所述插座连接器对接配合;当所述线端连接器沿上下方向进入所述收容空间时,先将所述线端连接器的前端从所述第二开口处向下倾斜进入所述收容空间内并与所述插座连接器的后端固定配合,再将所述线端连接器的前端向下旋转进入所述收容空间内进而使所述线端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对接配合。
更进一步地,所述线端本体的两侧设有前后隔开设置的让位槽及锁扣槽,所述插座连接器包括设置在所述插座本体的两侧壁上并凸伸入所述收容空间的锁扣件;当所述线端连接器从所述第一开口处向后水平插入所述收容空间内时,所述锁扣件通过所述让位槽后向左右两侧弹性变形以进入所述锁扣槽内并与所述锁扣槽卡持配合。
更进一步地,所述插座本体的两侧壁设有自前端面向后凹设的安装槽,所述锁扣件自前向后组装至所述安装槽。
更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槽设有向内贯穿所述侧壁并与所述收容空间连通的第一凹口以及向下贯穿所述侧壁的第二凹口,所述锁扣件包括凸伸出所述第一凹口并进入所述收容空间内的锁扣凸部以及向下凸伸出所述第二凹口以安装至所述电路板上的安装部。
更进一步地,所述锁扣件还包括连接所述锁扣凸部与安装部并收容在所述安装槽内的U型弹性臂。
更进一步地,所述锁扣凸部自所述弹性臂的前端向收容空间内弯折延伸形成,所述锁扣凸部末端的四周均设有导引斜面。
更进一步地,所述锁扣凸部为自所述弹性臂之侧面一体凸伸的圆形凸包,所述弹性臂对应所述锁扣凸部的下方延伸形成一延伸部,所述侧壁设有收容所述延伸部并为其变形提供空间的凹槽,所述侧壁在凹槽与第二凹口之间形成一凸块。
更进一步地,所述后壁设有一对与所述收容空间连通的定位槽,所述线端连接器的线端本体后端设有一对向后凸伸的定位块,当所述线端连接器沿上下方向进入所述收容空间时,先将所述线端连接器后端的定位块向下倾斜固定在对应的定位槽内,再将所述线端连接器的前端以所述定位块为轴向下旋转并进入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弹性锁扣件在所述线端连接器的抵压作用下向左右两侧弹性变形以进入所述锁扣槽内并与所述锁扣槽卡持配合。
更进一步地,所述每一定位槽位于对应相邻的两插座端子之间,所述定位槽大于对应的定位块以供所述定位块倾斜插入,且所述定位块对应的后端外围尺寸小于前端。
更进一步地,所述插座本体还设有位于所述收容空间下方并连接所述后壁与两侧壁的底壁,所述底壁的前端面与所述两侧壁的前端面齐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合中的线端连接器可沿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两种不同的方式进入所述收容空间内以与所述插座连接器对接配合,因此使用者在使用该连接器组合时可根据现场状况和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插入方式进行操作,且在选择将线端连接器采用上下方向的方式插入所述插座连接器时,通过上下旋转的操作方式不仅操作方便而且可以确保线端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结合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组合对接配合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立体剖面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插座连接器与线端连接器沿前后方向对接配合时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插座连接器与线端连接器沿上下方向对接配合时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是图5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7是图3中线端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8是图7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组合对接配合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立体剖面示意图。
图11图9中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12是图11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连接器组合对接配合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14是图13的立体剖面示意图。
图15图13中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16是图15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连接器组合 1000、1000'、1000” 左右方向 X
上下方向 Y 前后方向 Z
插座连接器 100、100'、100” 插座本体 1、1'、1”
后壁 11 端子槽 111
定位槽 112 凸台 113
侧壁 12、12'、12” 安装槽 120、120'、120”
第一凹口 121 第二凹口 122、122'、122”
凹陷部 123 第一挡壁 124
第二挡壁 125 凹槽 126'
凸块 127' 限位块 128”
收容空间 13、13'、13” 第一开口 131
第二开口 132 底壁 14、14”
插座端子 2 固持部 21
倒刺 211 肩部 212
接触部 22 尾部 23
锁扣件 3、3'、3” 锁扣凸部 31、31'、31”
导引斜面 311 安装部 32
缺口 321 弹性臂 33、33'、33”
第一支臂 331、331' 第二支臂 332
连接臂 333 突刺 334
延伸部 34' 线端连接器 200、200'、200”
线端本体 4 对接槽 40
抵持块 41 定位块 42
锁扣槽 43 让位槽 44
线端端子 5 固定部 51
突起 511 接触部 52
夹持臂 521 凸点 522
前引导部 523 下导引部 524
固线部 53 线缆 6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组合1000包括可安装至一电路板(未图示)的插座连接器100及与所述插座连接器100对接配合的线端连接器200。在该实施例中,定义X方向为左右方向,Y方向为上下方向以及Z方向为前后方向,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线端连接器200可沿前后方向Z及上下方向Y两种不同的方式插入所述插座连接器100内进行对接配合。
请参阅图1-6所示,所述插座连接器100包括插座本体1、设于所述插座本体1上的插座端子2以及锁扣件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锁扣件3由金属材料单独制成后再组装至所述插座本体1,采用金属锁扣件3可以增强结构强度,延长插座连接器100的使用寿命。所述插座本体1包括沿左右方向X延伸并位于后方的纵长后壁11、设置于所述后壁11的纵长左右两端并沿前后方向Z延伸的两个侧壁12、由所述后壁11与两个侧壁12围设形成的收容空间13以及位于所述收容空间13下方并连接所述后壁11与两侧壁12的底壁1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两侧壁12自后壁11一体延伸形成,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侧壁12也可与后壁11分开成型后再组装在一起。所述收容空间13设有向前贯穿的第一开口131以及向上贯穿的第二开口132,所述插座端子2固持于所述后壁11并向前凸伸入所述收容空间13内。所述底壁14的前端面与所述两侧壁12的前端面齐平,当插座连接器100安装至电路板时,所述底壁14可以向上支撑插入的线端连接器200并且防止其与电路板之间产生摩擦。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插座本体1也可不设置底壁14,即所述收容空间13向下也贯穿所述插座本体1,如此可降低插座连接器100的整体高度。
所述插座本体1的两侧壁12设有自前端面向后凹设的安装槽120,所述锁扣件3自前向后组装至所述安装槽120。所述安装槽120设有向内贯穿所述侧壁12并与所述收容空间13连通的第一凹口121以及向下贯穿所述侧壁12的第二凹口122,所述锁扣件3包括凸伸出所述第一凹口121并进入所述收容空间13内的锁扣凸部31、向下凸伸出所述第二凹口122以安装至所述电路板上的安装部32以及连接所述锁扣凸部31与安装部32并收容在所述安装槽120内的U型弹性臂33。所述第一凹口121及第二凹口122均向前贯穿所述侧壁12的前端面以供所述锁扣凸部31及安装部32向后安装至对应的第一凹口121及第二凹口122内。所述锁扣凸部31自所述弹性臂33的前端向收容空间13内弯折延伸形成,所述锁扣凸部31末端的四周均设有导引斜面311以对应导引所述线端连接器200沿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插入收容空间13内。所述弹性臂33呈U型设置以增加锁扣件3的弹性变形力,具体而言,所述弹性臂33包括一对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第二支臂331、332以及连接在该第一、第二支臂331、332后端的连接臂33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臂333呈弧形弯折延伸;所述锁扣凸部31自所述第一支臂331的前端向收容空间13内垂直弯折延伸形成,所述安装部32自所述第二支臂332的下表面向下延伸形成。所述侧壁12设有位于所述第一支臂331内侧的第一挡壁124以及位于所述第二支臂332外侧的第二挡壁125,所述第一挡壁124与第二挡壁125可将弹性臂33在安装槽120内进行很好限位进而防止弹性臂33发生过度变形。所述第一支臂331可在安装槽120内沿左右方向摆动变形进而为锁扣凸部31的左右移动提供足够的弹性空间,所述第二支臂332沿上下方向的至少一侧设有若干与所述安装槽120干涉配合的突刺334进而使弹性臂33更好地固定在安装槽120内。
所述两侧壁12的下表面前端设有向上凹设的凹陷部123,所述安装部32向下凸伸入所述凹陷部321内,且所述安装部32的下表面设有向上凹设并左右贯穿的缺口335,当将所述安装部32通过锡料焊接至电路板时,所述凹陷部123及缺口335的设置可以容纳更多的锡料进而增加安装部32的焊接可靠性。所述后壁11设有若干前后贯穿的端子槽111以及一对自前向后凹设且未贯穿所述后壁11的定位槽112,所述定位槽112位于端子槽111之间并与所述收容空间13相连通。所述插座端子2自后向前组装至对应的端子槽111内,每一插座端子2包括固持在端子槽111内的固持部21、自固持部21向前凸伸入所述收容空间13内的接触部22以及自固持部21向后水平延伸以安装至电路板的尾部23。所述固持部21的上表面设有若干与端子槽111干涉的倒刺211以及向前抵靠在所述后壁11上的肩部212。所述每一定位槽112位于对应相邻的两插座端子2之间。所述后壁11的左右两端设有向收容空间13内凸伸以抵持在线端连接器200后端面的凸台113。
请参阅图1-8所示,所述线端连接器200包括纵长的线端本体4、固持于所述线端本体4的线端端子5及与所述线端端子5连接并延伸出线端本体4的线缆6。在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合1000中,所述线端连接器200可沿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两种不同的方式进入所述收容空间13内以与所述插座连接器100对接配合;当所述线端连接器200沿前后方向Z进入所述收容空间13时,所述线端连接器200从所述第一开口131处向后水平插入所述收容空间13内以与所述插座连接器100对接配合;当所述线端连接器200沿上下方向Y进入所述收容空间13时,先将所述线端连接器200的前端从所述第二开口132处向下倾斜进入所述收容空间13内并与所述插座连接器100的后端固定配合,再将所述线端连接器200的前端向下旋转进入所述收容空间13内进而使所述线端连接器200与插座连接器100对接配合。当所述线端连接器200从所述插座连接器100上移除时,所述线端连接器200同样也可采用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两种不同的方式从所述收容空间13内移除,其移除方式与插接配合的方式类似,只是二者的顺序刚好相反,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线端端子5具有固持于所述线端本体4内的固定部51及位于所述固定部51前后两端的接触部52与固线部53,所述接触部52为形成于所述固定部51前侧的一对弹性夹持臂521,所述固线部53围成一环形用以收容并固持所述线缆6。所述线端本体4贯穿其前侧及底面设有供所述一对弹性夹持臂521暴露的对接槽40以供插座端子2的接触部22沿前后方向Y或上下方向Z插入,所述一对夹持臂521的前侧形成有相对外折的一对能够供所述线端连接器200直接沿水平方向与导电端子2对接的前引导部523,所述一对夹持臂521的下侧的端面处形成有一对具有导引斜面的能够供所述线端连接器200直接沿上下方向与所述导电端子2对接的下导引部524。所述一对夹持臂521的相对的内侧面进一步凸伸有加强所述弹性夹持臂521与导电端子2接触性能的半球形凸点522。所述固定部51的上表面设有向上突伸的突起511,所述线端本体4的上方设有若干前后延伸的悬臂状抵持块41,当所述线端端子5组装至所述线端本体4后,所述抵持块41向前抵持在所述突起511的前方以防止线端端子5发生松动。
所述线端本体4的两侧设有前后隔开设置的让位槽44及锁扣槽43,当所述线端连接器200从所述第一开口131处向后水平插入所述收容空间13内时,所述锁扣件3的锁扣凸部31通过所述让位槽44后,所述线端连接器200向后抵压锁扣凸部31前方的导引斜面311使得弹性臂33向外侧发生弹性变形以供线端连接器200通过所述锁扣凸部31,最终锁扣凸部31进入所述锁扣槽13内并与所述锁扣槽13卡持配合。
所述线端本体4后端设有一对向后凸伸的定位块42,当所述线端连接器200沿上下方向进入所述收容空间13时,先将所述线端连接器200后端的定位块42向下倾斜固定在对应的定位槽112内,再将所述线端连接器200的前端以所述定位块42为轴向下旋转并进入所述收容空间13内,所述线端连接器200向下抵压锁扣凸部31下方的导引斜面311使得弹性臂33向外侧发生弹性变形以供线端连接器200通过,所述锁扣件3在所述线端连接器200的抵压作用下向左右两侧弹性变形,最终锁扣件3的锁扣凸部31进入所述锁扣槽13内并与所述锁扣槽13卡持配合。所述定位槽112大于对应的定位块42以供所述定位块42倾斜插入,且所述定位块42对应的后端外围尺寸小于前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块42为半球形凸起结构并沿上下方向Y设置在线端本体4后端的中间位置,而所述定位槽112向下延伸至底壁14的上表面。
请参阅图9-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组合1000',该连接器组合1000'与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组合1000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插座连接器100'锁扣件3'上的锁扣凸部31'为自弹性臂33'之第一支臂331'内侧面一体凸伸的圆形凸包,凸包的内侧呈球形弧面;所述弹性臂33'的第一臂331'对应所述锁扣凸部31'的下方延伸形成一延伸部34',插座本体1'的侧壁12'设有收容所述延伸部34'并为其移动或变形提供空间的凹槽126',所述侧壁12'在凹槽126'与安装槽120'的第二凹口122'之间形成一凸块127',所述凸块127'与延伸部34'之间形成一定间隔,如此设置既可保证延伸部34'左右移动又可防止延伸部34'向右侧发生过度移动或变形。所述侧壁12'在第一支臂331'之内侧并未设置如第一实施例之第一挡壁结构,因该圆形凸包的锁扣凸部31'结构在线端连接器200'使用过程中不会导致第一臂331'向收容空间13'内发生过度变形的情形。该第二实施例的其他结构均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因此这里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13-1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连接器组合1000”,该连接器组合1000”与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组合1000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插座连接器100”锁扣件3”是一体成型在插座本体1”的侧壁12”上,锁扣凸部31”自锁扣件3”的弹性臂33”前端上方的角落处向收容空间13”内一体凸伸形成,所述锁扣凸部31”呈锥体状,所述侧壁12”在锁扣件3”的正前方间隔设有限位块128”,所述锁扣凸部31”向收容空间13”内突伸出限位块128”所在的平面,而在插入所述线端连接器200”至所述插座连接器100”的过程中,所述锁扣凸部31”被线端连接器200”抵压而向外侧发生移动至与限位块128”平齐后会在限位块128”的保护下而不会再发生过度的移动或变形。插座本体1”的底壁14”与锁扣件3”之间形成一定间隙从而不会影响到锁扣件3”的弹性变形,且所述底壁14”的前端面位于限位块128”的后方。该插座连接器100”还包括自前向后组装至插座本体1”的焊板件7,所述焊板件7自前向后组装至侧壁12”的安装槽120”内,焊板件7设有固定在安装槽120”内的主体部71以及自主体部71的前端向下延伸的焊接脚72,所述焊接脚72向下凸伸出安装槽120”的第二凹口122”以焊接至电路板,通过设置焊板件7可将插座连接器100”更好地固定在电路板上,在该第三实施例中,因锁扣件3”是一体成型在侧壁12”上,安装槽120”无需设置供锁扣凸部凸出的第一凹口结构。该第二实施例的其他结构均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因此这里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合具有下列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合1000中,所述线端连接器200可沿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两种不同的方式进入所述收容空间13内以与所述插座连接器100对接配合,因此使用者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合1000时可根据现场状况和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插入方式进行操作,且在选择将线端连接器200采用上下方向的方式插入所述插座连接器100时,通过上下旋转的操作方式不仅操作方便而且可以确保线端连接器200与插座连接器100结合可靠。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插座本体1的两侧壁12设有自前端面向后凹设的安装槽120,将锁扣件3与插座本体1分开设置并自前向后组装至所述安装槽120,因此锁扣件3可根据需求选择硬度较高的材料制成以增强其结构强度,以延长插座连接器100的使用寿命。
(3)本实用新型的锁扣件3除设置锁扣凸部31外还设有安装部32可安装至所述电路板上,进而可将锁扣件3同时固定在插座本体1及电路板上,不仅可将插座本体1更好地固定在电路板上,也增加了锁扣件3的使用稳定性。
(4)本实用新型的锁扣件3通过设置U型弹性臂33结构增强了锁扣件3的弹性变形能力,而且将U型弹性臂33收容隐藏在侧壁的安装槽120内,节省了锁扣件3的占用空间,有利于插座连接器100的小型化趋势。
(5)本实用新型将锁扣凸部31'设置成自弹性臂33'之侧面一体凸伸的圆形凸包,进一步增强了锁扣凸部31'的结构强度,且插座本体1'的侧壁12'设有收容延伸部34'并为其移动或变形提供空间的凹槽126',凸块127'与延伸部34'之间形成一定间隔,如此设置既可保证延伸部34'左右移动又可防止延伸部34'向右侧发生过度移动或变形。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应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即凡是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连接器组合,包括可安装至电路板上的插座连接器及与所述插座连接器对接配合的线端连接器;所述插座连接器包括插座本体及设于所述插座本体上的插座端子;所述线端连接器包括线端本体及固定于所述线端本体上以与所述插座端子配合的线端端子;所述插座本体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并位于后方的纵长后壁、设置于所述后壁的纵长左右两端并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两个侧壁以及由所述后壁与两个侧壁围设形成的收容空间,所述收容空间设有向前贯穿的第一开口以及向上贯穿的第二开口,所述插座端子固持于所述后壁并向前凸伸入所述收容空间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端连接器可沿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两种不同的方式进入所述收容空间内以与所述插座连接器对接配合;当所述线端连接器沿前后方向进入所述收容空间时,所述线端连接器从所述第一开口处向后水平插入所述收容空间内以与所述插座连接器对接配合;当所述线端连接器沿上下方向进入所述收容空间时,先将所述线端连接器的前端从所述第二开口处向下倾斜进入所述收容空间内并与所述插座连接器的后端固定配合,再将所述线端连接器的前端向下旋转进入所述收容空间内进而使所述线端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对接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端本体的两侧设有前后隔开设置的让位槽及锁扣槽,所述插座连接器包括设置在所述插座本体的两侧壁上并凸伸入所述收容空间的锁扣件;当所述线端连接器从所述第一开口处向后水平插入所述收容空间内时,所述锁扣件通过所述让位槽后向左右两侧弹性变形以进入所述锁扣槽内并与所述锁扣槽卡持配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本体的两侧壁设有自前端面向后凹设的安装槽,所述锁扣件自前向后组装至所述安装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设有向内贯穿所述侧壁并与所述收容空间连通的第一凹口以及向下贯穿所述侧壁的第二凹口,所述锁扣件包括凸伸出所述第一凹口并进入所述收容空间内的锁扣凸部以及向下凸伸出所述第二凹口以安装至所述电路板上的安装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件还包括连接所述锁扣凸部与安装部并收容在所述安装槽内的U型弹性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凸部自所述弹性臂的前端向收容空间内弯折延伸形成,所述锁扣凸部末端的四周均设有导引斜面。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凸部为自所述弹性臂之侧面一体凸伸的圆形凸包,所述弹性臂对应所述锁扣凸部的下方延伸形成一延伸部,所述侧壁设有收容所述延伸部并为其变形提供空间的凹槽,所述侧壁在凹槽与第二凹口之间形成一凸块。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壁设有一对与所述收容空间连通的定位槽,所述线端连接器的线端本体后端设有一对向后凸伸的定位块,当所述线端连接器沿上下方向进入所述收容空间时,先将所述线端连接器后端的定位块向下倾斜固定在对应的定位槽内,再将所述线端连接器的前端以所述定位块为轴向下旋转并进入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弹性锁扣件在所述线端连接器的抵压作用下向左右两侧弹性变形以进入所述锁扣槽内并与所述锁扣槽卡持配合。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定位槽位于对应相邻的两插座端子之间,所述定位槽大于对应的定位块以供所述定位块倾斜插入,且所述定位块对应的后端外围尺寸小于前端。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本体还设有位于所述收容空间下方并连接所述后壁与两侧壁的底壁,所述底壁的前端面与所述两侧壁的前端面齐平。
CN201920387607.8U 2019-03-26 2019-03-26 连接器组合 Active CN2095716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87607.8U CN209571601U (zh) 2019-03-26 2019-03-26 连接器组合
TW109202988U TWM601912U (zh) 2019-03-26 2020-03-17 插座連接器
US16/830,265 US11211744B2 (en) 2019-03-26 2020-03-26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87607.8U CN209571601U (zh) 2019-03-26 2019-03-26 连接器组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71601U true CN209571601U (zh) 2019-11-01

Family

ID=683358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387607.8U Active CN209571601U (zh) 2019-03-26 2019-03-26 连接器组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716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121387U (ja) コネクタ及びガイド設置部材
US7438585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terminal housing
US6280262B1 (en) Connector
JP2018139209A (ja) 端子位置保証装置を有する電気コネクタ
CN103378449B (zh) 连接器
EP3190667B1 (en) Connector
JP2007324029A (ja) 電気接続用端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コネクタ
JPH06314582A (ja) シャントコネクタ及びそれに使用するシャント組立体
TWM607831U (zh) 插座連接器及插頭連接器
US7828580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blocking portions for preventing latching arms from tilting
TWM601912U (zh) 插座連接器
CN114361862A (zh) 连接器
CN108832335B (zh) 电连接器
JP2006244969A (ja) 自動調芯用コネクタ
CN213989287U (zh) 浮动连接器母座及浮动连接器
CN109390721B (zh) 卡缘连接器
WO2019024749A1 (zh) 电子卡连接器及其组件
CN209571601U (zh) 连接器组合
CN218770187U (zh) 弹片防撞防脱落的双头孔插座连接器
CN111355064A (zh) 板对板连接器组件
TWI827859B (zh) 電連接器組合
CN212485600U (zh) 板对板连接器组件
CN212412242U (zh) 板对板插座
CN210723504U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10350210U (zh) 一种usb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