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23504U - 电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23504U
CN210723504U CN201921360370.0U CN201921360370U CN210723504U CN 210723504 U CN210723504 U CN 210723504U CN 201921360370 U CN201921360370 U CN 201921360370U CN 210723504 U CN210723504 U CN 2107235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groove
electrical connector
connector assembly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6037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凯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t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t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t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t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6037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235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235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235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包括:一电连接器,包括一本体及设于本体的多个端子,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一第一壁以及一第二壁,第一壁与第二壁之间在一第一方向上形成一第一槽,本体具有连接第二壁且较第二壁远离第一壁的一第三壁,第三壁与第二壁之间形成一第二槽,第一槽在第一方向上与第二槽连通,且两者共同形成一对接槽供一对接连接器插入,对接槽向前贯穿本体的前端,第一壁与第三壁分别设有至少一卡扣部;一防尘盖,盖设于本体,具有一盖体及自盖体朝对接槽内凸伸形成的至少两个扣持部及一防呆凸部,至少两个扣持部对应扣持于至少两个卡扣部,防呆凸部收容于第二槽,防呆凸部用于防止防尘盖反向盖设于本体。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尤其是指一种防止防尘盖反向盖设于本体的电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种电连接器组件,用以与一对接连接器电性连接,所述电连接器组件包括一本体、收容于所述本体的多个端子以及盖设于所述本体的一防尘盖。所述本体具有相对平行设置的第一侧壁以及一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在一横向方向上形成一第一槽,所述本体具有连接所述第二侧壁且较所述第二侧壁远离所述第一侧壁的一第三侧壁,所述第三侧壁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第四侧壁以及连接两个所述第四侧壁的一连接壁,所述连接壁设有一扣孔,两个所述第四侧壁与所述连接壁形成一第二槽,所述第一槽与所述第二槽相互连通,所述第一槽向前贯穿所述本体用以插接所述对接连接器,所述防尘盖盖设于所述第一槽以及第二槽,所述防尘盖设有一矩形的基部以及自所述基部朝所述第二槽内延伸的一卡勾,所述卡勾卡扣于所述扣孔。但所述防尘盖容易反向盖设于所述本体,所述卡勾卡持于所述本体的外侧。
上述的所述电连接器组件,所述防尘盖容易反向盖设于所述本体时,所述卡勾位于所述本体的外侧,导致所述卡勾未与所述扣孔配合,产生空隙,使得尘埃、杂物等容易进入所述第一槽,没有起到防尘的作用,另外,所述防尘盖易脱离所述本体,且所述卡勾外露易被损坏。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组件,以克服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所面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所述防尘盖反向盖设于所述本体的电连接器组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包括:一电连接器,包括一本体及设于所述本体的多个端子,所述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一第一壁以及一第二壁,所述第一壁与所述第二壁之间在一第一方向上形成一第一槽,所述本体具有连接所述第二壁且较所述第二壁远离所述第一壁的一第三壁,所述第三壁与所述第二壁之间形成一第二槽,所述第一槽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二槽连通,且两者共同形成一对接槽供一对接连接器插入,所述对接槽向前贯穿所述本体的前端,所述第一壁与所述第三壁分别设有至少一卡扣部;一防尘盖,盖设于所述本体,具有一盖体及自所述盖体朝所述对接槽内凸伸形成的至少两个扣持部及一防呆凸部,至少两个所述扣持部对应扣持于至少两个所述卡扣部,所述防呆凸部收容于所述第二槽,所述防呆凸部用于防止所述防尘盖反向盖设于所述本体。
进一步,所述盖体包括一基部以及自所述基部一侧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向外延伸形成的一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在一第二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基部在所述第二方向的长度,所述第二方向上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基部盖设于所述第一槽,所述凸出部盖设于所述第二槽。
进一步,所述第三壁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以及连接两个所述侧壁的一连接壁,所述侧壁连接于所述第二壁,所述连接壁设有两个所述卡扣部。
进一步,所述防呆凸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位于与所述连接壁上的两个所述卡扣部对应扣持的两个所述扣持部之间。
进一步,所述防尘盖具有自所述盖体朝所述对接槽内凸伸形成的一舌板。
进一步,所述防呆凸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连接所述舌板。
进一步,所述舌板具有自所述盖体向后依次延伸的一第一部以及一第二部,所述本体具有一绝缘本体以及遮蔽所述绝缘本体的一金属壳体,所述金属壳体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前方形成所述对接槽,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一插槽,所述插槽向前连通所述对接槽,所述端子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且具有凸伸入所述插槽的一接触部,所述第二部收容于所述插槽,所述第一部收容于所述对接槽,所述卡扣部设于所述金属壳体上。
进一步,所述防呆凸部的后端较所述舌板的后端靠近所述基部,且所述防呆凸部位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前方。
进一步,与所述第一壁的一个所述卡扣部配合的所述扣持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防呆凸部对齐。
进一步,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一第一侧墙以及一第二侧墙,所述第一侧墙与所述第二侧墙之间形成所述插槽,所述防呆凸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远离所述舌板的一侧到所述舌板的距离大于所述插槽与所述第一壁之间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距离。
进一步,每一所述扣持部具有连接所述盖体的一弹臂及自所述弹臂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远离所述舌板的方向延伸的一卡块,所述盖体对应每一所述卡块设有一通槽,所述通槽与对应的所述卡块在前后方向上对齐设置。
进一步,所述防尘盖设有连接每一所述弹臂与所述盖体的一加强肋,所述加强肋与所述卡块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设于所述弹臂的相对两侧。
进一步,所述第二部位于所述接触部的前方且不与所述接触部接触。
进一步,所述本体包括连接所述第一壁与所述第二壁的两个端壁,两个所述端壁在一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两个所述端壁与所述第一壁、所述第二壁形成四个角落,所述防尘盖具有自所述盖体向后延伸的四个定位部,四个所述定位部对应设于四个所述角落,四个所述定位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上使所述防尘盖定位于所述本体。
进一步,两个所述定位部中的每一个抵接所述第一壁与其中一个所述端壁,另外两个所述定位部中的每一个抵接所述第二壁与其中一个所述端壁。
进一步,每一所述端壁自其前端向后凹设形成一卡槽,所述防尘盖在所述盖体的两端分别向后延伸形成一扣合部,所述扣合部对应扣持于所述卡槽,每一所述扣合部一体连接与其相邻的两个所述定位部。
进一步,每一所述定位部设有一导引面,所述导引面导引所述定位部插入所述第一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所述第一壁与所述第三壁分别设有至少一卡扣部;所述防尘盖盖设于所述本体,所述防尘盖设有的收容于所述对接槽的至少两个所述扣持部对应扣持于至少两个所述卡扣部,可防止所述防尘盖脱离所述本体,所述防尘盖设置的所述防呆凸部收容于所述第二槽,所述防呆凸部用于防止所述防尘盖反向盖设于所述本体,且防止尘埃、杂物等进入所述对接槽,使得所述防尘盖起到防尘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电连接器组件中防尘盖与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图1中电连接器与防尘盖绕着Z轴旋转180°后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电连接器组件中防尘盖与电连接器的另一立体分解图;
图4为图3中电连接器的金属壳体移开绝缘本体后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防尘盖的主视图;
图6为图3中电连接器与防尘盖的组合立体图;
图7为图6中A-A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8为图2中防尘盖反向插入电连接器的局部剖视图;
图9为图1中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对接前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对接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电连接器组件100 第一方向X 第二方向Y 前后方向Z
绝缘本体1 第一侧墙11 第二侧墙12 端墙13
插槽14 收容槽15 端子2 固定部21
接触部22 焊接部23 金属壳体3 第一壁31
第二壁32 第三壁33 侧壁331 连接壁332
卡扣部333 第一槽34 第二槽35 对接槽36
端壁37 卡槽371 角落38 防尘盖4
盖体41 基部411 凸出部412 通槽413
舌板42 第一部421 第二部422 防呆凸部43
扣持部44 弹臂441 卡块442 加强肋45
第一加强肋451 第二加强肋452 定位部46 导引面461
扣合部47 对接连接器200 对接端5 卡点6
凸块7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4和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连接器组件100,其包括一绝缘本体1、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多个端子2、套设于所述绝缘本体1外的一金属壳体3及盖设于所述金属壳体3的一防尘盖4,其中,所述绝缘本体1与所述金属壳体3共同构成一本体,而所述绝缘本体1、多个所述端子2与所述金属壳体3共同构成一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用以与一对接连接器200电性连接。方便对附图的理解,定义前第一方向为X方向、第二方向为Y方向,前后方向为Z方向,所述第一方向X、所述第二方向Y及所述前后方向Z两两相互垂直。
如图4、图7和图9,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一第一侧墙11、一第二侧墙1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侧墙11与所述第二侧墙12的两个端墙13,所述第一侧墙11与所述第二侧墙12在所述第一方向X上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墙11、所述第二侧墙12与两个所述端墙13共同围成一插槽14,所述插槽14供所述对接连接器200的一对接端5插入,所述第一侧墙11与所述第二侧墙12分别设有多个收容槽15,所述收容槽15在所述第一方向X与所述插槽14相互连通。
如图4、图7和图9所示,多个端子2对应收容于多个所述收容槽15内,如此多个所述端子2分布于所述插槽14的相对两侧,且呈两排设置,每一所述端子2设有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一固定部21;自所述固定部21向前朝所述插槽14内弯折延伸形成一接触部22,所述接触部22的一部分凸伸入所述插槽14,用以与所述对接端5接触形成电性连接;自所述固定部21朝后延伸且向后露出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一焊接部23,所述焊接部23导接到一电路板(未图示)。
如图4和图7所示,所述金属壳体3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X相对且间隔设置的一第一壁31以及一第二壁32,如此,所述第一壁31与所述第二壁32之间在所述第一方向X上形成一第一槽34,所述第一壁31对应遮蔽所述第一侧墙11,所述第二壁32对应遮蔽所述第二侧墙12,且所述第一壁31与所述第二壁32分别向前凸出所述绝缘本体1。所述金属壳体3还具有连接所述第二壁32且较所述第二壁32远离所述第一壁31的一第三壁33,所述第三壁33与所述第二壁32之间形成一第二槽35,所述第一槽34在所述第一方向X上与所述第二槽35连通,所述第一槽34于所述第二槽35在所述第二方向Y上的长度的大致中间位置相互连通,所述第二槽35在所述前后方向Z上向后连通至所述绝缘本体1的前端面,所述第一槽34与所述第二槽35共同形成一对接槽36,所述对接槽36向前贯穿所述金属壳体3的前端,所述对接槽36向后连通所述插槽14。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三壁33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331以及连接两个所述侧壁331的一连接壁332,所述连接壁332与两个所述侧壁331共同围设形成所述第二槽35,所述连接壁332与所述第一壁31分别设有至少一个卡扣部33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壁31设有一个所述卡扣部333,所述连接壁332设有在所述第二方向Y上间隔开的两个所述卡扣部333,所述第一壁31上的所述卡扣部333在所述连接壁332上的投影位于所述连接壁332上的两个所述卡扣部333之间,所述卡扣部333为通孔结构。
如图4和图7所示,所述金属壳体3还包括在所述第二方向Y上相对且间隔设置的两个端壁37,两个所述端壁37在所述第二方向Y上位于所述第一槽34的相对两端,每一所述端壁37在所述第一方向X上连接所述第一壁31与所述第二壁32,所述端壁37的前端与所述第一壁31的前端、所述第二壁32的前端在所述前后方向Z上对齐设置两个所述端壁37对应遮蔽两个所述端墙13且向前凸出所述绝缘本体1。两个所述端壁37分别与所述第一壁31以及所述第二壁32形成四个角落38。每一所述端壁37自其前端向后凹设一卡槽371。
如图3和图6所示,所述防尘盖4具有一盖体41,所述盖体41包括一基部411以及自所述基部411在所述第一方向X上向外延伸形成的一凸出部412,所述凸出部412在所述第二方向Y上的长度小于所述基部411,所述基部411盖设于所述第一槽34,所述凸出部412盖设于所述第二槽35。所述盖体41还设有多个通槽413,所述通槽413在所述前后方向Z上贯穿所述盖体41。
如图3和图7所示,所述防尘盖4具有自所述基部411朝所述对接槽36内凸伸形成一舌板42,所述舌板42具有自所述基部411依次向后延伸的一第一部421以及一第二部422,所述第一部421收容于所述对接槽36,所述第二部422收容于所述插槽14,所述第二部422位于所述接触部22的前方且未与所述接触部22接触。
如图3和图7所示,所述防尘盖4包括自所述盖体41朝所述对接槽36内凸伸形成的一防呆凸部43,所述防呆凸部43在所述第一方向X上位于所述舌板42的其中一侧,且在所述第一方向X上连接所述舌板42,所述防呆凸部43对应收容于所述第二槽35,所述防呆凸部43的后端较所述舌板42的后端靠近所述基部411设置,换句话说,所述防呆凸部43自所述盖体41延伸的长度短于所述舌板42自所述盖体41延伸的长度,且所述防呆凸部43位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前方。所述防呆凸部43在所述第一方向X上远离所述舌板42的一侧到所述舌板42的距离大于所述插槽14与所述第一壁31之间在所述第一方向X上的距离,如此,所述防呆凸部43用于防止所述防尘盖4反向盖设于所述金属壳体3,在本实施例中,体现为所述防呆凸部43在所述第一方向X上的宽度大于所述插槽14与所述第一壁31在所述第一方向X上的距离。
如图1、图5、和图7所示,所述防尘盖4包括自所述盖体41朝所述对接槽36内凸伸形成的多个扣持部44,多个所述扣持部44对应扣持于多个所述卡扣部333,多个所述扣持部44在所述第一方向X上分布于所述舌板42的相对两侧,即所述舌板42的一侧分布有两个所述扣持部44,所述舌板42的另一侧分布有一个所述扣持部44。每一所述扣持部44具有连接所述盖体41的一弹臂441以及自所述弹臂441在所述第一方向X上朝远离所述舌板42延伸的一卡块442,所述卡块442与所述通槽413在所述前后方向Z上对齐。所述防呆凸部43与位于所述舌板42另外一侧的一个所述扣持部44在所述第一方向X对齐,所述防呆凸部43在所述第二方向Y上位于所述舌板42同一侧的两个所述扣持部44之间。所述防呆凸部43在所述第一方向X上远离所述舌板42的端面越过所述扣持部44对应靠近所述舌板42的端面。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所述防尘盖4设有多个加强肋45,多个所述加强肋45包括多个第一加强肋451与多个第二加强肋452,其中,所述第一加强肋451连接所述基部411与所述舌板42,某些分布于所述舌板42相对两侧的多个所述第一加强肋451在所述第一方向X上相对所述舌板42对称设置,多个所述第二加强肋452对应多个所述扣持部44,每一所述第二加强肋452连接所述盖体41与所述弹臂441,如此可增强所述弹臂441的强度,不易断裂,所述第二加强肋452与所述卡块442在所述第一方向X上设于对应的所述弹臂441的相对两侧。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所述防尘盖4具有自所述基部411向后延伸形成的四个定位部46,四个所述定位部46对应设于四个所述角落38,如此,四个所述定位部46在所述第一方向X与所述第二方向Y上使所述防尘盖4定位于所述金属壳体3;四个所述定位部46在所述第一方向X上两两对称设置于所述舌板42的相对两侧,所述扣持部44以及所述防呆凸部43在所述第二方向Y上位于两个所述定位部46之间。所述舌板42同一侧的两个所述定位部46中的每一个抵接所述第一壁31与其中一个所述端壁37,所述舌板42同一侧的另外两个所述定位部46中的每一个抵接所述第二壁32与其中一个所述端壁37。每一所述定位部46的后端设有一导引面461,所述导引面461导引所述定位部46插入所述第一槽34。
如图1、图2、和图6所示,所述防尘盖4还设有两个扣合部47,两个所述扣合部47在所述第二方向Y上位于所述舌板42的相对两端,所述扣合部47对应扣持于所述卡槽371,每一所述扣合部47一体连接与其相邻的两个所述定位部46,即每一所述扣合部47一体连接于其位于所述舌板42同一端的两个所述定位部46,所述扣合部47在所述第二方向Y上与所述舌板42相互连接。
如图1和图8所示,所述防尘盖4反向盖设于所述金属壳体3时,当所述防呆凸部43向后抵接于所述第一壁31,所述防尘盖4不能进一步往后插入所述金属壳体3,如此所述防呆凸部43的设置,可达到用于防止所述防尘盖4反向盖设于所述金属壳体3的目的。
如图1、图9和图10所示,当所述防尘盖4从所述插槽14与所述对接槽36中脱离后,所述对接连接器200可插入所述电连接器,当所述对接电连接器200插入所述电连接器100后,此时,所述对接端5插入所述插槽14,而所述对接连接器200设有的两个卡点6对应与所述连接壁332上的两个所述卡扣部333相互扣合,可使所述电连接器与所述对接连接器200彼此紧密连接在一起,不易脱扣,同时所述对接连接器200设有的两个凸块7与两个所述卡槽371对应卡持,可使所述对接连接器200正确定位于所述电连接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100有下列有益效果:
(1)所述第一壁31与所述第三壁33分别设有至少一卡扣部333;所述防尘盖4盖设于所述本体,所述防尘盖4设有的收容于所述对接槽36的至少两个所述扣持部44对应扣持于至少两个所述卡扣部333,可防止所述防尘盖4脱离所述本体,所述防尘盖4设置的所述防呆凸部43收容于所述第二槽35,所述防呆凸部43用于防止所述防尘盖4反向盖设于所述本体,且防止尘埃、杂物等进入所述对接槽36,使得所述防尘盖4起到防尘的作用。
(2)所述防呆凸部43的后端较所述舌板42的后端靠近所述基部411,且所述防呆凸部43位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前方,有利于防止所述防呆凸部43撞到所述绝缘本体1的前端。
(3)所述防尘盖4设有连接每一所述弹臂441与所述盖体41的所述第二加强肋452,所述第二加强肋452可以增强所述弹臂441的强度,使得不易断裂,使用寿命增加。
(4)所述防尘盖4具有自所述盖体41向后延伸的四个所述定位部46,四个所述定位部46对应设于四个所述角落38,四个所述定位部46在所述第一方向X与所述第二方向Y上使所述防尘盖4定位于所述金属壳体3,使得所述防尘盖4紧密贴合在所述金属壳体3的前端,有利于防止尘埃、杂物等进入所述对接槽36。
(5)所述舌板42的所述第二部422位于所述接触部22的前方且不与所述接触部22接触,以确保所述防尘盖4在起到对所述插槽14进行防尘的同时,不会碰撞到所述端子2的所述接触部22,确保所述接触部22能够与所述对接连接器200的所述对接端5稳定导接。
(6)所述凸出部412自所述基部411一侧在所述第一方向X上向外延伸形成,所述凸出部412在所述第二方向Y的长度小于所述基部411在所述第二方向Y的长度,所述基部411盖设于所述第一槽34,所述凸出部412盖设于所述第二槽35,如此可使所述盖体41的形状大致适配所述对接槽36的形状。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之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之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创作之专利范围内。

Claims (17)

1.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电连接器,包括一本体及设于所述本体的多个端子,所述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一第一壁以及一第二壁,所述第一壁与所述第二壁之间在一第一方向上形成一第一槽,所述本体具有连接所述第二壁且较所述第二壁远离所述第一壁的一第三壁,所述第三壁与所述第二壁之间形成一第二槽,所述第一槽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二槽连通,且两者共同形成一对接槽供一对接连接器插入,所述对接槽向前贯穿所述本体的前端,所述第一壁与所述第三壁分别设有至少一卡扣部;
一防尘盖,盖设于所述本体,具有一盖体及自所述盖体朝所述对接槽内凸伸形成的至少两个扣持部及一防呆凸部,至少两个所述扣持部对应扣持于至少两个所述卡扣部,所述防呆凸部收容于所述第二槽,所述防呆凸部用于防止所述防尘盖反向盖设于所述本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包括一基部以及自所述基部一侧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向外延伸形成的一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在一第二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基部在所述第二方向的长度,所述第二方向上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基部盖设于所述第一槽,所述凸出部盖设于所述第二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壁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以及连接两个所述侧壁的一连接壁,所述侧壁连接于所述第二壁,所述连接壁设有两个所述卡扣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呆凸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位于与所述连接壁上的两个所述卡扣部对应扣持的两个所述扣持部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盖具有自所述盖体朝所述对接槽内凸伸形成的一舌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呆凸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连接所述舌板。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舌板具有自所述盖体向后依次延伸的一第一部以及一第二部,所述本体具有一绝缘本体以及遮蔽所述绝缘本体的一金属壳体,所述金属壳体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前方形成所述对接槽,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一插槽,所述插槽向前连通所述对接槽,所述端子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且具有凸伸入所述插槽的一接触部,所述第二部收容于所述插槽,所述第一部收容于所述对接槽,所述卡扣部设于所述金属壳体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呆凸部的后端较所述舌板的后端靠近所述盖体,且所述防呆凸部位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前方。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第一壁的一个所述卡扣部配合的所述扣持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防呆凸部对齐。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一第一侧墙以及一第二侧墙,所述第一侧墙与所述第二侧墙之间形成所述插槽,所述防呆凸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远离所述舌板的一侧到所述舌板的距离大于所述插槽与所述第一壁之间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距离。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扣持部具有连接所述盖体的一弹臂及自所述弹臂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远离所述舌板的方向延伸的一卡块,所述盖体对应每一所述卡块设有一通槽,所述通槽与对应的所述卡块在前后方向上对齐设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盖设有连接每一所述弹臂与所述盖体的一加强肋,所述加强肋与所述卡块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设于所述弹臂的相对两侧。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位于所述接触部的前方且不与所述接触部接触。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连接所述第一壁与所述第二壁的两个端壁,两个所述端壁在一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两个所述端壁与所述第一壁、所述第二壁形成四个角落,所述防尘盖具有自所述盖体向后延伸的四个定位部,四个所述定位部对应设于四个所述角落,四个所述定位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上使所述防尘盖定位于所述本体。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定位部中的每一个抵接所述第一壁与其中一个所述端壁,另外两个所述定位部中的每一个抵接所述第二壁与其中一个所述端壁。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端壁自其前端向后凹设形成一卡槽,所述防尘盖在所述盖体的两端分别向后延伸形成一扣合部,所述扣合部对应扣持于所述卡槽,每一所述扣合部一体连接与其相邻的两个所述定位部。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定位部设有一导引面,所述导引面导引所述定位部插入所述第一槽。
CN201921360370.0U 2019-08-20 2019-08-20 电连接器组件 Active CN2107235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60370.0U CN210723504U (zh) 2019-08-20 2019-08-20 电连接器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60370.0U CN210723504U (zh) 2019-08-20 2019-08-20 电连接器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23504U true CN210723504U (zh) 2020-06-09

Family

ID=709337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60370.0U Active CN210723504U (zh) 2019-08-20 2019-08-20 电连接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2350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51869A (zh) * 2021-09-18 2021-12-28 东莞市思索连接器有限公司 连接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51869A (zh) * 2021-09-18 2021-12-28 东莞市思索连接器有限公司 连接器
CN113851869B (zh) * 2021-09-18 2023-04-28 东莞市思索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849128U (zh) 背板连接器
US10381779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 guide shell
US10608381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an assisting member for guiding
US7422465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flexible mating portion
US722929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n improved grounding path
US7179124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TW201742329A (zh) 電連接器組合
CN210224367U (zh) 电连接器
CN110190461B (zh) 插头连接器
CN111525338B (zh) 插头连接器及具有该插头连接器的连接器组合
CN110896177A (zh) 电连接器
CN210723504U (zh) 电连接器组件
US20060178045A1 (en) Card connector
CN109378608B (zh) 插座连接器
CN217306798U (zh) 电连接器
CN214505926U (zh) 插座连接器、插头连接器及其组合
CN214754451U (zh) 电连接器
CN111628342B (zh) 插头连接器及具有该插头连接器的连接器组合
CN210350210U (zh) 一种usb连接器
CN111525340B (zh) 电连接器及具有该电连接器的连接器组合
TW202213885A (zh) 電連接器及其組合
CN112652901A (zh) 连接器
CN109273908B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210576686U (zh) 电连接器
CN215579355U (zh) 插头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