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09599U - 立体车库 - Google Patents
立体车库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509599U CN209509599U CN201821115899.1U CN201821115899U CN209509599U CN 209509599 U CN209509599 U CN 209509599U CN 201821115899 U CN201821115899 U CN 201821115899U CN 209509599 U CN209509599 U CN 20950959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riving
- chain
- support
- stereo garage
- gea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Cleaning, Maintenance, Repair, Refitting, And Outrigg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立体车库,涉及机械传动的技术领域,立体车库包括驱动装置、传动装置、支架和多个支撑装置;驾驶员在立体车库中停车前,驱动装置通过驱动传动装置来带动其中一个有足够停车空间的支撑装置下降到地面处;然后驾驶员将汽车驶入支撑装置。当下一辆汽车需要停车时,驱动装置驱动传动装置带动满载汽车的支撑装置升高,并将另一个有足够停车空间的支撑装置下降到地面处,以承载汽车。以此类推,直到所有支撑装置全部停满汽车为止。此立体车库的设置方式,合理利用了地面以外的空间,能够实现在占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停放更多数量的汽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传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立体车库。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私家车;过多的汽车数量带来了停车困难的问题。
目前,为解决此问题,在城市中出现了许多地上的乃至地下的停车场供车主们使用。
但是,由于传统的停车位占地面积有限,而私家车的拥有数量却逐年递增,传统的停车位不能满足在占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停放更多数量的汽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体车库,以改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由于汽车数量过多导致的停车困难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体车库,包括驱动装置、传动装置、支架和多个支撑装置;多个支撑装置间隔设置,且支撑装置用于停放汽车;驱动装置设置在支架上;传动装置分别与驱动装置以及多个支撑装置连接;驱动装置通过驱动传动装置来带动多个支撑装置升高或者下降。
进一步的,支架包括两个侧壁,两个侧壁平行间隔设置;传动装置包括两个环形的链条和两个驱动齿轮;两个驱动齿轮分别与两个侧壁连接,且每个驱动齿轮分别与对应的链条啮合;驱动装置用于带动两个驱动齿轮转动;多个支撑装置与链条通过转轴连接。
进一步的,传动装置还包括两个传动齿轮,两个传动齿轮分别与两个侧壁连接,且每个传动齿轮分别与对应的链条啮合。
进一步的,两个传动齿轮分别设置在两个侧壁的顶部,两个驱动齿轮分别设置在两个侧壁底部。
进一步的,驱动齿轮包括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驱动装置用于带动主动齿轮转动,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从动齿轮与链条啮合。
进一步的,支撑装置为支撑架;支撑架包括支撑部和两个连接部;两个连接部对应设置在支撑部的两侧;支撑部用于停放汽车;连接部通过转轴与链条连接。
进一步的,侧壁上设置供汽车出入的出入口。
进一步的,侧壁上设置减重孔。
进一步的,链条上设置有多个连接件;连接件与链条固定连接,且连接件与链条的连接位置为多处;连接件与支撑装置通过转轴连接。
进一步的,驱动装置为电机;两个驱动齿轮均与电机的动力输出轴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体车库,驾驶员在立体车库中停车前,驱动装置启动,驱动装置通过驱动传动装置来带动其中一个有足够停车空间的支撑装置下降到地面处;然后驾驶员将汽车驶入支撑装置。当下一辆汽车需要停车时,驱动装置驱动传动装置带动满载汽车的支撑装置升高,并将另一个有足够停车空间的支撑装置下降到地面处,以承载汽车。以此类推,直到所有支撑装置全部停满汽车为止。当驾驶员需要取车时,启动驱动装置,驱动装置驱动传动装置带动停放有驾驶员的汽车的支撑装置下降到地面处,然后驾驶员再将汽车驶出支撑装置即可。
此立体车库的设置方式,合理利用了地面以外的空间,能够实现在占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停放更多数量的汽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立体车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驱动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施例提供的立体车库的侧视图;
图5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标:1-传动装置;2-支架;3-支撑装置;4-侧壁;5-链条;6-驱动齿轮;7-转轴;8-固定件;9-滚子;10-传动齿轮;11-子齿轮;12-主动齿轮;13-从动齿轮;14-第一从动子齿轮;15-第二从动子齿轮;16-支撑架;17-顶板;18-出入口;19-减重孔;20-连接件;21-动力输出轴;1601-支撑部;1602-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立体车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立体车库,包括驱动装置、传动装置1、支架2和多个支撑装置3;多个支撑装置3间隔设置,且支撑装置3用于停放汽车;驱动装置设置在支架2上;传动装置1分别与驱动装置以及多个支撑装置3连接;驱动装置通过驱动传动装置1来带动多个支撑装置3升高或者下降。
其中,传动装置1可为多个连接杆,多个连接杆的一端与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轴21连接,另一端与支撑装置3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且多个连接杆沿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轴21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驾驶员在立体车库中停车前,驱动装置启动,驱动装置通过驱动连接杆来带动其中一个有足够停车空间的支撑装置3下降到地面处;然后驾驶员将汽车驶入支撑装置3。当下一辆汽车需要停车时,驱动装置驱动连接杆带动满载汽车的支撑装置3升高,并将另一个有足够停车空间的支撑装置3下降到地面处,以承载汽车。以此类推,直到所有支撑装置3全部停满汽车为止。当驾驶员需要取车时,启动驱动装置,驱动装置驱动连接杆带动停放有驾驶员的汽车的支撑装置3下降到地面处,然后驾驶员再将汽车驶出支撑装置3即可。此立体车库的设置方式,合理利用了地面以外的空间,能够实现在占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停放更多数量的汽车。
驱动装置可为气动机。
本实施例提供的立体车库,驾驶员在立体车库中停车前,驱动装置启动,驱动装置通过驱动传动装置1来带动其中一个有足够停车空间的支撑装置3下降到地面处;然后驾驶员将汽车驶入支撑装置3。当下一辆汽车需要停车时,驱动装置驱动传动装置1带动满载汽车的支撑装置3升高,并将另一个有足够停车空间的支撑装置3下降到地面处,以承载汽车。以此类推,直到所有支撑装置3全部停满汽车为止。当驾驶员需要取车时,启动驱动装置,驱动装置驱动传动装置1带动停放有驾驶员的汽车的支撑装置3下降到地面处,然后驾驶员再将汽车驶出支撑装置3即可。
此立体车库的设置方式,合理利用了地面以外的空间,能够实现在占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停放更多数量的汽车。
图5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如图1和图5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支架2包括两个侧壁4,两个侧壁4平行间隔设置;传动装置1包括两个环形的链条5和两个驱动齿轮6;两个驱动齿轮6分别与两个侧壁4连接,且每个驱动齿轮6分别与对应的链条5啮合;驱动装置用于带动两个驱动齿轮6转动;多个支撑装置3与链条5通过转轴7连接。
其中,两个侧壁4之间设置多个固定件8,多个固定件8间隔设置,且固定件8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侧壁4固定连接。此种设置方法增强了两个侧壁4的稳定性。
另外,转轴7与链条5上的滚子9转动连接,转轴7的设置方向与滚子9的轴向平行。
两个链条5外圈均设置有导轨,导轨与链条5的轨迹平行,且导轨上设置有凹槽;支撑装置3的两端设置滑动块,且滑动块与凹槽滑动连接。
当链条5带动支撑装置3上升或下降时,滑动块随着支撑装置3在导轨的凹槽中运动。凹槽与滑动块的设置方式,在进一步保证了支撑装置3运动轨迹准确的同时,又增加了支撑装置3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驾驶员在立体车库中停车前,驱动装置启动,驱动装置使驱动齿轮6转动从而驱动链条5来带动其中一个有足够停车空间的支撑装置3下降到地面处;然后驾驶员将汽车驶入支撑装置3。当下一辆汽车需要停车时,驱动装置驱动使驱动齿轮6转动从而驱动链条5来带动满载汽车的支撑装置3升高,并将另一个有足够停车空间的支撑装置3下降到地面处,以承载汽车。以此类推,直到所有支撑装置3全部停满汽车为止。当驾驶员需要取车时,启动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使驱动齿轮6转动从而驱动链条5来带动停放有驾驶员的汽车的支撑装置3下降到地面处,然后驾驶员再将汽车驶出支撑装置3即可。
两个侧壁4平行间隔设置的方式能够使两个链条5的运动轨迹均与水平面垂直,进而能够使支撑装置3的运动轨迹与水平面垂直。此种设置方式保证了支撑装置3的稳定性,提高了安全性。另外,支撑装置3与链条5通过转轴7连接的设置方式,能够满足当支撑装置3空载或者载有汽车时,支撑装置3随链条5运动到任一位置时,支撑装置3始终仅受到与重力方向平行的力,防止支撑装置3翻转。保证了汽车停在支撑装置3上时的稳定性,提高了安全性。
另外,驱动齿轮6和链条5的设置方式成本低,且制造和安装过程简单。同时合理利用了地面以外的空间,能够实现在占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停放更多数量的汽车。
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传动装置1还包括两个传动齿轮10,两个传动齿轮10分别与两个侧壁4连接,且每个传动齿轮10分别与对应的链条5啮合。
其中,驱动齿轮6与传动齿轮10间隔设置。
传动齿轮10可包括多个子齿轮11。多个子齿轮11可间隔设置,且每个子齿轮11与链条5啮合;多个子齿轮11亦可依次啮合,且设置在端部的子齿轮11与链条5啮合。子齿轮11的设置方式,增加了传动齿轮10与链条5的啮合点,进一步的对链条5起到了支撑和导向的作用。
驱动齿轮6可设置在侧壁4的顶部,传动齿轮10可设置在侧壁4的底部或者中部。
其中,当立体车库设置在地面上时,侧壁4底部为侧壁4上靠近地面的一端,侧壁4顶部为侧壁4上远离地面的一端。
当立体车库一部分设置在地上,一部分设置在地下时,侧壁4底部为地下的侧壁4上远离地面的一端,侧壁4顶部为地上的侧壁4上远离地面的一端。
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驱动驱动齿轮6转动,以带动链条5转动,然后链条5同时带动传动齿轮10转动。
传动齿轮10的设置起到了对链条5的支撑和导向的作用。当链条5带动支撑装置3上升或下降时,传动齿轮10的设置能够使支撑装置3的运动轨迹更准确。
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进一步的,两个传动齿轮10分别设置在两个侧壁4的顶部,两个驱动齿轮6分别设置在两个侧壁4底部。
本实施例中,由于驱动装置与驱动齿轮6连接,两个驱动齿轮6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侧壁4的底部的设置,便于驱动装置直接设置设置在地面上或者地下的支撑面上,无需设置其它的用于抬高并悬挂驱动装置的支撑组件。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驱动齿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驱动齿轮6包括主动齿轮12和从动齿轮13;驱动装置用于带动主动齿轮12转动,主动齿轮12与从动齿轮13啮合,从动齿轮13与链条5啮合。
其中,从动齿轮13可包括第一从动子齿轮14和第二从动子齿轮15;
第一从动子齿轮14和第二从动子齿轮15均与主动齿轮12啮合,且第一从动子齿轮14与第二从动子齿轮15间隔设置。
主动齿轮12也可与链条5啮合,此种设置方式能够增加驱动齿轮6与链条5的啮合点,进而能够增加驱动齿轮6对链条5的驱动性,从而更便利地带动支撑装置3的上升或下降。
本实施例中,主动齿轮12和从动齿轮13相互啮合的设置方式,增加了驱动齿轮6与链条5的啮合点,能够更稳定地带动链条5进行转动,从而便利地带动支撑装置3的上升或下降。
另外,主动齿轮12和从动齿轮13相互啮合的设置方式成本较低,制作材料容易获得并且容易更换和维修。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架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支撑装置3为支撑架16;支撑架16包括支撑部1601和两个连接部1602;两个连接部1602对应设置在支撑部1601的两侧;支撑部1601用于停放汽车;连接部1602通过转轴7与链条5连接。
其中,连接部1602与支撑部1601应为线连接或者面连接。
支撑架16可设置有顶板17,顶板17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部1602的远离支撑部1601的一端固定连接,当遇到暴雨、暴雪或冰雹等天气时,顶板17可对汽车起到保护作用。
本实施例中,两个连接部1602的对应设置在支撑部1601两侧,目的是保证支撑装置3受力均匀,提高支撑装置3的稳定性,从而提高安全性。
图4为本实用新型施例提供的立体车库的侧视图,如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侧壁4上设置供汽车出入的出入口18。
侧壁4两侧均设置出入口18,且出入口18设置在侧壁4靠近地面的一端;
两侧均设置出入口18便于汽车从多个方向驶入和驶出立体车库,出入口18设置在侧壁4靠近地面的一端适用于与立体车库设置在地面上和立体车库一部分设置在地面上,另一部分设置在地面下的两种形式。
其中,当支撑装置3为支撑架16时,支撑架16的连接部1602可为U形杆,且U形杆的开口大小与出入口18相匹配,能够保证使汽车顺利通过。
本实施例中,出入口18的设置便于驾驶员从多个方向将汽车驶入支撑装置3,提高了停车的效率。
如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侧壁4上设置减重孔19。
在保证支架2有足够承重力的情况下设置减重孔19。
其中,两个侧壁4上均设置有减重孔19,且减重孔19对称设置;减重孔19对称设置的方式提高了支架2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支撑装置3的稳定性,增加了安全性。
本实施例中,减重孔19的设置能够减少成本,同时由于支架2的重量减轻,安装时更加便利。
如图1和图5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链条5上设置有多个连接件20;连接件20与链条5固定连接,且连接件20与链条5的连接位置为多处;连接件20与支撑装置3通过转轴7连接。
其中,多个连接件20均匀间隔设置在链条5上,且连接件20与支撑装置3通过转轴7连接,所以多个支撑装置3均匀分布在链条5上;
多个支撑装置3均匀分布在链条5上的设置方式,能够在链条5的受力更加均匀,进而提高了支撑装置3的稳定性。
另外,连接件20可为三角形、方形或圆形等。
本实施例中,连接件20的设置能够增强链条5与支撑装置3之间的连接强度;连接件20与链条5连接位置多处,进一步的保证了连接件20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支撑装置3的稳定性。
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驱动装置为电机;两个驱动齿轮6均与电机的动力输出轴21连接。
本实施例中,两个驱动齿轮6均与电机的动力输出轴21连接,能够使两个驱动齿轮6同步转动,保证了两个链条5同步转动,进而保证了支撑装置3运动的平稳性,提高了安全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装置、传动装置、支架和多个支撑装置;
多个所述支撑装置间隔设置,且所述支撑装置用于停放汽车;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传动装置分别与所述驱动装置以及多个所述支撑装置连接;所述驱动装置通过驱动所述传动装置来带动多个所述支撑装置升高或者下降;
所述支架包括两个侧壁,两个所述侧壁平行间隔设置;
所述传动装置包括两个环形的链条和两个驱动齿轮;两个所述驱动齿轮分别与两个所述侧壁连接,且每个所述驱动齿轮分别与对应的所述链条啮合;所述驱动装置用于带动两个所述驱动齿轮转动;多个所述支撑装置与所述链条通过转轴连接;
所述传动装置还包括两个传动齿轮,两个所述传动齿轮分别与两个所述侧壁连接,且每个所述传动齿轮分别与对应的所述链条啮合;
两个所述传动齿轮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侧壁的顶部,两个所述驱动齿轮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侧壁底部;
两个所述链条外圈均设置有导轨,所述导轨与所述链条的轨迹平行,且所述导轨上设置有凹槽;所述支撑装置的两端设置滑动块,且所述滑动块与所述凹槽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齿轮包括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
所述驱动装置用于带动所述主动齿轮转动,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链条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为支撑架;
支撑架包括支撑部和两个连接部;两个所述连接部对应设置在所述支撑部的两侧;所述支撑部用于停放汽车;所述连接部通过转轴与所述链条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上设置供汽车出入的出入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上设置减重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链条上设置有多个连接件;
所述连接件与所述链条固定连接,且所述连接件与所述链条的连接位置为多处;
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支撑装置通过转轴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为电机;
两个所述驱动齿轮均与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轴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115899.1U CN209509599U (zh) | 2018-07-13 | 2018-07-13 | 立体车库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115899.1U CN209509599U (zh) | 2018-07-13 | 2018-07-13 | 立体车库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509599U true CN209509599U (zh) | 2019-10-18 |
Family
ID=681867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115899.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509599U (zh) | 2018-07-13 | 2018-07-13 | 立体车库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509599U (zh) |
-
2018
- 2018-07-13 CN CN201821115899.1U patent/CN209509599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362333B (zh) | 一种垂直升降式的轿车停车装置 | |
CN202899689U (zh) | 双层停车装置 | |
CN104153624A (zh) | 一种门架式下台板前移旋转横移停车设备 | |
CN204001907U (zh) | 三层纵移旋转升降停车库 | |
CN204435964U (zh) | 单元式垂直升降左右平移联体停车库 | |
CN201963004U (zh) | 上车位前移型升降横移子母型车库 | |
CN105507632B (zh) | 双井道垂直升降车库 | |
CN209509599U (zh) | 立体车库 | |
CN205955317U (zh) | 一种立体车库 | |
CN203383548U (zh) | 一种垂直升降式的轿车停车装置 | |
CN107338991A (zh) | 一种梳齿式立体车库 | |
CN105804462B (zh) | 一种环绕式停车机器人 | |
CN209163564U (zh) | 一种新型智能车库 | |
CN206220604U (zh) | 负二正二升降横移停车设备 | |
CN110485770A (zh) | 一种双层立式停车装置 | |
CN206158269U (zh) | 立体停车设备 | |
CN203230208U (zh) | 旋转组合轿车车库 | |
CN205875843U (zh) | 一种采用取车器的垂直升降类立体车库 | |
CN107724737A (zh) | 户外道沿用二层停车装置 | |
CN208456222U (zh) | 一种升降道中置式立体车库 | |
CN211286869U (zh) | 一种升降横移立体车装停车位结构 | |
CN208168486U (zh) | 一种手摇式小型立体停车装置 | |
CN210117960U (zh) | 立体车库升降传动装置 | |
CN209760910U (zh) | 一变二自驱动家用立体车库 | |
CN202520022U (zh) | 路边双层停车库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018 Termination date: 20200713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