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08387U - 一种生长在Si衬底上的(In)GaN纳米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长在Si衬底上的(In)GaN纳米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08387U
CN209508387U CN201821604599.XU CN201821604599U CN209508387U CN 209508387 U CN209508387 U CN 209508387U CN 201821604599 U CN201821604599 U CN 201821604599U CN 209508387 U CN209508387 U CN 2095083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gan
nano tube
nano
in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60459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国强
徐珍珠
张曙光
高芳亮
温雷
余粤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Original Assignee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filed Critical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Priority to CN20182160459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083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083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083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36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non-carbon containing sources, e.g. by water electrolysis

Landscapes

  • Crystals, And After-Treatments Of Cryst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长在Si衬底上的(In)GaN纳米管,包括生长在Si衬底上的AlN缓冲层,生长在AlN缓冲层上的(In)GaN纳米管。本实用新型采用的Si衬底易获得、面积大、成本低、有利于降低器件成本;本实用新型的(In)GaN纳米管晶体质量好,禁带宽度可调,比表面积大,可实现可见光光谱响应,适用于光电解水产氢。

Description

一种生长在Si衬底上的(In)GaN纳米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In)GaN纳米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生长在Si衬底上的(In)GaN纳米管。
背景技术
氢能具有能量密度高、可循环利用和绿色环保等优点,在国防科技、航天航空、工业生产中已经大量运用。作为一种理想的能源载体,氢可以通过燃烧产生动力(如氢燃气轮机、氢汽车发动机等),也可以通过氢燃料电池等方式驱动各类电子设备及电驱动车。光电化学(Photoelectrochemical,PEC)解水产氢能够将太阳能有效地转换和存储为清洁的、可再生的氢能,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研究人员主要致力于探索能够实现高效PEC解水的合适半导体。其中,(In)GaN材料由于带隙在0.67~3.4eV范围可调,可实现可见光光谱范围内光电解水产氢,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此外,当(In)GaN材料缩小到纳米尺度时,表现出了一些独特的性能:(1)纳米结构的(In)GaN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其较大的比表面积使应变被有效弛豫,能显著降低缺陷密度,进而降低载流子非辐射复合的概率;(2)纳米结构减小了光生载流子从材料体内迁移到半导体/电解液界面的迁移距离,降低了光生载流子的复合概率,更有利于光生电子、空穴分别参加析氢、析氧反应;(3)纳米结构较大的比表面积能够增强光吸收,提高对太阳光的利用,并且增大了半导体/电解液的界面反应面积。综上所述,纳米结构的(In)GaN在光电解水产氢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是理想的光电解水材料。
目前,被广泛研究的(In)GaN纳米结构主要有纳米柱/线、纳米金字塔等。和这些结构相比,(In)GaN纳米管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更有利于光电解水产氢。因此,在低成本的、具有良好导电性能的Si衬底上生长(In)GaN纳米管应用于光电解水产氢研究意义重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利用纳米管独特的优势,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长在Si衬底上的(In)GaN纳米管。理论研究发现,(In)GaN的尺寸减小到纳米范围形成的纳米管结构是应变弛豫的,几乎没有缺陷,晶体质量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生长在Si衬底上的(In)GaN纳米管,包括Si衬底1,生长在Si衬底1上的AlN缓冲层2,生长在AlN缓冲层2上的(In)GaN纳米管3。
优选的,所述Si衬底为单晶硅薄片,具有易获得、成本低、面积大、导电性能好、散热好、方便制成垂直器件等优点。Si(111)衬底与六方GaN有相同的对称性,因此选Si(111)作为衬底。
优选的,所述AlN缓冲层的厚度为5~50nm。
优选的,所述(In)GaN纳米管包括GaN、InGaN纳米管。
优选的,所述(In)GaN纳米管的高度为60~1000nm,内径为15~100nm,管壁厚为5~50nm。
以上所述的一种生长在Si衬底上的(In)GaN纳米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衬底选取:采用Si衬底;
(2)衬底表面清洗、除气处理:首先用有机溶剂除去Si衬底表面的有机污染物;然后超声刻蚀,最后用高纯干燥氮气吹干;对Si衬底进行表面清洗后,将Si衬底温度升至生长温度,保证升温期间样品表面的水气可以被除去;
(3)衬底退火处理:将步骤(2)所得Si衬底放入反应室内,在900~1000℃下对Si衬底进行退火处理,以获得重构的衬底表面;
(4)AlN缓冲层的制备:将步骤(3)所得Si衬底的温度控制在450~550℃,转速为5~10r/min,沉积厚度为5~50nm的金属铝薄膜,然后采用氮等离子体源对金属铝薄膜进行氮化,等离子体源的功率为300~450W,氮气流量为1~5sccm,氮化时间为10~50分钟,在Si衬底上获得AlN缓冲层,有利于进行后续(In)GaN纳米管的生长;
(5)(In)GaN纳米管的制备:采用分子束外延生长工艺,利用InN纳米柱作为牺牲模板材料,生长InN/(In)GaN同轴核壳结构纳米柱,之后通过高温处理除去InN纳米柱模板材料。
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用有机溶剂除去Si衬底表面的有机污染物是依次在四氯化碳、甲苯、丙酮、无水乙醇中旋洗,之后用水漂洗干净;所述超声刻蚀是在HF溶液中超声刻蚀除去表面氧化层,再用水漂洗干净。
优选的,步骤(3)所述退火处理的时间为0.5~1小时。
优选的,步骤(5)所述(In)GaN纳米管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InN纳米柱牺牲模板的生长:设置Si衬底的温度为450~650℃,转速为5~10r/min,In束流流量为3×10-8~5×10-7Torr,氮气流量为1~5sccm,等离子体源功率为200-450W,在步骤(4)得到的AlN缓冲层上生长InN纳米柱;
InN/(In)GaN同轴核壳纳米柱的生长:设置Si衬底温度为600~800℃,转速为5~10r/min,In束流流量为3×10-8~5×10-7Torr,Ga束流流量为1.5×10-8~1.5×10-7Torr,氮气流量为1~5sccm,等离子体源功率为200-450W,在自组装生长的InN纳米柱上沉积(In)GaN薄层,得到InN/(In)GaN同轴核壳纳米柱;
(In)GaN纳米管的制备:设置Si衬底温度为700~900℃,在氮气流量为1~5sccm,氮等离子体源功率为200~500W,根据InN和(In)GaN之间的温度稳定性的差异,在氮等离子体氛围下通过对InN/(In)GaN同轴核壳纳米柱进行高温处理(700~900℃),除去InN纳米柱模板,得到(In)GaN纳米管。
以上所述的一种生长在Si衬底上的(In)GaN纳米管应用于光电解水产氢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使用单晶Si片作为衬底,具有易获得、成本低、尺寸大、散热好、方便制成垂直器件等优点。
(2)本实用新型使用Si作为衬底,当AlN缓冲层厚度达到5~50nm,纳米柱处于弛豫状态。另外,纳米柱由于较大的比表面积,使应变在纳米柱侧壁被有效弛豫,有利于在Si衬底上生长高质量的同轴InN/(In)GaN核壳纳米柱,高温处理后,得到高质量的(In)GaN纳米管。
(3)本发明的高晶体质量(In)GaN纳米管,有效降低了载流子非辐射复合的概率,可大幅度提高(In)GaN纳米柱在光电解水产氢应用上的光电转换效率。
(4)(In)GaN带隙可调,可实现在可见光光谱范围内光电解水产氢,提高对太阳光的利用率。
(5)生长在Si衬底上的(In)GaN纳米管在应用于光电解水产氢时,(In)GaN纳米管结构大幅减小了光生载流子到半导体/电解质界面的迁移距离,降低了光生载流子的复合概率,更有利于光生电子、空穴分别去参加析氢、析氧反应。
(6)相对于其它纳米结构,例如纳米柱、纳米线、纳米锥、纳米墙等,(In)GaN纳米管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积,能够增强光吸收,提高对太阳光的利用,并且增大了半导体/电解液的界面反应面积,有利于提高太阳能转换成氢能的能源转换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在Si衬底上生长(In)GaN纳米管的过程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在Si衬底上生长(In)GaN纳米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1)衬底以及其晶向的选取:采用的衬底为Si(111),单面抛光,厚度在400±20μm,电阻率为0.01~0.02Ω·cm;
(2)衬底表面清洗、除气处理:首先,依次在四氯化碳、甲苯、丙酮、无水乙醇中清洗3次,每次清洗3分钟,除去Si衬底表面的有机污染物,之后用去离子水漂洗3次;其次,在40wt%HF溶液中超声刻蚀1分钟除去表面氧化层,用去离子水漂洗干净,最后用高纯干燥氮气吹干。
对衬底进行表面清洗后,在反应室内缓慢将衬底温度升高,保证升温期间样品表面的水气可以被除去。
(3)衬底退火处理:将衬底放入反应室内,在900℃下对Si衬底进行退火处理0.5小时,以获得重构的衬底表面。
(4)AlN缓冲层的制备:衬底温度控制在450℃,衬底转速为10r/min,沉积厚度为50nm的金属铝薄膜,然后采用氮等离子体源对金属薄膜进行氮化,等离子体源的功率为450W,氮气流量为5sccm,氮化时间为10分钟,获得AlN薄膜,有利于进行后续纳米柱的成核、生长。
(5)高质量InGaN纳米管的制备:采用分子束外延生长工艺,利用InN纳米柱作为牺牲模板材料,生长InN/InGaN同轴核壳结构纳米柱,之后通过高温处理除去InN纳米柱模板材料,得到InGaN纳米管,具体过程如下。
InN纳米柱牺牲模板的生长:设置衬底Si的温度为450℃,衬底转速为10r/min,In束流流量为3×10-8Torr,氮气流量为1sccm,等离子体源功率为200W,在步骤(4)得到的AlN缓冲层上生长InN纳米柱。
InN/InGaN同轴核壳纳米柱的生长:设置衬底温度为600℃,衬底转速为10r/min,In束流流量为5×10-7Torr,Ga束流流量为1.5×10-7Torr,氮气流量为5sccm,等离子体源功率为450W,在自组装生长的InN纳米柱上沉积InGaN薄层,得到InN/InGaN同轴核壳纳米柱。
InGaN纳米管的制备:设置衬底温度为900℃,在氮气流量为1sccm,等离子体源功率为450W,根据InN和InGaN之间的温度稳定性的差异,在氮等离子体氛围下通过对InN/InGaN同轴核壳纳米柱进行高温处理(900℃)0.5小时,除去InN纳米柱模板,得到InGaN纳米管。
图1为本实施例在Si衬底上生长在(In)GaN纳米管的过程示意图。
本实施例生长在Si衬底上的(In)GaN纳米管的截面示意图如图2所示,包括Si衬底1,生长在Si衬底1上的AlN缓冲层2,生长在AlN缓冲层2上的InGaN纳米管3。
实施例2
生长在Si衬底上的GaN纳米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衬底以及其晶向的选取:采用的衬底为Si(111),单面抛光,厚度在400±20μm,电阻率为0.01~0.02Ω·cm;
(2)衬底表面清洗、除气处理:首先,依次在四氯化碳、甲苯、丙酮、无水乙醇中各清洗3次,每次清洗3分钟,除去Si衬底表面的有机污染物,之后用去离子水漂洗3次;其次,在40wt%HF溶液中超声刻蚀1分钟除去表面氧化层,用去离子水漂洗干净,最后用高纯干燥氮气吹干。
对衬底进行表面清洗后,在反应室内缓慢将衬底温度升高,保证升温期间样品表面的水气可以被除去。
(3)衬底退火处理:将衬底放入反应室内,在1000℃下对Si衬底进行退火处理1小时,以获得重构的衬底表面。
(4)AlN缓冲层的制备:衬底温度控制在550℃,衬底转速为5r/min,沉积厚度为5nm的金属铝薄膜,然后采用氮等离子体源对金属薄膜进行氮化,等离子体源的功率为300W,氮气流量为1sccm,氮化时间为50分钟,获得AlN薄膜,有利于进行后续纳米柱的成核、生长。
(5)高质量GaN纳米管的制备:采用分子束外延生长工艺,利用InN纳米柱作为牺牲模板材料,生长InN/GaN同轴核壳结构纳米柱,之后通过高温处理除去InN纳米柱模板材料,得到GaN纳米管,具体过程如下。
InN纳米柱牺牲模板的生长:设置衬底Si的温度为650℃,衬底转速为5r/min,In束流流量为5×10-7Torr,氮气流量为5sccm,等离子体源功率为450W,在步骤(4)得到的AlN缓冲层上生长InN纳米柱。
InN/GaN同轴核壳纳米柱的生长:设置衬底温度为800℃,衬底转速为5r/min,Ga束流流量为1.5×10-7Torr,氮气流量为1sccm,等离子体源功率为200W,在自组装生长的InN纳米柱上沉积GaN薄层,得到InN/GaN同轴核壳纳米柱。
GaN纳米管的制备:设置衬底温度为700℃,在氮气流量为5sccm,等离子体源功率为200W,根据InN和GaN之间的温度稳定性的差异,在氮等离子体氛围下通过对InN/GaN同轴核壳纳米柱进行高温处理(700℃)1小时,除去InN纳米柱模板,得到GaN纳米管。
实施例3
生长在Si衬底上的InGaN纳米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衬底以及其晶向的选取:采用的衬底为Si(111),单面抛光,厚度在400±20μm,电阻率为0.01~0.02Ω·cm;
(2)衬底表面清洗、除气处理:首先,依次在四氯化碳、甲苯、丙酮、无水乙醇中各清洗3次,每次清洗3分钟,除去Si衬底表面的有机污染物,之后用去离子水漂洗3次;其次,在40wt%HF溶液中超声刻蚀1分钟除去表面氧化层,用去离子水漂洗干净,最后用高纯干燥氮气吹干。
对衬底进行表面清洗后,在反应室内缓慢将衬底温度升高,保证升温期间样品表面的水气可以被除去。
(3)衬底退火处理:将衬底放入反应室内,在900℃下对Si衬底进行退火处理0.5小时,以获得重构的衬底表面。
(4)AlN缓冲层的制备:衬底温度控制在500℃,衬底转速为10r/min,沉积厚度为20nm的金属铝薄膜,然后采用氮等离子体源对金属薄膜进行氮化,等离子体源的功率为400W,氮气流量为2sccm,氮化时间为30分钟,获得AlN薄膜,有利于进行后续纳米柱的成核、生长。
(5)高质量GaN纳米管的制备:采用分子束外延生长工艺,利用InN纳米柱作为牺牲模板材料,生长InN/GaN同轴核壳结构纳米柱,之后通过高温处理除去InN纳米柱模板材料,得到GaN纳米管,具体过程如下。
InN纳米柱牺牲模板的生长:设置衬底Si的温度为550℃,衬底转速为10r/min,In束流流量为8×10-8Torr,氮气流量为2sccm,等离子体源功率为400W,在步骤(4)得到的AlN缓冲层上生长InN纳米柱。
InN/InGaN同轴核壳纳米柱的生长:设置衬底温度为800℃,衬底转速为10r/min,In束流流量为1.0×10-7Torr,Ga束流流量为1.5×10-7Torr,氮气流量为2sccm,等离子体源功率为400W,在自组装生长的InN纳米柱上沉积InGaN薄层,得到InN/InGaN同轴核壳纳米柱。
GaN纳米管的制备:设置衬底温度为800℃,在氮气流量为2sccm,等离子体源功率为400W,根据InN和InGaN之间的温度稳定性的差异,在氮等离子体氛围下通过对InN/InGaN同轴核壳纳米柱进行高温处理(800℃)0.5小时,除去InN纳米柱模板,得到InGaN纳米管。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所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生长在Si衬底上的(In)GaN纳米管,其特征在于,包括Si衬底(1),生长在Si衬底(1)上的AlN缓冲层(2),生长在AlN缓冲层(2)上的(In)GaN纳米管(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长在Si衬底上的(In)GaN纳米管,其特征在于,所述Si衬底为单晶硅薄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长在Si衬底上的(In)GaN纳米管,其特征在于,所述AlN缓冲层的厚度为5~50 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长在Si衬底上的(In)GaN纳米管,其特征在于,所述(In)GaN纳米管包括GaN、InGaN纳米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生长在Si衬底上的(In)GaN纳米管,其特征在于,所述(In)GaN纳米管的高度为60~1000 nm, 内径为15~100 nm,管壁厚为5~50 nm。
CN201821604599.XU 2018-09-29 2018-09-29 一种生长在Si衬底上的(In)GaN纳米管 Active CN2095083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04599.XU CN209508387U (zh) 2018-09-29 2018-09-29 一种生长在Si衬底上的(In)GaN纳米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04599.XU CN209508387U (zh) 2018-09-29 2018-09-29 一种生长在Si衬底上的(In)GaN纳米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08387U true CN209508387U (zh) 2019-10-18

Family

ID=681914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604599.XU Active CN209508387U (zh) 2018-09-29 2018-09-29 一种生长在Si衬底上的(In)GaN纳米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0838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61850A (zh) * 2018-09-29 2019-01-08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生长在Si衬底上的(In)GaN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61850A (zh) * 2018-09-29 2019-01-08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生长在Si衬底上的(In)GaN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9161850B (zh) * 2018-09-29 2024-03-29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生长在Si衬底上的(In)GaN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Zeng et al. Fabrication of pn heterostructure ZnO/Si moth-eye structures: Antireflection, enhanced charge separation and photocatalytic properties
CN109402653B (zh) 一种Si衬底上InGaN纳米柱@Au纳米粒子复合结构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WO2016161869A1 (zh) 氧化铋纳米颗粒/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的制备方法
CN109267096B (zh) 高效稳定的硅基光解水制氢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161850A (zh) 一种生长在Si衬底上的(In)GaN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9132997A (zh) 生长在Ti衬底上的(In)GaN纳米柱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7946470A (zh) 一种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23817A (zh) 具有均匀pn同质结层的金字塔硅基光阴极及其制备方法
WO2017113563A1 (zh) 一种基于层级组装的硅-二氧化钛-聚吡咯三维仿生复合材料及应用
Park et al. A III-nitride nanowire solar cell fabricated using a hybrid coaxial and uniaxial InGaN/GaN multi quantum well nanostructure
Hou et al. Insights on advanced substrates for controllable fabrication of photoanodes toward efficient and stable photoelectrochemical water splitting
CN104124286B (zh) 一种利用自生长贵金属等离基元纳米结构
CN107706248A (zh) 一种硅纳米结构异质结太阳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209508387U (zh) 一种生长在Si衬底上的(In)GaN纳米管
CN106409653B (zh) 硅纳米线阵列的制备方法
CN111036263B (zh) 一种Si衬底上InGaN纳米柱@Ti-Ni纳米粒子复合结构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0444402B (zh) 一种提高BiVO4光阳极光电化学性能的方法
CN107937969A (zh) 一种GN‑Sb2Se3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
CN209507579U (zh) 生长在Ti衬底上的InGaN纳米柱
CN108910868B (zh) 一种在绝缘衬底上制备石墨烯枝晶的方法
CN108855193B (zh) TaN/BiVO4异质结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i et al. Preparation of TiO 2/Bi 2 S 3 Composite Photo-Anode Through Ultrasound-Assisted Successive Ionic Layer Adsorption and Reaction Method for Improving the Photoelectric Performance
CN110165020A (zh) 一种基于CdS/SnO2混合N型层的高效Sb2Se3薄膜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86560B (zh) 等离子体液滴外延砷化镓量子点太阳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Wang et al. Promoted photoelectrocatalytic hydrogen production performance of TiO2 nanowire arrays by Al2O3 surface passivation lay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