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08244U - 一种培养海水养殖鱼体内耐药菌的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培养海水养殖鱼体内耐药菌的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08244U
CN209508244U CN201821506576.5U CN201821506576U CN209508244U CN 209508244 U CN209508244 U CN 209508244U CN 201821506576 U CN201821506576 U CN 201821506576U CN 209508244 U CN209508244 U CN 2095082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drug
culture
equipment
fast bacteri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50657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严峰
王永强
胡远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in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ain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in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ain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2150657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082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082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0824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酶学或微生物学装置,提供一种培养海水养殖鱼体内耐药菌的设备,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罐体与罐盖之间的连接不稳定,罐体长时间使用后气密性下降的问题,具体为:包括罐体,所述罐体顶部设有可与外界连通的排气管,所述罐体底部设有进料管和加料管,罐体侧壁设有可密封的排水管;所述加料管通过转接头分别连接与气泵出气口相连的充气支管和与加料台相连的加料支管。

Description

一种培养海水养殖鱼体内耐药菌的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酶学或微生物学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培养海水养殖鱼体内耐药菌的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海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海水养殖也逐渐被养殖户们熟知。海水养殖是一种利用浅海、滩涂、港湾、围塘等海域进行饲养和繁殖海产经济动植物的生产方式。海水养殖可以几种发展某些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如鲈鱼、大黄鱼、河豚鱼等等。
在海水养殖的过程中,养殖户们通常都会投放EM菌。EM菌是以光合细菌、乳酸菌、酵母菌和放线菌为主的80余个微生物复合而成的一种微生活菌制剂,其作用机理是形成EM菌和病原微生物争夺营养的竞争,由于em菌在土壤中极易生存繁殖,所以能较快而稳定地占据土壤中的生态地位,形成有益的微生物菌的优势群落,从而控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和对养殖鱼的侵袭。
在鱼类养殖的过程中,通常要投放多次疫苗和药物,这就对EM菌的活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样地也对EM菌种培养需要专用的培养罐提出了要求。
现有技术中的培养罐一般包括罐体和盖在罐体上的罐盖,罐盖与罐体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在罐体与罐盖上均设置有对应的固定耳,开口朝向罐体的外侧,这样螺栓直接从侧面安装,比较方便,快捷。
但是这样的安装方式使罐盖的圆周方向上固定多个固定耳,在打开培养罐后,罐盖在与罐体分离,工作人员在放置罐盖的过程中发生磕碰,会使固定耳发生弯折,造成固定耳损坏无法安装,安装结构不稳定;使得培养罐在下一次使用时,气密性下降,罐体内的EM菌活性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培养海水养殖鱼体内耐药菌的设备,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罐体与罐盖之间的连接不稳定,罐体长时间使用后气密性下降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方案:一种培养海水养殖鱼体内耐药菌的设备,包括罐体,所述罐体顶部设有可与外界连通的排气管,所述罐体底部设有进料管和加料管,罐体侧壁设有可密封的排水管;所述加料管通过转接头分别连接与气泵出气口相连的充气支管和与加料台相连的加料支管。
基础方案的原理和有益效果:本方案中,培养海水养殖与体内耐药菌的设备在使用时,工作人员先将排水管密封,将培养液从罐体底部的进料管注入到罐体内,采用这种注入方式,相比现有技术中直接从罐体顶部注入,注入后培养液飞溅,从而产生空气气泡的情况,本方案中采用从罐体底部注入的方式,避免了培养液飞溅的情况,使得培养液的注入平稳,一方面避免了气泡影响培养液中耐药菌菌落的繁殖,另一方面也便于工作人员控制控制液面高度,从而把握好罐体内培养液的量,有利于罐体内耐药菌的繁殖。
当需要加料时,工作人员将进料管封闭,将加料物放置在加料台上,而后加料物顺着加料支管到达转接头;工作人员将气泵打开,气泵将气体压缩吹向转接头,而后将转接头处的加料物裹挟吹到加料管内。利用气泵压缩的气体作为加料物的动力,保证了加料物与培养液接触充分。并且气体加料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的气泡,这些气泡对培养液有搅拌作用,使得培养液更加均匀。当仅需加料气体时,直接将气泵的入气口与洁净的气体供应设备连接,即可通过气泵将气体输送到罐体内部的营养液中。
当清洗完发酵罐,需要排水时,工作人员则可以将排水管打开,清洗产生的废水通过排水管排出。
此外,本方案中培养罐在使用时,始终密封,相比现有技术中需要打开盖体,从而增大与外界空气接触面积,进而气密性下降的情况,本方案的气密性更好。
进一步,所述加料台包括开有通孔的置料板和可遮挡通孔的挡片,所述挡片与置料板之间通过弹性件连接,挡板受到竖直向下力时会将通孔打开。
本方案中,在加料时,将加料物放置在加料台的挡板上,当加料物到达一定量时,挡板将通孔打开,使得物料可以通过加料支管到达转接头从而被气泵吹出的气沿着加料管带入到罐体内;而弹性件保证了挡板能够恢复原位,重新将通孔遮挡,避免外界杂物进入加料支管中。
进一步,所述弹性件为扭簧。
本方案中采用扭簧作为弹性件,方便使用,易于获得,也便于后续的维修整理。
进一步,所述罐体顶部开有中心孔,罐体上部设有电动机,电动机的转轴固接中心轴,中心轴穿过中心孔进入到罐体内部,中心轴底部连接有搅拌机构。
本方案中使用电动机带动中心轴底部的搅拌机构进行搅拌,使得罐体内的营养液进一步均匀,有利于营养液中耐药菌的生长。
进一步,所述中心孔与罐体顶部之间通过滚珠轴承连接。
本方案中,使用轴承连接的方式,减少中心轴与罐体顶部中心孔之间的摩擦力,减少电动机的能量转化为叶轮转动动轮的损耗。
进一步,所述搅拌机构为叶轮。
本方案中,使用叶轮作为搅拌机构,利用叶轮的叶片带动营养液流动,从而使得营养液温度均匀。
进一步,所述排气管上设有排气阀门。
本方案中,使用排气阀门来控制排气管的启闭,在营养液在放置过程中,将排气管关闭,保证营养液在放置过程中,不会有外来空气中的菌落进入到发酵罐内,影响发酵罐内耐药菌的生长。
进一步,气泵的入气口连通加热管,加热管内壁盘设有加热电阻丝,加热管的另一端与空气过滤器的出料口连通。
本方案中,通过对气泵运输的气体进行加热,利用气体将热能输送给罐内营养液,由于气体输送到营养液中会散成若干气泡,逐渐穿过营养液,所以本方案中营养液充分受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培养海水养殖鱼体内耐药菌的设备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电动机1、排气管2、排气阀门21、罐体3、叶轮4、中心轴5、排水管6、加料台7、加料阀8、气泵9、加热管10、空气过滤器11。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
一种培养海水养殖鱼体内耐药菌的设备,包括罐体3;
罐体3顶部焊接有竖直的固定台,固定台的右侧固定有电动机1,电动机1的转轴竖直向下,转轴底部连接有中心轴5;罐体3顶部开有中心孔和排气孔,中心孔内设有中心轴5,中心轴5的顶端穿过罐体3顶部与转轴焊接,中心轴5与中心孔之间通过滚轴轴承连接,中心轴5的底部伸入罐体3内部,排气孔内设有排气管2,排气管2底部伸入罐体3内部,排气管2顶部位于罐体3外部,排气管2上设有排气阀门21用以控制排气管2的启闭。中心轴5的底部连接有搅拌机构,搅拌机构为叶轮4。
罐体3的左侧顶部连接有带单向阀的取样管,取样管的下端伸入罐体3内;当需要取样的时候可以打开排气阀门21和单向阀,利用取样管从罐体3内抽取样本;罐体3的右侧下部连接有排水管6,排水管6设有塞体,当需要排水时,将排气阀门21打开,排水管6中的塞体拔出,在重力的作用下,罐体3内的水能够从排水管6中排出,排水管6的塞体为橡胶塞,塞体与排水管6之间通过螺纹连接,避免塞体堵塞排水管6时产生脱落。
所述罐体3底部设有进料管和加料管,进料管上设置有进料阀(图中未显示),进料阀为单向阀;所述加料管通过转接头分别连接与气泵9出气口相连的充气支管和与加料台7相连的加料支管。所述加料台7包括开有通孔的置料板和可遮挡通孔的挡片,所述挡片与置料板之间通过弹性件连接,挡板受到竖直向下力时会将通孔打开;所述弹性件为扭簧。
气泵9的入气口连通加热管10,加热管10内壁盘设有加热电阻丝,加热管10的另一端与空气过滤器11的出料口连通。
本方案中,培养海水养殖与体内耐药菌的设备在使用时,工作人员先将塞体旋入排水管6管中,利用塞体与排水管6之间的螺纹连接,保证塞体与排水管6之间的气密性,避免罐体3内的溶液等会顺着排水管6泄露出来,也保证了塞体不会从排水管6中脱落;而后,将原先关闭的进料阀打开,使得进料管与罐内空间连通,将培养液从罐体3底部的进料管注入到罐体3内,采用这种注入方式,相比现有技术中直接从罐体3顶部注入,注入后培养液飞溅,从而产生空气气泡的情况,本方案中采用从罐体3底部注入的方式,避免了培养液飞溅的情况,使得培养液的注入平稳,一方面避免了气泡影响培养液中耐药菌菌落的繁殖,另一方面也便于工作人员控制控制液面高度,从而把握好罐体3内培养液的量,有利于罐体3内耐药菌的繁殖。
接着,将进料阀关闭,将进料管封闭,而后,观察罐体3内营养液的情况。当需要加料时,工作人员将加料物(如由营养物质构成的营养颗粒)放置在加料台7的挡板上,当加料物到达一定量时,挡板将通孔打开,使得物料可以通过加料支管到达转接头;而弹性件扭簧保证了挡板能够恢复原位,重新将通孔遮挡,避免外界杂物进入加料支管中。
然后,工作人员将气泵9打开,气泵9将气体压缩吹向转接头,而后将转接头处的加料物裹挟吹到加料管内。利用气泵9压缩的气体作为加料物的动力,保证了加料物与培养液接触充分。并且气体加料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的气泡,这些气泡对培养液有搅拌作用,使得培养液更加均匀。当仅需加料气体时,直接将气泵9的入气口与洁净的气体供应设备连接,即可通过气泵9将气体输送到罐体3内部的营养液中。
此外,罐体3外壁设有显示屏,罐体3内壁还设有两个温度感应装置,分别为固定在罐体3内壁的侧壁上的第一温度感应装置和固定在罐体3内壁的底壁上的第二温度感应装置;罐体3在使用时,注入营养液,营养液的液面均淹没这两个温度感应装置,第一温度感应装置采集营养液靠近罐体3侧壁部分的温度,并将该温度显示在罐体3外壁的显示屏上,第二温度感应装置采集阴阳也靠近罐体3底壁部分的温度,并将该温度同样地显示在显示屏上。
在上述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观察显示屏中第一温度感应装置采集的温度数据和第二温度感应装置采集的温度数据,通过对比判断罐体3内的营养液温度是否一致,以及是否达到本方案所要培养的耐药菌的适宜温度范围。
当培养液的温度不一致,即第一温度感应装置采集的温度数据与第二温度感应装置采集的温度数据不一致,且相差范围较大时,工作人员启动电动机1,利用电动机1带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中心轴5,从而使得中心轴5底部的叶轮4转动,进而带动罐体3内营养液流动,促进罐体3内营养液温度均匀。
当培养液的温度偏低时,即第一温度感应装置采集的温度数据与第二温度感应装置采集的温度数据均小于培养液中耐药菌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工作人员启动空气过滤器11、加热管10和气泵9,并将排气管2上的气阀打开,通过对气泵9运输的气体进行加热,利用气体将热能输送给罐内营养液,由于气体输送到营养液中会散成若干气泡,逐渐穿过营养液,所以本方案中营养液充分受热,从而提高营养液中,耐药菌生长环境的温度。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申请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Claims (8)

1.一种培养海水养殖鱼体内耐药菌的设备,包括罐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顶部设有可与外界连通的排气管,所述罐体底部设有进料管和加料管,罐体侧壁设有可密封的排水管;所述加料管通过转接头分别连接与气泵出气口相连的充气支管和与加料台相连的加料支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培养海水养殖鱼体内耐药菌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料台包括开有通孔的置料板和可遮挡通孔的挡片,所述挡片与置料板之间通过弹性件连接,挡板受到竖直向下力时会将通孔打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培养海水养殖鱼体内耐药菌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扭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培养海水养殖鱼体内耐药菌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顶部开有中心孔,罐体上部设有电动机,电动机的转轴固接中心轴,中心轴穿过中心孔进入到罐体内部,中心轴底部连接有搅拌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培养海水养殖鱼体内耐药菌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孔与罐体顶部之间通过滚珠轴承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培养海水养殖鱼体内耐药菌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机构为叶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培养海水养殖鱼体内耐药菌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上设有排气阀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培养海水养殖鱼体内耐药菌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气泵的入气口连通加热管,加热管内壁盘设有加热电阻丝,加热管的另一端与空气过滤器的出料口连通。
CN201821506576.5U 2018-09-14 2018-09-14 一种培养海水养殖鱼体内耐药菌的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5082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06576.5U CN209508244U (zh) 2018-09-14 2018-09-14 一种培养海水养殖鱼体内耐药菌的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06576.5U CN209508244U (zh) 2018-09-14 2018-09-14 一种培养海水养殖鱼体内耐药菌的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08244U true CN209508244U (zh) 2019-10-18

Family

ID=681861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506576.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508244U (zh) 2018-09-14 2018-09-14 一种培养海水养殖鱼体内耐药菌的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082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65673B (zh) 智能仿生瘤胃发酵器
CN207987061U (zh) 一种有机肥发酵装置
CN104126513A (zh) 一种养猪自动化管理系统
CN204014701U (zh) 养猪自动化管理系统
CN202415527U (zh) 一种方便清洗的发酵罐
CN202039061U (zh) 立式高浓度有机废弃物厌氧发酵装置
CN205756233U (zh) 一种圆形多层生猪养殖设施
CN209508244U (zh) 一种培养海水养殖鱼体内耐药菌的设备
CN219930056U (zh) 一种微生态制剂的配种装置
CN208016879U (zh) 一种鸭饲料发酵装置
CN203807476U (zh) 一种发酵罐
CN214400537U (zh) 一种无糖沙棘果酵素饮品无菌发酵罐
CN215250779U (zh) 一种微生物功能性实验用微生物培养装置
CN201746538U (zh) 一种复合菌混合培养装置
CN201577513U (zh) 一种喂猪稠料生产设备
CN208604121U (zh) 一种菌种发酵罐
CN209652186U (zh) 一种有机肥发酵装置
CN208250300U (zh) 一种酵素菌种三级连续扩培装置
CN208949106U (zh) 一种小香猪养殖用粪便处理装置
CN207483758U (zh) 一种高效自动收集高浓度藻液发酵罐
CN207285072U (zh) 一种养殖场液态有益菌智能化应用系统
CN207143249U (zh) 一种具有过滤功能的猪圈沼气发酵池
CN207461137U (zh) 一种饲料饲喂设备
CN207608499U (zh) 一种生物有机肥发酵池
CN206266628U (zh) 食用菌液体菌种培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018

Termination date: 2020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