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97482U - 壳体、壳体与盖板的粘接结构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壳体、壳体与盖板的粘接结构及终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497482U CN209497482U CN201822100166.7U CN201822100166U CN209497482U CN 209497482 U CN209497482 U CN 209497482U CN 201822100166 U CN201822100166 U CN 201822100166U CN 209497482 U CN209497482 U CN 20949748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oove
- shell
- cover board
- colloid
- ris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壳体、壳体与盖板的粘接结构及终端,壳体在与安装盖板处设有台阶部,踢面上或踏面与踢面的连接处设凹槽,可以使连接盖板时的多余胶体流入凹槽,减少溢出到安装槽内的胶体量;凹槽内也可以施胶,增加了点胶面积;胶体可以凝固成不规则的结构,在平行踢面的方向上提供阻力,防止胶体与壳体脱离。壳体与盖板的粘接结构包括相互粘接的壳体与盖板,凹槽远离盖板与踏面的粘接区域,不影响二者的直接粘接效果;凹槽的设置增加了施胶范围与粘接面积;粘接处有凹槽内的胶体隔离,外界粉尘、铁屑、水汽无法通过。终端包括显示屏及壳体与盖板的粘接结构,进入安装槽的胶体减少,降低了显示屏碎裂的几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壳体、壳体与盖板的粘接结构及终端。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盖板2通过壳体1上的台阶面与壳体1 搭接并相互粘接,台阶面点胶面积较小,如果施胶量过少则粘接效果差,盖板2与壳体1易脱离;施胶量多,盖板2压下后多余的胶体5 只能溢出到安装槽3内,进入安装槽3内壁与显示屏6之间的间隙中,并在安装槽3的内壁上积聚;壳体1受力变形时,安装槽3内壁上的胶体5会挤压显示屏6,导致显示屏6碎裂。即由于点胶面积小,粘接后出现盖板2与壳体1脱离分层或显示屏6碎裂现象的几率较大。但为了保证显示屏6的面积足够大,壳体1边缘已经很窄,台阶面处的施胶区域无法增大;上述原因导致这一问题无法得到解决,产品不良率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壳体、壳体与盖板的粘接结构及终端。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壳体,用于终端,壳体上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开口处设有用于安装盖板的台阶部,所述台阶部的踏面与所述安装槽的侧壁连接,所述台阶部的踢面与壳体的外壁连接;所述台阶部的踢面上设有用于容纳胶体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内壁上设有多个沉孔和/或沉槽,或踢面与踏面的连接处设有用于容纳胶体的凹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槽的第一侧壁与所述踏面平滑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槽开设在所述踢面上,所述凹槽的第一侧壁与所述踏面位于同一平面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沉孔或沉槽与所述凹槽的侧壁平滑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踏面与踢面相互垂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踢面与踏面的连接处设有用于容纳胶体的凹槽时,所述凹槽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沉孔和/或沉槽。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壳体与盖板的粘接结构,包括盖板、胶体及第一方面所述的壳体,所述盖板的内侧面与所述踏面相对并通过所述胶体与所述壳体粘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踢面与所述盖板之间留有间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盖板与所述台阶部相对的拐角设有倒角。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显示屏以及第二方面所述的壳体与盖板的粘接结构,所述显示屏位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显示屏与所述安装槽的侧壁之间留有间隙。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申请提供的壳体在与安装盖板处设有台阶部,通过在踢面上或踏面与踢面的连接处设凹槽,连接盖板时踏面与凹槽都是点胶区域,可以使连接盖板时的多余胶体流入凹槽,减少溢出到安装槽内的胶体量,避免影响安装槽内的其他元件;凹槽内也可以施胶,增加了点胶面积;凹槽的存在可以使胶体凝固成不规则的结构,在平行踢面的方向上提供阻力,防止胶体与壳体脱离。
壳体与盖板的粘接结构包括相互粘接的壳体与盖板,凹槽远离盖板与踏面的粘接区域,不影响二者的直接粘接效果;凹槽的设置增加了施胶范围与粘接面积,增强了壳体与盖板的粘接效果;粘接处有凹槽内的胶体隔离,外界粉尘、铁屑、水汽无法通过,保护安装槽内的电器元件。
终端包括显示屏及壳体与盖板的粘接结构,显示屏与安装槽的侧壁之间留有间隙,进入安装槽的胶体减少,降低了显示屏碎裂的几率。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壳体与盖板的粘接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所述壳体与盖板粘接前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所述壳体与盖板粘接后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所述台阶部与凹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所述台阶部与凹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所述台阶部与凹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四所述台阶部与凹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四所述台阶部与凹槽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壳体;11、踏面;12、踢面;2、盖板;3、安装槽;4、凹槽;41、第一侧壁;42、沉槽;5、胶体;6、显示屏。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申请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本申请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图2为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A-A向剖视图的局部放大图,即图4为壳体1与盖板2粘接后的示意图,图3是壳体1与盖板2粘接前的示意图,图5是台阶部处的放大图。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壳体,用于终端,壳体1上设有安装槽3,安装槽3的开口处设有用于安装盖板2的台阶部,台阶部的踏面11与安装槽3的侧壁连接,台阶部的踢面12与壳体1的外壁连接;台阶部的踢面12上或踢面12与踏面11的连接处设有用于容纳胶体5的凹槽 4。
具体来说,壳体1的端面上开有安装槽3,安装槽3侧壁与壳体1 端面的交汇处设有用于安装盖板2的台阶部,台阶部包括相交的踢面 12与踏面11,踢面12与壳体1端面连接,踏面11与安装槽3侧壁连接;本申请选择在踢面12上或踢面12与踏面11的连接处设凹槽4以容纳胶体5,胶体5是在粘接盖板2时用到的;安装时踏面11与盖板 2相对并通过胶体5粘接,凹槽4的存在可以使连接盖板2时的多余胶体5流入凹槽4,减少溢出到安装槽3内的胶体5量,避免影响安装槽 3内的其他元件;凹槽4内也可以施胶,增加了点胶面积;凹槽4的存在可以使胶体5凝固成不规则的结构,在平行踢面12的方向上提供阻力,防止胶体5与壳体1脱离。
台阶部的踢面12与踏面11是针对图2至图9所示方位来说的,是为了方便表述、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方案,并不限制壳体1在实际使用时的安放方向。
本申请的壳体1一般为具有固定形状的塑料件,也可以为金属件、木质壳体1等。
安装槽3可以是一侧设有开口的结构,也可以是两端都具有开口的通槽结构,两者都属于槽类,内部空腔可以作为其他零部件的安装空间。
凹槽4开设的位置应合理,踏面11是主要的点胶面,所以凹槽4 的开设应避开踏面11与盖板2的粘接区域;同时又要有利于踏面11 上的胶体5向凹槽4内流动,尽量减少溢出到安装槽3内的胶体5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凹槽4的第一侧壁41与踏面11平滑连接。即踏面11与凹槽4侧壁平滑连接,这样可以方便胶体5流动,减少进入安装槽3的胶量。具体来说,凹槽4一般包括槽底和两个相对的侧壁,连接踏面11的侧壁称为第一侧壁41;第一侧壁41与踏面11平滑连接,踏面11上多余的胶体5被挤压后可以顺利流向凹槽4内,相应的溢出到安装槽3内的胶体5量就几乎可以忽略了,因此凹槽4的设置大大降低了胶体5大量溢出到安装槽3内的几率,安装槽3内的其他电器元件不受影响。平滑连接的方式有很多种,后面将通过不同的实施例分别进行描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凹槽4开设在踢面12上,凹槽4的第一侧壁41 与踏面11位于同一平面内。即凹槽4一侧的侧壁与踏面11对齐,胶体5流动不受任何阻力。如图5所示,凹槽4完全开设在踢面12上,并且第一侧壁41与踏面11对齐、处于同一平面内,只要受到挤压胶体5就可以在踏面11与凹槽4之间自由流动,尽可能减少被挤压到安装槽3内的胶体5量;同时凹槽4加工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凹槽4的内壁上设有多个沉孔和/或沉槽42。即对凹槽4内部的结构进行改进,做一些方便胶体5流入的沉孔或沉槽 42,增加粘接面积与容胶量,增强胶体5与壳体1的粘接效果。如图5 所示,在凹槽4内壁上开设一些沉孔或沉槽42,当然也可以在凹槽4 侧壁的不同位置分别设置沉孔与沉槽42;无论是沉孔还是沉槽42,都是内凹结构,不会对胶体5的流动造成阻碍,胶体5完全凝固后,沉孔或沉槽42内的胶体5可以在凹槽4的深度方向上提供阻力,进一步提升胶体5与壳体1的粘接效果;凹槽4深度方向垂直于踢面12时,胶体5在垂直于踢面12、平行于踢面12这两个方向上都可以提供阻力,阻止胶体5与壳体1脱离,粘接效果最好。
如果凹槽4是后加工的,那这些沉孔与沉槽42就需要单独加工,沉槽42的延伸方向与凹槽4的延伸方向一致即可,即沿着台阶部的拐角延伸方向延伸,这样方便制造一些。根据粘接时凹槽4的空间位置,一般只在胶体5下方的凹槽4侧壁上开设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沉孔或沉槽42与凹槽4的侧壁平滑连接。减小胶体5流动的阻力,方便胶体5流入凹槽4或沉槽42。
在一些实施例中,踏面11与踢面12相互垂直。台阶部的两个面相互垂直,方便台阶部与凹槽4的加工,盖板2安装方便。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壳体与盖板的粘接结构,包括盖板2、胶体5及第一方面所说的壳体1,盖板2的内侧面与踏面11相对并通过胶体5与壳体1粘接。
具体来说,如图3至图5所示,壳体1与盖板2的粘接结构包括相互粘接的壳体1与盖板2,凹槽4远离盖板2与踏面11的粘接区域,不影响盖板2与踏面11的直接粘接效果。如图3所示,粘接前先在踏面11以及凹槽4内施胶,凹槽4内留出一定的空隙不加满,否则盖板 2压下后无法起到溢胶作用;盖板2压下后踏面11上的胶体5被挤压,开始向凹槽4内流动,当然也不排除有少量胶体5会溢出到安装槽3 内,但只要点胶操作合适,减少踏面11靠近安装槽3一边的施胶量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比如只在胶体5端部形成外鼓而不会聚集到安装槽3的侧壁上;如图4所示,多余的胶体5进入凹槽4后凹槽4被填满,凹槽4开口处的胶体5与盖板2粘接,增加了施胶范围与粘接面积,增强了壳体1与盖板2的粘接效果;胶体5凝固后可以形成不规则的结构,当盖板2受力向远离踏面11的方向移动时,仅依靠凹槽 4内的胶体5结构就可以提供阻力,再加上胶体5粘接作用,盖板2 不易松脱;粘接处有凹槽4内的胶体5隔离,外界粉尘、铁屑、水汽无法通过,保护安装槽3内的电器元件。
盖板2可以为玻璃板、塑胶板、金属板、木质板等,具体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在一些实施例中,踢面12与盖板2之间留有间隙。如图3至图4 所示,踢面12与盖板2之间留出的缝隙既方便盖板2装入,同时可以允许部分胶体5溢出到该缝隙内,增加粘胶面积,提升粘接强度;阻止粉尘、颗粒物、水汽进入安装槽3。
在一些实施例中,盖板2与台阶部相对的拐角设有倒角。倒角的设置增加了盖板2与壳体1粘接处的容胶量,提升粘接效果同时减少了溢出到安装槽3内的胶量,保护安装槽3内的元件。
本申请第三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显示屏6以及第二方面所说的壳体与盖板的粘接结构,显示屏6位于安装槽3内,显示屏6 与安装槽3的侧壁之间留有间隙。需要说明的是,该终端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等带有显示屏6的电子设备。
具体来说,如图2、图4所示,显示屏6位于安装槽3内;显示屏 6与安装槽3的侧壁之间留有间隙。盖板2一般选用玻璃板作为显示屏 6的防护层;显示屏6可以固定在壳体1上,也可以粘贴在盖板2的内壁上。显示屏6与安装槽3的侧壁之间留有间隙,以防止壳体1受力变形安装槽3内壁凸起,导致显示屏6碎裂;盖板2安装过程中会将踏面11上的部分胶体5挤压到安装槽3内,如果溢出到安装槽3内的胶体5过多,胶体5与显示屏6距离较小或直接接触,壳体1变形后显示屏6很容易碎裂;因此在台阶部处设置了凹槽4,一则起到溢流容胶作用,减少溢出到安装槽3内的胶体5量,降低显示屏6碎裂几率;同时可以增加粘胶面积,提升盖板2与壳体1的粘接效果。
凹槽4可以设置在踢面12上、踢面12与踏面11的连接处等不同位置,前面已经提供了一种最优的实施例,即如图5所示,凹槽4完全开设在踢面12上,并且第一侧壁41与踏面11对齐、处于同一平面内。下面再提供几种其他凹槽4处于不同位置的实施例以便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与效果。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前面的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如图6所示,凹槽4的第一侧壁41与踏面11平滑连接但高于踏面11;凹槽4设置在踢面12上,这里的高低是相对图6所示方位来讲的,也可以理解为踢面12与凹槽4均位于踏面11的同侧;凹槽4的第一侧壁41与踏面11的连接处可以采用弧面、斜面、拐角处倒圆角的斜面等,尽可能减少对胶体5的阻力。
踏面11与凹槽4的第一侧壁41距离不应太远,否则可能导致溢出到安装槽3内的胶体5量增加。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前面的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如图7所示,凹槽4的第一侧壁41与踏面11平滑连接但低于踏面11;凹槽4设置在踢面12上,这里的高低是相对图7所示方位来讲的,也可以理解为踢面12与凹槽4的部分区域均位于踏面11的一侧,凹槽4的另一部分位于踏面11的另一侧;凹槽4的第一侧壁41与踏面11的连接处可以采用弧面、斜面、拐角处倒圆角的斜面等,尽可能减少对胶体5的阻力。
踏面11与凹槽4的第一侧壁41距离不应太远,否则可能踏面11 上的胶体5太容易流入凹槽4,踏面11上保留的胶体5过少,不利于粘接;凹槽4装满后反倒失去了安装盖板2过程中的溢胶作用,会导致溢出到安装槽3内的胶体5量增加;同样凹槽4加工难度增加。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与前面的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如图8所示,凹槽4与踏面11分别位于踢面12的两侧,凹槽4深度方向与踏面11 不平行,而是具有一定夹角;即凹槽4整体相对于踏面11倾斜设置,方便胶体5流入;凹槽4的第一侧壁41与踏面11的连接处可以采用弧面、斜面、拐角处倒圆角的斜面等,尽可能减少对胶体5的阻力。
凹槽4的深度方向要进行合理选择,如果凹槽4倾斜程度过大,踏面11上的胶体5极易流入凹槽4,踏面11上保留的胶体5过少,不利于粘接;凹槽4装满后反倒失去了安装盖板2过程中的溢胶作用,会导致溢出到安装槽3内的胶体5量增加。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四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如图9所示,凹槽4 设置在踏面11与踢面12的连接处,踏面11与踢面12各自留出一部分作为凹槽4的开口区域,可根据踏面11的点胶面积选择采用本实施例还是实施例四。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壳体,用于终端,其特征在于,壳体上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开口处设有用于安装盖板的台阶部,所述台阶部的踏面与所述安装槽的侧壁连接,所述台阶部的踢面与壳体的外壁连接;所述台阶部的踢面上设有用于容纳胶体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内壁上设有多个沉孔和/或沉槽,或踢面与踏面的连接处设有用于容纳胶体的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第一侧壁与所述踏面平滑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开设在所述踢面上,所述凹槽的第一侧壁与所述踏面位于同一平面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沉孔或沉槽与所述凹槽的侧壁平滑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踏面与踢面相互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踢面与踏面的连接处设有用于容纳胶体的凹槽时,所述凹槽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沉孔和/或沉槽。
7.一种壳体与盖板的粘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盖板、胶体及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壳体,所述盖板的内侧面与所述踏面相对并通过所述胶体与所述壳体粘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壳体与盖板的粘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踢面与所述盖板之间留有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壳体与盖板的粘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与所述台阶部相对的拐角设有倒角。
10.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屏及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壳体与盖板的粘接结构,所述显示屏位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显示屏与所述安装槽的侧壁之间留有间隙。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2100166.7U CN209497482U (zh) | 2018-12-13 | 2018-12-13 | 壳体、壳体与盖板的粘接结构及终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2100166.7U CN209497482U (zh) | 2018-12-13 | 2018-12-13 | 壳体、壳体与盖板的粘接结构及终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497482U true CN209497482U (zh) | 2019-10-15 |
Family
ID=681528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2100166.7U Active CN209497482U (zh) | 2018-12-13 | 2018-12-13 | 壳体、壳体与盖板的粘接结构及终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497482U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314531A (zh) * | 2020-02-10 | 2020-06-19 |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及其壳体组件 |
CN112261185A (zh) * | 2020-10-22 | 2021-01-22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及其中框 |
CN112600959A (zh) * | 2020-12-18 | 2021-04-02 |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电子设备的盖板和具有其的电子设备 |
CN113819123A (zh) * | 2020-06-19 | 2021-12-2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配合组件及终端 |
CN114257666A (zh) * | 2020-09-22 | 2022-03-29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模组安装结构及移动终端 |
CN115206194A (zh) * | 2022-07-28 | 2022-10-18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柔性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
WO2022247291A1 (zh) * | 2021-05-28 | 2022-12-0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壳体组件及移动终端 |
-
2018
- 2018-12-13 CN CN201822100166.7U patent/CN20949748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314531A (zh) * | 2020-02-10 | 2020-06-19 |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及其壳体组件 |
CN113819123A (zh) * | 2020-06-19 | 2021-12-2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配合组件及终端 |
CN114257666A (zh) * | 2020-09-22 | 2022-03-29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模组安装结构及移动终端 |
CN112261185A (zh) * | 2020-10-22 | 2021-01-22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及其中框 |
CN112600959A (zh) * | 2020-12-18 | 2021-04-02 |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电子设备的盖板和具有其的电子设备 |
WO2022247291A1 (zh) * | 2021-05-28 | 2022-12-0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壳体组件及移动终端 |
CN115206194A (zh) * | 2022-07-28 | 2022-10-18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柔性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
CN115206194B (zh) * | 2022-07-28 | 2024-03-01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柔性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9497482U (zh) | 壳体、壳体与盖板的粘接结构及终端 | |
CN105120022B (zh) | 壳体组件及移动终端 | |
CN106446853B (zh) | 一种指纹模组装配结构及移动终端 | |
CN105120023B (zh) | 壳体组件及移动终端 | |
CN208638703U (zh) | 扬声器箱 | |
WO2023193828A1 (zh) | 电子设备 | |
WO2021190098A1 (zh) | 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 |
CN106847091A (zh) | 显示屏组件及其制造方法与电子装置 | |
CN105208150A (zh) | 壳体组件及移动终端 | |
CN105283002B (zh) | 一种移动终端的窄边式前壳结构及移动终端 | |
CN105546403B (zh) | 面状照明装置、液晶显示装置以及其组装方法 | |
WO2018177005A1 (zh) | 前壳组件的制造方法、前壳组件及移动终端 | |
CN205647996U (zh) | 一种超声焊接防溢胶结构 | |
CN105071821B (zh) | 一种移动终端 | |
CN104595802B (zh) |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 |
CN207318893U (zh) | 2.5d弯曲的背光源模组 | |
CN207124659U (zh) | 一种移动终端 | |
CN204993499U (zh) | 具有触摸屏的电子产品 | |
CN201910832U (zh) | 一种手机外壳及具有该外壳的手机 | |
CN207022055U (zh) | 盖板组件及电子装置 | |
CN210042586U (zh) | 壳体及电子设备 | |
CN109155800A (zh) | 一种终端框架结构、终端及触摸屏的安装方法 | |
CN209691258U (zh) | 显示模组及终端设备 | |
CN204512097U (zh) | 板材组装结构 | |
CN209517731U (zh) | 终端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