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19123A - 配合组件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配合组件及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19123A
CN113819123A CN202010567526.3A CN202010567526A CN113819123A CN 113819123 A CN113819123 A CN 113819123A CN 202010567526 A CN202010567526 A CN 202010567526A CN 113819123 A CN113819123 A CN 1138191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hesive
gluing
connection
sticky
m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6752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承勋
孟建明
别永超
国小庆
袁亚如
涂海生
王斌
刘随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6752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19123A/zh
Publication of CN1138191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1912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11/00Connect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by sticking or pressing them together, e.g. cold pressure welding
    • F16B11/006Connect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by sticking or pressing them together, e.g. cold pressure welding by gluing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配合组件及终端,配合组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其中,第一连接部具有第一胶粘面,第二连接部具有第二胶粘面,第一胶粘面和第二胶粘面之间胶粘连接;防溢部,防溢部设置于第一胶粘面和/或第二胶粘面,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胶粘连接时,用于胶粘的胶受挤压而能够进入防溢部,以限制受挤压的胶溢出至第一胶粘面和第二胶粘面的外部。利用本申请提供的配合组件及终端,以避免显示屏与中框胶粘连接时,不会由于两者能够胶粘的面积的减少而影响连接的稳定性,且能够避免胶过多而溢出至外部,造成产品内部其他零部件的损坏。

Description

配合组件及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配合组件及终端。
背景技术
对于设置显示屏的电子产品中,在将显示屏安装于中框时,为了保证显示屏安装的稳定性,避免显示屏容易脱落。一般的,会将显示屏与中框之间通过胶粘连接,在该胶粘连接中,胶粘的面积越大,其连接的稳定性越好,但是边缘黑屏的部分就越多。随着需求的提升,需要将黑屏的面积逐渐降低,以达到用于较好的使用体验。而随着胶粘面积的降低,显示屏和中框之间连接时,胶更容易从配合的缝隙溢出至外部,而损坏产品内部相应的零部件,或暴露在外部而需要增加相应的刮擦工序,提高了加工难度。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配合组件及终端,以避免显示屏与中框胶粘连接时,不会由于两者能够胶粘的面积的减少而影响连接的稳定性,且能够避免胶过多而溢出至外部,造成产品内部其他零部件的损坏。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配合组件,包括,
第一连接部;
第二连接部;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第一胶粘面,所述第二连接部具有第二胶粘面,所述第一胶粘面和所述第二胶粘面之间胶粘连接;
防溢部,所述防溢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胶粘面和/或所述第二胶粘面,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胶粘连接时,用于胶粘的胶受挤压而能够进入所述防溢部,以限制受挤压的所述胶溢出至所述第一胶粘面和所述第二胶粘面的外部。
通过设置于第一胶粘面和/或第二胶粘面的防溢部,使点胶时的胶在挤压力的作用下,其不规律的流动而在胶溢出配合位置前,能够流入防溢部,避免了胶溢出至内部零部件位置或暴露于外界。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防溢部为设置于所述第一胶粘面和/或所述第二胶粘面的槽状结构;
所述防溢部沿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周向排布。
保证其较好的限制胶从配合位置溢出的效果。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防溢部的槽状结构内设有吸附件,所述吸附件能够吸收进入所述防溢部的胶。
通过吸附件的设置,以使第一胶粘面和第二胶粘面的胶在溢出前能够进入防溢部的胶被吸附件吸附,保证胶进入防溢部内不会再溢出,同时,通过吸附件的吸附作用,能够储存更多的将要溢出的胶,提高防溢部能够容纳的胶的量,从而能够减小防溢部的尺寸,以避免多大的开槽降低第一胶粘面和第二胶粘面支架内的胶粘面积,来保证显示屏和中框之间较高的稳定性。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配合组件还包括加强部,所述加强部将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
避免由于胶粘面积的减少而降低了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胶粘连接的稳定性。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加强部包括配合的凸起和凹槽,所述凸起和所述凹槽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胶粘面和所述第二胶粘面;
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胶粘连接时,所述凸起和所述凹槽卡扣连接,和/或,沿所述第一胶粘面和所述第二胶粘面的配合方向,所述凸起在所述凹槽的阴影范围内,所述凸起和所述凹槽通过所述胶而胶粘连接。
设置的凸起和凹槽结构,通过胶粘连接以实现两者的卡扣的同时,在有限的胶粘范围内,增大了第一胶粘面和第二胶粘面的整体胶粘面积,胶粘的面积越大,其胶粘的强度越高,稳定性越好,从而保证了显示屏和中框连接的稳定性,不易脱落。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加强部包括凸起和/或凹槽,且多个所述凸起和/或凹槽设置于所述第二胶粘面,所述胶将所述凸起和/或所述凹槽与所述第一胶粘面胶粘连接。
由于显示屏为玻璃类的透明结构,其本身的成本较高,且在其上加工凸起或凹槽的难度较大,为了节约成本,避免在加工过程中容易损坏显示屏。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凸起和/或所述凹槽的表面设有突出部;
所述突出部为多个从所述凸起和/或所述凹槽的表面凸出的结构。
通过突出部的设置,在有限的空间内,进一步提高了胶粘时的胶粘面积,且覆盖于凸起或凹槽表面的胶水不易堆积到一处,提高胶粘的均匀性,从而提高了显示屏和中框连接的稳定。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沿厚度方向,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配合时,所述第一胶粘面位于所述第二胶粘面上方;和/或,
沿垂直于厚度的方向,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配合时,所述第一胶粘面位于所述第二胶粘面的内侧。
满足显示屏和中框配合时,不同的需求,其设置的胶粘位置会做相应的位置调整,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沿厚度方向,所述第一胶粘面位于所述第二胶粘面上方时,所述防溢部沿所述第一连接部周向排布于所述第二胶粘面;
沿垂直于厚度的方向,所述防溢部设置于靠近所述第一连接部边缘的一侧或两侧。
以使第一胶粘面和第二胶粘面胶粘连接时,配合位置内的胶不会沿底面溢出至附着到中框内部配合的零部件内,或从底面溢出后而沿侧面运动而从与显示屏的配合缝隙溢出,故可以将防溢部设置于靠近内部的零部件的一侧和/或远离的一侧,以达到防溢部限制胶外溢的效果。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沿垂直于厚度的方向,所述第一胶粘面位于所述第二胶粘面内侧时,所述防溢部沿所述第一连接部周向排布于所述第二胶粘面;
沿厚度方向,所述防溢部设置于所述第二胶粘面相互远离的的位置。
避免在第一胶粘面和第二胶粘面胶粘时,胶受挤压从配合位置沿后厚度方向(竖直方向)运动而溢出外部,故将设置的防溢部沿厚度方向布置于第二胶粘面相互远离的位置,从而使胶在流动时,不会从下方溢出而通过流经底面后进入到内部的零部件中,也不会从上方溢出直接暴露在外部。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防溢部为多个;
沿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周向,多个所述防溢部间隔排布。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配合组件还包括限高部,所述限高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胶粘面和/或所述第二胶粘面;
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配合时,所述限高部用于限制所述第一胶粘面和所述第二胶粘面之间具有预设距离。
能够使设第一胶粘面和第二胶粘面在胶粘连接时,整体的厚度或宽度一致,即每个配合的第一胶粘面和第二胶粘面中胶的厚度或宽度保持一致,以使产品具有一致性。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
显示屏;
中框;
配合组件,所述配合组件为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配合组件;
其中,所述显示屏设有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中框设有所述第二连接部。
该终端与配合组件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中框包括连接的本体部和配合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配合部,用于与所述显示屏胶粘连接。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配合部为塑胶件,所述配合部与所述本体部胶粘连接。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合组件剖面主视图,其中,箭头H所指方向为厚度方向,箭头L所指方向为宽度方向,也是水平方向;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配合组件剖面主视图;
图3为图1中A部分一种胶粘方式的局部放大图,其中,箭头H所指方向为厚度方向,箭头L所指方向为宽度方向,也是水平方向;
图4为图3中B部分一种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3中B部分另一种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1中A部分另一种胶粘方式的局部放大图,其中,箭头H所指方向为厚度方向,箭头L所指方向为宽度方向,也是水平方向;
图7为图6中C部分一种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图6中C部分另一种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图1中A部分又一种胶粘方式的局部放大图,其中,箭头H所指方向为厚度方向,箭头L所指方向为宽度方向,也是水平方向;
图10为图9中D部分一种实施方式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
1-中框;11-本体部;12-配合部;121-底面;122-侧面;13-第二连接部;131-第二胶粘面;131a-凹槽;131b-防溢部;131c-吸附件;2-显示屏;21-第一连接部;211-第一胶粘面;211a-凸起;3-胶;31-限高部。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如图1和图3所示,该终端可以为手机、平板、笔记本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终端包括显示屏2和中框1,以下以手机为例做具体说明,该终端包括配合组件,在将显示屏2安装于中框1时,为了保证配合的稳定性,显示屏2具有第一连接部21,中框1具有第二连接部13,通过将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13之间通过胶粘连接即可。设置的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13即为显示屏2和中框1之间的搭接边,即手机屏幕边缘的黑边部分,从而通过此种方式提高安装的显示屏2的稳定性,不易从中框1脱落。
而在中框1和显示屏2配合时,一般情况下,如图2所示,中框1包括连接的本体部11和配合部12,第二连接部13位于配合部12,用于与显示屏2胶粘连接。对于此种的结构配合中,配合部12为塑胶件,本体部11为金属件,配合部12与本体部11胶粘连接,以便于连接且避免显示屏2容易破损。
其中,如图4和图5所示,当将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13胶粘连接时,第一连接部21具有第一胶粘面211,第二连接部具有第二胶粘面131,由于两者配合时,不会看到第一胶粘面211和第二胶粘面131内部的情况,需要预先将胶3通过点胶的形式布置于第一胶粘面211和/或第二胶粘面131的四周,尽量均匀分布,而在第一胶粘面211和第二胶粘面131配合时,通过挤压中间的胶3,而使其向外流动,从而实现第一胶粘面211和第二胶粘面131的胶粘连接。在此种结构的配合中,对于第一胶粘面211和第二胶粘面131的接触面积的不同,所需的胶3的用量也有所不同,且点胶后,在第一胶粘面211和第二胶粘面131相互挤压胶而使其流动时,不能够保证胶3的流向,容易产生局部胶3过少,没有达到较好的胶粘效果,或者局部胶3过多,而从第一胶粘面211和第二胶粘面131的配合位置溢出,至中框1内侧设置的相应手机零部件内,造成零部件的损坏,或至中框1的外侧,即暴露于外界环境,这就需要增加擦胶的工序,从而增加加工成本。
为了避免对第一胶粘面211和第二胶粘面131胶粘连接时,胶在不受控的情况下容易溢出两者的配合位置的情况,配合组件设有防溢部131b,防溢部131b设置于第一胶粘面211和/或第二胶粘面131,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13胶粘连接时,用于胶粘的胶受挤压而能够进入防溢部131b,以限制受挤压的胶溢出至第一胶粘面211和/或第二胶粘面131的外部。以通过设置于第一胶粘面211和/或第二胶粘面131的防溢部131b,使点胶时的胶3在挤压力的作用下,其不规律的流动而在胶3溢出配合位置前,能够流入防溢部131b,避免了胶3溢出至内部零部件位置或暴露于外界。
具体的,如图4和图5所示,对于设置的防溢部131b,为了保证其较好的限制胶3从配合位置溢出的效果,防溢部为设置于第一胶粘面211和/或第二胶粘面131的槽状结构;防溢部131b沿第一连接部21的周向排布。通过此种简单结构的槽状结构的设置,降低了产品整体的重量,有利于产品的轻薄化需求,同时,对于设置的防溢部131b,其沿周向的排布能够避免局部的外溢,保证防溢部131b的防溢效果。
可选的,对于设置的防溢部131b,其周向排布于显示屏2的结构中,可以为连接成环的槽状结构,也可以设置为多个防溢部131b,且形成间隔排布的多个槽状结构,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更为具体的,防溢部的槽状结构内设有吸附件131c,吸附件131c能够吸收进入防溢部131b的胶3。通过吸附件131c的设置,以使第一胶粘面211和第二胶粘面131的胶3在溢出前能够进入防溢部131b的胶3被吸附件131c吸附,保证胶3进入防溢部131b内不会再溢出,同时,通过吸附件131c的吸附作用,能够储存更多的将要溢出的胶3,提高防溢部131b能够容纳的胶3的量,从而能够减小防溢部131b的尺寸,以避免多大的开槽降低第一胶粘面211和第二胶粘面131支架内的胶粘面积,来保证显示屏2和中框1之间较高的稳定性。
可选的,对于设置的吸附件131c,可拆卸卡接于防溢部131b内,以避免从内部脱出,并且,为了保证其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可以设置为泡棉,也可以为其他能够积攒液体的网状结构,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随着技术的发展,所需要的显示屏2能够成像的范围越来越大,甚至会有全面屏的需求,所以显示屏2与中框1胶粘连接时,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13的胶粘面积就会变得越来越小,以留给更多的面积给显示屏2用于成像,以减少显示屏2的黑边。而在这种情况下,随着胶粘面积的减少,为了避免由于胶粘面积的减少而降低了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13之间胶粘连接的稳定性。配合组件包括加强部,加强部将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13卡扣连接。通过加强部的设置,以使胶3置于第一胶粘面211和第二胶粘面131之间而使第一胶粘面211和第二胶粘面131胶粘连接时,随着第一胶粘面211和第二胶粘面131的相互靠近,在两者实现胶粘的同时,能够通过设置的加强部将两者连接,在两者通过胶粘连接的基础上,设置的加强部的连接能够提高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13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不会因为第一胶粘面211和第二胶粘面131的胶粘面积的减少而使稳定性降低,进一步提高了显示屏2和中框1连接的稳定性。
具体的,对于设置的加强部,以使其能够提高显示屏2和中框1连接的稳定性,其可以设置为在第一胶粘面211和第二胶粘面131中的一者设置卡扣,另一者设置卡槽的形式,在第一胶粘面211和第二胶粘面131胶粘连接的同时,卡扣伸入卡槽内与其卡扣连接,两者直接接触配合,从而保证显示屏2和中框1连接的稳定性,不易使显示屏2脱落。也可以设置为不直接接触配合的卡扣连接形式,即加强部包括配合的凸起211a和凹槽131a,凸起211a和凹槽131a分别设置于第一胶粘面211和第二胶粘面131。凸起211a和凹槽131a可以在配合中间设置有胶3的基础上实现间接的卡扣连接,和/或,当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13胶粘连接时,沿第一胶粘面211和的配合方向,凸起211a在凹槽131a的阴影范围内,凸起211a和凹槽131a通过胶3而胶粘连接。从而通过此种在第一胶粘面211和第二胶粘面131的表面形成凸起211a或凹槽131a的结构,以使第一胶粘面211和第二胶粘面131在胶粘连接时,胶3能够覆盖在凸起211a和凹槽131a的表面,而增加了胶粘连接的整体的胶粘面积,而设置的凸起211a和凹槽131a,在表面覆盖的胶3的作用下,能够使两者实现卡接,从而提高连接的稳定性。也可以理解为,设置的凸起211a和凹槽131a结构,通过胶粘连接以实现两者的卡扣的同时,在有限的胶粘范围内,增大了第一胶粘面211和第二胶粘面131的整体胶粘面积,胶粘的面积越大,其胶粘的强度越高,稳定性越好,从而保证了显示屏2和中框1连接的稳定性,不易脱落。
可选的,由于显示屏2为玻璃类的透明结构,其本身的成本较高,且在其上加工凸起211a或凹槽131a的难度较大,为了节约成本,避免在加工过程中容易损坏显示屏2。故对设置的加强部也可以采用如下非直接接触的配合结构,即加强部包括凸起211a和/或凹槽131a,且多个凸起211a和/或凹槽131a设置于第二胶粘面131,胶3将凸起211a和/或凹槽131a与第一胶粘面131胶粘连接。以通过在第二胶粘面131设置的凸起211a或凹槽131a的形式,在第一胶粘面211和第二胶粘面131配合时,胶能够覆盖凸起211a或凹槽131a的表面而通过胶3将凸起211a或凹槽131a实现与第一胶粘面211的卡接,也增大了第一胶粘面211和第二胶粘面131之间的整体胶粘面积,在避免显示屏2损坏的同时,能够保证显示屏2和中框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避免由于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积降低而造成稳定性降低的问题。
在此需要强调的的是,对于设置的加强部,无论采用上述中的哪种配合形式,为了保证显示屏2和中框1连接的稳定性,不会受到两者配合面积减少的影响,加强部可以设置为多个,且均匀排布在第一胶粘面211和/或第二胶粘面131,避免出现局部稳定性较差的问题。或者,对于有些地方受其他零部件的影响需要避位等问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应性调整,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更为具体的,设置的加强部,在卡扣连接的同时,其相应配合部12分的表面覆盖有胶3,为了进一步提高两者连接的强度,凸起211a和/或凹槽131a的表面设有突出部;突出部为多个从凸起211a和/或凹槽131a的表面凸出的结构。以通过突出部的设置,在有限的空间内,进一步提高了胶粘时的胶粘面积,且覆盖于凸起211a或凹槽131a表面的胶水不易堆积到一处,提高胶粘的均匀性,从而提高了显示屏2和中框1连接的稳定。
在此需要强调的是,对于设置的配合组件,可以应用于手机中的显示屏2和中框1之间的胶粘连接,也可以应用于其他采用胶粘方式连接的结构配合中,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图6和图9所示,对于分别设置于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13上的第一胶粘面211和第二胶粘面131,为了能够满足显示屏2和中框1配合时,不同的需求,其设置的胶粘位置会做相应的位置调整,即在显示屏2安装于中框1时,由于中框1横截面的靠近内部的位置呈L形的形状,使得第二连接部13具有底面121和侧面122,第一连接部21至少部分搭接于底面121上,而在此基础上在将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13胶粘连接时,可以选择不同的胶粘位置,即沿厚度方向,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13配合时,第一胶粘面211位于第二胶粘面131上方,和/或,沿垂直于厚度的方向(即为水平方向),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13配合时,第一胶粘面211位于第二胶粘面131的内侧。可以理解为,第二胶粘面131可以设置为底面121,第一胶粘面211设置于与底面121接触配合的面,或者,第二胶粘面131可以设置为侧面122,第一胶粘面211设置于与侧面122相对的显示屏2侧壁,从而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性的胶粘相应的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13的位置。而为了进一步保证胶粘效果,也可以将底面121和侧面122均设置为第二胶粘面131,从而增大胶粘面积,以提高胶粘效果。
具体的,对于将胶粘面设置于连接部的不同位置,而实现不同的胶粘配合时,为了能够保证设置的防溢部131b均能够达到较好的限制胶3从配合位置溢出。根据第二胶粘面131设置于底面121还是侧面122或者两者都有的不同情况,且设置的防溢部131b的配合位置也有所不同: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沿厚度方向,第一胶粘面211位于第二胶粘面131上方时,即第二胶粘面131设置于底面121时,防溢部131b沿显示屏2(第一连接部21)周向排布于第二胶粘面131;沿垂直于厚度的方向,防溢部131b设置于靠近第一连接部21边缘的一侧或两侧。在此种结构配合中,为了能够使防溢部131b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以使第一胶粘面211和第二胶粘面131胶粘连接时,配合位置内的胶3不会沿底面121溢出至附着到中框1内部配合的零部件内,或从底面121溢出后而沿侧面122运动而从与显示屏2的配合缝隙溢出,故可以将防溢部131b设置于靠近内部的零部件的一侧和/或远离的一侧,以达到防溢部131b限制胶3外溢的效果。
或者,如图6、图7和图8所示,沿水平方向(垂直于厚度的方向),第一胶粘面211位于第二胶粘面131内侧时,即第二胶粘面131设置于中框1的侧面122的结构配合中,防溢部131b沿显示屏2(第一连接部21)周向排布于第二胶粘面131;沿厚度方向,防溢部131b设置于第二胶粘面131相互远离的位置。为了避免在第一胶粘面211和第二胶粘面131胶粘时,胶3受挤压从配合位置沿后厚度方向(竖直方向)运动而溢出外部,故将设置的防溢部131b沿厚度方向布置于第二胶粘面131相互远离的位置,从而使胶3在流动时,不会从下方溢出而通过流经底面121后进入到内部的零部件中,也不会从上方溢出直接暴露在外部。
或者,如图9和图10所示,防溢部131b设置的位置也可以为上述两者方式的组合,无论采用哪种组合方式形式配合的第一胶粘面211和第二胶粘面131,设置的防溢部131b的主要目的在于能够限制胶粘时的胶3从配合位置溢出,其具体设置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相应调整。并且,其设置的槽状结构,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成长条形、圆形、多边形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并且,对于设置的防溢部131b,在产品使用时,由于显示屏2和中框1中间具有配合缝隙,液体容易从缝隙进入而使其腐蚀内部的胶3,进而破坏连接的稳定性。而设置的防溢部131b,也能够使从缝隙进入的液体首先进入防溢部131b,而在内部设置的吸附件131c的吸附作用下,避免液体透过胶3渗入到内部,而破坏内部零部件的使用性能,从而避免了对胶3和内部相应零部件的腐蚀,以使防溢部131b能够达到防腐蚀的目的。
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对于设置的第一胶粘面211和第二胶粘面131,为了能够使两者在胶粘连接时,能够使整体的厚度或宽度一致,即每个配合的第一胶粘面211和第二胶粘面131中胶3的厚度或宽度保持一致,以使产品具有一致性。故配合组件还包括限高部31,限高部31设置于第一胶粘面211和/或第二胶粘面131;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13配合时,限高部31用于限制第一胶粘面211和第二胶粘面131之间具有预设距离。通过限高部31的设置,能够使第一胶粘面211和第二胶粘面131连接时,在外力的挤压作用下,使内部的胶3流动到不同位置而使内部的胶3分散均匀时,避免了压力过大或过小而造成胶3本身的厚度过大或过小,而使第一胶粘面211和第二胶粘面131之间的距离不定的问题,通过限高部31的设置,在达到预设距离后,即可撤去外力而完成对显示屏2和中框1之间的胶粘连接,实现产品胶粘的一致性。
可选的,对于设置的预设距离,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做相应调整,如需要提高胶粘效果时,可以将预设距离增大,以通过较好的胶3来提高胶粘连接的强度。当需要实现轻薄化时,可以适当减少预设距离,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其中,对于在相应的胶粘面设置槽状的防溢部131b或加强部时,可以通过镭雕技术加工而成,以避免对中框1或显示屏2产生较大的破坏力。
但是其需要指出的是,本专利申请文件的一部分包含受著作权保护的内容。除了对专利局的专利文件或记录的专利文档内容制作副本以外,著作权人保留著作权。

Claims (15)

1.一种配合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连接部(21);
第二连接部(13);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21)具有第一胶粘面(211),所述第二连接部(13)具有第二胶粘面(131),所述第一胶粘面(211)和所述第二胶粘面(131)之间胶粘连接;
防溢部(131b),所述防溢部(131b)设置于所述第一胶粘面(211)和/或所述第二胶粘面(131),所述第一连接部(2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13)胶粘连接时,用于胶粘的胶(3)受挤压而能够进入所述防溢部(131b),以限制受挤压的所述胶(3)溢出至所述第一胶粘面(211)和所述第二胶粘面(131)的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溢部(131b)为设置于所述第一胶粘面(211)和/或所述第二胶粘面(131)的槽状结构;
所述防溢部(131b)沿所述第一连接部(21)的周向排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溢部(131b)的槽状结构内设有吸附件(131c),所述吸附件(131c)能够吸收进入所述防溢部(131b)的所述胶(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组件还包括加强部,所述加强部将所述第一连接部(2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13)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配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包括配合的凸起(211a)和凹槽(131a),所述凸起(211a)和所述凹槽(131a)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胶粘面(211)和所述第二胶粘面(131);
所述第一连接部(2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13)胶粘连接时,所述凸起(211a)和所述凹槽(131a)卡扣连接,和/或,沿所述第一胶粘面(211)和所述第二胶粘面(131)的配合方向,所述凸起(211a)在所述凹槽(131a)的阴影范围内,所述凸起(211a)和所述凹槽(131a)通过所述胶(3)而胶粘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配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包括凸起(211a)和/或凹槽(131a),且多个所述凸起(211a)和/或所述凹槽(131a)设置于所述第二胶粘面(131),所述胶(3)将所述凸起(211a)和/或所述凹槽(131a)与所述第一胶粘面(131)胶粘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配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211a)和/或所述凹槽(131a)的表面设有突出部;
所述突出部为多个从所述凸起(211a)和/或所述凹槽(131a)的表面凸出的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所述的配合组件,其特征在于,沿厚度方向,所述第一连接部(2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13)配合时,所述第一胶粘面(211)位于所述第二胶粘面(131)上方;和/或,
沿垂直于厚度的方向,所述第一连接部(2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13)配合时,所述第一胶粘面(211)位于所述第二胶粘面(131)的内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配合组件,其特征在于,沿厚度方向,所述第一胶粘面(211)位于所述第二胶粘面(131)上方时,所述防溢部(131b)沿所述第一连接部(21)周向排布于所述第二胶粘面(131);
沿垂直于厚度的方向,所述防溢部(131b)设置于靠近所述第一连接部(21)边缘的一侧或两侧。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配合组件,其特征在于,沿垂直于厚度的方向,所述第一胶粘面(211)位于所述第二胶粘面(131)内侧时,所述防溢部(131b)沿所述第一连接部(21)周向排布于所述第二胶粘面(131);
沿厚度方向,所述防溢部(131b)设置于所述第二胶粘面(131)相互远离的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所述的配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溢部(131b)为多个;
沿所述第一连接部(21)的周向,多个所述防溢部(131b)间隔排布。
12.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配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组件还包括限高部(31),所述限高部(31)设置于所述第一胶粘面(211)和/或所述第二胶粘面(131);
所述第一连接部(2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13)配合时,所述限高部(31)用于限制所述第一胶粘面(211)和所述第二胶粘面(131)之间具有预设距离。
13.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屏(2);
中框(1);
配合组件,所述配合组件为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配合组件;
其中,所述显示屏(2)设有所述第一连接部(21),所述中框(1)设有所述第二连接部(13)。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1)包括连接的本体部(11)和配合部(12),所述第二连接部(13)位于所述配合部(12),用于与所述显示屏(2)胶粘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部(12)为塑胶件,所述配合部(12)与所述本体部(11)胶粘连接。
CN202010567526.3A 2020-06-19 2020-06-19 配合组件及终端 Pending CN11381912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67526.3A CN113819123A (zh) 2020-06-19 2020-06-19 配合组件及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67526.3A CN113819123A (zh) 2020-06-19 2020-06-19 配合组件及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19123A true CN113819123A (zh) 2021-12-21

Family

ID=789120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67526.3A Pending CN113819123A (zh) 2020-06-19 2020-06-19 配合组件及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19123A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748139U (zh) * 2013-12-30 2014-07-30 惠州比亚迪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产品
CN105120623A (zh) * 2015-08-31 2015-12-0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前盖组件及移动终端
CN205849254U (zh) * 2016-05-24 2017-01-04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上盖组件和电饭煲
WO2018120478A1 (zh) * 2016-12-26 2018-07-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壳体组件、移动终端及壳体组件的组装方法
CN108282570A (zh) * 2018-01-22 2018-07-1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208387101U (zh) * 2018-06-29 2019-01-15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09497482U (zh) * 2018-12-13 2019-10-15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壳体、壳体与盖板的粘接结构及终端
CN210016494U (zh) * 2019-08-20 2020-02-0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设备的壳体及终端设备
CN110830633A (zh) * 2019-10-31 2020-02-21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壳体组件及边框
CN111245982A (zh) * 2020-01-08 2020-06-05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壳体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748139U (zh) * 2013-12-30 2014-07-30 惠州比亚迪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产品
CN105120623A (zh) * 2015-08-31 2015-12-0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前盖组件及移动终端
CN205849254U (zh) * 2016-05-24 2017-01-04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上盖组件和电饭煲
WO2018120478A1 (zh) * 2016-12-26 2018-07-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壳体组件、移动终端及壳体组件的组装方法
CN108282570A (zh) * 2018-01-22 2018-07-1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208387101U (zh) * 2018-06-29 2019-01-15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09497482U (zh) * 2018-12-13 2019-10-15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壳体、壳体与盖板的粘接结构及终端
CN210016494U (zh) * 2019-08-20 2020-02-0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设备的壳体及终端设备
CN110830633A (zh) * 2019-10-31 2020-02-21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壳体组件及边框
CN111245982A (zh) * 2020-01-08 2020-06-05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壳体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98042B2 (en) Front cover assembly and terminal
WO2018120418A1 (zh) 一种显示屏安装结构、电子设备及显示屏的安装方法
CN112513961A (zh) 柔性屏防尘机构、电子装置及柔性屏防尘机构的制造方法
CN110636154B (zh) 无线通信终端
CN207337010U (zh) 一种四周窄边框全面屏显示模组
CN111650685B (zh)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8733146B (zh) 移动终端
KR20160135134A (ko) 모바일 기기
CN113819123A (zh) 配合组件及终端
CN103235427A (zh) 一种液晶显示器及其窄边框结构
CN108881559B (zh) 一种移动终端
KR101756576B1 (ko) 모바일 기기
CN213058484U (zh) 一种浮盘密封结构
CN210777598U (zh) 显示面板
CN110832430B (zh) 一种结构组件及移动终端
CN209813359U (zh) 一种屏幕组件贴合用弹性pad及贴合工装
CN218648049U (zh) 铅酸电池外壳和电池单体
CN107291282B (zh) 触摸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09413241B (zh) 移动终端
CN209964151U (zh) 电子设备
CN209964154U (zh) 电子设备
CN203078268U (zh) 挡风玻璃安装结构及汽车
CN107968852B (zh) 一种移动终端及移动终端的加工方法
CN220087844U (zh) 一种车载图像产品的电磁屏蔽结构
CN216527870U (zh) 一种显示模组及车载显示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