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91258U - 显示模组及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示模组及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691258U
CN209691258U CN201920711664.7U CN201920711664U CN209691258U CN 209691258 U CN209691258 U CN 209691258U CN 201920711664 U CN201920711664 U CN 201920711664U CN 209691258 U CN209691258 U CN 2096912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transmission
transmission glue
glue
cover plate
display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1166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明建
彭义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71166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6912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6912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6912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显示模组及终端设备,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屏、透光盖板、第一透光胶和第二透光胶,所述第一透光胶的一面和所述第二透光胶的一面分别与所述显示屏粘接,所述第一透光胶的另一面和所述第二透光胶的另一面分别与所述透光盖板粘接,所述显示屏和所述透光盖板通过所述第一透光胶和所述第二透光胶粘接,所述第一透光胶的硬度与所述第二透光胶的硬度不同。其中,硬度较小的透光胶可以实现比较好的缓冲效果,使得显示屏不容易出现损坏,而硬度较大的透光胶则可以提高显示屏与透光盖板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得两者之间不容易产生气泡、白点等缺陷,从而提升显示模组的质量。

Description

显示模组及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显示模组可以应用于多种产品中,例如显示模组几乎已经成为终端设备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之一,作为终端设备的外观部件,显示模组面临着比较大的破损风险,因此如何保护显示模组是终端设备结构设计的重中之重。
现有的终端设备中,显示模组主要包括显示屏和透光盖板,透光盖板可以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在终端设备的壳体上,显示屏可以通过透光胶与透光盖板固定。为了保护显示屏,可以通过较软的OCR(Optical Clear Resin,光学透明树脂)或者OCA(Optical ClearAdhesive,光学胶带)等透光胶将显示屏和透光盖板固定在一起,当终端设备受到冲击力时,该冲击力通过透光盖板传递至透光胶,然后再传递给显示屏,由于透光胶较软,因此可以达到比较好的缓冲效果,使得显示屏不容易出现损坏。
然而,透光胶越软,其连接透光盖板和显示屏的强度就越差,导致显示屏与透光胶之间容易出现分层,两者之间容易产生气泡、白点等缺陷,因此显示模组的质量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显示模组及终端设备,以解决显示模组的质量较差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屏、透光盖板、第一透光胶和第二透光胶,所述第一透光胶的一面和所述第二透光胶的一面分别与所述显示屏粘接,所述第一透光胶的另一面和所述第二透光胶的另一面分别与所述透光盖板粘接,所述显示屏和所述透光盖板通过所述第一透光胶和所述第二透光胶粘接,所述第一透光胶的硬度与所述第二透光胶的硬度不同。
优选地,所述第一透光胶包括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粘接于所述透光盖板的边缘,所述第一部分的硬度大于所述第二透光胶的硬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部分为环形结构,所述第一部分环绕所述第二透光胶。
优选地,所述第一部分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部分沿着所述透光盖板的边缘间隔设置。
优选地,所述透光盖板具有顶部边缘和底部边缘,多个所述第一部分中包括顶部透光胶和底部透光胶,所述顶部透光胶粘接于所述顶部边缘,所述底部透光胶粘接于所述底部边缘。
优选地,所述透光盖板具有第一侧部边缘和第二侧部边缘,多个所述第一部分中包括第一侧部透光胶和第二侧部透光胶,所述第一侧部透光胶粘接于所述第一侧部边缘,所述第二侧部透光胶粘接于所述第二侧部边缘。
优选地,所述第一透光胶还包括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粘接于所述透光盖板,所述第二透光胶环绕所述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的硬度大于所述第二透光胶的硬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部分的硬度等于所述第二部分的硬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透光胶和所述第二透光胶均为条状结构,且所述第一透光胶和所述第二透光胶交替设置。
一种终端设备,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显示模组中,显示屏和透光盖板通过第一透光胶和第二透光胶粘接,并且第一透光胶的硬度与第二透光胶的硬度不同。其中,硬度较小的透光胶可以实现比较好的缓冲效果,使得显示屏不容易出现损坏,而硬度较大的透光胶则可以提高显示屏与透光盖板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得两者之间不容易产生气泡、白点等缺陷,从而提升显示模组的质量。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显示模组以及终端设备的壳体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显示模组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公开的显示模组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公开的显示模组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公开的显示模组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壳体、200-显示模组、210-显示屏、220-透光盖板、221-顶部边缘、222-底部边缘、223-第一侧部边缘、224-第二侧部边缘、230-第一透光胶、231-第一部分、232-第二部分、240-第二透光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一种显示模组200,该显示模组200可以安装在终端设备的壳体100上。该显示模组200具体可以包括显示屏210、透光盖板220、第一透光胶230和第二透光胶240,第一透光胶230的一面和第二透光胶240的一面分别与显示屏210粘接,第一透光胶230的另一面和第二透光胶240的另一面分别与透光盖板220粘接,使得显示屏210和透光盖板220通过第一透光胶230和第二透光胶240粘接。第一透光胶230的硬度与第二透光胶240的硬度不同,具体地,可以是第一透光胶230的硬度大于第二透光胶240的硬度,或者是第一透光胶230的硬度小于第二透光胶240的硬度。换言之,第一透光胶230和第二透光胶240中,一者比较硬,另一者比较软。
以第二透光胶240的硬度大于第一透光胶230的硬度为例,当显示模组200受到冲击力时,该冲击力可以通过透光盖板220传递至第一透光胶230和第二透光胶240,由于第一透光胶230比较软,因此该第一透光胶230可以更好地吸收冲击力,进而达到更好的冲击效果,使得显示屏210不容易因冲击力过大而损坏。同时,由于第二透光胶240比较硬,因此该第二透光胶240与透光盖板220和显示屏210的连接强度更高,即使透光盖板220受到冲击力后发生变形,该显示屏210和透光胶之间也不容易出现分层问题,因此两者之间不容易产生气泡、白点等缺陷,从而提升显示屏210的质量。
如图2所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透光胶230可以包括第一部分231,该第一部分231可以粘接于透光盖板220的边缘,并且该第一部分231的硬度大于第二透光胶240的硬度,也就是说,第一透光胶230的硬度大于第二透光胶240的硬度。相对而言,当显示模组200受到冲击力时,显示屏210的边缘和透光胶之间出现分层的概率比较高,因此将硬度较高的第一部分231对应透光盖板220的边缘设置,可以使第一部分231更有针对性地防止显示屏210和透光胶出现分层问题,使得两者出现分层现象的几率更小。
进一步地,第一部分231可以是环形结构,该第一部分231环绕第二透光胶240。也就是说,第一部分231沿着透光盖板220的边缘设置,进而防止显示屏210的任意一处和透光胶之间出现分层,使得显示模组200的质量更优。如图3所示,第一部分231也可以不设置成环形结构,该第一部分231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多个第一部分231沿着透光盖板220的边缘间隔设置。相对而言,多个离散分布的第一部分231与透光盖板220和显示屏210具有足够大的粘接面积,以此防止显示屏210和透光胶出现分层,同时相邻的第一部分231之间设置第二透光胶240,使得透光盖板220的边缘处可以发生适当的变形,以此防止透光盖板220的边缘出现裂纹等缺陷。
如图3所示,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透光盖板220具有顶部边缘221和底部边缘222,多个第一部分231中包括顶部透光胶和底部透光胶,顶部透光胶粘接于透光盖板220的顶部边缘221,底部透光胶粘接于透光盖板220的底部边缘222。此种结构可以更有针对性地保护显示屏210对应透光盖板220的顶部边缘221和底部边缘222的部分,同时可以适当增加第二透光胶240与透光盖板220和显示屏210的粘接面积,以此优化第二透光胶240的缓冲效果。
另一种具体实施例中,透光盖板220具有第一侧部边缘223和第二侧部边缘224,多个第一部分231中包括第一侧部透光胶和第二侧部透光胶,第一侧部透光胶粘接于第一侧部边缘223,第二侧部透光胶粘接于第二侧部边缘224。此种结构可以更有针对性地保护显示屏210对应透光盖板220的第一侧部边缘223和第二侧部边缘224的部分,同时可以适当增加第二透光胶240与透光盖板220和显示屏210的粘接面积,以此优化第二透光胶240的缓冲效果。
当然,多个第一部分231中可以同时包含上述对应透光盖板220的顶部边缘221、底部边缘222、第一侧部边缘223和第二侧部边缘224设置的部分,这些部分之间可以有一定的间隔,使得透光盖板220和显示屏210之间通过多个第一部分231形成强度更高的连接关系,同时也不会对第二透光胶240的缓冲效果产生过多的负面影响。
如图4所示,可选地,第一透光胶230还包括第二部分232,该第二部分232粘接于透光盖板220,第二透光胶240环绕该第二部分232,并且该第二部分232的硬度大于第二透光胶240的硬度。此时,第一透光胶230的第一部分231和第二部分232被第二透光胶240隔开,使得第一部分231和第二部分232可以各自防止透光盖板220和显示屏210的不同位置出现气泡、白点等缺陷。同时,由于第二透光胶240为环形结构,因此该第二透光胶240的缓冲效果更佳。
上述第二部分232具体可以粘接于透光盖板220的中部区域,以此防止该中部区域与显示屏210之间出现气泡、白点等缺陷。另外,第一部分231的硬度可以等于第二部分232的硬度,也可以大于或者小于第二部分232的硬度。如果第一部分231的硬度和第二部分232的硬度不同,那么可能会导致显示模组200的制造成本偏高等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优选第一部分231的硬度等于第二部分232的硬度。
如图5所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透光胶230和第二透光胶240均可以设置为条状结构,且第一透光胶230和第二透光胶240交替设置。此时,第一透光胶230和第二透光胶240的分布相对比较均匀,因此第一透光胶230和第二透光胶240所产生的缓冲效果以及提升显示屏210与透光盖板220的连接强度的效果基本不会偏向于特定区域,而是覆盖显示屏210和透光盖板220的绝大部分区域,因此该方案可以对显示屏210和透光盖板220进行大面积防护,使得显示模组200的质量更高。
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当显示模组200应用于终端设备时,该终端设备可以是长方形结构、正方形结构或者其他结构。当终端设备为正方向结构时,透光盖板220在各个方向上发生的变形基本相同,因此无论第一透光胶230和第二透光胶240在哪个方向上交替排布,所产生的效果基本不会有太大的差异。当终端设备为长方形结构时,该终端设备具有长度方向,透光盖板220在该长度方向上发生的变形相比于其他方向上的变形更大,此时可以使第一透光胶230和第二透光胶240沿着该长度方向交替设置,以此更好地防止显示屏210和透光胶之间出现分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透光胶230可以是透光率较高、存储模量较高的胶水,第二透光胶240可以是OCR或者OCA,当然第一透光胶230和第二透光胶240也可以是其他符合要求的透光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另外,第一透光胶230和第二透光胶240的排布形式除了上述各实施例描述的方式以外,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同时,第一透光胶230和第二透光胶240的尺寸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选择,本文对此不做限制。
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描述的显示模组200,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具体可以包括壳体100和显示模组200,该显示模组200安装在壳体100上,且该显示模组200可以是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描述的显示模组200。由于该显示模组200的质量有所提升,因此该终端设备的质量随之得到优化。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终端设备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或可穿戴设备。当然,该终端设备也可以是其他设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本实用新型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屏、透光盖板、第一透光胶和第二透光胶,所述第一透光胶的一面和所述第二透光胶的一面分别与所述显示屏粘接,所述第一透光胶的另一面和所述第二透光胶的另一面分别与所述透光盖板粘接,所述显示屏和所述透光盖板通过所述第一透光胶和所述第二透光胶粘接,所述第一透光胶的硬度与所述第二透光胶的硬度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光胶包括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粘接于所述透光盖板的边缘,所述第一部分的硬度大于所述第二透光胶的硬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为环形结构,所述第一部分环绕所述第二透光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部分沿着所述透光盖板的边缘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盖板具有顶部边缘和底部边缘,多个所述第一部分中包括顶部透光胶和底部透光胶,所述顶部透光胶粘接于所述顶部边缘,所述底部透光胶粘接于所述底部边缘。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盖板具有第一侧部边缘和第二侧部边缘,多个所述第一部分中包括第一侧部透光胶和第二侧部透光胶,所述第一侧部透光胶粘接于所述第一侧部边缘,所述第二侧部透光胶粘接于所述第二侧部边缘。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光胶还包括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粘接于所述透光盖板,所述第二透光胶环绕所述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的硬度大于所述第二透光胶的硬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的硬度等于所述第二部分的硬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光胶和所述第二透光胶均为条状结构,且所述第一透光胶和所述第二透光胶交替设置。
10.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
CN201920711664.7U 2019-05-17 2019-05-17 显示模组及终端设备 Active CN2096912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11664.7U CN209691258U (zh) 2019-05-17 2019-05-17 显示模组及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11664.7U CN209691258U (zh) 2019-05-17 2019-05-17 显示模组及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691258U true CN209691258U (zh) 2019-11-26

Family

ID=686088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11664.7U Active CN209691258U (zh) 2019-05-17 2019-05-17 显示模组及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69125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22231A (zh) * 2021-01-29 2022-07-2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曲面屏、终端及曲面屏的制作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22231A (zh) * 2021-01-29 2022-07-2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曲面屏、终端及曲面屏的制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404974B1 (ko) 표시 장치
CN204650103U (zh) 液晶显示装置
WO2021190098A1 (zh) 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N209642745U (zh) 摄像头及终端设备
CN208737340U (zh) 柔性显示屏盖板、柔性显示模组和柔性显示装置
CN111443766A (zh) 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N209691258U (zh) 显示模组及终端设备
CN207965319U (zh) 镜头模组
CN113589565A (zh) 显示模组和终端
CN207457653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7067609U (zh) 一种背光模组
CN207529273U (zh) 电子设备
CN103220380A (zh) 触控显示终端
CN210041981U (zh) 摄像模组及终端设备
CN204733211U (zh) 一种多层钢化安全手机屏幕玻璃盖板
CN111669481B (zh) 镜头模组及电子装置
CN208937872U (zh) 一种背光模组
CN207337020U (zh) 防漏光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模组
CN219800897U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屏
CN213876234U (zh) 膜片组件及背光模组
CN212811770U (zh) 一种显示屏防护型手机屏幕
CN111610653A (zh) 全面屏的显示模组及电子装置
CN204065617U (zh) 一种用于车载的带背光的液晶显示装置
CN216844354U (zh) 一种mini LED背光模组
CN218383545U (zh) 一种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