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37020U - 防漏光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模组 - Google Patents

防漏光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37020U
CN207337020U CN201721466681.6U CN201721466681U CN207337020U CN 207337020 U CN207337020 U CN 207337020U CN 201721466681 U CN201721466681 U CN 201721466681U CN 207337020 U CN207337020 U CN 2073370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portion
glue
glue frame
iron
backlight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46668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鑫
汪文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kyworth LCD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kyworth LCD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kyworth LCD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kyworth LCD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46668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3370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370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370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防漏光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模组,包括背光源和胶铁一体化组件,所述背光源设于胶铁一体化组件的内部,所述胶铁一体化组件包括胶框和铁框,所述胶框包括第一胶框部、第二胶框部和第三胶框部,所述第一胶框部从所述第二胶框部的一端向外弯折,所述第三胶框部从所述第二胶框部的另一端向内弯折;所述铁框覆盖于所述第二胶框部和所述第三胶框部的外侧。本实用新型增加了泡棉胶和胶框的有效粘贴面积,防止泡棉无法压住背光模组和触摸屏配合间隙透出的光线,从而造成整机尾部漏光;并防止在RA(可靠性)测试后出现背光模组和触摸屏分离的现象,同时减轻黑黑胶的负担。

Description

防漏光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漏光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液晶显示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中,全面屏窄边框的的主导方向也对背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外挂式产品为了控制成本,采用框贴形式早已成为行业内成熟的装配技术。要在市场中保持领导位置必须在此模块不断进行技术革新,目前该领域国内外的技术支持已比较完善,但在防止框贴项目尾部漏光问题还需要不断改进。
目前市场上背光模组的胶铁结构与泡棉胶的粘贴面积小,导致泡棉胶无法压住背光和触摸屏配合间隙透出的光线,从而造成整机尾部漏光;此外还会造成成品模组在软压一段时间后会出现背光模组与显示屏分离的现象,并且增加背光黑黑胶的负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漏光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模组,旨在解决胶铁结构与泡棉胶粘贴面积小导致漏光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防漏光背光模组包括背光源和胶铁一体化组件,所述背光源设于胶铁一体化组件的内部,所述胶铁一体化组件包括胶框和铁框,所述胶框包括第一胶框部、第二胶框部和第三胶框部,所述第一胶框部从所述第二胶框部的一端向外弯折,所述第三胶框部从所述第二胶框部的另一端向内弯折;所述铁框覆盖于所述第二胶框部和所述第三胶框部的外侧。
优选地,所述铁框包括第一铁框部和第二铁框部,所述第二铁框部从所述第一铁框部的端部向内弯折,所述第一铁框部覆盖于所述第二胶框部的外侧,并抵靠在所述第一胶框部的靠近所述第二胶框部的一端,所述第二铁框部覆盖于所述第三胶框部的外侧。
优选地,所述第一胶框部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铁框部的外表面对齐,或者,所述第一胶框部的外表面超出所述第一铁框部的外表面。
优选地,所述胶铁一体化组件为矩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胶框为顶部胶框。
优选地,所述铁框的四周均匀分布多个冲孔,所述胶框的胶体能够进入所述冲孔内。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包括触摸屏和上述任一所述的防漏光背光模组。
优选地,还包括泡棉胶,所述触摸屏与所述防漏光背光模组通过所述泡棉胶贴覆在一起。
优选地,所述第一胶框部的靠近所述触摸屏的一侧与所述泡棉胶的粘贴宽度大于0.3mm。
优选地,所述第一胶框部的内侧与所述泡棉胶粘贴。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胶铁一体化组件包括胶框和铁框,所述胶框包括第一胶框部、第二胶框部和第三胶框部,所述第一胶框部从所述第二胶框部的一端向外弯折,所述第三胶框部从所述第二胶框部的另一端向内弯折;所述铁框覆盖于所述第二胶框部和所述第三胶框部的外侧。其中第一胶框部靠近触摸屏的一侧完全与泡棉胶粘贴,增加了泡棉胶和胶框的有效粘贴面积,防止因泡棉无法压住背光模组和触摸屏配合间隙透出的光线而造成整机尾部的漏光,并且,还能够防止在RA(可靠性)测试后出现背光模组和触摸屏分离的现象,同时减轻黑黑胶的负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模组的侧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模组的侧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防漏光背光模组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仅在顶部改进胶框与铁框配合方式的部分主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防漏光背光模组的俯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 胶框 10 第一胶框部
11 第二胶框部 12 第三胶框部
2 铁框 20 第一铁框部
21 第二铁框部 3 泡棉胶
30 有效粘贴面积 4 偏光片
40 偏光片边界 5 现有胶框
6 现有铁框 70 顶部
71 底部 72 左侧
73 右侧 8 冲孔
9 AA区边界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所示,在现有技术中胶铁一体化组件中,现有铁框6为双折边设计,现有胶框5被包裹在现有铁框6内,泡棉胶3与现有铁框6的粘贴时为一条线,仅靠泡棉胶3与偏光片4重合部分防止漏光及部件的分离。
请一并参阅图2至图5,本实施例提出一种防漏光背光模组,包括背光源和胶铁一体化组件,背光源设于胶铁一体化组件的内部,胶铁一体化组件包括胶框1和铁框2,胶框1包括第一胶框部10、第二胶框部11和第三胶框部12,第一胶框部10从第二胶框部11的一端向外弯折,第三胶框部12从第二胶框部11的另一端向内弯折;铁框覆盖于第二胶框部11和第三胶框部12的外侧。
背光模组为液晶显示器面板的关键零组件之一,由于液晶本身不具发光特性,因此,必须在液晶显示器面板的底面加上一个发光源(即背光源),方能达到饱满的色彩显示效果,背光模组的功能即在于供应充足的亮度与分布均匀的平面光源,使液晶显示器能正常显示影响。
背光模组一般有侧发光与底发光两种结构,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侧发光背光漏光的问题,故重点描述侧发光结构,侧发光背光结构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层叠的黑白双面胶、95°增光膜、5°散光膜、胶片、胶壳、反光膜部件。
其中,参见图2,第二胶框部11可以呈水平设置,相对于图1中的结构,本实用新型降低了现有铁框6的高度,增加了现有胶框5的高度使胶框1成为背光尾部的最高面;同时将现有胶框5加宽替代现有铁框6的宽度。该技术方案增加了泡棉胶3和胶框1的有效粘贴面积30,防止因泡棉胶3无法压住背光模组和触摸屏配合间隙透出的光线而造成整机尾部的漏光,并且,还能够防止在RA(可靠性)测试后出现背光模组和触摸屏分离的现象,同时减轻黑黑胶的负担。
具体地,铁框2包括第一铁框部20和第二铁框部21,第二铁框部21从第一铁框部20的端部向内弯折,第一铁框部20覆盖于第二胶框部11的外侧,并抵靠在第一胶框部10的靠近第二胶框部11的一端,第二铁框部21覆盖于第三胶框部12的外侧。本实用新型取消了铁框双折边的设计,并且降低现有铁框6的高度,因此第一胶框部10完全与泡棉胶3粘贴,不仅防止漏光,且杜绝了触摸屏与背光模组产生分离。
第一胶框部10的外表面与第一铁框部20的外表面对齐,或者,第一胶框部10的外表面超出第一铁框部20的外表面。因为胶框与泡棉胶3的粘力大于铁框与泡棉胶3的粘力,因此,胶框5的高度不低于铁框6的高度可以增加泡棉胶3与胶铁一体化组件的粘贴面积,防止漏光。
如图3所示,胶铁一体化组件为矩形结构,且具体包括顶部70、底部71、左侧72及右侧73。在一种实施例中,环绕显示屏的整个边缘,均可以采用由第一胶框部10、第二胶框部11和第三胶框部12形成的胶框,从而能够提升电子设备的防漏光效果。其中,在优选的实施例中,上述胶框5可以仅为顶部胶框。需要说明的是,因为用户看触摸屏的角度习惯,一般会看见顶部漏光,具体现象为一条亮线,所以本实用新型可仅在顶部70改进胶框5与铁框6的配合方式。或者,为了提升防漏光效果,也可以在顶部70及左侧72、右侧73对胶框与铁框的配合方式都进行改进。
如图5所示,铁框6的四周均匀分布多个冲孔8,胶框5的胶体能够进入冲孔8内。铁框6的冲孔与胶体在注塑成型过程中相互融合,增加了铁框6和胶框5的连接可靠性。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包括触摸屏和上述实施例的防漏光背光模组。如图2所示,上述液晶显示模组还包括泡棉胶3,触摸屏与防漏光背光模组通过泡棉胶3贴覆在一起。现有技术中泡棉胶3有效粘贴宽度仅限于泡棉胶3与偏光片4重合部分,而本实施例中有效粘贴宽度为两部分:偏光片4与泡棉胶3的重合宽度,以及第一胶框部10的靠近触摸屏的一侧与泡棉胶3的重合部分,从而可以有效防止漏光,并防止在RA测试后出现背光模组和触摸屏分离的现象,同时减轻黑黑胶的负担。优选地,第一胶框部10的靠近触摸屏的一侧与泡棉胶3的粘贴宽度大于0.3mm。
以一个外挂式5英寸框贴项目为例。按照图2进行胶铁一体式背光设计,降低铁框高度,背光尾端顶部完全由胶框5代替;背光胶框挡墙(即顶部胶框与侧部胶框的连接处)最小做到0.35mm(一般情况下采用0.4mm的厚度),连接起背光左右边角避空位置的胶框5使其成为一个整体。背光模组与泡棉胶3装配后的堆叠有效粘贴面积30如图4所示,LCD(液晶显示器)偏光片边界40和背光胶框内边缘的距离设计为0.10-0.15mm之间,加大泡棉胶3的设计尺寸,图4中指示出了LCD的AA区边界9,泡棉胶3内框至少比LCD AA区9(Active Area可操作区)大0.5mm;为增大泡棉胶3和背光胶框5的有效粘贴面积30,泡棉胶3外框单边比背光外边缘内缩0.1mm。按照此方法设计,背光尾部胶框5和泡棉胶3的有效粘贴面积30宽度为0.3mm,水平方向贯通。
本实施例将胶铁一体化组件中铁框和胶框的外形及连接方式重新设计,取消铁框双折边的设计,从整体设计新的装配方案增大了有效粘贴面积30。该结构上防止了成品模组的漏光问题,在装配受力上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增加成品模组强度,减少成品模组在机械性实验中导致的触摸屏裂和液晶显示模组变形等不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防漏光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背光源和胶铁一体化组件,所述背光源设于胶铁一体化组件的内部,所述胶铁一体化组件包括胶框和铁框,所述胶框包括第一胶框部、第二胶框部和第三胶框部,所述第一胶框部从所述第二胶框部的一端向外弯折,所述第三胶框部从所述第二胶框部的另一端向内弯折;所述铁框覆盖于所述第二胶框部和所述第三胶框部的外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漏光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铁框包括第一铁框部和第二铁框部,所述第二铁框部从所述第一铁框部的端部向内弯折,所述第一铁框部覆盖于所述第二胶框部的外侧,并抵靠在所述第一胶框部的靠近所述第二胶框部的一端,所述第二铁框部覆盖于所述第三胶框部的外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漏光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框部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铁框部的外表面对齐,或者,所述第一胶框部的外表面超出所述第一铁框部的外表面。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漏光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铁一体化组件为矩形结构。
5.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漏光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框为顶部胶框。
6.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漏光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铁框的四周均匀分布多个冲孔,所述胶框的胶体能够进入所述冲孔内。
7.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触摸屏和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防漏光背光模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泡棉胶,所述触摸屏与所述防漏光背光模组通过所述泡棉胶贴覆在一起。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框部的靠近所述触摸屏的一侧与所述泡棉胶的粘贴宽度大于0.3mm。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框部的内侧与所述泡棉胶粘贴。
CN201721466681.6U 2017-11-06 2017-11-06 防漏光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模组 Active CN2073370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66681.6U CN207337020U (zh) 2017-11-06 2017-11-06 防漏光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66681.6U CN207337020U (zh) 2017-11-06 2017-11-06 防漏光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37020U true CN207337020U (zh) 2018-05-08

Family

ID=624273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466681.6U Active CN207337020U (zh) 2017-11-06 2017-11-06 防漏光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33702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228342A1 (zh) * 2018-05-28 2019-12-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和异形双面胶带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228342A1 (zh) * 2018-05-28 2019-12-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和异形双面胶带
US11263930B2 (en) 2018-05-28 2022-03-01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and hetero-shaped double-sided adhesive tap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48512B (zh) 具有弯曲拐角部分的盖窗和包括该盖窗的显示装置
US10788695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EP2957950B1 (en) Display device
TW201439648A (zh) 顯示裝置及其背光模組及其應用
EP2950136B1 (en) Display device
CN104267537A (zh) 显示器与其制造方法
TWI499833B (zh) 背板、使用此背板之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US10156745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having fixing unit for optical sheet
CN207337020U (zh) 防漏光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模组
US8866988B2 (en) Frame for LCD device and LCD device
CN207752274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1554566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KR102173639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WO2017063281A1 (zh) 一种背板及直下式背光模组
CN204062722U (zh)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18158655U (zh) 一种防漏光的液晶显示屏
CN104501051B (zh) 背光源和显示装置
CN207081919U (zh) 反射片、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7015397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5880451U (zh) 反射片、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US10877207B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US11175534B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display device,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CN209946595U (zh)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屏及手机
CN209879207U (zh) 终端设备及显示模组
CN204009298U (zh) 具有密封结构的液晶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