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88105U - 一种线缆分支壳体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线缆分支壳体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88105U
CN209488105U CN201821947241.7U CN201821947241U CN209488105U CN 209488105 U CN209488105 U CN 209488105U CN 201821947241 U CN201821947241 U CN 201821947241U CN 209488105 U CN209488105 U CN 2094881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outlet
lower case
upper housing
positioning bar
hous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94724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汤来鑫
徐志敏
何靖
逄冲
刘小旦
刘天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Aerospac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Aerospac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Aerospac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Aerospac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94724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881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881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881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ble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一种线缆分支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404)、下壳体(410);所述上壳体(404)上一对相对的侧面上设有第一定位筋,另一对相对的侧面上设有上壳体出线口;所述下壳体(410)上一对相对的侧面上设有第二定位筋,另一对相对的侧面上设有下壳体出线口;所述上壳体(404)与所述下壳体(410)扣合后,所述第一定位筋和所述第二定位筋卡合,所述上壳体出线口和下壳体出线口对接后构成出线口。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屏蔽层与壳体进行连接的方法,使拉力及弯扭力由壳体及屏蔽层承受,避免了分支点受力,较现有技术增加了线缆整体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线缆分支壳体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支保护壳体组件,特别涉及屏蔽线缆的分支保护壳体组件,属于电气连接设计技术。
背景技术
国内外常用的线缆分支结构形式有:搭接衔接、压接衔接、穿刺线夹方式等。
搭接衔接分支结构为通过焊接方式实现一根导线与两根或一根与两根以上导线的导通连接,有绝缘皮环切、热缩焊接等形式。压接衔接分支结构为通过压接方式实现一根导线与两根或一根与两根以上导线的导通连接,有筒接头、双边接头等形式。搭接衔接分支及压接衔接分支缺点为:搭接点及压接点易出现应力集中现象,当受弯扭、拉拽等力作用时,搭接焊点易发生断裂失效。穿刺线夹方式为通过拧紧穿刺线夹的力矩螺母,使穿刺刀片刺破电缆线绝缘层与电缆紧密接触,缺点为:仅适用于线径截面积较大的导线;穿刺线夹会对导线导体造成损伤,适用于固定安装的电缆组件之上,电缆抗剪、抗拉强度均有所下降,当电缆处于活动状态时易造成穿刺导通点接触不良,电阻增加从而导致事故,可靠性差。
为优化电缆分支结构在受拉、扭状态下分支处的应力集中现象,研制一种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线缆分支保护组件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分支保护壳体组件,该壳体与线缆焊装完成后,能有效避免拉力、弯扭力直接作用于导线,使电缆能够适应多种工况,有效提高电缆在多种工况下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分支保护壳体组件,包括上壳体、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上一对相对的侧面上设有第一定位筋,另一对相对的侧面上设有上壳体出线口;所述下壳体上一对相对的侧面上设有第二定位筋,另一对相对的侧面上设有下壳体出线口;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扣合后,所述第一定位筋和所述第二定位筋卡合,所述上壳体出线口和下壳体出线口对接后构成出线口。
上述分支保护壳体组件,所述上壳体出线口和下壳体出线口上均设有过锡孔。
上述分支保护壳体组件,所述出线口为阶梯状圆筒形。
上述分支保护壳体组件,还包括钢扎带,所述钢扎带缠绕在出线口的侧壁上。
上述分支保护壳体组件,外部电缆通过焊接或压接的方式与出线口连接。
上述分支保护壳体组件,所述上壳体上设有一个第一定位筋;所述下壳体上设有两个第二定位筋。
上述分支保护壳体组件,所述上壳体上设有三个上壳体出线口;所述下壳体上设有三个下壳体出线口。
上述分支保护壳体组件,所述上壳体出线口和所述下壳体出线口均为半椭圆形。
上述分支保护壳体组件,所述上壳体或所述下壳体上设有灌胶孔。
上述分支保护壳体组件,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均为长方体。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依据现有技术,当线缆受拉力及弯扭力时,上述拉力及弯扭力将直接作用于线缆的分支点上,易导致分支点失效断裂;而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屏蔽层与壳体进行连接的方法,使拉力及弯扭力由壳体及屏蔽层承受,避免了分支点受力,较现有技术增加了线缆整体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上壳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下壳体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壳体组件装配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分支壳体电缆安装实施例1结构示意;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上壳体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下壳体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壳体组件装配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分支壳体电缆安装实施例2结构示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一种分支保护壳体组件,包括上壳体404、下壳体410;所述上壳体404上一对相对的侧面上设有第一定位筋,另一对相对的侧面上设有上壳体出线口;所述下壳体410上一对相对的侧面上设有第二定位筋,另一对相对的侧面上设有下壳体出线口。所述上壳体404上设有一个第一定位筋;所述下壳体410上设有两个第二定位筋。所述上壳体404上设有三个上壳体出线口;所述下壳体410上设有三个下壳体出线口。所述上壳体出线口和所述下壳体出线口均为半椭圆形。
所述上壳体404和下壳体410均为长方体,所述上壳体404与所述下壳体410扣合后,所述第一定位筋和所述第二定位筋卡合,所述上壳体出线口和下壳体出线口对接后构成出线口。
外部电缆通过焊接或压接的方式与出线口连接,当采用焊接方式时,所述上壳体出线口和下壳体出线口上均设有过锡孔;通过过锡孔将分支保护壳体组件与屏蔽线缆的屏蔽层焊接。当采用压接方式时,所述出线口为阶梯状圆筒形,分支保护壳体组件还包括钢扎带,钢扎带缠绕在出线口半径较小部分的侧壁上,使分支保护壳体组件与屏蔽线缆的屏蔽层连接。
所述上壳体404或所述下壳体410上设有灌胶孔。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个“一分二”分支电缆保护焊接式壳体组件,其中包括上壳体404和下壳体410。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上壳体404的结构示意图,包括第一上壳体焊接式出线口101、第二上壳体焊接式出线口102、第三上壳体焊接式出线口103、第一上壳体定位筋104、第二上壳体定位筋105、第一灌胶孔106、第二灌胶孔107。
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下壳体410的结构示意图,包括第一下壳体焊接式出线口201、第二下壳体焊接式出线口202、第三下壳体焊接式出线口203、第一下壳体定位筋205、第二下壳体定位筋206、第三下壳体定位筋207、第四下壳体定位筋208。
图3为上壳体404和下壳体410组装示意图,上壳体404的第一上壳体定位筋104、第二上壳体定位筋105可分别与下壳体410的第一下壳体定位筋205和第二下壳体定位筋206、第三下壳体定位筋207和第四下壳体定位筋卡合实现定位208,上壳体404和下壳体410组装后,可形成第一焊接式出线口301、第二焊接式出线口302、第三焊接式出线口303。
为进一步介绍分支壳体的实际应用方向,将以图4为例对焊接式线缆分支保护壳体进行具体介绍。图4选择了第一焊接式出线口301、第三焊接式出线口303的二维剖视图,进行壳体保护组件实例应用介绍。第一屏蔽线缆401和第二屏蔽线缆406在完成分支处理后,第一屏蔽线缆屏蔽层402与第二屏蔽线缆屏蔽层405通过第四过锡点413、第一过锡点407、第二过锡点408、第三过锡点412与内侧壳体组件进行焊接。线缆分支保护壳体组件焊装完成后,可根据使用环境选用灌封胶403对壳体内腔进行灌封。
实施例2:
图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上壳体404结构示意图,包括第一上壳体绑扎式出线口501、第二上壳体绑扎式出线口502、第三上壳体绑扎式出线口503、第一上壳体定位筋104、第二上壳体定位筋105、第一灌胶孔106、第二灌胶孔107。
图6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下壳体410结构示意图,包括第一下壳体绑扎式出线口601、第二下壳体绑扎式出线口602、第三下壳体绑扎式出线口603、第一下壳体定位筋205、第二下壳体定位筋206、第三下壳体定位筋207、第四下壳体定位筋208。
图7为上壳体404和下壳体410组装示意图,上壳体404的第一上壳体定位筋104、第二上壳体定位筋105可分别与下壳体410的第一下壳体定位筋205和第二下壳体定位筋206、第三下壳体定位筋207和第四下壳体定位筋208卡合实现定位,上壳体404和下壳体410组装后,可形成第一绑扎式出线口701、第二绑扎式出线口702、第三绑扎式出线口703。
为进一步介绍分支壳体的实际应用方向,将以图8为例对绑扎式线缆分支保护壳体进行具体介绍。图8选择了第一绑扎式出线口701、第三绑扎式出线口703的二维剖视图,进行壳体保护组件实例应用介绍。第一屏蔽线缆401和第二屏蔽线缆406在完成分支处理后,第一屏蔽线缆屏蔽层402与第二屏蔽线缆屏蔽层405分别通过第一钢扎带801、第二钢扎带802与外侧壳体组件扎紧,线缆分支保护壳体组件装配完成后,可根据使用环境选用灌封胶403对壳体内腔进行灌封。
上述两种实施例中,线缆屏蔽层均与壳体连接,当线缆组件整体受外界拉压、弯扭载荷时,均由屏蔽层及壳体承载,当线缆组件受振动、冲击载荷时,灌封胶可有效对分支点进行减振防护。
以上所述,仅为实用新型最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Claims (10)

1.一种线缆分支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404)、下壳体(410);所述上壳体(404)上一对相对的侧面上设有第一定位筋,另一对相对的侧面上设有上壳体出线口;所述下壳体(410)上一对相对的侧面上设有第二定位筋,另一对相对的侧面上设有下壳体出线口;所述上壳体(404)与所述下壳体(410)扣合后,所述第一定位筋和所述第二定位筋卡合,所述上壳体出线口和下壳体出线口对接后构成出线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缆分支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出线口和下壳体出线口上均设有过锡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缆分支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线口为阶梯状圆筒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线缆分支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钢扎带,所述钢扎带缠绕在出线口的侧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缆分支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外部电缆通过焊接或压接的方式与出线口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缆分支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404)上设有一个第一定位筋;所述下壳体(410)上设有两个第二定位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缆分支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404)上设有三个上壳体出线口;所述下壳体(410)上设有三个下壳体出线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缆分支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出线口和所述下壳体出线口均为半椭圆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缆分支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404)或所述下壳体(410)上设有灌胶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缆分支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404)和下壳体(410)均为长方体。
CN201821947241.7U 2018-11-23 2018-11-23 一种线缆分支壳体组件 Active CN2094881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47241.7U CN209488105U (zh) 2018-11-23 2018-11-23 一种线缆分支壳体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47241.7U CN209488105U (zh) 2018-11-23 2018-11-23 一种线缆分支壳体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88105U true CN209488105U (zh) 2019-10-11

Family

ID=681164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947241.7U Active CN209488105U (zh) 2018-11-23 2018-11-23 一种线缆分支壳体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8810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66649A (zh) * 2020-12-01 2021-02-12 安徽徽宁电器仪表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高密闭预分支电缆
CN116742553A (zh) * 2023-08-15 2023-09-12 山东疆扩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电缆分支箱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66649A (zh) * 2020-12-01 2021-02-12 安徽徽宁电器仪表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高密闭预分支电缆
CN116742553A (zh) * 2023-08-15 2023-09-12 山东疆扩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电缆分支箱
CN116742553B (zh) * 2023-08-15 2023-10-27 山东疆扩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电缆分支箱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488105U (zh) 一种线缆分支壳体组件
CN101989726B (zh) 电连接器及其电连接器的线材连接方法
CN103762776B (zh) 引线连接装置、应用其的小型电机及小型电机的装配方法
CN207765932U (zh) 屏蔽电缆及其固定接头
CN101990728A (zh) 一种将电缆中单个电线的电磁屏蔽延伸到电连接器的方法
CN102163830B (zh) 光纤复合电力电缆直线接续方法和装置
CN105958426A (zh) 一种柜体母线供电连接密封结构
CN203690131U (zh) 800kV换流站低端阀厅用地刀静触头金具
CN205882054U (zh) 二次电池
CN201868578U (zh) 一种防水型电线连接管
CN110098493A (zh) 一种混合连接线束及其制造工艺
CN203415938U (zh) 一种核电壳内低压电缆连接结构
CN104752936A (zh) 导线之间电连接的方法及雷管脚线的延长方法
CN209642290U (zh) 一种便于连接的电缆外护套
CN211230592U (zh) 汽车排气温度传感器
CN204067701U (zh) 电缆连接器
CN205265073U (zh) 一种预装式变电站箱体的装配式顶盖装置
CN205822897U (zh) 加固信号塔
CN207042500U (zh) 用于化学反应玻璃管的套管装置
CN205355305U (zh) 用于线缆并列连接的压接管
CN209730783U (zh) 一种供电用插销固定式高压电缆中间接头防护装置
CN215008592U (zh) 一种带中转管套的焊接结构
CN202616735U (zh) 电缆导线接头
CN203415937U (zh) 一种核电壳内低压电缆连接结构
CN214313821U (zh) 一种电缆生产用辅助保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