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85647U - 一种鞭打试验用后碰假人静态支撑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鞭打试验用后碰假人静态支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85647U
CN209485647U CN201920247227.4U CN201920247227U CN209485647U CN 209485647 U CN209485647 U CN 209485647U CN 201920247227 U CN201920247227 U CN 201920247227U CN 209485647 U CN209485647 U CN 2094856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support portion
dummy
cushion
t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24722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金鑫
严云璐
乔曦
欧阳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24722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856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856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856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鞭打试验用后碰假人静态支撑装置,包括一支撑骨架,支撑骨架具有一上支撑部,上支撑部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在第一侧的两端设有两根向上延伸的立杆,在两根立杆之间设有一横向延伸的膝部撑杆,上支撑部上还设有从第二侧向着第一侧倾斜向上延伸的坐垫,在第二侧的上方设有相对上支撑部倾斜设置的靠背,坐垫与水平面之间的倾斜夹角与假人的物理结构相匹配。由于上支撑部上设有从第二侧向着第一侧倾斜向上延伸的坐垫,在第二侧的上方设有相对上支撑部倾斜设置的靠背,坐垫与水平面之间的倾斜夹角与假人的物理结构相匹配,因此该装置在日常中能安全存放鞭打试验用后碰假人,不会对鞭打试验用后碰假人的物理结构产生形变损伤。

Description

一种鞭打试验用后碰假人静态支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鞭打试验用后碰假人静态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的被动安全性能也在不断提升,从起初的保全车内乘员的生命安全,逐步转变为降低伤害。在安全性测试中,有不同形式的正面碰撞、侧面碰撞和低速后碰撞等。而在低速后碰撞中,鞭打伤害(指在追尾事故中,被碰撞车辆的驾驶员、乘员在碰撞加速度与头部惯性力的共同作用下,颈部会产生一个像鞭子猛抽的动作)的发生率极高,这种伤害已经给伤者个人和社会带来越来越严重的负担。
为了测量低速后碰撞过程中颈部受到的伤害情况,并评价车辆座椅头枕对乘员颈部的保护效果,通常需要进行鞭打试验(低速后碰撞颈部保护试验)。如图1所示,鞭打试验是仿照整车车辆的座椅结构及约束系统,将仿照的座椅结构及约束系统1a固定安装在滑车2a上,滑车2a安装于滑槽中,测试假人3a按照标准位置坐在座椅结构及约束系统1a的座椅上,再根据已知的追尾加速度和时间数据利用测试台4a发射滑车,从而使滑车模拟低速后碰撞的情形在滑槽中滑行,最后根据测试假人上安装的颈部传感器的数据,了解测试假人颈部受到的伤害。
但是,如图1所示,在鞭打试验中,测试假人并不是后背竖直地坐立于座椅上,而是以后背与竖直线有一定后倾斜角度的方式坐于座椅上。而在正面碰撞、侧面碰撞中,测试假人是后背竖直地坐立于座椅上,因此在日常需要静态存放假人时,常规的正面碰撞、侧面碰撞的假人静态支撑装置的靠背通常是竖直设计。这样,如果采用常规的正面碰撞或侧面碰撞的假人静态支撑装置来存放鞭打试验用后碰假人,会对鞭打试验用后碰假人的物理结构产生不可逆性形变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日常中能安全存放鞭打试验用后碰假人,不会对鞭打试验用后碰假人的物理结构产生形变损伤的鞭打试验用后碰假人静态支撑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鞭打试验用后碰假人静态支撑装置,包括一支撑骨架,支撑骨架具有一上支撑部,上支撑部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在第一侧的两端设有两根向上延伸的立杆,在两根立杆之间设有一横向延伸的膝部撑杆,上支撑部上还设有从第二侧向着第一侧倾斜向上延伸的坐垫,在第二侧的上方设有相对上支撑部倾斜设置的靠背,坐垫与水平面之间的倾斜夹角与假人的物理结构相匹配。
进一步地,靠背与坐垫相互垂直,坐垫以与水平面成30°角的方式向着第一侧倾斜向上延伸。
进一步地,支撑骨架包括上支撑部、与上支撑部相对的下支撑部、以及连接于上支撑部与下支撑部之间的连杆,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为矩形框架。
进一步地,支撑骨架包括上支撑部、与上支撑部相对的下支撑部、以及连接于上支撑部与下支撑部之间的连接板,上支撑部、下支撑部及连接板均为矩形平板。
进一步地,在坐垫的下方设置有竖杆以及倾斜杆,竖杆的一端与支撑骨架的上支撑部相连,倾斜杆从第二侧向着第一侧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并与竖杆的另一端相连,坐垫的下端面以与倾斜杆相互抵触的方式立于倾斜杆上。
进一步地,在竖杆与倾斜杆之间、和/或倾斜杆与支撑骨架之间设有加强板。
进一步地,靠背后方的两端固定有两根第一支撑杆,两根第一支撑杆的下方分别设有一根竖直向下延伸的第二支撑杆,两根第二支撑杆的末端之间连接有一水平延伸的第三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的中部设有竖直向下延伸的第四支撑杆,第四支撑杆连接于支撑骨架。
进一步地,第四支撑杆通过一水平延伸的第五支撑杆和支撑骨架相互连接。
进一步地,在第二侧的两端设有竖直向上延伸的用于防止假人侧倾的支柱。
进一步地,支撑骨架具有一中空部,在中空部内设有一收纳盒,收纳盒具有一开口,开口向着第二侧的方向。
由于上支撑部上设有从第二侧向着第一侧倾斜向上延伸的坐垫,在第二侧的上方设有相对上支撑部倾斜设置的靠背,坐垫与水平面之间的倾斜夹角与假人的物理结构相匹配,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鞭打试验用后碰假人静态支撑装置在日常中能安全存放鞭打试验用后碰假人,不会对鞭打试验用后碰假人的物理结构产生形变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鞭打试验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从一个角度看的鞭打试验用后碰假人静态支撑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从另一个角度看的鞭打试验用后碰假人静态支撑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使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鞭打试验用后碰假人静态支撑装置安放假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2-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鞭打试验用后碰假人静态支撑装置包括一长方体形支撑骨架1。支撑骨架1具有相对设置的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在支撑骨架1的下支撑部的四角设有滑轮14,这样便于移动该支撑装置。上支撑部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在第一侧的两端设有两根竖直向上延伸的立杆2,在两根立杆2之间设有横向水平延伸的膝部撑杆3。上支撑部上还设有从第二侧向着第一侧倾斜向上延伸的坐垫4,坐垫4与水平面之间的倾斜夹角与假人的物理结构相匹配,在本实施例中,坐垫4以与水平面成30°角的方式向着第一侧倾斜向上延伸,当然并不限于此,坐垫4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根据假人的物理结构决定,以不对假人的物理结构产生损害为准。在第二侧的上方设有相对上支撑部倾斜设置的靠背5,在本实施例中,靠背5与坐垫4相互垂直。支撑骨架1具有一中空部12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骨架1包括上支撑部、与上支撑部相对的下支撑部、以及连接于上支撑部与下支撑部之间的连杆11,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为矩形框架,但并不限于此,例如支撑骨架1也可以包括上支撑部、与上支撑部相对的下支撑部、以及连接于上支撑部与下支撑部之间的连接板,上支撑部、下支撑部及连接板均为矩形平板。
进一步地,在坐垫4的下方设置有一竖杆6以及倾斜杆7,竖杆6的一端与支撑骨架1的上支撑部的一连杆11相连。倾斜杆7从第二侧的方向向着第一侧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并与竖杆6的另一端相连,坐垫4的下支撑部以与倾斜杆7相互抵触的方式立于倾斜杆7上。由于竖杆6、连杆11以及倾斜杆7组成了一稳定的三角形,并且能对坐垫4进行支撑,因此通过设置竖杆6以及倾斜杆7能够增加坐垫4的承载力。另外,在竖杆6与倾斜杆7之间、和/或倾斜杆7与支撑骨架1之间设有固定板8。在本实施例中,在竖杆6与倾斜杆7之间设有第一固定板81,在倾斜杆7与支撑骨架1之间设有第二固定板82。在第一固定板81与竖杆6的贴合面、以及第一固定板81与倾斜杆7的贴合面上均设有固定件83,以将第一固定板81固定于竖杆6与倾斜杆7上。对应地,在第二固定板82与支撑骨架1的上支撑部的一连杆11的贴合面、以及第二固定板82与倾斜杆7的贴合面上均设有固定件83,以将第二固定板82固定于连杆11与倾斜杆7上。
进一步地,靠背5后方设有两根与靠背5相互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撑杆51,两根第一支撑杆51间隔一定间隙且相互平行。从两根第一支撑杆51分别设有一根竖直向下延伸的第二支撑杆52,两根第二支撑杆52的末端之间连接有一水平延伸的第三支撑杆53,从第三支撑杆53的中部设有竖直向下延伸的第四支撑杆54。第四支撑杆54连接于支撑骨架1,在本实施例中,第四支撑杆54通过一水平延伸的第五支撑杆55和支撑骨架1相互连接。通过这样布局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第四支撑杆,能够对靠背5起到支撑效果且能够以较少的材料起到较好的支撑作用。通过设置第五支撑杆55也能够使靠背5有一定的向后靠的距离,从而增大第五支撑杆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调整幅度。
在第二侧的两端还设有竖直向上延伸的用于防止假人侧倾的支柱9。支柱9比靠背5更靠近于第一侧。在中空部12内设有一收纳盒13,收纳盒13具有一开口131,开口131向着第二侧的方向。在第二支撑杆52上分别设有一把手521,用于推动该支撑装置。为了减少长时间静态支撑时对假人皮肤造成的变形,坐垫和靠背上还可以粘接有一定厚度的海绵。
如图4所示,在日常需要静态安放假人时,将假人坐于坐垫4上,并让假人的后背背靠在靠背5上,膝盖置于膝部撑杆3上,从而能对假人进行安放。
综上所述,由于上支撑部上设有从第二侧向着第一侧倾斜向上延伸的坐垫4,在第二侧的上方设有相对上支撑部倾斜设置的靠背5,坐垫4与水平面之间的倾斜夹角与假人的物理结构相匹配,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鞭打试验用后碰假人静态支撑装置在日常中能安全存放鞭打试验用后碰假人,不会对鞭打试验用后碰假人的物理结构产生形变损伤。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鞭打试验用后碰假人静态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骨架(1),所述支撑骨架(1)具有上支撑部,所述上支撑部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在所述第一侧的两端设有两根向上延伸的立杆(2),在两根所述立杆(2)之间设有一横向延伸的膝部撑杆(3),所述上支撑部上还设有从所述第二侧向着所述第一侧倾斜向上延伸的坐垫(4),在所述第二侧的上方设有相对所述上支撑部倾斜设置的靠背(5),所述坐垫(4)与水平面之间的倾斜夹角与假人的物理结构相匹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鞭打试验用后碰假人静态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5)与所述坐垫(4)相互垂直,所述坐垫(4)以与水平面成30°角的方式向着所述第一侧倾斜向上延伸。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鞭打试验用后碰假人静态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骨架(1)包括所述上支撑部、与所述上支撑部相对的下支撑部、以及连接于所述上支撑部与所述下支撑部之间的连杆(11),所述上支撑部和所述下支撑部为矩形框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鞭打试验用后碰假人静态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骨架(1)包括所述上支撑部、与所述上支撑部相对的下支撑部、以及连接于所述上支撑部与所述下支撑部之间的连接板,所述上支撑部、所述下支撑部及所述连接板均为矩形平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鞭打试验用后碰假人静态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坐垫(4)的下方设置有竖杆(6)以及倾斜杆(7),所述竖杆(6)的一端与所述支撑骨架(1)的上支撑部相连,所述倾斜杆(7)从所述第二侧向着所述第一侧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并与所述竖杆(6)的另一端相连,所述坐垫(4)的下端面以与所述倾斜杆(7)相互抵触的方式立于所述倾斜杆(7)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鞭打试验用后碰假人静态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竖杆(6)与所述倾斜杆(7)之间、和/或所述倾斜杆(7)与所述支撑骨架(1)之间设有加强板(8)。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鞭打试验用后碰假人静态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5)后方的两端固定有两根第一支撑杆(51),两根所述第一支撑杆(51)的下方分别设有一根竖直向下延伸的第二支撑杆(52),两根所述第二支撑杆(52)的末端之间连接有一水平延伸的第三支撑杆(53),所述第三支撑杆(53)的中部设有竖直向下延伸的第四支撑杆(54),所述第四支撑杆(54)连接于所述支撑骨架(1)。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鞭打试验用后碰假人静态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支撑杆(54)通过一水平延伸的第五支撑杆(55)和所述支撑骨架(1)相互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鞭打试验用后碰假人静态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侧的两端设有竖直向上延伸的用于防止假人侧倾的支柱(9)。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鞭打试验用后碰假人静态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骨架(1)具有一中空部(12),在所述中空部(12)内设有一收纳盒(13),所述收纳盒(13)具有一开口(131),所述开口(131)向着所述第二侧的方向。
CN201920247227.4U 2019-02-26 2019-02-26 一种鞭打试验用后碰假人静态支撑装置 Active CN2094856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47227.4U CN209485647U (zh) 2019-02-26 2019-02-26 一种鞭打试验用后碰假人静态支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47227.4U CN209485647U (zh) 2019-02-26 2019-02-26 一种鞭打试验用后碰假人静态支撑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85647U true CN209485647U (zh) 2019-10-11

Family

ID=681341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247227.4U Active CN209485647U (zh) 2019-02-26 2019-02-26 一种鞭打试验用后碰假人静态支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856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76522B (zh) 车辆用座椅
US5636424A (en) Safety seat
EP1731359B1 (en) Seat
CN104163123B (zh) 车辆座椅
US3627379A (en) Backrest for a seat especially of a motor vehicle
JP5925575B2 (ja) ヘッドレスト装置
US3207552A (en) Child's safety seat
KR100778594B1 (ko) 자동차용 조수석 시트의 쿠션테이블 구조
JP2020183178A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2004529802A (ja) 自動車用安全ヘッドレスト
CN209485647U (zh) 一种鞭打试验用后碰假人静态支撑装置
JP2015003584A (ja) 乗物用シート
CN111361476A (zh) 一种坐垫自适应调节结构
JP2021049887A (ja) 車載シート装置
JP2004131059A (ja) 首の傷害防止用自動車シート
KR20080099710A (ko) 차량의 승객 보호장치
US2177363A (en) Seat construction
JP6053657B2 (ja) 車両用シートの頚支持装置
Berton Whiplash: tests of the influential variables
JPH06500936A (ja) むち打ち防止装置
JP2001333832A (ja) ヘッドレスト
JP5229524B2 (ja) 車両のシート構造
US2750203A (en) Occupant protection bar for automobile seats
CN211943315U (zh) 一种铁道车辆用减震装置
JP2000236985A (ja) 自動車用シートバッ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