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34149U - 半导体结构及测试系统 - Google Patents

半导体结构及测试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34149U
CN209434149U CN201821898448.XU CN201821898448U CN209434149U CN 209434149 U CN209434149 U CN 209434149U CN 201821898448 U CN201821898448 U CN 201821898448U CN 209434149 U CN209434149 U CN 2094341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groove
test section
test
doped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89844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源
张小麟
张志文
李静怡
王超
朱林迪
裴紫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Yandong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Yandong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Yandong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Yandong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89844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341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341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341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sting Or Measuring Of Semiconductor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半导体结构及测试系统。该半导体结构包括:衬底;掺杂层,形成于所述衬底的第一表面;以及多个沟槽,每个所述沟槽贯穿所述掺杂层并延伸至所述衬底内,其中,所述多个沟槽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沟槽和至少一个第二沟槽,每个所述第二沟槽用于形成相应的所述半导体器件的栅极,每个所述第一沟槽在所述掺杂层中限定并隔离出具有闭环边界的所述测试区。该半导体结构在形成半导体器件的同时形成测试区,测试区中包括掺杂层以及贯穿掺杂层的第一沟槽,使得掺杂层具有明确的边界,便于对半导体器件的体区电阻等关键参数进行更为准确的表征,从而提高产品的良率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半导体结构及测试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半导体制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半导体结构及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Transistor,MOSFET)是一种电压控制元件,简称MOS管。 MOS管适用于只允许从信号源获取较少电流的情况;而在信号电压较低,又允许从信号源获取较多电流的条件下,应选用双极晶体管。衬底或阱也被称为MOS管的“体”(Body),MOS管能在很小电流和很低电压的条件下工作,而且它的制造工艺可以很方便地把很多场效应管集成在一块硅片上,因此MOS管在大规模集成电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垂直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Vertical Double-diffusedMOSFET,VDMOS)兼有双极晶体管和普通MOS器件的优点。与双极晶体管相比,它的开关速度,开关损耗小;输入阻抗高,驱动功率小;频率特性好;跨导高度线性。并且,它具有负的温度系数,没有功率晶体管的二次击穿问题,安全工作区大。因此,不论是开关应用还是线性应用,VDMOS都是理想的功率器件。Trench VDMOS有着特殊的器件结构,例如使用导电结构将源极(Source)和体区短接、体区的无掩膜注入、栅极多晶硅(Gate poly)的无掩膜回刻(Etchback) 等工艺,以提高器件性能或降低制作成本。
在芯片制造过程中,厂商通常需要监控器件的各个电学参数,从而来判断工艺过程中是否正常。半导体器件的体区电阻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参数,对器件很多特性都有很重要的影响。因此,体区电阻的测量非常重要。但上述工艺的设置使得器件在制造过程中,无法对无边界的结构进行参数测量和提取,将导致研发的成功率降低和成本的上升。
因此需要在半导体结构中设计一种行之有效的测试区,用以工艺参数和器件参数的提取。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半导体结构及测试系统,半导体结构包括半导体器件和测试区,测试区中包括掺杂层以及贯穿掺杂层的第一沟槽,使得掺杂层具有明确的边界,便于对半导体器件的体区电阻等关键参数进行更为准确的表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半导体结构,用于形成至少一个半导体器件和至少一个测试区,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结构包括:衬底;掺杂层,形成于所述衬底的第一表面;以及多个沟槽,每个所述沟槽贯穿所述掺杂层并延伸至所述衬底内,其中,所述多个沟槽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沟槽和至少一个第二沟槽,每个所述第二沟槽用于形成相应的所述半导体器件的栅极,每个所述第一沟槽在所述掺杂层中限定并隔离出具有闭环边界的所述测试区。
优选地,所述半导体结构具有非有效区域和有效区域,所述至少一个半导体器件位于所述有效区域,所述至少一个测试区位于所述非有效区域。
优选地,所述非有效区域与所述半导体结构的划片线位置对应。
优选地,所述半导体结构还包括:介质层,形成于每个所述沟槽的暴露表面;以及多晶硅,填充在每个所述沟槽内部。
优选地,位于所述有效区域内的所述掺杂层形成相应的所述半导体器件的体区,位于所述有效区域内的所述介质层形成相应的所述半导体器件的栅介质层,位于所述有效区域内的所述多晶硅形成相应的所述半导体器件的栅极。
优选地,还包括:介电层,位于所述掺杂层之上。
优选地,还包括:贯穿所述介电层并延伸至所述掺杂层内的多个导电结构,每个所述导电结构与相应的所述测试区电连接,从而引出用于检测所述测试区的电学参数的测试节点。
优选地,每个所述测试区分别具有两个所述测试节点。
优选地,所述测试区被相应的所述第一沟槽限定为封闭区域,两个所述测试节点分别位于所述测试区的两端且不与所述第一沟槽接触。
优选地,还包括:位于所述介电层之上的焊盘,每个所述焊盘分别与相应的所述导电结构邻接,从而将相应的所述测试区的所述测试节点连接至测试电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半导体结构的测试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半导体结构;以及测试电路,与所述测试区电连接,所述测试电路通过检测所述测试区的电学参数获得所述半导体器件的电学参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半导体结构及测试系统,半导体结构包括半导体器件和测试区,测试区中包括掺杂层以及贯穿掺杂层的沟槽,因此使得测试区中的掺杂层具有明确的边界,从而能够测量MOS半导体器件的体区电阻等参数。在现有技术中,Trench VDMOS有着特殊的器件结构,例如使用导电结构将源极(Source)和体区短接、体区的无掩膜注入、栅极多晶硅(Gate poly)的无掩膜回刻(Etchback)等工艺,以提高器件性能或降低制作成本。然而,上述工艺的设置使得器件在制造过程中,缺少具有明确边界的测试区用以提取和监控过程参数,将导致研发的成功率降低和成本的上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测试区能提供有效的测试结构用以对无边界的结构进行提取和监控过程参数,从而提高产品的良率和可靠性。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半导体结构可以兼容大多数制程,具备普适性。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半导体结构,形成测试区时不需要增加额外的掩模,可以在不增加成本和工艺复杂度的情况下,提供有效的测试区。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半导体结构中的测试区不占据晶圆上的有效面积,因此不增加额外的成本。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半导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半导体结构的俯视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半导体结构中的测试区的俯视图。
图4a至4j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半导体结构中的测试区的制造方法各个阶段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实用新型。为了避免混淆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公知的过程、流程没有详细叙述。
在各个附图中,相同的元件采用类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为了清楚起见,附图中的各个部分没有按比例绘制。此外,在图中可能未示出某些公知的部分。附图中的流程图、框图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系统、装置的可能的体系框架、功能和操作,附图的方框以及方框顺序只是用来更好的图示实施例的过程和步骤,而不应以此作为对实用新型本身的限制。
以下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在各个附图中,相同的元件采用类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为了清楚起见,附图中的各个部分没有按比例绘制。此外,可能未示出某些公知的部分。为了简明起见,可以在一幅图中描述经过数个步骤后获得的半导体结构。
应当理解,在描述器件的结构时,当将一层、一个区域称为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上面”或“上方”时,可以指直接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上面,或者在其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之间还包含其它的层或区域。并且,如果将器件翻转,该一层、一个区域将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下面”或“下方”。
如果为了描述直接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上面的情形,本文将采用“A直接在B上面”或“A在B上面并与之邻接”的表述方式。在本申请中,“A直接位于B中”表示A位于B中,并且A与B直接邻接,而非A位于B中形成的掺杂区中。
在本申请中,术语“半导体结构”指在制造半导体器件的各个步骤中形成的整个半导体结构的统称,包括已经形成的所有层或区域。在下文中,除非特别指出,“半导体结构”指的是包括测试区和半导体器件的中间结构。
在下文中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许多特定的细节,例如器件的结构、材料、尺寸、处理工艺和技术,以便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正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那样,可以不按照这些特定的细节来实现本实用新型。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半导体结构的立体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半导体结构包括测试区和半导体器件,测试区和半导体器件同时形成于晶圆上。
测试区包括第一半导体衬底101、第一掺杂层102、介电层103(见图4j)、焊盘104(见图4j)、第一导电结构105,以及隔离层106。其中,第一半导体衬底101、第一掺杂层102、介电层103、焊盘104依次堆叠,隔离层106为闭环结构,从第一半导体衬底101内部延伸至第一掺杂层 102与介电层103的交界面。在该实施例中,隔离层106包括沟槽以及沟槽内部的介质层和多晶硅,测试区被相应的沟槽限定为封闭区域,隔离层106例如为封闭的哑铃形,隔离层106例如由介电层和掺杂的多晶硅组成或由介电层形成。隔离层106内部包括第一导电结构105,第一导电结构105从掺杂层内部延伸至介电层103与焊盘104的交界面。
半导体器件包括第二半导体衬底201、第二掺杂层202、第二栅介质层207、介电层(图中未示出)、焊盘(图中未示出)、第二导电结构205、源区210,以及栅极206。第二半导体衬底201与第二掺杂层202邻接,源区210位于第二掺杂层202中,第二掺杂层表面覆盖有第二栅介质层 207,在第二栅介质层之上包括栅极206,栅极206位于两个源区210之间,源区210连接有引出电极,在该实施例中,引出电极例如为第二导电结构205,在栅极206表面还覆盖有介电层,用于防止源极210与栅极206之间发生短路。
然而,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此,半导体器件200可以为现有技术中任何一种包括体区(Body)的半导体器件,本实用新型中的测试区100 和半导体器件200同时形成,测试区100位于晶圆的非有效区域中,半导体器件200位于晶圆的有效区域中,测试区100用于测试半导体器件 200中的体区电阻等关键参数。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半导体结构的俯视图。
如图2所示,测试区100位于晶圆300的非有效区域中,半导体器件200位于晶圆300的有效区域中。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半导体结构中的测试区的俯视图。
如图3所示,在该实施例中,隔离层106将第一掺杂层102隔离为掺杂层102a和掺杂层102b。掺杂层102a具有明确的边界,在后续的工艺中,可以采用引出电极的方式测量掺杂层102a的体区电阻等参数,从而提供测试区用以提取器件参数。在该实施例中,例如采用第一导电结构105作为引出电极,连接至外部电路以对体区电阻进行测试。
图4a至4j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半导体结构中的测试区的制造方法各个阶段的截面图,所述截面图沿着图1中AA线截取,截面图的剖切位置经过隔离层106和第一导电结构105。图中仅示出了测试区100的制造方法各个阶段的截面图,应当理解,测试区100和半导体器件200是同时形成的,测试区100的组成成分与半导体器件200的组成成分对应,但两者的形状、大小、位置等有区别,测试区100用于测试半导体器件200中的体区电阻等参数。
本实用新型开始于提供一种第一半导体衬底101,如图4a所示。
第一半导体衬底101位于晶圆300的非有效区域。第一半导体衬底 101例如为P型或N型的半导体层或区域,可以在半导体层和区域中掺杂相应类型的掺杂剂,例如,P型掺杂剂包括硼,N型掺杂剂包括磷或砷或锑。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半导体衬底101为重掺杂N型衬底,掺杂剂为砷,具体掺杂浓度为现有技术,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同时在衬底的有效区域提供第二半导体衬底201,第二半导体衬底201位于晶圆300的有效区域。第二半导体衬底201与第一半导体衬底 101的材料相同。
进一步地,在第一半导体衬底101中形成多个第一沟槽110,如图 4b所示。
在垂直于第一半导体衬底101的方向上观察,第一沟槽110的截面形状为闭环结构,环状内部具有一定的空间。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沟槽110的环状结构为封闭的哑铃形环状结构。如下文所述,将会对第一半导体衬底101进行离子注入,以形成第一掺杂层102,第一沟槽110 位于第一掺杂层102中并贯穿第一掺杂层102,将第一掺杂层限定并隔离出至少一个具有闭环边界的测试区。形成第一沟槽110的方法包括光刻或各向异性的蚀刻方法,例如采用干法蚀刻,如离子铣蚀刻、等离子蚀刻、反应离子蚀刻、激光烧蚀。例如,通过控制蚀刻时间,使得蚀刻在第一半导体衬底101内部停止。
同时在第二半导体衬底201中形成沟槽,用于形成半导体器件的栅介质层以及栅极。
进一步地,在半导体结构表面形成第一栅介质层107,如图4c所示。
第一栅介质层107位于半导体结构的上表面以及第一沟槽110的表面,例如采用热氧化法,形成第一栅介质层107,第一栅介质层107例如为氧化硅。
同时在第二半导体衬底201中的沟槽中形成第二栅介质层207,第二栅介质层207与第一栅介质层107的同时形成、材料相同。
进一步地,在第一沟槽110内形成多晶硅112,如图4d所示。
多晶硅112形成于第一沟槽110内部,并充分填充第一沟槽110,例如采用原子层沉积(Atomic Layer Deposition,ALD),物理气相沉积 (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PVD)或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形成多晶硅112,多晶硅112例如为P型离子掺杂的多晶硅。
同时在第二栅介质层之上形成栅极206,栅极206与多晶硅112同时形成、材料相同。
进一步地,对位于半导体表面的多晶硅112进行平坦化处理,使得第一沟槽110内的多晶硅112表面与衬底101的表面持平,保留第一沟槽110内部的多晶硅112,沟槽110以及沟槽110内部的第一栅介质层 107和多晶硅112共同构成隔离层106,如图4e所示。
在垂直于第一半导体衬底101的方向上观察,隔离层106的截面形状为闭环结构,环状内部具有一定的空间。在优选的实施例中,隔离层 106的环状结构为封闭的哑铃形环状结构。如下文所述,将会对第一半导体衬底101进行离子注入,以形成第一掺杂层102,隔离层106位于第一掺杂层102中,隔离层106包围而成的内部包括掺杂层102a,掺杂层102a内部将连接至第一导电结构105。采用各向异性的蚀刻方法蚀刻多晶硅112表面,例如采用干法蚀刻,如离子铣蚀刻、等离子蚀刻、反应离子蚀刻、激光烧蚀。例如,通过控制蚀刻时间,使得蚀刻在第一半导体衬底101表面附近停止。优选地,在干法蚀刻之后,采用化学机械抛光(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CMP)使得半导体表面平整。
进一步地,在第一半导体衬底101中进行离子注入,形成第一掺杂层102,如图4f所示。
采用离子注入的方法形成第一掺杂层102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掩模或不采用掩模。例如采用掩模进行离子注入,根据需要设计掩模板形状,然后经由该掩模板以倾斜的角度进行离子注入,在该实施例中,控制N 离子注入至N型第一半导体衬底101中,从而形成掺杂的N型第一掺杂层102,第一掺杂层102的深度不超过沟槽110的深度。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还可以采用多次不同离子种类、能量和剂量的离子注入工艺注入至适当深度形成第一掺杂层102。优选地,进行离子注入之后,采用退火处理,例如采用快速热退火处理,退火温度例如为1000至 1100℃,退火时间例如为1至60秒。
同时在第二半导体衬底201中进行离子注入,形成第二掺杂层202,第二掺杂层202即为半导体器件的体区。第二掺杂层202与第一掺杂层 102同时形成、材料相同,从而达到通过测试第一掺杂层102的电阻达到测试半导体器件的体区电阻的目的。
进一步地,在半导体结构表面形成介电层(Inter-Layer-Dielectric,ILD) 103,如图4g所示。例如采用原子层沉积,物理气相沉积或化学气相沉积,形成介电层103,介电层103例如为二氧化硅层或硼磷硅玻璃等。同时在栅极207表面形成介电层(图中未示出),用于防止源极210与栅极207之间发生短路。
进一步地,在半导体结构内形成至少两个接触孔111,如图4h所示。
接触孔111从第一掺杂层102内部延伸至半导体结构表面,贯穿介电层103。形成接触孔111的方法包括光刻或各向异性的蚀刻方法,例如采用干法蚀刻,如离子铣蚀刻、等离子蚀刻、反应离子蚀刻、激光烧蚀。例如,通过控制蚀刻时间,使得蚀刻在第一掺杂层102内部停止。同时在栅极207表面的介电层中形成接触孔,用于形成第二导电结构205。
进一步地,在接触孔111内形成第一导电结构105,如图4i所示。
第一导电结构105从第一掺杂层102内部延伸至半导体结构表面,并贯穿介电层103。每个第一导电结构105与相应的所述测试区电连接,从而引出用于检测测试区的电学参数的测试节点。测试节点位于测试区的首尾两端且不与第一沟槽110接触。第一导电结构105例如为钨塞。形成第一导电结构105的方法例如为原子层沉积,物理气相沉积或化学气相沉积。同时在栅极207表面的介电层中的接触孔中形成第二导电结构205,形成第二导电结构205的方法和形成第一导电结构105的方法相同。
进一步地,在半导体结构表面形成焊盘104,如图4j所示。
焊盘104与第一导电结构105紧邻,从而将相应的测试区的测试节点连接至测试电路。例如采用原子层沉积,物理气相沉积或化学气相沉积,形成焊盘104,焊盘104例如为钨或铝。焊盘的形状、大小、厚度均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在该实施例中,半导体结构的测试系统包括该半导体结构和测试电路。在该半导体结构的测试区100中,第一沟槽110形成闭环结构,包围第一掺杂层102形成掺杂层102a,使得掺杂层102a具有闭环边界的边界,最终形成一个具有测试节点的测试区。将测试区通过导电结构及测试节点电连接至测试电路,测试电路通过检测测试区的电学参数获得半导体器件的电学参数。
应当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依照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上文所述,这些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根据以上描述,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利用本实用新型以及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的修改使用。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半导体结构,用于形成至少一个半导体器件和至少一个测试区,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结构包括:
衬底;
掺杂层,形成于所述衬底的第一表面;以及
多个沟槽,每个所述沟槽贯穿所述掺杂层并延伸至所述衬底内,
其中,所述多个沟槽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沟槽和至少一个第二沟槽,每个所述第二沟槽用于形成相应的所述半导体器件的栅极,每个所述第一沟槽在所述掺杂层中限定并隔离出具有闭环边界的所述测试区,每个所述测试区分别具有两个测试节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结构具有非有效区域和有效区域,所述至少一个半导体器件位于所述有效区域,所述至少一个测试区位于所述非有效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有效区域与所述半导体结构的划片线位置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结构还包括:
介质层,形成于每个所述沟槽的暴露表面;以及
多晶硅,填充在每个所述沟槽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
位于所述有效区域内的所述掺杂层形成相应的所述半导体器件的体区,
位于所述有效区域内的所述介质层形成相应的所述半导体器件的栅介质层,
位于所述有效区域内的所述多晶硅形成相应的所述半导体器件的栅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介电层,位于所述掺杂层之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贯穿所述介电层并延伸至所述掺杂层内的多个导电结构,每个所述导电结构与相应的所述测试区电连接,从而引出用于检测所述测试区的电学参数的所述测试节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区被相应的所述第一沟槽限定为封闭区域,两个所述测试节点分别位于所述测试区的两端且不与所述第一沟槽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介电层之上的焊盘,每个所述焊盘分别与相应的所述导电结构邻接,从而将相应的所述测试区的所述测试节点连接至测试电路。
10.一种半导体结构的测试系统,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半导体结构;以及
测试电路,与所述测试区电连接,所述测试电路通过检测所述测试区的电学参数获得所述半导体器件的电学参数。
CN201821898448.XU 2018-11-19 2018-11-19 半导体结构及测试系统 Active CN2094341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98448.XU CN209434149U (zh) 2018-11-19 2018-11-19 半导体结构及测试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98448.XU CN209434149U (zh) 2018-11-19 2018-11-19 半导体结构及测试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34149U true CN209434149U (zh) 2019-09-24

Family

ID=679693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898448.XU Active CN209434149U (zh) 2018-11-19 2018-11-19 半导体结构及测试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3414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00799A (zh) * 2018-11-19 2019-02-01 北京燕东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半导体结构、测试系统、测试方法及半导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00799A (zh) * 2018-11-19 2019-02-01 北京燕东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半导体结构、测试系统、测试方法及半导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CN109300799B (zh) * 2018-11-19 2024-02-02 北京燕东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半导体结构、测试系统、测试方法及半导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140148B2 (ja) 炭化珪素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4319288B (zh) 包括电容器结构的电子设备及其形成工艺
TWI466211B (zh) 電阻式測試結構、半導體裝置及電阻裝置之操作方法
US9419087B2 (en) 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 formed on fin structures
JP2016025348A (ja) 垂直型ホールセンサ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0299411A (zh) 半导体装置
US10534045B2 (en) Vertical hall-effect sensor for detecting two-dimensional in-plane magnetic fields
KR20160065326A (ko) 전력용 반도체 소자 및 그 소자의 제조 방법
CN109449098B (zh) 半导体结构、测试系统、测试方法及半导体结构的制造方法
US7968878B2 (en) Electrical test structure to detect stress induced defects using diodes
JP6218423B2 (ja) 炭化珪素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09434179U (zh) 半导体结构及测试系统
CN106952905A (zh) 半导体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09300799A (zh) 半导体结构、测试系统、测试方法及半导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KR100553625B1 (ko) 반도체 기판 및 그 제조 방법과, 반도체 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CN209434149U (zh) 半导体结构及测试系统
CN108807366A (zh) 具有集成电流传感器的功率mos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13571497A (zh) Igbt器件的结构及工艺方法
US6838321B2 (en) Semiconductor substrate with defects reduced or removed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 capable of bidirectionally retaining breakdown voltag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9309079A (zh) 半导体测试结构、制造方法及方块电阻测量方法
CN104299966B (zh) 静电放电保护结构
US20100276810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CN109585558B (zh) 具有多个栅极结构的ldmos finfet结构
CN104752247B (zh) 一种金属桥连缺陷的检测结构以及制备方法
CN110690212A (zh) 借助掩埋击穿晶闸管装置的单向esd保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