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27682U - 一种皮带转换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皮带转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27682U
CN209427682U CN201822094258.9U CN201822094258U CN209427682U CN 209427682 U CN209427682 U CN 209427682U CN 201822094258 U CN201822094258 U CN 201822094258U CN 209427682 U CN209427682 U CN 2094276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lt
hopper
charging hopper
article
p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09425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世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CCC SHEC Dong Meng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CCC SHEC Dong Meng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CCC SHEC Dong Meng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CCC SHEC Dong Meng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09425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276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276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276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 Of Belt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皮带转换装置,包括:用于把第一条皮带上的骨料放置在第二条皮带上继续进行地上骨料运输的装料斗、用于支撑装料斗的固定架,所述装料斗上下开口、四周封闭,所述第一条皮带的尾端位于装料斗的上方,所述第二条皮带的首端位于装料斗的下方;所述固定架位于凹坑内,所述装料斗的顶面略高于凹坑上表面。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条皮带位于凹坑内,第二条皮带从凹坑的端部开始逐渐向地面上延伸,将装料斗的顶面设置成略高于凹坑上表面的目的,是便于第一条皮带上的骨料倾倒至装料斗内,并且在倾倒过程中骨料不易洒落。本实用新型将皮带转换装置略微伸出地面的目的,是为了减小第一条皮带输送物料的倾角,降低第一条皮带的坡度。

Description

一种皮带转换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骨料运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皮带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输送系统主要用于输送物品,其中包括链式传动、带式传动等各种输送装备,利用传动输送设备可以更方便快捷的完成工作。输送系统具有输送能力强、输送距离远、结构简单易于维护的优点。输送系统运用输送带的连续或间歇运动来输送100KG以下的物品或粉状、颗状物品,其运行高速、平稳,噪音低,并可以上下坡传送。
沥青搅拌站,又称沥青混凝土拌和站,是指用于批量生产沥青混凝土的成套设备,可生产沥青混合料、改性沥青混合料、彩色沥青混合料,是修筑高速公路、等级公路、市政道路、机场、港口的必要设备。
现有的骨料输送系统均为一条倾斜的传送带,该传动带将骨料连续运输到搅拌仓内拌合。如果骨料仓和搅拌仓之间的高差较大,就需要增大传送带的坡度,骨料在爬坡过程中极易洒落,无形中增大了沥青拌合成本。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皮带转换装置,将一条倾斜的传送带分割成两条传送带,通过皮带转换装置把第一条皮带上的物料转移到第二条皮带上继续传输。
发明内容
为了将第一条皮带上的骨料转移到第二条皮带上继续传输,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皮带转换装置,第一条皮带位于地面之下、第二条皮带位于地面之上,通过皮带转换装置将第一条皮带运输的骨料放置在第二条皮带上继续进行地上物料运输,具有中转方便、中转过程中物料不会洒落的优点。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皮带转换装置,包括:用于把第一条皮带上的骨料放置在第二条皮带上继续进行地上骨料运输的装料斗、用于支撑装料斗的固定架,所述装料斗上下开口、四周封闭,所述第一条皮带的尾端位于装料斗的上方,所述第二条皮带的首端位于装料斗的下方;所述固定架位于凹坑内,所述装料斗的顶面略高于凹坑上表面。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条皮带位于凹坑内,第二条皮带从凹坑的端部开始逐渐向地面上延伸,将装料斗的顶面设置成略高于凹坑上表面的目的,是便于第一条皮带上的骨料倾倒至装料斗内,并且在倾倒过程中骨料不易洒落。本实用新型将皮带转换装置略微伸出地面的目的,是为了减小第一条皮带输送物料的倾角,降低第一条皮带的坡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架贴近凹坑的侧壁设置。本实用新型将固定架贴近凹坑侧壁设置的目的,在保证骨料正常运输的前提下减小凹坑的尺寸,降低第一条皮带的倾角,减缓第一条皮带和第二条皮带的坡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装料斗包括方形内腔的上料斗、倒锥形内腔的下料斗,所述上料斗和下料斗一体成型,所述上料斗的体积大于下料斗的体积。本实用新型将上料斗的内腔设置成方形,下料斗的内腔设置成倒锥形,便于上料斗内的骨料沿倒锥形壁滑入第二条皮带上,供第二条皮带运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料斗插入固定架内部,并且所述固定架与上料斗、下料斗的拼接处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架与装料斗的拼接处焊接固定,使得下料斗插入固定架内部,第二条皮带的头部也插入固定架内部,下料斗与第二条皮带之间的间隙小于骨料的粒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凹坑的深度为1.5~2m,所述凹坑的上表面为地面。本实用新型将凹坑的深度设置成1.5~2m,是考虑到临时存放骨料的装料斗需要下沉到凹坑内,并需要保证装料斗底部的开口距第二条皮带之间的间距S=30~50mm,确保装料斗内的骨料下落时不易堆积在传送带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装料斗的下端开口与第二条皮带之间的间距S=30~50mm。本实用新型将装料斗底部的开口距第二条皮带之间的间距S设置成30~50cm,是为了确保装料斗内的骨料下落时不易堆积在第二条皮带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装料斗的顶面高于地面的高度N=50-100mm,所述第二条皮带的头部位于装料斗的正下方。本实用新型将装料斗略微伸出地面的目的,是为了减小第一条皮带的输送倾角,降低第一条皮带的坡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装料斗的底面与凹坑的底面之间的高度差F小于1.3m,所述第二条皮带的头部插入固定架的内部。本实用新型将装料斗的底面与凹坑的底面之间的高度差F小于1.3m的目的,是为了把第二条皮带的倾角和坡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骨料在第二条皮带上爬坡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沥青拌合系统的分布图;
图2为第一条皮带和第二条皮带联动运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下沉式冷料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皮带转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倾斜式输送机;110、第一条皮带;120、第二条皮带;130、皮带转换装置;131、上料斗;132、下料斗;133、固定架;200、凹坑;300、冷料仓;400、地面;500、沥青拌合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创造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创造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为了将第一条皮带110上的骨料转移到第二条皮带120上继续传输,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皮带转换装置,第一条皮带110位于地面之下、第二条皮带120位于地面之上,通过皮带转换装置将第一条皮带110运输的骨料放置在第二条皮带120上继续进行地上物料运输,具有中转方便、中转过程中物料不会洒落的优点。
图4为皮带转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皮带转换装置,包括:用于把第一条皮带110上的骨料放置在第二条皮带120上继续进行地上骨料运输的装料斗、用于支撑装料斗的固定架133,装料斗上下开口、四周封闭,第一条皮带110的尾端位于装料斗的上方,第二条皮带120的首端位于装料斗的下方;固定架133位于凹坑200内,装料斗的顶面略高于凹坑200上表面。本实施例的第一条皮带110位于凹坑200内,第二条皮带120从凹坑200的端部开始逐渐向地面上延伸,将装料斗的顶面设置成略高于凹坑200上表面的目的,是便于第一条皮带110上的骨料倾倒至装料斗内,并且在倾倒过程中骨料不易洒落。本实施例将皮带转换装置略微伸出地面的目的,是为了减小第一条皮带110输送物料的倾角,降低第一条皮带110的坡度。
优选固定架133贴近凹坑200的侧壁设置。本实施例将固定架133贴近凹坑200侧壁设置的目的,在保证骨料正常运输的前提下减小凹坑200的尺寸,降低第一条皮带110的倾角,减缓第一条皮带110和第二条皮带120的坡度。
优选装料斗包括方形内腔的上料斗131、倒锥形内腔的下料斗132,上料斗131和下料斗132一体成型,上料斗131的体积大于下料斗132的体积。本实施例将上料斗131的内腔设置成方形,下料斗132的内腔设置成倒锥形,便于上料斗131内的骨料沿倒锥形壁滑入第二条皮带120上,供第二条皮带120运输。
优选下料斗132插入固定架133内部,并且固定架133与上料斗131、下料斗132的拼接处固定连接。本实施例的固定架133与装料斗的拼接处焊接固定,使得下料斗132插入固定架133内部,第二条皮带120的头部也插入固定架133内部,下料斗132与第二条皮带120之间的间隙小于骨料的粒径。
优选凹坑200的深度为1.5~2m,凹坑200的上表面为地面。本实施例将凹坑200的深度设置成1.5~2m,是考虑到临时存放骨料的装料斗需要下沉到凹坑200内,并需要保证装料斗底部的开口距第二条皮带120之间的间距S=30~50mm,确保装料斗内的骨料下落时不易堆积在传送带上。
优选装料斗的下端开口与第二条皮带120之间的间距S=30~50mm。本实施例将装料斗底部的开口距第二条皮带120之间的间距S设置成30~50cm,是为了确保装料斗内的骨料下落时不易堆积在第二条皮带120上。
优选装料斗的顶面高于地面的高度N=50-100mm,第二条皮带120的头部位于装料斗的正下方。本实施例将装料斗略微伸出地面的目的,是为了减小第一条皮带110的输送倾角,降低第一条皮带110的坡度。
优选装料斗的底面与凹坑200的底面之间的高度差F小于1.3m,第二条皮带120的头部插入固定架133的内部。本实施例将装料斗的底面与凹坑200的底面之间的高度差F小于1.3m的目的,是为了把第二条皮带120的倾角和坡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骨料在第二条皮带120上爬坡效果更好。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如图2所示的倾斜式输送系统。本实施例的倾斜式输送系统,将整个输送系统分割成第一条皮带110和第二条皮带120,并且第一条皮带110位于地面之下、第二条皮带120位于地面之上,通过皮带转换装置将第一条皮带110运输的骨料放置在第二条皮带120上继续进行地上物料运输,既运输方便还不易洒落骨料。
如图2所示的倾斜式输送系统,包括:第一条皮带110、接续第一条皮带110传输物料的第二条皮带120、将第一条皮带110尾部的物料中转至第二条皮带120头部的皮带转换装置,第一条皮带110安装在地下凹坑200内,第二条皮带120安装在地面上,第一条皮带110和第二条皮带120上各自的传送带均斜向上设置;
皮带转换装置靠近地下凹坑200的侧壁安装,第一条皮带110的头部贴近地下凹坑200的底面、尾部与皮带转换装置的顶部接触。本实施例将倾斜式输送机100设置成两段式的目的,是为了降低整个倾斜式输送机100的输送角度,减小倾斜式输送机100的动力供给。
优选皮带转换装置由装料斗和固定架133组成,装料斗上下开口、四周封闭,固定架133固设在装料斗的下方,用于支撑装料斗;
第一条皮带110的尾部与装料斗的上端开口连接,第二条皮带120的头部位于装料斗下端开口的正下方。本实施例将骨料通过第一条皮带110运输到皮带转换装置内,短距离的运输使得第一条皮带110的传输力矩更大。
优选地下凹坑200的深度为1.5~2m。本实施例将地下凹坑200的深度设置成1.5~2m,是考虑到临时存放骨料的骨料仓需要下沉到地下凹坑200内,并需要保证骨料仓底部的开口距第二条皮带120的传送带之间的间距S=30~50cm,确保骨料仓内的骨料下落时不易堆积在传送带上。
优选皮带转换装置的顶面高于地面50-100cm,第二条皮带120的头部位于皮带转换装置的正下方。本实施例将皮带转换装置略微伸出地面的目的,是为了减小第一条皮带110输送物料的倾角,降低第一条皮带110的坡度。
优选第一条皮带110和第二条皮带120上均包裹有防雨棚。本实施例在第一条皮带110上包裹第一防雨棚、在第二条皮带120上包裹第二防雨棚,有效起到防雨、防尘、防潮的作用,保证骨料干净、干燥,确保沥青的参配比例精确。
优选防雨棚由拱形棚体、将拱形棚体支撑在第一条皮带110或第二条皮带120上的若干支撑杆,若干支撑杆分成两组,每组支撑杆均沿拱形棚体长度方向分布,两组支撑杆分别位于拱形棚体直径方向的端部。本实施例的防雨棚由拱形棚体和支撑杆组成,作业人员通过相邻两个支撑杆之间的间隙就能观察到传送带上的物料运输情况,方便皮带工观察物料情况,同时,支撑杆的设置还能有效增加防雨棚的高度,当雨滴沿拱形棚体的表面从拱形棚体直径方向的端部滴落时,由于本实施例增加了防雨棚的高度,雨水不会从拱形棚体直径方向的端部倒勾至拱形棚体的内表面,进而不会淋湿输送机上的物料。
优选第二条皮带120转角设置。由于冷料仓300与沥青拌合楼500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因此,第二条皮带120需要转角设置,通过第二条皮带120上的皮带转角分布,将物料运输到沥青拌合楼500内。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下沉式冷料仓300的结构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沥青拌合用下沉式冷料仓300,包括冷料仓300、用于输送冷料仓300内物料的倾斜式输送机100,还包括凹坑200,凹坑200的顶面为地面;部分冷料仓300位于凹坑200的内腔,冷料仓300的顶面距离地面的高度L≤3m;倾斜式输送机100的一端位于凹坑200的底面、另一端跨过凹坑200的壁顶后斜向上一直延伸至沥青拌合楼500。本实施例的凹坑200,指施工人员在做冷料仓300的基础施工时,将某一区域的地面下沉后形成一个凹坑200,使得凹坑200的底面离地面具有一定高度。由于装载机师傅坐在装载机上,视线能看到骨料仓内情况的高度范围大致低于4m,本实施例将冷料仓300的仓顶距离地面的高度L设置成不大于3m的目的是:司机师傅坐在装载机上,就能轻松看见骨料仓内的物料情况,可视性更强、向冷料仓300加入物料更便捷。同时,减小了装载机的装斗在高度方向上的实际位移,整个装料过程更便捷、省事省力。
优选倾斜式输送机100的一端位于冷料仓300的正下方,凹坑200的深度M为1.5~2m。本实施例将凹坑200的深度设置成1.5~2m,是考虑到冷料仓300底部的开口距倾斜式输送机100的传送带之间的间距S=30~50mm,确保冷料仓300内的物料下落时不易堆积在传送带上。
优选冷料仓300由仓体和支撑件组成,仓体固设在支撑件的正上方,支撑件的高度小于1m。本实施例在凹坑200的深度值范围内,控制支撑件的高度是为了确保冷料仓300体积充足的前提下使得司机师傅在装料时容易看清冷料仓300内的物料量。另外,本实施例将支撑件和部分仓体位于凹坑200的内腔,在保证冷料仓300体积不变的前提下使得司机师傅在装料时可视性更好。
优选倾斜式输送机100包括:位于凹坑200内腔的第一条皮带110、接续第一条皮带110传输物料的第二条皮带120、将第一条皮带110尾部的物料中转至第二条皮带120头部的皮带转换装置。本实施例将倾斜式输送机100设置成两段式的目的,是为了降低整个倾斜式输送机100的输送角度,减小倾斜式输送机100的动力供给。
优选皮带转换装置安装在凹坑200的内腔,第一条皮带110的一端位于冷料仓300的底部,第一条皮带110的另一端位于皮带转换装置的上部。本实施例将冷料仓300内部的物料通过第一条皮带110运输到皮带转换装置内,短距离的运输使得第一条皮带110的传输力矩更大。
优选皮带转换装置的顶面高于地面50-100cm,第二条皮带120的头部位于皮带转换装置的正下方。本实施例将皮带转换装置略微伸出地面的目的,是为了减小第一条皮带110输送物料的倾角,降低第一条皮带110的坡度。
优选皮带转换装置通过支架支撑,皮带转换装置的底面与凹坑200的底面之间的高度差小于1.3m,第二条皮带120的头部插入支架的内部。本实施例将皮带转换装置的底面与凹坑200的底面之间的高度差小于1.3m的目的,是为了把第二条皮带120的倾角和坡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物料在第二条皮带120上爬坡效果更好。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8)

1.一种皮带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把第一条皮带(110)上的骨料放置在第二条皮带(120)上继续进行地上骨料运输的装料斗、用于支撑装料斗的固定架(133),所述装料斗上下开口、四周封闭,所述第一条皮带(110)的尾端位于装料斗的上方,所述第二条皮带(120)的首端位于装料斗的下方;所述固定架(133)位于凹坑(200)内,所述装料斗的顶面略高于凹坑(200)上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带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133)贴近凹坑(200)的侧壁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皮带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料斗包括方形内腔的上料斗(131)、倒锥形内腔的下料斗(132),所述上料斗(131)和下料斗(132)一体成型,所述上料斗(131)的体积大于下料斗(132)的体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皮带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斗(132)插入固定架(133)内部,并且所述固定架(133)与上料斗(131)、下料斗(132)的拼接处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带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坑(200)的深度为1.5~2m,所述凹坑(200)的上表面为地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皮带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料斗的下端开口与第二条皮带(120)之间的间距S=30~5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带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料斗的顶面高于地面50-100mm,所述第二条皮带(120)的头部位于装料斗的正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皮带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料斗的底面与凹坑(200)的底面之间的高度差小于1.3m,所述第二条皮带(120)的头部插入固定架(133)的内部。
CN201822094258.9U 2018-12-13 2018-12-13 一种皮带转换装置 Active CN2094276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94258.9U CN209427682U (zh) 2018-12-13 2018-12-13 一种皮带转换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94258.9U CN209427682U (zh) 2018-12-13 2018-12-13 一种皮带转换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27682U true CN209427682U (zh) 2019-09-24

Family

ID=679716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094258.9U Active CN209427682U (zh) 2018-12-13 2018-12-13 一种皮带转换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276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22438B (zh) 一种混凝土一体化生产系统
WO2013102365A1 (zh) 多爆速炸药现场混装车
CN106426566B (zh) 一种矿山井下湿喷混凝土搅拌站制浆装置和方法
CN209427538U (zh) 一种倾斜式输送系统
CN107098175A (zh) 一种立仓式生物质燃料储存及输送系统
CN202390344U (zh) 一种多功能重铵油炸药混装车
CN209427682U (zh) 一种皮带转换装置
CN209975320U (zh) 一种布置于地下的沥青混合料厂拌热再生设备
CN103669169A (zh) 一种基于快捷移动式混凝土搅拌站的混凝土施工方法
CN212736502U (zh) 灌浆混合物料的集成装置
CN109665752A (zh) 一种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35061B (zh) 一种利用废弃泥浆制备加气块砖的生产系统及工艺方法
CN202415397U (zh) 一种多功能乳化铵油炸药现场混装车
CN209427746U (zh) 一种沥青拌合用下沉式冷料仓
CN206520977U (zh) 多料仓进料机构
CN207594085U (zh) 一种混凝土拌合车和移动式混凝土搅拌装置
CN206678184U (zh) 与料场相结合的下沉式稳定土搅拌站
CN217414491U (zh) 一种水上混凝土生产平台
CN205704666U (zh) 一种混凝土一体化生产系统
CN203723113U (zh) 机械化格式超高粮食平房仓
CN207312672U (zh) 一种底开门漏斗车受煤斗卸料速度控制系统
CN206941567U (zh) 水上碎石桩施工驳船
CN206426276U (zh) 地下混凝土搅拌站
CN213860016U (zh) 一种连续式搅拌机提高储罐下料均匀性结构
CN206765095U (zh) 结合料场的t型下沉式稳定土搅拌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