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02318U - 一种高压接线盒及驱动电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压接线盒及驱动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02318U
CN209402318U CN201920060725.8U CN201920060725U CN209402318U CN 209402318 U CN209402318 U CN 209402318U CN 201920060725 U CN201920060725 U CN 201920060725U CN 209402318 U CN209402318 U CN 2094023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conducting portion
connecting wire
wire box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06072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欢
刘勇敢
王涛
樊青
崔东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ppocampal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Hippocampus Motor Co Ltd
Haima Motor Corp
Haima New Energy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ppocampal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Hippocampus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ppocampal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Hippocampus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ppocampal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06072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023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023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023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配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高压接线盒及驱动电机。一种高压接线盒,包括壳体,壳体具备与壳体的内腔导通的第一导通部、第二导通部及第三导通部。第一导通部与第二导通部相对设置。第一导通部用于供接线座伸入内腔,并与电机壳体连接。第二导通部用于供高压线束伸入内腔,并与高压线束的护套连接。第三导通部用于供连接高压线束及接线座的螺栓伸入内腔。该高压接线盒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有效提高装配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高压接线盒及驱动电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配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高压接线盒及驱动电机。
背景技术
驱动电机高压接线盒为驱动电机必备部件或结构,用于固定从电机本体引出的高压三相线束,并为电机供电设备提供高压三相接口。
在现有技术中,三相高压线束直接与高压接口固定在一起,装配时通常采用“甩线”方式,即手动将高压三相线束引出电机本体,从而使得装配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压接线盒,该高压接线盒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有效提高装配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高压接线盒,包括壳体,壳体具备与壳体的内腔导通的第一导通部、第二导通部及第三导通部;
第一导通部与第二导通部相对设置;
第一导通部用于供接线座伸入内腔,并与电机壳体连接;
第二导通部用于供高压线束伸入内腔,并与高压线束的护套连接;
第三导通部用于供连接高压线束及接线座的螺栓伸入内腔。
该高压接线盒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上的第一导通部、第二导通部及第三导通部。其中,在设置第一导通部及第二导通部时,第一导通部与第二导通部均与壳体的内腔连通,并且第一导通部与第二导通部在壳体上的位置相对,这样的设置方式,能够使得由第一导通部伸入内腔的接线座与由第二导通部伸入内腔的高压线束能够沿相互靠近的方向伸入内腔中,从而使得高压线束与接线座在伸入内腔后,便具备便于连接的相对位置,从而能够减小对高压线束及接线座的位置进行调整的步骤。通过第三导通部能够便于螺栓由第三导通部伸入内腔中,并对连接高压线束及接线座进行固定连接。
综上,通过第一导通部及第二导通部的设置,能够便于高压线束与接线座的定位,通过第三导通部能够用于螺栓连接高压线束及接线座。在定位过程中,通过第一导通部及第二导通部在壳体上相对设置的位置关系,能够起到高压线束与接线座在伸入内腔后形成自动定位的效果,从而能够有效的提高将该高压接线盒装配至驱动电机上的装配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第一导通部与电机壳体螺栓连接,其包括第一开口;
第一开口用于供接线座伸入壳体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第二导通部与护套螺栓连接,其包括至少一个定位凸起部,以及设置在定位凸起部上的通孔;
定位凸起部、通孔及高压线束一一对应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在护套与定位凸起部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第三导通部包括第二开口,第二开口用于供连接高压线束及接线座的螺栓伸入内腔;
高压接线盒包括罩盖,罩盖与壳体连接,以封闭第二开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罩盖与第二开口的配合面间设置有密封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高压接线盒包括高压互锁连接器,高压互锁连接器的一端与壳体连接,高压互锁连接器的另一端与罩盖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壳体的外表面设置有与壳体内部连通的透气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绕透气阀的轮廓,在壳体的外表面设置有排水槽。
一种驱动电机,包括上述的高压接线盒。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压接线盒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有效提高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高压接线盒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透气阀及排水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高压互锁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高压互锁检测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高压接线盒;110-壳体;120-第一导通部;130-第二导通部;140-第三导通部;20-高压线束;21-护套;121-第一开口;131-定位凸起部;132-通孔;150-密封圈;141-第二开口;142-罩盖;160-高压互锁连接器;111-透气阀;112-排水槽;170-高压互锁检测单元;171-高压互锁通讯线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请参考图1-4,图1-4示出了实施例中提供的高压接线盒10的具体结构。
从图1-4中可以看出,该高压接线盒10包括壳体110,壳体110具备与壳体110的内腔导通的第一导通部120、第二导通部130及第三导通部140。
其中,第一导通部120与第二导通部130相对设置。
第一导通部120用于供接线座伸入内腔,并与电机壳体连接。
第二导通部130用于供高压线束20伸入内腔,并与高压线束20的护套21连接。
第三导通部140用于供连接高压线束20及接线座的螺栓伸入内腔。
请参照图1-3,该高压接线盒10包括壳体110,以及设置在壳体110上的第一导通部120、第二导通部130及第三导通部140。其中,在设置第一导通部120及第二导通部130时,第一导通部120与第二导通部130均与壳体110的内腔连通,并且第一导通部120与第二导通部130在壳体110上的位置相对,这样的设置方式,能够使得由第一导通部120伸入内腔的接线座与由第二导通部130伸入内腔的高压线束20能够沿相互靠近的方向伸入内腔中,从而使得高压线束20与接线座在伸入内腔后,便具备便于连接的相对位置,从而能够减小对高压线束20及接线座的位置进行调整的步骤。通过第三导通部140能够便于螺栓由第三导通部140伸入内腔中,并对连接高压线束20及接线座进行固定连接。
综上,通过第一导通部120及第二导通部130的设置,能够便于高压线束20与接线座的定位,通过第三导通部140能够用于螺栓连接高压线束20及接线座。在定位过程中,通过第一导通部120及第二导通部130在壳体110上相对设置的位置关系,能够起到高压线束20与接线座在伸入内腔后形成自动定位的效果,从而能够有效的提高将该高压接线盒10装配至驱动电机上的装配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安装接线座的过程中,接线座预先固定在电机壳体,并且接线座在移入壳体110的内腔中的同时,第一导通部120与电机壳体固定连接,从而保证接线座在内腔中的相对位置。
在安装高压线束20的过程中,高压线束20由第一导通部120伸入内腔,并沿靠近接线座的方向运动,而高压线束20的标准护套21与第三导通部140对接配合,并相对固定在壳体110外。并且高压线束20在于接线座对接时,为高压线束20的端子与接线座对接,随后通过由第三导通部140伸入内腔的螺栓对高压线束20的端子与接线座进行连接。
该高压接线盒10与电机装配的过程如下:
将接线座固定在电机定子上;
将高压接线盒10壳体110固定在电机壳体上,并使得接线座由第一导通部120移入高压接线盒10壳体110的内腔中;
将高压线束20(自带护套21)由第二导通部130伸入内腔,在高压线束20的端子与接线座的定位完成后,通过由第三导通部140伸入内腔中的螺栓将高压线束20的端子与内腔中的接线座进行固定;同时将高压线束20的护套21固定在高压接线盒10壳体110上;
对第三导通部140进行封闭。
在上述安装过程中,由于与通过该高压接线盒10的结构便可起到定位的作用,故部件间的连接可用气动扳手或自动化装配工具完成,无需通过人工对部件间的位置进行调整,从而使得能够提高高压接线盒10的装配效率,并且连接稳定可靠。
进一步地,在设置第一导通部120时,第一导通部120的作用在于与电机壳体连接,并能够供接线座伸入内腔;故第一导通部120可以包括设置在壳体110上的第一开口121,并且第一开口121与接线座的轮廓相适应,以使得接线座能够由第一开口121伸入内腔;另外,第一导通部120还包括绕第一开口121的轮廓设置的多个连接孔,多个连接孔用于安装螺栓,以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将壳体110与电机壳体进行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在设置第一导通部120时,第一开口121具备与接线座的底部及电机壳体相适应的形状,以便于在第一导通部120与电机壳体及接线座的连接面间设置密封圈150,以提高壳体110与电机壳体的装配处的密封性。
在本实施例中,为使得第一开口121能够适配于接线座的形状,故在设置第一开口121时,可以将第一开口121设置为与接线座相适应的矩形开口。而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为使得第一开口121能够与接线座及电机壳体的结构相适配,还可以将第一开口121设置为能够与接线座及电机壳体相适应的梯形开口。
进一步地,在设置第二导通部130时,第二导通部130用于供高压线束20伸入内腔,并在其伸入内腔的过程中,使得高压线束20沿预定的方向移动,以保证高压线束20在伸入内腔后,能够与接线座保持正确的定位位置,故第二导通部130包括用于与高压线束20的护套21连接的定位凸起部131,定位凸起部131与第一开口121相对设置;另外,供高压线束20伸入内腔的通孔132也设置在定位凸起部131上,以保证高压线束20的安装位置。需要说明的是,在高压线束20伸入内腔,护套21与定位凸起部131对接后,为使得护套21能够与第二导通部130连接,以使得护套21能够与壳体110连接,从而使得高压线束20能够稳定的连接在壳体110上,故绕定位凸起部131的轮廓设置有多个安装孔,以便于护套21通过螺栓与安装孔的配合与壳体110进行连接。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定位凸起部131、通孔132及高压线束20一一对应设置。而在本实施例中,该高压接线盒10适用于由电机本体引出的高压三相线束的连接,故第二导通部130包括三个相邻设置的定位凸起部131,每个定位凸起部131上均设置有通孔132,从而以使得定位凸起部131、通孔132及高压线束20一一对应配合。
在设置第三导通部140时,第三导通部140可以包括第二开口141,第二开口141用于供连接高压线束20及接线座的螺栓伸入内腔,并提供一定的操作空间,以便于连接高压线束20及接线座。
综上,通过上述结构,该高压接线盒10能够提高高压接线盒10的装配效率,并且连接稳定可靠。基于上述结构,为提高该高压接线盒10的防水、透气功能,以满足混合动力系统对机电耦合模块防护等级要求。故该高压接线盒10还包括密封圈150及罩盖142。
其中,密封圈150设置在护套21与定位凸起部131的连接处,以提高护套21与壳体110的连接处的密封性能,其外,在第一开口121与电机壳体的连接处同样设置有密封结构,以提高第一开口121与电机壳体的连接处的密封性。
另外,罩盖142用于与第三导通部140配合,以对第二开口141进行密封,同时在第二开口141与罩盖142的连接处同样设置有密封圈150,以提高第三导通部140的密封性。
综上,通过上述结构,能够提高第一导通部120、第二导通部130及第三导通部140的密封性及防水性能。另外,为提高该高压接线盒10的透气性,
请参照图2,在壳体110的外表面设置有与壳体110内部连通的透气阀111,并且绕透气阀111的轮廓,在壳体110的外表面设置有排水槽112。通过透气阀111能够在高压接线盒10壳体110内部由于高温导致气压上升时,通过此透气阀111进行排气,以维持内外气压平衡;通过排水槽112能够在有水淋在透气阀111上时,将水沿排水槽112流走,以避免水进入高压接线盒10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安装该高压接线盒10时,需要根据高压接线盒10的安装方向设置排水槽112,以便于水的排出,故在设置排水槽112时,排水槽112包括绕透气阀111的外周设置的环形槽,以及沿重力方向进行排水的引水槽。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3及图4,在本实施例中,为使得该高压接线盒10具备压互锁功能,以满足混合动力系统功能安全要求;故高压接线盒10包括高压互锁连接器160,高压互锁连接器160的一端与壳体110连接,高压互锁连接器160的另一端与罩盖142连接。
具体的,高压互锁连接器160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在高压接线盒10壳体110上,同时高压互锁连接器160的另一端(接插件公端)穿过罩盖142上的通孔132,与高压互锁回路中的一个连接器(接插件母端)连接,高压互锁通讯线束171和高压互锁检测单元170有两个引脚连接,形成高压互锁回路。
由此,在车辆维修时,如果需要拆卸高压线束20,必须先拆卸罩盖142,要拆除罩盖142必须先拔掉与高压互锁连接器160连接的接插件母端,随即切断了高压互锁回路,高压电则被立即强制切断;所以,即使在维修前,维修工人忘记了提前断开高压电,也不会有触电危险。
高压互锁回路工作原理:高压互锁监测单元其中一个“引脚”持续的发出高压互锁信号(PWM信号或者电流信号),然后“引脚”接收并监测高压互锁信号;如果当“引脚”监测到接收的高压互锁信号正常,高压互锁监测单元会发出“高压互锁连接正常”的信号给高压电源控制模块,允许上高压电:否则,高压互锁回路任何一路断开或者连接不可靠,“引脚”就接收不到高压互锁信号或者接收到的高压互锁信号异常,此时高压互锁监测单元会发出“高压互锁连接异常”的信号给高压电源控制单元,不允许上高压电。如果车辆运行时或维修时,无论任何原因(出现故障,或者认为操作),一旦高压互锁回路从正常状态变为异常状态,高压互锁监测单元均会发出“高压互锁连接异常”的信号给高压电源控制单元,高压电源控制单元会立即执行下高压电,确保车辆和人员安全。
综上,该高压接线盒10结构简单,能够实现高效率的装配,并且具备可靠的防水、透气功能及高压互锁功能的高压接线盒10。基于前述的高压接线盒10,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采用了上述的高压接线盒10的驱动电机,该驱动电机可用于电动汽车领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高压接线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压接线盒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备与所述壳体的内腔导通的第一导通部、第二导通部及第三导通部;
所述第一导通部与所述第二导通部相对设置;
所述第一导通部用于供接线座伸入所述内腔,并与电机壳体连接;
所述第二导通部用于供高压线束伸入所述内腔,并与所述高压线束的护套连接;
所述第三导通部用于供连接所述高压线束及所述接线座的螺栓伸入所述内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接线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通部与所述电机壳体螺栓连接,其包括第一开口;
所述第一开口用于供所述接线座伸入所述壳体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接线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导通部与所述护套螺栓连接,其包括至少一个定位凸起部,以及设置在所述定位凸起部上的通孔;
所述定位凸起部、所述通孔及所述高压线束一一对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压接线盒,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护套与所述定位凸起部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接线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导通部包括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用于供连接所述高压线束及接线座的螺栓伸入所述内腔;
所述高压接线盒包括罩盖,所述罩盖与所述壳体连接,以封闭所述第二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压接线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盖与所述第二开口的配合面间设置有密封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压接线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压接线盒包括高压互锁连接器,所述高压互锁连接器的一端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高压互锁连接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罩盖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接线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的外表面设置有与所述壳体内部连通的透气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压接线盒,其特征在于:
绕所述透气阀的轮廓,在所述壳体的外表面设置有排水槽。
10.一种驱动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电机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高压接线盒。
CN201920060725.8U 2019-01-15 2019-01-15 一种高压接线盒及驱动电机 Active CN2094023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60725.8U CN209402318U (zh) 2019-01-15 2019-01-15 一种高压接线盒及驱动电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60725.8U CN209402318U (zh) 2019-01-15 2019-01-15 一种高压接线盒及驱动电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02318U true CN209402318U (zh) 2019-09-17

Family

ID=678984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060725.8U Active CN209402318U (zh) 2019-01-15 2019-01-15 一种高压接线盒及驱动电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023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60272073A1 (en) Power conversion apparatus and junction box
JPH0974709A (ja) 水中モータ及び防水コネクタ
EP3082201B1 (en) Connector
CN108349404B (zh) 用于机动车的高压电池和机动车
CN112771733B (zh) 电插头连接器、高压线束、高压系统以及用于附接电插头连接器的方法
CN210984802U (zh) 电池包结构及车辆
EP3590158B1 (en) High-voltage interlock plug assembly
KR20180047791A (ko) 전기차용 통합 고전압 정션 유니트
JP2012085416A (ja) 電源遮断装置
US20210313716A1 (en) Electrical device
EP2551965B1 (en) Connection system for establishing an electrical connection between an electrical device for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and at least one pair of cables
CN206480722U (zh) 用于动力电池包的集成式bdu和具有其的动力电池包
CN209402318U (zh) 一种高压接线盒及驱动电机
CN112636025B (zh) 防水快速插接式接线装置
CN106887545B (zh) 牵引蓄电池的壳体和用于安装这类壳体的方法
CN210852068U (zh) 一种电动汽车用高压配电盒
CN208656367U (zh) 一种车用中央接线盒
CN110868129A (zh) 一种电机控制器
CN217158571U (zh) 一种电池包断路单元及电池包
CN211017532U (zh) 一种电动汽车bdu快速插拔装置
CN209183857U (zh) 一种动力电连接器及电池模组
KR200483105Y1 (ko) 조인트 커넥터 및 어스 터미널 결합장치
JP2013193692A (ja) 高電圧機器
CN208707185U (zh) 一种接地引出装置及气体绝缘开关柜
CN106252574A (zh) 高压线束连接结构及具有该高压线束连接结构的动力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