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52098U - 工件步进轨道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工件步进轨道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52098U
CN209352098U CN201822071927.0U CN201822071927U CN209352098U CN 209352098 U CN209352098 U CN 209352098U CN 201822071927 U CN201822071927 U CN 201822071927U CN 209352098 U CN209352098 U CN 2093520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ck
tooling
workpiece
cylinder
be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07192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henfengdi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henfengdi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henfengdi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henfengdi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07192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520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520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52098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pecific Conveyanc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件步进轨道及系统,涉及工件运输领域。该轨道,包括:轨道、工装、工装随动轴承、第一电机、第一皮带、第一搬运组件、第一运输气路接头、第一气缸、保持气路接头和保持气路推进气缸;轨道包括:上层工作轨道;工装设置在上层工作轨道上;工装随动轴承安装在工装上;第一电机和第一皮带连接;第一搬运组件安装在第一皮带上;第一皮带安装在上层工作轨道一侧;第一运输气路接头和第一气缸连接,第一运输气路接头和第一气缸设置在第一搬运组件上;保持气路接头和保持气路推进气缸连接,保持气路接头和保持气路推进气缸设置在上层工作轨道上。通过轨道可以实现工件在运输和加工过程中的可靠吸附。

Description

工件步进轨道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件运输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工件步进轨道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生产车间中,为了使工件满足使用要求,往往需要对工件进行多种工序的加工。在对工件进行不同工序加工时,需要把工件运输到对应的工位进行相应的加工处理。一般而言,工件的运输采用轨道运输。
目前,轨道搬运时,轨道上一般采用工装将工件夹持,便于后续的加工。对于一些结构较小的工件,现有技术的轨道上的工装不易夹持,且用现有技术的工装夹持之后,不易对工件进行进一步的加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工件步进轨道及系统,通过第一电机和第一皮带第一工装搬运组件及工装。通过气路的设置,实现工件在加工以及搬运过程中的牢固吸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工件步进轨道,包括:上层工作轨道、工装、工装随动轴承、第一电机、第一皮带、第一搬运组件、第一拨叉、第一气缸、第一运输气路接头、保持气路接头、保持气路推进气缸、光电开关触发板和光电开关;所述工装设置在所述上层工作轨道上;所述工装随动轴承安装在所述工装上;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一皮带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电机用于为所述第一皮带提供动力;所述第一搬运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一皮带上;所述第一皮带安装在所述上层工作轨道一侧;所述第一拨叉和所述第一气缸连接,所述第一拨叉和所述第一气缸设置在所述第一搬运组件上,其中,所述第一气缸为所述第一拨叉提供动力;所述第一运输气路接头和所述第一气缸连接,所述第一运输气路接头和所述第一气缸设置在所述第一搬运组件上;所述保持气路接头和所述保持气路推进气缸连接,所述保持气路接头和所述保持气路推进气缸设置在所述上层工作轨道上;所述工装包括: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一运输气路接头连接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保持气路接头连接;所述光电开关触发板安装在所述工装上;所述光电开关安装在所述上层工作轨道上。
进一步地,所述工装随动轴承、所述光电开关触发板和所述光电开关均为多个;多个所述光电开关按照预设间隔安装在所述上层工作轨道上。
进一步地,所述轨道还包括:定位珠;所述工装底部设置与所述定位珠相适配的凹槽;所述定位珠设置在所述轨道上。
进一步地,所述轨道还包括:第一电动滑台和第二电动滑台;所述第一电动滑台安装在所述上层工作轨道一端,所述第二电动滑台安装在所述上层工作轨道的另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轨道还包括:第一上下固定机构和第二上下固定机构;所述第一上下固定机构安装在所述第一电动滑台上;所述第二上下固定机构安装在所述第二电动滑台上。
进一步地,所述轨道还包括:多个限位开关;所述多个限位开关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电动滑台的两端和所述第二电动滑台的两端。
进一步地,所述轨道还包括:下层工作轨道;所述下层工作轨道通过立柱与所述上层工作轨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轨道还包括:第二电机和所述第二皮带;
所述第二电机和第二皮带连接,其中,所述第二电机用于为所述第二皮带提供动力。
进一步地,所述轨道还包括:第二搬运组件、第二拨叉、第二运输气路接头和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搬运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二皮带上;所述第二皮带安装在所述下层工作轨道一侧;所述第二拨叉和所述第二气缸连接,所述第二拨叉和所述第二气缸设置在所述第二搬运组件上,其中,所述第二气缸为所述第二拨叉提供动力;所述第二运输气路接头和所述第二气缸连接,所述第二运输气路接头和所述第二气缸设置在所述第二搬运组件上。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工件步进系统,包括:工件和第一方面所述的工件步进轨道;所述工件吸附在所述工件步进轨道上的所述工装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工件步进轨道及系统,工装和第一搬运组件实现连接,在搬运过程中,第一搬运组件上的第一运输气路接头和第一气缸为工装提供吸附工件的气路。到达预定工位时,由保持气路接头、保持气路推进气缸为工装提供吸附工件的气路。运输过程中的气路和工件加工的气路,保证了在工件运输和工件加工过程中工装将工件牢靠吸附,保证了搬运和加工工件的可靠进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工件步进轨道整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工件步进轨道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工件步进轨道的工装一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工件步进轨道的工装另一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工件步进轨道的上层工作轨道局部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工件步进轨道的第一搬运组件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工件步进轨道的后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工件步进轨道的第二搬运组件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工件步进轨道的供电电极示意图。
图标:1-上层工作轨道;2-工装;201-第一接口;202-第二接口;3-工装随动轴承;4-第一电机;5-第一皮带;6-第一搬运组件;7-第一拨叉;8-第一气缸;9-第一运输气路接头;10-保持气路接头;11-保持气路推进气缸;12-光电开关触发板;13-光电开关;14-第一电动滑台;15-第二电动滑台;16-第一上下固定机构;17-第二上下固定机构;18-限位开关;19-下层工作轨道;20-立柱;21-第二电机;22-第二皮带;23-第二搬运组件;24-第二拨叉;25-第二气缸;26-第二运输气路接头;27-第一电极;28-第二电极;29-弹簧触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工件步进轨道整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工件步进轨道正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工件步进轨道的工装一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工件步进轨道的工装另一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工件步进轨道的上层工作轨道局部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工件步进轨道的第一搬运组件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工件步进轨道的后视图。
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工件步进轨道,包括:上层工作轨道1、工装2、工装随动轴承3、第一电机4、第一皮带5、第一搬运组件6、第一拨叉7、第一气缸8、第一运输气路接头9、保持气路接头10、保持气路推进气缸11、光电开关触发板12和光电开关13。
需要说明的是,工件步进轨道是用控制器进行控制的。
工装2设置在上层工作轨道1上。
其中,工装2用于搬运工件。上层工作轨道1是工装2的运输轨道,工装2在上层工作轨道1上运动带动工件在轨道上的运动。
工装随动轴承3安装在工装2上。工装随动轴承3置于第一拨叉7的凹槽内,用于工装2和第一搬运组件6的连接。从而通过第一搬运组件6的运动带动工装2向下一个工位步进。第一电机4和第一皮带5连接,其中,第一电机4用于为第一皮带5提供动力。且第一搬运组件6安装在第一皮带5上。通过第一电机4的旋转带动第一皮带5的运动,第一搬运组件6固定在第一皮带5上,第一搬运组件6跟随皮带的运动而移动。
可选地,第一电机4可以选择步进电机、伺服电机、步进伺服电机,直线电机等。
第一皮带5安装在上层工作轨道1一侧。
第一拨叉7和第一气缸8连接,其中,第一气缸8为第一拨叉7提供动力,当第一气缸8将第一拨叉7推出时,工装随动轴承3进入第一拨叉7的凹槽中。第一拨叉7和第一气缸8设置在第一搬运组件6上。
第一运输气路接头9和第一气缸8连接,第一运输气路接头9和第一气缸8为第一搬运组件6运输工装2的过程中提供真空环境,用于工件的吸附。第一运输气路接头9和第一气缸8设置在第一搬运组件6上。
保持气路接头10和保持气路推进气缸11连接。保持气路接头10和保持气路推进气缸11在工件达到指定工位时,提供真空环境,用于工件的吸附。接头和保持气路推进气缸11设置在上层工作轨道1上。
如图3和4所示,工装2包括:第一接口201和第二接口202;第一接口201与第一运输气路接头9连接;第二接口202与保持气路接头10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工装2的第一接口201用于与第一运输气路接头9连接,实现运输气路的接通。第二接口202用于与保持气路接头10,实现保持气路的接通。
进一步地,如图3和4所示,光电开关触发板12安装在工装2上。如图7所示,光电开关13安装在上层工作轨道1上。
其中,光电开关13安装在工作轨道上,当第一搬运组件6搬运至光电开关13所在位置时,光电开关触发板12触发光电开关13,光电开关13将信号传输至控制器。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工件步进轨道,第一搬运组件6的气路与工装2连接,使得工件吸附在工装2上。第一电机4和第一皮带5带动第一搬运组件6对工装2的搬运,从而实现了工件从一个工位移动至另一个工位,进行下一个工艺流程的加工。
进一步地,工装随动轴承3、光电开关触发板12和光电开关13均为多个。多个光电开关13按照预设间隔安装在上层工作轨道1上。
可选地,光电开关13可以为光电传感器、接近开关等。
需要说明的是,安装光电开关13的位置为工件需要进行加工艺工的位置。可选地,第一电机4正转时,第一皮带5向前传送;第一电机4反转时,第一皮带5向后传送。当光电开关13检测到信号时,第一搬运组件6到达工位,第一电机4停止正转,第一皮带5静止,同时第一搬运组件6停止动作,工件在该工位进行加工。
进一步地,还包括:定位珠。工装2底部设置与定位珠相适配的凹槽。定位珠设置在轨道上。
需要说明的是,定位珠设置在需要进行加工的工位上,当工装2运动至工位时,工装2将定位珠下压,定位珠上的弹簧压缩,定位珠卡接在工装2底部的凹槽内,起到固定工装2的作用,便于对工件进行加工。
进一步地,如图1和2所示,轨道还包括:第一电动滑台14和第二电动滑台15。
第一电动滑台14安装在上层工作轨道1一端,第二电动滑台15安装在上层工作轨道1的另一端。
其中,第一电动滑台14和第二电动滑台15用于将工装2回收。
进一步地,如图1和2所示,轨道还包括:第一上下固定机构16和第二上下固定机构17。第一上下固定机构16安装在第一电动滑台14上。第二上下固定机构17安装在第二电动滑台15上。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上下固定机构16和第二上下固定机构17将工装2固定,用于工装2的运输。具体的,第一上下固定机构16安装在第一电动滑台14上,当第一上下固定机构16携带工装2时,第一上下固定机构16在第一电动滑台14上运动,实现工装2在上层工作轨道1和下层工作轨道19之间的运动。类似地,第二上下固定机构17安装在第二电动滑台15上,当第二上下固定机构17携带工装2时,第二上下固定机构17在第二电动滑台15上运动,实现工装2在上层工作轨道1和下层工作轨道19之间的运动。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该轨道还包括:多个限位开关18。多个限位开关18分别设置在第一电动滑台14的两端和第二电动滑台15的两端。用于第一上下固定机构16和第二上下固定机构17的限位,保证工装2与上层工作轨道1或下层工作轨道19之间的对接。
进一步地,如图1和2所示,该轨道还包括:下层工作轨道19。下层工作轨道19通过立柱20与上层工作轨道1连接。
上层工作轨道1、第一上下固定机构16、第二上下固定机构17和下层工作轨道19,构成了一个循环工作的轨道,实现了工装2携带工件在上层工作轨道1上运动。以及通过第一上下固定机构16、第二上下固定机构17和下层工作轨道19实现工装2回收至上层工作轨道1继续用于工装2的搬运。
进一步地,如图1和2所示,还包括:第二电机21和第二皮带22。第二电机21和第二皮带22连接,其中,第二电机21用于为第二皮带22提供动力。
可选地,步进轨道除了皮带(同步带)驱动机构外,其他驱动机构,如丝杆、直线电机等,也在本申请保护范围之内。
第二皮带22安装在下层工作轨道19一侧。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工件步进轨道的第二搬运组件示意图。
进一步地,如图1、2和8所示,还包括:第二搬运组件23、第二拨叉24、第二运输气路接头26和第二气缸25。
第二搬运组件23安装在第二皮带22上。第二电机21用于为第二皮带22提供动力,带动第二皮带22的运输,第二搬运组件23安装在第二皮带22上,可带动第二搬运组件23的运动。
如图8所示,第二拨叉24和第二气缸25连接,第二拨叉24和第二气缸25设置在第二搬运组件23上,其中,第二气缸25为第二拨叉24提供动力。
第二运输气路接头26和第二气缸25连接,第二运输气路接头26和第二气缸25设置在第二搬运组件23上。
以上实施例中提供的工件步进轨道,可将工件从一个工位运输至另一个工位,具体操作如下:
控制器控制第一气缸8动作,第一气缸8将第一拨叉7推出,工装随动轴承3进入第一拨叉7的凹槽内,且第一运输气路接头9与工装2的第一接口201连接,实现了运输气路的连接。
可选地,工装随动轴承3和第一拨叉7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销轴和销孔的连接方式。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工件步进轨道的供电电极示意图。
可选地,中间保持气路和运输气路上的气路可以通过正压压缩空气。
可选地,如图9所示,工装2上设置第一电极27,第二电极28设置在工作轨道上,且与第一电极27相对。第一电极27和第二电极28与电源连接,为工装2提供电源。第二电极28上设置多个弹簧触点29,例如选用三个弹簧触点29,设置弹簧触点29以保证接触的可靠性,使得第一电极27和第二电极28接触更为可靠。
控制器控制第一气缸8动作,由于第一运输气路接头9与工装2的第一接口201连接,可将工件吸附在工装2上。当第一运输气路接头9上的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压力值到达第一预设值时,控制器控制第一电机4正转,带动第一皮带5和第一搬运组件6向下一个工位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当吸附压力到达第一预设值时,此时工件牢固的吸附在工装2上,在对工件进行加工时,保证工件不会从工装2上脱落,进而影响加工过程。
进一步地,当第一搬运组件6上的光电开关触发板12触发上层工作轨道1上的光电开关13时,即第一搬运组件6移动至下一个工位,光电开关13将信号传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光电开关13的信号,控制第一电机4停止工作,此时,第一皮带5以及第一搬运组件6停止运动。
搬运组件停止运动,即工件到达加工工位,可对工件进行加工操作,例如,焊接、清洗、切削,打磨,攻丝等加工。
进一步地,当工件到达指定工位时,为了保证上述加工工艺流程的正常进行,工件仍需要稳定可靠吸附工件。光电开关13检测到工件到达工位后,控制器控制保持气路推进气缸11动作,保持气路接头10接入工装2的第二接口202内,实现了保持气路的连接。
接通了保持气路后,保持气路推进气缸11持续工作,当保持气路接头10上的第二压力传感器检测到保持气路接头10上的压力到达第二预设值时,控制器控制第一气缸8停止动作,则第一拨收回,且带动第一运输气路接头9从第一接口201处退回,即第一搬运组件6和工件脱离。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搬运组件6和工件脱离后,工件依靠保持气路持续吸附在工装2上。
进一步地,第一搬运组件6和工件脱离,当第二压力传感器检测到保持气路接头10上的压力到达第二预设值时,控制器控制电机反转,第一皮带5回退,带动第一搬运组件6退回上一工位,用于承接另一个工件。
工件在工位上加工预设时间后,第一搬运组件6重复上述搬运动作。将工件搬运至下一工位,完成下一加工流程。
需要说明的是,当工件完成所有的加工流程后,到达最后一个工位,可将工件取出。
可选地,将工件取出后的工装2,固定在第二上下固定机构17上。第二上下固定机构17通过第二电动滑台15运送至下层工作轨道19处,由于安装了限位开关18,第二上下固定机构17不会超过下层工作轨道19的位置,实现了第二上下固定机构17和下层工作轨道19的准确对接。
进一步地,工装2运送至下层工作轨道19后,第二上下固定机构17沿着第二电动滑台15滑动至上层工作轨道1处,控制器控制第二气缸25动作,第二气缸25带动运动,工装2上的工装随动轴承3卡入第二拨叉24的凹槽内,且第二运输气路接头26与第一接口201连接,接通了运输气路。
可选地,工装随动轴承3和第一拨叉7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销轴和销孔的连接方式。
进一步地,接通了运输气路后,控制器控制第二气缸25动作,使得工装2与第二搬运组件23连接。
进一步地,当第二运输气路接头26上的第三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压力到达第三预设值时,控制器控制第二电机21反转,带动第二皮带22移动,从而带动第二搬运组件23向下一个工位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下层工作轨道19未设置保持气路接头10和保持气路推进气缸11是因为工装2在下层工作轨道19上移动时,已经未携带工件,因此不必设置保持气路接头10和保持气路推进气缸11。
进一步地,工装2搬运至第一电动滑台14时,第一上下固定机构16固定工装2,通过第一电动滑台14将工装2搬运至上层工作轨道1。
还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整个轨道的步进是同步进行的,因此,控制器控制第一电机4转动的同时控制第二电机21的转动,由于要实现轨道的循环,因此控制器控制第一电机4的转动方向和第二电机21的转动方向相反。即控制第一电机4正转时,第二电机21反转;控制第一电机4反转时,第二电机21正转。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电动滑台14上设置有限位开关18,因此第一上下固定机构16不会超过上层工作轨道1的位置,实现了第一上下固定机构16和上层工作轨道1的准确对接。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工件步进系统,包括:工件和上一实施例提供的工件步进轨道。工件吸附在工件步进轨道上的工装2上。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工件步进轨道及系统,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搬运组件6的运输气路以及控制保持气路,保证了工件在工装2上的可靠牢固吸附,保证了工件加工及运输的可靠进行。设置第一电动滑台14、第二电动滑台15和下层工作轨道19实现了工装2的循环回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工件步进轨道,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层工作轨道、工装、工装随动轴承、第一电机、第一皮带、第一搬运组件、第一拨叉、第一气缸、第一运输气路接头、保持气路接头、保持气路推进气缸、光电开关触发板和光电开关;
所述工装设置在所述上层工作轨道上;
所述工装随动轴承安装在所述工装上;
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一皮带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电机用于为所述第一皮带提供动力;
所述第一搬运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一皮带上;
所述第一皮带安装在所述上层工作轨道一侧;
所述第一拨叉和所述第一气缸连接,所述第一拨叉和所述第一气缸设置在所述第一搬运组件上,其中,所述第一气缸为所述第一拨叉提供动力;
所述第一运输气路接头和所述第一气缸连接,所述第一运输气路接头和所述第一气缸设置在所述第一搬运组件上;
所述保持气路接头和所述保持气路推进气缸连接,所述保持气路接头和所述保持气路推进气缸设置在所述上层工作轨道上;
所述工装包括: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
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一运输气路接头连接;
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保持气路接头连接;
所述光电开关触发板安装在所述工装上;
所述光电开关安装在所述上层工作轨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步进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装随动轴承、所述光电开关触发板和所述光电开关均为多个;
多个所述光电开关按照预设间隔安装在所述上层工作轨道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件步进轨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珠;
所述工装底部设置与所述定位珠相适配的凹槽;
所述定位珠设置在所述轨道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件步进轨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电动滑台和第二电动滑台;
所述第一电动滑台安装在所述上层工作轨道一端,所述第二电动滑台安装在所述上层工作轨道的另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件步进轨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上下固定机构和第二上下固定机构;
所述第一上下固定机构安装在所述第一电动滑台上;
所述第二上下固定机构安装在所述第二电动滑台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件步进轨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限位开关;
所述多个限位开关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电动滑台的两端和所述第二电动滑台的两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工件步进轨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层工作轨道;
所述下层工作轨道通过立柱与所述上层工作轨道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工件步进轨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电机和第二皮带;
所述第二电机和所述第二皮带连接,其中,所述第二电机用于为所述第二皮带提供动力。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工件步进轨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搬运组件、第二拨叉、第二气缸和第二运输气路接头;
所述第二搬运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二皮带上;
所述第二皮带安装在所述下层工作轨道一侧;
所述第二拨叉和所述第二气缸连接,所述第二拨叉和所述第二气缸设置在所述第二搬运组件上,其中,所述第二气缸为所述第二拨叉提供动力;
所述第二运输气路接头和所述第二气缸连接,所述第二运输气路接头和所述第二气缸设置在所述第二搬运组件上。
10.一种工件步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件和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工件步进轨道;
所述工件吸附在所述工件步进轨道上的所述工装上。
CN201822071927.0U 2018-12-10 2018-12-10 工件步进轨道及系统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93520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71927.0U CN209352098U (zh) 2018-12-10 2018-12-10 工件步进轨道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71927.0U CN209352098U (zh) 2018-12-10 2018-12-10 工件步进轨道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52098U true CN209352098U (zh) 2019-09-06

Family

ID=677986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071927.0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9352098U (zh) 2018-12-10 2018-12-10 工件步进轨道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5209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35553A (zh) * 2018-12-10 2019-02-15 深圳市深丰迪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工件步进轨道及系统
CN112571131A (zh) * 2019-09-30 2021-03-30 深圳市创智联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烟雾探测器轨道用打孔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35553A (zh) * 2018-12-10 2019-02-15 深圳市深丰迪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工件步进轨道及系统
CN109335553B (zh) * 2018-12-10 2024-05-24 深圳市深丰迪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工件步进轨道及系统
CN112571131A (zh) * 2019-09-30 2021-03-30 深圳市创智联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烟雾探测器轨道用打孔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34334B (zh) 一种用于输送夹具并实现多车型共用的十字滑台
CN209352098U (zh) 工件步进轨道及系统
CN102548237B (zh) 一种直驱式高速高效送料器随动型贴片头
CN106739499B (zh) 一种支持流水线生产的印制电子打印装置
CN103640894A (zh) 精密往复移送装置
CN102489619B (zh) 工件定位装置
CN105364475A (zh) 一种遥控器总装生产线
CN205204232U (zh) 一种自动摆盘机
CN109335553A (zh) 工件步进轨道及系统
CN113134814B (zh) 一种基于智能控制的翻转机构
JPH09290391A (ja) ロボット
CN112275571A (zh) 一种点胶实时胶线检测设备及方法
CN208549067U (zh) 自动压合装置
CN110834014B (zh) 夹具和激光加工设备
CN214369002U (zh) 一种双工位投影装置和双工位快速定位装置
CN210348195U (zh) 一种多工位曝光装置
CN214933769U (zh) 一种具有换向机构的输送线
CN214560171U (zh) 一种产品自动对中定位机
CN210756636U (zh) 一种新型直线模组
CN210465633U (zh) 一种400m对讲机电池性能的检测装置
CN210854601U (zh) 胶片纠偏装置
CN209306425U (zh) 一种接头料框
CN217349508U (zh) 上下回流输送装置及电容器加工设备
JP2002321063A (ja) 抵抗溶接装置
CN209239360U (zh) 一种两种摄像模组焊接固定机构共用定位治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90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524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90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