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40364U - 联轴器组件、转向助力系统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联轴器组件、转向助力系统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40364U
CN209340364U CN201822240147.4U CN201822240147U CN209340364U CN 209340364 U CN209340364 U CN 209340364U CN 201822240147 U CN201822240147 U CN 201822240147U CN 209340364 U CN209340364 U CN 2093403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w
coupling
shaft coupling
output end
blocked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24014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迪
王朝久
云静
何章凡
李宁
任学实
王帅
刘月
常雅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ehive intelligent steering system (Jiangsu)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24014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403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403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403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3/00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 F16D3/50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with the coupling parts connected by one or more intermediate members
    • F16D3/64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with the coupling parts connected by one or more intermediate members comprising elastic elements arranged between substantially-radial walls of both coupling pa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wer Steering Mechanism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联轴器组件、转向助力系统及车辆,其特征在于,联轴器组件包括:输入端联轴器,所述输入端联轴器上设置有第一卡爪;输出端联轴器,所述输出端联轴器上设置有第二卡爪;弹性联轴器,所述弹性联轴器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爪和所述第二卡爪卡接配合的第一卡接孔和第二卡接孔,所述弹性联轴器上还设置有限制所述第一卡爪或/和所述第二卡爪沿径向移动的限位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联轴器组件稳定性好,可靠性高,可以更好地承受径向力,输入端联轴器和输出端联轴器的同轴度更高。

Description

联轴器组件、转向助力系统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联轴器组件、转向助力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电动转向助力系统安装在汽车方向盘下部管柱部位或者转向器上,起到助力转向作用。电动转向助力系统助力部分有电机和减速机构组成,电动机输出的扭矩通过联轴器组件传递到减速机构,经过减速增扭后,作用在输出轴或齿条上,实现电动助力转向。而减速机构包括蜗轮和蜗杆(动力输入端),蜗杆适于与输出端联轴器配合,电机的动力输出端适于与输入端联轴器配合,现有技术中,蜗杆与蜗轮的配合会使蜗杆的产生远离或靠近蜗轮的径向力,径向力使得蜗杆与动力输出端产生不同轴的趋势,进而导致了弹性联轴器承受扭矩不足,影响了联轴器组件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联轴器组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联轴器组件稳定性好,可靠性高,可以更好地承受径向力,输入端联轴器和输出端联轴器的同轴度更高。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联轴器组件的转向助力系统。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转向助力系统的车辆。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联轴器组件包括:输入端联轴器,所述输入端联轴器上设置有第一卡爪;输出端联轴器,所述输出端联轴器上设置有第二卡爪;弹性联轴器,所述弹性联轴器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爪和所述第二卡爪卡接配合的第一卡接孔和第二卡接孔,所述弹性联轴器上还设置有限制所述第一卡爪或/和所述第二卡爪沿径向移动的限位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弹性联轴器包括:内衬;外衬,所述外衬设置在所述内衬的外周,所述外衬与所述内衬间隔开;连接臂,所述连接臂为多个且每个所述连接臂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内衬和所述外衬固定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臂与所述内衬和所述外衬限定出所述第一卡接孔或第二卡接孔;其中所述外衬构造为所述限位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外衬构造为环形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衬具有朝向所述输入端联轴器的第一侧面和朝向所述输出端联轴器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二侧面上设置有第二凸起部;所述输入端联轴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起部配合的第一配合槽,所述输出端联轴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凸起部配合的第二配合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衬上设置有调整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卡爪的长度小于未压缩时所述弹性联轴器上的所述第一卡接孔的深度,所述第二卡爪的长度小于未压缩时所述弹性联轴器上的所述第二卡接孔的深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卡爪和所述第一卡接孔均为多个且彼此一一对应,所述第二卡爪和所述第二卡接孔均为多个且彼此一一对应,多个所述第一卡接孔和多个所述第二卡接孔交错分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卡爪的横截面和所述第二卡爪的横截面均构造为梯形。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联轴器组件具有以下优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联轴器组件,在弹性联轴器上设置有适于与第一卡爪配合的第一卡接孔和与第二卡爪配合的第二卡接孔,令输入端联轴器与输出端联轴器之间的卡接配合更加可靠稳定;同时弹性联轴器上还设置有限制第一卡爪或/和第二卡爪沿径向移动的限位部,以限制第一卡爪与第二卡爪在径向的移动,提高输入端联轴器与输出端联轴器的同轴度,输出端联轴器与输入端联轴器之间可以通过弹性联轴器更加平稳地传递力矩。
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转向助力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转向助力系统包括电机、减速机构和上述实施例中的联轴器组件,电机具有动力输出端,减速机构具有动力输入端,输入端联轴器与动力输出端相连,输出端联轴器与动力输入端相连,电机所输出的力矩可以稳定地通过联轴器组件传递给减速机构以实现车辆的转向。
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上设置有上述实施例的转向助力系统,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上设置有上述实施例的转向助力系统,因此该车辆转向助力系统的稳定性好,可靠性高,异响小。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联轴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输入端联轴器(输出端联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弹性联轴器的机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转向助力系统的机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联轴器组件100,
输入端联轴器110,第一卡爪111,第一配合槽112,
输出端联轴器120,第二卡爪121,第二配合槽122,
弹性联轴器130,第一卡接孔131,第二卡接孔132,限位部133,
内衬134,第一凸起部134a,第二凸起部134b,调整孔134c,连接臂136,
转向助力系统200,
电机210,动力输出端211,
减速机构220,动力输入端221。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根据图1-图4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联轴器组件100进行详细描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联轴器组件100包括输入端联轴器110、输出端联轴器120和弹性联轴器130,其中输入端联轴器110上设置有第一卡爪111,输出端联轴器120上设置有第二卡爪121,弹性联轴器130分别设置有与第一卡爪111和第二卡爪121卡接配合的第一卡接孔131和第二卡接孔132,弹性联轴器130上还设置有限制第一卡爪111或/和第二卡爪121沿径向移动的限位部133。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联轴器可以适用于车辆的电动转向助力系统200,电动转向助力系统200安装在汽车方向盘下部管柱部位或者转向器上,起到助力转向作用。电动转向助力系统200助力部分有电机210和减速机构220组成,电动机输出的扭矩通过联轴器组件100传递到减速机构220,经过减速增扭后,作用在输出轴或齿条上,实现电动助力转向。
而减速机构220包括蜗轮和蜗杆(动力输入端221),蜗杆适于与输出端联轴器120配合,电机210的动力输出端211适于与输入端联轴器120配合,现有技术中,蜗杆与蜗轮的配合会使蜗杆的产生远离或靠近蜗轮的径向力,径向力使得蜗杆与动力输出端产生不同轴的趋势,进而导致了弹性联轴器承受扭矩不足,影响了联轴器组件的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联轴器组件100,在弹性联轴器130上设置有适于与第一卡爪111配合的第一卡接孔131和与第二卡爪121配合的第二卡接孔132,令输入端联轴器110与输出端联轴器120之间的卡接配合更加可靠稳定;同时弹性联轴器130上还设置有限制第一卡爪111或/和第二卡爪121沿径向移动的限位部133,以限制第一卡爪111与第二卡爪121在径向的移动,提高输入端联轴器110与输出端联轴器120的同轴度,输出端联轴器120与输入端联轴器110之间可以通过弹性联轴器130更加平稳地传递力矩。
通过限位部133的设置,弹性联轴器130可以有效地限制输出端联轴器120与输入端联轴器110在径向上的移动,使弹性联轴器130可以更好地承受径向力,第一卡爪111和第二卡爪121在产生径向移动的趋势时,限位部133可以有效地限制第一卡爪111和第二卡爪121的移动,弹性联轴器130可以与第一卡爪111和第二卡爪121之间充分接触,在径向上的形变量小,受力更加均匀,保证输入端联轴器110和输出端联轴器120的支架的转矩传递稳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联轴器组件100,通过在弹性联轴器130上设置限制第一卡爪111或/和第二卡爪121沿径向移动的限位部133,使得输入端联轴器110和输出端联轴器120与弹性联轴器130之间的配合更加可靠,限位部133的设置有减少了弹性联轴器130在径向上的形变,可保持与输入端联轴器110和输出端联轴器120的接触,弹性联轴器130可以有效地传递转矩,抑制输入端联轴器110与输出端联轴器120产生不同轴的趋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弹性联轴器130包括内衬134、外衬和连接臂136,外衬设置在内衬134的外周,外衬与内衬134间隔开,连接臂136为多个且每个连接臂136的两端分别与内衬134和外衬固定连接,相邻的两个连接臂136与内衬134和外衬限定出第一卡接孔131和第二卡接孔132,其中,外衬构造为限位部133。
第一卡爪111和第二卡爪121适于分别与第一卡接孔131和第二卡接孔132配合,第一卡爪111朝向周向的侧壁与连接臂136止抵,第二卡爪121朝向周向的侧壁与连接臂136止抵,通过第一卡爪111与连接臂136之间、连接臂136与第二卡爪121之间的配合,扭矩通过第一卡爪111传递给连接臂136后再传递给第二卡爪121以完成扭矩的传递,输入端联轴器110所输入端扭矩可以通过弹性联轴器130传递给输出端联轴器120,弹性联轴器130可以稳定地与输入端联轴器110和输出端联轴器120稳定地配合。
其中,将外衬构造为限位部133,第一卡爪111或/和第二卡爪121产生进行径向移动的趋势时,外衬设置在第一卡爪111和第二卡爪121的外周,限位部133可以有效地限制第一卡爪111和第二卡爪121的移动,限位部133可以通过形变产生与第一卡爪111和第二卡爪121径向趋势相反的力,以限制第一卡爪111和第二卡爪121的移动,保证输入端联轴器110和输出端联轴器120的同轴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外衬构造为环形结构,外衬适于与每一个连接臂136和内衬134构造成第一卡接孔131或第二卡接孔132,以使外衬适于限制第一卡爪111和第二卡爪121的径向移动,提高了联轴器组件100的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内衬134具有朝向输入端联轴器110的第一侧面和朝向输出端联轴器120的第二侧面,第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一凸起部134a,第二侧面上设置有第二凸起部134b,输入端联轴器110上设置有与第一凸起部134a配合的第一配合槽112,输出端联轴器120上设置有与第二凸起部134b配合的第二配合槽122。
第一凸起部134a与第一配合槽112配合、第二凸起部134b与第二配合槽122配合,使得弹性联轴器130与输入端联轴器110和输出端联轴器120的配合更加可靠,第一凸起部134a的外周壁与第一配合槽112的内周壁相互止抵,在输入端联轴器110产生径向移动的趋势时,第一凸起部134a与第一配合槽112之间会产生相反的径向力以抑制输入端联轴器110与弹性联轴器130之间的径向移动;同样地,第二凸起部134b的外周壁与第二配合槽122的内周壁相互止抵,在输出端联轴器120产生径向移动的趋势时,第二凸起部134b与第二配合槽122之间会产生相反的径向力以抑制输出端联轴器120与弹性联轴器130之间的径向移动,第一凸起部134a和第二凸起部134b的设置,提高了弹性联轴器130与输出端联轴器120、输入端联轴器110之间的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内衬134上设置有调整孔134c,调整孔134c为弹性联轴器130的形变提供了形变空间,调整孔134c的大小可以根据所需的弹性联轴器130的刚度进行调节,在需要增大弹性联轴器130的刚度时,减小调整孔134c的尺寸,以减小弹性联轴器130向内的形变空间,提高弹性联轴器130的刚度;在需要减小弹性联轴器130的刚度时,可以增大调整孔134c的尺寸,以提高弹性联轴器130向内的形变空间,以调整弹性联轴器130的刚度。
相关技术中,电机210的动力输出端211会产生朝向动力输入端221(蜗杆)的轴向力,弹性联轴器130在受轴向力时会发生一定的形变,导致了蜗杆的窜动,导致了联轴器组件整体性能欠佳以及异响的产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卡爪111的长度小于未压缩时弹性联轴器130上的第一卡接孔131的深度,第二卡爪121的长度小于未压缩时弹性联轴器130上的第二卡接孔132的深度。
输入端联轴器110、弹性联轴器130和输出端联轴器120之间配合时需要在轴向上进行预紧,使得弹性联轴器130发生一定的形变,在输入端联轴器110、弹性联轴器130和输出端联轴器120预紧的过程中,弹性联轴器130会得到一定地压缩,经过压缩后的弹性联轴器130的刚度提高,使得弹性联轴器130可以更好地抵抗轴向力;第一卡爪111的长度小于未压缩时弹性联轴器130上的第一卡接孔131的深度,第二卡爪121的长度小于未压缩时弹性联轴器130上的第二卡接孔132的深度使得弹性联轴器130上具有预紧的空间,第一卡爪111与第一卡接孔131、第二卡爪121与第二卡接孔132之间可以充分配合,在工作过程中,受到同样大小的轴向力时,弹性联轴器130的形变量减小,有效地减少了蜗杆端的轴向窜动,提高了联轴器组件100的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卡爪111和第一卡接孔131均为多个且彼此一一对应,第二卡爪121和第二卡接孔132均为多个且彼此一一对应,多个第一卡接孔131和多个第二卡接孔132交错分布,第一卡接孔131和第二卡接孔132均为多个,以保证弹性联轴器130可以更加稳定地传输扭矩,提高了弹性联轴器130可以承受的最大扭矩;第一卡接孔131与第二卡接孔132之间交错分布,使力矩可以更加均匀地分散到第一卡接孔131和第二卡接孔132之间,防止扭矩在弹性联轴器130上过于集中,提高了弹性联轴器130的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卡爪111的横截面和第二卡爪121的横截面构造为梯形,对应地,第一卡接孔131和第二卡接孔132的横截面同样构造为梯形,将第一卡爪111和第二卡爪121的横截面构造为梯形,可以使第一卡爪111与第一卡接孔131之间的配合更加可靠,第一卡爪111与第一卡接孔131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可以很好地传递扭矩;同样地,第二卡爪121与第二卡接孔132之间的配合更加可靠,第二卡爪121与第二卡接孔132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可以很好地传递扭矩,提高了弹性联轴器130的可靠性,使弹性联轴器130可以更好地传递扭矩。
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转向助力系统20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转向助力系统200包括电机210、减速机构220和上述实施例中的联轴器组件100,电机210具有动力输出端211,减速机构220具有动力输入端,输入端联轴器110与动力输出端211相连,输出端联轴器120与动力输入端相连,电机210所输出的力矩可以稳定地通过联轴器组件100传递给减速机构220以实现车辆的转向。
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上设置有上述实施例的转向助力系统200,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上设置有上述实施例的转向助力系统200,因此该车辆转向助力系统200的稳定性好,可靠性高,异响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联轴器组件(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入端联轴器(110),所述输入端联轴器(110)上设置有第一卡爪(111);
输出端联轴器(120),所述输出端联轴器(120)上设置有第二卡爪(121);
弹性联轴器(130),所述弹性联轴器(130)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爪(111)和所述第二卡爪(121)卡接配合的第一卡接孔(131)和第二卡接孔(132),所述弹性联轴器(130)上还设置有限制所述第一卡爪(111)或/和所述第二卡爪(121)沿径向移动的限位部(13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轴器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联轴器(130)包括:
内衬(134);
外衬,所述外衬设置在所述内衬(134)的外周,所述外衬与所述内衬(134)间隔开;
连接臂(136),所述连接臂(136)为多个且每个所述连接臂(13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内衬(134)和所述外衬固定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臂(136)与所述内衬(134)和所述外衬限定出所述第一卡接孔(131)或第二卡接孔(132);其中
所述外衬构造为所述限位部(13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轴器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衬构造为环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轴器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134)具有朝向所述输入端联轴器(110)的第一侧面和朝向所述输出端联轴器(120)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一凸起部(134a),所述第二侧面上设置有第二凸起部(134b);
所述输入端联轴器(110)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起部(134a)配合的第一配合槽(112),所述输出端联轴器(120)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凸起部(134b)配合的第二配合槽(122)。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轴器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134)上设置有调整孔(134c)。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轴器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爪(111)的长度小于未压缩时所述弹性联轴器(130)上的所述第一卡接孔(131)的深度,所述第二卡爪(121)的长度小于未压缩时所述弹性联轴器(130)上的所述第二卡接孔(132)的深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轴器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爪(111)和所述第一卡接孔(131)均为多个且彼此一一对应,所述第二卡爪(121)和所述第二卡接孔(132)均为多个且彼此一一对应,多个所述第一卡接孔(131)和多个所述第二卡接孔(132)交错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轴器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爪(111)的横截面和所述第二卡爪(121)的横截面均构造为梯形。
9.一种用于车辆的转向助力系统(200),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机(210),所述电机(210)具有动力输出端(211);
减速机构(220),所述减速机构(220)具有动力输入端(221);
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联轴器组件(100),所述输入端联轴器(110)与所述动力输出端(211)相连,所述输出端联轴器(120)与所述动力输入端(221)相连。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转向助力系统(200)。
CN201822240147.4U 2018-12-28 2018-12-28 联轴器组件、转向助力系统及车辆 Active CN2093403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40147.4U CN209340364U (zh) 2018-12-28 2018-12-28 联轴器组件、转向助力系统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40147.4U CN209340364U (zh) 2018-12-28 2018-12-28 联轴器组件、转向助力系统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40364U true CN209340364U (zh) 2019-09-03

Family

ID=677600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240147.4U Active CN209340364U (zh) 2018-12-28 2018-12-28 联轴器组件、转向助力系统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4036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612288A (en) * 2021-07-23 2023-05-03 Zf Steering Systems Poland Sp Z O O A gearbox assembly for an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apparatu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612288A (en) * 2021-07-23 2023-05-03 Zf Steering Systems Poland Sp Z O O A gearbox assembly for an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apparatu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340364U (zh) 联轴器组件、转向助力系统及车辆
CN104176113A (zh) 蜗轮蜗杆间隙消除机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以及汽车
CN103085645B (zh) 一种并联式混合动力车辆动力耦合装置
CN108518150A (zh) 一种电动撑杆
CN203166650U (zh) 电机转子铁芯固定结构及电机
CN105179619A (zh) 一种双向张紧装置
CN104890006B (zh) 复合驱动仿生肘关节
CN106089414A (zh) 发动机和发电机的连接结构
CN102170191B (zh) 一种带有刹车机构的外转子电机总成
US20080041646A1 (en) Hybrid power train system for vehicle
CN103738155B (zh) 一种电动卧式驱动轮总成
CN111911613A (zh) 用于新能源车辆的柔性传动系统
CN204123947U (zh) 一种直连混合动力系统
CN110450612A (zh) 集成式电驱动总成
CN105610273A (zh) 用于助力转向组件的马达组件
CN107985059A (zh) P2混动系统
CN109630565A (zh) 一种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的离合器及总成
CN106184353B (zh) 转向管柱总成及车辆
CN109774454A (zh) 混合动力模块、混合动力车辆的传动系及混合动力车辆
CN207906633U (zh) 一种减震方便安装拆卸的刹车管
CN207291495U (zh) 一种连接稳固的汽车轮毂螺栓
CN208618975U (zh) 一种电动撑杆
CN105656246A (zh) 一种具有行星减速器的轮毂电机总成和行星减速器以及机动车
CN208386328U (zh) 一种新型伺服电机
CN206754339U (zh) 转换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708

Address after: 868 Gangxing Road, Yangzho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Zhenjia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Beehive intelligent steering system (Jiangsu) Co.,Ltd.

Address before: 071000 No. 2266 Chaoyang South Street, Hebei, Baoding

Patentee before: Great Wall Motor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