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35861U - Pvc加料混合系统 - Google Patents

Pvc加料混合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35861U
CN209335861U CN201821875225.1U CN201821875225U CN209335861U CN 209335861 U CN209335861 U CN 209335861U CN 201821875225 U CN201821875225 U CN 201821875225U CN 209335861 U CN209335861 U CN 2093358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lid
liquid
space
hybrid system
storage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87522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建敏
李士兵
陈彬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Ober New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Ouboer Plast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Ouboer Plast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Ouboer Plast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87522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358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358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358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ccessories For Mix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PVC加料混合系统,包含液体加料机构、固体加料机构以及混合器;液体加料机构包含液体储料装置,固体加料机构包含固体加料桶;液体储料装置内部、固体加料桶内部分别形成有第一容纳空间、第二容纳空间,所述混合器内部形成有混合空间,第一容纳空间与第二容纳空间均连通至混合空间中;所述液体储料装置上设置有液体加料管与液体下料口,液体加料管内部空间依次经第一容纳空间、液体下料口内部空间后到达混合空间中;多个液体加料管并行设置在液体储料装置上,所述液体储料装置配设有第一称重结构。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不同油罐不同液体的同时加料,无需人工取料,避免造成溅出浪费、杂物混入造成污染的问题。

Description

PVC加料混合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搅拌混合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PVC加料混合系统。
背景技术
PVC材料即聚氯乙烯,它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塑料产品之一,价格便宜,应用广泛,聚氯乙烯树脂为白色或浅黄色粉末,单独不能使用,必须经过改性。PVC为无定形结构的白色粉末,支化度较小,对光和热的稳定性差。根据不同的用途可以加入不同的添加剂,聚氯乙烯塑料可呈现不同的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在聚氯乙烯树脂中加入适量的增塑剂,可制成多种硬质、软质和透明制品。
现有的PVC固体加料系统,需要人工将各种固体原材料搬至高速混合器口再将原材料倒入,而且将固体原材料搬至高速混合器口倒入这一行为也存在一定危险性。由于液体增塑剂一般储存在各个油罐中,人工取料不方便,在取料送料过程中,容易造成溅出浪费,杂物混入造成污染等问题。此外,由于PVC中需要添加多种增塑剂,并且每种添加量较少,人工称量经常会出现称量不准确,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PVC加料混合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PVC加料混合系统,包含液体加料机构、固体加料机构以及混合器;液体加料机构包含液体储料装置,固体加料机构包含固体加料桶;
液体储料装置内部、固体加料桶内部分别形成有第一容纳空间、第二容纳空间,所述混合器内部形成有混合空间,第一容纳空间与第二容纳空间均连通至混合空间中;
所述液体储料装置上设置有液体加料管与液体下料口,液体加料管内部空间依次经第一容纳空间、液体下料口内部空间后到达混合空间中;
多个液体加料管并行设置在液体储料装置上,所述液体储料装置配设有第一称重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称重结构包含失重计量装置;所述液体加料管上设置有流量控制结构。
优选地,还包含第一控制器,所述失重计量装置与流量控制结构均连接至第一控制器上。
优选地,所述固体加料桶通过设置的固体物料加料管连接至混合器;
固体物料加料管配设有固体物料输送设备。
优选地,所述固体加料桶上设置有固体下料管,固体下料管连通至固体物料加料管;
所述固体物料输送设备包含气力输送设备。
优选地,所述固体下料管包含圆形截面段,圆形截面段中设置有转动输送件;
所述转动输送件包含转轴与叶片,多个叶片沿周向安装在转轴上。
优选地,圆形截面段在圆周方向上形成有首尾相连的进料部、第一密封部、出料部以及第二密封部;
周向上相邻布置的两个叶片在转动过程中能够与以下部位形成封闭扇形截面空间:第一密封部、第二密封部。
优选地,第一密封部包含相互连接的导引部与称重部;
所述称重部位于圆形截面段的正下方,周向上相邻布置的两个叶片在转动过程中能够与称重部形成封闭扇形截面空间;
所述称重部上设置有第二称重结构。
优选地,所述称重部上还设置有敲击器。
优选地,液体下料口相对竖直方向倾斜布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不同油罐不同液体的同时加料,无需人工取料,避免造成溅出浪费、杂物混入造成污染的问题。
2、通过失重计量装置对各种增塑剂的量进行准确测量,保证产品的稳定性。
3、固体加料机构的设置,使得能够从远处,例如固体加料桶的集中放置点直接进行固体物料的加料,减小了运输成本,通过提高了操作安全性。
4、通过转动输送件,可以对固体物料进行主动驱动输送,放置物料阻塞;此外,还能对固体物料的投放量进行准确测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PVC加料混合系统整体构造示意图;
图2为固体下料管中对物料称重时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固体下料管中转动输送件转动中某一时刻结构示意图。
图中示出:
第一液体加料管1 固体物料输送设备14
第二液体加料管2 固体下料管15
第三液体加料管3 圆形截面段16
第四液体加料管4 进料部17
第五液体加料管5 第一密封部18
第六液体加料管6 出料部19
流量控制结构7 第二密封部20
液体储料装置8 导引部21
液体下料口9 称重部22
固体物料加料管10 转动输送件23
混合器11 第二称重结构24
失重计量装置12 敲击器25
固体加料桶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PVC加料混合系统,包含液体加料机构、固体加料机构以及混合器11;液体加料机构包含液体储料装置8,固体加料机构包含固体加料桶13;液体储料装置8内部、固体加料桶13内部分别形成有第一容纳空间、第二容纳空间,所述混合器11内部形成有混合空间,第一容纳空间与第二容纳空间均连通至混合空间中;所述液体储料装置8上设置有液体加料管与液体下料口9,液体加料管内部空间依次经第一容纳空间、液体下料口9内部空间后到达混合空间中;多个液体加料管并行设置在液体储料装置8上,所述液体储料装置8配设有第一称重结构。
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称重结构包含失重计量装置12;所述液体加料管上设置有流量控制结构7。液体下料口9相对竖直方向倾斜布置。实际应用中,通过采用流量控制结构7,来保证每种增塑剂准量添加,通过采用失重计量装置12,来保证增塑剂总量的准确添加。由于PVC中需要添加多种增塑剂,并且每种添加量较少,人工称量经常会出现称量不准确,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采用自动称量装置可以准确称量各种增塑剂,保证产品的稳定性。
优选地,PVC加料混合系统还包含第一控制器,所述失重计量装置12与流量控制结构7均连接至第一控制器上。在上述硬件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当失重计量装置12检测到增塑剂的添加量到达设定值时,可通过第一控制器直接控制流量控制结构7关闭。
所述固体加料桶13通过设置的固体物料加料管10连接至混合器11;固体物料加料管10配设有固体物料输送设备14。所述固体加料桶13上设置有固体下料管15,固体下料管15连通至固体物料加料管10。优选地,所述固体物料输送设备14包含气力输送设备。优选地,固体物料输送设备14也可以采用传动带等形式的结构。通过采用固体加料机构,原本需要人工将各种固体原材料搬至高速混合器口再将原材料倒入,现将固体加料桶集中安放,可以使工人方便的添加固体材料,而且将固体原材料搬至高速混合器口倒入这一行为也存在一定危险性,通过采用固体加料机构,可以提高人工加料效率并降低加料的危险性。
如图2、图3所示,优选例中,所述固体下料管15包含圆形截面段16,圆形截面段16中设置有转动输送件23;所述转动输送件23包含转轴与叶片,多个叶片沿周向安装在转轴上。圆形截面段16在圆周方向上形成有首尾相连的进料部17、第一密封部18、出料部19以及第二密封部20;周向上相邻布置的两个叶片在转动过程中能够与以下部位形成封闭扇形截面空间:第一密封部18、第二密封部20。封闭扇形截面空间的设置,一方面有利于固体物料的稳定传输,另一方面,在转动输送件23运动的任一时刻,进料部17与出料部19之间相互隔离,防止固体物料从间隙中被负压吸出,影响对固体物料重量的测量。第一密封部18包含相互连接的导引部21与称重部22;所述称重部22位于圆形截面段16的正下方,周向上相邻布置的两个叶片在转动过程中能够与称重部22形成封闭扇形截面空间;所述称重部22上设置有第二称重结构24,例如重量传感器等。通过转动输送件23可以主动将PVC输送到固体物料加料管10中,在如图2、图3所示的结构中,转动输送件23沿顺时针转动,每格封闭扇形截面空间可以用于对一定量的固体物料的输送,当一格固体物料运动至称重部22对应的位置时,转动输送件23停止转动,第二称重结构24对该格中的固体物料进行称重,称重完成后,转动输送件23进行运动,将固体物料输送到出料部19位置,由于重力作用以及气力输送设备形成的负压的作用下,固体物料进入到固体物料加料管10中。进一步优选地,每一格封闭扇形截面空间的体积是固定的,由于固体物料的密度变化量较小,每一格中固体物料的质量也是比较稳定的,因此还可以不设置第二称重结构24,通过监测转动输送件23的转动圈数,计算得到固体物料的投放重量。优选地,所述称重部22上还设置有敲击器25,敲击器25对圆形截面段16进行敲击,防止有物料粘在叶片上,既可以提高称重准确性,又可能保证物料充分投入到固体物料加料管10中。
优选实施方式:
PVC加料混合系统主要由液体加料机构、固体加料机构以及混合器3构成。PVC原材料中液体部分通过液体加料管(1,2,3,4,5,6)输送至液体储料装置8,每条加料管都配有流量控制结构7来控制添加的量,各种液体增塑剂在液体储料装置8中混合,通过液体下料口9进入高速混合器,失重计量装置12确保进入高速混合器中的液体的量的准确度。固体部分为半自动设备,通过人工将称量好的固体原材料倒入固体加料桶13中,然后由固体物料输送设备14经过固体物料加料管10输送到高速混合机。高速混合器将PVC原材料混合均匀后再进行下一步加工。当然,针对固体下料管15进行增加转动输送件23等结构上的改进后,也能够实现对固体原材料的自动测量。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Claims (10)

1.一种PVC加料混合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液体加料机构、固体加料机构以及混合器(11);液体加料机构包含液体储料装置(8),固体加料机构包含固体加料桶(13);
液体储料装置(8)内部、固体加料桶(13)内部分别形成有第一容纳空间、第二容纳空间,所述混合器(11)内部形成有混合空间,第一容纳空间与第二容纳空间均连通至混合空间中;
所述液体储料装置(8)上设置有液体加料管与液体下料口(9),液体加料管内部空间依次经第一容纳空间、液体下料口(9)内部空间后到达混合空间中;
多个液体加料管并行设置在液体储料装置(8)上,所述液体储料装置(8)配设有第一称重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VC加料混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称重结构包含失重计量装置(12);所述液体加料管上设置有流量控制结构(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PVC加料混合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含第一控制器,所述失重计量装置(12)与流量控制结构(7)均连接至第一控制器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VC加料混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加料桶(13)通过设置的固体物料加料管(10)连接至混合器(11);
固体物料加料管(10)配设有固体物料输送设备(1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PVC加料混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加料桶(13)上设置有固体下料管(15),固体下料管(15)连通至固体物料加料管(10);
所述固体物料输送设备(14)包含气力输送设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PVC加料混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下料管(15)包含圆形截面段(16),圆形截面段(16)中设置有转动输送件(23);
所述转动输送件(23)包含转轴与叶片,多个叶片沿周向安装在转轴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PVC加料混合系统,其特征在于,圆形截面段(16)在圆周方向上形成有首尾相连的进料部(17)、第一密封部(18)、出料部(19)以及第二密封部(20);
周向上相邻布置的两个叶片在转动过程中能够与以下部位形成封闭扇形截面空间:第一密封部(18)、第二密封部(2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PVC加料混合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密封部(18)包含相互连接的导引部(21)与称重部(22);
所述称重部(22)位于圆形截面段(16)的正下方,周向上相邻布置的两个叶片在转动过程中能够与称重部(22)形成封闭扇形截面空间;
所述称重部(22)上设置有第二称重结构(2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PVC加料混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称重部(22)上还设置有敲击器(25)。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VC加料混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液体下料口(9)相对竖直方向倾斜布置。
CN201821875225.1U 2018-11-14 2018-11-14 Pvc加料混合系统 Active CN2093358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75225.1U CN209335861U (zh) 2018-11-14 2018-11-14 Pvc加料混合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75225.1U CN209335861U (zh) 2018-11-14 2018-11-14 Pvc加料混合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35861U true CN209335861U (zh) 2019-09-03

Family

ID=677484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875225.1U Active CN209335861U (zh) 2018-11-14 2018-11-14 Pvc加料混合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3586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76304A (zh) * 2021-05-21 2021-08-20 浙江肤素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纳米碳与尼龙6结合的母粒制造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76304A (zh) * 2021-05-21 2021-08-20 浙江肤素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纳米碳与尼龙6结合的母粒制造系统及方法
CN113276304B (zh) * 2021-05-21 2023-02-10 浙江肤素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纳米碳与尼龙6结合的母粒制造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264145U (zh) 混凝土配料装置
CN214863306U (zh) 一种多组分称重式配混设备
CN209335861U (zh) Pvc加料混合系统
CN104857888A (zh) 一种自动配料系统
CN108356983A (zh) 一种建筑混凝土搅拌系统
CN207401389U (zh) 饲料混合配料站
CN105133465A (zh) 多功能厂拌设备
CN210651384U (zh) 一种加工物料定量配比进料装置
CN209968235U (zh) 水性色浆用配料机
CN101418221B (zh) 一种炼焦废料干焦粉和湿焦粉的回配工艺
CN205572724U (zh) 建筑混凝土搅拌系统中的自动进料装置
CN204933388U (zh) 一种自动配料系统
CN204973771U (zh) 一种复合肥配料设备
CN215428465U (zh) 一种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用加药装置
CN201848224U (zh) 环保型复合材料自动搅拌系统
CN217780189U (zh) 一种饲料加工传输装置
CN211913667U (zh) 一种胶乳溶液输送装置
CN206730972U (zh) 一种配液罐
CN209207771U (zh) 一种可快速切换物料的塑料均化装置
CN207901535U (zh) 一种供料系统
CN207357086U (zh) 一种石灰粉末自动投加装置
CN205951064U (zh) 一种带有自动测重功能的混合搅拌装置
CN216682771U (zh) 一种干拌轻质石膏砂浆自动拌料装置
CN206232156U (zh) 一种改进的螺旋供料装置
CN205095666U (zh) 固液配液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 658 Fengjin Road, Fengxian District, Shanghai, 2010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Ober New Materials Co., Ltd.

Address before: No. 658 Fengjin Road, Fengxian District, Shanghai, 2010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OUBOER PLASTIC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