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21063U - 一种加强件及车身骨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加强件及车身骨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21063U
CN209321063U CN201822236029.6U CN201822236029U CN209321063U CN 209321063 U CN209321063 U CN 209321063U CN 201822236029 U CN201822236029 U CN 201822236029U CN 209321063 U CN209321063 U CN 2093210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surface
reinforcer
frame
stiffening plate
ang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23602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丽娟
杨伟国
丁振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Automotive Research Institute of Tsing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Automotive Research Institute of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Automotive Research Institute of Tsi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uzhou Automotive Research Institute of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2223602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210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210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210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强件及车身骨架,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该加强件用于支撑成夹角设置的第一梁和第二梁,包括框架本体,框架本体包括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第一安装面用于与第一梁连接,第二安装面用于与第二梁连接,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之间的夹角与第一梁和第二梁之间的夹角相等,框架本体内部设置有多根加强筋。将加强件设置为框型结构,且通过将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之间的夹角设置为与第一梁和第二梁之间的夹角相等,保证了连接的可靠性。在框架本体内部设置加强筋,提高了第一梁和第二梁的连接强度,该加强件的结构较为简单、方便制造,且制造成本较低。

Description

一种加强件及车身骨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强件及车身骨架。
背景技术
车身骨架对于汽车来说,相当于人的脊梁骨,它是决定汽车安全性的关键因素,如果车身骨架结构的强度太低,会对车厢内的乘客构成巨大威胁。
现有的车身骨架成型普遍采用的方式是将横梁与纵梁直接焊接的方式,但是焊接成型的强度不足,容易造成脱焊。且将横梁和纵梁成角度焊接好以后,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变形,这样车身骨架可能会由于局部强度不足而导致整个车身弯曲或者扭转,不能保证乘客的安全。除此之外,现有的车身骨架加强件多采用在横梁与纵梁的连接处设置板状结构,但是由于一个车上上需要设置多个加强件,多个呈板状结构的加强件会大幅度增加车身的重要和制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强件及包括该加强件的车身骨架,以增加车身骨架上横梁和纵梁的连接强度,并实现轻量化。
如上构思,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加强件,所述加强件用于支撑成夹角设置的第一梁和第二梁,包括框架本体;所述框架本体包括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一安装面用于与所述第一梁连接,所述第二安装面用于与所述第二梁连接;所述第一安装面和所述第二安装面之间的夹角与所述第一梁和所述第二梁之间的夹角相等;所述框架本体内部设置有多根加强筋。
作为一种加强件的优选方案,所述框架本体为首尾依次连接的第一加强板、第二加强板和第三加强板围设形成的三角形结构。
作为一种加强件的优选方案,所述框架本体为首尾依次连接的第一加强板、第二加强板、第三加强板和第四加强板围设形成的梯形结构。
作为一种加强件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加强板上设置有所述第一安装面,所述第三加强板上设置有所述第二安装面。
作为一种加强件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安装面的宽度与所述第一梁的宽度相等;和/或所述第二安装面的宽度与所述第二梁的宽度相等。
作为一种加强件的优选方案,所述框架本体为采用一体挤压成型所形成的框型结构。
作为一种加强件的优选方案,所述加强件为使用铝合金制成的框型结构。
一种车身骨架,包括横梁、纵梁和上述的加强件,所述第一安装面与所述车身骨架上的所述横梁连接,所述第二安装面与所述车身骨架上的所述纵梁连接。
作为一种车身骨架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安装面和所述第二安装面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横梁和所述纵梁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设置。
作为一种车身骨架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安装面焊接于所述横梁上,所述第二安装面焊接于所述纵梁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强件,设置在成夹角设置的第一梁和第二梁的连接处,以增加第一梁和第二梁的连接强度。将加强件设置为框型结构,且通过将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之间的夹角设置为与第一梁和第二梁之间的夹角相等,保证了连接的可靠性。在框架本体内部设置加强筋,进一步提高了第一梁和第二梁的连接强度。该加强件的结构较为简单、方便制作,且制造成本较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身骨架,该车身骨架上横梁与纵梁的连接处设置有上述加强件,在减轻了车身骨架重量的同时,保证了连接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加强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安装有实施例1中的加强件的车身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加强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1、横梁;12、纵梁;
201、第一加强板;202、第二加强板;203、第三加强板;204、第四加强板;21、加强筋;
3、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强件及车身骨架,下面给出多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强件及车身骨架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强件,用于支撑成夹角设置的第一梁和第二梁,该加强件包括框架本体,框架本体包括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第一安装面用于与第一梁连接,第二安装面用于与第二梁连接,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之间的夹角与第一梁和第二梁之间的夹角相等,框架本体内部还设置有多根加强筋21。将加强件设置为框型结构,且通过将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之间的夹角设置为与第一梁和第二梁之间的夹角相等,保证了连接的可靠性。在框架本体内部设置加强筋21,进一步提高了第一梁和第二梁的连接强度。该加强件的结构较为简单、方便制作,且制造成本较低。
进一步地,该框架本体为首尾依次连接的第一加强板201、第二加强板202、第三加强板203和第四加强板204围设形成的梯形结构。具体地,第一加强板201上设置有第一安装面,第三加强板203上设置有第二安装面。第一安装面的宽度与第一梁的宽度相等,第二安装面的宽度与第二梁的宽度相等,这样,可以增加加强件与第一梁和第二梁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连接强度。
具体地,加强筋21的宽度与每一加强板宽度相同,加强筋21的两端分别连接相对设置的两个加强板,起到支撑框架本体的作用。加强筋21的数量可以根据第一梁和第二梁的刚度要求进行调整,在保证刚度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加强筋21的数量,这样既可以提高第一梁和第二梁之间的连接强度,又可以满足轻量化的要求。
进一步地,在保证第一梁和第二梁的连接强度的基础上,为了减轻其重量,该加强件为使用铝合金制成的框型结构,铝合金相较于其他的合金来说,具有质量轻且成形性好的优势。
进一步地,该框架本体是采用一体挤压成型的框型结构。该加强件的具体制造过程为:首先,根据第一梁和第二梁之间的夹角角度,以及刚度要求设计加强件上每一加强板的长度以及加强件内部加强筋21的数量,以此得到加强件的截面形状及大小;然后,根据加强件的截面形状及大小设计挤压模具,并对铝合金预制料进行挤压成型;最后,按照第一梁和第二梁的宽度将挤压成型的铝型材切割成多个加强件,再在每个加强件上机加工出安装孔或者螺纹孔,在类似的连接位置均可以使用该加强件。这种方法能够批量生产加强件,通用性较强。
如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身骨架,包括横梁11、纵梁12和上述加强件,第一安装面与车身骨架上的横梁11连接,第二安装面与车身骨架上的纵梁12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横梁11和纵梁12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连接件3穿过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设置。为了实现加强件与车身骨架之间的可靠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3可以是螺钉或者铆钉,这种连接方式方便更换、使用灵活。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加强件还可以焊接在车身骨架上,或者将该加强件粘连在车身骨架上,且其他能够实现加强件与车身骨架固定连接的方式均可以被采用。
安装时,将加强件直接放入横梁11和纵梁12的连接角处,分别对齐两个配合面,并使用螺钉或者铆钉连接,或者直接焊接即可以完成安装。这种方法能够减少车身骨架上的零件种类,降低成本。
实施例2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强件,该加强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该框架本体为首尾依次连接的第一加强板201、第二加强板202和第三加强板203围设形成的三角形结构。具体地,第一加强板201上设置有第一安装面,第三加强板203上设置有第二安装面。加强筋21的两端分别连接相邻设置的两个加强板。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身骨架,包括横梁11、纵梁12和上述加强件,第一安装面与车身骨架上的横梁11连接,第二安装面与车身骨架上的纵梁12连接。由于三角形结构的框架本体中的其中一个角需要与第一梁和第二梁的连接处抵接,因此三角形结构相对于梯形结构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安装更加快捷。
以上实施方式只是阐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方式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有各种变化和改变,这些变化和改变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加强件,所述加强件用于支撑成夹角设置的第一梁和第二梁,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本体;
所述框架本体包括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一安装面用于与所述第一梁连接,所述第二安装面用于与所述第二梁连接;
所述第一安装面和所述第二安装面之间的夹角与所述第一梁和所述第二梁之间的夹角相等;
所述框架本体内部设置有多根加强筋(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本体为首尾依次连接的第一加强板(201)、第二加强板(202)和第三加强板(203)围设形成的三角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本体为首尾依次连接的第一加强板(201)、第二加强板(202)、第三加强板(203)和第四加强板(204)围设形成的梯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加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板(201)上设置有所述第一安装面,所述第三加强板(203)上设置有所述第二安装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强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安装面的宽度与所述第一梁的宽度相等;和/或
所述第二安装面的宽度与所述第二梁的宽度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本体为采用一体挤压成型所形成的框型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为使用铝合金制成的框型结构。
8.一种车身骨架,包括横梁(11)和纵梁(1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加强件,所述第一安装面与所述车身骨架上的所述横梁(11)连接,所述第二安装面与所述车身骨架上的所述纵梁(12)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身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面和所述第二安装面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横梁(11)和所述纵梁(12)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连接件(3)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身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面焊接于所述横梁(11)上,所述第二安装面焊接于所述纵梁(12)上。
CN201822236029.6U 2018-12-28 2018-12-28 一种加强件及车身骨架 Active CN2093210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36029.6U CN209321063U (zh) 2018-12-28 2018-12-28 一种加强件及车身骨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36029.6U CN209321063U (zh) 2018-12-28 2018-12-28 一种加强件及车身骨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21063U true CN209321063U (zh) 2019-08-30

Family

ID=677295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236029.6U Active CN209321063U (zh) 2018-12-28 2018-12-28 一种加强件及车身骨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210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19091B2 (en) Bumper for an automobile
CN103010237B (zh) 轨道车辆侧墙及其焊接方法
CN102213189A (zh) 用于风力涡轮舱室的舱罩
CN205086932U (zh) 列车模块化侧墙结构
WO2011157205A1 (zh) 一种车架部件
CN206374826U (zh) 一种全景天窗顶盖组件
CN209321063U (zh) 一种加强件及车身骨架
CN111301535A (zh) C柱门槛梁连接结构及汽车
CN107499323A (zh) 一种轨道车辆及其车体
CN206598890U (zh) 一种城市公交客车车身铝骨架的新型斜撑连接组件
CN211364721U (zh) 一种分段拼接的鹅颈挂车纵梁、挂车架以及挂车
CN209192036U (zh) 加强板及车辆骨架及车辆
CN207843077U (zh) 车顶加强梁及车身骨架
CN106143615B (zh) 一种搭接式宽度变化客车车架连接结构
CN110562325A (zh) 一种分段拼接的鹅颈挂车纵梁、挂车架以及挂车
CN205997963U (zh) 一种搭接式宽度变化客车车架连接结构
CN108945107A (zh) 半挂车全铝纵梁结构
CN207523798U (zh) 一种管梁总成及车辆
CN208813308U (zh) 一种用于增强侧围外板的抗凹性能的结构
CN110027578B (zh) 司机室车顶结构、司机室及轨道列车
CN209374513U (zh) 一种高强度轻量化新能源汽车电池包铝型材
CN210947697U (zh) 连接板翻板结构
CN205930290U (zh) 一种加速踏板安装支架及使用其的汽车
CN209534710U (zh) 一种全景天窗加强板的连接结构
CN207144594U (zh) 一种抢修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