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08932U - 一种控制手柄及液压泵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控制手柄及液压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08932U
CN209308932U CN201822116316.3U CN201822116316U CN209308932U CN 209308932 U CN209308932 U CN 209308932U CN 201822116316 U CN201822116316 U CN 201822116316U CN 209308932 U CN209308932 U CN 2093089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ngle
control handle
shell
connecting portion
elastic thru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11631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翀
杨斌
李�杰
秦绪鑫
胡彦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chai Hydraulic Transmission Co ltd
Weichai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chai Power Co Ltd
Linde Hydraulics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chai Power Co Ltd, Linde Hydraulics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c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11631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089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089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089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And Applications Of Rotary Liquid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控制手柄及液压泵。该控制手柄包括:壳体;把手,位于壳体外侧;旋转杆,包括第一连接部、回位部和第二连接部,回位部一端与第一连接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接部连接,回位部上对称设置有复位面;旋转杆一端连接把手,另一端伸入壳体并转动连接于泵体;复位机构,包括两个弹性推力组件,弹性推力组件位于旋转杆两侧,弹性推力组件与复位面抵接,且弹性推力组件与复位面一一对应设置。把手和旋转杆连接,能够使把手在转动时带动旋转杆一齐转动,在旋转杆转动后,弹性推力组件在自身恢复力的作用下能够对旋转杆复位,从而保证控制手柄自动回中,旋转杆能够受到两侧相同的推力,进而保证回中精度高。

Description

一种控制手柄及液压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控制手柄及液压泵。
背景技术
在液压泵安装到整机过程中,需用机械软轴与控制手柄相连,因液压泵控制手柄没有自动回中功能,旋转一定角度并松开后,机械控制手柄不能自动回到中位,直接造成液压中位调整难度大;同时,受限于机械软轴精度,当整车手柄已回到中位时,因误差原因,有时控制器控制手柄无法回到中位,使整机产生误动作,造成安全隐患。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控制手柄,能够解决液压泵控制手柄不能自动回中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控制手柄,能够使控制手柄自动回中,且回中精度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控制手柄,包括:
壳体;
把手,位于所述壳体外侧;
旋转杆,包括第一连接部、回位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回位部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回位部上对称设置有复位面;所述旋转杆一端连接所述把手,另一端伸入所述壳体并转动连接于泵体;
复位机构,包括两个弹性推力组件,所述弹性推力组件位于所述旋转杆两侧,所述弹性推力组件与所述复位面抵接,且所述弹性推力组件与所述复位面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旋转杆转动后,所述弹性推力组件能够推动所述旋转杆复位。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为圆轴结构,所述回位部的最大宽度小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直径和第二连接部的直径。
作为优选,所述回位部包括推力杆和对称设置的弧形凸起,两个所述复位面对称地设置在所述推力杆上,每个所述弧形凸起两侧分别与两个复位面连接。
作为优选,每个所述弹性推力组件均包括顶推件和弹簧,所述弹簧一端与所述顶推件抵接,另一端与弹簧座抵接,所述顶推件还与所述复位面抵接。
作为优选,所述顶推件为套筒。
作为优选,其中一所述弹簧座与所述壳体为一体式结构,另外一所述弹簧座为螺堵,所述螺堵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安装孔内。
作为优选,所述顶推件沿其轴向设置有容纳弹簧的凹槽,所述弹簧的一端伸入所述凹槽内并与所述凹槽抵接。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上还设置与外界连通的气孔,所述气孔上设置有通气堵,所述气孔、所述壳体空腔和所述螺堵分别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凹槽为阶梯槽。
本实用新型中还提供了一种液压泵,包括上述所述的控制手柄。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控制手柄,把手和旋转杆连接,能够使把手在转动时带动旋转杆一齐转动,由于旋转杆对称设置有复位面,且每个复位面均与一个弹性推力组件抵接,在旋转杆转动后,弹性推力组件在自身恢复力的作用下能够对东旋转杆复位,从而保证控制手柄自动回中,由于弹性推力组件对称设置,旋转杆能够受到两侧相同的推力,进而保证回中精度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压泵,使用上述控制手柄,由于该控制手柄能够自动回中,且回中精度高,从而降低了液压泵的液压中位调整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控制手柄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提供的旋转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控制手柄的俯视图;
图5是图4中A-A处剖视图。
图中:
1、壳体;2、把手;3、旋转杆;31、第一连接部;311、外齿;32、回位部;321、推力杆;3211、复位面;322、弧形凸起;33、第二连接部;4、弹性推力组件;41、顶推件;411、凹槽;42、弹簧;5、螺堵;6、通气堵;7、紧固螺钉;8、第一垫片;9、卡簧;10、第二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控制手柄,如图1和图2所示,其包括壳体1、把手2、旋转杆3和复位机构,其中把手2位于壳体1外侧;旋转杆3一端连接把手2,另一端伸入壳体1并转动连接于泵体,旋转杆3上对称设置有复位面3211;复位机构包括两个位于旋转杆3两侧的弹性推力组件4,弹性推力组件4与复位面3211抵接,且弹性推力组件4与复位面3211一一对应,旋转杆3转动后,弹性推力组件4能够推动旋转杆3复位。
其中旋转杆3与把手2通过紧固螺钉7连接,在紧固螺钉7与把手2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垫片8,把手2和壳体1之间设置有卡簧9和第二垫片10。旋转杆3与把手2通过紧固螺钉7连接,能够保证把手2在旋拧过程中,把手2和旋转杆3不发生相对滑动。
具体地,如图3所示,上述旋转杆3包括第一连接部31、回位部32和第二连接部33,其中回位部32一端与第一连接部31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接部33连接,该旋转杆3为一体式结构,而复位面3211则设置在回位部32上。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3均为圆轴结构,回位部32的最大宽度小于第一连接部31的直径和第二连接部33的直径。更为具体地,该回位部32包括推力杆321和弧形凸起322,两个复位面3211对称地设置在推力杆321上,每个弧形凸起322的两侧分别与两个复位面3211连接。设置弧形凸起322的目的是为了使弹性推力组件4顺利回位,由于在自然状态下,回位部32的与弹性推力组件4为抵接关系,因此,当弹性推力组件4被回位部32压缩后,受其自身恢复力影响,会推动回位部32回到初始位置,从而保证控制把手2自动回中,由于弹性推力组件4对称设置在回位部32两侧,两个弹性推力组件4能够对旋转杆3起到相同的力矩,保证控制手柄回中力矩稳定,使回位精度更高。
如图2和图3所示,把手2上设置有通孔,通孔套设在第一连接部31上,通孔的侧壁上沿通孔轴向设置有多个内齿,第一连接部31外侧壁上设置有外齿311,内齿与外齿311咬合,能够保证把手2与旋转杆3旋转过程中不会产生相对滑动,保证滑动杆与把手2同时转动,进一步保证旋转回位精度。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5所示,每个弹性推力组件4均包括顶推件41和弹簧42,每个弹簧42一端均与顶推件41抵接,另一端与弹簧座抵接;而两个顶推件41还分别与复位面3211抵接,且顶推件41对称设置在旋转杆3两侧。
顶推件41优选为套筒,顶推件41沿其轴向设置有容纳弹簧42的凹槽411,弹簧42的一端伸入凹槽411内并与凹槽411抵接。为了方便该弹簧42安装在凹槽411内,本实施例中凹槽411为阶梯槽,设置凹槽411的目的是为弹簧42压缩起到导向的作用,防止弹簧42压缩过程中在非轴向方向发生偏移,进一步保证旋转杆3的旋转精度。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弹簧42均处于压缩状态,保证旋转杆3居中设置。
弹簧座的数量与弹簧42的数量相同,其中一个弹簧座与壳体1为一体式结构,实际上,该弹簧座可以由壳体1的内侧壁充当,而另外一个弹簧座则优选为螺堵5(参考图4和图5),螺堵5设置在壳体1的安装孔内,设置螺堵5的作用是在便于安装和拆卸复位机构的同时,为弹簧42提供支撑,可以根据需要更换不同弹性系数的弹簧42,使该控制手柄产生不同的回中力。弹簧42设置于壳体1的内部,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将弹簧42外置,本实施例将弹簧内置的方式能够延长弹簧42的寿命。螺堵5与安装孔螺纹连接,且螺堵5的外径与套筒的外径相同,保证套筒能够顺利安装到壳体1内。
在安装时,先将旋转杆3一侧的弹性推力组件4安装在壳体1内,再安装旋转杆3另外一侧的弹性推力组件4,而后将螺堵5旋拧在壳体1上,并保持螺堵5与旋转杆3另外一侧的弹簧42抵接。
为了保证壳体1内压力与外界压力相同,弹簧42保持正常的工作状态,该壳体1上还设置与外界连通的气孔,设置气孔的目的是为了排气,保证壳体1内压力与壳体1外界压力保持相同,防止壳体1内为“死腔”,导致弹簧42压缩困难的问题发生。气孔上设置有通气堵6(参考图4),设置通气堵6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外界灰尘进入到泵体内。
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液压泵,包括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控制手柄。上述液压泵使用该控制手柄,由于该控制手柄能够自动回中,且回中精度高,从而降低了液压中位调整难度。
注意,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限制,上述实施方式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控制手柄,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
把手(2),位于所述壳体(1)外侧;
旋转杆(3),包括第一连接部(31)、回位部(32)和第二连接部(33),所述回位部(32)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3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33)连接,所述回位部(32)上对称设置有复位面(3211);所述旋转杆(3)一端连接所述把手(2),另一端伸入所述壳体(1)并转动连接于泵体;
复位机构,包括两个弹性推力组件(4),所述弹性推力组件位于所述旋转杆(3)两侧,所述弹性推力组件(4)与所述复位面(3211)抵接,且所述弹性推力组件(4)与所述复位面(3211)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旋转杆(3)转动后,所述弹性推力组件(4)能够推动所述旋转杆(3)复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3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33)均为圆轴结构,所述回位部(32)的最大宽度小于所述第一连接部(31)直径和第二连接部(33)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位部(32)包括推力杆(321)和对称设置的弧形凸起(322),两个所述复位面(3211)对称地设置在所述推力杆(321)上,每个所述弧形凸起(322)两侧分别与两个复位面(321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手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弹性推力组件(4)均包括顶推件(41)和弹簧(42),所述弹簧(42)一端与所述顶推件(41)抵接,另一端与弹簧座抵接,所述顶推件(41)还与所述复位面(3211)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推件(41)为套筒。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手柄,其特征在于,其中一所述弹簧座与所述壳体(1)为一体式结构,另外一所述弹簧座为螺堵(5),所述螺堵(5)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安装孔内。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推件(41)沿其轴向设置有容纳弹簧(42)的凹槽(411),所述弹簧(42)的一端伸入所述凹槽(411)内并与所述凹槽(411)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411)为阶梯槽。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还设置与外界连通的气孔,所述气孔上设置有通气堵(6),所述气孔、所述壳体(1)空腔和所述螺堵(5)连通。
10.一种液压泵,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手柄。
CN201822116316.3U 2018-12-17 2018-12-17 一种控制手柄及液压泵 Active CN2093089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16316.3U CN209308932U (zh) 2018-12-17 2018-12-17 一种控制手柄及液压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16316.3U CN209308932U (zh) 2018-12-17 2018-12-17 一种控制手柄及液压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08932U true CN209308932U (zh) 2019-08-27

Family

ID=676773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116316.3U Active CN209308932U (zh) 2018-12-17 2018-12-17 一种控制手柄及液压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089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61096B (zh) 具有缓冲功能的门铰链
CN209308932U (zh) 一种控制手柄及液压泵
CN109185410B (zh) 高精度推杆
CN201362291Y (zh) 旋转复位机构
CN104662780A (zh) 一种电机及云台设备
CN202381518U (zh) 复位关节
CN112498673A (zh) 驱动机构和无人机
CN204800427U (zh) 砂光机
CN206592373U (zh) 一种液压油缸球铰接式联接机构
CN106812818B (zh) 一种弹性联轴器
CN212297323U (zh) 一种弹性球齿联轴器
CN210196388U (zh) 一种凸轮
CN207813336U (zh) 限位铰链
CN205356053U (zh) 旋转直线运动转换机构
CN203092257U (zh) 简易机械液压联动回转分度机构
CN209354658U (zh) 一种新型密封组件
CN210196375U (zh) 一种连杆
CN205978470U (zh) 一种机械密封件
CN209471271U (zh) 一种连接器及其弯式尾部附件
CN203604460U (zh) 齿轮联轴器
CN204985044U (zh) 一种多级泵用机械密封装置
CN202518772U (zh) 一种皮带输送机毛刷辊快装式支撑装置
CN204985579U (zh) 一种具有防松装置的螺母旋转型滚珠丝杠副
CN217863602U (zh) 一种悬挂机构、底盘及移动机器人
CN221160169U (zh) 一种可旋转的万向套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61061 Shandong city in Weifang province Fu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East Street No. 197

Patentee after: WEICHAI POWER Co.,Ltd.

Patentee after: Weichai Hydraulic Transmiss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261061 Shandong city in Weifang province Fu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East Street No. 197

Patentee before: WEICHAI POWER Co.,Ltd.

Patentee before: LINDE HYDRAULICS (CHINA)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