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00765U - 烹饪装置 - Google Patents

烹饪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00765U
CN209300765U CN201821735266.0U CN201821735266U CN209300765U CN 209300765 U CN209300765 U CN 209300765U CN 201821735266 U CN201821735266 U CN 201821735266U CN 209300765 U CN209300765 U CN 2093007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t body
pedestal
linkage section
cooker
bottom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73526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智波
邢凤雷
姚亮
吴慧民
朱广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Guangdong Midea Life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73526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007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007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007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烹饪装置,其包括:座体,所述座体设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有发热盘,所述发热盘上方形成有热辐射区域;锅体,设于所述座体的容置腔,所述锅体具有用于接触食物的工作区域,且所述锅体具有受热部,所述受热部由所述发热盘进行加热;和温度检测组件,设于所述座体,用于检测所述锅体的温度,所述温度检测组件位于所述发热盘的热辐射区域以外,且与所述锅体之工作区域的外壁面抵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能够提高温度传感器测温的精准度。

Description

烹饪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烹饪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烹饪装置,例如红外电炖锅,座体内设置有锅体,座体内设有对锅体加热的发热盘,发热盘一般为由微晶玻璃板封装电热丝制成的红外发热盘,锅体放置于微晶玻璃板上,微晶玻璃板将电热丝产生的热量传导至锅体,以对锅体里盛放的物料进行加热。
为了便于检测锅体的加热温度,座体内设有温度传感器,由于微晶玻璃板需要支撑锅体,所以,为了不降低微晶玻璃板的强度,将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座体的侧面,温度传感器直接检测锅体的外侧面。此种情况下,红外发热盘辐射的热量会对设置在座体侧面的温度传感器造成影响,导致温度传感器测温不精准,从而影响电炖锅的烹饪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烹饪装置,旨在提高温度传感器测温的精准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烹饪装置,包括:
座体,所述座体设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有发热盘,所述发热盘上方形成有热辐射区域;
锅体,设于所述座体的容置腔,所述锅体具有用于接触食物的工作区域,且所述锅体具有受热部,所述受热部由所述发热盘进行加热;和
温度检测组件,设于所述座体,用于检测所述锅体的温度,所述温度检测组件位于所述发热盘的热辐射区域以外,且与所述锅体之工作区域的外壁面抵接。
可选地,所述锅体之工作区域的外壁面设于所述座体之上端面的上方,所述温度检测组件设于所述座体的上端面,并与所述锅体之工作区域的外壁面抵接。
可选地,所述锅体包括底板和环绕所述底板设置的侧板,所述侧板向背离所述底板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底板和部分侧板围设形成所述锅体的工作区域,部分所述侧板位于所述座体之上端面的上方,并与所述温度检测组件抵接。
可选地,所述侧板包括沿其延伸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和第三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背离所述第二连接段的一端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段自所述第一连接段的端部折弯延伸,所述第二连接段设于所述座体之上端面的上方,并与所述温度检测组件抵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第二连接段的连接处圆弧过渡设置;
且/或,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底板的连接处圆弧过渡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段与所述底板并行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段与所述底板之间的间距为h,20mm≤h≤80mm;
或者,所述第二连接段与所述底板并行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段与所述底板之间的间距为h,h=50mm。
可选地,所述座体设有容纳腔,所述座体的外侧壁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让位口,所述温度检测组件设于所述容纳腔,并部分从所述让位口伸出,以与所述锅体抵接。
可选地,所述座体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围设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外侧,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上端通过端盖连接,并围设形成所述容纳腔,所述端盖设有所述让位口,所述温度检测组件设于所述容纳腔,并部分从所述让位口伸出。
可选地,所述温度检测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端盖下表面的传感器固定座,所述传感器固定座设有与所述让位口连通的安装腔,及设于所述安装腔内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部分从所述让位口伸出。
可选地,所述温度传感器滑动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温度传感器的周向表面凸设有限位部,所述安装腔对应所述限位部设有环形避让槽,所述环形避让槽内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抵接于所述环形避让槽的侧壁与所述限位部之间,以使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锅体保持抵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温度检测组件设于发热盘的热辐射区域以外,以避免发热盘的热辐射传递至所述温度检测组件,减少温度检测组件的测温干扰,同时将温度检测组件与锅体之工作区域的外壁面抵接,以使得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更接近锅体之工作区域的温度,提高温度传感器测温的精准度。
使用时,锅体内盛放物料,发热盘通电产热以对锅体的受热部进行加热,进而对锅体内的物料进行加热,锅体的热量通过热传递方式传递至温度检测组件,温度检测组件将温度信号发送至烹饪装置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依据该电平信号对发热盘的加热功率和/或加热时间进行调节,实现对锅体加热温度的有效控制。由于温度检测组件位于发热盘的热辐射区域以外,所以其检测到的温度全部来自锅体的热传递,保证温度传感器能更精准的检测锅体的温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烹饪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烹饪装置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的A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烹饪装置一实施例中锅体从座体取出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座体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端盖与温度检测组件连接结构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锅体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烹饪装置 10 座体
11 第一壳体 12 第二壳体
13 容纳腔 14 端盖
141 让位口 15 控制面板
16 容置腔 17 发热盘
18 显示板 19 显示板支架
20 锅体 21 底板
22 侧板 221 第一连接段
222 第二连接段 223 第三连接段
30 温度检测组件 31 传感器固定座
311 安装腔 312 环形避让槽
32 温度传感器 321 限位部
322 连接线 33 弹性件
40 上盖 23 支撑部
41 出气孔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烹饪装置100,如图1至图7所示,能够提高温度传感器32测温的精准度。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烹饪装置100包括:座体10,座体10设有容置腔16,容置腔16内设有发热盘17,发热盘17上方形成有热辐射区域;锅体20,设于座体10的容置腔16,锅体20具有用于接触食物的工作区域,且锅体20具有受热部,受热部由发热盘17进行加热;和温度检测组件30,设于座体10,用于检测锅体20的温度,温度检测组件30位于发热盘17的热辐射区域以外,且与锅体20之工作区域的外壁面抵接。其中锅体20的材质为铝合金、不锈钢或者陶瓷,发热盘17为红外发热盘17或者是内嵌电热管的铝合金圆盘等能够实现加热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温度检测组件30设于发热盘17的热辐射区域以外,以避免发热盘17的热辐射传递至温度检测组件30,减少温度检测组件30的测温干扰,同时将温度检测组件30与锅体20之工作区域的外壁面抵接,以使得温度传感器32检测的温度更接近锅体20之工作区域的温度,提高温度传感器32测温的精准度。
使用时,锅体20内盛放物料,发热盘17通电产热以对锅体20的受热部进行加热,进而对锅体20内的物料进行加热,锅体20的热量通过热传递方式传递至温度检测组件30,温度检测组件30将温度信号发送至烹饪装置100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依据该电平信号对发热盘17的加热功率和/或加热时间进行调节,实现对锅体20加热温度的有效控制。由于温度检测组件30位于发热盘17的热辐射区域以外,所以其检测到的温度全部来自锅体20的热传递,保证温度传感器32能更精准的检测锅体20的温度。
进一步地,由于发热盘17的上方形成有热辐射区域,为了避免温度检测组件30位于发热盘的热辐射区域,且便于温度检测组件30的安装,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锅体20之工作区域的外壁面设于座体10之上端面的上方,温度检测组件30设于座体10的上端面,并与锅体20之工作区域的外壁面抵接。由于发热盘17设于座体10的容置腔16内,所以,发热盘17的热辐射区域位于容置腔16内及容置腔16所限定区域的上方,本实施例中将温度检测组件30设于座体10的上端面,以使温度检测组件30位于发热盘17的热辐射区域以外。同时,本实施例将锅体20之工作区域的外壁面设于座体10之上端面的上方,以便于温度检测组件30与锅体20之工作区域的外壁面抵接。
进一步地,锅体20包括底板21和环绕底板21设置的侧板22,侧板22向背离底板21的方向延伸设置,底板21与部分侧板22围设形成锅体20的工作区域,部分侧板22位于座体10之上端面的上方,并与温度检测组件30抵接。如图4所示,底板21呈圆形设置,在实际应用中,底板21也可以采用椭圆形等形状,以作为锅体20的受热部,接收发热盘17传递的热量,当然,当部分侧板22位于发热盘17的热辐射区域内,部分侧板22也可同时作为锅体20的受热部。侧板22可部分与底板21位于同一平面,之后向背离底板21的方向折弯延伸,与底板21位于同一平面的部分侧板22可直接设于座体10的上方,并与温度检测组件30抵接。侧板22也可直接向背离底板21的方向折弯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7所示,侧板22包括沿其延伸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段221、第二连接段222和第三连接段223,第一连接段221背离第二连接段222的一端与底板21连接,第二连接段222自第一连接段221的端部折弯延伸,第二连接段221设于座体10之上端面的上方,并与温度检测组件30抵接,以避免发热盘17的热辐射传递至温度检测组件30,进而提高温度检测组件30测温的精准度。锅体20与座体10配合时,锅体20的底板21和侧板22的第一连接段221均位于座体10的容置腔16,能够提高锅体20设置于座体10上的稳定性。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段221也可沿底板21的径向延伸,并位于座体10之上端面的上方,并与温度检测组件30抵接,第二连接段222和第三连接段223大体沿第一连接段221的厚度方向延伸,以与第一连接段221和底板21共同围设形成一能够容纳物料的锅体20。
为了便于锅体20的加工和使用,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段221与第二连接段222的连接处圆弧过渡设置,同时,也可设置第一连接段221与底板21的连接处圆弧过渡设置。
由于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段222与座体10的上端面抵接,则锅体20的重量由座体10承担一部分,此时可以设置锅体20的底板21与发热盘17抵接,也可以设置锅体20的底板21与发热盘17间隔设置,即,发热盘17不承受锅体20的重量,则可以降低组成发热盘17的材料的强度,进而能够降低烹饪装置100的成本。
由于锅体20中盛放的物料多少并不确定,因此检测锅体20靠近底板21的温度,更接近锅体20中盛放物料的温度。为了保证温度检测组件30检测的温度更接近锅体20之工作区域中盛放物料的温度,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段222与底板21并行设置,第二连接段222与底板21之间的间距为h,20mm≤h≤80mm,在应用中,根据烹饪装置100的型号、使用场合等要求,间距h可以选用20mm、30mm、40mm、45mm、50mm、60mm、70mm或者80mm,或者其他能够便于精确测量锅体20内温度的距离,同时第二连接段222与底板21之间的间距h设置为上述数值,也能够保证锅体20安装在座体10上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优选间距h为50mm。
进一步地,如图2至图4所示,座体10设有容纳腔13,座体10外侧壁设有与容纳腔13联通的让位口141,温度检测组件30设于容纳腔13,并部分从让位口141伸出,以与锅体20抵接。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座体10内设有控制装置,温度检测组件30与控制装置之间通过连接线322连接,温度检测组件30将检测到的温度信号发送至控制装置,以供控制装置根据接收到的温度信号进行后续的调节。由于温度检测组件30需要与座体10内的控制装置连接,因此将温度检测组件30设于座体10内,以将连接线322设于座体10内,避免连接线322被损坏,同时也便于实现温度检测组件30的固定。
具体地,如图2、图3和图5所示,座体10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第一壳体11围设于第二壳体12的外侧,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的上端通过端盖14连接,端盖14设有让位口141,温度检测组设于容纳腔13,并部分从让位口141伸出。其中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可以为与锅体20相似的形状,则第二壳体12形成有容置腔16,第一壳体11的外侧壁形成座体10的外壁。第一壳体11、第二壳体12和端盖14围设形成容纳腔13,温度检测组件30部分设于容纳腔13内,座体10内的控制装置以及其他线路板等也设于该容纳腔13内,同时在第一壳体11的外侧壁设有显示板18以及控制面板15,为了便于固定显示板18,在第一壳体11的外侧壁还设有显示板支架19,显示板18设于显示板支架19上,控制面板15罩设于显示板支架19的外侧,控制面板15上设有选择按钮,显示板18用于显示选择按钮对应的功能或者时长等,当然控制面板15和显示板18均与控制装置连接,以便于实现对加热盘的控制。为了保证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的支撑强度,可以在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之间设置支撑结构。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座体10还包括底座的方案,发热盘17设于底座上方,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也设于底座的上方,并围设于发热盘17的外侧,以便于座体10在生产时根据不同的需求,将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采用一种材质,底座采用另外一种材质生产。
进一步地,如图3、图5和图6所示,温度检测组件30包括设于端盖14下表面的传感器固定座31,传感器固定座31设有与让位口141连通的安装腔311,及设于安装腔311内的温度传感器32,温度传感器32部分从让位口141伸出。其中传感器固定座31包括筒状主体,安装腔311设于筒状主体,在筒状主体的侧壁设有两伸出端,每一伸出端均设有连接孔,以便于传感器固定座31与端盖连接。如图6所示,传感器固定座31与端盖14之间通过螺钉连接,以便于烹饪装置100的生产组装。而且也便于根据烹饪装置100的型号以及应用场合,调节传感器固定座31与端盖14之间的距离,以保证温度传感器32与锅体20保持接触。
由于锅体20在放置于容置腔16时,可能存在倾斜的现象,以及锅体20中物料的重量也不一样,因此会出现温度传感器32与锅体不能抵接或者承受力过大的情况。为了保证温度传感器32与锅体20保持抵接,且避免温度传感器32承受过大的重力,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温度传感器32滑动设于安装腔311内,温度传感器32的周向表面凸设有限位部321,安装腔311对应限位部321设有环形避让槽312,环形避让槽312内设有弹性件33,弹性件33抵接于环形避让槽312的侧壁与限位部321之间,以使温度传感器32与锅体20保持抵接。当锅体20从座体10上移出时,温度传感器32在弹性件33的作用下从让位口141伸出,当锅体20放置于座体10的容置腔16中时,座体10的第二连接段222与温度传感器32抵接,当座体10对温度传感器32施加的外力大于弹性件33提供的弹力时,温度传感器32向下移动,避免温度传感器32承受过多的外力。本实施中,弹性件33为弹簧,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用弹性套等弹性件33,弹性件33的材质可以为合金或者橡胶等。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烹饪装置100还包括上盖40,上盖40设于锅体20,以封盖锅体20,进而减少锅体20中热量的散失,同时也避免杂物落入锅体20中。如图4和图7所示,锅体20的内侧壁凸设有支撑部23,上盖40设于支撑部,以封盖锅体,避免上盖40上形成的冷凝水流至烹饪装置100的外侧,同时在上盖40上还设有出气孔41,锅体20中的物料受热形成的水蒸气可从出气孔41中逸出,避免锅体20中的压力过大。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上盖40可以直接设置于锅体20的上端,以封盖锅体20。
在应用中,烹饪装置100可以为电炖锅、电饭煲或者是煎烤机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座体,所述座体设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有发热盘,所述发热盘上方形成有热辐射区域;
锅体,设于所述座体的容置腔,所述锅体具有用于接触食物的工作区域,且所述锅体具有受热部,所述受热部由所述发热盘进行加热;和
温度检测组件,设于所述座体,用于检测所述锅体的温度,所述温度检测组件位于所述发热盘的热辐射区域以外,且与所述锅体之工作区域的外壁面抵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之工作区域的外壁面设于所述座体之上端面的上方,所述温度检测组件设于所述座体的上端面,并与所述锅体之工作区域的外壁面抵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包括底板和环绕所述底板设置的侧板,所述侧板向背离所述底板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底板和部分所述侧板围设形成所述锅体的工作区域,部分所述侧板位于所述座体之上端面的上方,并与所述温度检测组件抵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包括沿其延伸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和第三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背离所述第二连接段的一端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段自所述第一连接段的端部折弯延伸,所述第二连接段设于所述座体之上端面的上方,并与所述温度检测组件抵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第二连接段的连接处圆弧过渡设置;
且/或,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底板的连接处圆弧过渡设置。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段与所述底板并行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段与所述底板之间的间距为h,20mm≤h≤80mm;
或者,所述第二连接段与所述底板并行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段与所述底板之间的间距为h,h=50mm。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设有容纳腔,所述座体的外侧壁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让位口,所述温度检测组件设于所述容纳腔,并部分从所述让位口伸出,以与所述锅体抵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围设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外侧,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上端通过端盖连接,并围设形成所述容纳腔,所述端盖设有所述让位口,所述温度检测组件设于所述容纳腔,并部分从所述让位口伸出。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检测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端盖下表面的传感器固定座,所述传感器固定座设有与所述让位口连通的安装腔,及设于所述安装腔内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部分从所述让位口伸出。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滑动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温度传感器的周向表面凸设有限位部,所述安装腔对应所述限位部设有环形避让槽,所述环形避让槽内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抵接于所述环形避让槽的侧壁与所述限位部之间,以使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锅体保持抵接。
CN201821735266.0U 2018-10-24 2018-10-24 烹饪装置 Active CN2093007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35266.0U CN209300765U (zh) 2018-10-24 2018-10-24 烹饪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35266.0U CN209300765U (zh) 2018-10-24 2018-10-24 烹饪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00765U true CN209300765U (zh) 2019-08-27

Family

ID=676715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735266.0U Active CN209300765U (zh) 2018-10-24 2018-10-24 烹饪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007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2261162B2 (en) A temperature information assembly for a cooking hob
JP2009535608A (ja) 誘導加熱装置の温度を測定するための装置および方法
EP1937114B1 (en) A food cooking device and a cooking utensil adapted to facilitate the heating of food
ES2267657T3 (es) Procedimiento y dispositivo de deteccion de la temperatura de un utensilio de cocina.
CN209300765U (zh) 烹饪装置
CN220471694U (zh) 基于红外热电堆阵列的测温组件、灶具
CN105823099B (zh) 一种电磁炉
CN201297676Y (zh) 一种辐热炉
CN110848746A (zh) 燃气灶的控制方法和燃气灶
CN206094185U (zh) 一种新型灶用感温探头
CN210951399U (zh) 一种温度传感器及应用其的燃气灶
CN207999854U (zh) 一种控温加热装置
CN205514169U (zh) 烹饪器具的软性测温组件和软性ih加热测温装置
CN207438661U (zh) 电磁烹饪器具
CN208371546U (zh) 液体加热器
CN209153266U (zh) 烹饪器具
CN211704246U (zh) 采用远红外加热的电饭煲
CN206149527U (zh) 检测电磁加热锅具温度的系统及电磁加热厨具
CN215777446U (zh) 温度探头与面板的安装结构及使用其的电磁烹饪器具
CN108225573B (zh) 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及燃气灶
CN214745948U (zh) 烹饪装置
CN220729490U (zh) 传感器组件、测温装置及炒菜机
CN220024777U (zh) 一种非接触式的防干烧探头
CN220750193U (zh) 一种红外测温的电磁烹饪器具
CN215336499U (zh) 一种应用于红外测温的锅具及电磁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