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98536U - 电缆焊接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缆焊接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98536U
CN209298536U CN201920150269.6U CN201920150269U CN209298536U CN 209298536 U CN209298536 U CN 209298536U CN 201920150269 U CN201920150269 U CN 201920150269U CN 209298536 U CN209298536 U CN 2092985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welding equipment
fixture block
formwork
clamp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5026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成
叶志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Wal Electric Power Technology Co.,Ltd.
Shenzhen Woer Heat Shrinkable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Woer Heat Shrinkable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Woer Heat Shrinkable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Woer Heat Shrinkable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15026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985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985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985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rc Weld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缆焊接设备,所述电缆焊接设备包括:底座,设有凹槽;夹持组件,设于所述底座,所述夹持组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夹持件,两个所述夹持件位于所述凹槽的相对两侧,每一夹持件设有过线孔;对中组件,可拆卸地容纳于所述凹槽内,所述对中组件包括对中板,所述对中板位于两个所述过线孔之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缆焊接设备不仅方便线缆对齐,同时可保证线缆对齐的间距,且不易损伤线缆。

Description

电缆焊接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缆焊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缆焊接设备。
背景技术
在高压电缆续接时,一般要对线芯进行焊接,通过用火泥焊焊药在化学反应时产生的高温铜液将线芯熔化焊接在一起。在操作时,需要先将焊接的两条线缆的线芯中心对齐,在线芯两端面处留一定距离的缺口,固定住线芯,然后通过石墨模具引燃焊药,使高温铜液注入缺口中将两段线芯熔化在一起。
但是,现有焊接设备无法对齐两段线缆的线芯,造成线芯的对齐不方便,且不能保证两段线芯中间缺口留的距离;同时,在锁紧线缆时,容易损伤电缆绝缘,且在焊接时容易烧坏线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缆焊接设备,旨在解决现有焊接设备不能对齐线缆,不能保证线缆对齐的间距,易损伤线缆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缆焊接设备,用于焊接线缆,所述电缆焊接设备包括:
底座,设有凹槽;
夹持组件,设于所述底座,所述夹持组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夹持件,两个所述夹持件位于所述凹槽的相对两侧,每一夹持件设有过线孔;及
对中组件,可拆卸地容纳于所述凹槽内,所述对中组件包括对中板,所述对中板位于两个所述过线孔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组件还包括:
两个安装座,设于所述底座,位于所述凹槽的相对两侧,每一安装座设有一滑槽,每一夹持件可滑动地设于一滑槽内;和
两个驱动件,每一驱动件设于一所述安装座,并与一所述夹持件连接;
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夹持件沿所述滑槽移动。
进一步地,每一驱动件包括:
螺母,设于所述安装座;
压块,可滑动地设于所述滑槽内,所述压块与所述夹持件可拆卸连接;
螺杆,所述螺杆的一端穿过所述螺母,并与所述压块背向所述夹持件的一侧连接;及
手柄,设于所述螺杆远离所述压块的一端;
所述手柄驱动所述螺杆带动所述压块和所述夹持件沿所述滑槽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压块背向所述螺杆的一侧设有限位槽,所述夹持件可拆卸地限位于所述限位槽内。
进一步地,每一夹持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所述第一夹块可拆卸地设于所述滑槽远离所述螺母的一端,所述第二夹块可拆卸地限位于所述限位槽内,所述第一夹块面向所述第二夹块的一侧设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二夹块面向所述第一夹块的一侧设有第二缺口,所述螺杆可带动所述压块和所述第二夹块远离或靠近所述第一夹块;
所述第二夹块靠近所述第一夹块时,所述第一缺口和所述第二缺口围合形成所述过线孔。
进一步地,所述对中组件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可拆卸地容纳于所述凹槽内,所述对中板设于所述底板背向所述凹槽底壁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对中板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与两个所述过线孔连线的中点相交。
进一步地,所述对中板的厚度在5mm~10mm范围内。
进一步地,所述电缆焊接设备还包括可拆卸地设于所述底座的焊接模具,所述焊接模具包括第一模壳、第二模壳及模盖,所述第一模壳和第二模壳相对设置并围合形成有容腔,所述模盖盖合于所述容腔的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模壳面向所述第二模壳的一侧设有连通所述容腔的第一通槽,所述第二模壳面向所述第一模壳的一侧设有连通所述容腔的第二通槽;
所述第一模壳与所述第二模壳配合时,所述第一通槽和所述第二通槽围合形成过线腔,所述过线腔与所述过线孔对应设置。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电缆焊接设备通过在底座上设置凹槽,在凹槽的相对两侧设置两个相对设置的夹持件,以方便电缆焊接设备利用两个夹持件夹持固定两段线缆,保证两段线缆对齐的同时,不损伤线缆;进一步地,通过将对中组件可拆卸地设置在凹槽内,且对中板位于两个过线孔之间,有利于电缆焊接设备利用对中组件的对中板对两段线缆进行距离确定,保证两段线缆对齐的同时,与对中板的两侧抵接,从而保证两段线缆对齐的间距。本实用新型的电缆焊接设备不仅方便线缆对齐,同时可保证线缆对齐的间距,且不易损伤线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缆焊接设备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底座和夹持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底座、夹持组件及对中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对中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夹块或第二夹块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焊接模具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电缆焊接设备对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电缆焊接设备焊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电缆焊接设备焊接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缆焊接设备100,用于焊接线缆600。可以理解的,线缆600可以是普通线缆或高压线缆。电缆焊接设备100用于两段线缆600的续接。
请结合参照图1至图9,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电缆焊接设备100包括底座1、夹持组件2及对中组件3,其中,底座1设有凹槽1a;夹持组件2设于底座1,夹持组件2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夹持件21,两个夹持件21位于凹槽1a的相对两侧,每一夹持件21设有过线孔21a;对中组件3可拆卸地容纳于凹槽1a内,对中组件3包括对中板31,对中板31位于两个过线孔21a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可以板状结构,也可以是机架、机体或支架等,在此不做限定。夹持组件2可以是固定连接底座1,例如焊接、过盈配合等,如此有利于提高夹持组件2的安装稳定性;当然,夹持组件2也可以是可拆卸地连接底座1,例如采用卡扣连接、插接配合、螺钉连接或销钉连接等方式,如此有利于提高夹持组件2的拆装及维修,便于运输或包装。
可以理解的,为了确保电缆焊接设备100通过夹持组件2对两段线缆600进行夹持,夹持组件2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夹持件21,夹持件21设有过线孔21a,如此可利用夹持件21的过线孔21a对线缆600进行夹持固定,如此避免了电缆焊接设备100对线缆600的损伤。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夹持组件2的两个夹持件21对两段线缆600夹持后对齐的准确度。本实施例中,电缆焊接设备100还设置有对中组件3,通过在底座1设置凹槽1a,对中组件3可拆卸地容纳于凹槽1a内。夹持组件2的两个夹持件21分别设于凹槽1a的相对两侧,也即两个夹持件21位于对中组件3的相对两侧,利用对中组件3的对中板31对两个夹持件21夹持的线缆600进行对中。可以理解的,对中板31的设置,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两个夹持件21对两段线缆600夹持后对齐的准确度,另一方面也确保了两个夹持件21夹持两段线缆600对齐后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电缆焊接设备100通过在底座1上设置凹槽1a,在凹槽1a的相对两侧设置两个相对设置的夹持件21,以方便电缆焊接设备100利用两个夹持件21夹持固定两段线缆600,保证两段线缆600对齐的同时,不损伤线缆600;进一步地,通过将对中组件3可拆卸地设置在凹槽1a内,且对中板31位于两个过线孔21a之间,有利于电缆焊接设备100利用对中组件3的对中板31对两段线缆600进行距离确定,保证两段线缆600对齐的同时,与对中板31的两侧抵接,从而保证两段线缆600对齐的间距。本实用新型的电缆焊接设备100不仅方便线缆对齐,同时可保证线缆600对齐的间距,且不易损伤线缆600。
进一步地,如图1、图2、图3、图5、图7至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夹持组件2还包括两个安装座22和两个驱动件23。具体地,两个安装座22设于底座1,两个安装座22位于凹槽1a的相对两侧,每一安装座22设有一滑槽221,每一夹持件21可滑动地设于一滑槽221内;每一驱动件23设于一安装座22,并与一夹持件21连接,且驱动件23驱动夹持件21沿滑槽221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座22可以是固定连接底座1,例如焊接、过盈配合等,如此有利于提高安装座22的安装稳定性;当然,安装座22也可以是可拆卸地连接底座1,例如采用卡扣连接、插接配合、螺钉连接或销钉连接等方式,如此有利于提高安装座22的拆装及维修,便于运输或包装。
作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安装座22呈U型立板。安装座22形成有滑槽221,滑槽221可设置于安装座22背向底座1的一侧。驱动件23可选为驱动气缸、伸缩杆或电机配合丝杠的结构,在此不做限定。驱动件23驱动夹持件21沿滑槽221移动,如此有利于利用驱动件23调节两个夹持件21夹持线缆600的对齐位置。
进一步地,如图1、图2、图3、图5、图7至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每一驱动件23包括螺母231、压块232、螺杆233及手柄234,其中,螺母231设于安装座22;压块232可滑动地设于滑槽221内,压块232与夹持件21可拆卸连接;螺杆233的一端穿过螺母231,并与压块232背向夹持件21的一侧连接;手柄234设于螺杆233远离压块232的一端。可以理解的,手柄234驱动螺杆233带动压块232和夹持件21沿滑槽221移动。
可以理解的,驱动件23可以是手动驱动结构;当然,驱动件23也可以是自动驱动结构。为了确保夹持件21通过过线孔21a夹持线缆600后,避免夹持件21对线缆600的损坏,在本实施例中的驱动件23为手动驱动结构。也即通过手柄234带动螺杆233转动,以使得螺杆233相对于螺母231滑动,从而推动压块232并带动夹持件21沿滑槽221移动,实现对夹持件21进行调节,以及调节夹持件21与对中板31的相对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压块232与夹持件21可采用卡扣连接、插接配合、螺钉连接或销钉连接等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在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如图1、图2、图3、图5、图7至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压块232背向螺杆233的一侧设有限位槽232a,夹持件21可拆卸地限位于限位槽232a内。
可以理解的,通过在压块232上设置限位槽232a,有利于通过限位槽232a对夹持件21实现插接配合,一方面对夹持件21实现限位安装,另一方面有利于夹持件21通过限位槽232a插接配合,方便夹持件21的拆卸和安装。
进一步地,如图1、图3、图5、图7至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每一夹持件2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夹块211和第二夹块212,第一夹块211可拆卸地设于滑槽221远离螺母231的一端,第二夹块212可拆卸地限位于限位槽232a内,第一夹块211面向第二夹块212的一侧设有第一缺口213,第二夹块212面向第一夹块211的一侧设有第二缺口214,螺杆233可带动压块232和第二夹块212远离或靠近第一夹块211。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夹块212靠近第一夹块211时,第一缺口213和第二缺口214围合形成过线孔21a。可以理解的,夹持件21由第一夹块211和第二夹块212配合构成。
当需要通过夹持件21对线缆600进行安装和固定时,通过手柄234带动螺杆233转动,以使得螺杆233相对于螺母231滑动,从而拉动压块232并带动第二夹块212沿滑槽1a移动,以远离第一夹块211,将线缆600放置在第一夹块211的第一缺口213;此时,通过手柄234带动螺杆233转动,以使得螺杆233相对于螺母231滑动,从而推动压块232并带动第二夹块212沿滑槽1a移动,以靠近第一夹块211,使得第二缺口214与第一缺口213配合,从而起到固定线缆600。当然,需要拆卸线缆时,继续通过手柄234带动螺杆233转动,以使得螺杆233相对于螺母231滑动,从而拉动压块232并带动第二夹块212沿滑槽1a移动,以远离第一夹块211,此时即可将线缆600拆卸下。
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采用相对设置的第一夹块211和第二夹块212实现对线缆600的固定安装,利用第一夹块211的第一缺口213和第二夹块212的第二缺口214围合形成过线孔21a,有利于保护线缆600不被损坏。
进一步地,如图1、图3、图4和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对中组件3还包括底板32,底板32可拆卸地容纳于凹槽1a内,对中板31设于底板32背向凹槽1a底壁的一侧。
可以理解的,底板32的形状与凹槽1a的轮廓匹配,如此可有利于将底板32可拆卸地安装于凹槽1a内,且利用凹槽1a对底板32进行限位,从而确保对中板31在底座1上的位置。可选地,底板32为板状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对中板31可以是固定连接于底板32,例如焊接或过盈配合等,如此有利于对中组件3的加工生产以及确保对中板31的稳定性。当然,对中板31也可以是可拆卸地连接于底板32,例如卡扣连接、插接配合、螺钉连接或销钉连接等方式,实现底板32与对中板31的可拆卸连接,如此有利于将底板32和对中板31分别加工,提高精度,在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如图1、图3、图4和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对中板31远离底板32的一端与两个过线孔21a连线的中点相交。可选地,对中板31设于底板32的中心位置处。对中板31优选呈板状结构,如此有利于线缆600的端面与对中板31的表面齐平抵接,从而确保线缆600对齐的准确度。
可以理解的,通过将对中板31设置在两个过线孔21a连线的中心线处,如此可保证对中板31与两个夹持件21之间的距离,从而提交线缆600焊接的精度和准确度。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对中板31的厚度在5mm~10mm范围内。可以理解的,将对中板31的厚度设置在5mm~10mm范围内,有利于保证两段线缆600对齐后,两段线缆600端面之间的距离为5mm~10mm,从而确保焊接后线缆之间的牢固性。
可选地,对中板31的厚度为5mm、6mm、7mm、8mm、9mm、10mm。对中板31的厚度不能过厚,对中板31的厚度过厚,将导致两段线缆600对齐后,两段线缆600端面之间的距离过大,焊接后将导致线缆600的焊接处不牢固;对中板31的厚度不能过薄,对中板31的厚度过薄,将导致两段线缆600对齐后,两段线缆600端面之间的距离过小,将导致不利于线缆600的焊接以及焊接后线缆的焊接处不美观。
进一步地,如图1、图6、图8和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电缆焊接设备100还包括可拆卸地设于底座1的焊接模具4,焊接模具4包括第一模壳42、第二模壳43及模盖41,第一模壳42和第二模壳43相对设置并围合形成有容腔4a,模盖41盖合于容腔4a的开口。
可以理解的,焊接模具4具有容腔4a,该容腔4a用于放置焊剂,焊接模具4还设有连通容腔4a的过线腔4b,过线腔4b用于容纳和放置线缆600,焊接模具4通过引燃容腔4a内的焊剂,从而实现对线缆600的焊接工作。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将线缆600通过过线腔4b放置在容腔4a内实现焊接,焊接模具4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模壳42和第二模壳43,第一模壳42和第二模壳43围合形成容腔4a。为了保证焊剂不易从容腔4a的开口流出,焊接模具4还包括盖合于容腔4a的开口的模盖41。可以理解的,模盖41可拆卸地盖合于容腔4a的开口,如此可方便通过打开模盖41,往容腔4a内添加焊剂。
进一步地,如图6、图8和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模壳42面向第二模壳43的一侧设有连通容腔4a的第一通槽44,第二模壳43面向第一模壳42的一侧设有连通容腔4a的第二通槽45。可以理解的,第一模壳42与第二模壳43配合时,第一通槽44和第二通槽45围合形成过线腔4b,过线腔4b与过线孔21a对应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电缆焊接设备100工作时,将对中组件3安装于底座1的凹槽1a内,通过夹持组件2的驱动件23和夹持件21配合将线缆600夹持固定在夹持件21的过线孔21a内,且使得线缆600的焊接端面与对中组件3的对中板31抵接,此时将对中组件3从底座1的凹槽1a内拆除,将焊接模具4的第一模壳42和第二模壳43分开,分别利用第一模壳42的第一通槽44和第二模壳43的第二通槽45将线缆600的焊接端夹持在焊接模具4的过线腔4b,并使得两段线缆600之间形成的间隙处放置在容腔4a内,如此可在容腔4a内添加焊剂,引燃焊剂后,将模盖41盖合于容腔4a的开口,从而进行焊接工作。当完成线缆600的焊接时,将模盖41打开容腔4a的开口,同时将第一模壳42和第二模壳43分开,此时通过驱动件23将夹持件21的第一夹块211和第二夹块212分开,从而将线缆600拆卸下。
可以理解的,为了确保焊接模具4的密封性,焊接模具4还包括有紧固件,以方便利用紧固件将第一模壳42和第二模壳43进行固定。可选地,紧固件为C型钳夹等,在此不做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缆焊接设备,用于焊接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焊接设备包括:
底座,设有凹槽;
夹持组件,设于所述底座,所述夹持组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夹持件,两个所述夹持件位于所述凹槽的相对两侧,每一夹持件设有过线孔;及
对中组件,可拆卸地容纳于所述凹槽内,所述对中组件包括对中板,所述对中板位于两个所述过线孔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焊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还包括:
两个安装座,设于所述底座,位于所述凹槽的相对两侧,每一安装座设有一滑槽,每一夹持件可滑动地设于一滑槽内;和
两个驱动件,每一驱动件设于一所述安装座,并与一所述夹持件连接;
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夹持件沿所述滑槽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焊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一驱动件包括:
螺母,设于所述安装座;
压块,可滑动地设于所述滑槽内,所述压块与所述夹持件可拆卸连接;
螺杆,所述螺杆的一端穿过所述螺母,并与所述压块背向所述夹持件的一侧连接;及
手柄,设于所述螺杆远离所述压块的一端;
所述手柄驱动所述螺杆带动所述压块和所述夹持件沿所述滑槽移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缆焊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块背向所述螺杆的一侧设有限位槽,所述夹持件可拆卸地限位于所述限位槽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缆焊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一夹持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所述第一夹块可拆卸地设于所述滑槽远离所述螺母的一端,所述第二夹块可拆卸地限位于所述限位槽内,所述第一夹块面向所述第二夹块的一侧设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二夹块面向所述第一夹块的一侧设有第二缺口,所述螺杆可带动所述压块和所述第二夹块远离或靠近所述第一夹块;
所述第二夹块靠近所述第一夹块时,所述第一缺口和所述第二缺口围合形成所述过线孔。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缆焊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中组件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可拆卸地容纳于所述凹槽内,所述对中板设于所述底板背向所述凹槽底壁的一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缆焊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中板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与两个所述过线孔连线的中点相交。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缆焊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中板的厚度在5mm~10mm范围内。
9.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缆焊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焊接设备还包括可拆卸地设于所述底座的焊接模具,所述焊接模具包括第一模壳、第二模壳及模盖,所述第一模壳和第二模壳相对设置并围合形成有容腔,所述模盖盖合于所述容腔的开口。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缆焊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壳面向所述第二模壳的一侧设有连通所述容腔的第一通槽,所述第二模壳面向所述第一模壳的一侧设有连通所述容腔的第二通槽;
所述第一模壳与所述第二模壳配合时,所述第一通槽和所述第二通槽围合形成过线腔,所述过线腔与所述过线孔对应设置。
CN201920150269.6U 2019-01-28 2019-01-28 电缆焊接设备 Active CN2092985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50269.6U CN209298536U (zh) 2019-01-28 2019-01-28 电缆焊接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50269.6U CN209298536U (zh) 2019-01-28 2019-01-28 电缆焊接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98536U true CN209298536U (zh) 2019-08-23

Family

ID=676425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50269.6U Active CN209298536U (zh) 2019-01-28 2019-01-28 电缆焊接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9853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59788A (zh) * 2019-01-28 2019-04-19 深圳市沃尔核材股份有限公司 电缆焊接设备
CN115986517A (zh) * 2022-12-30 2023-04-18 重庆市敏城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滤波器耦合线圈端子封装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59788A (zh) * 2019-01-28 2019-04-19 深圳市沃尔核材股份有限公司 电缆焊接设备
CN115986517A (zh) * 2022-12-30 2023-04-18 重庆市敏城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滤波器耦合线圈端子封装设备
CN115986517B (zh) * 2022-12-30 2023-08-11 重庆市敏城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滤波器耦合线圈端子封装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298536U (zh) 电缆焊接设备
CN109659788A (zh) 电缆焊接设备
CN201086247Y (zh) 一种夹具
CN212918215U (zh) 一种汽车车身外板点焊用夹具
CN211687291U (zh) 一种机器人旋转夹具
CN204771171U (zh) 用于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激光焊接的工装
CN216992924U (zh) 一种在注塑模具中实现快速拆卸的顶块固定结构
CN213183951U (zh) 一种变压器磁芯装配平台
CN215240410U (zh) 一种供电转接接线盒固定工装夹具
CN210509839U (zh) 一种同轴连接器
CN203536701U (zh) 圆形连接器尾部附件紧固或拧松工具
KR200452404Y1 (ko) 플러그의 착탈이 용이한 어댑터
CN209793172U (zh) 一种机械加工专用夹具
CN210092549U (zh) 一种矩形滤波电连接器封装工装
CN204832261U (zh) “邮票孔”封装模块测试夹具
CN210779450U (zh) 一种玻璃珠装配夹板
CN210509818U (zh) 一种同轴快装结构及一种同轴夹具
CN115971752A (zh) 一种锂电池pack组装的对位装置
CN207771166U (zh) 一种微型车用背门防撞件焊接用夹具
CN208391213U (zh) 一种用于电路板焊接的热熔机
CN215791868U (zh) 一种用于条状产品端部熔接的自动熔接模具
CN208033793U (zh) 一种电池拆解夹具
CN205464856U (zh) 一种石墨热熔焊接模具
CN218109625U (zh) 一种简易拆卸焊接头电焊机
CN218082381U (zh) 一种金属件加工用高通用性平面夹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824

Address after: 518000 Second Floor of Phase III Workshop of Lanjingbei Road, Longtian Street, Ping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Co-patentee after: Shenzhen Woer Heat-shrinkable Material Co.,Ltd.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Wal Electric Power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18 Wool Industrial Park, Lanjing North Road, Longtian Street, Ping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Woer Heat-shrinkable Material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