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85102U - 内盖、盖体及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内盖、盖体及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85102U
CN209285102U CN201820899616.0U CN201820899616U CN209285102U CN 209285102 U CN209285102 U CN 209285102U CN 201820899616 U CN201820899616 U CN 201820899616U CN 209285102 U CN209285102 U CN 2092851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cover
lid
transmission element
transmission
sealing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89961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泽涌
陈建新
吕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89961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851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851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851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盖、盖体及烹饪器具,内盖用于设置在烹饪器具的盖体上,内盖包括支撑件、透光件和密封件;透光件由支撑件支撑;密封件设置在支撑件与透光件的连接处,透光件、支撑件和密封件中的两个先成型为一体结构,一体结构再与透光件、支撑件和密封件中的剩下的一个成型为一体。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内盖可以由支撑件、透光件和密封件通过二次成型的方式制成,使得支撑件、透光件和密封件之间的连接处无缝隙。从而有效避免缝隙处易藏污垢的现象,更加方便清洗。并且内盖结构简单、成本较低,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Description

内盖、盖体及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器具技术领域,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内盖、盖体及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已知的烹饪器具(诸如电饭煲、电压力锅等)通常在盖体内设置内盖以密封。内盖通常由铝盖/不锈钢盖、密封圈、塑料扣环三个构件制成。已有的内盖通常的成型方式是采用分体组装的方式将上述三个构件成型为内盖,但是这种成型方式形成的内盖结构较复杂且成本较高。除了上述成型方式,还可以采用注塑成型的方式将上述三个构件成型为内盖。由于这两种成型方式形成的内盖中的铝盖/不锈钢盖不能透光,从而红外线不能透过铝盖/不锈钢盖,因此,使得内盖不能应用于设置有红外发热元件的盖体。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内盖、盖体及烹饪器具,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内盖,用于设置在烹饪器具的盖体上,所述内盖包括支撑件、透光件和密封件;所述透光件由所述支撑件支撑;所述密封件设置在所述支撑件与所述透光件的连接处,所述透光件、所述支撑件和所述密封件中的两个先成型为一体结构,所述一体结构再与所述透光件、所述支撑件和所述密封件中的剩下的一个成型为一体。
根据本方案,内盖可以由支撑件、透光件和密封件通过二次成型的方式制成,使得支撑件、透光件和密封件之间的连接处无缝隙。从而有效避免缝隙处易藏污垢的现象,更加方便清洗。并且内盖结构简单、成本较低,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此外,采用透光件使得内盖至少部分透光,由此,内盖可以应用于设置有红外发热元件的盖体,当所述盖体用于烹饪器具时,盖体中设置的红外发热元件加热后辐射的红外线可以透过内盖辐射至盖体和煲体之间形成的烹饪空间的腔体空间,热利用效率高,能够对表层食物进行有效地加热、使食物受热均匀,可激发食物的香气,使食物在烹饪过程中以及烹饪过程结束后香气四溢。
可选地,所述透光件至少部分地由透光材料制成。由此,可以根据需要设置透光件的透光区域。
可选地,所述透光件包括透光部和安装部。所述透光部由所述透光材料制成;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支撑件或所述密封件成型为一体,所述安装部由与所述透光材料不同的材料制成,并且设置有安装部通孔,所述透光部设置在所述安装部通孔处。由此,可以方便透光件的加工制造,提高透光件的设计自由度和降低材料成本。
可选地,所述透光件为一整块透光玻璃。
可选地,所述一体结构由所述透光件先与所述支撑件和所述密封件中的一个成型而形成,所述一体结构再与所述支撑件和所述密封件中的另一个成型为一体。
可选地,所述一体结构由所述透光件与所述支撑件成型而形成。由此,透光件和支撑件可以先成型。
可选地,所述透光件先与所述支撑件注塑成型为所述一体结构,所述一体结构再与所述密封件注塑成型为一体。由此,内盖可以通过两次注塑成型的方式制成。
可选地,所述一体结构由所述透光件与所述密封件成型而形成。由此,透光件和密封件可以先成型。
可选地,所述透光件先与所述密封件硫化或注塑成型为所述一体结构,所述一体结构再与所述支撑件注塑成型。由此,内盖可以先通过硫化或注塑成型,然后再注塑成型为一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盖体,用于可开合地设置在烹饪器具的煲体上,所述盖体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方面所述的内盖。
根据本方案的盖体中设置有内盖,内盖可以由支撑件、透光件和密封件通过二次成型的方式制成,使得支撑件、透光件和密封件之间的连接处无缝隙。从而有效避免缝隙处易藏污垢的现象,更加方便清洗。并且内盖结构简单、成本较低,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可选地,所述内盖为可拆内盖。由此,便于内盖的清洗。
可选地,所述盖体包括红外发热元件,所述红外发热元件设置在所述内盖的上方。由此,盖体在用于烹饪器具时盖体中设置的红外发热元件加热后辐射的红外线可以透过内盖辐射至盖体和煲体之间形成的烹饪空间的腔体空间,热利用效率高,能够对表层食物进行有效地加热、使食物受热均匀,可激发食物的香气,使食物在烹饪过程中以及烹饪过程结束后香气四溢。其中,所检测到的香味物质中,有效的香气成分主要为醛类、呋喃、酯类等,风味物质中,己醛和壬醛含量最高。对于香气成分,具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盖体的烹饪器具比具有普通盖体的烹饪器具的己醛含量高37%,壬醛含量高11%,香气更丰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所述烹饪器具包括煲体和盖体;所述盖体可开合地设置在所述煲体上,当所述盖体盖合在所述煲体上时,所述盖体和所述煲体之间形成烹饪空间,所述烹饪空间包括食物存放空间和所述食物存放空间上方的腔体空间所述盖体为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盖体,所述红外发热元件向所述腔体空间辐射红外线。
根据本方案的烹饪器具的盖体中设置有内盖,内盖可以由支撑件、透光件和密封件通过二次成型的方式制成,使得支撑件、透光件和密封件之间的连接处无缝隙。从而有效避免缝隙处易藏污垢的现象,更加方便清洗。并且内盖结构简单、成本较低,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及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内盖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内盖的截面示意图;以及
图3为图1中的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理解本实用新型,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以便阐释本实用新型。显然,本实用新型的施行并不限定于该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不应当解释为局限于这里提出的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的是,在此使用的术语的目的仅在于描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且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所述/该”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指出另外的方式。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非限制。
本实用新型中所引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词仅仅是标识,而不具有任何其他含义,例如特定的顺序等。而且,例如,术语“第一部件”其本身不暗示“第二部件”的存在,术语“第二部件”本身不暗示“第一部件”的存在。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地说明,这些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代表实施方式,并不是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盖、具有该内盖的盖体以及具有该盖体的烹饪器具。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内盖和盖体,本文首先对烹饪器具进行详细说明。
烹饪器具可以是电饭煲、电压力锅或其他电加热器具。此外,烹饪器具除了具有煮米饭的功能之外,还可以具有煮粥、煲汤等其他功能。
烹饪器具具有煲体。通常烹饪器具的煲体可以呈大体圆角长方体形状、大体圆筒形状或其他任何合适的形状。煲体中设置有大体圆筒形状或其他任何合适的形状的内锅。内锅可以自由地放入煲体的内锅收纳部中或者从内锅收纳部取出,以方便对内锅进行清洗。内锅用于存放待烹饪的食物,诸如米、汤等。通常,内锅的顶部具有顶部开口。使用者可以通过顶部开口将待烹饪的食物存放在内锅中,或者通过顶部开口将烹饪好的食物从内锅中取出。
煲体中还设置有用于加热内锅的内锅加热装置。内锅加热装置可以在内锅的底部和/或侧部对内锅进行加热。内锅加热装置可以为电加热管,也可以为诸如电磁线圈的感应加热装置。
烹饪器具的煲体上设置有盖体。盖体的形状与煲体的形状基本上对应。例如,盖体可以呈圆角长方体形状。盖体以可开合的方式设置在煲体上,用于盖合煲体的整个顶部或者至少煲体的内锅。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盖体可以通过例如铰接的方式在最大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可枢转地设置在煲体的上方。当盖体盖合在煲体上时,盖体与煲体(具体地,与煲体的内锅)之间形成烹饪空间。烹饪空间包括食物存放空间和腔体空间。具体地,食物存放空间是指实际存放食物的空间。腔体空间位于食物存放空间上方。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在描述盖体中的各个部件及其位置关系中使用的方向性术语,诸如“上方”、“下方”、“上侧”等是相对于盖体盖合在煲体上的状态下而言的。
盖体一般包括内盖100。可选地,内盖100的上侧或者说外侧设置有面盖。内盖100与面盖之间通常设置有内衬,用于安装和支撑盖体中的各种电子元器件和其他结构。内盖100至少部分透光。例如,内盖100至少部分地由透光材料制成。可选地,内盖100为可拆内盖。盖体还可以设置有红外发热元件,红外发热元件设置在内盖100的上方并且构造为用于在烹饪过程中向腔体空间辐射红外线。内盖100的透光区域可以使得红外线能够透过并辐射至腔体空间,以能够对表层食物进行有效地加热、使食物受热均匀,可使食物中的主要挥发性成分溢出,从而可激发食物中的香气,使食物在烹饪过程中以及烹饪过程结束后香气四溢。
红外发热元件可以为直接发热元件。即红外发热元件本身能够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转成热能。例如,红外发热元件为红外电热管、碳纤维电热膜等。红外发热元件还可以为间接发热元件。即红外发热元件本身并不能直接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转成热能,而是接收其他部件所产生的热量的元件。例如,红外发热元件可以为从电热盘吸收热量的间接发热元件。
下面将结合图1至图3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内盖100。如图1至图3所示,内盖100包括支撑件110、透光件120和密封件130。透光件120由支撑件110支撑,密封件130设置在支撑件110与透光件120的连接处。具体地,支撑件110为环形,支撑件110设置有支撑件通孔111,透光件120设置在支撑件通孔111处。透光件120覆盖支撑件通孔11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覆盖”可以是指透光件120从支撑件通孔111的上方覆盖支撑件通孔111,也可以是指透光件120从支撑件通孔111的下方覆盖支撑件通孔111,还可以是指透光件120刚好位于支撑件通孔111中。密封件130为密封圈。
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撑件110包括支撑件本体112和从支撑件本体112径向向内延伸的支撑件接合部113。支撑件本体112和支撑件接合部113为一体结构。支撑件接合部113设置有开口朝向径向内侧的支撑件凹槽114。透光件120的周缘部121限位在支撑件凹槽114中(图3)。密封件130包括密封件本体131和从密封件本体131径向向内延伸的密封件接合部132。密封件本体131和密封件接合部132为一体结构。密封件接合部132设置有开口朝向内侧的密封件凹槽133。透光件120的周缘部121限位在密封件凹槽133中(图3)。
透光件120至少部分地由透光材料制成。透光件120可以全部地由透光材料制成。图中实施方式示出了,透光件120为一整块透光玻璃。在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透光件120可以部分地由透光材料制成,以根据需要设置透光件120的透光区域。可选地,透光件120包括透光部和安装部。安装部与透光部连接,以支撑透光部。安装部设置有安装部通孔,透光部设置在安装部通孔处,并且覆盖安装部通孔。
透光部由透光材料制成,安装部由与透光材料不同的材料制成。由此,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材料制成透光件120,以提高透光件120的设计自由度,降低材料成本。可选地,透光材料为透光玻璃或透光塑料等其他适合的透光材料。安装部由金属材料制成。优选地,透光材料可以为透明钢化玻璃、硅玻璃、锗玻璃、透光PC中的至少一种。
本实用新型的内盖100通过二次成型的方式制成。支撑件110、透光件120和密封件130中的两个先成型为一体结构,一体结构再与支撑件110、透光件120和密封件130中的剩下的一个成型。可以根据内盖100的结构合理选择三个构件的两两成型方式。可选地,在透光件120由透光玻璃制成的实施方式中,透光件120先与支撑件110和密封件130中的一个成型为一体结构,一体结构再与支撑件110和密封件130中的另一个成型为一体。也就是说,在此实施方式中,一体结构由透光件120先与支撑件110和密封件130中的一个成型而形成。可选地,在透光件120由透光塑料制成的实施方式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支撑件110、透光件120和密封件130的两两成型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透光件120包括透光部和安装部的实施方式中,安装部与支撑件110或密封件130成型为一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内盖100,一种实施方式是,一体结构由透光件120与支撑件110成型而形成。透光件120先与支撑件110注塑成型为一体结构,所述一体结构再与密封件130注塑成型为一体。在这种实施方式中,透光件120由透光玻璃制成。具体地,将透光件120先放置于塑胶模具中,然后通过塑胶模具注塑成型支撑件110,且形成为支撑件110与透光件120的一体结构,再通过塑胶模具在一体结构基础上注塑成型密封件130,以形成一体的内盖100。可选地,塑胶模具为具有腔体的塑胶模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内盖100,另一种实施方式是,一体结构由透光件120与密封件130成型而形成。透光件120先与密封件130硫化成型为一体结构,所述一体结构再与支撑件110注塑成型为一体。在这种实施方式中,透光件120由透光玻璃制成。具体地,将透光件120先放置于硫化机模具中,然后通过硫化机模具将密封件130硫化成型在透光件120上,且形成为透光件120与密封件130的一体结构,再把所述一体结构放置于塑胶模具中,通过塑胶模具在一体结构基础上注塑成型为支撑件110,以形成一体的内盖100。可选地,硫化机模具为固体硅胶式硫化机模具,塑胶模具为具有腔体的塑胶模具。当然,透光件120也可以先与密封件130注塑成型为一体结构,再与支撑件110注塑成型。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盖体中设置有内盖100,内盖100可以由支撑件110、透光件120和密封件130通过二次成型的方式制成,使得支撑件110、透光件120和密封件130之间的连接处无缝隙。从而有效避免缝隙处易藏污垢的现象,更加方便清洗。并且内盖100结构简单、成本较低,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此外,在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的内盖中的透光件可以由金属件代替。金属件的结构与透光件的结构大致相同,不同的是金属件由诸如不锈钢的金属材料制成,并且不透光。
根据此实施方式的内盖,一种实施方式是,金属件先与支撑件注塑成型为一体结构,所述一体结构再与密封件注塑成型为一体。具体地,将金属件先放置于塑胶模具中,然后通过塑胶模具注塑成型支撑件,且形成为支撑件与金属件的一体结构,再通过塑胶模具在一体结构基础上注塑成型密封件,以形成一体的内盖。
另一种实施方式是,一体结构由金属件与密封件成型而形成。金属件先与密封件硫化成型为一体结构,所述一体结构再与支撑件注塑成型为一体。具体地,将金属件先放置于硫化机模具中,然后通过硫化机模具将密封件硫化成型在金属件上,且形成为金属件与密封件的一体结构,再把所述一体结构放置于塑胶模具中,通过塑胶模具在一体结构基础上注塑成型支撑件,以形成一体的内盖。
因此,根据此实施方式的内盖,内盖可以由支撑件、金属件和密封件通过二次成型的方式制成,使得支撑件、金属件和密封件之间的连接处无缝隙。从而有效避免缝隙处易藏污垢的现象,更加方便清洗。并且内盖结构简单、成本较低,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部”、“件”等术语既可以表示单个的零件,也可以表示多个零件的组合。本文中出现的诸如“安装”、“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他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附属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范围所界定。

Claims (13)

1.一种内盖(100),用于设置在烹饪器具的盖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100)包括支撑件(110)、透光件(120)和密封件(130);所述透光件(120)由所述支撑件(110)支撑;所述密封件(130)设置在所述支撑件(110)与所述透光件(120)的连接处,所述透光件(120)、所述支撑件(110)和所述密封件(130)中的两个先成型为一体结构,所述一体结构再与所述透光件(120)、所述支撑件(110)和所述密封件(130)中的剩下的一个成型为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盖(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件(120)至少部分地由透光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盖(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件(120)包括:
透光部,所述透光部由所述透光材料制成;以及
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支撑件(110)或所述密封件(130)成型为一体,所述安装部由与所述透光材料不同的材料制成,并且设置有安装部通孔,所述透光部设置在所述安装部通孔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盖(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件(120)为一整块透光玻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盖(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结构由所述透光件(120)先与所述支撑件(110)和所述密封件(130)中的一个成型而形成,所述一体结构再与所述支撑件(110)和所述密封件(130)中的另一个成型为一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盖(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结构由所述透光件(120)与所述支撑件(110)成型而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盖(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件(120)先与所述支撑件(110)注塑成型为所述一体结构,所述一体结构再与所述密封件(130)注塑成型为一体。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盖(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结构由所述透光件(120)与所述密封件(130)成型而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盖(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件(120) 先与所述密封件(130)硫化或注塑成型为所述一体结构,所述一体结构再与所述支撑件(110)注塑成型为一体。
10.一种盖体,用于可开合地设置在烹饪器具的煲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盖(100)。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100)为可拆内盖。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包括红外发热元件,所述红外发热元件设置在所述内盖(100)的上方。
13.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包括:
煲体;以及
盖体,所述盖体可开合地设置在所述煲体上,当所述盖体盖合在所述煲体上时,所述盖体和所述煲体之间形成烹饪空间,所述烹饪空间包括食物存放空间和所述食物存放空间上方的腔体空间,所述盖体为权利要求12所述的盖体,所述红外发热元件向所述腔体空间辐射红外线。
CN201820899616.0U 2018-06-11 2018-06-11 内盖、盖体及烹饪器具 Active CN2092851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99616.0U CN209285102U (zh) 2018-06-11 2018-06-11 内盖、盖体及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99616.0U CN209285102U (zh) 2018-06-11 2018-06-11 内盖、盖体及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85102U true CN209285102U (zh) 2019-08-23

Family

ID=676512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899616.0U Active CN209285102U (zh) 2018-06-11 2018-06-11 内盖、盖体及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8510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13318A (zh) * 2019-10-22 2019-12-27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13318A (zh) * 2019-10-22 2019-12-27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285102U (zh) 内盖、盖体及烹饪器具
CN210383667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A2699811A1 (en) Food heater
CN203676827U (zh) 兼具电热烘烤功能的电煮锅
CN205359175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
CN209090915U (zh) 盖体及烹饪器具
CN210055660U (zh) 盖体和烹饪器具
CN106687748A (zh) 用于烹饪和/或加热食物的装置的门及相应的生产方法
CN104706200A (zh) 兼具电热烘烤功能的电煮锅
KR101467530B1 (ko) 비금속조리용기를 이용한 화상, 화재방지용 자동 라면조리기
CN209219992U (zh) 盖体及烹饪器具
CN107550249B (zh) 蒸烤容器及微波加热系统
CN219088957U (zh) 盖体和烹饪器具
JP6550936B2 (ja) 電気炊飯器
CN211484178U (zh) 烤盘组件及煎烤机
CN209121879U (zh) 盖体及烹饪器具
CN209121925U (zh) 盖体及烹饪器具
CN207741149U (zh) 一种带电磁加热的微波炉
CN209153105U (zh) 盖体和烹饪器具
JPS5856596Y2 (ja) ホツトプレ−ト
CN209219987U (zh) 盖体及烹饪器具
CN208551102U (zh) 内锅和电热煮饭器
JP6369138B2 (ja) 電気炊飯器
CN216431842U (zh) 一种新型微波烤盘
CN209186400U (zh) 盖体和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