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24480U - 倒扣位同步开合模机构 - Google Patents

倒扣位同步开合模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24480U
CN209224480U CN201821910030.6U CN201821910030U CN209224480U CN 209224480 U CN209224480 U CN 209224480U CN 201821910030 U CN201821910030 U CN 201821910030U CN 209224480 U CN209224480 U CN 2092244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e block
stroke
side slide
clutch
bit synchroniz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91003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熊向军
温建春
陈祖苗
刘勇
杨顺智
许怀康
段志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ilver Basi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ilver Basi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ilver Basi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ilver Basi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91003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244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244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244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倒扣位同步开合模机构,包括:侧向滑块,可滑动地保持于后模上,由前模合模驱动而滑动经过第一行程以形成型腔的倒扣位,侧向滑块的滑动方向与开模方向互不平行;弹性连接件,弹性伸缩地用于连接侧向滑块与后模,用于驱动侧向滑块反向滑动经过第一行程而实现与注塑产品的倒扣面分离;驱动单元,用于驱动侧向滑块侧向往复滑动经过第二行程而脱出注塑产品或复位至第一行程与第二行程的连接处;限位部,设置于前模上,用于隔离侧向滑块与注塑产品之间的运动传递。该倒扣位同步开合模机构以简化结构实现侧向滑块与前模的同步开合模,增大插穿角度容许值而避免注塑产品的二次修改,提升注塑产品的生产速度。

Description

倒扣位同步开合模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技术领域,具体地来说,是一种倒扣位同步开合模机构。
背景技术
模具,即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素有“工业之母”的称号。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注塑产品的应用愈益广泛,而其结构愈益复杂。某些注塑产品存在倒扣,倒扣与出模方向形成干涉,导致注塑完成后无法自动脱模。随着倒扣结构尺寸的增加,同步脱模难度进一步增大。如何解决倒扣位的出模,成为业界的重要课题。
现有技术普遍采用滑块出模,但现有的滑块出模机构存在插穿面积大、结构复杂等弊端。同时,现有结构的插穿角度容许值很小,容易因插穿角度超范围而导致注塑产品的大幅修改,严重影响注塑产品的生产速度与交付周期。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倒扣位同步开合模机构,用于以简化结构实现侧向滑块与前模的同步开合模,增大插穿角度容许值而避免注塑产品的二次修改,提升注塑产品的生产速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倒扣位同步开合模机构,包括:
侧向滑块,可滑动地保持于后模上,由前模合模驱动而滑动经过第一行程以形成型腔的倒扣位,所述侧向滑块的滑动方向与开模方向互不平行;
弹性连接件,弹性伸缩地用于连接所述侧向滑块与所述后模,用于驱动所述侧向滑块反向滑动经过所述第一行程而实现与注塑产品的倒扣面分离;
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侧向滑块侧向往复滑动经过第二行程而脱出所述注塑产品或复位至所述第一行程与所述第二行程的连接处;
限位部,设置于前模上,用于隔离所述侧向滑块与所述注塑产品之间的运动传递。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侧向滑块的滑动方向与所述开模方向垂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侧向滑块远离所述型腔的一侧具有斜导向面,所述斜导向面与所述开模方向互不平行,所述斜导向面于合模时与所述前模保持贴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斜导向面的倾斜方向与所述开模方向具有钝角夹角。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斜导向面的表面设置耐磨件,所述耐磨件的外表面突出于所述侧向滑块的外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后模接近所述前模的一侧表面安装导向轨,所述侧向滑块可滑动地保持于所述导向轨上而经过所述第一行程与所述第二行程。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离合件与执行元件,所述侧向滑块往复滑动经过所述第一行程与所述第二行程的连接处而实现与所述离合件的接合/分离,所述执行元件用于驱动所述离合件往复滑动经过所述第二行程。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侧向滑块远离所述型腔的一端具有离合凸缘,所述离合凸缘与所述离合件中的一者具有保持相对的第一离合壁与第二离合壁;另一者位于所述第一离合壁与所述第二离合壁之间,并往复滑动经过所述第一行程而与所述第一离合壁或所述第二离合壁接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部为形成于所述前模面向所述倒扣位的一侧表面的凸缘,用于防止所述注塑产品随所述侧向滑块滑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倒扣位同步开合模机构还包括行程定位单元,所述行程定位单元包括第一位置传感器与第二位置传感器,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与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为所述第一行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在开模过程,于第一行程由弹性连接件驱动侧向滑块滑动脱离注塑产品的倒扣面,于随后的第二行程由驱动单元驱动侧向滑块进一步完全脱出注塑产品,从而实现侧向滑块与前模的同步开模,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同步性佳;
在合模过程,于第二行程由驱动单元驱动侧向滑块初步复位至第一行程与第二行程的连接处,于随后的第一行程由前模驱动而实现同步合模,增大插穿角度容许值而避免注塑产品的二次修改,提升注塑产品的生产速度。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倒扣位同步开合模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倒扣位同步开合模机构的应用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倒扣位同步开合模机构的应用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4是图3中倒扣位同步开合模机构的A-A剖视示意图;
图5是图4中倒扣位同步开合模机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3中倒扣位同步开合模机构的A-A剖视轴测局部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倒扣位同步开合模机构的限位部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0-倒扣位同步开合模机构,1100-侧向滑块,1110-离合凸缘,1111-滑块前离合壁,1112-滑块后离合壁,1120-型芯部,1130-斜导向面,1140-耐磨件,1200-弹性连接件,1300-驱动单元,1310-离合件,1320-执行元件,1330-限位件,1400-限位部,1510-第一位置传感器,1520-第二位置传感器,1600-导向轨,S-注塑产品,SA-倒扣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倒扣位同步开合模机构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倒扣位同步开合模机构的优选实施例。但是,倒扣位同步开合模机构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倒扣位同步开合模机构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倒扣位同步开合模机构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实施例1
请结合参阅图1~4,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倒扣位同步开合模机构1000,包括侧向滑块1100、弹性连接件1200、驱动单元1300与限位部1400,侧向滑块1100与前模可同步开合模,从而同步实现倒扣位的自动脱出,同时增大插穿角度容许值而避免注塑产品S的二次修改。
首先说明的是,模具一般由前模与后模组成,二者拼接而成模具型腔。当模具沿分型面开模时,模具一部保持固定不动而作为前模,另一部则远离前模运动而成为后模。
侧向滑块1100可滑动地保持于后模上,于不同方向的滑动分别实现对型腔的倒扣位的围合及与注塑产品S的倒扣部SA的分离。侧向滑块1100的滑动方向与开模方向互不平行,示范性地,侧向滑块1100的滑动方向与开模方向垂直。
在一个完整的单向滑动中,侧向滑块1100的行程包括第一行程与第二行程。其中,侧向滑块1100一端具有型芯部1120,用于形成注塑产品S的倒扣面。在前模合模过程,侧向滑块1100由前模驱动而滑动经过第一行程,使型芯部1120接近并围合于型腔的侧面,从而形成型腔的倒扣位。塑料熔体经注射进入倒扣位后,经冷却成型即得注塑产品S的倒扣部SA。可以理解,前模的驱动作用仅于合模过程发生,属于单向驱动。
示范性地,侧向滑块1100远离型腔的一侧具有斜导向面1130,斜导向面1130与开模方向互不平行,斜导向面1130于合模时与前模保持贴合。于合模时,前模通过斜导向面1130实现对侧向滑块1100的约束,使侧向滑块1100保持紧密合模;于开模时,前模远离斜导向面1130而释放侧向滑块1100,使侧向滑块1100实现同步脱出。示范性地,斜导向面1130的倾斜方向与开模方向具有钝角夹角,使斜导向面1130所在区域横截面沿开模方向递减。
示范性地,斜导向面1130的表面设置耐磨件1140,耐磨件1140的外表面突出于侧向滑块1100的外部。耐磨件1140的作用在于,避免侧向滑块1100与前模直接作用,从而减少侧向滑块1100的磨损,增加侧向滑块1100的使用寿命。
示范性地,后模接近前模的一侧表面安装导向轨1600,侧向滑块1100可滑动地保持于导向轨1600上而经过第一行程与第二行程。通过导向轨1600的导向作用,侧向滑块1100滑动平稳精确。
弹性连接件1200弹性伸缩地连接侧向滑块1100与后模,用于驱动侧向滑块1100反向滑动经过第一行程而实现与注塑产品S的倒扣面分离。换言之,于弹性连接件1200驱动下,侧向滑块1100具有远离注塑产品S的运动趋势。当侧向滑块1100沿该方向运动于第一行程时,侧向滑块1100与注塑产品S实现表面分离,避免侧向滑块1100与注塑产品S发生表面粘接。可以理解,弹性连接件1200的弹性作用力方向与侧向滑块1100的滑动方向一致。可以理解,仅由弹性连接件1200驱动的实际滑动仅发生于开模过程。
弹性连接件1200可采用各类弹性元件实现,包括机械弹簧、气弹簧等类型。示范性地,弹性连接件1200为氮气弹簧,其以高压氮气为工作介质,具有工作平稳、体积小、弹力大、行程长等优点。
驱动单元1300用于驱动侧向滑块1100侧向往复滑动,使侧向滑块1100滑动经过第二行程而脱出注塑产品S或复位至第一行程与第二行程的连接处。当驱动单元1300驱动侧向滑块1100沿远离型腔的方向滑动时,侧向滑块1100进一步远离注塑产品S而完全自后者脱出,实现与倒扣部SA的完全分离;当驱动单元1300驱动侧向滑块1100沿接近型腔的方向滑动时,侧向滑动滑动复位至第一行程与第二行程的连接处,以便随后与前模同步合模。示范性地,于第一行程与第二行程的连接处设有限位件1330,用于限制驱动单元1300的驱动行程,防止侧向滑块1100提前合模。
示范性地,驱动单元1300包括离合件1310与执行元件1320,侧向滑块1100往复滑动经过第一行程与第二行程的连接位而实现与离合件1310的接合/分离,执行元件1320用于驱动离合件1310往复滑动经过第二行程。执行元件1320的种类众多,包括伸缩缸、电动推杆、电缸等不同类型。
例如,侧向滑块1100沿远离型腔的方向滑动经过第一行程。当到达第一行程与第二行程的连接处时,侧向滑块1100与离合件1310接合为一体,二者于与前述第一行程方向相同的第二行程实现同步运动;
又如,侧向滑块1100与离合件1310同步沿接近型腔的方向滑动经过第二行程。当到达第一行程与第二行程的连接处时,侧向滑块1100与离合件1310发生分离,于同一方向的第一行程不发生同步运动。
离合件1310可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如卡钩、卡扣等类型。示范性地,侧向滑块1100远离型腔的一端具有离合凸缘1110。离合凸缘1110与离合件1310中的一者具有保持相对的第一离合壁与第二离合壁;另一者位于第一离合壁与第二离合壁之间,并相对于具有前述两壁的一者往复滑动经过第一行程而与第一离合壁或第二离合壁接合。
示范性地,离合件1310具有保持相对的第一离合壁与第二离合壁。其中,离合凸缘1110位于第一离合壁与第二离合壁之间,离合凸缘1110往复滑动经过第一行程而与第一离合壁或第二离合壁接合。示范性地,第一离合壁与第二离合壁可为滑动孔或滑动槽的两端端壁,并使离合凸缘1110滑动地保持于滑动孔或滑动槽内。为便于说明,假定第一离合壁位于离合凸缘1110接近型腔的一侧。
例如,侧向滑块1100沿远离型腔的方向滑动到达第一行程与第二行程的连接处时,侧向滑块1100与第一离合壁接合。执行元件1320作用于离合件1310,使侧向滑块1100于第一离合壁的驱动下随离合件1310一并滑动经过第二行程。
又如,当侧向滑块1100处于第二行程远离型腔的一端,离合凸缘1110与第一离合壁接合而与第二离合壁保持相对。执行元件1320驱动离合件1310沿接近型腔的方向滑动,使第二离合壁经过第一行程的距离而与离合凸缘1110接合,从而驱动侧向滑块1100开始沿接近型腔的方向滑动经过第二行程。
请结合参阅图5~6,另一种示范,离合凸缘1110具有保持相对的第一离合壁(即滑块前离合壁1111)与第二离合壁(即滑块后离合壁1112)。其中,离合件1310位于滑块前离合壁1111与滑块后离合壁1112之间,离合件1310相对于离合件1310往复滑动经过第一行程而与滑块前离合壁1111或滑块后离合壁1112接合。示范性地,滑块前离合壁1111与滑块后离合壁1112可为滑动孔或滑动槽的两端端壁,并使离合件1310滑动地保持于滑动孔或滑动槽内。为便于说明,假定滑块前离合壁1111位于离合件1310接近型腔的一侧。
例如,侧向滑块1100沿远离型腔的方向滑动到达第一行程与第二行程的连接处时,侧向滑块1100通过滑块前离合壁1111与离合件1310接合。执行元件1320作用于离合件1310,使离合件1310滑动经过第一行程而与滑块后离合壁1112结合。随即,离合件1310通过滑块前离合壁1111作用于侧向滑块1100,使侧向滑块1100随离合件1310一并滑动经过第二行程。
又如,当侧向滑块1100处于第二行程远离型腔的一端,离合件1310与滑块后离合壁1112接合而与滑块前离合壁1111保持相对。执行元件1320驱动离合件1310沿接近型腔的方向滑动,从而驱动侧向滑块1100开始沿接近型腔的方向滑动经过第二行程。
请参阅图7,限位部1400设置于前模上,用于隔离侧向滑块1100与注塑产品S之间的运动传递。换言之,限位部1400的作用在于,消除注塑产品S因侧向滑块1100的牵引作用而具有的滑动趋势,使注塑产品S保持静止不动,从而实现注塑产品S与侧向滑块1100的表面分离。可以理解,前述牵引作用基于注塑产品S的塑料熔体的材料粘接力而发生。
限位部1400的实现方式众多,示范性地,限位部1400为形成于前模面向倒扣位的一侧表面的凸缘,用于防止注塑产品S随侧向滑块1100滑动。示范性地,该凸缘用于成型注塑产品S的倒扣部SA的筋位。
示范性地,倒扣位同步开合模机构1000还包括行程定位单元,行程定位单元包括第一位置传感器1510与第二位置传感器1520,第一位置传感器1510与第二位置传感器1520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行程。第一位置传感器1510与第二位置传感器1520用于感测侧向滑块1100的运动位置,根据感测结果实现对驱动单元1300的实时控制。第一位置传感器1510与第二位置传感器1520的实现方式众多,包括光栅尺、行程开关等类型。
简述倒扣位同步开合模机构1000的工作过程如下。
合模前,侧向滑块1100保持于第一行程与第二行程的连接处。此时,侧向滑块1100受到驱动单元1300(执行元件1320)的作用力与弹性连接件1200的作用力。
当后模运动地接近前模而开始合模时,侧向滑块1100接触并逐渐插入前模内。受到前模的驱动作用,侧向滑块1100滑动经过第一行程而接近型腔,使前模、后模与侧向滑块1100完全合模而形成具有倒扣位的型腔的完整构造。同时,弹性连接件1200弹性收缩而积蓄能量。当完全合模时,弹性连接件1200的弹性力由前模的约束力抵消,侧向滑块1100保持静止。
当前模与后模开始开模时,后模运动远离前模。前模对侧向滑块1100的约束力消除,侧向滑块1100被释放。在弹性连接件1200的弹性力驱动下,侧向滑块1100沿远离型腔的方向滑动。由于限位部1400的限位作用,注塑产品S保持静止,使侧向滑块1100与注塑产品S的倒扣面实现分离。
当侧向滑块1100滑动远离型腔而到达第一行程与第二行程的连接处时,侧向滑块1100与驱动单元1300(离合件1310)实现接合。在驱动单元1300(执行元件1320)的驱动下,侧向滑块1100继续滑动经过第二行程而到达第二行程远离型腔的一端,从而完全脱离注塑产品S,避免对注塑产品S的顶出造成运动阻碍。
当注塑产品S脱模完成而进入新的生产周期时,侧向滑块1100开始复位。在驱动单元1300(执行元件1320)驱动下,侧向滑块1100自第二行程远离型腔的一端滑动接近型腔。当侧向滑块1100到达第一行程与第二行程的连接处时,侧向滑块1100保持于该处,待前后模合模时与前模同步合模到位。
补充说明,现有结构无法实现滑块与前模的同步合模。滑块需要先复位合模至型腔的倒扣位,前模随后单独与后模合模,造成前模与后模的插穿角度容许值很小,某些情况下仅为1.5°。若注塑产品S的对应角度超过插穿角度容许值,注塑产品S将无法生产。为了实现生产,需要对注塑产品S进行结构修改,设计成本与生产成本大幅增加,并影响注塑产品S的生产速度与交付周期。
本实施例的侧向滑块1100与前模可同步合模,即侧向滑块1100先由驱动单元1300驱动而初步复位至第一行程与第二行程的连接处,随后于第一行程与前模同步合模,从而增大插穿角度容许值,避免注塑产品S的二次修改,压缩设计与制造成本,提升注塑产品S的生产速度。
在这里示出和描述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他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倒扣位同步开合模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侧向滑块,可滑动地保持于后模上,由前模合模驱动而滑动经过第一行程以形成型腔的倒扣位,所述侧向滑块的滑动方向与开模方向互不平行;
弹性连接件,弹性伸缩地连接所述侧向滑块与所述后模,用于驱动所述侧向滑块反向滑动经过所述第一行程而实现与注塑产品的倒扣面分离;
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侧向滑块侧向往复滑动经过第二行程而脱出所述注塑产品或复位至所述第一行程与所述第二行程的连接处;
限位部,设置于前模上,用于隔离所述侧向滑块与所述注塑产品之间的运动传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扣位同步开合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滑块的滑动方向与所述开模方向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扣位同步开合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滑块远离所述型腔的一侧具有斜导向面,所述斜导向面与所述开模方向互不平行,所述斜导向面于合模时与所述前模保持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倒扣位同步开合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导向面的倾斜方向与所述开模方向具有钝角夹角。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倒扣位同步开合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导向面的表面设置耐磨件,所述耐磨件的外表面突出于所述侧向滑块的外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扣位同步开合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模接近所述前模的一侧表面安装导向轨,所述侧向滑块可滑动地保持于所述导向轨上而经过所述第一行程与所述第二行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扣位同步开合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离合件与执行元件,所述侧向滑块往复滑动经过所述第一行程与所述第二行程的连接处而实现与所述离合件的接合/分离,所述执行元件用于驱动所述离合件往复滑动经过所述第二行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倒扣位同步开合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滑块远离所述型腔的一端具有离合凸缘,所述离合凸缘与所述离合件中的一者具有保持相对的第一离合壁与第二离合壁;另一者位于所述第一离合壁与所述第二离合壁之间,并往复滑动经过所述第一行程而与所述第一离合壁或所述第二离合壁接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扣位同步开合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为形成于所述前模面向所述倒扣位的一侧表面的凸缘,用于防止所述注塑产品随所述侧向滑块滑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扣位同步开合模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行程定位单元,所述行程定位单元包括第一位置传感器与第二位置传感器,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与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为所述第一行程。
CN201821910030.6U 2018-11-19 2018-11-19 倒扣位同步开合模机构 Active CN2092244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10030.6U CN209224480U (zh) 2018-11-19 2018-11-19 倒扣位同步开合模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10030.6U CN209224480U (zh) 2018-11-19 2018-11-19 倒扣位同步开合模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24480U true CN209224480U (zh) 2019-08-09

Family

ID=675036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910030.6U Active CN209224480U (zh) 2018-11-19 2018-11-19 倒扣位同步开合模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2448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77077A (zh) * 2018-11-19 2019-01-11 深圳市银宝山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倒扣位同步开合模机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77077A (zh) * 2018-11-19 2019-01-11 深圳市银宝山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倒扣位同步开合模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37804B (zh) 组合式碳粉盒主构件的精密模具
CN201064938Y (zh) 斜抽芯模具
CN109177077A (zh) 倒扣位同步开合模机构
CN209224480U (zh) 倒扣位同步开合模机构
CN202668909U (zh) 二次滑块抽芯机构
CN109435189A (zh) 直身斜顶装置及倒扣模具
CN210116136U (zh) 注塑模具的定距分型装置
CN104802370A (zh) 一种前模顶出脱模结构模具
CN209794443U (zh) 摆动式滑块抽芯装置
CN201677436U (zh) 双向退出滑块结构
CN204773377U (zh) 注塑模具斜导柱油缸依次侧抽芯机构
CN212045778U (zh) 一种模具
CN209350837U (zh) 直身斜顶装置及倒扣模具
CN209007903U (zh) 前模隧道侧抽芯机构
CN211662451U (zh) 一种模具顶出系统
CN203992319U (zh) 方形弯销带动圆形弯销抽芯的模具结构
CN209111457U (zh) 前模顶出机构
CN201808194U (zh) 一种注塑模具的脱模机构
CN107139402B (zh) 复合滑块出前后模抽芯结构
CN205631146U (zh) 一种用于在滑块上进行强制脱模的装置
CN210705824U (zh) 一种解决简化模具结构的新型脱动模倒扣机构
CN203752437U (zh) 一种在普通注塑机上实现注压功能的模具结构
CN209812992U (zh) 延迟滑块
CN217258132U (zh) 一种用于制造后壳具有可掰开产品脱模结构的模具
CN208946609U (zh) 斜顶逆向出模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