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02922U - 螺杆、食物处理杯及食物处理机 - Google Patents

螺杆、食物处理杯及食物处理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02922U
CN209202922U CN201821723125.7U CN201821723125U CN209202922U CN 209202922 U CN209202922 U CN 209202922U CN 201821723125 U CN201821723125 U CN 201821723125U CN 209202922 U CN209202922 U CN 2092029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er core
components
screw rod
core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72312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熊秋亮
刘云祥
唐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Guangdong Midea Life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72312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029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029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029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螺杆、食物处理杯及食物处理机,其中,螺杆用于食物处理机,螺杆包括:外芯,外芯的内部设置有空腔,且外芯的底部设置有与空腔连通的开口;内芯组件,安装在外芯的空腔内;其中,外芯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结构,至少一个第一定位结构能够在将内芯组件安装在外芯的空腔内时,对外芯进行定位。该种设置够将内芯更精准地安装到外芯内,以防止内芯安装到外芯内后,因外芯的安装位置不精确,而导致内芯的安装位置出现偏差的情况发生,这样便可明显提高了外芯顶部和底部的同心度,从而可有效避免因同心度低的问题而造成的螺杆质量不合格的问题,使得螺杆的质量得到保障,进而可有效提高螺杆的良品率。

Description

螺杆、食物处理杯及食物处理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螺杆、食物处理杯及食物处理机。
背景技术
对于陶瓷螺杆而言,其基本包括陶瓷外芯、设置在陶瓷外芯内的内芯,以及填充在陶瓷外芯与内芯之间的填充结构,但该种螺杆,在将内芯安装到陶瓷外芯内时,无法对陶瓷外芯进行定位,因此,在安装内芯时,会导致陶瓷外芯顶部和底部安装的同心度底,这样在安装好内芯后,会导致整个螺杆的同心度低,而同心度是螺杆的重要参数,同心度低会导致螺杆质量不合格,因此,目前生产的螺杆极易出现残次品,从而导致螺杆的良品率低。
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能够提高产品同心度的螺杆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螺杆。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食物处理杯。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食物处理杯的食物处理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螺杆,用于食物处理机,所述螺杆包括:外芯,所述外芯的内部设置有空腔,且所述外芯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开口;内芯组件,安装在所述外芯的空腔内;其中,所述外芯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结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定位结构能够在将所述内芯组件安装在所述外芯的空腔内时,对所述外芯进行定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螺杆,包括外芯和内芯组件,其中,外芯用于对食物进行搅拌碾碎等处理,而外芯的内部设置有空腔,且外芯底部设有连通空腔的开口,这样便可使内芯组件通过开口安装进外芯内,而在外芯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结构,即一个或多个第一定位结构,这样可通过一个或多个第一定位结构在将内芯组件安装到外芯内时,对外芯的位置进行定位,以便能够准确地限定住外芯的安装位置,以限定外芯的安装位置精度,这样便能够将内芯更精准地安装到外芯内,以防止内芯安装到外芯内后,因外芯的安装位置不精确,而导致内芯的安装位置出现偏差的情况发生,这样便可明显提高了外芯顶部和底部的同心度,从而可有效避免因同心度低的问题而造成的螺杆质量不合格的问题,使得螺杆的质量得到保障,进而可有效提高螺杆的良品率。
具体地,比如在内芯组件和外芯通过注塑一体成型时,可通过至少一个第一定位结构将外芯精确地定位安装在注塑模具内,这样便可准确地限定外芯以及内芯组件的位置,以提高螺杆成型后的同心度,从而提高螺杆的整体质量。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螺杆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外芯的顶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阶梯孔,所述阶梯孔包括:第一通孔,设置在所述外芯上,并从所述外芯的顶部向所述外芯的内部方向延伸;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呈阶梯连接,从所述第一通孔向所述外芯的底部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定位结构包括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形成的阶梯面和/或所述第一通孔的侧壁面和/或所述第二通孔的侧壁面。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优选在外芯的顶部上设置与空腔连通的阶梯孔,以通过该阶梯孔对外芯的顶部进行定位,而阶梯孔包括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且第一通孔在外芯上从外芯顶部向外芯内部方向延伸,第二通孔的孔径大于第一通孔的孔径,即是说,阶梯孔的顶部的孔径小于阶梯孔的底部的孔径。而在具体将内芯组件安装到外芯内时,可通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形成的阶梯面对外芯的顶部进行轴向定位,同时,可通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侧壁对外芯的顶部的径向进行定位,这样便可对外芯的顶部进行精确定位,以确保外芯顶部安装的位置的精确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内芯组件的至少部分侧壁与所述空腔的侧壁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螺杆还包括填充结构,所述填充结构包括:侧向填充部,填充在所述内芯组件的至少部分侧部与所述空腔的侧壁形成的间隙内;底部填充部,填充在所述内芯组件的底部。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内芯组件的至少部分侧壁与空腔的侧壁之间设置有间隙,而螺杆还包括填充结构,而填充结构包括侧向填充部和底部填充部,其中侧向填充部填充在内芯组件的至少部分侧部与空腔的侧壁形成的间隙内,以使内芯组件的侧壁与外芯侧壁能够直接连接,而底部填充部填充在内芯组件的底部,能够对内芯组件的底部进行封口。
其中,优选地,可在内芯组件的全部侧壁与空腔的侧壁之间均设置上间隙,这样使得内芯组件的整个侧壁与空腔的侧壁之间均能够填充上侧向填充部,从而使得内芯组件的整个侧壁均能够通过侧向填充部与空腔的侧壁连接。
其中,优选地,所述内芯组件、所述外芯和所述填充结构一体注塑成型。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预先加工出内芯组件和外芯,然后可将外芯放置在一个模具中,然后将内芯安装在外芯内,然后即可通过注塑的方式在外芯与内芯组件之间以及内芯组件的底部形成填充结构,以使内芯组件和外芯能够通过填充结构连接成一体,这样便可简单方便地实现螺杆的最终成型。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空腔包括:第一容纳腔,沿所述外芯的轴向方向设置;第二容纳腔,沿所述外芯的轴向方向设置,从所述第一容纳腔靠近所述外芯的底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连接;其中,所述内芯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所述底部填充部填充在所述内芯组件的底部与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容纳腔的连接处之间。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空腔包括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其中,第一容纳腔与第二容纳腔均是沿外芯的轴向方向设置,且第一容纳腔在第二容纳腔的上方,而内芯组件安装在第一容纳腔内,而底部填充部填充在内芯组件与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的连接处之间,这样使得内芯组件和填充结构均位于外芯的第一容纳腔内,即使得内芯组件和填充结构均位于外芯的上部,而不会延伸到第二容纳腔内,即使得内芯组件和填充结构不会延伸到内芯的底部,而现有螺杆,在注塑时,填充结构均是包裹在整个外芯的内腔侧壁上,即外芯的底部的内腔侧壁上也覆盖有注塑成型的填充结构,这样会导致填充结构的面积大,封胶困难。而本申请外芯的内腔侧壁的下端没有设置填充结构,因而可简化螺杆的整体结构,降低螺杆的加工成本。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二容纳腔与所述第一容纳腔呈阶梯连接,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开口大小大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开口大小;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定位结构包括所述第一容纳腔与所述第二容纳腔形成的阶梯结构。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优选将第二容纳腔与第一容纳腔呈阶梯连接,且使第二容纳腔的开口大小大于第一容纳腔的开的开口大小,这样可使第一容纳腔的空间不至于过大,从而避免内芯组件与第一容纳腔之间的间隙太大,进而可减少填充结构的体积较小,用料较少,降低产品成本。而第二容纳腔与第一容纳腔形成的阶梯结构也是至少一个第一定位结构之一,从而可通过该阶梯结构对外芯的底部进行定位作用,以提高外芯安装位置精度,从而增强了外芯底部的同心度,进而避免因同心度低而导致螺杆质量不合格的问题。
具体地,在具体定位时,可将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容纳腔形成的阶梯结构,与外芯顶部的阶梯孔一起使用,以同时对外芯的顶部和下端进行双重定位,这样便能够将外芯上下两端的位置均进行精确限定,从而便可提高外芯上下两端的同心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内芯组件上设置有进胶孔,所述进胶孔的一端与所述内芯组件的侧部与所述空腔的侧壁围成的间隙导通,所述进胶孔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内芯组件的底部;所述填充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进胶孔内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连接在所述侧向填充部与所述底部填充部之间,且所述连接柱、所述侧向填充部和所述底部填充部一体注塑成型。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优选在内芯组件上设置进胶孔,且进胶孔一端与空腔侧壁上的间隙导通,另一端连通内芯组件的底部,这样便可使内芯组件的底部通过进胶孔与内芯组件侧壁处的间隙导通,而填充结构还包括设置在进胶孔内的连接柱,且使连接柱连接侧向填充部和底部填充部,这样便可将内芯组件与填充结构固定连接,从而将内芯组件牢牢固定在空腔内,增加内芯组件的安装稳定性,进而可增强外芯的同心度,而连接柱、侧向填充部和底部填充部一体注塑成型,这样可使得连接柱、侧向填充部和底部填充部三者之间连接更可靠,连接柱与侧向填充部和底部填充部之间不容易发生断裂,进而保证了内芯组件的安装稳定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内芯组件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向所述空腔的内侧壁方向延伸的凸起,所述凸起沿所述内芯组件的周向方向设置呈环形,所述凸起与所述空腔的内侧壁之间的间隙小于所述内芯组件的侧部与所述空腔之间的间隙。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优选在内芯组件的外侧面上设置向外延伸的环形凸起,这样可减小凸起与外芯的空腔侧壁之间的距离,以减少凸起与外芯的空腔侧壁之间形成的过胶通道的大小,这样在将侧向填充部、连接柱和底部填充部进行一体注塑成型时,可减少凸起处的胶的流速,使封胶平面处塑胶流道的压力较小,不易跑胶,这样便可防止注塑材料向外泄漏,从而能够起到封胶作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凸起靠近所述底部填充部的一面与所述内芯组件的底部平齐。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优选将凸起的底边与内芯组件的底部平齐,这样便能够将封胶结构设置在内芯组件的下边缘处,而内芯组件的下边缘处接近封胶平面,这样螺杆在一体注塑填充结构时,接近封胶平面处的料较薄,能够使封胶平面处塑胶流道压力小,不易跑胶,这样既能够在注塑过程中尽量减少凸起对凸起上侧的注塑材料的影响,以使凸起上侧的注塑材料能够顺畅流通,又能够在注塑时减小封胶平面处的流体压力,以起到可靠地封胶作用,防止注塑材料的泄漏。
当然,在其它技术方案中,所述凸起靠近所述底部填充部的一面也可不与所述内芯组件的底部平齐,即也可将凸起设置在内芯组件的中部,这样虽然也能够形成封胶结构,但会对凸起下端的成型造成有效,极易导致凸起下侧进胶不足等情况的发生。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内芯组件的底部上设置有向所述内芯组件内凹陷的凹槽,所述底部填充部对应所述凹槽的部分位于所述凹槽内。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优选在内芯组件的底部设置一个向内凹陷的凹槽,这样能够在将螺杆进行一体注塑成型时,能够在凹槽内也填充出一个结构,这样便能够通过凹槽与凹槽内的填充的结构来增强内芯组件与底部填充结构之间的连接可靠性,以使填充结构与内芯组件之间能够更加牢靠地连接在一起。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内芯组件包括:内芯,所述内芯的顶部上设置有第二定位结构,所述内芯的底部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底壁上设置有传动孔;加强件,嵌入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加强件上设置有与所述传动孔对齐并导通的过孔。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内芯组件包括内芯和加强件,其中,可优选在内芯顶部设置第二定位结构,这样可通过第二定位结构对内芯进行定位安装。而在内芯的底部设置安装槽,并且在安装槽内设置传动孔,该种设置可使电机等驱动装置通过传动孔带动内芯组件进行转动,而将加强件设置在安装槽内,并在加强件上设置与传动孔对齐并导通的过孔,能够通过加强件加强传动孔四周的材料强度,从而可防止传动孔因强度不足而破裂,进而能够提高螺杆的整体强度,以使螺杆经久耐用。
其中,优选地,第二定位结构可为设置在内芯顶部的定位筋或定位槽等结构,而第二定位结构能够在安装螺杆时,与外芯上的零部件或者食物处理机的杯盖上的零部件进行定位配合,以提高螺杆安装在食物处理机的杯体内后的稳定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加强件为金属件。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加强件优选为强度比较好的金属件制成,因为这样便能够确保传动孔的强度,进而可防止传动孔的强度不足。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外芯的壁厚大于等于4mm小于等于10mm。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外芯的壁厚优选大于等于4mm小于等于10mm,这样可使外芯的壁厚比较适中,从而可防止外芯的壁厚过厚而导致材料浪费,以及外芯不好加工的情况发生,又能够防止外芯的壁厚过薄而导致外芯强度不足的情况发生。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外芯的实心部位的所有轮廓线形成的图形的最大内切圆S的直径为D,其中,0mm<D≤18.5mm。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外芯的实心部位的所有轮廓线形成的图形的最大内切圆S的直径大小直接决定了外芯的壁厚,因此,将最大内切圆S的直径D设置在大于0mm小于等于18.5mm的范围内,能够使外芯在各个位置的壁厚都比较合理始终,从而可防止出现外芯的局部材料过厚的情况发生。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最大内切圆S位于所述外芯过所述外芯的轴线的纵截面上。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最大内切圆S位于外芯过所述外芯的轴线的纵截面上,这样能够将外芯的最厚部位设置在外芯的过中心的纵截面上,这样能够使外芯的整个结构更加协调合理。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空腔的内侧壁上设置限位筋和限位槽中的一个,所述内芯组件的侧壁面上设置有所述限位筋和所述限位槽中的另一个,所述限位筋能够在所述内芯组件安装到所述空腔内时,插入到所述限位槽内,以对所述内芯组件和所述外芯进行限位安装。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优选在空腔的内侧壁上设置限位筋,并在内芯组件的侧壁面上设置能够与限位筋配合使用的限位槽,这样在将内芯组件安装到外芯内时,可使限位筋插入安装到限位槽内,以对内芯组件和外芯进行限位安装,该种设置可进一步防止内芯组件与外芯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从而保证了内芯组件不会在空腔内晃动,进而增加了外芯的同心度。当然,也可将限位槽设在空腔的内侧壁上,而将限位筋设置在内芯组件的侧壁面上。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外芯为陶瓷外芯或塑料外芯或金属外芯。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优选将外芯设置为金属外芯或塑料外芯或陶瓷外芯,而将外芯设置成金属的,能够提高外芯的强度,但成本较高,而将外芯设置成陶瓷外芯能够降低产品成本,且陶瓷具有较好的耐磨性,可增加外芯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食物处理杯,用于食物处理机,所述食物处理杯包括:杯体;和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螺杆,所述螺杆能够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杯体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食物处理杯,包括螺杆和杯体,其中,杯体能够为螺杆提供一个安装和使用的空间,而螺杆能够在杯体内转动,使得螺杆能够在杯体内进行对食物的搅拌和碾压。同时,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食物处理杯还具有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螺杆,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食物处理杯还具有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螺杆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列举。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食物处理机,该食物处理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内设置有驱动装置;和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螺杆,所述螺杆连接至所述驱动装置,或第二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食物处理杯,所述食物处理杯能够安装在所述底座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食物处理机,具有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螺杆或第二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食物处理杯,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食物处理机具有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螺杆的全部有益效果,或具有第二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食物处理杯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列举。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食物处理杯能够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食物处理杯的螺杆与所述驱动装置配合,能够在所述驱动装置的作用下转动。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优选将食物处理杯安装在底座上,并使食物处理杯内的螺杆与驱动装置配合,这样便可通过驱动装置驱动螺杆在食物处理杯内尽心转动,以对食物处理杯内的食物进行搅拌等处理。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食物处理机为原汁机或榨汁机,当然,食物处理机也还可以是除原汁机和榨汁机之外的其它结构,比如果汁机,破壁机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螺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螺杆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提供的螺杆的另一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螺杆的内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螺杆的内芯组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螺杆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7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外芯,12空腔,122第一容纳腔,124第二容纳腔,14阶梯孔,142第一通孔,144第二通孔,16限位筋,2内芯组件,20进胶孔,22凸起,24凹槽,26内芯,262安装槽,264第二定位结构,266传动孔,268限位槽,28加强件,3填充结构,32侧向填充部,34底部填充部,S最大内切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7来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螺杆12、食物处理杯及食物处理机。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螺杆,用于食物处理机,螺杆包括:外芯1和内芯组件2,外芯1的内部设置有空腔12,且外芯1的底部设置有与空腔12连通的开口;内芯组件2,安装在外芯1的空腔12内;其中,外芯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结构,至少一个第一定位结构能够在将内芯组件2安装在外芯1的空腔12内时,对外芯1进行定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螺杆,包括外芯1和内芯组件2,其中,外芯1用于对食物进行搅拌碾碎等处理,而外芯1的内部设置有空腔12,且外芯1底部设有连通空腔12的开口,这样便可使内芯组件2通过开口安装进外芯1内,而在外芯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结构,即一个或多个第一定位结构,这样可通过一个或多个第一定位结构在将内芯组件2安装到外芯1内时,对外芯1的位置进行定位,以便能够准确地限定住外芯1的安装位置,以限定外芯1的安装位置精度,这样便能够将内芯26更精准地安装到外芯1内,以防止内芯26安装到外芯1内后,因外芯1的安装位置不精确,而导致内芯26的安装位置出现偏差的情况发生,这样便可明显提高了外芯1顶部和底部的同心度,从而可有效避免因同心度低的问题而造成的螺杆质量不合格的问题,使得螺杆的质量得到保障,进而可有效提高螺杆的良品率。
具体地,比如在内芯组件2和外芯1通过注塑一体成型时,可通过至少一个第一定位结构将外芯1精确地定位安装在注塑模具内,这样便可准确地限定外芯1以及内芯组件2的位置,以提高螺杆成型后的同心度,从而提高螺杆的整体质量。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外芯1的顶部上设置有与空腔12连通的阶梯孔14,阶梯孔14包括:第一通孔142,设置在外芯1上,并从外芯1的顶部向外芯1的内部方向延伸;第二通孔144,与第一通孔142呈阶梯连接,从第一通孔142向外芯1的底部方向延伸,且第一通孔142的孔径大于第二通孔144的孔径;其中,至少一个第一定位结构包括第一通孔142与第二通孔144形成的阶梯面和/或第一通孔142的侧壁面和/或第二通孔144的侧壁面。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优选在外芯1的顶部上设置与空腔12连通的阶梯孔14,以通过该阶梯孔14对外芯1的顶部进行定位,而阶梯孔14包括第一通孔142和第二通孔144,且第一通孔142在外芯1上从外芯1顶部向外芯1内部方向延伸,第二通孔144的孔径大于第一通孔142的孔径,即是说,阶梯孔14的顶部的孔径小于阶梯孔14的底部的孔径。而在具体将内芯组件2安装到外芯1内时,可通过第一通孔142和第二通孔144形成的阶梯面对外芯1的顶部进行轴向定位,同时,可通过第一通孔142和第二通孔144的侧壁对外芯1的顶部的径向进行定位,这样便可对外芯1的顶部进行精确定位,以确保外芯1顶部安装的位置的精确性。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7所示,内芯组件2的至少部分侧壁与空腔12的侧壁之间设置有间隙,螺杆还包括填充结构3,填充结构3包括:侧向填充部32,填充在内芯组件2的至少部分侧部与空腔12的侧壁形成的间隙内;底部填充部34,填充在内芯组件2的底部。
在该些实施例中,内芯组件2的至少部分侧壁与空腔12的侧壁之间设置有间隙,而螺杆还包括填充结构3,而填充结构3包括侧向填充部32和底部填充部34,其中侧向填充部32填充在内芯组件2的至少部分侧部与空腔12的侧壁形成的间隙内,以使内芯组件2的侧壁与外芯1侧壁能够直接连接,而底部填充部34填充在内芯组件2的底部,能够对内芯组件2的底部进行封口。
其中,优选地,可在内芯组件2的全部侧壁与空腔12的侧壁之间均设置上间隙,这样使得内芯组件2的整个侧壁与空腔12的侧壁之间均能够填充上侧向填充部32,从而使得内芯组件2的整个侧壁均能够通过侧向填充部32与空腔12的侧壁连接。
其中,优选地,内芯组件2、外芯1和填充结构3一体注塑成型。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预先加工出内芯组件2和外芯1,然后可将外芯1放置在一个模具中,然后将内芯26安装在外芯1内,然后即可通过注塑的方式在外芯1与内芯组件2之间以及内芯组件2的底部形成填充结构3,以使内芯组件2和外芯1能够通过填充结构3连接成一体,这样便可简单方便地实现螺杆的最终成型。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4所示,空腔12包括:第一容纳腔122,沿外芯1的轴向方向设置;第二容纳腔124,沿外芯1的轴向方向设置,从第一容纳腔122靠近外芯1的底部的一端与第一容纳腔122连接;其中,内芯组件2安装在第一容纳腔122内,底部填充部34填充在内芯组件2的底部与第一容纳腔122和第二容纳腔124的连接处之间。
在该些实施例中,空腔12包括第一容纳腔122和第二容纳腔124,其中,第一容纳腔122与第二容纳腔124均是沿外芯1的轴向方向设置,且第一容纳腔122在第二容纳腔124的上方,而内芯组件2安装在第一容纳腔122内,而底部填充部34填充在内芯组件2与第一容纳腔122和第二容纳腔124的连接处之间,这样使得内芯组件2和填充结构3均位于外芯1的第一容纳腔122内,即使得内芯组件2和填充结构3均位于外芯1的上部,而不会延伸到第二容纳腔124内,即使得内芯组件2和填充结构3不会延伸到内芯26的底部,而现有螺杆,在注塑时,填充结构3均是包裹在整个外芯1的内腔侧壁上,即外芯1的底部的内腔侧壁上也覆盖有注塑成型的填充结构3,这样会导致填充结构3的面积大,封胶困难。而本申请外芯1的内腔侧壁的下端没有设置填充结构3,因而可简化螺杆的整体结构,降低螺杆的加工成本。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4所示,第二容纳腔124与第一容纳腔122呈阶梯连接,第二容纳腔124的开口大小大于第一容纳腔122的开口大小;其中,至少一个第一定位结构包括第一容纳腔122与第二容纳腔124形成的阶梯结构。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优选将第二容纳腔124与第一容纳腔122呈阶梯连接,且使第二容纳腔124的开口大小大于第一容纳腔122的开的开口大小,这样可使第一容纳腔122的空间不至于过大,从而避免内芯组件2与第一容纳腔122之间的间隙太大,进而可减少填充结构3的体积较小,用料较少,降低产品成本。而第二容纳腔124与第一容纳腔122形成的阶梯结构也是至少一个第一定位结构之一,从而可通过该阶梯结构对外芯1的底部进行定位作用,以提高外芯1安装位置精度,从而增强了外芯1底部的同心度,进而避免因同心度低而导致螺杆质量不合格的问题。
具体地,在具体定位时,可将第一容纳腔122和第二容纳腔124形成的阶梯结构,与外芯1顶部的阶梯孔14一起使用,以同时对外芯1的顶部和下端进行双重定位,这样便能够将外芯1上下两端的位置均进行精确限定,从而便可提高外芯1上下两端的同心度。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5和图6所示,内芯组件2上设置有进胶孔20,进胶孔20的一端与内芯组件2的侧部与空腔12的侧壁围成的间隙导通,进胶孔20的另一端贯穿内芯组件2的底部;填充结构3还包括设置在进胶孔20内的连接柱36,连接柱36连接在侧向填充部32与底部填充部34之间,且连接柱36、侧向填充部32和底部填充部34一体注塑成型。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优选在内芯组件2上设置进胶孔20,且进胶孔20一端与空腔12侧壁上的间隙导通,另一端连通内芯组件2的底部,这样便可使内芯组件2的底部通过进胶孔20与内芯组件2侧壁处的间隙导通,而填充结构3还包括设置在进胶孔20内的连接柱36,且使连接柱36连接侧向填充部32和底部填充部34,这样便可将内芯组件2与填充结构3固定连接,从而将内芯组件2牢牢固定在空腔12内,增加内芯组件2的安装稳定性,进而可增强外芯1的同心度,而连接柱36、侧向填充部32和底部填充部34一体注塑成型,这样可使得连接柱36、侧向填充部32和底部填充部34三者之间连接更可靠,连接柱36与侧向填充部32和底部填充部34之间不容易发生断裂,进而保证了内芯组件2的安装稳定性。
其中,优选地,可将进胶孔20设置在内芯26上。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7所示,内芯组件2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向空腔12的内侧壁方向延伸的凸起22,凸起22沿内芯组件2的周向方向设置呈环形,凸起22与空腔12的内侧壁之间的间隙小于内芯组件2的侧部与空腔12之间的间隙。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优选在内芯组件2的外侧面上设置向外延伸的环形凸起22,这样可减小凸起22与外芯1的空腔12侧壁之间的距离,以减少凸起22与外芯1的空腔12侧壁之间形成的过胶通道的大小,这样在将侧向填充部32、连接柱36和底部填充部34进行一体注塑成型时,可减少凸起22处的胶的流速,使封胶平面处塑胶流道的压力较小,不易跑胶,这样便可防止注塑材料向外泄漏,从而能够起到封胶作用。
其中,具体地,凸起22设置在内芯26的外侧面上。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7所示,凸起22靠近底部填充部34的一面与内芯组件2的底部平齐。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优选将凸起22的底边与内芯组件2的底部平齐,这样便能够将封胶结构设置在内芯组件2的下边缘处,而内芯组件2的下边缘处接近封胶平面,这样螺杆在一体注塑填充结构3时,接近封胶平面处的料较薄,能够使封胶平面处塑胶流道压力小,不易跑胶,这样既能够在注塑过程中尽量减少凸起22对凸起22上侧的注塑材料的影响,以使凸起22上侧的注塑材料能够顺畅流通,又能够在注塑时减小封胶平面处的流体压力,以起到可靠地封胶作用,防止注塑材料的泄漏。
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凸起22靠近底部填充部34的一面也可不与内芯组件2的底部平齐,即也可将凸起22设置在内芯组件2的中部,这样虽然也能够形成封胶结构,但会对凸起22下端的成型造成有效,极易导致凸起22下侧进胶不足等情况的发生。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7所示,内芯组件2的底部上设置有向内芯组件2内凹陷的凹槽24,底部填充部34对应凹槽24的部分位于凹槽24内。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优选在内芯组件2的底部设置一个向内凹陷的凹槽24,这样能够在将螺杆进行一体注塑成型时,能够在凹槽24内也填充出一个结构,这样便能够通过凹槽24与凹槽24内的填充的结构来增强内芯组件2与底部填充结构3之间的连接可靠性,以使填充结构3与内芯组件2之间能够更加牢靠地连接在一起。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5所示,内芯组件2包括:内芯26,内芯26的顶部上设置有第二定位结构264,内芯26的底部上设置有安装槽262,安装槽262的底壁上设置有传动孔266;加强件28,嵌入安装在安装槽262内,加强件28上设置有与传动孔266对齐并导通的过孔282。
在该些实施例中,内芯组件2包括内芯26和加强件28,其中,可优选在内芯26顶部设置第二定位结构264,这样可通过第二定位结构264对内芯26进行定位安装。而在内芯26的底部设置安装槽262,并且在安装槽262内设置传动孔266,该种设置可使电机等驱动装置通过传动孔266带动内芯组件2进行转动,而将加强件28设置在安装槽262内,并在加强件28上设置与传动孔266对齐并导通的过孔282,能够通过加强件28加强传动孔266四周的材料强度,从而可防止传动孔266因强度不足而破裂,进而能够提高螺杆的整体强度,以使螺杆经久耐用。
其中,具体地,可将进胶孔20、凸起22和24凹槽设置在内芯26上。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加强件28为金属件。
在该些实施例中,加强件28优选为强度比较好的金属件制成,因为这样便能够确保传动孔266的强度,进而可防止传动孔266的强度不足。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7所示,外芯1的壁厚大于等于4mm小于等于10mm。
在该些实施例中,外芯1的壁厚优选大于等于4mm小于等于10mm,这样可使外芯1的壁厚比较适中,从而可防止外芯1的壁厚过厚而导致材料浪费,以及外芯1不好加工的情况发生,又能够防止外芯1的壁厚过薄而导致外芯1强度不足的情况发生。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7所示,外芯1的实心部位的所有轮廓线形成的图形的最大内切圆S的直径为D,其中,0mm<D≤18.5mm。
在该些实施例中,外芯1的实心部位的所有轮廓线形成的图形的最大内切圆S的直径大小直接决定了外芯1的壁厚,因此,将最大内切圆S的直径D设置在大于0mm小于等于18.5mm的范围内,能够使外芯1在各个位置的壁厚都比较合理始终,从而可防止出现外芯1的局部材料过厚的情况发生。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最大内切圆S位于外芯1过外芯1的轴线的纵截面上。
在该些实施例中,最大内切圆S位于外芯1过外芯1的轴线的纵截面上,这样能够将外芯1的最厚部位设置在外芯1的过中心的纵截面上,这样能够使外芯1的整个结构更加协调合理。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图4和图6所示,空腔12的内侧壁上设置限位筋16和限位槽268中的一个,内芯组件2的侧壁面上设置有限位筋16和限位槽268中的另一个,限位筋16能够在内芯组件2安装到空腔12内时,插入到限位槽268内,以对内芯组件2和外芯1进行限位安装。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优选在空腔12的内侧壁上设置限位筋16,并在内芯组件2的侧壁面上设置能够与限位筋16配合使用的限位槽268,这样在将内芯组件2安装到外芯1内时,可使限位筋16插入安装到限位槽268内,以对内芯组件2和外芯1进行限位安装,该种设置可进一步防止内芯组件2与外芯1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从而保证了内芯组件2不会在空腔12内晃动,进而增加了外芯1的同心度。当然,也可将限位槽268设在空腔12的内侧壁上,而将限位筋16设置在内芯组件2的侧壁面上。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外芯1为陶瓷外芯或塑料外芯或金属外芯。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优选将外芯1设置为金属外芯或塑料外芯或陶瓷外芯,而将外芯1设置成金属的,能够提高外芯1的强度,但成本较高,而将外芯1设置成陶瓷外芯能够降低产品成本,且陶瓷具有较好的耐磨性,可增加外芯1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食物处理杯,用于食物处理机,食物处理杯包括:杯体;和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螺杆,螺杆能够转动地安装在杯体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食物处理杯,包括螺杆和杯体,其中,杯体能够为螺杆提供一个安装和使用的空间,而螺杆能够在杯体内转动,使得螺杆能够在杯体内进行对食物的搅拌和碾压。同时,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食物处理杯还具有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螺杆,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食物处理杯还具有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螺杆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列举。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食物处理机,该食物处理机包括底座,底座内设置有驱动装置;和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螺杆,螺杆连接至驱动装置,或第二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食物处理杯,食物处理杯能够安装在底座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食物处理机,具有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螺杆或第二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食物处理杯,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食物处理机具有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螺杆的全部有益效果,或具有第二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食物处理杯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列举。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食物处理杯能够安装在底座上,食物处理杯的螺杆与驱动装置配合,能够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转动。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优选将食物处理杯安装在底座上,并使食物处理杯内的螺杆与驱动装置配合,这样便可通过驱动装置驱动螺杆在食物处理杯内尽心转动,以对食物处理杯内的食物进行搅拌等处理。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食物处理机为原汁机或榨汁机,当然,食物处理机也还可以是除原汁机和榨汁机之外的其它结构,比如果汁机,破壁机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螺杆,用于食物处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包括:
外芯,所述外芯的内部设置有空腔,且所述外芯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开口;
内芯组件,安装在所述外芯的空腔内;
其中,所述外芯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结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定位结构能够在将所述内芯组件安装在所述外芯的空腔内时,对所述外芯进行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芯的顶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阶梯孔,所述阶梯孔包括:
第一通孔,设置在所述外芯上,并从所述外芯的顶部向所述外芯的内部方向延伸;
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呈阶梯连接,从所述第一通孔向所述外芯的底部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定位结构包括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形成的阶梯面和/或所述第一通孔的侧壁面和/或所述第二通孔的侧壁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组件的至少部分侧壁与所述空腔的侧壁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螺杆还包括填充结构,所述填充结构包括:
侧向填充部,填充在所述内芯组件的至少部分侧部与所述空腔的侧壁形成的间隙内;
底部填充部,填充在所述内芯组件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螺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包括:
第一容纳腔,沿所述外芯的轴向方向设置;
第二容纳腔,沿所述外芯的轴向方向设置,从所述第一容纳腔靠近所述外芯的底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连接;
其中,所述内芯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所述底部填充部填充在所述内芯组件的底部与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容纳腔的连接处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螺杆,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容纳腔与所述第一容纳腔呈阶梯连接,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开口大小大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开口大小;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定位结构包括所述第一容纳腔与所述第二容纳腔形成的阶梯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螺杆,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芯组件上设置有进胶孔,所述进胶孔的一端与所述内芯组件的侧部与所述空腔的侧壁围成的间隙导通,所述进胶孔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内芯组件的底部;
所述填充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进胶孔内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连接在所述侧向填充部与所述底部填充部之间,且所述连接柱、所述侧向填充部和所述底部填充部一体注塑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螺杆,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芯组件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向所述空腔的内侧壁方向延伸的凸起,所述凸起沿所述内芯组件的周向方向设置呈环形,所述凸起与所述空腔的内侧壁之间的间隙小于所述内芯组件的侧部与所述空腔之间的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螺杆,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起靠近所述底部填充部的一面与所述内芯组件的底部平齐。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螺杆,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芯组件的底部上设置有向所述内芯组件内凹陷的凹槽,所述底部填充部对应所述凹槽的部分位于所述凹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螺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组件包括:
内芯,所述内芯的顶部上设置有第二定位结构,所述内芯的底部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底壁上设置有传动孔;
加强件,嵌入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加强件上设置有与所述传动孔对齐并导通的过孔。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螺杆,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芯的壁厚大于等于4mm小于等于10mm;和/或
所述外芯的实心部位的所有轮廓线形成的图形的最大内切圆S的直径为D,其中,0mm<D≤18.5mm。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螺杆,其特征在于,
所述最大内切圆S位于所述外芯过所述外芯的轴线的纵截面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螺杆,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腔的内侧壁上设置限位筋和限位槽中的一个,所述内芯组件的侧壁面上设置有所述限位筋和所述限位槽中的另一个,所述限位筋能够在所述内芯组件安装到所述空腔内时,插入到所述限位槽内,以对所述内芯组件和所述外芯进行限位安装;和/或
所述外芯为陶瓷外芯或塑料外芯或金属外芯。
14.一种食物处理杯,用于食物处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食物处理杯包括:
杯体;
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螺杆,所述螺杆能够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杯体内。
15.一种食物处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内设置有驱动装置;和
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螺杆,所述螺杆与所述驱动装置配合,能够在所述驱动装置的作用下转动;或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食物处理杯,所述食物处理杯能够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食物处理杯的螺杆与所述驱动装置配合,能够在所述驱动装置的作用下转动。
CN201821723125.7U 2018-10-23 2018-10-23 螺杆、食物处理杯及食物处理机 Active CN2092029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23125.7U CN209202922U (zh) 2018-10-23 2018-10-23 螺杆、食物处理杯及食物处理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23125.7U CN209202922U (zh) 2018-10-23 2018-10-23 螺杆、食物处理杯及食物处理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02922U true CN209202922U (zh) 2019-08-06

Family

ID=674565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723125.7U Active CN209202922U (zh) 2018-10-23 2018-10-23 螺杆、食物处理杯及食物处理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029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57759A (zh) 叶片和轴承组件
CN209202922U (zh) 螺杆、食物处理杯及食物处理机
WO2006126832A1 (en) Container with a web-shaped containing member between container body and lid
CN217497105U (zh) 一种瓶盖及容器
CN218318292U (zh) 一种旋转拧盖瓶及化妆品
CN205493414U (zh) 一种自冷却保温器具
CN213820870U (zh) 一种带搅拌功能的吸管杯
CN209329800U (zh) 一种可一次成型的水泵马达转子结构
KR102120672B1 (ko) 마그네트가 내장되는 교반날개 제조방법
CN217440533U (zh) 输出轴组件及使用其的电机
CN216923272U (zh) 一种排浆阀
CN206513931U (zh) 一种混水阀手柄
CN221058084U (zh) 一种转子及包含其的循环泵和家用电器
CN216508262U (zh) 一种洗涤液壶结构
CN208551069U (zh) 螺杆、食物处理杯及食物处理机
CN220546151U (zh) 咖啡机水箱
CN208036925U (zh) 稀释剂储料罐
CN110206422A (zh) 把手的制作方法及把手
CN109938626B (zh) 螺杆、食物处理杯及食物处理机
CN206626264U (zh) 一种饮水机阀芯的底座
CN108930833A (zh) 一种龙头手柄及其加工与电镀方法
CN210540705U (zh) 一种生产成本低的原汁机
CN212838560U (zh) 一种微型离心泵的转子组件及应用该组件的微型离心泵
CN210776198U (zh) 一种粉盒
CN218587026U (zh) 一种转子组件及应用该转子组件的电动水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