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70184U - 一种新能源电机壳体定位抓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能源电机壳体定位抓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70184U
CN209170184U CN201822216865.8U CN201822216865U CN209170184U CN 209170184 U CN209170184 U CN 209170184U CN 201822216865 U CN201822216865 U CN 201822216865U CN 209170184 U CN209170184 U CN 2091701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crawl
folder
new energy
fixed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21686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坤
李林
郝海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Yun Yi Drive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Yun Yi Drive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Yun Yi Drive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Yun Yi Drive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21686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701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701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7018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能源电机壳体定位抓具,包括顶板、单片机控制器和抓取夹,顶板的底部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连接块靠近抓取夹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气缸,第二气缸的伸缩端与连接柱的一端固定连接,定位柱靠近连接柱的一侧外表面上设置有螺旋齿,定位柱和连接柱之间通过螺旋齿螺旋套接,顶板的底部位于两个第一气缸之间的中心位置上设置有第三气缸,第三气缸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架,连接架的底部固定连接在安装板的顶部表面上。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红外线接收器、抓取夹、红外线发射器和防撞片、定位柱和气囊,解决了现有的新能源电机壳在抓取时效率低下、定位不准确和容易出现机械损伤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新能源电机壳体定位抓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电机装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能源电机壳体定位抓具。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常规能源是指技术上比较成熟且已被大规模利用的能源,而新能源通常是指尚未大规模利用、正在积极研究开发的能源,目前,随着国家对新能源产业的大力扶持,新能源技术得到快速的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和销量每年都在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中的驱动电机的生产需求潜力巨大,而高自动化的新能源电机装配线所依靠的最关键的装置之一便是可以精确定位、抓取壳体,并能够对壳体的抓取状态进行检测的定位抓具。
但是现有的技术存在以下的不足:
1.现有的新能源电机壳在抓取时一般通过人工操作来进行抓取,定位也主要靠操作人员手动定位,这样的抓取方式一方面生产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定位也不准确;
2.现有的新能源电机壳在抓取时一般都采用机械器具进行硬性的抓取,这样的抓取方式在机械器具和电机壳接触时很容易造成电机壳出现抓痕等机械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能源电机壳体定位抓具,解决了现有的新能源电机壳在抓取时效率低下、定位不准确和容易出现机械损伤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电机壳体定位抓具,包括顶板、单片机控制器和抓取夹,所述顶板的底部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靠近抓取夹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伸缩端与连接柱的一端固定连接,同时连接柱的另一端设置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靠近连接柱的一侧外表面上设置有螺旋齿,所述定位柱和连接柱之间通过螺旋齿螺旋套接,同时定位柱的另一端套合有防撞套,所述顶板的底部位于两个第一气缸之间的中心位置上设置有第三气缸,所述第三气缸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底部固定连接在安装板的顶部表面上,所述安装板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安装腔,且安装腔位于连接架的内部,所述安装腔的内部设置有抓取夹,所述抓取夹的上端穿过安装腔的顶部延伸至连接架的内部,同时抓取夹的下端穿过安装腔的底部延伸至安装板的下方,所述抓取夹固定安装在安装腔内侧的安装板上,所述抓取夹的上端一侧侧面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安装腔上方一侧的安装板上固定安装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穿过抓取夹上的限位槽延伸至抓取夹的另一侧内侧面位置,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内侧设置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的外侧滑动套合有固定片,所述固定片固定安装在抓取夹的内侧表面上,所述抓取夹内侧的电动伸缩杆上套合有弹簧。
优选的,所述定位柱的外表面上套合有气囊,所述气囊的两端通过固定夹套固定安装在定位柱的外表面上,所述固定夹套上的两侧对称设置有螺栓,所述气囊上靠近连接柱的一侧设置有进气口。
优选的,所述第一气缸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通过第一固定螺母固定安装在顶板的底部表面上,所述第三气缸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通过第二固定螺母固定安装在顶板的底部表面上。
优选的,所述连接块的上端靠近抓取夹的一侧上安装有红外线发射器,同时与安装有红外线发射器的连接块对立的另一侧连接块上与红外线发射器水平对齐安装有红外线接收器。
优选的,所述抓取夹下端的内侧表面上设置有防撞片。
优选的,所述顶板靠近红外线发射器一侧的底部表面上安装有单片机控制器,所述单片机控制器通过传导线分别与红外线接收器、红外线发射器、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第三气缸和电动伸缩杆电性连接。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能源电机壳体定位抓具,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定位柱、抓取夹、红外线接收器和红外线发射器,使用时通过单片机控制器来控制第一气缸开始向下伸出,当向下伸出到电机外壳的位置时,电机外壳会对红外线发射器发射出的信号进行阻挡,当红外线接收器接收不到红外线发射器发出的信号时,会将该信息传输给单片机控制器,单片机控制器接收到该信息之后会控制第一气缸停止伸出,同时第二气缸开始向外伸出,此时设置在第二气缸前端的定位柱插入电机壳的内部,从而对电机壳起到一个轴向固定的作用,轴向固定完成之后,安装在顶板底部中心位置的第三气缸开始向下伸出,使抓取夹夹在电机壳的外表面上,同时电动伸缩杆开始收缩,因为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和抓取夹上端侧面的连接关系,会带动抓取夹进行抓取固定,从而对电机壳起到一个径向的固定,该设置抓取快速,定位准确,解决了现有的新能源电机壳在抓取时效率低下、定位不准确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气囊和防撞片,当定位柱上的气囊伸进电机壳的内部之后,通过进气口向气囊中鼓入空气,来使气囊在电机壳内部膨胀起来,气囊的膨胀可以很好的充斥电机壳内部的空间,对电机壳内部起到一个很好的保护和固定的作用,同时抓取夹内表面设置的防撞片可以防止在抓取夹对电机壳进行抓取时导致电机壳外部出现抓痕和损伤,从而解决了现有的新能源电机壳在抓取时一般都采用机械器具进行硬性的抓取,这样的抓取方式在机械器具和电机壳接触时很容易造成电机壳出现抓痕等机械损伤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安装板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安装板部分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中附图标记为:1、顶板;2、第三气缸;3、连接架;4、安装板;5、单片机控制器;6、第一气缸;7、连接块;8、红外线接收器;9、第二气缸;10、抓取夹;11、红外线发射器;12、第一固定板;13、第一固定螺母;14、安装腔;15、第二固定螺母;16、第二固定板;17、限位槽;18、防撞片;19、弹簧;20、电动伸缩杆;21、固定架;22、转动柱;23、固定片;24、螺旋齿;25、定位柱;26、气囊;27、固定夹套;28、螺栓;29、防撞套;30、连接柱;31、进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新能源电机壳体定位抓具,包括顶板1、单片机控制器5和抓取夹10,顶板1的底部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气缸6,第一气缸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7,连接块7的上端靠近抓取夹10的一侧上安装有红外线发射器11,同时与安装有红外线发射器11的连接块7对立的另一侧连接块7上与红外线发射器11水平对齐安装有红外线接收器8,连接块7靠近抓取夹10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气缸9,第二气缸9的伸缩端与连接柱30的一端固定连接,同时连接柱30的另一端设置有定位柱25,定位柱25靠近连接柱30的一侧外表面上设置有螺旋齿24,定位柱25和连接柱30之间通过螺旋齿24螺旋套接,同时定位柱25的另一端套合有防撞套29,定位柱25和连接柱30之间的螺旋设置,根据需要抓取的电机壳内腔的大小来进行更换相匹配尺寸的定位柱25,防撞套29的设置可以在两个定位柱25相向伸出到保护定位柱25,定位柱25的外表面上套合有气囊26,气囊26的两端通过固定夹套27固定安装在定位柱25的外表面上,固定夹套27上的两侧对称设置有螺栓28,固定夹套27的设置一方面可以将气囊26固定在定位柱25上,另一方面可以根据电机壳内腔的大小对气囊26在定位柱25上的位置进行相应的调整,气囊26上靠近连接柱30的一侧设置有进气口31,进气口31外接气泵,顶板1的底部位于两个第一气缸6之间的中心位置上设置有第三气缸2,第一气缸6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固定板12,第一固定板12通过第一固定螺母13固定安装在顶板1的底部表面上,第三气缸2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固定板16,第二固定板16通过第二固定螺母15固定安装在顶板1的底部表面上,第三气缸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架3,连接架3的底部固定连接在安装板4的顶部表面上,安装板4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安装腔14,且安装腔14位于连接架3的内部,安装腔14的内部设置有抓取夹10,抓取夹10的上端穿过安装腔14的顶部延伸至连接架3的内部,同时抓取夹10的下端穿过安装腔14的底部延伸至安装板4的下方,抓取夹10固定安装在安装腔14内侧的安装板4上,抓取夹10的上端一侧侧面上设置有限位槽17,安装腔14上方一侧的安装板4上固定安装有电动伸缩杆20,电动伸缩杆20的伸缩端穿过抓取夹10上的限位槽17延伸至抓取夹10的另一侧内侧面位置,电动伸缩杆20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架21,固定架21的内侧设置有转动柱22,转动柱22的外侧滑动套合有固定片23,固定片23固定安装在抓取夹10的内侧表面上,抓取夹10内侧的电动伸缩杆20上套合有弹簧19,当电动伸缩杆20伸出将抓取的电机壳放下的时候,弹簧19可以及时对抓取夹10进行复位,抓取夹10下端的内侧表面上设置有防撞片18,顶板1靠近红外线发射器11一侧的底部表面上安装有单片机控制器5,单片机控制器5通过传导线分别与红外线接收器8、红外线发射器11、第一气缸6、第二气缸9、第三气缸2和电动伸缩杆20电性连接。
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单片机控制器5来控制第一气缸6开始向下伸出,当向下伸出到电机外壳的位置时,电机外壳会对红外线发射器11发射出的信号进行阻挡,当红外线接收器8接收不到红外线发射器11发出的信号时,会将该信息传输给单片机控制器5,单片机控制器5接收到该信息之后会控制第一气缸6停止伸出,同时第二气缸9开始向外伸出,此时设置在第二气缸9前端的定位柱25插入电机壳的内部,从而对电机壳起到一个轴向固定的作用,当定位柱25上的气囊26伸进电机壳的内部之后,通过进气口31向气囊26中鼓入空气,来使气囊26在电机壳内部膨胀起来,气囊26的膨胀可以很好的充斥电机壳内部的空间,轴向固定完成之后,安装在顶板1底部中心位置的第三气缸2开始向下伸出,使抓取夹10夹在电机壳的外表面上,同时电动伸缩杆20开始收缩,因为电动伸缩杆20的伸缩端和抓取夹10上端侧面的连接关系,会带动抓取夹10进行抓取固定,从而对电机壳起到一个径向的固定,同时抓取夹10内表面设置的防撞片18可以避免在抓取夹10对电机壳进行抓取时导致电机壳外部出现抓痕和损伤。
综上可得,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红外线接收器8、抓取夹10、红外线发射器11和防撞片18、定位柱25和气囊26,解决了现有的新能源电机壳在抓取时效率低下、定位不准确和容易出现机械损伤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新能源电机壳体定位抓具,包括顶板(1)、单片机控制器(5)和抓取夹(10),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的底部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气缸(6),所述第一气缸(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7),所述连接块(7)靠近抓取夹(10)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气缸(9),所述第二气缸(9)的伸缩端与连接柱(30)的一端固定连接,同时连接柱(30)的另一端设置有定位柱(25),所述定位柱(25)靠近连接柱(30)的一侧外表面上设置有螺旋齿(24),所述定位柱(25)和连接柱(30)之间通过螺旋齿(24)螺旋套接,同时定位柱(25)的另一端套合有防撞套(29),所述顶板(1)的底部位于两个第一气缸(6)之间的中心位置上设置有第三气缸(2),所述第三气缸(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架(3),所述连接架(3)的底部固定连接在安装板(4)的顶部表面上,所述安装板(4)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安装腔(14),且安装腔(14)位于连接架(3)的内部,所述安装腔(14)的内部设置有抓取夹(10),所述抓取夹(10)的上端穿过安装腔(14)的顶部延伸至连接架(3)的内部,同时抓取夹(10)的下端穿过安装腔(14)的底部延伸至安装板(4)的下方,所述抓取夹(10)固定安装在安装腔(14)内侧的安装板(4)上,所述抓取夹(10)的上端一侧侧面上设置有限位槽(17),所述安装腔(14)上方一侧的安装板(4)上固定安装有电动伸缩杆(20),所述电动伸缩杆(20)的伸缩端穿过抓取夹(10)上的限位槽(17)延伸至抓取夹(10)的另一侧内侧面位置,所述电动伸缩杆(20)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架(21),所述固定架(21)的内侧设置有转动柱(22),所述转动柱(22)的外侧滑动套合有固定片(23),所述固定片(23)固定安装在抓取夹(10)的内侧表面上,所述抓取夹(10)内侧的电动伸缩杆(20)上套合有弹簧(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电机壳体定位抓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25)的外表面上套合有气囊(26),所述气囊(26)的两端通过固定夹套(27)固定安装在定位柱(25)的外表面上,所述固定夹套(27)上的两侧对称设置有螺栓(28),所述气囊(26)上靠近连接柱(30)的一侧设置有进气口(3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电机壳体定位抓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缸(6)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固定板(12),所述第一固定板(12)通过第一固定螺母(13)固定安装在顶板(1)的底部表面上,所述第三气缸(2)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固定板(16),所述第二固定板(16)通过第二固定螺母(15)固定安装在顶板(1)的底部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电机壳体定位抓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7)的上端靠近抓取夹(10)的一侧上安装有红外线发射器(11),同时与安装有红外线发射器(11)的连接块(7)对立的另一侧连接块(7)上与红外线发射器(11)水平对齐安装有红外线接收器(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电机壳体定位抓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抓取夹(10)下端的内侧表面上设置有防撞片(18)。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电机壳体定位抓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靠近红外线发射器(11)一侧的底部表面上安装有单片机控制器(5),所述单片机控制器(5)通过传导线分别与红外线接收器(8)、红外线发射器(11)、第一气缸(6)、第二气缸(9)、第三气缸(2)和电动伸缩杆(20)电性连接。
CN201822216865.8U 2018-12-27 2018-12-27 一种新能源电机壳体定位抓具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1701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16865.8U CN209170184U (zh) 2018-12-27 2018-12-27 一种新能源电机壳体定位抓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16865.8U CN209170184U (zh) 2018-12-27 2018-12-27 一种新能源电机壳体定位抓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70184U true CN209170184U (zh) 2019-07-26

Family

ID=673450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216865.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170184U (zh) 2018-12-27 2018-12-27 一种新能源电机壳体定位抓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7018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77312A (zh) * 2021-04-22 2021-08-20 昆山市益瑞凯包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口红模具生产用便于取料的成品抓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77312A (zh) * 2021-04-22 2021-08-20 昆山市益瑞凯包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口红模具生产用便于取料的成品抓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3277312B (zh) * 2021-04-22 2023-02-03 昆山市益瑞凯包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口红模具生产用便于取料的成品抓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172166U (zh) 一种手机电路板的测试治具
CN209170184U (zh) 一种新能源电机壳体定位抓具
CN108908326A (zh) 五金件检测用机械手
CN110132725B (zh) 一种五金板强度检测装置
CN108437605A (zh) 一种机械手自动撕膜机构
CN207488337U (zh) 一种电路板测试治具的旋转工作台
CN207698210U (zh) 一种显示屏检测翻膜装置
CN104803187A (zh) 一种按键检测机构
CN202229692U (zh) 一种汽车横梁右支架的检测工具
CN218567115U (zh) 一种环保除尘滤袋检测装置
CN217494310U (zh) 一种柔性软胚机械爪
CN207841248U (zh) 一种偏转座柔性装配工装
CN207548116U (zh) 倒置式真空螺丝拧紧装置
CN202255240U (zh) 一种汽车横梁左支架的检测工具
CN111760798B (zh) 电子雷管装配自动剔除废品的方法及装置
CN210512962U (zh) 一种检查零件外形轮廓度的检具
CN207087270U (zh) 汽车空气滤清器用夹具
CN208780655U (zh) 一种道路桥梁混凝土结构工程实时检测装置
CN215003445U (zh) 一种检测定位排料机构
CN213644977U (zh) 一种led照明驱动控制器的芯片用夹具
CN208196225U (zh) 缝纫机用轴套铣平面的夹具
CN209453478U (zh) 上盖压油封夹具
CN109787071B (zh) 一种线束前摆管机构
CN211192409U (zh) 一种焊锡机飞线夹子旋转结构
CN209280478U (zh) 一种印刷电路板形变测试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726

Termination date: 2020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