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22117U - 喷洗装置和洗碗机 - Google Patents

喷洗装置和洗碗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22117U
CN209122117U CN201821682044.7U CN201821682044U CN209122117U CN 209122117 U CN209122117 U CN 209122117U CN 201821682044 U CN201821682044 U CN 201821682044U CN 209122117 U CN209122117 U CN 2091221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arge pipe
jetter
hole
water
watering troug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68204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森
薛维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Wash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Guangdong Midea White Goods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Wash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Guangdong Midea White Goods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Wash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Guangdong Midea White Goods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68204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22117U/zh
Priority to ES19873921T priority patent/ES2965294T3/es
Priority to EP19873921.1A priority patent/EP3868278B1/en
Priority to PL19873921.1T priority patent/PL3868278T3/pl
Priority to PCT/CN2019/092730 priority patent/WO2020078033A1/zh
Priority to US17/285,893 priority patent/US20210345853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221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221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Nozz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喷洗装置及洗碗机,其中,所述喷洗装置包括喷水管,所述喷水管上开设有喷水孔;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主动齿轮和与主动齿轮啮合的多个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喷水管连接以驱动所述喷水管转动;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主动齿轮连接以驱动所述主动齿轮转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有效的提高清洗效率和清洗精度。

Description

喷洗装置和洗碗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洗碗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喷洗装置和洗碗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洗碗机的喷水结构,通常使用长条形的喷臂结构进行旋转。由于喷臂的旋转由电机驱动,使得喷臂在转动过程中的转动角度难以精准控制,不利于喷臂所喷出的水对餐具进行准确喷洗,从而使得水的利用率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喷洗装置,旨在提高喷水管的转动精度从而提高喷水管的清洗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喷洗装置,包括:
喷水管,所述喷水管上开设有喷水孔;
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主动齿轮和与主动齿轮啮合的多个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喷水管连接以驱动所述喷水管转动;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主动齿轮连接以驱动所述主动齿轮转动。
可选地,所述喷水管的偏转角度α为0~150°。
可选地,所述主动齿轮和/或从动齿轮的周缘设置有限位块,以限定所述从动齿轮和所述喷水管所偏转的角度范围。
可选地,所述主动齿轮和/或从动齿轮的周缘设置有微控开关,所述微控开关与所述喷洗装置的主控电路连接,所述主控电路与所述驱动机构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主动齿轮和/或从动齿轮的周缘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喷洗装置的主控电路连接,所述主控电路与所述驱动机构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从动齿轮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主动齿轮的直径小于从动齿轮的直径,所述主动齿轮位于两个所述从动齿轮之间的下方。
可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轴与所述主动齿轮的轴孔连接;所述驱动电机位于所述主动齿轮面向所述喷水管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喷水管包括:
管体,所述管体具有进水端,在其管壁上开设有喷水孔;
所述喷水管上对应所述喷水孔的位置形成有喷水槽,所述喷水孔与所述喷水槽连通,所述喷水孔的孔径大于所述喷水槽的槽宽。
可选地,所述喷水槽的槽宽l与所述喷水孔的孔径Φ之间的比值为0.18~0.25;和/或,
所述喷水槽的槽长L与所述喷水孔的孔径Φ之间的比值大于或者等于2.5~3.5。
可选地,所述喷水孔包括进水段和自进水段向所述喷水槽延伸的过渡段,所述过渡段切割所述喷水槽底部向喷水槽的槽口延伸。
可选地,所述过渡段顶部的孔径d小于所述进水段的孔径D;
所述过渡段的内壁自所述进水段向所述喷水槽的槽壁弧形过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出一种洗碗机,包括:
内胆或者洗涤槽,所述内胆或者洗涤槽具有洗涤腔;
喷洗装置,所述喷洗装置的喷水管安装于所述洗涤腔内;
其中,包括:
喷水管,所述喷水管上开设有喷水孔;
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主动齿轮和与主动齿轮啮合的多个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喷水管连接以驱动所述喷水管转动;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主动齿轮连接以驱动所述主动齿轮转动。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通过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将驱动机构的驱动力传递至喷水管,使得喷水管沿其轴向轴线转动,水自喷水管上的喷水孔喷射,在喷水管的转动过程中,形成喷洗区域;由于喷水管由齿轮结构驱动,使得喷水管的转动和动力的传递都非常的稳定、可靠,同时,可以非常精确的控制喷水管的转动角度,从而控制喷洗区域的变化,使得喷洗装置可以准确的控制喷水区域,有利于提高喷洗装置喷洗餐具等的准确度,有利于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提高清洗效率;通过一个主动齿轮同时驱动多个从动齿轮,以实现一个驱动机构同时驱动多根喷水管,提高了驱动机构的利用率,同时也简化了传动机构,节约了空间,提高了喷水管的驱动和传动结构紧凑性,有利于提高喷水管驱动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喷洗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喷洗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喷洗装置的喷洗管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部分管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喷水管横截面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喷水管纵向截面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喷水槽横截面的形状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喷洗装置的喷洗管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内部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1为部分喷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3为喷水管另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同时,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主要提出一种喷洗装置,主要应用于洗碗机中,以增加洗碗机对水的利用率和对餐具的清洗效率。其中,喷洗装置包括喷水管300,通过在喷水管300上同时设置喷水孔330和喷水槽320,并且将喷水孔330和喷水槽320连通,使得自喷水管300所喷出的水呈扇形,当喷水管300沿其长度方向的转轴转动时,在喷水管300的顶部形成清洗平面,从而提高清洗效率;通过设置多种喷水管300的转动方式,使得喷水管300的工作状态对应不同的清洗模式,以应对不同的工况,以使得清洗装置的清洗效率得到大幅提高,同时清洗设备的适应性得到大幅提高。
以下将主要描述喷洗装置的具体结构。
参照图1至图13,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喷洗装置包括:
喷水管300,所述喷水管300上开设有喷水孔330;
传动机构100,所述传动机构100包括主动齿轮110和与主动齿轮110啮合的多个从动齿轮120,所述从动齿轮120与所述喷水管300连接以驱动所述喷水管300转动;
驱动机构200,所述驱动机构200与所述主动齿轮110连接以驱动所述主动齿轮110转动。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喷水管300为柱状管,其包括进水端311和驱动端312,即喷水管300的进水和驱动分设于喷水管300的两端,使得驱动和进水结构互不干扰。喷水管300的进水端311具有进水口,其驱动端312封闭,使得水流只能从喷水孔330喷出。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节约空间,也可以将驱动机构200和进水结构设置在喷水管300的同一端。喷水管300的驱动端312封闭,水从进水端311进入后,从喷水孔330中排出。喷水孔330开设在喷水管300的管壁上,水流可以直接从喷水孔330喷出,也可以在喷水孔330内安装喷头,水从喷头中喷出。
从动齿轮120可以直接套设在驱动端312上,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在驱动端312设置从动转轴,从动齿轮120套设在从动转轴上。从动齿轮120的转动轴线与喷水管300的轴向轴线共线。主动齿轮110与从动齿轮120啮合,其相对于从动齿轮120的位置可以有很多,例如,上,下、左、右等均可,以设置在从动齿轮120的下方为例。喷水的方向以向上喷射为例,将主动齿轮110设置在下方,避免影响对餐具等的清洗。其中,主动齿轮110和从动齿轮120都以直齿轮为例。从动齿轮120的数量为多个,可以为两个、三个甚至更多,以两个为例。主动齿轮110设置在两个从动之间的下方,主动齿轮110同时与两个从动齿轮120啮合,当主动齿轮110工作时,两个从动齿轮120的转动方向一致,使得与两个从动齿轮120连接的喷水管300的转动方向一致。从而,有利于与同一主动齿轮110驱动的多根喷水管300工作一致,使得喷水管300的清洗节奏一致,有利于提高清洗效率。
驱动机构200的形式可以有很多,例如电机、叶轮、燃油机等均可,驱动机构200具有驱动轴,驱动轴直接插接于主动齿轮110上,或者经过传动结构减速后与主动齿轮110连接。主动齿轮110以驱动轴为转轴转动。驱动机构200以驱动电机为例,所述主动齿轮110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转轴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通过主动齿轮110和从动齿轮120将驱动机构200的驱动力传递至喷水管300,使得喷水管300沿其轴向轴线转动,水自喷水管300上的喷水孔330喷射,在喷水管300的转动过程中,形成喷洗区域;由于喷水管300由齿轮结构驱动,使得喷水管300的转动和动力的传递都非常的稳定、可靠,同时,可以非常精确的控制喷水管300的转动角度,从而控制喷洗区域的变化,使得喷洗装置可以准确的控制喷水区域,有利于提高喷洗装置喷洗餐具等的准确度,有利于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提高清洗效率;通过一个主动齿轮110同时驱动多个从动齿轮120,以实现一个驱动机构200同时驱动多根喷水管300,提高了驱动机构200的利用率,同时也简化了传动机构100,节约了空间,提高了喷水管300的驱动和传动结构紧凑性,有利于提高喷水管300驱动的稳定性。
值得说明的是,为了保证送水区域的范围,所述喷水管300的偏转角度α为0~150°,如100~150°,以120°~140°为例。通过将喷水管300的转动角度设置为100~150°或者120°~140°,避免角度太大时导致喷洗水压不够导致喷洗不干净,角度太小时导致喷水管300覆盖的区域太小不能覆盖整个清洗所需的区域。
值得说明的是,关于喷水管300的偏转角度,该角度为一个圆心角,即以喷水管300的轴向轴线为圆心线,以喷水孔330到圆心线的距离为半径,喷水孔330所摆动的角度范围。在喷水孔330所摆动的偏转角度范围内,水流都可以经过,当然是在水流所达到的最大高度内。以经过圆心线,且平分喷水孔330的竖直平面为基准面,偏转角度被基准面平分。以偏转角度为150°为例,以圆心线为转轴,基准面向左和右两个方向分别偏转75°形成两个斜面,两个斜面之间的夹角为150°,两个斜面之间的区域,则为喷水管300所喷水的区域。
值得说明的是,喷水管300仅为管的名称,并非该管只可以用于喷水,可以理解的是,喷水管300可以喷射清洗液、油等液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喷水管300在预设的角度区域内转动,从而保证清洗区域的准确性,在主动齿轮110或者从动齿轮120上设置有限位结构,限位结构可以为机械结构,通过机械结构对主动齿轮110和从动齿轮120的转动进行物理限定,以到达控制从动齿轮120转动(喷水管300)偏转区域的目的;限位结构可以为电控传感器结构,传感器可以为压力传感器,光传感器,微控开关等,传感器结构将所检测的变化转化电压或者电流信号,并传递至喷洗装置的主控电路,主控电路根据所接收到的电信号多驱动机构200进行控制。下面举几个例子进行说明:
机械限位机构:所述主动齿轮110和/或从动齿轮120的周缘设置有限位块,以限定所述从动齿轮120和所述喷水管300所偏转的角度范围。在主动齿轮110或者从动齿轮120的周缘设置限位块,限位块为方形块或者异形块,以不能与正常的齿啮合为准,当然,限位块在于齿接触的过程中,不能被齿越过,而是应当阻挡齿越过,限制主动齿轮110和从动齿轮120的继续相对转动。限位块的位置,根据喷水管300预设的偏转角度范围进行设置,当主动齿轮110上的齿与从动齿轮120上的限位块(以限位块设置在从动齿轮120上为例)抵接时,喷水管300此时的偏角度为最大偏角。
微控开关限位:所述主动齿轮110和/或从动齿轮120的周缘设置有微控开关,所述微控开关与所述喷洗装置的主控电路连接,所述主控电路与所述驱动机构200电连接。在主动齿轮110和从动齿轮120的啮合过程中,当主动齿轮110或者从动齿轮120触碰或者挤压到微控开关时,微控开关可以直接断开驱动机构200的电源(此时,微控开关接入到驱动机构200的控制电路中),微控也可以将断开信号发送至主控电路,主控电路在接收到断开信号后,切断驱动机构200的电源关于驱动机构200,以阻止从动齿轮120继续转动。
传感器限位,所述主动齿轮110和/或从动齿轮120的周缘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喷洗装置的主控电路连接,所述主控电路与所述驱动机构200电连接。压力传感器接入主控电路中,在主动齿轮110和从动齿轮120的啮合过程中,当主动齿轮110或者从动齿轮120的齿触碰或者挤压到压力传感器时,压力传感器的电阻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经过压力传感器的电流和加载在压力传感器上的电压发生变化,主动电路监控到该变化后,经过触发电路或者断开电路切断驱动机构200的电压,从而阻止喷水管300继续转动。
关于主动齿轮110、从动齿轮120和驱动机构200的位置排布,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的提高空间的利用率和结构的紧凑性,所述从动齿轮120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主动齿轮110的直径小于从动齿轮120的直径,所述主动齿轮110位于两个所述从动齿轮120之间的下方。所述驱动机构200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轴与所述主动齿轮110的轴孔连接;所述驱动电机位于所述主动齿轮110面向所述喷水管300的一侧。
本实施例中,由于清洗设备(以洗碗机为例)的水泵等供水部件设置在内胆或者洗涤槽的下方,而喷水管300则设置于内胆或者洗涤槽内,即在喷水管300的下方设置有水泵等供水部件。当将主动齿轮110和驱动机构200也设置在喷水管300的下方时,充分的利用了空间,不会额外增加整个清洗设备的高度,提高了结构的紧凑性。同理,将驱动机构200设置在主动齿轮110朝向喷水孔330的一侧,使得驱动机构200的安装部位额外的增加清洗设备的宽度尺寸,充分合理的利用了空间,有利于提高结构的紧凑性。
关于喷水管300的结构,下面进行详细的说明:
一种喷水管300,包括:
管体310,所述管体310具有进水端311,在其管壁上开设有喷水孔330;
所述喷水管300上对应所述喷水孔330的位置形成有喷水槽320,所述喷水孔330与所述喷水槽320连通,所述喷水孔330的孔径大于所述喷水槽320的槽宽。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管体310呈柱状设置,具体的结构可以参照上面实施例中对喷水管300的描述,此处重点描述喷水管300和喷水槽320的形状、位置等关系。其中,喷水孔330贯穿管体310的槽壁,使得管体310中的水可以从喷水孔330流出。
管体310横截面的形状可以有很多,如圆形、椭圆形、三角形等多边形均可,以呈圆形设置为例。喷水孔330横截面的形状可以有很多,如圆形、椭圆形、多边形等,以设置呈圆形为例。喷水槽320的横截面形状也可以有很多,如呈U型、梯形、V型,以及矩形等。在水压和喷水孔330一定的情形下,喷水槽320的形状影响喷水量,V型出水量最小,梯形中水量,矩形时水量最大。所述喷水槽320的横截面的形状设置呈V形、梯形和矩形中的一个,其中,梯形的长底边靠近槽口。即开口较大的一端与槽口对应,通过将喷水槽320的横截面设置为多种形状,使得喷水管300可以提供不同水量的喷水,以适应不同的工况,从而提高喷水管300的适应性。喷水槽320呈长条形设置,喷水槽320可以沿管体310的长度方向延伸,以喷水槽320的长度方向与管体310的长度方向平行为例。喷水槽320的槽底与喷水孔330连通,在喷水管300的工作过程中,管体310内的水通过喷水孔330,再进入到喷水槽320,并沿喷水槽320的长度方向扩散和喷射。在水的喷射过程中,水流首先再水压的作用下,经过一个截面积很大的喷水孔330后,在极具缩窄后(喷水孔330与水槽的连接处,该处的面积小于喷水孔330的面积)再在喷水槽320内扩散,如此的流动过程,使得水流在一个界面上形成分散的水流,产生的水流类似扇形。扇形在管体310上的投影与喷水槽320平行,或者说喷水槽320的延伸方向,决定这扇形的与管体310长度方向之间的偏角,若喷水槽320平行与管体310的长度方向,则扇形的弦长也平行与管体310。当在喷水管300的长度方向上布局多个喷水孔330和喷水槽320后,会在某个界面上形成类似水刀一样的水墙,使得喷水管300的清洗面积得到大幅的增加,如此,使得洗碗机内部的截面上都会被全覆盖,达到一个全面清洗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通过喷水孔330和喷水槽320的设置,在水压的作用下,水流在水压的作用下进入管体310,并在管体310中流动,经过喷水孔330时,在水压的作用下进入到喷水孔330,并经过喷水孔330后进入到喷水槽320内;在此过程中,水流先经过尺寸较大的喷水孔330,再经过宽度尺寸较小的喷水槽320,并在喷水槽320的槽长方向延伸喷射,如此,使得水流自喷水槽320喷出后形成类似扇形的水墙,随着喷管的转动而形成面状清洗,相较于现有的线状清洗区域,大幅的提高了喷水管300的清洗效果。
为了进一步提高喷水孔330和喷水槽320的清洗效果,所述喷水槽320的槽宽l与所述喷水孔330的孔径Φ之间的比值为0.18~0.25,以l/Φ的值为0.2为例。水流从喷水孔330进入到喷水槽320内,喷水孔330的孔径和喷水槽320的槽宽关系的水压的变化,从大面积的喷水孔330进入到喷水槽320时,水压增加,二者的比例关系涉及到水能的合理释放,影响喷射水流的距离和角度。当l/Φ太大时,压差太小,喷射水流的距离和力度得不到有效保障,将使得清洗效果不理想;当l/Φ太小时,槽宽阻碍水流的喷射,水量和水速都受到影响,使得清洗效果不理想。
为了进一步提高喷水孔330和喷水槽320的清洗效果,所述喷水槽320的槽长L与所述喷水孔330的孔径Φ之间的比值大于或者等于2.5~3.5,以大于或者等于3为例。水流从喷水孔330进入到喷水槽320内,喷水孔330的孔径和喷水槽320的槽长关系到水压的变化,从大面积的喷水孔330进入到喷水槽320时,水压增加,水流在水槽中沿其长度方向扩散,水压减小,二者的比例关系涉及到水能的合理释放,影响喷射水流的角度。当L/Φ太小时,槽长不足以供喷水孔330进入喷水槽320中的水进行扩散,从而使得喷射水流的覆盖角度减小(扇形的圆心角变小),不利于喷水管300的喷洗。
值得说明的是,喷水槽320的水流量、喷射角度和距离与喷水孔330的直径在一定范围内呈正相关。喷水孔330的孔深对喷射距离有影响,一定深度的孔可以将管中横向流动的能量转化为竖向流动的能量,有利于远距离喷射;同理,一定的孔深会加大喷射出的流速,从而增加扩散角。
当喷水槽320的横截面形状为倒梯形时,喷水槽320的倒梯形的腰与长底边之间的倾斜夹角为β,根据水量设计,单个喷水槽320的水量越大的时候,β可设计为更大(即截面从倒梯形演变为长方形),单个喷嘴水量分配较小的时候,β应设计为更小(即截面从倒梯形向倒三角形演变),本实施例中,β为15~25°,以20°为例。具体地为喷水槽320的槽壁面与槽口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β,β为15~25°。
为满足不同的工况需求,同一喷水管300上可以对应设置不同形状的喷水槽320,下面进行具体的说明:
所述喷水孔330和喷水槽320的数量为多个且对应设置,多个所述喷水槽320的横截面的形状设置呈V形、梯形和矩形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本实施例中,喷水孔330和喷水槽320一一对应,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一个喷水槽320对应多个喷水孔330,即喷水槽320为长槽,在喷水槽320的底部开设有多个喷水孔330。喷水槽320横截面的形状在同一跟喷水管300中可以有多种形式,即喷水槽320的槽壁面与槽口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可以取多种值。在一些工况下,不同位置所需的水量和冲洗强度不同,此时,可以通过改变喷水槽320的形状或者调整β角来实现。
在一些实施例中,需要对喷洗区域进行强、中、弱等区分,以针对不同清洁程度的待清洗物进行清洗,提高清洗效率,所述喷水管300中部的喷水槽320的横截面设置呈矩形或者梯形,所述喷水管300两端的喷水槽320的横截面设置呈梯形或者V形;此时,中部为强清洗区域,而喷水管300的两端为中清洗区或者弱清洗区,如此,有利于同时高效的清洗不同清洁程度的待清洗餐具。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随着水流的喷出,喷水管300的进水端311和驱动端312的水压不同,导致两端的喷水效果不同,为了使得喷水管300不同位置的喷水效果均匀,靠近所述喷水管300进水端311的喷水槽320横截面呈V形,所述喷水管300中部的喷水槽320横截面呈梯形,远离所述喷水管300进水端311的喷水槽320横截面呈矩形。如此,使得距离进水端311较远的喷水槽320也可以喷出较大量的水流。
为了充分合理的利用水能,进一步提高喷射效果,所述喷水孔330包括进水段331和自进水段331向所述喷水槽320延伸的过渡段332,所述过渡段332切割所述喷水槽320底部向喷水槽320的槽口延伸。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喷水孔330以横截面呈圆形设置为例,过渡段332向槽口延伸,切割槽底,当喷水槽320的横截面呈V型或者倒梯形设置时,喷水孔330与喷水槽320交接处的宽度,大于喷水槽320底部的宽度。通过过渡段332的设置,使得喷水孔330的孔深向槽口移,增加了水自喷水孔330进入喷水槽320的入口面积,使得水在流动的过程中,不至于被大量的损耗,而是通过从槽侧壁的位置进入到喷水槽320中,从而有效的保留了水流的能量,大幅提高了水流从水槽中喷出的距离和偏角,有利于提高喷水管300的清洗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的增加喷射效果,所述过渡段332顶部的孔径d小于所述进水段331的孔径D。当水流在经过大直径的进水段331,经过直径较小的过渡段332时,水流的被引导过渡的同时,水压增加,有利于增加喷射的距离和范围。
在过渡的过程中,为了避免水流与孔壁发生大的摩擦和碰撞而损耗能量,所述过渡段332的内壁自所述进水段331向所述喷水槽320的槽壁弧形过渡。如此,当水流从进水段331进入到过渡段332后,从过渡段332进入到喷水槽320的过程中,水流被顺滑的引导,有利于保留水能。
为了进一步的提高喷水槽320的喷水效果,所述过渡段332顶部与所述喷水槽320相交处的槽宽为k,孔径d大于或等于k的2倍。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孔径d设置为大于或者等于槽宽k的2倍,保证了水压在从过渡段332进入到喷水槽320中的变化,保证了压差,有利益水流更加稳定、可靠、高效的进入到喷水槽320,并沿喷水槽320的槽长延伸和喷射,有利益提高喷射距离和喷射角度。
喷水槽320的形成方式有多种,可以直接成型与管体310上,也可以通过在管体310上设置其它结构以形成喷水槽320。下面分别进行说明:
所述喷水槽320开设于所述管体310的外侧壁。喷水槽320直接开设在管体310的外侧壁上,喷水槽320沿管体310的长度方向延伸。如此设置,简化了喷水槽320的形成过程,不需要额外增加部件,减少装配的过程。同时,喷水槽320下沉于管体310内,使得外部的环境因素难以影响喷水槽320的工作,有利于提高喷水槽320工作的稳定性。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喷水管300还包括凸块340,所述凸块340对应所述喷水孔330设置于所述管体310的外侧壁,所述喷水槽320开设于所述凸块340上。凸块340的形式可以有很多,如长条形凸块340、方形凸块340、圆形凸块340等均可,以长条形凸块340为例。喷水槽320开设在凸块340上,喷水槽320的底部与管体310的外侧壁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凸块340可以与管体310一体成型设置,如此,可以大幅的简化凸块340与管体310的连接工艺,有利于提高喷水管300的生产效率。通过将喷水槽320设置在凸块340上,在管体310相同的情形下,相当于增加了管壁的厚度,有利于保证喷水管300在开设有喷水孔330的情形下的强度,有利于提高喷水管300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更加合理的利用水能,防止相邻喷水槽320所喷出的水流相碰而浪费水能;所述喷水槽320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喷水槽320沿所述管体310的长度方向延伸;多个所述喷水槽320沿所述管体310的长度方向排列呈S形。
值得说明的是排列呈S形的喷水槽320数量不做限定,可以为三个、四个、五个等,即在喷水管300上可以只有一个S形,也可以同时出现多个S形。即相邻的两个喷水孔330的连线与管体310的长度方向不一致,也有喷水槽320的长度方向不一致。如此设置,当喷水槽320所喷出的偏角范围较大时,由于相邻的两个扇形喷水区域在管体310上的投影不共线,使得相邻两喷水槽320所喷出的水不会相交,从而避免了相邻两喷水槽320所喷出的水发生碰撞而造成水能损耗。如此,当每一喷水槽320的喷水偏角足够大时,使得喷水管300的一些清洗区域将出现二次冲洗,即在喷水管300的一次单向转动过程中,将有两道水墙冲洗同一区域,如此,大幅的提高了喷水管300的清洗效率。
为了在保证清洗效果的同时避免水能的浪费,第一喷水槽320喷出水的高度为h1,其扇形喷洗区域所对应的圆心角为α1,与第一喷水槽320相邻的第二喷水槽320喷出水的高度为h2,其扇形喷洗区域所对应的圆心角为α2
相邻的第一喷水孔330和第二喷水孔330之间的距离大于0,且小于或者等于:
h1tan(α1/2)+h2tan(α2/2)。
关于相邻喷嘴之间的位置关系,不仅仅适用于本实施例中,也可以应用于其它实施例中;
其中,α1和α2,以及,h1和h2,受到喷水孔330和喷水槽320的加工制造、装配、与管体310所呈夹角,以及距离管体310进水端311距离等因素的影响,当α1=α2;h1=h2;时,相邻两所述喷水孔330直接的距离小于或者等于:
2h1tan(α1/2)或者2h2tan(α2/2)。
通过如此设置相邻两喷水孔330之间的距离,以确保相邻的清洗区域相交,从而有效的保证了喷水管300转动时形成的清洗平面为连续的平面,以实现无死角清洗。
关于第一喷水孔330和第二喷水孔330之间的距离,具体的实际情形具有不同的实际参数,参数可以根据实际的公开进行调整,下面举一些参数具体实例进行说明。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喷水孔330和第二喷水孔330直接的距离为20mm~30mm。同样的,每一喷水管300上的喷水孔330数量也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喷水管300上的喷水孔330数量为8~10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喷水管300的清洗效果,若循环总水量为M,喷水孔330内水的流速为V,喷水孔330总数为N,喷水孔330的横截面积为S,则:
M*V≥N*S/2。即M≥N*S/(2V),当喷洗装置成型以后,喷水孔330总数N和喷水孔330的横截面积一定,可以根据需要的水速来设置循环的总水量。
其中,V≥(N*S/2)/M,M/N为单个喷嘴的喷水量;
流速以V≥1/2(m/s)为例。
一种清洗设备,清洗设备的形式可有很多中,如洗碗机,果蔬清洗设备等。该清洗设备包括内胆或者洗涤槽和喷洗装置,该喷洗装置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清洗设备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内胆或者洗涤槽具有洗涤腔,喷洗装置的喷水管300安装于洗涤腔内。
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下面公开一些适应不同工况的控制方法,具体地参照下面的实施例。
一种喷洗装置的控制方法,喷洗装置包括喷水管300,所述喷水管300的管壁上开设若干的喷水孔330;水流自喷水管300的进水端311进入喷水管300并从喷水孔330喷出,所述喷洗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清洗指令;
获取清洗指令的形式有多种,如用户通过移动终端或者手动按键发出清洗指令,也可以为当清洗设备在工作过程中符合某种调节时自动触发。其中,符合的条件可以为,检测到洗涤腔中具有待清洗物,检测的方式有多种,如红外、重力传感器等等。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为了提高控制精度,在清洗前可以先检测待清洗物的洁净度是否达到餐具的洁净标准等。
根据清洗指令获取清洗模式;
清洗指令可以为单一开启指令,也可以为携带有模式信息的指令,当指令为携带有模式信息的指令时,清洗装置根据对应的模式,查找相应的映射表,即可根据从映射表中获取的参数进行控制。映射表为预置的关于喷洗装置的模式和工作参照之间的关系表格。当清洗指令中不具有模式信息时,可以通过检测装置检测当前的工况,或者获取当前的时间,以根据检测结果控制工作参数,或者根据当前的时间信息控制工作参数。清洗模式与清洗工况相对应,可以为固定的强洗、弱洗和中洗,也可以为为了提高清洗效果而设置的清洗模式。
根据清洗模式控制喷水管300在预设的转角范围内沿其轴向轴线转动。
喷水管300沿其长度方向的轴线转动,喷水管300的轴向轴线通过喷水管300内部,以经过其横截面的中心为例。关于预设的转角范围请参照上面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偏转角度。预设的转角范围为0~150°,以120°为例进行说明。以经过圆心线和喷水孔330的面平分转角范围为例,在面的两侧分别为60°的转角范围,即喷水孔330可以在左、右两个60°的范围内转动,或者说,喷水孔330的朝向在工作的过程中,与面的夹角可以为-60°~60°中的任意一个值。
本实施例中,首先获取清洗指令,再根据清洗指令获取清洗模式,然后根据清洗模式控制喷水管300沿其轴向轴线在预设的转角范围内转动,使得喷水管300的转动限定在预设的范围内,避免喷水管300出现做无用功(喷水管300所喷出的水没有喷射到待清洗物上或者为喷射到指定的清洗区域)的情形,有利于提供喷水管300的清洗效率;通过将喷水管300设置为沿其轴向轴线转动,使得喷水管300转动所需要的空间非常小,不容易出现被卡的现象,有利于提高喷水管300工作的稳定性;对于非圆形的洗涤腔,喷水管300可以根据洗涤腔的形状进行布置,相比喷臂的旋转喷水,喷水管300的自转喷水有利于增加覆盖面积,有利于清洗死角,以提高清洗效果。
待清洗物的清洗过程包括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脏污较多,此时需要高频的清洗,以将绝大部分的脏污清洗,仅留下较难清洗的脏污;第二阶段,针对较难清洗的脏污,需要连续长时间的清洗,对于较难清洗的脏污,连续长时间的清洗,更加有利于提高清洗效果;具体地,所述根据清洗模式控制喷水管300在预设的转角范围内转动的步骤包括:
在自喷水管300开始工作起开始计时的第一预设时长内,所述喷水管300以第一转速转动;
在第一预设时长之后的第二预设时长内,喷水管300以第二转速转动;
其中,所述第一转速大于第二转速。
喷水管300的转速为10~60r/min(转每分,即一分钟内的转数),以10~40r/min为例。刚开始清洗的第一预设时内,第一预设时长以5~10分钟为例,喷水管300以第一转速转动,第一转速以40r/min为例;在第二预设时长内,第二预设时长以6~8分钟为例,喷水管300以20r/min的转速转动。通过先高频转动将大量的以冲洗脏污清洗干净,再通过长时间清洗将难清洗的脏污清洗干净,有利于喷洗装置的清洗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清洗效果,将预设的转角范围按照角度均分为N个清洗区域,所述根据清洗模式控制喷水管300在预设的转角范围内转动的步骤包括:
获取喷水管300当前所对应的清洗区域;
根据当前的清洗区域获取当前位置的预设喷洗时长;
控制喷水管300在当前清洗区域清洗预设喷洗时长后偏转到下一清洗区域。
本实施例中,首先将转角范围分为多个清洗区域,每个清洗区域的范围通过转角角度来定,每个清洗区域的范围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来设置,转角范围以120°,以多个清洗区域的范围相当为例进行说明。如将转角范围120°划分为30等分,每等分对应一个清洗区域,每个清洗区域的范围所对应的圆心角为4°。
喷水管300在每个清洗区域每次喷洗的时长可以相同,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为不同,以相同为例,每个清洗区域喷洗时长为4~6秒,以5秒为例。当每个清洗区域的喷洗时长不一定相同时,首先需要获取当前喷水管300的位置,即所对应的清洗区域或者所偏转的角度,再根据角度信息或者清洗区域的信息或者准确的清洗时长。当然,每个清洗区域所包括的角度范围和位置,以及与之对应的清洗时长都可以通过映射表的形式预存在喷洗装置的存储装置中。喷水管300在停留与对应清洗区域相应的时长后,继续转动,转动到下一清洗区域,以对下一清洗区域进行清洗。
在上述清洗的过程中,可以理解的是,在清洗一个清洗区域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控制喷水管300的转动还是静止。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控制喷水管300在小的清洗区域内往复偏移,这种情形通常为喷水管300单个清洗位置的清洗范围难以覆盖整个清洗区域的情况下发生。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清洗效果,考虑到喷水管300的偏角不同,将导致其的送水距离和清洗强度将发生变化的情形,所述喷水孔330竖直向上所对应的清洗区域为第一清洗区域,在预设的偏转角度范围内,所述喷水孔330的孔深方向与竖直方向之间夹角最大的位置所对应的清洗区域为第二清洗区域;
清洗区域所对应的预设喷洗时长自第一清洗区域向第二清洗区域逐渐增加。
本实施例中,以上面实施例的参数为例进行继续说明,以竖直向上的清洗区域(第一清洗区域)所覆盖的角度范围为-2~2°为例,则第二清洗区域(偏角最大的两个区域)所覆盖的角度范围为56~60°或者-56~-60°。喷洗时长增加的方式有多种,如按照线性增加,按照预设的曲线增加等,本实施例中,以每个清洗区域增加0.05~0.3秒,以增加0.1秒为例。若在第一清洗区域停留的时长为4秒,则在与第一清洗区域相邻的清洗区域的喷洗时长巍峨4.1秒,如此计算,在第二清洗区域的喷洗时长为4+15*0.1秒,即为5.5秒。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偏角较大时增加喷洗时长,以保证每一清洗区域的清洗效果,从而有利于提高喷洗装置的清洗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喷水管300的工作稳定性,所述根据清洗模式控制喷水管300在预设的转角范围内转动的步骤包括:
根据当前的清洗模式获取预设偏转速度;
在预设的转角范围内,所述喷水管300以预设偏转速度往复转动。
本实施例中,偏转速度作为喷水管300的工作参数,与清洗模块式相对应。不同的清洗模式所涉及的具体工况不同,也需要不同的偏转速度,在此不做限定,以10~40r/min为例。在-60~60°的范围内,喷管不同的转动,从竖直向上的0°偏转到60°的位置后,从60°的位置转动到0°,再转到-60°的位置,如此往复。如此设置,使得喷水管300的转动规律非常简单,使得喷水管300的工作非常稳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更加准确的获取喷水管300的初始位置,为了保障喷洗装置的工作正常运行,所述喷洗装置还包括主动齿轮110和从动齿轮120,所述主动齿轮110与驱动装置连接,所述从动齿轮120与喷水管300连接,在所述主动齿轮110和/或从动齿轮120上设置有位置检测装置;
在所述根据清洗模式控制喷水管300在预设的转角范围内转动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检测喷水管300的当前偏转角度;
比对偏转角度与预设初始角度;
当当前偏转角度与预设初始角度之差大于零或者小于零时,调整喷水管300的偏转角度,以使当前偏转角度与预设初始角度之差为零。
本实施例中,以喷水管300的喷水孔330朝向竖直向上时为0度,即为初始位置。检测喷水管300的当前偏角的方式有很多,可以通过机械结构来实现,也可以通过传感器或者微控开关在实现,即检测装置可以为机械的限位机构,也可以为压力传感器、红外、光传感器或者微控开关等。
首先介绍机械检测,在主动齿轮110和/或从动齿轮120的周侧设置限位块,当齿与限位块抵接时,主动齿轮110和从动齿轮120的相对转动停止。限位块可以设置在为与初始位置对应的位置,也可以设置在与预设偏角范围最大的位置。根据上面实施例中的参数,即可以设置在0°、60°,或者-60°的位置。机械式检测的稳定性非常可靠。
微控开关设置在主动齿轮110和/或从动齿轮120的周侧,当主动齿轮110和从动齿轮120啮合的过程中,挤压到微控开关后,微控开关向喷洗装置的主控电路发送位置信号,微控开关可以设置位置有很多,以设置在0°、60°,或者-60°的位置为例。压力传感器、光传感器等,可以直接检测喷水管300的当前偏角,以直接获取偏转角度。微控开关以及传感器等可以得到当前的偏转角度,可以快速的反应。
获取当前偏角后与预设的初始角度进行比较,初始角度以0°为例,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需求将初始位置设置为非零度,如30°、15°、-15°、-30°等。当当前的角度与预设的初始角度相差15°时,通过驱动电机驱动喷水管300偏转15°即可。
值得说明的是,关于驱动电机与喷水管300的偏转角度和偏转速度的关系,下面举一个例子进行说明。本实施例中,电机采用步进电机,喷水管300的偏转速度由驱动的脉冲频率决定,脉冲频率越高,则喷水管300的转动速度越快。喷水管300的运行角度则由脉冲的个数确定,不同的脉冲数量对应不同的运行角度,即不同的偏转角度,脉冲数量越多,偏转角度则越大(单程的驱动过程中)。可以通过控制驱动电机的脉冲频率和脉冲数量来控制喷水管300的转动速度和转动位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喷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喷水管,所述喷水管上开设有喷水孔;
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主动齿轮和与主动齿轮啮合的多个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喷水管连接以驱动所述喷水管转动;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主动齿轮连接以驱动所述主动齿轮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水管的偏转角度α为0~15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齿轮和/或从动齿轮的周缘设置有限位块,以限定所述从动齿轮和所述喷水管所偏转的角度范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齿轮和/或从动齿轮的周缘设置有微控开关,所述微控开关与所述喷洗装置的主控电路连接,所述主控电路与所述驱动机构电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齿轮和/或从动齿轮的周缘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喷洗装置的主控电路连接,所述主控电路与所述驱动机构电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齿轮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主动齿轮的直径小于从动齿轮的直径,所述主动齿轮位于两个所述从动齿轮之间的下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喷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轴与所述主动齿轮的轴孔连接;所述驱动电机位于所述主动齿轮面向所述喷水管的一侧。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喷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水管包括:
管体,所述管体具有进水端,在其管壁上开设有喷水孔;
所述喷水管上对应所述喷水孔的位置形成有喷水槽,所述喷水孔与所述喷水槽连通,所述喷水孔的孔径大于所述喷水槽的槽宽。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喷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水槽的槽宽l与所述喷水孔的孔径Φ之间的比值为0.18~0.25;和/或,
所述喷水槽的槽长L与所述喷水孔的孔径Φ之间的比值大于或者等于2.5~3.5。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喷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水孔包括进水段和自进水段向所述喷水槽延伸的过渡段,所述过渡段切割所述喷水槽底部向喷水槽的槽口延伸。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喷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段顶部的孔径d小于所述进水段的孔径D;
所述过渡段的内壁自所述进水段向所述喷水槽的槽壁弧形过渡。
12.一种洗碗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胆或者洗涤槽,所述内胆或者洗涤槽具有洗涤腔;
如1至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喷洗装置,所述喷洗装置的喷水管安装于所述洗涤腔内。
CN201821682044.7U 2018-10-16 2018-10-16 喷洗装置和洗碗机 Active CN2091221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82044.7U CN209122117U (zh) 2018-10-16 2018-10-16 喷洗装置和洗碗机
ES19873921T ES2965294T3 (es) 2018-10-16 2019-06-25 Aparato pulverizador, procedimiento de control del mismo y lavavajillas
EP19873921.1A EP3868278B1 (en) 2018-10-16 2019-06-25 Spray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and dish-washing machine
PL19873921.1T PL3868278T3 (pl) 2018-10-16 2019-06-25 Urządzenie natryskowe, sposób jego sterowania i zmywarka do naczyń
PCT/CN2019/092730 WO2020078033A1 (zh) 2018-10-16 2019-06-25 喷洗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洗碗机
US17/285,893 US20210345853A1 (en) 2018-10-16 2019-06-25 Spray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and dishwashe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82044.7U CN209122117U (zh) 2018-10-16 2018-10-16 喷洗装置和洗碗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22117U true CN209122117U (zh) 2019-07-19

Family

ID=672318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682044.7U Active CN209122117U (zh) 2018-10-16 2018-10-16 喷洗装置和洗碗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221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24522A (zh) 喷水管和清洗设备
CN109316151A (zh) 喷洗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洗碗机
CN209122116U (zh) 喷水管和清洗设备
KR101389238B1 (ko) 드럼식 세탁기
CN103908205A (zh) 一种洗碗机喷臂
CN106151592B (zh) 一种分水阀组件及洗碗机
CN104814710A (zh) 喷臂组件以及具有其的洗碗机
CN104783749B (zh) 用于洗碗机的喷臂组件和具有其的洗碗机
CN204509780U (zh) 波轮洗衣机
WO2020078032A1 (zh) 喷水管和清洗设备
CN209122117U (zh) 喷洗装置和洗碗机
CN103622652A (zh) 洗碗机的顶喷淋机构
CN106400394B (zh) 洗衣机
CN208266482U (zh) 用于衣物处理设备的分配器盒和衣物处理设备
WO2020078033A1 (zh) 喷洗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洗碗机
CN104074031B (zh) 一种具有喷淋外桶盖的洗衣机
JP2016518890A (ja) スプレー装置付外槽カバーを備える洗濯機およびその内部循環式スプレー方法
CN209144465U (zh) 喷嘴、波轮洗衣机及其喷淋系统和外桶盖
CN211136504U (zh) 一种具备同步冷却功能的数控机床刀具
CN204427969U (zh) 用于洗碗机的喷臂组件和洗碗机
CN204723008U (zh) 用于洗碗机的喷臂组件及具有它的洗碗机
CN204950859U (zh) 洗碗机的喷臂组件和具有其的洗碗机
CN106436195A (zh) 洗衣机
CN108951011B (zh) 一种洗涤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206266903U (zh) 洗衣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