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10657U - 机座上下端面可旋转加工夹具 - Google Patents

机座上下端面可旋转加工夹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10657U
CN209110657U CN201821954881.0U CN201821954881U CN209110657U CN 209110657 U CN209110657 U CN 209110657U CN 201821954881 U CN201821954881 U CN 201821954881U CN 209110657 U CN209110657 U CN 2091106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turntable
bracket
pressing plate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95488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宏建
李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LINHAI ZHEFU ELECTRIC MACHNI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LINHAI ZHEFU ELECTRIC MACHNI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LINHAI ZHEFU ELECTRIC MACHNI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LINHAI ZHEFU ELECTRIC MACHNI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95488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106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106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106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chine Tool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机座上下端面可旋转加工夹具,包括机座,机座通过转盘与支架连接,支架与车床固定连接,转盘由驱动机构带动,机座通过定位机构有转盘固定连接,机座远离支架的一端设置有压板,所述压板、机座、转盘及支架上设置有旋转定位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转盘及驱动机构,实现机座的旋转,因此在电机机壳加工过程中,避免重复拆卸及安装工作,省时省力,提高电机机壳的加工效率。

Description

机座上下端面可旋转加工夹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座上下端面可旋转加工夹具。
背景技术
电机机壳在加工时,需要对不同的面进行车削加工,现有的电机机壳加工时,通常是现将电机机壳安装到工作台面上,进行一个面的车削加工,一个面加工完成后,取下电机机壳,从新安装以加工另一个面,该种加工方式,需要操作工不断的安装和取下电机机壳,该安装和取下过程较为繁琐,费时费力,影响电机机壳的加工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座上下端面可旋转加工夹具。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加以实现:
所述的机座上下端面可旋转加工夹具,包括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通过转盘与支架连接,所述支架与车床固定连接,所述转盘由驱动机构带动,所述机座通过定位机构与转盘固定连接,机座远离支架的一端设置有压板,所述压板、机座、转盘及支架上设置有旋转定位机构。
所述的机座上下端面可旋转加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气缸、气缸支架、空心主轴、气管,所述气缸通过气缸支架与转盘连接,所述气管穿过空心主轴与气缸连接,所述空心主轴位于转盘内部的外壁上套接设置有推力轴承,空心主轴伸出转盘部位的外壁上套接设置有平面轴承。
所述的机座上下端面可旋转加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对称设置在转盘上的定位圈、设置在转盘边缘位置处的定位销孔,所述机座套接设置在定位圈的外壁上,且机座对应定位销孔的位置处通过定位销与转盘固定连接。
所述的机座上下端面可旋转加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定位机构包括旋转定位棒、对应设置在支架、转盘、机座及压板上的定位孔,所述旋转定位棒插接设置在各定位孔内,且转转定位棒的外端伸出压板外。
所述的机座上下端面可旋转加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上的定位孔设置有一个,转盘、机座及压板上的定位孔均设置有两个或四个,且对称设置。
所述的机座上下端面可旋转加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9)的中心位置通过压装螺帽与机座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转盘及驱动机构,实现机座的旋转,因此在电机机壳加工过程中,避免重复拆卸及安装工作,省时省力,提高电机机壳的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架,2-转盘,3-定位圈,4-平面轴承,5-空心主轴,6-气管,7-推力轴承,8-定位销,9-压板,10-旋转定位棒,11-压装螺帽,12-气缸,13-气缸支架,14-机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并给出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机座上下端面可旋转加工夹具,该加工夹具的设置,主要用于电机机壳在加工不同面时,可自动旋转,进而取代人工拆装安装过程,省时省力,提高加工效率。
包括机座,该机座通过转盘与支架连接,支架与车床固定连接,转盘由驱动机构带动,机座通过定位机构与转盘固定连接,机座远离支架的一端设置有压板,压板、机座、转盘及支架上设置有旋转定位机构。其中,驱动机构包括气缸、气缸支架、空心主轴、气管,气缸通过气缸支架与转盘连接,气管穿过空心主轴与气缸连接,空心主轴位于转盘内部的外壁上套接设置有推力轴承,空心主轴伸出转盘部位的外壁上套接设置有平面轴承;定位机构包括对称设置在转盘上的定位圈、设置在转盘边缘位置处的定位销孔,机座套接设置在定位圈的外壁上,且机座对应定位销孔的位置处通过定位销与转盘固定连接;旋转定位机构包括旋转定位棒、对应设置在支架、转盘、机座及压板上的定位孔,旋转定位棒插接设置在各定位孔内,且转转定位棒的外端伸出压板外,且机座上的定位孔设置有一个,转盘、机座及压板上的定位孔均设置有两个或四个,且对称设置,压板的中心位置通过压装螺帽与机座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驱动机构用于给转盘提供旋转的动力,定位机构用于机座与转盘之间的固定,旋转定位机构便于在需要旋转时解除定位,旋转后车削过程中实现定位,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首先将机座套接设置在转盘上的定位圈外壁上,然后通过设置的定位销孔及定位销将机座与转盘固定不动,最后将旋转定位棒依次穿过压板、机座、转盘后插接设置在支架上,完成固定后开始对机座一个端面进行车削加工,加工完成后,拔出旋转定位棒,气缸启动工作,将转盘转动90度或180度转动到机座的另一个端面上,气缸停止工作,将旋转定位棒重新插入各定位孔内,进行另一个端面的加工,如此操作,直至所有端面均加工完成,最后拆卸机座换做下一个机座进行加工。

Claims (6)

1.机座上下端面可旋转加工夹具,包括机座(14),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14)通过转盘(2)与支架(1)连接,所述支架(1)与车床固定连接,所述转盘(2)由驱动机构带动,所述机座(14)通过定位机构与转盘(2)固定连接,机座(14)远离支架(1)的一端设置有压板(9),所述压板(9)、机座(14)、转盘(2)及支架(1)上设置有旋转定位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座上下端面可旋转加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气缸(12)、气缸支架(13)、空心主轴(5)、气管(6),所述气缸(12)通过气缸支架(13)与转盘(2)连接,所述气管(6)穿过空心主轴(5)与气缸(12)连接,所述空心主轴(5)位于转盘(2)内部的外壁上套接设置有推力轴承(7),空心主轴(5)伸出转盘(2)部位的外壁上套接设置有平面轴承(4)。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座上下端面可旋转加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对称设置在转盘(2)上的定位圈(3)、设置在转盘(2)边缘位置处的定位销孔,所述机座(14)套接设置在定位圈(3)的外壁上,且机座(14)对应定位销孔的位置处通过定位销(8)与转盘(2)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座上下端面可旋转加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定位机构包括旋转定位棒(10)、对应设置在支架(1)、转盘(2)、机座(14)及压板(9)上的定位孔,所述旋转定位棒(10)插接设置在各定位孔内,且旋转定位棒(10)的外端伸出压板(9)外。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座上下端面可旋转加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14)上的定位孔设置有一个,转盘(2)、机座(14)及压板(9)上的定位孔均设置有两个或四个,且对称设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座上下端面可旋转加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9)的中心位置通过压装螺帽(11)与机座(14)固定连接。
CN201821954881.0U 2018-11-26 2018-11-26 机座上下端面可旋转加工夹具 Active CN2091106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54881.0U CN209110657U (zh) 2018-11-26 2018-11-26 机座上下端面可旋转加工夹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54881.0U CN209110657U (zh) 2018-11-26 2018-11-26 机座上下端面可旋转加工夹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10657U true CN209110657U (zh) 2019-07-16

Family

ID=672064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954881.0U Active CN209110657U (zh) 2018-11-26 2018-11-26 机座上下端面可旋转加工夹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106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74132B (zh) 一种减速器壳钻孔攻丝翻转夹具
CN205950167U (zh) 智能柔性高速回转台
CN209110657U (zh) 机座上下端面可旋转加工夹具
CN201455698U (zh) 风机箱体与内齿圈配钻销孔定位夹具
CN207756353U (zh) 一种电机壳体喷涂夹具
CN105081808A (zh) 大型机床辅助找正夹紧机构
CN203077011U (zh) 一种新型制动蹄铁钻孔夹具
CN216371486U (zh) 一种密封件加工用修边装置
CN201685116U (zh) 一种减速器壳钻孔攻丝翻转夹具
CN205021195U (zh) 一种旋振筛底座法兰打孔工作平台
CN206084593U (zh) 一种高效稳定的多工位机床
CN114770379A (zh) 一种面向机器人磨抛的轮毂自动装夹变位机
CN208408335U (zh) 一种磁吸式冲床夹具
CN210306094U (zh) 一种链轮铣齿夹具
CN202317117U (zh) 锥形体灯座加工治具
CN201304632Y (zh) 一种机床尾座主轴拆卸专用工装
CN218904795U (zh) 一种用于打磨机器人打磨抛光的器件更换结构
CN207189155U (zh) 一种分水器机床
CN206382561U (zh) 电机转子加工专用车床
CN205927969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支架定位切削加工装置
CN209532153U (zh) 一种电机机壳数控车床加工用免拆卸工装
CN201728589U (zh) 一种轴承滚道磨削用端面支承的校平装置
CN205184358U (zh) 旋转式电机机壳加工工装夹具
CN204913324U (zh) 大型机床辅助找正夹紧装置
CN104084615A (zh) 圆环支座的加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