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04968U - 圆筒状的冷却器结构 - Google Patents

圆筒状的冷却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04968U
CN209104968U CN201822027972.6U CN201822027972U CN209104968U CN 209104968 U CN209104968 U CN 209104968U CN 201822027972 U CN201822027972 U CN 201822027972U CN 209104968 U CN209104968 U CN 2091049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cooler
centrifugal fan
cylindrical shape
air du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02797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家豪
杨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ydraulic Machiner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ydraulic Machiner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ydraulic Machiner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Hydraulic Machiner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02797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049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049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049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圆筒状的冷却器结构,离心风扇置于冷却器本体的中部,风道、若干复合板设于离心风扇外部,沿离心风扇的轴向交替布置;复合板内部设有内腔,内腔内注有冷却用的油液,油液为周向循环;风道为径向设置,离心风扇沿风道朝外排风。本实用新型散热面积大,且承辐射状递增,热交换效率更好,安装方便,风量集中,比现有的吸风方式效果更明显。

Description

圆筒状的冷却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冷却器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圆筒状的冷却器结构。
背景技术
冷却器应用于机床领域,通常用于电机部分的降温;即将电机内部发热而产生的热量通过风冷、液冷的共同作用带出电机内。
参见图6、图7,图6、图7展示的是现有的方型冷却器,芯片呈方形板状,用于小型液压站。所示方型冷却器的冷却用油液通过上端的进油口进入芯片内部,油液经过左腔室进入复合板里的内流道,顺着从左往右经过内流道里的内翅片将热量传导给内翅片及隔板,再传导到风流道的外翅片。
而风扇则通过吸风或吹风的方式使环温的风通过风流流道的外翅片,带走热量;使得复合板里内流道油液降温冷却,热风通过复合板和外翅片之间的间隙,热风直接通过,被冷却的油液从出油口流出进入油箱,再被泵吸入及做功;又回到进油口进行循环冷却。
CN2015101615898号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液冷电机冷却器,它包括泵、离心风扇和翅片管装置;离心风扇设置在液冷电机的轴上,翅片管装置环绕离心风扇的侧面外围设置,液冷电机内部的液冷系统出液口、液冷系统进液口分别与翅片管装置进液口、翅片管装置出液口连通,形成循环回路,所述泵设置在所述循环回路上,可对将带出热量的电机冷却液进行冷却。该方案采用了沿圆周分布、轴向安装的翅片管,且在单根内含“冷水”的管道外壁设置翅片;这样的设置结构复杂,虽同时采用了风冷和液冷,但没有合理利用离心风扇的技术特点,因而冷却效率较低,造成了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的问题,旨在提供一种圆筒状的冷却器结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冷却器本体,还包括离心风扇、风道和复合板,冷却器本体为圆筒形,离心风扇置于冷却器本体的中部,其中:
若干风道、若干复合板设于离心风扇外部,且沿离心风扇的轴向交替布置;
复合板内部设有内腔,所述内腔中注有冷却用的油液,所述油液为周向循环;
所述风道为径向设置,风道内端截面积往外辐射到其外端,截面积递增,离心风扇沿风道朝外排风。
其中,所述复合板为密闭结构,且由若干内翅片钎焊于所述内腔隔板上形成若干独立的油流道,所述油流道亦为周向循环。
其中,还包括进油管和回油管,所述进油管分别接通所述内腔的油液循环起始端,油液完成周向循环后分别汇至油液循环末端的回油管处并排出。
其中,所述回油管接通油箱,所述油箱设有泵;冷却油液为泵做功后再沿进油管进入所述复合板的内腔内。
其中,进油管包括进油口、回油管包括回油口;所述进油管、回油管分别轴向布置于离心风扇外部,且进油口、回油口设于冷却器本体的两端任一端面上。
其中,所述风道的内端的截面积小于其外端的截面积。
其中,所述风道由若干外翅片分割为若干独立的风流道,所述风流道亦为径向设置。
其中,冷却器本体的中部设有内孔,冷却器本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盖板、底板,所述内孔内置有所述离心风扇,离心风扇的电机固定于所述底板上。
其中,所述风道、复合板为导热材料所制成。
其中,所述内翅片为导热材料所制成。
其中,所述外翅片为导热材料所制成。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路线相切、相互交替、传导热量的风道和复合板,利用离心风扇的出风特点,汇集了热传递、液冷循环的技术方案,完成了高效的散热。本实用新型的散热面积大,热交换效率更好;冷却器本体的风罩呈圆盘状,减少了体积,安装方便;风冷却器本体为圆筒状,由于设置了离心风扇和风道的内小外大的设计,使得风量集中,比现有的吸风方式效果更明显;
风流道的面积扩大,使得风由内往往外排出时候风速降低,压强减弱而体积膨胀,进而产生降温,更有利于热交换;即应用焦耳-汤姆逊效应,气体经过节流后,温度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B-B剖面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A剖面的示意图;
图6为方型冷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方型冷却器的结构示意图;
参见附图,冷却器本体1,离心风扇2,风道3,盖板4,风罩5,复合板6,隔板7,内翅片8,盖板9,底板10,油流道11,外翅片12,风流道13,进油管14,回油管15,电机16。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参见图1至图5,图1至图5所展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包括圆筒状的冷却器本体1、离心风扇2、风道3和复合板6,离心风扇2置于冷却器本体1的中部内孔内,冷却器本体1的外侧设有风罩5和盖板4,冷却器本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盖板9、底板10,离心风扇2的电机16固定于所述风罩5上。其中:
本实施例中设有四具风道3、三具复合板6,且呈圆环状的设于离心风扇2的圆周外部;参见图2和图5,风道3、复合板6沿离心风扇2的轴向交替、紧贴布置,所谓交替布置即复合板6、风道3相互接触的、相互间隔的安装在一起。
参见图4,复合板6的内部设注有冷却油液的内腔,内腔中注有冷却用的油液,油液为周向循环,即油液在内腔中的流动路线为圆环形。三具复合板6内的油液分别自行独立流动。
所述风道3为径向设置,离心风扇1在内圈进风吸气、在外圈沿风道3朝外排风出气。
作为优选,复合板6分别由上、下两块隔板7构成密闭结构,且由若干内翅片8将所述内腔分割为若干个独立的油流道11,每个油流道11内的油液亦为周向循环。
作为优选,风道3的内端的截面积小于其外端的截面积;进一步地,风道3由若干外翅片12分割为若干独立的风流道13,风流道13亦为径向设置。
进一步地,还包括进油管14和回油管15,进油管14分别接通所述内腔的油液循环起始端,油液完成周向循环后,分别汇至油液循环末端的回油管15处并排出。回油管15接通油箱(图中未示出),油箱还设有泵;冷却用的油液为泵做功后再沿进油管14进入所述复合板6的内腔内,继续下一个循环。
作为优选,进油管14包括进油口、回油管15包括回油口;进油管14、回油管15分别轴向布置于离心风扇2的外部,且进油口、回油口设于冷却器本体1的两端任一端面上。
参见图1、图2和图5,在使用中,进油口9进入芯片,通过进入冷却器本体1,油液经过复合板6里的油流道11,顺着圆形流道逆时针方向流动;油流道11内有钎焊的内翅片8,热量传导给内翅片8及隔板7,再传导到风流道13的外翅片12;离心风扇2则通过吹风的方式从内到外,底部有盖板4用来与风罩5固定,风罩5中间用来固定离心风扇2的电机16。
离心风扇2是装在冷却器本体1的内孔中,环温的风由内孔辐射往外排,经过风流道13的外翅片,进而带走热量,最终直接把热气排出外界,使得复合板6里油流道11的油液冷却充分。
热风通过复合板6和外翅片12之间的风流道直接流出,被冷却的油液从回油口15流出进入油箱,再被泵吸入及做功,又回到进油口14进行循环冷却。
使用中,可见油流道11与风流道13中,两种流动的不同介质——空气和油液在空间上相互成垂直90°,即相切关系,这样可以充分利用离心风扇2的出风特点,集合了热传递、液冷循环的技术方案,完成了高效的散热。
本实施例中,风流道13的出风口面积为156*π*176等于86255平方毫米,实际出风口面积有1/2*86255等于43127平方毫米,风流道13由原有技术的26540平方毫米扩大到43127平方毫米;风由内往外的过程中,风速降低,压强减弱而体积膨胀,产生降温,更有利于热交换。即应用了“焦耳-汤姆逊效应”,气体经过节流后,温度降低,效果更好。
作为优选,风道3、复合板6、内翅片8和外翅片12均为导热材料所制成,本实施例中优选铝合金。且其结构均采用优质转嫁化学剂,在600℃真空烘烤钎焊定型而成;保证了油流道11的密封性及抗压强度,并保证内翅片8、外翅片12与隔板7结合。
本实施例中的圆筒型风冷却器应用于机床行业,同等条件下,圆筒型风冷却器要比方型风冷却器的散热面积大,而且离心风扇2中同样呈圆筒型的扇片与冷却器本体的散热面能完全覆盖到,比原来的更稳定。由于形状关系,本实施例风量集中,吹风冷却的方式效果更明显,可以代替现有的产品。
上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实施例给出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内熟练的技术人员可依据需要做出调整,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均在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圆筒状的冷却器结构,包括冷却器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离心风扇、风道和复合板,冷却器本体为圆筒形,所述离心风扇置于冷却器本体的中部,其中:
若干风道、若干复合板设于离心风扇外部,且沿离心风扇的轴向交替布置;
复合板内部设有内腔,所述内腔中注有冷却用的油液,所述油液为周向循环;
所述风道为径向设置,风道内端截面积往外辐射到其外端,截面积递增,离心风扇沿风道朝外排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筒状的冷却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板为密闭结构,且由若干内翅片将所述内腔分割为若干独立的油流道,所述油流道亦为周向循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圆筒状的冷却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油管和回油管,所述进油管分别接通所述内腔的油液循环起始端,油液完成周向循环后分别汇至油液循环末端的回油管处并排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圆筒状的冷却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管接通油箱,所述油箱设有泵;冷却油液为泵做功后再沿进油管进入所述复合板的内腔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圆筒状的冷却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进油管包括进油口、回油管包括回油口;所述进油管、回油管分别轴向布置于离心风扇外部,且进油口、回油口设于冷却器本体的两端任一端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筒状的冷却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由若干外翅片分割为若干独立的风流道,所述风流道亦为径向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筒状的冷却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冷却器本体的中部设有内孔,冷却器本体的外侧设有风罩,冷却器本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盖板、底板,所述内孔内置有所述离心风扇,离心风扇的电机固定于所述风罩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筒状的冷却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复合板为导热材料所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圆筒状的冷却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翅片为导热材料所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圆筒状的冷却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翅片为导热材料所制成。
CN201822027972.6U 2018-12-05 2018-12-05 圆筒状的冷却器结构 Active CN2091049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27972.6U CN209104968U (zh) 2018-12-05 2018-12-05 圆筒状的冷却器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27972.6U CN209104968U (zh) 2018-12-05 2018-12-05 圆筒状的冷却器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04968U true CN209104968U (zh) 2019-07-12

Family

ID=671624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027972.6U Active CN209104968U (zh) 2018-12-05 2018-12-05 圆筒状的冷却器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0496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98695A (zh) * 2018-12-05 2019-08-06 涌镇液压机械(上海)有限公司 圆筒状的冷却器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98695A (zh) * 2018-12-05 2019-08-06 涌镇液压机械(上海)有限公司 圆筒状的冷却器结构
CN110098695B (zh) * 2018-12-05 2024-02-27 涌镇液压机械(上海)有限公司 圆筒状的冷却器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03456B (zh) 一种冰箱制冷系统及冰箱
TWI776154B (zh) 液冷式散熱裝置及車輛
CN104595056B (zh) 一种自由活塞式斯特林机冷端热交换器
CN107680947A (zh) 一种相变冷却系统
CN209104968U (zh) 圆筒状的冷却器结构
CN110098695A (zh) 圆筒状的冷却器结构
CN207758079U (zh) 一种注塑模具散热装置
CN207513925U (zh) 一种带叶片式空气分离器的双导流环形风扇
CN203867701U (zh) 套管式水冷中冷器
CN214501802U (zh) 一种冷水机组内冷凝器的散热装置
CN209588440U (zh) 一种药厂冷水机
CN109281808A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的节能降温系统
CN214791559U (zh) 一种用于空调室外机的换热器及空调室外机
CN110471513A (zh) 一种散热器组件、风冷散热器以及空调设备
CN108995818A (zh) 涵道风扇
CN210049954U (zh) 一种柴油机冷却液外循环装置
CN208380719U (zh) 一种egr冷却器
CN105444472A (zh) 一种冰箱用冷凝器组件、冰箱制冷系统及冰箱
CN113606816B (zh) 一种用于制冷设备的热交换装置
CN210799113U (zh) 双循环冷却系统
CN109469518A (zh) 一种蒸汽轮机的散热装置
KR101712942B1 (ko) 다공성 실린더모듈을 이용한 배기열회수 및 열전발전 통합 장치
CN211146973U (zh) 蒸发器的冷凝器
KR101354916B1 (ko) 오일쿨러
CN217571292U (zh) 一种快速热交换的激光冷水机水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