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02307U - 测试夹具及测试装置 - Google Patents

测试夹具及测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02307U
CN209102307U CN201920856828.5U CN201920856828U CN209102307U CN 209102307 U CN209102307 U CN 209102307U CN 201920856828 U CN201920856828 U CN 201920856828U CN 209102307 U CN209102307 U CN 2091023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d
test
accommodating chamber
pressure
mou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5682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想
张柯
陈山保
高鹏举
刘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D Tech Ltd
TD Tech Chengd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D Tech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D Tech Ltd filed Critical TD Tech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85682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023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023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023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xamining Or Testing Airtightnes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测试夹具及测试装置。其中,测试夹具包括本体,本体内形成有用于密闭待测试终端的容纳腔,本体的侧面上还设置有与容纳腔连通的测试口,测试口用于向容纳腔内注入预设压力的气体,测试口还用于与压力检测设备连接,以检测容纳腔内的压力变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试夹具及测试装置,测试时,可以将待测试终端放入容纳腔内,然后通过测试口向容纳腔内注入预设压力的气体,并通过压力检测设备检测容纳腔的压力变化情况,如果压力不变,或者压力变化在预设范围内则表示待测试终端防水性能合适,否则则表示待测试终端防水性能不合格。

Description

测试夹具及测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终端防水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测试夹具及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防水性能也成为终端类产品不可忽视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防水的终端类产品例如手机、对讲器等,这类终端加工完成后需要进行防水测试,以检验是否合格。
现有技术中,需要将终端放置到水中,观察是否有气泡出现,如果有气泡则表示防水不合格。
但是,终端内部一般都设置有多个电器元件,一旦进水会导致损坏,无法维修,使用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测试夹具及测试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终端防水检测容易损坏,成本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测试夹具,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内形成有用于密闭待测试终端的容纳腔,所述本体的侧面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测试口,所述测试口用于向所述容纳腔内注入预设压力的气体,所述测试口还用于与压力检测设备连接,以检测所述容纳腔内的压力变化。
如上所述的测试夹具,其中,所述本体包括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二盖体能够相对运动,以打开或围成所述容纳腔,所述测试口设置在所述第一盖体上。
如上所述的测试夹具,其中,所述第一盖体上形成有第一卡合部,所述第二盖体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卡合部卡合的第二卡合部。
如上所述的测试夹具,其中,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之间还设置有密封件。
如上所述的测试夹具,其中,所述测试夹具还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包括底板以及固定在所述底板上的支架,所述第一盖体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所述支架上设置有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盖体固定连接,所述驱动件用于带动所述第二盖体朝向所述第一盖体运动,以使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围成所述容纳腔。
如上所述的测试夹具,其中,所述驱动件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输出轴,所述壳体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输出轴与所述第二盖体固定连接,且所述输出轴能够相对所述壳体沿垂直于所述底板的方向运动。
如上所述的测试夹具,其中,所述支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板以及连接在两个侧板之间的背板;所述侧板、所述背板均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壳体设置在所述背板上;所述侧板以及所述背板共同围成一侧开口的容纳区间,所述第一盖体固定在所述容纳区间内。
如上所述的测试夹具,其中,所述支架上还设置光栅发射器以及所述光栅发射器相对设置的光栅接收器;所述光栅发射器设置在一个所述侧板靠近所述开口的位置上;所述光栅接收器设置在另一个所述侧板靠近所述开口的位置上。
如上所述的测试夹具,其中,所述第一盖体背离所述底板的顶面形成有第一凹陷,所述第二盖体背离所述第一盖体的底面形成有第二凹陷,所述第一凹陷和所述第二凹陷构成所述容纳腔;所述支架上还设置有光栅装置;所述光栅装置用于发射贴合所述第一盖体顶面的光束,以检测所述待测试终端是否放置在所述第一凹陷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测试装置,包括上述测试夹具以及气体压力设备;所述气体压力设备包括气体输出端以及压力检测设备,所述气体输出端与所述测试口连通,所述压力检测设备与所述测试口连通,所述压力检测设备用于检测所述测试口的气体压力。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试夹具及测试装置,通过设置本体,本体内形成有密闭的容纳腔,容纳腔用于容纳待测试终端,本体的侧面上还设置有与容纳腔连通的测试口,测试口用于向容纳腔内注入预设压力的气体,测试口还用于与压力检测设备连接,以检测容纳腔内的压力变化;测试时,可以将待测试终端放入容纳腔内,然后通过测试口向容纳腔内注入预设压力的气体,并通过压力检测设备检测容纳腔的压力变化情况,如果压力不变,或者压力变化在预设范围内则表示待测试终端防水性能合适,否则则表示待测试终端防水性能不合格。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测试夹具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测试夹具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本体;
110:第一盖体;
111:第一卡合部;
112:密封件;
120:第二盖体;
121:第二卡合部;
130:测试口;
140:补偿口;
200:待测试终端;
300:工作台;
310:底板;
320:支架;
321:驱动件;
322:背板;
323:侧板;
400:光栅发射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测试夹具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测试夹具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考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测试夹具,包括:本体100,本体100内形成有用于密闭待测试终端200的容纳腔,本体100的侧面上还设置有与容纳腔连通的测试口130,测试口130用于向容纳腔内注入预设压力的气体,测试口130还用于与压力检测设备连接,以检测容纳腔内的压力变化。
具体地,测试夹具可以用于对待测试终端200进行防水性测试。待测试终端200可以为手机、对讲机等对防水性具有一定要求的设备。
测试夹具包括本体100,本体100内能够形成有容纳腔;本体100的结构可以有多种,例如本体100可以由顶壁、底壁以及侧壁构成,顶壁可以可拆卸连接在侧壁上,底壁也可以可拆卸连接在侧壁上,当顶壁和底壁都固定在侧壁上时,可以围成密闭的容纳腔,另外,通过打开底壁或者顶壁,将待测试终端200放入容纳腔内。
容纳腔的形状和体积可以根据实际的待测试终端200的尺寸和形状进行设置,在此不作限制;容纳腔的体积大于待测试终端200的体积,从而方便向容纳腔内注入气体。
另外,本体100的侧面上还可以设置有测试口130,顶面可以为测试夹具工作状态时沿垂向的顶部表面,底面可以为其沿垂向的底部表面,侧面可以为连接在顶面和底面之间的表面,对于沿垂向竖直设置圆柱形本体而言,侧面可以为圆弧面,对于立方体而言,其可以为围绕垂向设置的环形棱柱面。通过将测试口130设置在侧面上,可以方便连接外部设备。测试口130可以与容纳腔连通,测试口130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方形或者圆形,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测试口130可以为与容纳腔连通的通孔,另外,本实施例中容纳腔可以只具有测试口130一个开口,以保证容纳腔的气密性。
测试口130可以与用于与气体压力设备连接,气体压力设备可以为常见的压力测试设备,其可以为充气筒或气泵等,通过气体压力设备可以包括气体输出端以及气体检测设备,气体输出端可以为气泵等管线的末端,其可以通过螺接或卡接等方式与测试口连接,通过测试口向容纳腔内注入预设压力的气体。预设压力可以根据待测试终端200的气密需求进行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气体检测设备为压力表或压力传感器等可以检测气体压力的结构,气体检测设备的检测端可以伸入测试口内,或设置在与测试口始终连通的管线内。
测试时,可以将待测试终端200放入本体100内,然后可以将通过气体压力设备向容纳腔内注入预设压力的气体,当容纳腔的压力达到预设压力后,可以关闭气体输出端的阀门,保证容纳腔的密闭性,然后观察气体检测设备的压力变化。如果气体检测设备的压力值不变,则说明待测试终端200不漏气,如果气体检测设备的压力值在短时间内的变化在可以允许的范围内,也可以认为待测试终端200的防水性合格,如果气体检测设备的压力值快速降低,则认为待测试终端200的防水性不合格。
本实施例提供的测试夹具及测试装置,通过设置本体,本体内形成有密闭的容纳腔,容纳腔用于容纳待测试终端,本体的侧面上还设置有与容纳腔连通的测试口,测试口用于向容纳腔内注入预设压力的气体,测试口还用于与压力检测设备连接,以检测容纳腔内的压力变化;测试时,可以将待测试终端放入容纳腔内,然后通过测试口向容纳腔内注入预设压力的气体,并通过压力检测设备检测容纳腔的压力变化情况,如果压力不变,或者压力变化在预设范围内则表示待测试终端防水性能合适,否则则表示待测试终端防水性能不合格。
进一步地,本体100包括第一盖体110和第二盖体120,第一盖体110与第二盖体120能够相对运动,以打开或围成容纳腔,测试口130设置在第一盖体110上。
具体地,本体100可以由两部分构成,从而简化测试夹具的结构,降低成本。第一盖体110和第二盖体120的结构可以有多种,例如,第一盖体110可以为具有凹陷的壳体,第二盖体120可以为平面板状结构,第二盖体120可以盖设在第一盖体110上。或者,第一盖体110为平面板状结构,第二盖体120可以具有凹陷。第一盖体110和第二盖体120可以相对运动,从而围合成容纳腔。另外,第一盖体110和第二盖体120围合成容纳腔后,可以通过人力或者重物密闭,使得第一盖体110和第二盖体120保持固定。
优选地,第一盖体110上形成有第一卡合部111,第二盖体120上形成有与第一卡合部111卡合的第二卡合部121。第一卡合部111可以为凹槽,第二卡合部121可以为凸起,或者第一卡合部111可以为凸起,第二卡合部121可以为凹槽,两者卡合可以实现定位,从而使得第一盖体110和第二盖体120可以构成容纳腔,避免两者安装不到位,导致容纳腔漏气的现象发生。进一步地,第一卡合部111的数量可以为多个,间隔设置在第一盖体110上,进一步提高定位效果。
为了增强进一步增强容纳腔的气密性,第一盖体110和第二盖体120之间还设置有密封件112。密封件112可以为橡胶垫圈或封条等。优选地,密封件112可以设置在容纳腔的表面,沿着第一盖体110和第二盖体120之间的闭合缝隙延伸为环形,当容纳腔内注入压力气体后,密封件112可以贴合在缝隙处,密闭效果更好。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测试夹具还包括工作台300,工作台300包括底板310以及固定在底板310上的支架320,第一盖体110固定在底板310上,支架320上设置有驱动件321,驱动件321的输出端与第二盖体120固定连接,驱动件321用于带动第二盖体120朝向第一盖体110运动,以使第一盖体110和第二盖体120围成容纳腔。
具体地,测试夹具可以包括工作台300,工作台300可以具有底板310,底板310上形成有一个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工作面,第一盖体110可以水平设置在工作面上。优选地,第一盖体110可以通过螺钉等固定在底板310上。支架320可以固定在底板310上,支架320上可以设置有驱动件321,驱动件321可以为气缸或液压缸等结构。驱动件321的输出端可以固定在第二盖体120上,驱动件321动作时,可以带动第二盖体120相对第一盖体110运动,该运动方向可以为直线、曲线或者折线,在此不做具体限定。通过驱动件321可以快速方便地实现第一盖体110和第二盖体120的连接和固定,无需人力,且固定效果好。
进一步地,驱动件321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输出轴,壳体固定在支架320上,输出轴与第二盖体120固定连接,且输出轴能够相对壳体沿垂直于底板310的方向运动。当驱动件321为气缸时,壳体可以为气缸的外壳,输出轴可以为活塞杆;输出轴可以通过螺钉或卡接等方式固定在第二盖体120上。输出轴可以沿垂直于底板310的方向延伸,从而使得第二盖体120可以沿垂直于底板310的方向运动,以使第二盖体120盖设到第一盖体110上,从而缩短第二盖体120的运动路径,提高测试效率。驱动件321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从而提高第二盖体120运动的平稳性以及第一盖体110和第二盖体120固定的牢固性。
作为支架320的一种方式,支架320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板323以及连接在两个侧板323之间的背板322;侧板323、背板322均固定在底板310上,壳体设置在背板322上;侧板323以及背板322共同围成一侧开口的容纳区间,第一盖体110固定在容纳区间内。
具体地,底板310可以为四边形,两个侧板323和背板322可以垂直固定在底板310的三个边缘上,从而使得工作台300围设成容纳区间,容纳区间的一侧具有开口,如图2中,工作台300的前侧具有开口;后侧和左右两侧都设置有背板322或侧板323,本体100可以设置在容纳区间内,即待测试终端200可以通过开口放入容纳腔内。从而避免操作者不小心将手伸入第一盖体110和第二盖体120之间被夹伤的可能。
进一步地,支架320上还设置光栅发射器400以及与光栅发射器400相对设置的光栅接收器(未示出);光栅发射器400设置在一个侧板323靠近开口的位置上;光栅接收器设置在另一个侧板323靠近开口的位置上。
具体地,光栅发射器400和光栅接收器可以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的光栅住在那过会,光栅发射器400可以发出光束,光栅接收器400可以接受光束,从而产生信号。光栅发射器400和光栅接收器可以相对设置在两个侧板323远离背板322的一侧,另外,光栅发射器400形成的光束可以为大致覆盖开口的光幕。光栅发射器400、光栅接收器以及驱动件321可以都与控制器连接,当光幕被挡住时,控制器可以接收到信号,从而使得驱动件321保持不动,从而避免夹伤操作人员的现象发生,而只有当光栅接收器接收到全部的光束,控制器才可以控制驱动件321动作,使得第一盖体110和第二盖体120围成容纳腔,提高了测试夹具的安全性能。
更进一步地,第一盖体110背离底板310的顶面形成有第一凹陷,第二盖体120背离第一盖体110的底面形成有第二凹陷,第一凹陷和第二凹陷构成容纳腔;支架320上还设置有光栅装置(未示出);光栅装置用于发射贴合第一盖体110顶面的光束,以检测待测试终端200是否放置在第一凹陷内。
具体地,结合图2,第一盖体110可以向下凹陷形成有第一凹陷,第二盖体120可以向上凹陷形成第二凹陷,第一凹陷和第二凹陷可以共同形成容纳腔,即当待测试终端200放入第一凹陷内时,其上表面可以突出于第一盖体110的顶面。光栅装置与控制器连接,光栅装置可以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的装置,例如其也可以包括发射器和接收器,发射器和接收器可以分别固定在两个侧板323上,发射器发出的光束可贴合在第一盖体110的顶面;或者,光栅装置可以设置在背板322上,其可以发出贴合在第一盖体110的顶面的光束。
当待测试终端200放入时,光束被挡住,控制器可以认为有待测试终端200放入容纳腔内,此时可以控制驱动件321运动以围成容纳腔,否则,则不驱动驱动件321动作。另外,只有在有待测试终端200放入容纳腔内,且光栅接收器接收到全部的光束时,控制器才会控制驱动件321动作,进一步提高测试夹具的安全性。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测试装置,包括测试夹具以及气体压力设备;气体压力设备包括气体输出端以及压力检测设备,气体输出端与测试口130连通,压力检测设备与测试口130连通,压力检测设备用于检测测试口130的气体压力。
具体地,气体压力设备可以为常见的压力测试设备,其可以包括气泵等,通过气体压力设备可以包括气体输出端以及气体检测设备,气体输出端可以为气泵等管线的末端,其可以通过螺接或卡接等方式与测试口130连接,通过测试口130向容纳腔内注入预设压力的气体。气体检测设备为压力表或压力传感器等可以检测气体压力的结构,气体检测设备的检测端可以伸入测试口130内,或设置在与测试口130始终连通的管线内
另外,测试夹具还可以设置有一个补偿口140,补偿口140可以设置在第一盖体110上,补偿口140可以与气体压力设备连接。对于一些需要根据外界环境变化补偿压力的气体压力设备,其可以具有一个补偿端,补偿端可以与补偿口140连接。而对于一些没有补偿端的气体压力设备,补偿口140可以一直处于密封状态,保证容纳腔的密闭能力。
可以理解,当气体压力设备通过管线与测试口130连接时,管线靠近测试口130的一端可以为气体输出端,管线背离测试口130的另一端可以设置有阀门,气体检测设备可以设置在阀门到测试口130之间的位置上。当需要向容纳腔注入气体时,阀门打开,气体注入完毕时,阀门关闭,此时整个管线和容纳腔的总体积不变,通过气体检测设备检测气体压力变化,可以判断是否有气体进入待测试终端200内,从而检验防水性能。
测试时,可以将待测试终端200放入本体100内,然后可以将通过气体压力设备向容纳腔内注入预设压力的气体,当容纳腔的压力达到预设压力后,可以关闭气体输出端的阀门,保证容纳腔的密闭性,然后观察气体检测设备的压力变化。如果气体检测设备的压力值不变,则说明待测试终端200不漏气,如果气体检测设备的压力值在短时间内的变化在可以允许的范围内,也可以认为待测试终端200的防水性合格,如果气体检测设备的压力值快速降低,则认为待测试终端200的防水性不合格。
本实施例提供的测试夹具及测试装置,通过设置本体,本体内形成有密闭的容纳腔,容纳腔用于容纳待测试终端,本体的侧面上还设置有与容纳腔连通的测试口,测试口用于向容纳腔内注入预设压力的气体,测试口还用于与压力检测设备连接,以检测容纳腔内的压力变化;测试时,可以将待测试终端放入容纳腔内,然后通过测试口向容纳腔内注入预设压力的气体,并通过压力检测设备检测容纳腔的压力变化情况,如果压力不变,或者压力变化在预设范围内则表示待测试终端防水性能合适,否则则表示待测试终端防水性能不合格。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上”、“下”、“顶”、“底”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原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安装”、“连接”等术语均应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 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 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测试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内形成有用于密闭待测试终端的容纳腔,所述本体的侧面还设置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测试口,所述测试口用于向所述容纳腔内注入预设压力的气体,所述测试口还用于与压力检测设备连接,以检测所述容纳腔内的压力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二盖体能够相对运动,以打开或围成所述容纳腔,所述测试口设置在所述第一盖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试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体上形成有第一卡合部,所述第二盖体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卡合部卡合的第二卡合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试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之间还设置有密封件。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测试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夹具还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包括底板以及固定在所述底板上的支架,所述第一盖体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所述支架上设置有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盖体固定连接,所述驱动件用于带动所述第二盖体朝向所述第一盖体运动,以使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围成所述容纳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测试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输出轴,所述壳体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输出轴与所述第二盖体固定连接,且所述输出轴能够相对所述壳体沿垂直于所述底板的方向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测试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板以及连接在两个所述侧板之间的背板;所述侧板、所述背板均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壳体设置在所述背板上;所述侧板以及所述背板共同围成一侧开口的容纳区间,所述第一盖体固定在所述容纳区间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测试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还设置光栅发射器以及与所述光栅发射器相对设置的光栅接收器;所述光栅发射器设置在一个所述侧板靠近所述开口的位置上;所述光栅接收器设置在另一个所述侧板靠近所述开口的位置上。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测试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体背离所述底板的顶面形成有第一凹陷,所述第二盖体背离所述第一盖体的底面形成有第二凹陷,所述第一凹陷和所述第二凹陷构成所述容纳腔;所述支架上还设置有光栅装置;所述光栅装置用于发射贴合所述第一盖体顶面的光束,以检测所述待测试终端是否放置在所述第一凹陷内。
10.一种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测试夹具以及气体压力设备;所述气体压力设备包括气体输出端以及压力检测设备,所述气体输出端与所述测试口连通,所述压力检测设备与所述测试口连通,所述压力检测设备用于检测所述测试口的气体压力。
CN201920856828.5U 2019-06-10 2019-06-10 测试夹具及测试装置 Active CN2091023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56828.5U CN209102307U (zh) 2019-06-10 2019-06-10 测试夹具及测试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56828.5U CN209102307U (zh) 2019-06-10 2019-06-10 测试夹具及测试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02307U true CN209102307U (zh) 2019-07-12

Family

ID=671642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56828.5U Active CN209102307U (zh) 2019-06-10 2019-06-10 测试夹具及测试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023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98857B1 (ko) 이차전지의 리크 검사장치
CN208505546U (zh) 继电器壳体气密性检测夹具
CN103091052B (zh) 用于航天器部组件常温真空检漏的检漏系统
CN103837306A (zh) 灯具气密性检测试验装置及方法
CN208847428U (zh) 一种手机屏密封测试治具
CN107907273B (zh) 一种产品局部密封外表面气密性检测方法
CN108827550A (zh) 水密测试装置
JP2016075682A (ja) 空気圧縮機構造
CN208206418U (zh) 电池包气密性检测装置
CN103776601A (zh) 一种电池极柱密封性检测设备及其检测方法
CN104614128B (zh) 一种锂电池漏液检测装置
KR100886344B1 (ko) 고중량 도어 시험장치
CN103759904A (zh) 用于密封性检测的系统
CN209102307U (zh) 测试夹具及测试装置
CN102564711A (zh) 水下传感器水密性能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02914412A (zh) 处理腔气密性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208155547U (zh) 锂电池泄漏测试设备
CN109060272A (zh) 一种车灯气密性检测设备
CN204730989U (zh) 密封性检测系统
CN208704974U (zh) 水密测试装置
CN103257022A (zh) 密封测试仪及密封测试方法
CN109142562A (zh) 一种软包锂电池内部气体的收集及分析装置
CN208795422U (zh) 新能源电芯氦质谱检漏系统
KR101564769B1 (ko) 전자기기용 방수 테스트 장치
CN106017828A (zh) 一种密闭式气密性检测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