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090767U - 一种加热效率高的食品加工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加热效率高的食品加工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090767U
CN209090767U CN201821050863.XU CN201821050863U CN209090767U CN 209090767 U CN209090767 U CN 209090767U CN 201821050863 U CN201821050863 U CN 201821050863U CN 209090767 U CN209090767 U CN 2090907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generating pipe
conductive plate
side wall
food proces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05086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旭宁
杨开清
苏荣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you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05086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0907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0907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0907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热效率高的食品加工机,包括机座、搅拌杯和加热装置,搅拌杯上方盖合有杯盖,搅拌杯底部设有刀盘,刀盘上设有粉碎刀,加热装置设于刀盘上,加热装置包括导温板及设于导温板上的发热管,发热管设有多个,多个发热管之间分隔设置且分隔距离为D,3mm≤D≤35mm,使得多个发热管在工作时不会相互影响,不会因接触而发生短路,且在工作完后多个发热管之间的分隔距离可形成一定的散热空间,使得发热管能快速散热,即降低了因加热装置工作带来的热量,也即是提升了食品加工机的散热效果和散热效率,从而不会因温度过高而损坏其他零部件,提升其他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和耐用性,同时也能很好的保证自身的使用寿命和耐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加热效率高的食品加工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热效率高的食品加工机。
背景技术
现有加热式食品加工机中,一般在搅拌杯的下方设置有发热盘,机器启动时,发热盘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将搅拌杯内的浆液或食物加温到合适的温度。
一般的发热盘包括金属盘体、导热板和发热管,发热管通电发热以将热量传递给导热板,导热板再将热量传递给金属盘体,此种方式虽能完成对浆液或食物的加热,但此种方式效率低,大大影响食品加工机的加工效率,加工效率低使得加工时间长,而在这快节奏的生活中,不仅不能给用户节省时间,还耽误用户时间,大大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效率高的食品加工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加热效率高的食品加工机,包括机座、搅拌杯和加热装置,机座内设有电机和控制板,搅拌杯上方盖合有杯盖,搅拌杯底部设有刀盘,刀盘上设有粉碎刀,其中,所述加热装置设于刀盘上,加热装置包括导温板及设于导温板上的发热管,发热管设有多个,多个发热管之间分隔设置且分隔距离为D,3mm≤D≤35mm。
进一步的,所述导温板包括与刀盘的侧壁配合的导温板侧壁和与刀盘的底壁配合的导温板底壁,发热管通过钎焊固定于导温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发热管设有两个且包括第一发热管和第二发热管。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发热管设于导温板侧壁上,第二发热管设于导温板底壁上;或者,所述第一发热管和第二发热管均设于导温板侧壁上且间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发热管设有三个且包括第一发热管、第二发热管和第三发热管。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发热管、第二发热管和第三发热管均设于导温板侧壁上且间隔设置;或者,所述第一发热管和第二发热管均设于导温板侧壁上且间隔设置,第三发热管设于导温板底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发热管的功率为P1,第二发热管的功率为P2,P1>P2。
进一步的,所述导温板侧壁上设有排气槽,排气槽设有多个且沿导温板侧壁的周向均布间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导温板侧壁上设有防止发热管滑落的限位凸台,限位凸台设有多个且沿导温板侧壁的周向均布间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发热管呈“C”形或环形。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分隔距离”指多个发热管之间最靠近处的直线距离。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中,加热装置设于刀盘上,且加热装置包括导温板及设于导温板上的发热管,通过将发热管设置多个,大大提升了加热装置的加热效率,同时多个发热管之间分隔设置且分隔距离为D,3mm≤D≤35mm,使得多个发热管在工作时不会相互影响,不会因接触而发生短路,且在工作完后多个发热管之间的分隔距离可形成一定的散热空间,使得发热管能快速散热,即降低了因加热装置工作带来的热量,也即是提升了食品加工机的散热效果和散热效率,从而不会因温度过高而损坏其他零部件,提升其他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和耐用性,同时也能很好的保证自身的使用寿命和耐用性。当D小于3mm时,分隔距离太小,不能形成很好的散热空间,散热效果不好;当D大于35mm时,分隔距离太大,各个发热管产生的热量不够集中,加热效率低。
2、导温板包括与刀盘的侧壁配合的导温板侧壁和与刀盘的底壁配合的导温板底壁,发热管通过钎焊固定于导温板上,使得导温板将刀盘完全包覆,避免发热管直接与刀盘接触而将刀盘腐蚀掉,以保证刀盘的使用寿命和耐用性。
3、发热管设有两个且包括第一发热管和第二发热管,设置两个发热管既保证加热效率,又方便加热装置的加工制造,且加工制造成本低,同时加热装置的结构也简单,便于装配。
4、第一发热管设于导温板侧壁上,第二发热管设于导温板底壁上,第一发热管和第二发热管可同时工作,形成一个立体加热效果,既保证了加热效率,又保证了加热效果,避免糊底;又或者,第一发热管和第二发热管均设于导温板侧壁上且间隔设置,如此也可保证加热效率,又能保证加热效果。
5、发热管设有三个且包括第一发热管、第二发热管和第三发热管,这样可进一步提升加热效率;同时,第一发热管、第二发热管和第三发热管均设于导温板侧壁上且间隔设置,方便发热管的装配,便于加工制造;又或者,第一发热管和第二发热管均设于导温板侧壁上且间隔设置,第三发热管设于导温板底壁上,可很好的形成一个立体加热效果,既保证了加热效率,又保证了加热效果,避免糊底。
6、第一发热管的功率为P1,第二发热管的功率为P2,P1>P2,且第一发热管和第二发热管单独控制,可形成多段式加热,更好的提升加热效果。
7、由于焊料之间存在间隙,使得焊料之间会存在空气,通过在导温板侧壁上设有排气槽,这样在焊料处于熔融状态并将导温板和刀盘之间的间隙、发热管和导温板之间的间隙均填满,而产生的气体则从排气槽排出,从而保证焊接牢固且无虚焊;同时,排气槽设置多个且沿导温板侧壁的周向均布间隔设置,以保证排气效果,从而可更好的保证焊接的牢固性。
8、通过在导温板侧壁上设有防止发热管滑落的限位凸台,这样在进行钎焊时,发热管在通过隧道炉时不会滑落,以保证发热管与导温板之间的焊接位置准确,不会发生偏移,避免产生虚焊的问题,从而保证加热装置对刀盘的加热均匀性,以保证加热式食品加工机的加热效果,进而保证烹饪效果;同时,限位凸台设有多个且沿导温板侧壁的周向均布间隔设置,可进一步保证发热管焊接位置的准确性,更加不会发生偏移。
9、发热管呈“C”形或环形,便于发热管的加工制造,还便于发热管的装配。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食品加工机实施例一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食品加工机实施例一中搅拌杯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食品加工机实施例一中刀盘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食品加工机实施例一中刀盘的另一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食品加工机实施例一中刀盘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食品加工机实施例二中刀盘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食品加工机实施例三中刀盘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食品加工机实施例四中刀盘的剖视图。
图中所标各部件名称如下:
1、机座;2、搅拌杯;21、杯体;211、手柄;212、第一手柄盖;213、第二手柄盖;22、杯盖;23、连接座;3、粉碎刀;31、刀轴;4、加热装置;41、导温板;411、导温板侧壁;4111、限位凸台;4112、排气槽;412、导温板底壁;42、发热管;421、第一发热管;422、第二发热管;423、第三发热管;5、刀盘;51、金属盘;511、金属盘侧壁;512、金属盘底壁;52、轴套;53、轴承;54、温控器;55、温控器支架;56、熔断体;57、熔断体支架;58、上连接头;59、温度检测件;6、金属盘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至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热效率高的食品加工机,包括机座1、搅拌杯2和加热装置4,机座1内设有电机(图中未示出)和控制板(图中未示出),搅拌杯2包括杯体21、盖合于杯体上方的杯盖22及设于杯体21下方的连接座23,杯体21为玻璃杯体,杯体21的侧壁设有手柄211,手柄211的外部设有手柄盖,手柄盖由第一手柄盖212和第二手柄盖213相互扣合而成,搅拌杯2底部设有刀盘5,刀盘5具体位于杯体21底部,刀盘5与杯体21底部之间设有金属盘密封圈6,刀盘5上设有粉碎刀3,粉碎刀3包括刀轴31,刀轴31下端设有上连接头58,刀盘5包括金属盘51、轴套52和轴承53,金属盘51呈碗状,金属盘51包括金属盘侧壁511和金属盘底壁512,粉碎刀3转动连接于金属盘底壁512上,电机通过联轴器驱动粉碎刀3转动,以对杯体的食物进行搅拌、粉碎;且,刀盘5上还设有温控器54及安装温控器54的温控器支架55,温控器54具体设于金属盘侧壁511上,刀盘5上还设有熔断体56及安装熔断体56的熔断体支架57,熔断体56具体设于金属盘底壁512上,金属盘底壁512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处设有温度检测件59。
本实施例中,加热装置4设于刀盘5上,加热装置4包括导温板41及设于导温板41上的发热管42,发热管42设有多个,通过将发热管设置多个,大大提升了加热装置的加热效率,且多个发热管42之间分隔设置且分隔距离为D,3mm≤D≤35mm,D具体为16mm,使得多个发热管在工作时不会相互影响,不会因接触而发生短路,且在工作完后多个发热管之间的分隔距离可形成一定的散热空间,使得发热管能快速散热,即降低了因加热装置工作带来的热量,也即是提升了食品加工机的散热效果和散热效率,从而不会因温度过高而损坏其他零部件,提升其他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和耐用性,同时也能很好的保证自身的使用寿命和耐用性。
具体的,导温板41包括与刀盘5的侧壁配合的导温板侧壁411和与刀盘5的底壁配合的导温板底壁412,发热管42通过钎焊固定于导温板4上,更具体的,导温板侧壁411位于金属盘侧壁511上,导温板底壁412位于金属盘底壁512上,使得导温板将刀盘完全包覆,避免发热管直接与刀盘接触而将刀盘腐蚀掉,以保证刀盘的使用寿命和耐用性。
发热管42设有两个且包括第一发热管421和第二发热管422,设置两个发热管既保证加热效率,又方便加热装置的加工制造,且加工制造成本低,同时加热装置的结构也简单,便于装配;具体的,第一发热管421呈环形且位于导温板侧壁411上,第二发热管422呈“C”形且位于导温板底壁412上,形成一个立体加热效果,既保证了加热效率,又保证了加热效果,避免糊底。
且,第一发热管421的功率为P1,第二发热管422的功率为P2,P1>P2,并且第一发热管421和第二发热管422单独控制,可形成多段式加热,更好的提升加热效果。
也为了防止发热管钎焊时不会滑落,以保证钎焊的准确性,可以在导温板侧壁411上设有防止发热管42滑落的限位凸台4111,这样在进行钎焊时,发热管在通过隧道炉时不会滑落,以保证发热管与导温板之间的焊接位置准确,不会发生偏移,避免产生虚焊的问题,从而保证加热装置对金属盘的加热均匀性,以保证加热式食品加工机的加热效果,进而保证烹饪效果;同时,限位凸台4111设有多个且沿导温板侧壁411的周向均布间隔设置,可进一步保证发热管焊接位置的准确性,更加不会发生偏移。
也为了防止钎焊时形成虚焊,可以在导温板侧壁411上设有排气槽4112,由于焊料之间存在间隙,使得焊料之间会存在空气,设置排气槽4112,这样在焊料处于熔融状态并将导温板和金属盘之间的间隙、发热管和导温板之间的间隙均填满,而产生的气体则从排气槽排出,从而保证焊接牢固且无虚焊;同时,排气槽4112设置多个且沿导温板侧壁411的周向均布间隔设置,以保证排气效果,从而可更好的保证焊接的牢固性。
可以理解的,D也可以为3mm、5mm、8mm、10mm、15mm、18mm、20mm、25mm、28mm、30mm、32mm、35mm。
可以理解的,第一发热管也可以呈“C”形。
可以理解的,第二发热管也可以呈环形。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发热管的设置位置不同。
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发热管421和第二发热管422均设于导温板侧壁411上且间隔设置,具体为第一发热管421位于第二发热管422上方,分隔距离D即为上下间隔距离,如此也可保证加热效率,又能保证加热效果。
其他未述部分结构及其有益效果均与实施例一相同,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发热管设有三个。
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发热管设有三个且包括第一发热管421、第二发热管422和第三发热管423,第一发热管421、第二发热管422和第三发热管423均设于导温板侧壁411上且间隔设置,具体是在竖直方向上间隔设置,同时,第一发热管421的功率为P1,第二发热管422的功率为P2,第二发热管423的功率为P3,P1≥P2≥P3,并且第一发热管421、第二发热管422和第三发热管423均单独控制,可形成多段式加热,更好的提升加热效果。
其他未述部分结构及其有益效果均与实施例一相同,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发热管的设置位置不同。
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第一发热管421和第二发热管422均设于导温板侧壁411上且间隔设置,第三发热管423设于导温板底壁412上,这样可很好的形成一个立体加热效果,既保证了加热效率,又保证了加热效果,避免糊底。
其他未述部分结构及其有益效果均与实施例三相同,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加热效率高的食品加工机,包括机座、搅拌杯和加热装置,机座内设有电机和控制板,搅拌杯上方盖合有杯盖,搅拌杯底部设有刀盘,刀盘上设有粉碎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设于刀盘上,加热装置包括导温板及设于导温板上的发热管,发热管设有多个,多个发热管之间分隔设置且分隔距离为D,3mm≤D≤35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温板包括与刀盘的侧壁配合的导温板侧壁和与刀盘的底壁配合的导温板底壁,发热管通过钎焊固定于导温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管设有两个且包括第一发热管和第二发热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热管设于导温板侧壁上,第二发热管设于导温板底壁上;或者,所述第一发热管和第二发热管均设于导温板侧壁上且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管设有三个且包括第一发热管、第二发热管和第三发热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热管、第二发热管和第三发热管均设于导温板侧壁上且间隔设置;或者,所述第一发热管和第二发热管均设于导温板侧壁上且间隔设置,第三发热管设于导温板底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热管的功率为P1,第二发热管的功率为P2,P1>P2。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温板侧壁上设有排气槽,排气槽设有多个且沿导温板侧壁的周向均布间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温板侧壁上设有防止发热管滑落的限位凸台,限位凸台设有多个且沿导温板侧壁的周向均布间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管呈“C”形或环形。
CN201821050863.XU 2018-07-03 2018-07-03 一种加热效率高的食品加工机 Active CN2090907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50863.XU CN209090767U (zh) 2018-07-03 2018-07-03 一种加热效率高的食品加工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50863.XU CN209090767U (zh) 2018-07-03 2018-07-03 一种加热效率高的食品加工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090767U true CN209090767U (zh) 2019-07-12

Family

ID=671493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050863.XU Active CN209090767U (zh) 2018-07-03 2018-07-03 一种加热效率高的食品加工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09076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53528A (zh) * 2019-08-06 2019-10-22 福州广通不锈钢厨具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锅贴机
CN114468806A (zh) * 2020-11-11 2022-05-13 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食品处理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53528A (zh) * 2019-08-06 2019-10-22 福州广通不锈钢厨具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锅贴机
CN114468806A (zh) * 2020-11-11 2022-05-13 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食品处理装置
CN114468806B (zh) * 2020-11-11 2024-03-22 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食品处理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090767U (zh) 一种加热效率高的食品加工机
CN205682991U (zh) 一种料理机
CN204931277U (zh) 烹饪器具
ES2827237T3 (es) Recipiente de cocción para un robot de cocina, robot de cocina y procedimiento de fabricación de un elemento calefactor
CN103027598A (zh) 一种厨用碎食机
CN106714635A (zh) 包括热电式发电机的可拆卸手柄
EP3650780A1 (en) Food processor
CN102178449B (zh) 电加热烹饪装置
CN209091005U (zh) 一种加热效果好的加热式食品加工机
CN210276723U (zh) 一种食物快速冷却装置
CN211233898U (zh) 一种电磁搅拌快速熔化炉
CN202112896U (zh) 一种加热式料理机
CN208973296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榨汁机
CN109780618A (zh) 降温构件及油汀取暖器
CN210197366U (zh) 一种烹饪装置及加热系统
CN215383326U (zh) 扒炉
CN201595718U (zh) 一种防干烧食品加工机
CN111385933A (zh) 微波加热设备
CN211242850U (zh) 一种液体加热器
CN201595717U (zh) 一种新型食品加工机
CN206361746U (zh) 一种具有高效散热电陶炉
CN215899443U (zh) 一种加热装置和烹饪设备
CN218683859U (zh) 一种蒸汽空气炸锅
CN211609323U (zh) 一种食品加工机
CN210989689U (zh) 一种电热杯的发热体装配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