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83326U - 扒炉 - Google Patents

扒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83326U
CN215383326U CN202120298654.2U CN202120298654U CN215383326U CN 215383326 U CN215383326 U CN 215383326U CN 202120298654 U CN202120298654 U CN 202120298654U CN 215383326 U CN215383326 U CN 2153833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ystal plate
shell
plate assembly
oil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29865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燕平
林埠
温建校
陈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Rnice Commercial Residential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Rnice Commercial Residential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Rnice Commercial Residential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Rnice Commercial Residential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29865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833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833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833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aking, Grill, Roas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扒炉,其包括:壳体、晶体板组件和电热机构,所述壳体接地;晶体板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晶体板组件和所述壳体电连接;电热机构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电热机构能够对所述晶体板组件进行加热。电热机构对晶体板组件加热时,将会使得晶体板组件处于高温状态。高温状态下的晶体板组件,容易被热击穿而导致带电。晶体板组件则能够通过与壳体的电导通实现接地效果,从而使得晶体板组件上可能附带的电引导到地面上,以避免晶体板组件发生漏电等安全问题。

Description

扒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炉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扒炉。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现有的炉具中,尤其是在扒炉这样的烤炉中,通常是通过电热件对承载食物的晶体板进行加热,从而进行烧烤的。在烤肉的过程中,温度需要逐渐加大,而升温的过程中就需要持续加大电热件的电压。高温的情况可能使得晶体板被高温热击穿,高温热击穿则会使本应绝缘的晶体板发生漏电的问题,从而对使用者造成安全威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扒炉,能够避免晶体板漏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扒炉,包括:壳体、晶体板组件和电热机构,所述壳体接地;晶体板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晶体板组件和所述壳体电连接;电热机构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电热机构能够对所述晶体板组件进行加热。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扒炉,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电热机构对晶体板组件加热时,将会使得晶体板组件处于高温状态。高温状态下的晶体板组件,容易被热击穿而导致带电。晶体板组件则能够通过与壳体的电导通实现接地效果,从而使得晶体板组件上可能附带的电引导到地面上,以避免晶体板组件发生漏电等安全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晶体板组件包括第一晶板和第二晶板,所述电热机构、所述第二晶板和所述第一晶板依次连接,所述第一晶板与所述外壳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壳上设置有接地导线,第一晶板通过所述接地导线与所述外壳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热机构包括设置于第二晶板上的发热膜,所述发热膜镀于所述第二晶板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排油机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排油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导油孔,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加热区,所述导油孔延伸至所述加热区;所述晶体板组件位于所述加热区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上活动设置有油盒,所述油盒上设置有接油口,所述油盒能够带动所述接油口运动至与所述导油孔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内设置有隔热板,所述壳体的表面设置有加热区,所述晶体板组件安装于所述加热区内,所述隔热板遮挡所述加热区和所述壳体的内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排热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排热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排热风机,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和排热口,所述排热风机位于所述进风口处。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扒炉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示出的扒炉的分解的示意图;
图3为图1示出的扒炉的底部的示意图;
图4为图1示出的扒炉的截面的示意图;
图5为图4示出的A处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100为壳体,110为进风口,150为围挡板,155为安装台阶,170为支撑件,190为排热口,200为晶体板组件,230为第一晶板,270为第二晶板,300为排油机构,310为导油孔,320为油盒,325为接油口,327为提手,400为控制器,500为隔热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一种扒炉,包括:壳体100、晶体板组件200和电热机构;壳体100接地;晶体板组件200,设置在壳体100上,晶体板组件200和壳体100电连接;电热机构设置在壳体100内,电热机构能够对晶体板组件200进行加热。电热机构对晶体板组件200加热时,将会使得晶体板组件200处于高温状态。高温状态下的晶体板组件200,容易被热击穿而导致带电。晶体板组件200则能够通到壳体100实现晶体板组件200与大地的电连接,进而使得晶体板组件200上可能附带的电引导到地面上,以避免晶体板组件200发生漏电等问题。
在某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晶体板组件200包括第一晶板230和第二晶板270,电热机构、第二晶板270和第一晶板230依次连接,第一晶板230与壳体100电连接。第二晶板270与电热机构连接并负责发热,第一晶板230接收第二晶板270传递过来的热量之后,可以烤熟食物,从而实现对食物的烹饪。由于第二晶板270与第一晶板230连接,因此电热机构的电可能在热击穿效应下通过第二晶板270传递到第一晶板230上。接地机构则能够将第一晶板230上的电导向大地,从而避免第一晶板230对使用者造成安全威胁。
在某些实施例中,外壳上设置有接地导线,第一晶板230通过接地导线与接地部电连接。接地导线可以直接、有效地对第一晶板230和接地部进行电连接,从而确保第一晶板230成功接地,进而防止第一晶板230发生漏电的问题。
在某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电热机构包括设置于第二晶板270上的发热膜,发热膜镀于第二晶板270上。发热膜即是由电绝缘材料与封装其内的发热电阻材料组成的平面型发热元件。发热膜具有导热快、使用寿命长、电能转换效率高和热能损失小等优点。
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二晶板270的背面镀有一层银粉。银粉可以作为防护层,从而对发热膜进行保护,以避免发热膜受到损坏。
可以预想的是,电热机构也可以由其他部件组成,比如发热铜管等。具体的实施方式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做相应的调整,在此不做限制。
在某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壳体100上设置有排油机构300。排油机构300能够将壳体100上的油排走,从而避免烤食物时各种油脂堆积过多而导致的卫生和安全问题。
在某些实施例中,参照图4,排油机构300包括设置在壳体100上的导油孔310,壳体100上设置有加热区,导油孔310延伸至加热区;晶体板组件200位于加热区内。晶体板组件200对食物进行加热烹饪的时候,食物内的油或者添加到食物上的油将会
在某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壳体100上活动设置有油盒320,油盒320上设置有接油口325,油盒320能够带动接油口325运动至与导油孔310连通。接油口325运动至于导油孔310连通后,导油孔310内的油将会流入到油盒320中。通过在烹饪后将油盒320取出,即可直接、有效地实现对油的排除。
在某些实施例中,参照图3,壳体100内设置有隔热板500,壳体100的表面设置有加热区,晶体板组件200安装于加热区内,隔热板500遮挡加热区和壳体100的内部。隔热板500可以减少从加热区内散发到壳体100内部的热量,从而避免壳体100内的各个部件受热损坏。
具体地,壳体100的上部设置有围挡板150,围挡板150在壳体100上围出加热区。
进一步地,围挡板150的下边缘处设置有折边,折边配合围挡板150本体形成有安装台阶155,晶体板组件200安置于安装台阶155上,隔热板500固定于折边的下表面。
再进一步地,折边的下表面上连接有支撑件170,支撑件170与壳体100的下部相连接,并对折边和围挡板150进行支撑。
在某些实施例中,参照图3,壳体100内设置有排热组件。排热组件可以加快热量排出壳体100的速度,从而进一步地减少壳体100内的各个部件的受热量。
在某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排热组件包括设置于壳体100内的排热风机,壳体100上设置有进风口110和排热口190,排热风机位于进风口110处。排热风机运作后,将会带动空气在进风口110和排热口190之间快速流动。流动的空气将会带走壳体100内的热量,从而使得壳体100的内部得到迅速的降温,进而避免壳体100内的各个部件因受热而损坏。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一种扒炉,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0),所述壳体(100)接地;
晶体板组件(200),设置在所述壳体(100)上,所述晶体板组件(200)和所述壳体(100)电连接;
电热机构,设置在所述壳体(100)内,所述电热机构能够对所述晶体板组件(200)进行加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扒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晶体板组件(200)包括第一晶板(230)和第二晶板(270),所述电热机构、所述第二晶板(270)和所述第一晶板(230)依次连接,所述第一晶板(230)与所述壳体(100)电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扒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100)上设置有接地导线,所述第一晶板(230)通过所述接地导线与所述壳体(100)电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扒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热机构包括设置于第二晶板(270)上的发热膜,所述发热膜镀于所述第二晶板(270)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扒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100)上设置有排油机构(300)。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扒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油机构(300)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100)上的导油孔(310),所述壳体(100)上设置有加热区,所述导油孔(310)延伸至所述加热区;所述晶体板组件(200)位于所述加热区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扒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100)上活动设置有油盒(320),所述油盒(320)上设置有接油口(325),所述油盒(320)能够带动所述接油口(325)运动至与所述导油孔(310)连通。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扒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100)内设置有隔热板(500),所述壳体(100)的表面设置有加热区,所述晶体板组件(200)安装于所述加热区内,所述隔热板(500)遮挡所述加热区和所述壳体(100)的内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扒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100)内设置有排热组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扒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热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100)内的排热风机,所述壳体(100)上设置有进风口(110)和排热口(190),所述排热风机位于所述进风口(110)处。
CN202120298654.2U 2021-02-02 2021-02-02 扒炉 Active CN2153833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98654.2U CN215383326U (zh) 2021-02-02 2021-02-02 扒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98654.2U CN215383326U (zh) 2021-02-02 2021-02-02 扒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83326U true CN215383326U (zh) 2022-01-04

Family

ID=796664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298654.2U Active CN215383326U (zh) 2021-02-02 2021-02-02 扒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833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48191A (zh) 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烤箱
CN108151087A (zh) 微波烹饪器具
CN215383326U (zh) 扒炉
CN205795554U (zh) 一种用于料理机的主机及具有其的料理机
CN208025573U (zh) 微波炉
US20060151471A1 (en) Cooking apparatus
JP2008202928A (ja) 電磁用無煙調理器具。
CN112361397A (zh) 烹饪设备及烹饪系统
CN217423344U (zh) 用于集成灶的散热机构及集成灶
CN101839246A (zh) 微波炉的散热风扇结构
CN210891802U (zh) 用于烹饪装置的门体组件和烹饪装置
CN212261176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14906080U (zh) 烹饪器具
CN205842776U (zh) 烹饪装置
CN210611906U (zh) 一种冷却效果好的食物处理机
CN112790621A (zh) 热风组件及烹饪设备
CN219589004U (zh) 一种凹盘形的电磁炉的散热结构
CN220832760U (zh) 空气炸锅
CN213721516U (zh) 一种空气烤箱
CN216090154U (zh) 热风组件及烹饪装置
CN217843984U (zh) 一种电磁炉
CN221763603U (zh) 电磁炉
CN215112777U (zh) 底板组件及烹饪装置
CN210624611U (zh) 电陶炉
KR102064802B1 (ko) 효율적인 냉각구조를 갖는 유도가열 조리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