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079629U - 具有副电池包的电动汽车 - Google Patents

具有副电池包的电动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079629U
CN209079629U CN201821890521.9U CN201821890521U CN209079629U CN 209079629 U CN209079629 U CN 209079629U CN 201821890521 U CN201821890521 U CN 201821890521U CN 209079629 U CN209079629 U CN 2090796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ondary cell
cell packet
spirally connected
crushed
fixed br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89052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志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ways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iways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ways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ways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89052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0796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0796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0796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fuge Islands, Traffic Blockers, Or Guard Fen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具有副电池包的电动汽车,包括两纵梁,分别自车架向车尾方向平行延展;后防撞梁,后防撞梁的两端分别与两纵梁向车尾的端部固定;一副电池包,设置在两纵梁之间;两个可压溃固定支架,分别连接副电池包的两侧与两纵梁,可压溃固定支架具有至少一压溃槽,压溃槽的开口方向朝向车尾方向;两传力管梁,传力管梁的第一端与可压溃固定支架、副电池包共同固定,第二端连接后防撞梁;以及两个限位支架,分别连接副电池包的两侧与两纵梁,限位支架与纵梁的连接部位于可压溃固定支架背离车尾方向的一侧。本实用新型中的副电池包能在发生后碰时,可压溃固定支架溃缩带动副电池前移躲避后碰的直接冲击,提高安全性。

Description

具有副电池包的电动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结构领域,具体地说,涉及具有副电池包的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走进千家万户,如何解决电动汽车所带来的安全问题,成为汽车行业的难点。发生电动车自燃起火的事件也屡见不鲜,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究其缘由,绝大部分是因为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受到外力撞击,导致电池组受挤压变形,进而起火爆炸,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保证续航的同时又能降低安全风险,电池包的布置和安装防护结构的合理设计在电动汽车研发过程中至关重要。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副电池包的电动汽车。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副电池包的电动汽车,能够在发生严重的后碰工况,后防撞梁变形的同时会第一时间推动电池包支架的溃缩带动副电池前移,尽可能躲避后碰的直接冲击,避免产生急剧的变形而引发的起火、爆炸等事故,大大提高了电动汽车发生碰撞之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副电池包的电动汽车,包括:
两纵梁,分别自车架向车尾方向平行延展;
后防撞梁,所述后防撞梁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纵梁向车尾的端部固定;
一副电池包,设置在两所述纵梁之间;
两个可压溃固定支架,分别连接所述副电池包的两侧与两所述纵梁,所述可压溃固定支架具有至少一压溃槽,所述压溃槽的开口方向朝向所述车尾方向;
两传力管梁,所述传力管梁的第一端与所述可压溃固定支架、副电池包共同固定,第二端连接所述后防撞梁;以及
两个限位支架,分别连接所述副电池包的两侧与两所述纵梁,所述限位支架与所述纵梁的连接部位于所述可压溃固定支架背离所述车尾方向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限位支架包括限位卡口和第一螺接底座;
所述限位卡口与所述副电池包的两侧连接;
所述第一螺接底座与所述纵梁螺接。
优选地,所述可压溃固定支架还包括螺接肩台以及第二螺接底座;
所述螺接肩台的螺接孔与所述副电池包的两侧、传力管梁共同螺接;
所述第二螺接底座的螺接孔与所述纵梁螺接,所述螺接肩台的螺接孔的方向与所述第二螺接底座的螺接孔的方向平行。
优选地,所述压溃槽的开口深度小于所述可压溃固定支架的沿所述车身的长度方向的厚度的50%;
所述压溃槽的开口的宽度小于所述可压溃固定支架的沿所述车身的高度方向的高度的25%。
优选地,所述副电池包的两侧分别设有耳板和螺接板;
所述耳板与所述限位支架连接,所述螺接板与所述可压溃固定支架的螺接肩台、所述传力管梁的第一端共同螺接。
优选地,所述传力管梁的第一端位于所述螺接肩台之上;
所述螺接板位于所述传力管梁的第一端之上。
优选地,所述传力管梁包括设置于第一端的扁平状的第一螺接座、设置于第二端的扁平状的第二螺接座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螺接座和第二螺接座的管状的传力连管。
优选地,所述第一螺接座的离地高度大于所述第二螺接座的离地高度。
优选地,所述车尾受撞击时,所述可压溃固定支架溃缩,带动所述副电池包向车头方向移动。
优选地,所述副电池包向车头方向前倾。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副电池包的电动汽车中副电池包的安装结构为压溃式,一旦发生严重的后碰工况,后防撞梁变形的同时会第一时间推动电池包支架的溃缩。随着后防撞梁和后纵梁的溃缩,副电池包在吸收少部分能量击溃安装支架的同时,跟着溃缩的趋势前移,尽可能的躲避后碰的直接冲击,避免产生急剧的变形,从而引发起火、爆炸等事故。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副电池包的电动汽车后部车架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副电池包的电动汽车中副电池包的安装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副电池包与限位支架连接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副电池包与可压溃固定支架连接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可压溃固定支架的示意图;以及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传力管梁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 第一纵梁
2 第二纵梁
3 限位支架
31 限位卡口
32 第一螺接底座
4 可压溃固定支架
41 螺接肩台
42 第二螺接底座
43 压溃槽
5 副电池包
51 耳板
52 螺接板
6 传力管梁
61 第一螺接座
62 传力连管
63 第二螺接座
7 后防撞梁
10 车架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副电池包的电动汽车后部车架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副电池包的电动汽车中副电池包的安装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副电池包的电动汽车,包括:第一纵梁1、第二纵梁2、两个限位支架3、两个可压溃固定支架4、一副电池包5、两传力管梁6以及后防撞梁7。第一纵梁1和第二纵梁2分别自车架10向车尾方向平行延展。后防撞梁7的两端分别与两纵梁向车尾的端部固定。副电池包5设置在两纵梁之间。两个可压溃固定支架4分别连接副电池包5的两侧与两纵梁,可压溃固定支架4具有至少一压溃槽 43,压溃槽的开口方向朝向车尾方向。传力管梁6的第一端与可压溃固定支架4、副电池包5共同固定,第二端连接后防撞梁7。两个限位支架 3分别连接副电池包5的两侧与两纵梁,限位支架3与纵梁的连接部位于可压溃固定支架4背离车尾方向的一侧。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副电池包与限位支架连接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限位支架3包括限位卡口31和第一螺接底座32。限位卡口31与副电池包5的两侧连接。第一螺接底座32与纵梁螺接。副电池包5的两侧分别设有耳板51和螺接板52。耳板51与限位支架3连接。限位支架3的限位卡口31卡合耳板51的两面,形成一定夹持力,但是在发生严重的后碰工况时,副电池包5跟着可压溃固定支架4溃缩的趋势前移时,副电池包5的耳板51会克服夹持力向前移动。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副电池包与可压溃固定支架连接的示意图。图5 是本实用新型中可压溃固定支架的示意图。如图4和5所示,可压溃固定支架4还包括螺接肩台41以及第二螺接底座42。螺接肩台41的螺接孔与副电池包5的两侧、传力管梁6共同螺接。第二螺接底座42的螺接孔与纵梁螺接,螺接肩台41的螺接孔的方向与第二螺接底座42的螺接孔的方向平行。副电池包5的两侧的螺接板52与可压溃固定支架4的螺接肩台41、传力管梁6的第一端共同螺接。传力管梁6的第一端位于螺接肩台41之上,螺接板52位于传力管梁6的第一端之上。本实用新型中在发生严重的后碰工况时,后防撞梁7变形的同时会第一时间推动可压溃固定支架4的溃缩发生形变,随着后防撞梁7和后纵梁的溃缩,副电池包 5在吸收少部分能量击溃可压溃固定支架4的同时,跟着溃缩的趋势前移,尽可能的躲避后碰的直接冲击,避免产生急剧的变形,从而引发起火、爆炸等事故。
在一个优选例中,压溃槽43的开口深度D小于可压溃固定支架4的沿车身的长度方向的厚度W的50%,以便控制所述可压溃固定支架4的压溃程度和方向,但不以此为限。
在另一个优选例中,压溃槽43的开口的宽度C小于可压溃固定支架 4的沿车身的高度方向的高度Y的25%,以便控制所述可压溃固定支架4 的压溃程度和方向,但不以此为限。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传力管梁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中传力管梁6包括设置于第一端的扁平状的第一螺接座61、设置于第二端的扁平状的第二螺接座63以及连接第一螺接座61和第二螺接座63的管状的传力连管62。第一螺接座61的离地高度大于第二螺接座63的离地高度,传力连管62的延展方向为斜向,自高处的第一螺接座61连接到低处的第二螺接座63,以便控制可压溃固定支架4的压溃方向。车尾受撞击时,可压溃固定支架4溃缩,带动副电池包5向车头方向移动,保证副电池包5向车头方向前倾。
当有外力撞击到后防撞梁7时,后防撞梁7受力前移挤压吸能致使吸能盒受力变形前移,后防撞梁7带动传力管梁6受力压迫可压溃固定支架 4,可压溃固定支架4受到传力管梁6的压力致使它受力变形成前倾角度,发生前倾位移,大大缓解了因外力碰撞对副电池包5的激烈冲击力量,从而达到提高汽车电池的使用安全性。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副电池包的电动汽车,本实用新型的副电池包的安装结构为压溃式,一旦发生严重的后碰工况,后防撞梁变形的同时会第一时间推动电池包支架的溃缩。随着后防撞梁和后纵梁的溃缩,副电池包在吸收少部分能量击溃安装支架的同时,跟着溃缩的趋势前移,尽可能的躲避后碰的直接冲击,避免产生急剧的变形,从而引发起火、爆炸等事故,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且安装操作便捷。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具有副电池包的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纵梁,分别自车架(10)向车尾方向平行延展;
后防撞梁(7),所述后防撞梁(7)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纵梁向车尾的端部固定;
一副电池包(5),设置在两所述纵梁之间;
两个可压溃固定支架(4),分别连接所述副电池包(5)的两侧与两所述纵梁,所述可压溃固定支架(4)具有至少一压溃槽(43),所述压溃槽的开口方向朝向所述车尾方向;
两传力管梁(6),所述传力管梁(6)的第一端与所述可压溃固定支架(4)、副电池包(5)共同固定,第二端连接所述后防撞梁(7);以及
两个限位支架(3),分别连接所述副电池包(5)的两侧与两所述纵梁,所述限位支架(3)与所述纵梁的连接部位于所述可压溃固定支架(4)背离所述车尾方向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副电池包的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支架(3)包括限位卡口(31)和第一螺接底座(32);
所述限位卡口(31)与所述副电池包(5)的两侧连接;
所述第一螺接底座(32)与所述纵梁螺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副电池包的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压溃固定支架(4)还包括螺接肩台(41)以及第二螺接底座(42);
所述螺接肩台(41)的螺接孔与所述副电池包(5)的两侧、传力管梁(6)共同螺接;
所述第二螺接底座(42)的螺接孔与所述纵梁螺接,所述螺接肩台(41)的螺接孔的方向与所述第二螺接底座(42)的螺接孔的方向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副电池包的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溃槽(43)的开口深度小于所述可压溃固定支架(4)的沿车身的长度方向的厚度的50%;
所述压溃槽(43)的开口的宽度小于所述可压溃固定支架(4)的沿所述车身的高度方向的高度的25%。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副电池包的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副电池包(5)的两侧分别设有耳板(51)和螺接板(52);
所述耳板(51)与所述限位支架(3)连接,所述螺接板(52)与所述可压溃固定支架(4)的螺接肩台(41)、所述传力管梁(6)的第一端共同螺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副电池包的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力管梁(6)的第一端位于所述螺接肩台(41)之上;
所述螺接板(52)位于所述传力管梁(6)的第一端之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副电池包的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力管梁(6)包括设置于第一端的扁平状的第一螺接座(61)、设置于第二端的扁平状的第二螺接座(63)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螺接座(61)和第二螺接座(63)的管状的传力连管(6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副电池包的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接座(61)的离地高度大于所述第二螺接座(63)的离地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副电池包的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尾受撞击时,所述可压溃固定支架(4)溃缩,带动所述副电池包(5)向车头方向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副电池包的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副电池包(5)向车头方向前倾。
CN201821890521.9U 2018-11-16 2018-11-16 具有副电池包的电动汽车 Active CN2090796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90521.9U CN209079629U (zh) 2018-11-16 2018-11-16 具有副电池包的电动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90521.9U CN209079629U (zh) 2018-11-16 2018-11-16 具有副电池包的电动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079629U true CN209079629U (zh) 2019-07-09

Family

ID=671244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890521.9U Active CN209079629U (zh) 2018-11-16 2018-11-16 具有副电池包的电动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07962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76653A (zh) * 2019-11-01 2021-05-11 爱驰汽车有限公司 电池快换系统以及电动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76653A (zh) * 2019-11-01 2021-05-11 爱驰汽车有限公司 电池快换系统以及电动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96982B (zh) 一种防爬吸能装置
CN102975771A (zh) 三轮式汽车的管式车架结构
CN204249970U (zh) 一种多级吸能式汽车前防撞梁
CN201136513Y (zh) 车体吸能装置
CN209079629U (zh) 具有副电池包的电动汽车
CN105730386A (zh) 一种具有三重吸能效果的汽车防撞梁
CN208868154U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包碰撞保护装置
CN113428001B (zh) 一种氢燃料客车氢瓶系统保护装置
CN208149241U (zh) 一种汽车尾部保护装置
CN205574066U (zh) 一种汽车门槛的支撑板
CN208248129U (zh) 一种汽车前边梁加强板
CN110525204A (zh) 一种氢能汽车氢瓶组集成装置
CN207523801U (zh) 吸能结构及车辆
CN206734232U (zh) 格栅吸能式汽车保险杠
CN214028526U (zh) 一种班线大客车碰撞吸能机构
CN203005534U (zh) 一种汽车纵梁外板结构
CN108189792A (zh) 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的防撞钢梁
CN201882154U (zh) 汽车组合防撞系统
CN205468916U (zh) 一种具有三重吸能效果的汽车防撞梁
CN107972614A (zh) 内含弹压杆式二次吸能模型车辆前碰撞吸能装置及其方法
CN205997834U (zh) 一种吸能式保险杠
CN209757024U (zh) 多级吸能减震防撞梁结构
CN210734074U (zh) 一种前防撞梁结构及汽车
CN206254943U (zh) 一种载重汽车后保险杠
CN208931432U (zh) 一种汽车的纵梁前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131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709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40108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709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227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