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523801U - 吸能结构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吸能结构及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523801U CN207523801U CN201721188091.1U CN201721188091U CN207523801U CN 207523801 U CN207523801 U CN 207523801U CN 201721188091 U CN201721188091 U CN 201721188091U CN 207523801 U CN207523801 U CN 20752380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energy
- top plate
- vehicle
- endergonic struct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部件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吸能结构及车辆,其中,所述吸能结构包括车辆的门槛梁内板、设置在车辆的车身地板上的座椅横梁和吸能盒,所述吸能盒连接于所述座椅横梁的端部和所述门槛梁内板之间,所述吸能盒上形成有吸能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吸能结构,在门槛梁内板与座椅横梁之间设置吸能盒,通过吸能盒的吸能部可以吸收侧面碰撞能量,减少或避免座椅横梁发生形变,同时减少或避免座椅横梁的位移,以保护中通道结构,降低车辆碰撞时造成的部件损坏,降低维修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部件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吸能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汽车普及率越来越高,人们对汽车的安全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车辆生产也正在不断引入更加严格的安全碰撞测试。对于各种小型车辆来说,在发生意外碰撞事故时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护驾驶者的安全,同时尽可能地减少车辆主要部件的损坏,是现在车辆结构设计关注的重点。
其中,在车辆承受侧面碰撞时,车辆的座椅横梁需要充分、有效地吸收和传递侧面碰撞产生的碰撞能量,保证驾驶室的空间不会大幅减小,降低驾驶员受伤的可能性。在低速碰撞时,还需要考虑减少座椅横梁向内位移,以实现对中通道结构的保护,降低车辆损失,减小维修成本。
现有座椅横梁大多与门槛梁直接焊接,或者通过座椅安装支架将座椅横梁连接门槛梁。为了对座椅横梁与门槛梁的连接处进行加固,通过连接处增加焊接加强板或者连接板,其吸收碰撞能量的能力仍不能满足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吸能结构,以解决座椅横梁吸收侧面碰撞的能力不足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吸能结构,其中,所述吸能结构包括车辆的门槛梁内板、设置在车辆的车身地板上的座椅横梁和吸能盒,所述吸能盒连接于所述座椅横梁的端部和所述门槛梁内板之间,所述吸能盒上形成有吸能部。
进一步的,所述吸能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吸能盒的上侧的座椅安装支架,所述座椅安装支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座椅横梁,所述座椅安装支架的另一端连接于门槛梁内板,并且所述座椅安装支架连接于所述吸能盒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吸能盒包括顶板和两个侧板,所述侧板连接于所述顶板的两侧形成门形结构,所述顶板的一端和所述侧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座椅横梁,所述顶板的另一端和所述侧板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门槛梁内板,所述座椅安装支架连接于两个所述侧板,其中,所述吸能部包括形成在所述顶板上且与所述座椅横梁的长度方向垂直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在所述顶板和所述侧板上向内凹陷。
进一步的,所述顶板包括从其中一个所述侧板向另一个所述侧板依次排列的第一板段、第二板段以及第三板段,所述第二板段相对于所述第一板段和所述第三板段向内凹陷。
进一步的,所述顶板的另一端形成有顶板翻边,所述侧板的另一端形成有第一侧板翻边,所述顶板翻边和所述第一侧板翻边能够贴合连接于所述门槛梁内板。
进一步的,所述侧板远离所述顶板的侧边形成有第二侧板翻边,所述第二侧板翻边能够连接于所述车辆的车身地板。
进一步的,所述座椅横梁包括顶壁和两个侧壁,两个所述侧壁连接于所述顶壁的两侧形成门形结构,所述顶板贴合连接于所述顶壁,两个所述侧板分别贴合连接于两个所述侧壁。
进一步的,所述侧壁远离所述顶壁的侧边形成有侧壁翻边,所述侧壁翻边能够贴合连接于所述车辆的车身地板。
进一步的,所述座椅安装支架包括支架顶板、支架端板以及两个支架侧板,两个所述支架侧板分别连接于所述支架顶板的两侧,并且所述支架侧板连接于所述侧板和所述侧壁,所述支架顶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门槛梁内板,所述支架顶板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支架端板,所述支架端板的下侧边设置有端板翻边,所述端板翻边贴合连接于所述顶壁。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吸能结构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吸能结构,在门槛梁内板与座椅横梁之间设置吸能盒,通过吸能盒的吸能部可以吸收侧面碰撞能量,减少或避免座椅横梁发生形变,同时减少或避免座椅横梁的位移,以保护中通道结构,降低车辆碰撞时造成的部件损坏,降低维修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以解决车辆的座椅横梁吸收侧面碰撞的能力不足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门槛梁内板,其中,所述车辆设置有以上方案所述的吸能结构。
所述车辆与上述吸能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的吸能结构安装于车身地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的吸能结构安装于车身地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的吸能结构安装于车身地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的吸能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座椅横梁,2-吸能盒,3-座椅安装支架,11-顶壁,12-侧壁,13-侧壁翻边,21-顶板,22-侧板,22-顶板翻边,24-第一侧板翻边,25-第二侧板翻边,26-加强筋,31-支架顶板,32-支架侧板,33-支架端板,34-端板翻边, 4-车身地板,5-门槛梁内板,6-中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所提到的“上”、“下”表示车辆的座椅安装于车辆状态下的位置关系。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的座椅,其中,所述吸能结构包括车辆的门槛梁内板5、设置在车辆的车身地板4上的座椅横梁1和吸能盒2,所述吸能盒2连接于所述座椅横梁1的端部和所述门槛梁内板5之间,所述吸能盒 2上形成有吸能部。
所述座椅横梁1用于承载车辆的座椅,如图1、图2、图3所示,所述座椅横梁可以安装于车辆的车身地板4,实现对座椅的固定。其中,座椅横梁1的端部连接于吸能盒2,并可以通过吸能盒2连接于车辆的门槛梁内板 5,当车辆受到侧面碰撞时,所述门槛梁内板5受到碰撞而挤压吸能盒2,吸能盒2通过所述吸能部可以充分地吸收碰撞能量,减少传递到座椅横梁1的碰撞能量,一方面可以削弱到座椅横梁1的碰撞,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座椅横梁1的横向位移,特别的,座椅横梁1接合于车辆中部的中通道6,通过吸能盒可以减少座椅横梁1对中通道结构的碰撞,保护中通道6上的结构结构。
另外,所述吸能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吸能盒2的上侧的座椅安装支架3,所述座椅安装支架3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座椅横梁1,所述座椅安装支架3的另一端连接于门槛梁内板5,并且所述座椅安装支架3连接于所述吸能盒2 的两侧。座椅安装支架3为支撑座椅的结构,安装于所述座椅横梁的上侧,并且其一端连接于所述门槛梁内板5,另一端的下侧连接于座椅横梁1也就是说,座椅安装支架3在座椅横梁长度方向上的尺寸大于吸能盒2的尺寸,座椅安装支架3通过座椅横梁1和所述门槛梁内板5支撑,当然,吸能盒2 的两侧,即以下所述的两个侧板22也连接于座椅安装支架3。
具体的,如图2和图4所示,所述吸能盒2包括顶板21和两个侧板22,所述侧板22连接于所述顶板21的两侧形成门形结构,所述顶板21的一端和所述侧板2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座椅横梁1,所述顶板21的另一端和所述侧板22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门槛梁内板5,所述座椅安装支架3连接于两个所述侧板22,其中,所述吸能部包括形成在所述顶板上且与所述座椅横梁1 的长度方向垂直的加强筋26,所述加强筋26在所述顶板21和所述侧板22 上向内凹陷。如上所述吸能盒2包括一个顶板21和两个侧板22,并且通过连接于所述门槛梁内板5、车身地板4以及座椅横梁1形成盒状结构。另外,加强筋26可以通过冲压工艺形成,在顶板21和侧板22上形成外凹内凸的结构,加强筋26的延伸方向大致垂直于座椅横梁1的长度方向,当座椅横梁1承受侧面碰撞时,加强筋26可以产生微变形吸收碰撞能量。在形成的门形结构中,侧板22与顶板21的夹角可以为钝角。
另外,所述顶板21包括从其中一个所述侧板22向另一个所述侧板22 依次排列的第一板段、第二板段以及第三板段,所述第二板段相对于所述第一板段和所述第三板段向内凹陷。第二板段为类似于加强筋26的结构,但其宽度相对较大,对顶板21沿宽度方向从一个侧板22指向另一个侧板22 的方向的加强作用更大,从而可以对顶板21的变形方向进行引导,使得顶板21更倾向于沿座椅横梁1的长度方向变形,顶板21更倾向于通过加强筋 26的变形来吸收碰撞能量,更好地吸收沿座椅横梁1的长度方向的碰撞,保护座椅横梁1。
另外,所述顶板21的另一端形成有顶板翻边23,所述侧板22的另一端形成有第一侧板翻边24,所述顶板翻边23和所述第一侧板翻边24能够贴合连接于所述门槛梁内板5。顶板翻边23和第一侧板翻边24用于连接到所述门槛梁内板5,实现所述座椅横梁与所述门槛梁内板5的连接。其中,顶板翻边23和第一侧板翻边24可以焊接连接于所述门槛梁内板5,也可以通过螺栓、螺钉等螺接于所述门槛梁内板5。
此外,所述侧板22远离所述顶板21的侧边形成有第二侧板翻边25,所述第二侧板翻边25能够连接于所述车辆的车身地板4。第二侧板翻边25可以将所述吸能盒2连接于车辆的车身地板4,第二侧板翻边25与车身地板4 的连接方式可以为焊接,也可以通过螺栓、螺钉等可拆卸地连接。
另外,所述座椅横梁1包括顶壁11和两个侧壁12,两个所述侧壁12 连接于所述顶壁11的两侧形成门形结构,所述顶板21贴合连接于所述顶壁 11,两个所述侧板22分别贴合连接于两个所述侧壁12。座椅横梁1为与吸能盒2类似的门形结构,座椅横梁1贴合安装于车身地板4,围成空腔结构,也可以吸收碰撞能量。其中,座椅横梁1与吸能盒贴合连接,具体地,顶板 21可以贴合于顶壁11,侧板22对应地贴合于侧壁12,顶板21与顶壁11 可以焊接连接,也可以通过螺栓、螺钉等可拆卸地连接,侧板22与侧壁12 也可以为类似的连接方式。
具体的,所述侧壁12远离所述顶壁11的侧边形成有侧壁翻边13,所述侧壁翻边13能够贴合连接于所述车辆的车身地板4。侧壁翻边13为与第二侧板翻边25类似的结构,用于将座椅横梁1连接到所述车身地板4上,侧壁翻边13与车身地板4的连接方式可以为焊接,或者通过螺栓、螺钉等可拆卸地连接。
具体的,如图3所示,所述座椅安装支架3包括支架顶板31、支架端板 33以及两个支架侧板32,两个所述支架侧板32分别连接于所述支架顶板31 的两侧,并且所述支架侧板32连接于所述侧板22和所述侧壁12,所述支架顶板3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门槛梁内板5,所述支架顶板31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支架端板33,所述支架端板33的下侧边设置有端板翻边34,所述端板翻边34贴合连接于所述顶壁11。支架侧板32、支架顶板31、支架端板33 与所述门槛梁内板5以及所述座椅横梁共同限定形成为盒式结构,可以吸收碰撞能量。其中,支架顶板31上可以形成安装孔,以连接于所述座椅的主体结构,支架侧板32贴合连接于侧板22以及侧壁12,其连接方式可以为焊接或通过螺纹件连接。支架顶板31靠近门槛梁内板5的一端可以形成端板翻边34,端板翻边34贴合连接于门槛梁内板5,支架端板33的下侧边上也可以形成有翻边结构,所述翻边结构可以贴合于座椅横梁1的顶壁11,并以焊接或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其中,所述车辆设置有以上方案所述的吸能结构。所述座椅横梁1的另一端接合于中通道6,通过吸能盒2 的吸能作用,可以保护座椅横梁1以及中通道6。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结构包括车辆的门槛梁内板(5)、设置在车辆的车身地板(4)上的座椅横梁(1)和吸能盒(2),所述吸能盒(2)连接于所述座椅横梁(1)的端部和所述门槛梁内板(5)之间,所述吸能盒(2)上形成有吸能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吸能盒(2)的上侧的座椅安装支架(3),所述座椅安装支架(3)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座椅横梁(1),所述座椅安装支架(3)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门槛梁内板(5),并且所述座椅安装支架(3)连接于所述吸能盒(2)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盒(2)包括顶板(21)和两个侧板(22),所述侧板(22)连接于所述顶板(21)的两侧形成门形结构,所述顶板(21)的一端和所述侧板(2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座椅横梁(1),所述顶板(21)的另一端和所述侧板(22)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门槛梁内板(5),所述座椅安装支架(3)连接于两个所述侧板(22),其中,所述吸能部包括形成在所述顶板(21)和所述侧板(22)上且与所述座椅横梁(1)的长度方向垂直的加强筋(26),所述加强筋(26)在所述顶板(21)和所述侧板(22)上向内凹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21)包括从其中一个所述侧板(22)向另一个所述侧板(22)依次排列的第一板段、第二板段以及第三板段,所述第二板段相对于所述第一板段和所述第三板段向内凹陷。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21)的另一端形成有顶板翻边(23),所述侧板(22)的另一端形成有第一侧板翻边(24),所述顶板翻边(23)和所述第一侧板翻边(24)能够贴合连接于所述门槛梁内板(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22)远离所述顶板(21)的侧边形成有第二侧板翻边(25),所述第二侧板翻边(25)能够连接于所述车身地板(4)。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横梁(1)包括顶壁(11)和两个侧壁(12),两个所述侧壁(12)连接于所述顶壁(11)的两侧形成门形结构,所述顶板(21)贴合连接于所述顶壁(11),两个所述侧板(22)分别贴合连接于两个所述侧壁(1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12)远离所述顶壁(11)的侧边形成有侧壁翻边(13),所述侧壁翻边(13)能够贴合连接于所述车辆的车身地板(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安装支架(3)包括支架顶板(31)、支架端板(33)以及两个支架侧板(32),两个所述支架侧板(32)分别连接于所述支架顶板(31)的两侧,并且所述支架侧板(32)连接于所述侧板(22)和所述侧壁(12),所述支架顶板(3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门槛梁内板(5),所述支架顶板(31)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支架端板(33),所述支架端板(33)的下侧边设置有端板翻边(34),所述端板翻边(34)贴合连接于所述顶壁(11)。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设置有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吸能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188091.1U CN207523801U (zh) | 2017-09-15 | 2017-09-15 | 吸能结构及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188091.1U CN207523801U (zh) | 2017-09-15 | 2017-09-15 | 吸能结构及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523801U true CN207523801U (zh) | 2018-06-22 |
Family
ID=625685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188091.1U Active CN207523801U (zh) | 2017-09-15 | 2017-09-15 | 吸能结构及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523801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002375A (zh) * | 2020-11-16 | 2021-06-22 | 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汽车座椅横梁结构 |
CN114475810A (zh) * | 2022-02-18 | 2022-05-13 | 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 地板总成及车辆 |
CN117968569A (zh) * | 2024-04-01 | 2024-05-03 | 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武汉)有限公司 | 一种车辆座椅安装支架的轮廓检测方法 |
-
2017
- 2017-09-15 CN CN201721188091.1U patent/CN20752380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002375A (zh) * | 2020-11-16 | 2021-06-22 | 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汽车座椅横梁结构 |
CN114475810A (zh) * | 2022-02-18 | 2022-05-13 | 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 地板总成及车辆 |
CN117968569A (zh) * | 2024-04-01 | 2024-05-03 | 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武汉)有限公司 | 一种车辆座椅安装支架的轮廓检测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210024B1 (ko) | 차체의 전방 연결구조 | |
CN207523801U (zh) | 吸能结构及车辆 | |
CN106696982B (zh) | 一种防爬吸能装置 | |
CN206141484U (zh) | 一种铝合金保险杠防撞梁 | |
CN105966417A (zh) | 轨道车辆用导向式防爬吸能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轨道车辆 | |
CN205574062U (zh) | 一种汽车的门槛结构 | |
CN205059492U (zh) | 一种车辆及前防撞梁总成 | |
CN209757255U (zh) | 一种汽车车身骨架 | |
CN107487368B (zh) | 前纵梁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身 | |
CN110789479A (zh) | 车身前端防撞装置 | |
CN213083094U (zh) | 一种汽车前保险杠防撞梁 | |
EP4393794A1 (en) | Vehicle engine cabin structure and vehicle | |
CN209126810U (zh) | 汽车前纵梁结构以及包括其的汽车 | |
CN215284690U (zh) | 汽车防撞梁总成及车辆 | |
CN215706156U (zh) | 车身前部结构及车辆 | |
CN209833565U (zh) | 一种汽车门槛防撞盒总成 | |
CN107662566B (zh) | 防撞梁总成及车辆 | |
CN208452936U (zh) | 一种汽车的碰撞吸能装置及汽车 | |
KR101369725B1 (ko) | 차량용 크래쉬박스 | |
CN103085741B (zh) | 一种吸能块及具有吸能块的保险杠装置 | |
CN221418175U (zh) | 碰撞吸能结构、门槛梁结构、车身结构及汽车 | |
CN206067920U (zh) | 车辆前纵梁内侧板加强板 | |
CN211519659U (zh) | 一种汽车侧围柱碰电池保护加强结构 | |
CN113978564B (zh) | 一种商用车车身的前部碰撞吸能结构及平头商用车 | |
CN219382608U (zh) | 车身前部结构及汽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