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003885U - 餐具清洗机 - Google Patents

餐具清洗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003885U
CN209003885U CN201821258309.0U CN201821258309U CN209003885U CN 209003885 U CN209003885 U CN 209003885U CN 201821258309 U CN201821258309 U CN 201821258309U CN 209003885 U CN209003885 U CN 2090038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wash water
ejected wash
discharge outlet
cleaning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25830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森川悠
的场识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0038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0038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ashing And Drying Of Tableware (AREA)
  • Cleaning By Liquid Or Steam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餐具清洗机。餐具清洗机包括:清洗槽,其用于收纳餐具等被清洗物;清洗装置,其收纳在清洗槽内;排水口(19),其设于清洗槽的底部;以及清洗泵(22)。餐具清洗机还包括:清洗水循环路径(21),其连通排水口(19)与清洗泵(22);排水泵;排水路径,其连通排水口(19)与排水泵;以及过滤器(23),其装卸自如地固定于排水口(19)。排水口(19)具有使从上方流到排水口(19)的清洗水向周围扩散的清洗水扩散部(44d)。由此,能够实现能进行高效的剩菜、污垢的收集以及抑制剩菜和污垢向过滤器附着的餐具清洗机。

Description

餐具清洗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收纳于清洗槽内的餐具等被清洗物进行清洗的餐具清洗机。特别是,涉及一种餐具清洗机的排水口周围的结构。
背景技术
以往,为了使向机外的排水路径和清洗水循环路径与排水口连接、从在各条路径内流动的清洗水高效地收集剩菜、污垢,提出了一种具有多个过滤器的餐具清洗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图18是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餐具清洗机的载置有过滤器的排水口部的主要部分纵剖视图。
如图18所示,专利文献1的餐具清洗机在排水口部105配置有过滤器101。过滤器101由3种形成为一体的第1过滤器102~第3过滤器104构成。排水口部105与排水配管路径部106和清洗配管路径部107连接。在清洗运转时,清洗水通过第2过滤器103或第3过滤器104中的任一者。此时,清洗水中含有的剩菜、污垢被第2过滤器103或第3过滤器104中的任一者收集。并且,被收集了剩菜、污垢的清洗水经过清洗配管路径部107返回到清洗槽内,供于被清洗部的清洗。另一方面,在排水运转时,清洗水主要通过第1过滤器102。此时,清洗水中含有的剩菜、污垢被第1过滤器102收集。随后,被收集了剩菜、污垢的清洗水向机外排出。
但是,以往的餐具清洗机的结构在清洗运转时和在排水运转时,对于清洗水的流动都是放任自由的。因此,不易高效地利用构成过滤器101的第2过滤器103和第3过滤器104收集剩菜、污垢。另外,清洗水中含有的细碎的剩菜和污垢附着于第3过滤器104,因此第3过滤器104易于堵塞。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09825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餐具清洗机在排水口具有多个过滤器。由此,提供一种具有能够高效地收集剩菜、污垢,并且抑制剩菜和污垢向过滤器的附着的排水口周围的结构的餐具清洗机。
本实用新型的餐具清洗机包括:主体;清洗槽,其设于主体内,用于收纳被清洗物;清洗装置,其用于对收纳在清洗槽内的被清洗物进行清洗;排水口,其设于清洗槽的底部;以及清洗泵,其向清洗装置输送清洗槽内的清洗水。餐具清洗机还包括:清洗水循环路径,其连通排水口与清洗泵;排水泵,其将清洗槽内的清洗水排出到机外;排水路径,其连通排水口与排水泵;以及过滤器,其装卸自如地固定于排水口。并且,排水口具有使从上方流到排水口的清洗水向周围扩散的清洗水扩散部。采用该结构,在排水口具有过滤器和清洗水扩散部。由此,能够进行高效的剩菜、污垢的收集。此外,能够抑制剩菜和污垢向过滤器的附着。
进一步地,在将所述过滤器安装于所述排水口时,所述清洗水扩散部位于所述过滤器的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器含有:第1过滤器,其实质形成为圆筒状,并在外周部具有能供所述清洗水流通的许多个孔;以及第2过滤器,其实质形成为有底圆筒状,并在外周部具有能供所述清洗水流通的许多个孔,并且设于所述第1过滤器的内侧,在将所述过滤器安装于所述排水口时,所述清洗水扩散部位于所述第1过滤器的内侧且位于比所述第1过滤器的下端靠上侧的位置。
进一步地,在将所述过滤器安装于所述排水口时,所述清洗水扩散部位于所述第2过滤器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第2过滤器在底部具有第2清洗水扩散部,在将所述过滤器安装于所述排水口时,所述第2清洗水扩散部位于所述清洗水扩散部的正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排水口在上表面具有与所述清洗水循环路径连通的清洗水循环吸入口,在将所述过滤器安装于所述排水口时,所述第2清洗水扩散部位于比所述清洗水循环吸入口靠上侧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清洗水扩散部的主要部分形成为圆板状,圆板状的上表面构成为中心部高于外周部的凸面状。
进一步地,所述第2清洗水扩散部的主要部分形成为圆板状,圆板状的上表面构成为中心部高于外周部的凸面状。
附图说明
图1是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的上门体和下门体打开后的状态的正面外观立体图。
图2是上述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的背面外观立体图。
图3是上述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的主视图。
图4是上述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的主要部分主视剖视图。
图5是将上述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的上门体和下门体关闭后的状态的侧壁部剖视图。
图6是将上述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的上门体和下门体打开后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的上餐具筐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的下餐具筐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的清洗槽的积水部和排水口的结构的俯视剖视图。
图10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的清洗槽的积水部和排水口的结构的、拆掉了积水部盖的状态的俯视剖视图。
图11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的清洗槽的积水部和排水口的结构的图9的11-11剖视立体图。
图12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的清洗槽的积水部和排水口的结构的图9的12-12剖视立体图。
图13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的清洗槽的积水部和排水口的结构的图10的12-12剖视立体图。
图14是上述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的与剩菜过滤器相关的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15A是上述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的剩菜过滤器的卸下步骤的说明图。
图15B是上述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的剩菜过滤器的卸下步骤的说明图。
图15C是上述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的剩菜过滤器的卸下步骤的说明图。
图15D是上述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的剩菜过滤器的卸下步骤的说明图。
图16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的清洗和漂洗动作时的剩菜过滤器和排水口周围的清洗水的流动的说明图。
图17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的排水动作时的剩菜过滤器和排水口周围的清洗水的流动的说明图。
图18是以往的餐具清洗机的载置有过滤器的排水口部的主要部分纵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主体;2、清洗槽;2a、2b、内侧面;2c、干燥用空气吹出口;2d、干燥用空气吸入口;2e、鼓出部;3、开口部;4、上门体;4a、5a、内表面;5、下门体;5c、下端部;6、被清洗物;7、上餐具筐;8、下餐具筐;9、密封构件;10、门体开闭机构;11、门体打开按钮;12、门体锁定装置;13、操作显示部;14、第1旋转清洗喷嘴;15、第2旋转清洗喷嘴;16、固定清洗喷嘴;16a、垂直部位;16b、第1水平部位;16c、第2水平部位;17、第3旋转清洗喷嘴;17a、旋转清洗喷嘴导水路径;18、积水部;18a、开口部;18b、20a、凹部;19、排水口;20、积水部盖;20b、开口;20d、51b、52d、孔;20c、溢水口;20e、退避槽;21、清洗水循环路径;22、清洗泵;23、101、过滤器;25、加热器;26、排水路径;27、排水泵;29、温度传感器;30、干燥装置;31、风扇;32、送风配管;41、机外排水口;42、循环排水口;43、机外排水室;44、机外排水口轮廓;44a、外周面;44b、47a、上表面;44c、轴部;44d、清洗水扩散部;44e、圆周连接部;45、清洗水排水吸入口;46、循环排水室;47、循环排水口轮廓;47b、51e、内周部;47c、51c、连接部;47d、51j、52h、卡定部;48、清洗水循环吸入口;51、102、第1过滤器;51a、52b、外周部;51d、爪部;51f、第1卡合部;51g、第2卡合部;51i、引导部;52、103、第2过滤器;52a、主体部;52c、把手部;52e、底部;52f、第2清洗水扩散部;52g、狭缝;52i、槽部;52j、基部;65、透光部;73、83、侧面构件;77、上餐具筐主体;78、第1安置筐;79、第2安置筐;87、下餐具筐主体;88、第3安置筐;89、小物件盒;90、洗涤剂投入部;96、供水软管;97、排水软管;104、第3过滤器;105、排水口部;106、排水配管路径部;107、清洗配管路径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另外,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首先,使用图1~图6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的概略结构。
图1是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的上门体和下门体打开后的状态的正面外观立体图。图2是上述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的背面外观立体图。图3是上述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的主视图。图4是上述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的主要部分主视剖视图。图5是将上述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的上门体和下门体关闭后的状态的侧壁部剖视图。图6是将上述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的上门体和下门体打开后的状态的侧视图。
如图1~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含有主体1和清洗槽2,该清洗槽2设在主体1的内部,例如由聚丙烯(PP)等树脂形成。清洗槽2在前表面具有用于取出、放入餐具等被清洗物6的开口部3。开口部3构成为能够利用上门体4和下门体5开闭。另外,上门体4和下门体5构成本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的门体。
在开口部3的周围的前表面配置有由例如硅酮橡胶等弹性体形成的密封构件9。密封构件9利用设于上门体4的上门体密封接受部(未图示)和设于下门体5的下门体密封接受部(未图示)构成开口部3的密封部。在上门体4的下端部配置有门体间密封构件(未图示)。在上门体4和下门体5关闭了开口部3时,门体间密封构件确保上门体4的下端部与下门体5的上端部之间的密封性。
上门体4和下门体5与图5所示的设于清洗槽2的左右的外侧壁的一对门体开闭机构10连结。门体开闭机构10使上门体4和下门体5联动地转动,进行开闭。此时,如图6所示,上门体4和下门体5敞开至上门体4的内表面4a和下门体5的内表面5a在开口部3的前侧下方成为朝上大致水平(包含水平)的状态的位置。并且,上门体4和下门体5在敞开状态下以上门体4重叠于下门体5之上的方式配置。也就是说,上门体4的内表面4a侧位于最上部。因此,上门体4的内表面4a易于被使用者看见。
如图3所示,上门体4具有透光部65。另一方面,下门体5的整面由例如聚丙烯(PP)等不透明的材质构成。
在下门体5的前表面配置有图3所示的门体打开按钮11。如图5所示,在清洗槽2的外侧壁设有门体锁定装置12。在上门体4和下门体5闭合了开口部3的状态下,门体锁定装置12将上门体4和下门体5锁定于清洗槽2。具体而言,当使用者推入门体打开按钮11时,解除门体锁定装置12对上门体4和下门体5的锁定。此时,下门体5的上端部5b以下端部5c为中心稍微向前方转动。由此,使用者能将手指搭在转动后的下门体5的上端部5b而容易地敞开上门体4和下门体5。
另外,敞开上门体4和下门体5的方式不限定于所述方式。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利用以下的方式进行敞开动作。
也就是说,首先,在上门体4和下门体5关闭着开口部3的状态下,预先沿开放方向对上门体4和下门体5弹性地施力。在施力后的状态下,利用门体锁定装置将上门体4和下门体5锁定于清洗槽2。由此,维持由上门体4和下门体5关闭了开口部3的状态。
接着,在要使上门体4和下门体5敞开的情况下,在所述锁定状态下,使用者推入门体打开按钮。由此,解除门体锁定装置的锁定。也就是说,也可以构成为利用预先沿开放方向对上门体4和下门体5施加的作用力,使上门体4和下门体5自动地打开至敞开状态。
另外,如图3所示,在下门体5的前表面配置有操作显示部13。操作显示部13与控制餐具清洗机的运转的控制部(未图示)电连接。操作显示部13与控制部互换与被清洗物6的清洗运转相关的信息。由此,控制部控制餐具清洗机的清洗步骤、漂洗步骤以及干燥步骤等,执行被清洗物6的清洗运转。
具体而言,首先,使用者对操作显示部13进行操作,输入运转程序的选择以及清洗、漂洗、干燥的时间、次数等条件。所输入的条件显示于操作显示部13。由此,使用者能够根据所显示的信息,确认自己选择的运转程序、运转状况等。
此外,清洗槽2在内部收纳有供餐具等被清洗物6安置的上餐具筐7和下餐具筐8。上餐具筐7和下餐具筐8分别独立地以能沿前后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承于清洗槽2的左右的内侧面2a、2b。由此,在敞开了上门体4和下门体5时,能够经由清洗槽2的开口部3向前方拉出上餐具筐7和下餐具筐8。
如上所述地构成本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的概略。
接下来,使用图7和图8详细说明上餐具筐7和下餐具筐8的结构。
图7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的上餐具筐7的结构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的下餐具筐8的结构的立体图。
首先,如图7所示,上餐具筐7含有上餐具筐主体77、第1安置筐78、第2安置筐79以及侧面构件73等。第1安置筐78载置于上餐具筐主体77的左侧。第2安置筐79载置于上餐具筐主体77的右侧。侧面构件73固定于上餐具筐主体77的左右端。另外,第1安置筐78构成为能够相对于上餐具筐主体77装卸。但是,通常,第1安置筐78在固定地安装于上餐具筐主体77的状态下使用。
接着,如图8所示,下餐具筐8含有下餐具筐主体87、第3安置筐88、小物件盒89以及侧面构件83等。第3安置筐88载置在例如下餐具筐主体87的左侧。小物件盒89载置在例如下餐具筐主体87的中央稍靠右侧。侧面构件83固定于下餐具筐主体87的左右端。另外,第3安置筐88构成为能相对于下餐具筐主体87装卸。但是,通常,第3安置筐88在固定地安装于下餐具筐主体87的状态下使用。
如上所述地构成本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的上餐具筐7和下餐具筐8。
另外,清洗槽2在内部具有用于供给清洗水的供水部(未图示)。如图2所示,供水部包括供水阀(未图示)、内部供水配管(未图示)以及供水软管96等,上述供水阀设于主体1,上述内部供水配管连接供水阀和清洗槽2,上述供水软管96连接供水阀和自来水配管。利用控制部,基于来自与清洗槽2的内部连通的水位传感器(未图示)的信息控制供水阀的开闭动作。由此,供水部在清洗步骤和漂洗步骤中向清洗槽2的内部供给预定量的清洗水。
此外,如图4所示,在清洗槽2内的下部配置有第1旋转清洗喷嘴14和第2旋转清洗喷嘴15。第1旋转清洗喷嘴14和第2旋转清洗喷嘴15具有以朝向上方喷射清洗水的方式开口的1个以上的喷射孔。
在清洗槽2的内部的背面沿清洗槽2的内壁配置有大致十字形(包含十字形)的固定清洗喷嘴16。固定清洗喷嘴16形成为扁平的筒状。由此,在清洗槽2的内部确保宽阔的空间。
在固定清洗喷嘴16的上部延伸设有自1个以上的喷射孔喷射清洗水的垂直部位16a。在固定清洗喷嘴16的右侧延伸设有具有1个以上的喷射孔的第1水平部位16b。在固定清洗喷嘴16的左侧延伸设有具有1个以上的喷射孔的第2水平部位16c。向前方延伸设置的圆筒形状的旋转清洗喷嘴导水路径17a与第2水平部位16c连接。旋转清洗喷嘴导水路径17a在顶端部设有与第2水平部位16c连通的第3旋转清洗喷嘴17。第3旋转清洗喷嘴17配置在上餐具筐7的左侧下方。第3旋转清洗喷嘴17在上表面侧具有喷射清洗水的1个以上的喷射孔。由此,自喷射孔朝向收纳在上餐具筐7的左侧的被清洗物6从正下方喷射清洗水。
另外,例如依次自第1旋转清洗喷嘴14、第2旋转清洗喷嘴15、固定清洗喷嘴16以及与固定清洗喷嘴16连通的第3旋转清洗喷嘴17朝向收纳在清洗槽2内的被清洗物6喷射清洗水。通过使多个清洗喷嘴分别独立地进行喷射,与使多个清洗喷嘴同时进行喷射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送水量。因此,能够利用小型的泵高效地清洗被清洗物6。
此外,如图5所示,干燥装置30在主体1的内部设于清洗槽2的外侧部。干燥装置30向漂洗后的清洗槽2内供给干燥用空气而使被清洗物6干燥。干燥装置30含有加热器(未图示)、风扇31、温度传感器29(参照图13)以及送风配管32等。另外,干燥装置30的结构与公知的干燥装置相同,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干燥装置30的送风配管32的一端与设于清洗槽2内的右里侧下部的干燥用空气吹出口2c连通。送风配管32的另一端与设于清洗槽2内的右里侧上部的干燥用空气吸入口2d连通。利用该结构,利用风扇31鼓送的干燥用空气在清洗槽2的内部循环,将被清洗物6干燥。此时,在清洗槽2的底部的靠近干燥用空气吹出口2c的位置的外壁设置有温度传感器29。由此,温度传感器29更准确地检测向清洗槽2供给的干燥用空气的温度。结果,能够有效地使被清洗物6干燥。
如上所述地构成本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
接下来,参照图9~图14说明餐具清洗机的清洗槽2的积水部18的结构。
图9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的清洗槽的积水部和排水口的结构的俯视剖视图。图10是自图9的状态拆掉了积水部盖的状态的俯视剖视图。图11是图9的11-11剖视图。图14是图9的14-14剖视图。图13是图10的13-13剖视图。
在清洗槽2的底部凹设有积水部18。积水部18在清洗步骤和漂洗步骤中蓄积所供给的清洗水。积水部18自在清洗槽2的底部形成开口的形成为横长的大致长方形的开口部18a以预定深度大致垂直(包含垂直)地凹设。另外,积水部18设于清洗槽2的左右的大致中央(包含中央)的前部。
积水部18在大致中央部(包含中央部)具有设置得更低一些的凹部18b。在凹部18b设有排水口19。积水部18的底面形成为朝向排水口19平缓地向下倾斜。
积水部盖20装卸自如地嵌入积水部18的上部的开口部18a。积水部盖20以与清洗槽2的底部的面连续的、例如平齐的方式嵌入。积水部盖20的外周形状形成为与积水部18的开口部18a对应的横长的概略长方形。积水部盖20具有中央部凹设而成的凹部20a。在凹部20a的中央形成有例如圆形的开口20b。也就是说,凹部20a配置为在将积水部盖20安装于积水部18的开口部18a时位于排水口19的正上方。此外,凹部20a的下表面构成为,在将后述的过滤器23安装于排水口19时,开口20b与过滤器23的第1过滤器51的外缘部上表面连续,例如平齐。
积水部盖20在除凹部20a的倾斜面以外的平面的大部分形成有很小(例如1.0mm左右的直径)的多个孔20d(参照图9)。由此,清洗水多半自孔20d向积水部18下落。另一方面,未自孔20d下落的清洗水与剩菜一同流入配置于积水部盖20的凹部20a的下表面的过滤器23。
积水部盖20在凹部20a的侧面上部具有溢水口20c(参照图12)。溢水口20c配置于比供给清洗水的清洗水位(图12中A所示的虚线)稍高的高度位置。由此,在清洗运转过程中,在积水部盖20内的清洗水的水位因过滤器23和积水部盖20的堵塞等而上升了的情况下,清洗水自溢水口20c溢出而排出。
在排水口19配置有用于收集剩菜的过滤器23。过滤器23配置在比积水部盖20的凹部20a的下表面靠下方的位置。另外,过滤器23的详细的结构见后述。
如图12和图13等所示,排水口19经过清洗水循环路径21与清洗泵22的吸入侧连通。也就是说,清洗水在清洗步骤和漂洗步骤中通过积水部盖20的孔20d、过滤器23而向积水部盖20蓄积。蓄积于积水部盖20的清洗水被清洗泵22吸入而加压。加压后的清洗水由分水部(未图示)选择送水目的地并进行输送。
被分水部分流输送的清洗水供给到第1旋转清洗喷嘴14、第2旋转清洗喷嘴15、固定清洗喷嘴16以及与固定清洗喷嘴16连通的第3旋转清洗喷嘴17。并且,从被供给了清洗水的各喷嘴的喷射孔喷射清洗水。喷射的清洗水对被清洗物6进行清洗或漂洗,再次返回到排水口19。如上所述,在清洗步骤或漂洗步骤中,清洗水循环地清洗或漂洗被清洗物6。
清洗泵22内设有加热器25(参照图13)。因此,对加热器25通电,从而根据需要适当地对循环的清洗水进行加热。另外,检测清洗水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29设置于清洗槽2的底部的外壁。设置有温度传感器29的清洗槽2的底部的外壁部分向清洗槽2的内侧鼓出。并且,在鼓出部2e的内部配置有温度传感器29。由此,温度传感器29的检测灵敏度提高。控制部基于温度传感器29的检测信息,控制对加热器25的通电。这里,温度传感器29由例如热敏电阻等构成。另外,温度传感器29在干燥步骤中也兼作用于检测清洗槽2内的空气的温度的空气温度传感器。
此外,排水口19经过排水路径26与排水泵27的吸入侧连通。清洗水在完成了清洗步骤和漂洗步骤时被排出。具体而言,利用排水泵27将清洗水自排水路径26经由排水软管97(参照图2)向餐具清洗机的外部排出。
如上所述地构成餐具清洗机的清洗槽2的积水部18。
接下来,参照图11~图15D说明排水口19的结构。
如图11~图15D所示,排水口19包括位于中央的机外排水口41和中空圆环状的循环排水口42等。循环排水口42在机外排水口41的周围与机外排水口41分开地设置。
机外排水口41具有由上表面、下表面、外周面以及内周面包围而成的圆环形状的机外排水室43。机外排水室43的下表面由使在积水部18的大致中央部设置得低一些的凹部18b的底面的一部分进一步凹设并形成为圆形的底面构成。机外排水室43的上表面、外周面以及内周面由机外排水口轮廓44构成。
机外排水口轮廓44包括外周面44a、上表面44b、轴部44c、清洗水扩散部44d以及圆周连接部44e等,上述外周面44a形成为圆周状。上表面44b与外周面44a连续地形成。轴部44c在形成外周面44a的圆的中心自与外周面44a的下端大致相同的高度(包含相同的高度)垂直地设为比上表面44b高。清洗水扩散部44d在轴部44c的上端部水平地呈圆板状伸出地设置。圆周连接部44e使清洗水扩散部44d与上表面44b在4个点连续地连接。
清洗水排水吸入口45在机外排水口轮廓44的清洗水扩散部44d的下部设在多个圆周连接部44e之间。清洗水排水吸入口45设为多个圆弧形状。此时,清洗水排水吸入口45设置为,为了快速地向机外排水室43引导被排出的清洗水,确保充分的面积。
清洗水扩散部44d的上表面形成为例如圆形的中心部高于外周部的凸面状。由此,能使排出的清洗水沿圆周的整个方向扩散。
机外排水室43经过排水路径26与排水泵27的吸入侧连通。
循环排水口42具有由上表面、下表面、外周面以及内周面包围而成的圆环状的循环排水室46。循环排水室46的下表面由在积水部18的大致中央部(包含中央部)设置得更低一些的凹部的底面的一部分构成。循环排水室46的上表面47a、外周面以及内周面由循环排水口轮廓47构成。如图12所示,在循环排水口轮廓47的上表面47a和内周面设有由许多个孔形成的清洗水循环吸入口48。清洗水循环吸入口48向积水部18的大致中央部(包含中央部)的低一些的凹部开放。循环排水室46经过清洗水循环路径21与清洗泵22的吸入侧连通。
机外排水口轮廓44和循环排水口轮廓47由例如聚丙烯(PP)等树脂形成为一体。机外排水口轮廓44和循环排水口轮廓47由清洗槽2的积水部18以外的构件构成。
如上所述地构成本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的排水口19。
接下来,参照图14详细地说明配置于排水口19的过滤器23的结构。另外,有时也将过滤器23称为剩菜过滤器。
图14是上述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的与过滤器23相关的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14所示,过滤器23包括第1过滤器51和第2过滤器52等,上述第1过滤器51形成外周部,上述第2过滤器52配置于第1过滤器51的内侧。在要安装于排水口19的状态下,首先,将第2过滤器52插入到第1过滤器51的内侧。此时,第2过滤器52卡定于第1过滤器51而形成为一体。然后,将与第2过滤器52形成为一体的第1过滤器51卡定固定于排水口19。
第1过滤器51形成为无底的大致圆筒状(包含圆筒形)。圆筒状的外周部51a由例如不锈钢等的金属板形成,并呈网眼状具有能供清洗水双向流通的许多个孔51b。
第2过滤器52由例如聚丙烯(PP)等树脂材料形成为有底大致圆筒状(包含有底圆筒形)的例如提桶形状。具体而言,第2过滤器52包括主体部52a和1根把手部52c等,上述主体部52a形成为有底大致圆筒状,上述1根把手部52c自主体部52a的外周部52b的上表面向上方延伸。
在相对于第1过滤器51装卸第2过滤器52时,使用者用手握持把手部52c而沿上下方向操作把手部52c。当在第1过滤器51和第2过滤器52成为了一体的状态下相对于排水口19装卸第1过滤器51和第2过滤器52时,使用者用手握持把手部52c而以使把手部52c水平旋转的方式进行操作。
在将第2过滤器52插入第1过滤器51的内侧而使这两者成为了一体的状态下,第2过滤器52的外周部52b的外表面与第1过滤器51的外周部51a的内表面相对地配置。在主体部52a的外周部52b设有能供清洗水双向流通的许多个孔52d。在该情况下,孔52d的大小设定为比第1过滤器51的孔51b大。
另外,如图11所示,在第2过滤器52的底部52e形成有其中央部向内侧(上侧)鼓出的伞状的第2清洗水扩散部52f。在第2清洗水扩散部52f的周围形成有圆弧形状的多个狭缝52g。第2清洗水扩散部52f设在比设于排水口19的循环排水室46的上表面47a的清洗水循环吸入口48高的位置。
在将过滤器23安装于排水口19的状态下,第1过滤器51的外周部51a的下部插入到排水口19的循环排水口42的内周面。由此,设于排水口19的清洗水扩散部44d在第1过滤器51的内侧配置在比第1过滤器51的下端靠上侧的位置。另外,第2过滤器52的底部52e配置在机外排水口轮廓44的清洗水扩散部44d的正上方附近。也就是说,第2过滤器52的第2清洗水扩散部52f配置在排水口19的清洗水扩散部44d的正上方。
另外,上述的孔51b设于第1过滤器51的外周部51a的上部一半以上。同样,孔52d设于第2过滤器52的主体部52a的外周部52b。也就是说,孔51b和孔52d在比循环排水口轮廓47的上表面47a高的位置面向积水部18的内部设置。
虽然构成过滤器23的第1过滤器51和第2过滤器52是按顺序规定的,但如以下说明的那样,这两者构成为能够分别独立地卸下以及安装。
首先,以第1过滤器51和第2过滤器52的卸下时作为例子进行说明。
首先,自第1过滤器51向上方卸下第2过滤器52。接着,使第1过滤器51自排水口19旋转而卸下。此时,也能使第1过滤器51和第2过滤器52在一体的状态下自排水口19旋转而卸下。
也就是说,如图14所示,第1过滤器51在外周部51a的底部具有设为例如凸缘状的连接部51c。在连接部51c的圆周状上成180度的位置设有两处的爪部51d。另一方面,排水口19的循环排水口轮廓47具有设于内周部47b的连接部47c。在连接部47c的圆周状上与连接部51c的爪部51d对应的两处位置配置有卡定部47d。此时,卡定部47d的下表面沿圆周方向倾斜地形成。
于是,在安装时,首先使爪部51d与卡定部47d的位置对齐而自上方插入第1过滤器51。在插入了第1过滤器51后,使卡定部47d的倾斜的下表面引导第1过滤器51的爪部51d而使爪部51d向右侧旋转约30度。由此,将第1过滤器51卡定于循环排水口轮廓47而固定于排水口19。
并且,通过进行与所述相反的动作,能自排水口19卸下第1过滤器51。
另外,第1过滤器51在外周部51a的圆周状上间隔90度地设有4处引导部51i。引导部51i作为相对于排水口19装卸第1过滤器51时的引导件发挥功能。因此,如图14所示,引导部51i沿垂直方向形成为具有预定长度的突起状。另外,4处的引导部51i中1处的引导部51i形成为与其他引导部不同的尺寸、例如宽度较大。由此,引导部51i规定第1过滤器51相对于排水口19的圆周方向上的固定位置。
此外,如图14所示,积水部盖20在凹部20a的下表面的中央的开口20b的圆周状的4处具有缺口状的退避槽20e。退避槽20e形成为能供第1过滤器51的引导部51i沿上下方向通过的形状。由此,在使积水部盖20嵌入于积水部18的状态下,也能自积水部盖20向上方取出第1过滤器51。此时,退避槽20e的4处中的1处形成为与其他退避槽不同的尺寸、例如宽度较大。并且,与形成为不同于其他的退避槽的尺寸的1处退避槽20e对应地插入过滤器51的形成为与其他的引导部不同的尺寸的1处引导部51i。因此,以正确的朝向相对于排水口19插入并固定过滤器23。
由此,如图9所示,能与后述的规定第1过滤器和第2过滤器的位置的结构一起始终将第2过滤器52的把手部52c配置在近前(上门体4或下门体5)侧。结果,使用者能够得心应手地进行过滤器23的安装、卸下。
另外,第1过滤器51在内周部51e在彼此成大致180度的位置设有第1卡合部51f和第2卡合部51g。在相对于第1过滤器51装卸第2过滤器52时,第1卡合部51f和第2卡合部51g引导第2过滤器52。另外,第1卡合部51f和第2卡合部51g均形成为例如聚丙烯(PP)等树脂制。
也就是说,第1卡合部51f一边对插入到第1过滤器51内使用的第2过滤器52的圆周方向上的移动进行限制,一边沿上下方向引导第2过滤器52而与第2过滤器52卡合。第1卡合部51f自第1过滤器51的内周部51e向内侧突出地形成。例如,第1卡合部51f由在圆周方向上利用一对壁构成的槽部构成。
另一方面,第2卡合部51g自第1过滤器51的内周部51e向内侧突出地形成。第2卡合部51g由例如截面为大致三角形(包含三角形)的沿上下方向具有恰当的长度的柱状的肋形成。
第1卡合部51f和第2卡合部51g自第1过滤器51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地配置。此时,使用者将手指搭在第1卡合部51f和第2卡合部51g上,使这两者向左侧旋转约30度。由此,构成为能自排水口19单独地卸下第1过滤器51。
另外,在所述的说明中,以使第1卡合部51f和第2卡合部51g都自第1过滤器51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的结构作为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形成为在第1过滤器51另外设置专用的把手部的结构。
如图14所示,第2过滤器52具有自主体部52a的外周部52b的上表面延伸设置(在图14中是向上方延伸)的1根把手部52c。这里,把手部52c形成为大致扁平(包含扁平)的板状。
把手部52c的靠近外侧面的主体部52a的基部52j与第1过滤器51的第1卡合部51f卡合。具体而言,在相对于第1过滤器51装卸第2过滤器52时,把手部52c的基部52j与设于第1过滤器51的第1卡合部51f的矩形形状的槽嵌合。由此,沿上下方向引导第2过滤器52,并且限制第2过滤器52的圆周方向上的旋转移动。在该情况下,期望的是,把手部52c的基部52j的外侧面设为越向下方去越向内侧倾斜的倾斜面。由此,能够相对于第1过滤器51可靠地保持第2过滤器52,并且能够容易地进行第2过滤器52的装卸。
另外,第2过滤器52在与把手部52c相对的位置具有形成于主体部52a的外周部52b的槽部52i。在相对于第1过滤器51装卸第2过滤器52时,槽部52i与第1过滤器51的第2卡合部51g卡合。由此,利用第1过滤器51的第2卡合部51g沿上下方向引导槽部52i,并且限制槽部52i的圆周方向上的旋转移动。因此,期望的是,槽部52i例如以截面比第2卡合部51g稍大的大致三角形(包含三角形)形成为下端开放的沿上下方向具有所需的长度的槽形。
另外,第2过滤器52在主体部52a的外周部52b具有与主体部52a形成为一体的卡定部52h。如图11所示,卡定部52h形成为下部悬臂支承于第2过滤器52,上部向外侧(外周侧)鼓出的板状。卡定部52h例如在相对于槽部52i成大约90度的左右位置设有两个。由此,卡定部52h构成为能向第2过滤器52的内侧方向弹性地变形。因此,当卡定部52h向内侧方向变形时,卡定部52h产生朝向外侧施力的作用力。另外,在将第2过滤器52插入到第1过滤器51的内部时,卡定部52h卡定于第1过滤器的卡定部51j。由此,将第2过滤器52装卸自如地固定于第1过滤器51。
如上所述,利用第1过滤器51的卡合部和第2过滤器52的卡合部,使第1过滤器51与第2过滤器52以一体旋转的方式卡合,并且利用卡定部52h固定第1过滤器51和第2过滤器52。此时,第1过滤器51的卡合部由第1卡合部51f和第2卡合部51g构成。第2过滤器52的卡合部由把手部52c的基部和槽部52i构成。另外,第1过滤器51和第2过滤器52这两者的卡合部的形状不同。因此,在使第1过滤器51和第2过滤器52成为一体而形成过滤器23时,规定彼此的配置朝向。由此,能将以错误的配置安装第1过滤器51和第2过滤器52的情况防患于未然。
另外,如图14~图15D所示,第1过滤器51的上表面的开口部在成180度的两处位置自圆周呈弦状向内侧伸出地形成。同样,第2过滤器52的外周部52b在成180度的两处位置构成呈弦状切割后的形状(所谓的H型切割)地形成。采用该结构,在将第2过滤器52安装于第1过滤器51时,规定安装的朝向。另外,在安装后的状态下,第1过滤器51和第2过滤器52的弦状部分嵌合。由此,第2过滤器52与第1过滤器51的彼此的旋转方向的限制得到加强。结果,能够实现第2过滤器52与第1过滤器51的更可靠的一体化。
另外,虽然未图示,但积水部盖20在下表面的开口20b的附近具有止挡部。止挡部阻止第1过滤器51的进一步的旋转。也就是说,在自排水口19卸下过滤器23或第1过滤器51单体时,即使想要使过滤器23或第1过滤器51向左旋转例如约30度以上,进一步的旋转也会被止挡部阻止。由此构成为,在使第1过滤器51旋转了约30度时,第1过滤器51的引导部51i位于与积水部盖20的退避槽20e对应的位置的正下方。然后,在所述状态下,使过滤器23或第1过滤器51单体向上方移动。由此,能自排水口19容易地卸下过滤器23或第1过滤器51单体。
另外,餐具清洗机的过滤器23通常需要频繁地对收集的剩菜进行去除以及清扫。届时,有时想要只清扫第2过滤器52,有时想要只清扫第1过滤器51。此外,在想要同时清扫第1过滤器51和第2过滤器52这两者的情况下等,清扫时的使用者的要求是多样的。但是,如上所述,通过形成为本实施方式的过滤器23的结构,能够满足使用者的多样的要求。
如上所述地构成本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的配置于排水口19的过滤器23。
以下说明所述那样构成的餐具清洗机的动作和作用。
首先,使用者推入下门体5的门体打开按钮11。由此,解除门体锁定装置12的锁定,使下门体5的上端部5b向前方打开一些。
接着,使用者将手搭在下门体5的上端部5b,向前方下方拉动下门体5。由此,使下门体5向主体1的前方下侧打开。此时,利用门体开闭机构10使上门体4也与下门体5联动地向主体1的前方下侧打开。然后,使上门体4和下门体5在上门体4重叠在下门体5之上的状态下敞开至大致水平状态。由此,使清洗槽2的前表面的开口部3向前方开放。
接着,使用者自开放的清洗槽2的开口部3向前方拉出下餐具筐8,将想要清洗的被清洗物6安置于下餐具筐8。本实施方式的下餐具筐8如上所述,具有适于下述的被清洗物6的安置的结构。也就是筷子、叉子以及勺子等收纳在设于下餐具筐8的中央稍靠右侧的专用的小物件盒89中。大盘和拉面钵碗等比较大的餐具收纳在小物件盒89的右侧。大海碗、小钵以及中盘等收纳于小物件盒89的左侧的第3安置筐88。
由此,当在下餐具筐8结束被清洗物6的安置时,使用者向清洗槽2内推入、收纳下餐具筐8。
接着,使用者向前方拉出上餐具筐7,将想要清洗的被清洗物6安置于上餐具筐7。本实施方式的上餐具筐7如上所述,具有适于下述的被清洗物6的安置的结构。也就是说,饭碗、汤碗以及小碟子等收纳于上餐具筐7的左侧的第1安置筐78。杯子、饭盒以及碗类等收纳于上餐具筐7的右侧的第2安置筐79。
接着,使用者自设于下餐具筐8的洗涤剂投入部90向清洗槽2的积水部18投入适量的洗涤剂。然后,使用者关闭上门体4和下门体5。
接着,使用者经由操作显示部13接通餐具清洗机的电源,输入运转程序和时间等条件。并且,在输入了条件后,使用者按下开始按钮。由此,控制部使餐具清洗机的运转开始,按照输入的条件依次执行清洗步骤、漂洗步骤以及干燥步骤。
具体而言,首先,控制部使供水阀进行动作,向清洗槽2内供给预定量的清洗水。当预定量的供水结束时,控制部关闭供水阀并驱动清洗泵22、加热器25等。由此,利用加热器25加热清洗水。并且,加热后的清洗水被清洗泵22加压而供给到分水部。被供给的清洗水自分水部被选择性地分流输送到第1旋转清洗喷嘴14、第2旋转清洗喷嘴15、固定清洗喷嘴16以及与固定清洗喷嘴16连通的第3旋转清洗喷嘴17。
另外,分水部以每隔预定时间例如依次向第1旋转清洗喷嘴14、第1旋转清洗喷嘴14和第2旋转清洗喷嘴15、第2旋转清洗喷嘴15、固定清洗喷嘴16以及与固定清洗喷嘴16连通的第3旋转清洗喷嘴17切换清洗水的输送的方式进行动作。
此时,因喷射的清洗水而自被清洗物6脱落的剩菜被积水部盖20和过滤器23收集。由此,将各清洗喷嘴的堵塞等防患于未然。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利用温度传感器29检测清洗水的温度。并且,当清洗水的温度超过预定温度(例如70℃左右)时,控制部停止向加热器25的通电。由此,清洗水始终维持为适于清洗的温度。
由此,当预定时间的清洗步骤结束时,利用排水泵27将含有污垢的清洗水排出到机外。并且,控制部向清洗槽2内供给新的清洗水。被供给的清洗水被清洗泵22加压。加压后的清洗水被供给到第1旋转清洗喷嘴14、第2旋转清洗喷嘴15、固定清洗喷嘴16以及与固定清洗喷嘴16连通的第3旋转清洗喷嘴17。自各清洗喷嘴的喷射孔喷射被供给的清洗水。由此,控制部执行对附着于被清洗物6的洗涤剂、剩菜等进行冲洗的漂洗步骤。
然后,控制部以预定时间执行所述漂洗步骤的漂洗动作。并且,控制部利用排水泵27将含有通过漂洗动作而自被清洗物6洗出的洗涤剂、剩菜的清洗水排出到机外。然后,控制部再次向清洗槽2内供给新的清洗水,进一步执行漂洗动作。另外,在标准设定的漂洗步骤的情况下,执行3次漂洗动作,利用排水泵27将清洗水排出到机外。由此,漂洗步骤结束。
这里,参照图16和图17,说明清洗动作时、漂洗动作时以及排水动作时的过滤器23和排水口19周围的清洗水的流动。
图16是表示清洗动作时和漂洗动作时的过滤器23和排水口19周围的清洗水的流动的说明图。图17是表示排水动作时的过滤器23和排水口19周围的清洗水的流动的说明图。
如图16所示,在进行清洗动作和漂洗动作时,首先,利用清洗泵22对蓄积于积水部18的清洗水进行吸引。被吸引的清洗水自由设于循环排水口轮廓47的上表面47a的许多个孔形成的清洗水循环吸入口48被吸入到清洗水循环路径21内。
此时,如上所述,清洗水循环吸入口48呈圆周状设于比过滤器23靠外侧的位置。另外,清洗水循环吸入口48设于比第1过滤器51的孔51b和第2过滤器52的孔52d的大部分低的位置。此外,清洗水循环吸入口48设于比第2过滤器52的第2清洗水扩散部52f低的位置。
采用该结构,在进行清洗动作和漂洗动作时,清洗水大致沿图16的箭头C所示的那样的路径流动。也就是说,在第1过滤器51的孔51b和第2过滤器52的孔52d处,清洗水大致自内侧朝向外侧流动。
随后,循环的清洗水中含有的剩菜、污垢中的较大的剩菜被第2过滤器52收集,细小的剩菜和污垢由第1过滤器51收集。此时,特别是清洗水中含有的污垢附着于第1过滤器51的内周面。通常,污垢向第1过滤器51的内周面的附着存在向靠近清洗水循环路径21的部分集中的倾向。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排水口19设有清洗水扩散部44d,并且在第2过滤器52设有第2清洗水扩散部52f。清洗水扩散部44d和第2清洗水扩散部52f使循环的清洗水向整个圆周均等地扩散。由此,防止清洗水经由第1过滤器51的内周面的一部分集中地流动。结果,细小的剩菜、污垢向第1过滤器51的内周面的局部的附着得到抑制。
另一方面,如图16所示,在进行排水动作时,首先,利用排水泵27对蓄积于积水部18的清洗水进行吸引。被吸引的清洗水自设于机外排水口轮廓44的上表面44b和圆周连接部44e的清洗水排水吸入口45被吸入到排水路径26内。
此时,如上所述,清洗水排水吸入口45沿圆周状设于大致比过滤器23靠下侧且内侧的位置。另外,过滤器23的外周部面向积水部18地配置。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积水部18设定为比以往的积水部大很多的容积。因此,在进行排水时,在过滤器23的外周部周围也存在颇多量的清洗水。也就是说,在即将排水的状态下,存在于过滤器23的外周部周围的积水部18的清洗水的量比存在于过滤器23的正上部的清洗水的量多。
采用该结构,在进行排水动作时,清洗水大致沿图17的箭头D所示的那样的路径流动。也就是说,在第1过滤器51的孔51b和第2过滤器52的孔52d处,清洗水大致自外侧朝向内侧流动。
因此,在清洗和漂洗时附着于第1过滤器51的内周面的污垢和细小的剩菜被在排水动作时自外侧向内侧流动的清洗水(排出的清洗水)洗掉。并且,被洗掉的污垢和细小的剩菜与排出的清洗水一同向机外排出。此时,主要利用排水口19的清洗水扩散部44d使自排水口19排出的清洗水在底部的内部遍布整周地扩散。由此,附着于第1过滤器51的内周面的污垢和剩菜的洗掉得到促进。
另外,利用清洗水扩散部44d使自排水口19的中央上方排出的清洗水的流动扩散,并向第1过滤器51的内周面引导。由此,附着于第1过滤器51的内周面的污垢和细小的剩菜的洗掉进一步得到促进。
根据以上,当漂洗步骤结束时,控制部执行干燥步骤。在干燥步骤中,控制部使干燥装置30进行动作,经由内置的风扇31向清洗槽2内供给空气。此时,被干燥装置30供给的外部空气被加热器加热。由此,利用送风和加温这两者的效果促进附着于被清洗物6的水滴的蒸发。并且,控制部在以预定时间执行了干燥动作后,使干燥装置30的运转停止而结束干燥步骤。由此,被清洗物6的清洗的所有的步骤结束,所选择的运转程序的执行结束。
本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如上所述地进行动作,起到作用。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构成为能够卸下对清洗水中含有的剩菜、污垢进行收集的过滤器23。由此,能够提高清洗效率并保护使清洗水循环的清洗泵22、各清洗喷嘴。
在该情况下,需要定期地清扫过滤器23。
那么,参照图15A~图15D说明清扫时所需的过滤器23的卸下步骤。
首先,图15A表示将过滤器23安装于清洗槽2的排水口19的状态。
通常,比较大的剩菜被第2过滤器52收集。因此,使用者大多想要只将第2过滤器52自餐具清洗机的清洗槽2卸下进行清扫。
在该情况下,使用者在过滤器23卡定固定于排水口19的状态下,把持第2过滤器52的把手部52c并向上方拉拽。由此,如图15B所示,能够单独地只卸下第2过滤器52进行清扫。
另外,在只卸下了第2过滤器52后又要卸下第1过滤器51的情况下,使用者将手指搭在第1过滤器51的第1卡合部51f和第2卡合部51g的上方突出部而向左侧旋转约30度。由此,能自排水口19的卡定固定状态单独地解除、卸下第1过滤器51。
采用所述卸下步骤,能够根据需要分别单独地卸下第2过滤器52和第1过滤器51。因此,使用者在进行卸下作业时不必与过滤器23的脏了的部分接触。结果,能够清洁地进行过滤器23的清扫作业。
另外,当使用者把持第2过滤器52的把手部52c并使把手部52c向左侧旋转约30度时,成为图15C所示的状态。在该状态下,过滤器23相对于排水口19的卡定脱离。于是,使用者向上方拉动过滤器23。由此,如图15D所示,能在第1过滤器51和第2过滤器52为一体的状态下卸下过滤器23。
另外,此时,本实施方式的积水部盖20在开口20b设有能供第1过滤器51的外周的引导部51i通过的缺口状的退避槽20e。因此,使用者能在将积水部盖20载置于积水部18的状态下卸下过滤器23。
并且,在卸下了过滤器23后,使用者能够清扫排水口19的内表面、过滤器23的第1过滤器51的外表面以及第2过滤器52的内表面。
另外,此时,在想要也一起清扫第1过滤器51的内表面和第2过滤器52的外表面的情况下,使用者向上方拉拽第2过滤器52的把手部52c。由此,能自第1过滤器51容易地卸下第2过滤器52进行清扫。
采用所述卸下步骤,使用者能够高效地清扫排水口19的内表面、过滤器23的第1过滤器51的外表面以及第2过滤器52的内表面。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在机外排水口41的上部具有使从上方流到排水口19的清洗水向周围扩散的清洗水扩散部44d。采用该结构,从上方流到排水口19的清洗水的直接的排出、循环得到抑制。也就是说,利用清洗水扩散部44d使清洗水向周边扩散,向过滤器23的第1过滤器51和第2过滤器52引导清洗水。结果,能在进行清洗动作和漂洗动作时,利用过滤器23有效地收集清洗水中含有的剩菜、污垢。另外,能在进行排水动作时,容易地洗掉特别是附着于第1过滤器51的污垢和剩菜。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构成为,在将过滤器23安装于排水口19时,清洗水扩散部44d位于过滤器23的内部。采用该结构,能够更可靠地向过滤器23引导因清洗水扩散部44d而扩散了的清洗水。因此,能利用过滤器23有效地收集清洗水中含有的剩菜、污垢。此外,能够利用扩散后的清洗水容易地洗掉特别是附着于第1过滤器51的污垢和剩菜。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构成为,在将过滤器23安装于排水口19时,清洗水扩散部44d位于第1过滤器51的内侧且位于比第1过滤器51的下端靠上侧的位置。采用该结构,能向用于收集细小的剩菜和污垢的第1过滤器51引导因清洗水扩散部44d而扩散了的清洗水。因此,能利用过滤器23有效地收集清洗水中含有的细小的剩菜、污垢。由此,能够提高特别是利用清洗泵22经过清洗水循环路径21供于清洗槽2内的被清洗物的清洗和漂洗的清洗水的纯度。结果,能够进一步提高清洗和漂洗的效率以及性能。另外,能向清洗水循环路径21顺利地引导清洗水,因此能够提高清洗水的循环效率。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构成为,在将过滤器23安装于排水口19时,清洗水扩散部44d构成为位于第2过滤器52的下方。采用该结构,能够有效地使通过了第2过滤器52的来自上方的清洗水向周边扩散。由此,能更加提高第1过滤器51对剩菜、污垢的收集性能。另外,能够进一步提高在排水动作时附着于第1过滤器51的污垢和剩菜的洗掉效果。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构成为,在第2过滤器52的底部具有第2清洗水扩散部52f,在将过滤器23安装于排水口19时,第2清洗水扩散部52f位于清洗水扩散部44d的正上方。采用该结构,能够发挥第2过滤器52的第2清洗水扩散部52f与排水口19的清洗水扩散部44d的协同效果。由此,能更加提高第1过滤器51对剩菜、污垢的收集性能以及对附着于第1过滤器51的污垢和剩菜的洗掉效果。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构成为,在将过滤器23安装于排水口19时,第2清洗水扩散部52f位于比清洗水循环吸入口48靠上侧的位置。采用该结构,能使从上方流到第2过滤器52内的清洗水向周边扩散,并经过第1过滤器51向清洗水循环吸入口48高效地引导清洗水。由此,能够提高循环的清洗水的纯度,从而提高清洗和漂洗的效率以及性能。另外,由于能向清洗水循环路径21顺利地引导清洗水,因此能够提高清洗水循环效率。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的清洗水扩散部44d和第2清洗水扩散部52f的主要部分形成为圆板状,圆板状的上表面形成为中心部高于外周部的凸面状。采用该结构,能使从上方流过来的清洗水的力分散,并且能够有效地使清洗水向周围扩散。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餐具清洗机包括:主体;清洗槽,其设于主体内,用于收纳被清洗物;清洗装置,其用于对收纳在清洗槽内的被清洗物进行清洗;排水口,其设于清洗槽的底部;以及清洗泵,其向清洗装置输送清洗槽内的清洗水。餐具清洗机还包括:清洗水循环路径,其连通排水口与清洗泵;排水泵,其将清洗槽内的清洗水排出到机外;排水路径,其连通排水口与排水泵;以及过滤器,其装卸自如地固定于排水口。并且,排水口具有使从上方流到排水口的清洗水向周围扩散的清洗水扩散部。
采用该结构,能够抑制从上方流过来的清洗水直接的排出、循环。能够利用清洗水扩散部使清洗水向周边扩散,向过滤器引导清洗水。结果,能在进行清洗动作和漂洗动作时,利用过滤器有效地收集清洗水中含有的剩菜、污垢。另外,能在进行排水动作时容易地洗掉特别是附着于过滤器的污垢和剩菜。
也就是说,采用所述结构,能够提供具有如下的排水口周围的结构的餐具清洗机,即,能够进行高效的剩菜、污垢的收集,并且能够抑制剩菜和污垢向过滤器的附着。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餐具清洗机也可以构成为,在将过滤器安装于排水口时,清洗水扩散部位于过滤器的内部。采用该结构,能够更可靠地向过滤器引导因清洗水扩散部而扩散了的清洗水。由此,能够利用过滤器有效地收集清洗水中含有的剩菜、污垢。此外,能够容易地洗掉附着于过滤器的污垢和剩菜。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餐具清洗机的过滤器也可以构成为,包括:第1过滤器,其实质形成为圆筒状,并在外周部具有能供清洗水流通的许多个孔;以及第2过滤器,其形成为有底大致圆筒状,在外周部具有能供清洗水流通的许多个孔,且设在第1过滤器的内侧。并且,在将过滤器安装于排水口时,清洗水扩散部构成为位于第1过滤器的内侧且位于比第1过滤器的下端靠上侧的位置。采用该结构,能向用于收集细小的剩菜和污垢的第1过滤器引导因清洗水扩散部而扩散了的清洗水,从而能够有效地收集清洗水中含有的细小的剩菜、污垢。由此,能够提高特别是利用清洗泵经过清洗水循环路径供于清洗槽内的被清洗物的清洗和漂洗的清洗水的纯度。结果,能够进一步提高清洗和漂洗的效率以及性能。另外,能向清洗水循环路径顺利地引导清洗水,因此能够提高清洗水的循环效率。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餐具清洗机也可以构成为,在将剩菜过滤器安装于排水口时,清洗水扩散部位于第2过滤器的下方。采用该结构,能够有效地使通过了第2过滤器的来自上方的清洗水向周边扩散。由此,更加提高第1过滤器对剩菜、污垢的收集性能。另外,也进一步提高在排水动作时的附着于第1过滤器的污垢和剩菜的洗掉效果。另外,本实用新型的餐具清洗机也可以构成为,第2过滤器在底部具有第2清洗水扩散部,在将剩菜过滤器安装于排水口时,第2清洗水扩散部位于清洗水扩散部的正上方。采用该结构,能够发挥第2过滤器的第2清洗水扩散部与排水口的清洗水扩散部的协同效果。由此,更加提高第1过滤器对剩菜、污垢的收集性能以及对附着于第1过滤器的污垢和剩菜的洗掉效果。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餐具清洗机也可以构成为,排水口在上表面具有与清洗水循环路径连通的清洗水循环吸入口,在将过滤器安装于排水口时,第2清洗水扩散部位于比清洗水循环吸入口靠上侧的位置。采用该结构,第2清洗水扩散部使从上方流到第2过滤器内的清洗水向周边扩散。并且,经过第1过滤器向清洗水循环吸入口高效地引导扩散后的清洗水。由此,能够提高清洗水的纯度,提高清洗和漂洗的效率以及性能。另外,由于能向清洗水循环路径顺利地引导清洗水,因此能够提高清洗水循环效率。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餐具清洗机也可以是,清洗水扩散部和第2清洗水扩散部的主要部分形成为圆板状,圆板状的上表面形成为中心部高于外周部的凸面状。采用该结构,清洗水扩散部或第2清洗水扩散部能使从上方流过来的清洗水的力分散,并且能够有效地使清洗水向周围扩散。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餐具清洗机在排水口具有多个过滤器,能够进行高效的剩菜、污垢的收集。此外,具有能够抑制剩菜和污垢向过滤器附着的排水口周围的结构。因此,作为家庭用的餐具清洗机等是有用的。

Claims (9)

1.一种餐具清洗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餐具清洗机包括:
主体;
清洗槽,其设于所述主体内,用于收纳被清洗物;
清洗装置,其用于对收纳在所述清洗槽内的所述被清洗物进行清洗;
排水口,其设于所述清洗槽的底部;
清洗泵,其向所述清洗装置输送所述清洗槽内的清洗水;
清洗水循环路径,其连通所述排水口与所述清洗泵;
排水泵,其将所述清洗槽内的所述清洗水排出到机外;
排水路径,其连通所述排水口与所述排水泵;
过滤器,其装卸自如地固定于所述排水口;以及
清洗水扩散部,其使从上方流到所述排水口的所述清洗水向周围扩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餐具清洗机,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过滤器安装于所述排水口时,所述清洗水扩散部位于所述过滤器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餐具清洗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器含有:
第1过滤器,其实质形成为圆筒状,并在外周部具有能供所述清洗水流通的许多个孔;以及
第2过滤器,其实质形成为有底圆筒状,并在外周部具有能供所述清洗水流通的许多个孔,并且设于所述第1过滤器的内侧,
在将所述过滤器安装于所述排水口时,所述清洗水扩散部位于所述第1过滤器的内侧且位于比所述第1过滤器的下端靠上侧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餐具清洗机,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过滤器安装于所述排水口时,所述清洗水扩散部位于所述第2过滤器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餐具清洗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过滤器在底部具有第2清洗水扩散部,
在将所述过滤器安装于所述排水口时,所述第2清洗水扩散部位于所述清洗水扩散部的正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餐具清洗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水口在上表面具有与所述清洗水循环路径连通的清洗水循环吸入口,在将所述过滤器安装于所述排水口时,所述第2清洗水扩散部位于比所述清洗水循环吸入口靠上侧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餐具清洗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清洗水扩散部的主要部分形成为圆板状,圆板状的上表面构成为中心部高于外周部的凸面状。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餐具清洗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清洗水扩散部的主要部分形成为圆板状,圆板状的上表面构成为中心部高于外周部的凸面状。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餐具清洗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清洗水扩散部的主要部分形成为圆板状,圆板状的上表面构成为中心部高于外周部的凸面状。
CN201821258309.0U 2017-08-08 2018-08-06 餐具清洗机 Active CN20900388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53372 2017-08-08
JP2017153372A JP6994625B2 (ja) 2017-08-08 2017-08-08 食器洗い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003885U true CN209003885U (zh) 2019-06-21

Family

ID=655226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258309.0U Active CN209003885U (zh) 2017-08-08 2018-08-06 餐具清洗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994625B2 (zh)
CN (1) CN209003885U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24725A (ja) * 1990-12-26 1992-08-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食器洗い機
KR970010423B1 (ko) * 1995-09-19 1997-06-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식기세척기의 오물 처리방법 및 그 장치
DE69827378T2 (de) * 1998-07-28 2005-11-24 Candy S.P.A., Monza Vorrichtung zum Filtern von Waschflüssigkeit in einem Geschirrspüler
US20140158168A1 (en) * 2012-12-12 2014-06-12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ump assembly for a dishwasher appliance
US9326658B2 (en) * 2014-01-21 2016-05-03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 for operating a dishwasher applian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030516A (ja) 2019-02-28
JP6994625B2 (ja) 2022-0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898813B1 (en) Dishwasher
CN208973727U (zh) 餐具清洗机
CN103374808B (zh) 洗衣机
JP5668222B2 (ja) 食器洗い機
CN103799937B (zh) 餐具清洗机
CN209003885U (zh) 餐具清洗机
CN109717814A (zh) 餐具清洗机
WO2017064543A1 (en) Dishwashing system
JP2019080605A (ja) 食器洗い機
EP3674472B1 (en) Button trap and sieve for a laundry appliance
KR20070089720A (ko) 물-도수 가정용 장치
JP6913854B2 (ja) 食器洗い機
CN109717809A (zh) 餐具清洗机
KR20060015828A (ko) 식기 세척기의 증기 배출 커버구조
CN209661570U (zh) 餐具清洗机的小物件盒
JP6964220B2 (ja) 食器洗い機
CN210902886U (zh) 餐具清洗机
JP5104779B2 (ja) 食器洗い機
KR0176947B1 (ko) 다기능 식기세척기
JP4171367B2 (ja) 食器洗い機用フィルタおよび食器洗い機
JP2000287904A (ja) 食器洗い乾燥機の小物入れの構造
JPH04332522A (ja) 食器洗浄機用食器ラック
JPH01284223A (ja) 食器類の洗浄機
JPH04348733A (ja) 食器洗浄機の食器収納ラック
JPH10234641A (ja) 食器洗浄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