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65116U - 一种细纱机的加捻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细纱机的加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65116U
CN208965116U CN201821762968.8U CN201821762968U CN208965116U CN 208965116 U CN208965116 U CN 208965116U CN 201821762968 U CN201821762968 U CN 201821762968U CN 208965116 U CN208965116 U CN 2089651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wister
yarn
spinning
doubling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76296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晔
陈建国
吴昊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Dajia Special Natural Fib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Dajia Special Natural Fib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Dajia Special Natural Fib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Dajia Special Natural Fib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76296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651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651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651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细纱机的加捻装置,包括放纱装置、并纱装置、加捻装置和储纱装置,所述放纱装置的底端设置有底板,底板的左端设置有纺纱柱,纺纱柱与底板焊接固定;所述并纱装置的右端设置有导纱管,导纱管的右端设置有加捻装置,加捻装置的底端设置有固定座,固定座与加捻装置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右端设置有处理箱,处理箱的左端设置有合线扣。本细纱机的加捻装置在使用时,经并纱装置并纱后,由导纱管由两根圆棍连接组成的,导纱管通过支架与固定板固定连接,再经过导纱管将细纱线压实、拧股、拉紧,防止细纱线在加捻时,长短不一,稀疏蓬松,而导致加捻后的纱质量不佳;整体可以加工不同粗细的纺线,纺线捻度高,工作效率高。

Description

一种细纱机的加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捻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细纱机的加捻装置。
背景技术
加捻是利用回转运动,把牵伸后的细条子,像洗脸时绞毛巾一样加以扭转,以使纤维间的纵向联系固定起来的过程。打线绕的越紧也就是捻度越高,织出来的布就相对约紧致,垂感好,牢度好。不加捻的话就是没有打线,丝和丝之间没有缠绕在一起,布面松弛,垂感差、牢度差。毛羽是影响纱线外观和风格的一个重要质量指标,毛羽的状态直接影响到织造效率、布面风格和染色效果。
随着针织产品日新月异的变化和人们丰富多彩的消费需求,对于纺线的粗细、加捻的捻度、纱线强度等有着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不同粗细的纺线,需要并捻不同股数的纱线,提高纺线的强度,减少纺线的弯曲松散度及纺线的毛羽量,因此需要一种细纱机的加捻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细纱机的加捻装置,具有加工不同粗细的纺线,纺线捻度高,工作效率高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并捻不同股数的纱线,提高纺线的强度,减少纺线的弯曲松散度及纺线的毛羽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细纱机的加捻装置,包括放纱装置、并纱装置、加捻装置和储纱装置,所述放纱装置的底端设置有底板,底板的左端设置有纺纱柱,纺纱柱与底板焊接固定;所述底板的右端设置有导辊支撑座,导辊支撑座的上端内侧设置有导辊,导辊通过转轴与导辊支撑座固定连接;所述底板的右端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的左端设置有并纱装置,并纱装置与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并纱装置的右端设置有导纱管,导纱管的右端设置有加捻装置,加捻装置的底端设置有固定座,固定座与加捻装置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右端设置有处理箱,处理箱的左端设置有合线扣;所述处理箱的内部左端设置有加热装置,加热装置的中央设置有加热辊,加热辊通过销轴与加热装置固定;所述处理箱的内部中央设置有固定支撑板,固定支撑板的内侧中央设置有碾辊,碾辊通过销轴与固定支撑板固定;所述碾辊的右端设置有导线滑轮组,导线滑轮组通过销轴与处理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处理箱的右端设置有回收纱箱,回收纱箱的中央设置储纱装置,储纱装置的中央设置有水平支撑板,水平支撑板的下端设置有电机,水平支撑板的上端设置有绕线筒,电机的输出轴与绕线筒连接。
优选的,所述底板的左端设置有2-10根纺纱柱,2-10根的纺纱柱并排排列成一条直线。
优选的,所述并纱装置上等密度的开设有若干数量的并纱孔,并纱孔的个数大于等于纺纱柱的根数。
优选的,所述导纱管由两根圆棍连接组成,导纱管通过支架与固定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加捻装置的中心线、合线扣的中心线、加热辊相互接触的点以及碾辊相互接触的点均位于同一直线内。
优选的,所述加热辊和碾辊均绕连接处进行圆周转动。
优选的,所述回收纱箱与处理箱的上端开设有纺线通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细纱机的加捻装置在使用时,底板的左端设置有2-10根纺纱柱,2-10根纺纱柱并排排列成一条直线,满足不同数量的细纱的放纱要求,可以并捻不同股数的纱线,可以满足加捻不同粗细纺线的生产要求。
2、本细纱机的加捻装置在使用时,细纱线经放纱装置纺纱后,并纱装置上等密度的开设有若干数量的并纱孔,并纱孔的个数大于等于纺纱柱的根数,经并纱装置并纱后,由导纱管由两根圆棍连接组成的,导纱管通过支架与固定板固定连接,再经过导纱管将细纱线压实、拧股、拉紧,防止细纱线在加捻时,长短不一,稀疏蓬松,而导致加捻后的纱质量不佳,为后续加捻做好准备。
3、本细纱机的加捻装置在使用时,加捻装置的中心线、合线扣的中心线、加热辊相互接触的点以及碾辊相互接触的点均位于同一直线内,以防经加捻装置加捻后,纺线出现弯曲,变形,长短不一的情况发生;加热辊和碾辊均绕连接处进行圆周转动,在纺线加捻后行进过程中,由高温的加热辊进行一次挤压,使毛羽用高温进行第一次清除,并且温度控制在纺线燃烧点以下,防止纺线断裂,再通过碾辊进行二次挤压,使加捻后的纺线上的毛羽通过挤压附着于纺线表面,以此来达到去除毛羽的效果,提高纺线合格率。
4、本细纱机的加捻装置在使用时,纺线再经导线滑轮组拉伸,避免了加捻后的纺线张紧不足,回收纱箱与处理箱的上端开设有纺线通孔,并改变纺线的运动方向后进入回收纱箱,储纱装置用于储存纺线,通过电机将纺线储存在绕线筒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处理箱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放纱装置放大图。
图中:1、放纱装置;11、底板;12、纺纱柱;13、导辊支撑座;14、导辊;2、并纱装置;3、加捻装置;4、储纱装置;41、水平支撑板;42、电机;43、绕线筒;5、固定板;6、导纱管;7、固定座;8、处理箱;81、合线扣;82、加热装置;83、加热辊;84、固定支撑板;85、碾辊;86、导线滑轮组;9、回收纱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一种细纱机的加捻装置,包括放纱装置1、并纱装置2、加捻装置3和储纱装置4,放纱装置1的底端设置有底板11,底板11的左端设置有纺纱柱12,纺纱柱12与底板11焊接固定;底板11的右端设置有导辊支撑座13,导辊支撑座13的上端内侧设置有导辊14,导辊14通过转轴与导辊支撑座13固定连接;底板11的右端设置有固定板5,固定板5的左端设置有并纱装置2,并纱装置2与固定板5固定连接;并纱装置2的右端设置有导纱管6,导纱管6的右端设置有加捻装置3,加捻装置3的底端设置有固定座7,固定座7与加捻装置3固定连接;固定板5的右端设置有处理箱8,处理箱8的左端设置有合线扣81;处理箱8的内部左端设置有加热装置82,加热装置82的中央设置有加热辊83,加热辊83通过销轴与加热装置82固定;处理箱8的内部中央设置有固定支撑板84,固定支撑板84的内侧中央设置有碾辊85,碾辊85通过销轴与固定支撑板84固定;碾辊85的右端设置有导线滑轮组86,导线滑轮组86通过销轴与处理箱8的内壁固定连接;处理箱8的右端设置有回收纱箱9回收纱箱9的中央设置储纱装置4,储纱装置4的中央设置有水平支撑板41,水平支撑板41的下端设置有电机42,水平支撑板41的上端设置有绕线筒43,电机42的输出轴与绕线筒43连接;该细纱机的加捻装置在使用时,细纱线经放纱装置1纺纱后,并纱装置2上等密度的开设有若干数量的并纱孔,并纱孔的个数大于等于纺纱柱12的根数,经并纱装置2并纱后,由导纱管6由两根圆棍连接组成的,导纱管6通过支架与固定板5固定连接,再经过导纱管6将细纱线压实、拧股、拉紧,防止细纱线在加捻时,长短不一,稀疏蓬松,导致加捻后的纱质量不佳,为后续加捻做好准备,加捻装置3的中心线、合线扣81的中心线、加热辊83相互接触的点以及碾辊85相互接触的点均位于同一直线内,以防经加捻装置3加捻后,纺线出现弯曲,变形,长短不一的情况发生;加热辊83和碾辊85均绕连接处进行圆周转动,在纺线加捻后行进过程中,由高温的加热辊83进行一次挤压,使毛羽用高温进行第一次清除,并且温度控制在纺线燃烧点以下,防止纺线断裂,再通过碾辊85进行二次挤压,使加捻后的纺线上的毛羽通过挤压附着于纺线表面,以此来达到去除毛羽的效果,提高纺线合格率,纺线再经导线滑轮组86拉伸,避免了加捻后的纺线张紧不足,回收纱箱9与处理箱8的上端开设有纺线通孔,并改变纺线的运动方向后进入回收纱箱9,储纱装置4用于储存纺线,通过电机42将纺线储存在绕线筒43上;底板11的左端设置有2-10根纺纱柱12,2-10根纺纱柱12并排排列成一条直线,满足不同数量的细纱的放纱要求,可以并捻不同股数的纱线,可以满足加捻不同粗细纺线的生产要求。
综上所述:本细纱机的加捻装置在使用时,细纱线经放纱装置1纺纱后,并纱装置2上等密度的开设有若干数量的并纱孔,并纱孔的个数大于等于纺纱柱12的根数,经并纱装置2并纱后,由导纱管6由两根圆棍连接组成的,导纱管6通过支架与固定板5固定连接,再经过导纱管6将细纱线压实、拧股、拉紧,防止细纱线在加捻时,长短不一,稀疏蓬松,导致加捻后的纱质量不佳,为后续加捻做好准备,加捻装置3的中心线、合线扣81的中心线、加热辊83相互接触的点以及碾辊85相互接触的点均位于同一直线内,以防经加捻装置3加捻后,纺线出现弯曲,变形,长短不一的情况发生;加热辊83和碾辊85均绕连接处进行圆周转动,在纺线加捻后行进过程中,由高温的加热辊83进行一次挤压,使毛羽用高温进行第一次清除,并且温度控制在纺线燃烧点以下,防止纺线断裂,再通过碾辊85进行二次挤压,使加捻后的纺线上的毛羽通过挤压附着于纺线表面,以此来达到去除毛羽的效果,提高纺线合格率,纺线再经导线滑轮组86拉伸,避免了加捻后的纺线张紧不足,回收纱箱9与处理箱8的上端开设有纺线通孔,并改变纺线的运动方向后进入回收纱箱9,储纱装置4用于储存纺线,通过电机42将纺线储存在绕线筒43上;底板11的左端设置有2-10根纺纱柱12,2-10根的纺纱柱12并排排列成一条直线,满足不同数量的细纱的放纱要求,可以并捻不同股数的纱线,可以满足加捻不同粗细纺线的生产要求;整体可以加工不同粗细的纺线,纺线捻度高,工作效率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细纱机的加捻装置,包括放纱装置(1)、并纱装置(2)、加捻装置(3)和储纱装置(4),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纱装置(1)的底端设置有底板(11),底板(11)的左端设置有纺纱柱(12),纺纱柱(12)与底板(11)焊接固定;所述底板(11)的右端设置有导辊支撑座(13),导辊支撑座(13)的上端内侧设置有导辊(14),导辊(14)通过转轴与导辊支撑座(13)固定连接;所述底板(11)的右端设置有固定板(5),固定板(5)的左端设置有并纱装置(2),并纱装置(2)与固定板(5)固定连接;所述并纱装置(2)的右端设置有导纱管(6),导纱管(6)的右端设置有加捻装置(3),加捻装置(3)的底端设置有固定座(7),固定座(7)与加捻装置(3)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5)的右端设置有处理箱(8),处理箱(8)的左端设置有合线扣(81);所述处理箱(8)的内部左端设置有加热装置(82),加热装置(82)的中央设置有加热辊(83),加热辊(83)通过销轴与加热装置(82)固定;所述处理箱(8)的内部中央设置有固定支撑板(84),固定支撑板(84)的内侧中央设置有碾辊(85),碾辊(85)通过销轴与固定支撑板(84)固定;所述碾辊(85)的右端设置有导线滑轮组(86),导线滑轮组(86)通过销轴与处理箱(8)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处理箱(8)的右端设置有回收纱箱(9),回收纱箱(9)的中央设置储纱装置(4),储纱装置(4)的中央设置有水平支撑板(41),水平支撑板(41)的下端设置有电机(42),水平支撑板(41)的上端设置有绕线筒(43),电机(42)的输出轴与绕线筒(4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细纱机的加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1)的左端设置有2-10根纺纱柱(12),2-10根的纺纱柱(12)并排排列成一条直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细纱机的加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并纱装置(2)上等密度的开设有若干数量的并纱孔,并纱孔的个数大于等于纺纱柱(12)的根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细纱机的加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纱管(6)由两根圆棍连接组成,导纱管(6)通过支架与固定板(5)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细纱机的加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捻装置(3)的中心线、合线扣(81)的中心线、加热辊(83)相互接触的点以及碾辊(85)相互接触的点均位于同一直线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细纱机的加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辊(83)和碾辊(85)均绕连接处进行圆周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细纱机的加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纱箱(9)与处理箱(8)的上端开设有纺线通孔。
CN201821762968.8U 2018-10-29 2018-10-29 一种细纱机的加捻装置 Active CN2089651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62968.8U CN208965116U (zh) 2018-10-29 2018-10-29 一种细纱机的加捻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62968.8U CN208965116U (zh) 2018-10-29 2018-10-29 一种细纱机的加捻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65116U true CN208965116U (zh) 2019-06-11

Family

ID=667607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762968.8U Active CN208965116U (zh) 2018-10-29 2018-10-29 一种细纱机的加捻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65116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14245A (zh) * 2019-09-28 2020-01-21 赵霞芬 一种纺纱方法
CN110844702A (zh) * 2019-11-18 2020-02-28 安徽正美线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纱线生产用并条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2499369A (zh) * 2020-11-20 2021-03-16 张家港市利佳纺织有限公司 氨纶纱用并纱装置
CN112680840A (zh) * 2020-12-16 2021-04-20 吴江京奕特种纤维有限公司 一种涡流纺纱加捻器
CN113106575A (zh) * 2021-04-13 2021-07-13 许震 一种棉纺纱线并捻工艺
CN113502571A (zh) * 2021-09-10 2021-10-15 海安国洋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细纱实验机对称牵伸装置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14245A (zh) * 2019-09-28 2020-01-21 赵霞芬 一种纺纱方法
CN110844702A (zh) * 2019-11-18 2020-02-28 安徽正美线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纱线生产用并条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2499369A (zh) * 2020-11-20 2021-03-16 张家港市利佳纺织有限公司 氨纶纱用并纱装置
CN112680840A (zh) * 2020-12-16 2021-04-20 吴江京奕特种纤维有限公司 一种涡流纺纱加捻器
CN113106575A (zh) * 2021-04-13 2021-07-13 许震 一种棉纺纱线并捻工艺
CN113106575B (zh) * 2021-04-13 2022-08-23 张家港扬子纺纱有限公司 一种棉纺纱线并捻工艺
CN113502571A (zh) * 2021-09-10 2021-10-15 海安国洋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细纱实验机对称牵伸装置
CN113502571B (zh) * 2021-09-10 2021-11-16 海安国洋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细纱实验机对称牵伸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965116U (zh) 一种细纱机的加捻装置
CN101492843B (zh) 一种嵌入式系统定位纺纱方法
CN103290574A (zh) 一种结合集聚纺、赛络纺与赛络菲尔纺的集成纺纱方法
CN106337229A (zh) 纳米静电纺丝与短纤维环锭纺纱一体化成纱的方法
CN102704120B (zh) 双长丝不等张力夹持短纤须条的光洁复合纺纱机构与方法
TWI656253B (zh) Improved structure,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device of spiral yarn and woven fabric thereof
CN105755622A (zh) 一种粗纱法ab纱生产工艺
CN109440264A (zh) 一种毛精纺轻薄产品及生产加工方法
CN101748546A (zh) 玻璃纤维织布工艺及其专用设备
CN103388208B (zh) 竹节弹力针织纱及其制作工艺
CN102851830A (zh) 一种精粗结合轻薄弹力呢及生产工艺
CN110241498A (zh) 一种冬季使用的单向导湿的衬衣面料及其加工工艺
CN105821547A (zh) 一种棉涤赛络纺ab纱的纺纱工艺
CN207419039U (zh) 一种经编上浆机
CN110067067A (zh) 一种毛涤石墨烯弹力呢及其生产方法
CN214032827U (zh) 包覆金银丝纱线加工装置
CN101457416B (zh) 环锭纺半紧密纺纱工艺
TWM556249U (zh) 螺旋紗之改良結構與裝置及其織成之織物
CN104060338B (zh) 弹性纤维生产导丝装置及其在氨纶纤维生产中的用途
CN112176473A (zh) 一种纺织用具有初捻、复捻结构的多重捻丝机
CN209836455U (zh) 一种玄武岩纤维布的织布系统
CN101368309A (zh) 同步加捻缝包线及其生产工艺和细纱机
CN110295431A (zh) 一种夏季使用的单向导湿的衬衣面料及其织造工艺
CN205115731U (zh) 一种绢丝低配棉包覆纱
CN105506803B (zh) 一种海绵毛巾用纱的生产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