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46340U - 打孔装置 - Google Patents

打孔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46340U
CN208946340U CN201821419322.XU CN201821419322U CN208946340U CN 208946340 U CN208946340 U CN 208946340U CN 201821419322 U CN201821419322 U CN 201821419322U CN 208946340 U CN208946340 U CN 2089463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post
sliding rail
workpiece
added
pedes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41932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军
王友明
卞庆兵
杨正刚
石建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gyi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Apollo Ding Rong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Apollo Ding Rong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Apollo Ding Rong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41932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463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463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463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erforating,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打孔装置,包括基座、打孔切刀、导柱及弹性件,基座用于沿靠近或远离待加工件的方向移动,基座上设有滑孔,导柱与滑孔间隙配合,打孔切刀设于导柱靠近待加工件的一端,打孔切刀用于在待加工件上打孔,导柱上设有限位部,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设基座、限位部。上述打孔装置,在打孔切刀与待加工件接触时,导柱会沿远离待加工件的方向移动,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设基座和限位部,此时随着导柱的移动,弹性件受力逐渐增大,则同时打孔切刀对待加工件的施力也相应增大,进而在待加工件上打孔,由于导柱与基座上的滑孔为间隙配合,导柱滑动穿过滑孔时不会发生卡顿,因此可提高对待加工件打孔的加工效率。

Description

打孔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材料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打孔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对柔性材料的打孔主要通过热切模块加工,热切模块的切刀切孔时,将切刀温度升温至设定温度,通过机械结构向下摁压,在设定的时间内进行摁压保持实现对两层膜的切孔。
但切刀加热后只能自然冷却,无保护罩,存在烫伤隐患。此外,切孔前需先加热切刀,切孔时还需大概七八秒的摁压,工作周期相对较长,切出后孔型效果差,且传统切刀的机械结构容易出现卡顿状况,效率低。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不会发生卡顿的打孔装置。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打孔装置,包括基座、打孔切刀、导柱及弹性件,所述基座用于沿靠近或远离待加工件的方向移动,所述基座上设有滑孔,所述导柱与所述滑孔间隙配合,所述打孔切刀设于所述导柱靠近待加工件的一端,所述打孔切刀用于在待加工件上打孔,所述导柱上设有限位部,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设所述基座和所述限位部。
进一步地,所述滑孔的孔壁与所述导柱的外表面之间的间隙为s,1mm≦s≦3mm。
进一步地,所述滑孔的孔壁与所述导柱的外表面之间的间隙为2mm。
进一步地,上述打孔装置还包括安装座,所述导柱与所述滑孔的数量均为至少两个,所述导柱与所述滑孔对应设置,所述导柱靠近所述打孔切刀的一端均与所述安装座连接,所述打孔切刀设于所述安装座上,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导柱外,所述限位部为所述导柱与所述安装座连接的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部为与所述导柱连接的装配板,所述导柱与所述滑孔的数量均为至少两个,所述导柱与所述滑孔对应设置,所述导柱靠近所述打孔切刀的一端与所述装配板连接,所述打孔切刀设于所述装配板上,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导柱外。
进一步地,上述打孔装置还包括第一滑轨及第二滑轨,所述第一滑轨用于沿靠近待加工件的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滑轨与所述基座滑动配合,使所述基座沿所述第一滑轨滑动,所述第二滑轨设于所述第一滑轨远离待加工件的一侧,所述第一滑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滑轨滑动配合,使所述第一滑轨沿所述第二滑轨滑动。
进一步地,上述打孔装置还包括伸长杆,所述伸长杆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座连接,所述伸长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打孔切刀连接,所述伸长杆沿所述第一滑轨的长度方向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打孔切刀为椭球状结构,所述打孔切刀的长轴沿所述第一滑轨的长度方向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滑轨与待加工件平行设置,所述第二滑轨的长度方向与待加工件的移动方向垂直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板件及第二板件,所述第一板件与所述第一滑轨滑动配合,所述滑孔设于所述第二板件上,所述第二板件与待加工件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上述打孔装置还包括设有压孔槽的配合件,所述配合件与所述打孔切刀设于待加工件的两侧,所述压孔槽与所述打孔切刀匹配。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打孔装置,基座可带动导柱及导柱上的打孔切刀靠近待加工件,由于导柱与基座上的滑孔间隙配合,在打孔切刀与待加工件接触时,导柱会沿远离待加工件的方向移动,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设基座、限位部,此时随着导柱的移动,弹性件受力逐渐增大,则同时打孔切刀对待加工件的施力也相应增大,进而在待加工件上打孔,由于导柱与基座上的滑孔为间隙配合,导柱滑动穿过滑孔时不会发生卡顿,因此可提高对待加工件打孔的加工效率,此外,由于上述打孔装置通过冷冲的方式打孔,不需要预热打孔切刀,可进一步提升加工效率,同时打孔切刀不会造成烫伤,更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打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基座,110、第一板件,120、第二板件,200、打孔切刀,300、导柱,400、弹性件,500、安装座,600、第一滑轨,700、第二滑轨,800、伸长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本具体实施例中,打孔装置主要用于对柔性材料膜进行打孔操作,但上述打孔装置也可用于对木材、金属等其他材料进行打孔操作。
如图1及图2所示,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打孔装置,包括基座100、打孔切刀200、导柱300及弹性件400,基座100用于沿靠近或远离待加工件的方向移动,基座100上设有滑孔,导柱300与滑孔间隙配合,打孔切刀200设于导柱300靠近待加工件的一端,打孔切刀200用于在待加工件上打孔,导柱300上设有限位部,弹性件400的两端分别抵设基座100和限位部。
上述打孔装置,基座100可带动导柱300及导柱300上的打孔切刀200靠近待加工件,由于导柱300与基座100上的滑孔间隙配合,在打孔切刀200与待加工件接触时,导柱300会沿远离待加工件的方向移动,而弹性件400的两端分别抵设基座100、限位部,此时随着导柱300的移动,弹性件400受力逐渐增大,则同时打孔切刀200对待加工件的施力也相应增大,进而在待加工件上打孔,由于导柱300与基座100上的滑孔为间隙配合,导柱300滑动穿过滑孔时不会发生卡顿,因此可提高对待加工件打孔的加工效率,此外,由于上述打孔装置通过冷冲的方式打孔,不需要预热打孔切刀200,可进一步提升加工效率,同时打孔切刀200不会造成烫伤,更安全。
此外,弹性件400在受力消失时会复位,进而带动导柱300及导柱300上的打孔切刀200复位,实现打孔切刀200对待加工件的多次打孔操作。
具体地,弹性件400设于安装座500靠近待加工件的一侧。此时弹性件400在导柱300远离待加工件时逐渐受压,则导柱300受到弹性件400的反作用力也逐渐增加,打孔切刀200对待加工件的施力也为逐渐增加的过程,由于导柱300与滑孔的孔壁之间存在间隙,导柱300可能会发生倾斜,而弹性件400套设于导柱300外,也可对导柱300进行一定的限位。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件400也可设于安装座500远离待加工件的一侧。此时弹性件400在导柱300远离待加工件时逐渐受拉。
具体地,弹性件400为弹簧。但弹性件400也可为海绵、硅胶、橡胶等。
进一步地,滑孔的孔壁与导柱300的外表面之间的间隙为s,1mm≦s≦3mm。当滑孔的孔壁与导柱300的外表面之间的间隙为上述范围时,滑孔的孔壁既可对导柱300的滑动进行导向,同时在导柱300滑动的过程中,由于导柱300与滑孔为间隙配合,导柱300不会发生卡顿,加工效率更高。
可选地,导柱300的横截面为圆形、多边形或其他形状。
进一步地,滑孔的孔壁与导柱300的外表面之间的间隙为2mm。上述结构时,滑孔的孔壁与导柱300之间的间隙较为合适,导柱300在滑动过程中不会发生卡顿,同时滑孔会对导柱300的滑动进行导向,既提高了加工效率,同时也可保证加工精度。
进一步地,如图1及图2所示,上述打孔装置还包括安装座500,导柱300与滑孔的数量均为至少两个,导柱300与滑孔对应设置,导柱300靠近打孔切刀200的一端均与安装座500连接,打孔切刀200设于安装座500上,弹性件400套设于导柱300外,限位部为导柱300与安装座500连接的一端。此时弹性件400远离基座100的一端可抵设于导柱300上,可实现在打孔时弹性件400受力的效果,打孔切刀200设于安装座500上,由于与安装座500连接的导柱300为至少两个,不同的导柱300之间可配合,共同对安装座500的移动进行限位,使安装座500在滑动中的位置偏移更少,进而可保证在待加工件上打孔的精度。
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部也可为与导柱300连接的装配板,导柱300与滑孔的数量均为至少两个,导柱300与滑孔对应设置,导柱300靠近打孔切刀200的一端与装配板连接,打孔切刀200设于装配板上,弹性件400套设于导柱300外。此时弹性件400的两端可分别抵设装配板及基座100,实现在打孔时弹性件400受力的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1及图2所示,上述打孔装置还包括第一滑轨600及第二滑轨700,第一滑轨600用于沿靠近待加工件的方向设置,第一滑轨600与基座100滑动配合,使基座100沿第一滑轨600滑动,第二滑轨700设于第一滑轨600远离待加工件的一侧,第一滑轨600的一端与第二滑轨700滑动配合,使第一滑轨600沿第二滑轨700滑动。此时第一滑轨600可对基座100的滑动进行限位,使基座100的移动更稳定及更精确,打孔的精度更高,同时第二滑轨700可整体移动第一滑轨600及基座100的位置,方便对待加工件上的不同位置进行打孔操作。
在其他实施例中,上述打孔装置也可包括气缸及第三滑轨,气缸滑动设于第三滑轨上,气缸的推杆与基座100连接,第三滑轨设于气缸远离待加工件的一侧。此时也可实现对待加工件上不同位置进行打孔操作的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1及图2所示,上述打孔装置还包括伸长杆800,伸长杆800的一端与安装座500连接,伸长杆800的另一端与打孔切刀200连接,伸长杆800沿第一滑轨600的长度方向设置。由于基座100沿第一滑轨600滑动,第一滑轨600的长度会影响打孔切刀200的工作,因此设置伸长杆800,确保打孔切刀200能够伸过第一滑轨600,进而对待加工件进行打孔操作。
具体地,导柱300的数量为两个,导柱300包括相连接的配合部及滑动部,配合部的外径小于滑动部的外径,滑动部与滑孔间隙配合,安装座500上设有与配合部匹配的安装孔,滑动部穿设安装孔,且滑动部的端部位于安装座500远离滑动部的一侧,伸长杆800位于两个导柱300的滑动部之间。则通过配合部伸入安装孔内,且安装座500抵设于配合部与滑动部的连接处,实现导柱300与安装座500的装配及定位,且伸长杆800位于两个导柱300的滑动部之间,两个导柱300与滑孔的配合均可对伸长杆800的移动进行限位,保证与伸长杆800连接的打孔切刀200在打孔时的加工精度。
进一步地,打孔切刀200为椭球状结构,打孔切刀200的长轴沿第一滑轨600的长度方向设置。上述“打孔切刀200的长轴”具体为:由于打孔切刀200为椭球状结构,而椭球状结构包括三个主轴,且三个主轴中至少有两个主轴的长度不同,则三个主轴中长度最长的为长轴。此时打孔切刀200可更容易在待加工件上打孔。
在其他实施例中,打孔切刀200也可为球状结构,或打孔切刀200也可为呈圆环状设置的切刀。
此外,由于本实施例中需要在待加工件上打圆孔,因此将打孔切刀200设置为椭球状结构,但当需要在待加工件上打其他形状的孔时,可相应的调整打孔切刀200的形状。
进一步地,第二滑轨700与待加工件平行设置,第二滑轨700的长度方向与待加工件的移动方向垂直设置。此时第一滑轨600可沿第二滑轨700的长度方向,对待加工件上不同位置处进行打孔加工,可增加打孔加工的适用性。具体地,待加工件的移动方向如图1中方向a所示。
本实施例中,待加工件为柔性材料膜,柔性材料膜一般为料卷形式,通过料卷的转动不断将柔性材料膜放出,可随着柔性材料膜的移动,基座100带动打孔切刀200靠近或远离柔性材料膜,实现对柔性材料膜的连续打孔,此外,由于第二滑轨700的长度方向与柔性材料膜的移动方向垂直设置,即第二滑轨700沿柔性材料膜的宽度方向设置,则通过调整第一滑轨600在第二滑轨700上的位置,进而调整柔性材料膜上的打孔位置。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基座100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板件110及第二板件120,第一板件110与第一滑轨600滑动配合,滑孔设于第二板件120上,第二板件120与待加工件平行设置。此时基座100的移动较为稳定,同时打孔时的加工效果更好。
进一步地,上述打孔装置还包括设有压孔槽的配合件,配合件与打孔切刀200设于待加工件的两侧,压孔槽与打孔切刀200匹配。此时压孔槽的边缘处与打孔切刀200也可形成类似于剪刀的结构,可形成剪切力,则通过压孔槽与打孔切刀200的配合,可更好的在待加工件上打孔。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1)

1.一种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打孔切刀、导柱及弹性件,所述基座用于沿靠近或远离待加工件的方向移动,所述基座上设有滑孔,所述导柱与所述滑孔间隙配合,所述打孔切刀设于所述导柱靠近待加工件的一端,所述打孔切刀用于在待加工件上打孔,所述导柱上设有限位部,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设所述基座和所述限位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孔的孔壁与所述导柱的外表面之间的间隙为s,1mm≦s≦3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孔的孔壁与所述导柱的外表面之间的间隙为2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座,所述导柱与所述滑孔的数量均为至少两个,所述导柱与所述滑孔对应设置,所述导柱靠近所述打孔切刀的一端均与所述安装座连接,所述打孔切刀设于所述安装座上,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导柱外,所述限位部为所述导柱与所述安装座连接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为与所述导柱连接的装配板,所述导柱与所述滑孔的数量均为至少两个,所述导柱与所述滑孔对应设置,所述导柱靠近所述打孔切刀的一端与所述装配板连接,所述打孔切刀设于所述装配板上,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导柱外。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滑轨及第二滑轨,所述第一滑轨用于沿靠近待加工件的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滑轨与所述基座滑动配合,使所述基座沿所述第一滑轨滑动,所述第二滑轨设于所述第一滑轨远离待加工件的一侧,所述第一滑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滑轨滑动配合,使所述第一滑轨沿所述第二滑轨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伸长杆,所述伸长杆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座连接,所述伸长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打孔切刀连接,所述伸长杆沿所述第一滑轨的长度方向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孔切刀为椭球状结构,所述打孔切刀的长轴沿所述第一滑轨的长度方向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轨与待加工件平行设置,所述第二滑轨的长度方向与待加工件的移动方向垂直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板件及第二板件,所述第一板件与所述第一滑轨滑动配合,所述滑孔设于所述第二板件上,所述第二板件与待加工件平行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有压孔槽的配合件,所述配合件与所述打孔切刀设于待加工件的两侧,所述压孔槽与所述打孔切刀匹配。
CN201821419322.XU 2018-08-30 2018-08-30 打孔装置 Active CN2089463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19322.XU CN208946340U (zh) 2018-08-30 2018-08-30 打孔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19322.XU CN208946340U (zh) 2018-08-30 2018-08-30 打孔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46340U true CN208946340U (zh) 2019-06-07

Family

ID=667364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419322.XU Active CN208946340U (zh) 2018-08-30 2018-08-30 打孔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463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56650A (zh) 空调出风口自动装配机
CN208946340U (zh) 打孔装置
CN111549517A (zh) 一种用于服装的冲压截切机
CN104608191A (zh) 自动裁床的热打孔机构
ATE439925T1 (de) Maschinenartige vorrichtung zur erhíhung von maschinenstanzern anhand von adiabatischem energiewechsel
CN202316754U (zh) 一种屏风支架冲孔组合模具
CN205496375U (zh) 一种主片数控自动冲孔切料组合机
CN202985656U (zh) 一种卷对卷式ic卡条带不合格品固定位置打孔装置
CN202878378U (zh) 一种泡壳熔切机
CN207007591U (zh) 测试条分切治具
KR100550353B1 (ko) 키패드용 아크릴 수지 절단 장치 및 그 방법
CN205228858U (zh) 一种生物组织切片机
CN209851093U (zh) 一种槽绝缘纸成型的快速生产工装
CN204431389U (zh) 自动裁床的热打孔机构
CN203778657U (zh) 裁断器
CN203901408U (zh) 一种新型手动打孔机
CN209305022U (zh) 一种冲焊一体化装置
CN102248061A (zh) 一种弯勾型钣金件模具
CN209045590U (zh) 一种用于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打孔设备及其电池生产设备
CN105619771A (zh) 一种直动式板材冲压机构
CN203818241U (zh) 氟胶板开口装置
CN208271783U (zh) 金属复合料带剪切刀具
CN203665078U (zh) 一种全自动百叶窗叶片打孔切断机
CN114603641B (zh) 一种绝缘材料折弯模具
CN220923198U (zh) 塑胶件的冲切工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001, room 6, building No. 7, Rongchang East Street, Beij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Beijing, Daxing District 100176, China

Patentee after: Beijing Dingrong Photovoltai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001, room 6, building No. 7, Rongchang East Street, Beij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Beijing, Daxing District 100176, China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APOLLO DING RONG SOLAR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27

Address after: 518054 Room 201, building a, No.1 Qianwan 1st Road, Haishen Hong Kong cooperation zone,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ongy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001, room 6, building No. 7, Rongchang East Street, Beij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Beijing, Daxing District 100176, China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Dingrong Photovoltaic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