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25806U - 自动炒制机 - Google Patents

自动炒制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25806U
CN208925806U CN201720744517.0U CN201720744517U CN208925806U CN 208925806 U CN208925806 U CN 208925806U CN 201720744517 U CN201720744517 U CN 201720744517U CN 208925806 U CN208925806 U CN 2089258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rel
burner
cylinder
frying machine
automatic fr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74451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荣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rudential Intelligent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Hebe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rudential Intelligent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Hebe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rudential Intelligent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Hebei Co Ltd filed Critical Prudential Intelligent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Hebe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74451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258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258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258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aking, Grill, Roasting (AREA)
  • Commercial Cook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炒制机,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机架、料筒,转动支撑于所述机架上,所述料筒内部可拆卸固定连接有搅拌叉;料筒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从筒底延伸至筒口的搅拌桨;筒套,套设于料筒外侧且两侧转动支撑于所述机架上;翻转装置,设置于机架上并与所述筒套固接以驱动所述筒套沿翻转轴线往复摆动;旋转装置,设置于所述筒套上并与所述筒底固定连接以驱动所述料筒沿旋转轴线旋转,通过旋转装置以及翻转装置并且配合料筒内部的搅拌叉和搅拌桨能够将物料在料筒中均匀的翻动,使得物料受热均匀,炒出来的菜肴更加美味。

Description

自动炒制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食品加工设备,特别涉及一种自动炒制机。
背景技术
炒菜机是一种用于食品加工领域的生产设备,可以自动对物料进行翻炒,减少了人力的消耗并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现有的可参考授权公告号CN201759346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炒菜机,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加热锅体、驱动加热锅体沿转轴旋转的驱动机构以及设置在锅体下方的燃烧机构,锅体内部以可转动方式安装有多个拨杆,但是在炒制的物料较多的情况下,物料容易堆叠在一起,在以单一轴线旋转的过程中,物料并不能得到均匀的翻动,导致受热不均匀,容易出现夹生或者糊锅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炒制机,其具有的优势是,能够在料筒进行自转的过程中,同时进行上下翻转,使得物料能够翻动更加均匀、受热均匀使得炒制出来的菜肴更加美味。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自动炒制机,包括机架;料筒,转动支撑于所述机架上,所述料筒内部可拆卸固定连接有搅拌叉;料筒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从筒底延伸至筒口的搅拌桨;筒套,套设于料筒外侧且两侧转动支撑于所述机架上;翻转装置,设置于机架上并与所述筒套固接以驱动所述筒套沿翻转轴线往复摆动;旋转装置,设置于所述筒套上并与所述筒底固定连接以驱动所述料筒沿旋转轴线旋转。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料筒在旋转装置的驱动下沿着转动轴线进行旋转配合内部的搅拌桨能够将物料均匀的在料筒内部翻动,使得物料受热更加均匀,另外在料筒进行自转的同时,翻转装置能够驱动料筒沿着翻转轴线进行来回翻转摆动,这样在工作时,就像厨师颠勺一样,对物料进行均匀的翻炒,使得炒出来的菜肴更加美味。
较佳的,还包括燃烧装置,支撑于料筒的筒身下方且随所述料筒同步转动以持续对所述料筒进行加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燃烧装置设置于料筒下方进行持续加热,料筒不断旋转使得料筒筒身受热均匀,物料在料筒内不易发生糊锅。
较佳的,所述燃烧装置包括架设于筒套上的炉头支架、若干条支撑于炉头支架上且沿料筒旋转轴线对称分布的炉头气管以及设置于所述炉头气管上的炉头喷嘴,所述炉头气管从中间向两侧呈阶梯式向上分布使得各炉头喷嘴距离所述料筒的高度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炉头气管对称分布在料筒下方,各个炉头喷嘴距离料筒的高度相同,使得料筒的筒身受热均匀,料筒内部的物料受热均匀、不易糊锅,提高了炒制效率,使得菜肴更加美味。
较佳的,所述料筒包括直筒身和弧形封头,所述炉头喷嘴沿所述炉头气管轴向设置有多个,其中位于筒身下方的炉头喷嘴高度相同,位于弧形封头下方的炉头喷嘴的高度高于位于筒身下方的炉头喷嘴的高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料筒包括直筒身与弧形封头,在弧形封头处,炉头喷嘴的高度不能够有效对弧形封头进行加热,在弧形下方的炉头喷嘴高度提高,缩短与筒面的距离,使得筒底能够有效的被加热。
较佳的,所述筒套为双层结构,双层结构之间形成有空腔,所述筒套的顶部设置有连通所述空腔的散热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炒制过程中,燃烧装置产生的热量较大,较大的热量从筒套中散发,影响炒制机所在空间的环境温度,另外,较大的热量直接从料筒散发,造成了较大的能量浪费,采用双层结构能够将燃烧装置产生的热量较好的封闭在筒套内部,热量散发小,筒套的热量能够对料筒周身进行加热,最后热量经过散热仓排出,采用双层结构,避免了能量的较大浪费,提高了炒制效率。
较佳的,所述翻转装置包括安装在机体内部的摆臂电机、连接摆臂电机的减速器以及一端法兰连接筒套,另一端与减速器的涡轮配合的法兰轴,所述法兰轴受摆臂电机驱动旋转以带动所述料筒往复摆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摆臂电机通过减速器带动料筒进行前后的翻转、摆动,使得料筒在进行自转的同时还可以摆动,就像厨师颠勺一样对料筒内的物料进行均匀的翻炒,使得物料炒制的更加均匀、美味。
较佳的,所述旋转装置包括固设于筒套顶部的旋转电机、固定连接于筒底且与旋转轴线同轴的旋转轴以及通过齿轮链条方式传动于旋转轴与旋转电机之间的传动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转电机驱动旋转轴转动从而带动料筒沿着旋转轴线进行自转,在自转过程中将料筒的物料进行翻炒,使得物料翻动的更加均匀,受热均匀,节省了炒制时间,炒制的材料更加美味。
较佳的,所述料筒内壁上沿轴向固设有固定板,所述搅拌叉包括搅拌轴、沿轴向均匀分布的搅拌拨叉,所述搅拌轴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固定螺母,所述搅拌叉搭在固定板之间且通过紧固螺栓锁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搅拌叉采用可拆卸的方式固定的料筒内壁上,能够方便拆卸下来进行清洗,避免搅拌叉清洗不净造成细菌的滋生,影响菜品质量。
较佳的,所述搅拌拨叉设置有三排,每排搅拌拨叉周向分布,其中两排搅拌拨叉呈180度设置,另一排搅拌拨叉呈90度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搅拌拨叉的设置使得搅拌叉形成三维结构,能够在料筒旋转的过程中对物料进行均匀的翻动,避免物料出现夹生现象,保证物料受热均匀,节省了物料的炒制时间,使得菜肴更加美味。
较佳的,所述搅拌桨包括三角部以及与三角部一体成型的弧形部,所述弧形部固定连接于封头的内壁上,所述三角部与所述直筒身内壁弧形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搅拌桨外形呈三角形,在料筒旋转过程中,物料带动物料旋转,可以将锅底的物料翻动至料筒的筒口处,然后又能够把筒口的物料翻动至锅底,这样物料能够来回均匀的翻动,同时物料会与搅拌叉上的搅拌拨叉进行撞击,使得物料受热更加均匀,避免物料出现夹生。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采用旋转装置以及翻转装置的配合,能够在料筒进行自转的同时还可实现翻动,像厨师颠勺一样对物料进行均匀的翻动,设计人性化;
2、料筒内部设置三维结构的搅拌叉以及搅拌桨,二者相互配合能够在旋转、翻动过程中将物料均匀的翻动,不易粘锅;
3、搅拌叉采用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设置在料筒内壁上,方便对搅拌叉的拆卸、清洗,避免由于残留的物料不能完全清洁导致细菌的滋生,提高了菜品质量以及食品安全;
4、筒套采用双层结构,能够减少热量散发,降低热量对工作环境的影响,同时在筒套内部的热量向上上升的过程中能够对料筒筒身进行均匀的加热,充分利用了燃烧之后的热量,节能效果较好。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自动炒制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种自动炒制机中突出旋转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一种自动炒制机中的搅拌叉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一种自动炒制机中突出翻转装置的正视图;
图5是一种自动炒制机中的托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一种自动炒制机中的后视图;
图 7是一种自动炒制机中突出翻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一种自动炒制机中突出燃烧装置的位置示意图;
图9是一种自动炒制机中的燃烧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一种自动炒制机中突出外、中、内火气管与炉头气管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11是一种自动炒制机向下翻转的状态示意图;
图12是一种自动炒制机向上翻转的状态示意图。
图中,1、机架;11、主机箱;12、副机箱;13、底板;2、料筒;21、直筒身;211、开口;212、挡料环;213、托轮滑道;22、封头;3、搅拌叉;31、搅拌轴;32;搅拌拨叉;33、六角头螺母;34、固定板;341、“U”形槽;35、蝶形螺母;36、紧固螺栓;4、搅拌桨;41、三角部;42、弧形部;5、筒套;51、内套板;52、外套板;53、空腔;54、散热仓;55、燃烧室;6、托轮组件;61、托轮芯轴;62、转动轴承;63、滚轮;64、托轮罩;7、旋转装置;71、旋转电机;711、电机防护罩;72、旋转轴;73、传动装置;731、主动齿轮;732、从动齿轮;733、链条;8、翻转装置;81、摆臂电机;82、减速器;83、第一法兰轴;84、第二法兰轴;85、带座轴承;86、旋转接头;87、球阀;9、燃烧装置;91、主接气管;92、分接气管;921、截止阀门;93、炉头支架;931、台阶;94、炉头气管;95、炉头喷嘴;96、外火气管;97、中火气管;98、内火气管;99、点火喷嘴;10、点火窗口;101、点火门板;102、观察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一种自动炒制机,如图1与图2所示,包括机架1,机架1包括分立在两侧的主机箱11、副机箱12以及连接二者的底板13组成。
主机箱11和副机箱12之间支撑有水平放置的料筒2,料筒2包括直筒身21和位于底部的截面呈弧形的封头22,料筒远离封头的一端开设有开口211,该封头22可以采用SUS304不锈钢,直筒身21与封头22采用一体冲压成型技术完成连接,筒底无死角,料筒2的内壁采用进口特氟龙涂层以及不粘工艺,保证炒菜不沾不糊不损伤物料。
为了避免在炒制过程中物料从开口211处溢出,开口211处固定连接有环形的挡料环212,挡料环212从内向外口径逐渐缩小。
如图2与图3所示,料筒2内部设置有一搅拌叉3以及一搅拌桨4,搅拌叉3包括搅拌轴31,搅拌轴31上沿其周向固定连接有三排搅拌拨叉32,每排搅拌拨叉32设置有多根(搅拌拨叉数量不限,可以根据搅拌轴31的长度以及炒菜类型进行设置),其中两排搅拌拨32叉呈180度设置且处于料筒2的径向方向上,另外的一排搅拌拨叉32与其余两排呈90度设置。
搅拌轴31的两端分别焊接有六角头螺母33(全螺纹),料筒2的内壁上且于同一轴线上分别焊接有固定板34,固定板34的下方开设有“U”形槽341,搅拌叉3平行于料筒2的轴线放置,采用与六角头螺母33匹配的紧固螺栓36穿过“U”形槽341与六角头螺母33螺纹连接从而锁紧搅拌轴31;为了方便拆卸,紧固螺栓36上固设有一个蝶形螺母35(圆翼)。
搅拌桨4为板状结构,其包括三角部41以及与三角部41一体成型制成的弧形部42,弧形部42固定连接在封头22的内壁上,三角部41与料筒2的内壁通过圆弧过渡连接并向外延伸至开口211处;搅拌桨4倾斜设置,当料筒2旋转时,将物料带到高处然后再抛向锅底,达到对材料均匀搅拌的作用。
当然,搅拌桨4的结构不仅限于上述的方式,只要能够实现在料筒2旋转过程中能够将物料从筒底/开口旋到开口/筒底的结构均可,例如可以采用类似滚揉机内部的搅拌桨结构。
料筒2的外部套设有用于支撑料筒的筒套5,筒套5垂直于料筒的轴线方向的截面呈正多边形,优选采用正六边形。
如图5所示,料筒2的下方左右两侧以料筒2的轴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有托轮组件6用于在前端支撑料筒2,托轮组件6包括垂直固定连接在筒套5前端的托轮芯轴61,托轮芯轴61上通过转动轴承62安装有滚轮63,此处的转动轴承62可以采用深沟球轴承,滚轮63的外侧罩设有托轮罩64;与滚轮63对应的是,料筒2的直筒身21前端套设有环形的托轮滑道213以供两侧的滚轮63在托轮滑道213上滚动。
结合图2与图6看,筒套5于封头22的一端设置有用于驱动料筒2在筒套5内部进行自转的旋转装置7。旋转装置7包括安装在筒套5顶部的旋转电机71、水平穿过筒套5并与料筒2的封头22中心固定连接的旋转轴72以及受旋转电机71驱动并传动于旋转轴72以带动料筒2自转的传动装置73。
传动装置73包括固定连接在旋转电机71的输出轴上的主动齿轮731、固定连接在旋转轴72上的从动齿轮732以及与主动齿轮731、从动齿轮732相互啮合的链条733。
为了避免旋转电机71上积灰过多,旋转电机71上罩设有电机防护罩711,电机防护罩711通过螺栓固定在筒套5的上挡板上。
如图4与图7所示,主机箱11内部设置有翻转装置8用于驱动筒套5绕着翻转轴线上下摆动、翻转,此处所述的翻转轴线一般垂直于料筒2的旋转轴线。翻转装置8包括支撑在主机箱11内部的摆臂电机81、连接于摆臂电机输出轴的减速器82以及于减速器82内部涡轮配合的第一法兰轴83,第一法兰轴83通过端部的法兰盘垂直固定连接在筒套5的侧挡板上;翻转装置8的另一侧设置有与第一法兰轴83同轴的第二法兰轴84,第二法兰轴84转动连接在带座轴承85上。
上述的摆臂电机81可以采用伺服电机,减速器82可以采用RV减速器,采用伺服驱动技术,能够使得料筒2的倾斜度按照厨师的需求来回摇摆,能够对物料的颠炒,使得物料受热均匀,炒出的菜肴更加美味,全自动微电脑控制,通过自动搅拌系统完成自动烹饪的工作。
如图2所示,筒套5下方一体成型有形状呈矩形的燃烧室55,燃烧室55内部设置有燃烧装置9用于对料筒2进行加热,筒套5的上方设置有连通筒套5内部的散热仓54,燃烧装置9加热产生的高温在从筒套5上方的散热仓54排除,在热量从燃烧室55到散热仓54散发的过程中,经过料筒2的热量能够对筒身均匀的加热,使得料筒2各处的温度较为均匀,有利于提高物料的加热质量,避免糊锅等现象。
为了能够减少热能的损失,筒套5优选采用双层结构,包括内套板51与外套板52,内套板51与外套52板之间形成有空腔53,通过设置的双层结构,能够有效的隔绝筒套5内部的热量与外界热量的热量交换,减少热量的损失,节能效果较好。
如图4与图8所示,燃烧装置9包括靠近副机箱12一侧的主接气管91,第二法兰轴84内部中空,其远离料筒2的一端连接有旋转接头86,旋转接头86通过球阀87与燃气供给管路连接;主接气管91焊接在第二法兰轴84的上并且与第二法兰轴84内部连通。
如图8所示,主接气管91侧向从上之下依次分布有多条分接气管92,优选采用三条,三条分接气管92向料筒2一侧延伸并从燃烧室55的下端伸入燃烧室55内部;燃烧室55内部设置有两条相互平行的(但不限于两条,可以根据具体承重来决定)炉头支架93,炉头支架93的两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燃烧室55两侧的左右挡板上。
炉头支架93从中间向两侧呈阶梯状逐渐向上分布,并且两侧相互对称,其上方沿垂直于旋转轴线的方向设置有六列(但不限于六列,具体数量依照料筒直径选取)炉头气管94,炉头气管94水平设置且沿料筒2的轴线延伸。各炉头气管94焊接在对应的炉头支架93的台阶931上,形成阶梯状分布。
如图8与图9所示,炉头气管94上沿轴向等间距安装有若干炉头喷嘴95,分别为高炉头喷嘴951和低炉头喷嘴952。优选的,相互对称的两根炉头气管94上的炉头喷嘴95数量相同,并且最外侧的炉头气管94上的炉头喷嘴95的数量小于内侧的炉头气管94上的炉头喷嘴95的数量。这样既能够保证料筒2较大面积的受热,使得料筒2受热均匀,同时减少了炉头喷嘴95的数量,减少了热能消耗,节省了不必要的成本,另外,炉头采用铜合金喷嘴,火力猛,燃烧充分,高效节能。
为了进一步保证受热均匀,位于料筒2的直筒身21下方的低炉头喷嘴952距离直筒身21表面的高度相同,整体呈圆弧形分布以适应直筒身21的弧形曲线。
由于封头22处为圆弧形,同等高度的低炉头喷嘴952不能有效的对其进行加热,因此,在每列炉头气管94在靠近封头22处设置有两个(但不限于两个,具体的数量根据封头的长度以及曲率半径决定)高炉头喷嘴951,两个高炉头喷嘴951从外向内逐渐升高以能够适应封头22的弧度。
结合图10看,各个分接气管92通过火气管连通炉头气管94,六根炉头气管94相互对称的两根互为一组,从外向内依次通过外火气管96、中火气管97以及内火气管98连通不同的分接气管92中。
位于最内侧的两根炉头气管94之间设置有点火喷嘴99,点火喷嘴99通过独立的分接气管92接入主接气管91中,为了能够达到安全点火要求,点火喷嘴99的高度应低于两侧的低炉头喷嘴952。
为了保证各个分接气管92的独立性,各个分接气管92上均安装有截止阀门921,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燃烧需求对燃气进行控制。
燃烧室55的前挡板上开设有点火窗口10,点火窗口10的高度高于点火喷嘴95,点火窗口10上沿竖直转轴铰接有点火窗门板101,用户可以使用棍状点火器从点火窗口10伸入燃烧室55内点燃点火喷嘴95。
为了能够对燃烧室55内的燃烧情况进行观察,点火窗口10的两侧对称开设有圆形的观察窗102,观察窗102上采用高温玻璃进行封闭。
如图1与图9所示,开始时,向料筒2内投入物料,此时,料筒2处于水平状态;打开截止阀门921使得燃气进入到点火喷嘴99处,然后将点火器从点火窗口10伸入点燃点火喷嘴99;接着,依次从上至下依次开启截止阀门921,使得炉头喷嘴95从内向外逐渐点燃。
结合图2、图11与图12所示,启动旋转电机71,旋转电机71通过齿轮链条传动到旋转轴72上从而带动料筒2沿旋转轴线进行自转,物料能够在搅拌桨4以及搅拌叉3的带动下来回均匀的翻动。
结合图4、图11与图12所示,之后启动摆臂电机81,摆臂电机81通过减速机带动RV减速器带动第一法兰轴83转动从而带动摆臂电机81沿着翻转轴线进行摇摆,其摇摆角度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5度、30度或者45度,尤其以30度摇摆为宜,物料能够在自转的同时被颠起,起到颠勺的效果。
结合图9、图11与图12所示,带到物料炒熟之后,操作人员关闭旋转电机71,然后关闭各燃气的截止阀门921,摆臂电机81驱动料筒2逐渐向下翻转,将料筒2中炒熟的菜肴倒入下方的接料箱(接料箱未画出)。当然,为了能够将料筒2中的菜肴全部倒出,料筒2可以翻转至于水平面的夹角为90度,同时操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开启旋转电机71,并以低速运行,使得搅拌叉3以及搅拌桨4能够将料筒2中残留的菜肴带出至接料箱中。
本实用新型中,料筒2在自转的同时会沿翻转轴线来回摆动,从而能够将物料进行均匀的翻炒,厨师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对料筒2摆动角度进行调整,使得物料能够像厨师颠勺一样进行均匀的翻炒,实现机械化与人性化的完美结合,炒出来的菜肴更加美味。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10)

1.一种自动炒制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1);
料筒(2),转动支撑于所述机架(1)上,所述料筒(2)内部可拆卸固定连接有搅拌叉(3);料筒(2)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从筒底延伸至筒口的搅拌桨(4);
筒套(5),套设于料筒(2)外侧且两侧转动支撑于所述机架(1)上;
翻转装置(8),设置于机架(1)上并与所述筒套(5)固接以驱动所述筒套(5)沿翻转轴线往复摆动;
旋转装置(7),设置于所述筒套(5)上并与筒底固定连接以驱动所述料筒(2)沿旋转轴线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炒制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燃烧装置(9),支撑于料筒(2)的筒身下方且随所述料筒(2)同步转动以持续对所述料筒(2)进行加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炒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装置(9)包括架设于筒套(5)上的炉头支架(93)、若干条支撑于炉头支架(93)上且沿料筒(2)旋转轴线对称分布的炉头气管(94)以及设置于所述炉头气管(94)上的炉头喷嘴(95),所述炉头气管(94)从中间向两侧呈阶梯式向上分布使得各炉头喷嘴(95)距离所述料筒(2)的高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炒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筒(2)包括直筒身(21)和弧形的封头(22),所述炉头喷嘴(95)沿所述炉头气管(94)的轴向设置有多个,其中位于直筒身(21)下方的炉头喷嘴(95)高度相同,位于封头(22)下方的炉头喷嘴(95)的高度高于位于直筒身(21)下方的炉头喷嘴(95)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炒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套(5)为双层结构,双层结构之间形成有空腔(53),所述筒套(5)的顶部设置有连通所述空腔(53)的散热仓(5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炒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装置(8)包括安装在机架(1)内部的摆臂电机(81)、连接摆臂电机(81)的减速器(82)以及一端法兰连接筒套(5),另一端与减速器(82)的涡轮配合的第一法兰轴(83),所述第一法兰轴(83)受摆臂电机(81)驱动旋转以带动所述料筒(2)往复摆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炒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装置(7)包括固设于筒套(5)顶部的旋转电机(71)、固定连接于筒底且与旋转轴线同轴的旋转轴(72)以及通过齿轮链条方式传动于旋转轴(72)与旋转电机(71)之间的传动装置(7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炒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筒(2)内壁上沿轴向固设有两块固定板(34),所述搅拌叉(3)包括搅拌轴(31)、沿轴向均匀分布的搅拌拨叉(32),所述搅拌轴(31)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六角头螺母(33),所述搅拌轴(31)设置在两块固定板(34)之间且通过紧固螺栓(36)锁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炒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拨叉(32)设置有三排,每排搅拌拨叉(32)周向分布,其中两排搅拌拨叉(32)呈180度设置,另一排搅拌拨叉(32)呈90度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炒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桨(4)包括三角部(41)以及与三角部(41)一体成型的弧形部(42),所述弧形部(42)固定连接于封头(22)的内壁上,所述三角部(41)与所述直筒身(21)内壁弧形连接。
CN201720744517.0U 2017-06-24 2017-06-24 自动炒制机 Active CN2089258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44517.0U CN208925806U (zh) 2017-06-24 2017-06-24 自动炒制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44517.0U CN208925806U (zh) 2017-06-24 2017-06-24 自动炒制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25806U true CN208925806U (zh) 2019-06-04

Family

ID=667130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744517.0U Active CN208925806U (zh) 2017-06-24 2017-06-24 自动炒制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2580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40220A (zh) * 2019-07-04 2020-02-28 张建纬 炒食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40220A (zh) * 2019-07-04 2020-02-28 张建纬 炒食机
CN110840220B (zh) * 2019-07-04 2021-06-29 张建纬 炒食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286631Y (zh) 高效节能环保烤肉机
CN101361637A (zh) 高效节能环保烤肉机
CN2030450U (zh) 回转炒菜锅
CN208925806U (zh) 自动炒制机
CN105248492A (zh) 商用炭火全自动烤羊腿炉
CN201052073Y (zh) 自动炒制机
CN101919655B (zh) 炒菜机
CN208129938U (zh) 一种自动颠锅炒菜灶
CN211989368U (zh) 一种用于铸铁炊具生产的喷涂装置
CN202636608U (zh) 一种自动旋转火锅
CN209988434U (zh) 一种果冻生产用煮料罐
CN207544955U (zh) 一种多功能节能电扒炉
CN213819712U (zh) 一种新型蒸饭机
CN108571749A (zh) 一种新型节能环保安全家用无烟炉
CN208144361U (zh) 一种调味料生产用炒制锅
CN207049927U (zh) 一种用于自动炒制机的燃烧装置
CN212186130U (zh) 连续烹饪装置及自动化烹饪系统
CN207285166U (zh) 炒料机
CN210227876U (zh) 一种自动旋转型煎锅
CN211020711U (zh) 一种用于酱卤肉制作过程中的熏烤炉
CN210124639U (zh) 烤蛋机
CN208625323U (zh) 一种干面炒面锅
CN209060001U (zh) 一种取料方便的可倾斜式蒸煮锅
CN219515951U (zh) 滚筒式炒菜机
CN215124054U (zh) 一种谷物罐头生产用蒸煮夹层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