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15925U - 一种硅烷偶联剂合成反应卧式中转釜 - Google Patents

一种硅烷偶联剂合成反应卧式中转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15925U
CN208915925U CN201920110315.XU CN201920110315U CN208915925U CN 208915925 U CN208915925 U CN 208915925U CN 201920110315 U CN201920110315 U CN 201920110315U CN 208915925 U CN208915925 U CN 2089159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body
transfer
still shell
pipe
transfer sti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1031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海峰
隋玲平
蒋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hai Harmony Silic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hai Harmony Silic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hai Harmony Silic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hai Harmony Silic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11031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159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159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159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 Transport Of Granula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硅烷偶联剂合成反应卧式中转釜,包括中转釜壳体,中转釜壳体的顶部设置有进料管,进料管上设置有进料阀,进料管与中转釜壳体相连通;进料管的右方设置有安全阀导管,安全阀导管上设置有安全阀;安全阀导管通过冷凝器与中转釜壳体相连通;中转釜壳体的内部左侧设置有缓冲板,内部右侧设置有气囊装置;中转釜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出料管,出料管上设置有出料阀,出料管与中转釜壳体相连通;本实用新型的气囊装置能够消除进料的压力和流量的波动,实现稳定进料;缓冲板的设置能够减慢物料的流速,减轻物料对出料管的冲击,出料管不易损坏,中转釜使用寿命更长。

Description

一种硅烷偶联剂合成反应卧式中转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转釜,尤其涉及一种硅烷偶联剂合成反应卧式中转釜。
背景技术
硅烷偶联剂在有机硅工业中具有重要地位,广泛应用于合成树脂、涂料、黏合剂、橡胶、塑料、玻纤等领域;硅烷偶联剂是一种低分子有机硅化合物,其分子中含有两种或多种不同反应性基团,可以同时与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形成化学键合,改善材料的机械强度、电气特性、耐水性、粘结性以及加工性能;硅烷偶联剂的合成反应分为多个阶段,上一个阶段反应得到的物料需要通过中转釜转送到下一个阶段反应的设备中,中转釜起到了储存和中转物料的作用;现有的中转釜在物料进入时会引起中转釜内的压力波动,导致中转釜的进料不稳定;此外,物料在中转釜内向下流动速度快,流速快的物料会对中转釜和出料管的结合处造成冲击,出料管在长时间的冲击下容易损坏而断裂,对将物料从中转釜转送到下一阶段硅烷偶联剂合成反应的设备中造成不利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硅烷偶联剂合成反应卧式中转釜。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硅烷偶联剂合成反应卧式中转釜,包括中转釜壳体,中转釜壳体的顶部设置有进料管,进料管上设置有进料阀,进料管与中转釜壳体相连通;进料管的右方设置有安全阀导管,安全阀导管上设置有安全阀;安全阀导管通过冷凝器与中转釜壳体相连通;
中转釜壳体的内部左侧设置有缓冲板,内部右侧设置有气囊装置;中转釜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出料管,出料管上设置有出料阀,出料管与中转釜壳体相连通;
进料管的下端与五通连接头相连接,五通连接头的前侧面、后侧面、左侧面、右侧面均设置有进料支管;
缓冲板位于进料支管的下方,缓冲板包括固定框、过滤网;过滤网固定于固定框的内部;固定框的前端、后端分别固定于中转釜壳体的前侧内壁、后侧内壁上;固定框的前侧下端、后侧下端均设置有加强板,加强板固定于中转釜壳体的内壁上;
气囊装置包括气囊、固定筒;固定筒为中空的圆筒,固定筒横向固定设置于中转釜壳体的右侧内壁上;固定筒的外壁沿周向设置有环形的凹槽;气囊设置于固定筒的左侧,气囊的端口固定于凹槽内;
固定筒的内部竖向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的中部横向开设有导孔;导孔内横向插置有导杆,导杆的左端、右端分别竖向设置有一号推板、二号推板;二号推板的右端固定设置有弹簧,弹簧的另一端与中转釜壳体的右侧内壁固定相连,弹簧为多个;
中转釜壳体的外部设置有气泵、三孔接头;三孔接头的右侧上部、右侧下部分别设置有出气管、进气管;出气管上设置有二号阀门,进气管与气泵相连接;三孔接头的左侧设置有通气管,通气管的左端发出两条支路,两条支路分别为支管A、支管B;支管B上设置有一号阀门;支管A的管口位于气囊内,支管B的管口位于连接板与一号推板之间。
缓冲板为四个,四个缓冲板从上到下间隔排列。
安全阀导管的右方设置有人孔,人孔位于中转釜壳体的顶部。
中转釜壳体的底部左侧、底部右侧均设置有支脚。
本实用新型的气囊装置能够消除进料的压力和流量的波动,实现稳定进料;缓冲板的设置能够减慢物料的流速,减轻物料对出料管的冲击,出料管不易损坏,中转釜使用寿命更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气囊装置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缓冲板的左视图。
图4为图1中缓冲板的俯视图。
图5为图1中进料支管的俯视图。
图中:1、中转釜壳体;2、进料管;3、进料阀;4、五通连接头;5、进料支管;6、安全阀导管;7、安全阀;8、冷凝器;9、缓冲板;10、气囊装置;11、出料管;12、出料阀;13、固定框;14、过滤网;15、加强板;16、气囊;17、固定筒;18、凹槽;19、连接板;20、导孔;21、导杆;22、一号推板;23、二号推板;24、弹簧;25、气泵;26、三孔接头;27、进气管;28、出气管;29、二号阀门;30、通气管;31、支管A;32、支管B;33、一号阀门;34、人孔;35、支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硅烷偶联剂合成反应卧式中转釜,包括中转釜壳体1,中转釜壳体1的顶部设置有进料管2,进料管2上设置有进料阀3,进料管2与中转釜壳体1相连通;进料管2的右方设置有安全阀导管6,安全阀导管6上设置有安全阀7;安全阀导管6通过冷凝器8与中转釜壳体1相连通;安全阀导管6的右方设置有人孔34,人孔34位于中转釜壳体1的顶部。中转釜壳体1的底部左侧、底部右侧均设置有支脚35。
中转釜壳体1的内部左侧设置有缓冲板9,内部右侧设置有气囊装置10;缓冲板9为四个,四个缓冲板从上到下间隔排列,缓冲板用于减缓物料的流速;气囊装置10用于消除进料的压力和流量的波动,使中转釜内维持稳定的压力,维持进料的稳定。
中转釜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出料管11,出料管11上设置有出料阀12,出料管11与中转釜壳体1相连通。
如图5所示,进料管2的下端与五通连接头4相连接,五通连接头4的前侧面、后侧面、左侧面、右侧面均设置有进料支管5;物料从进料管2流入后从进料支管5流出,朝向不同的四个进料支管的设置能够实现物料分散地落在缓冲板9上,减轻物料对缓冲板9的冲击。
如图3、4所示,缓冲板9位于进料支管5的下方,缓冲板9包括固定框13、过滤网14;过滤网14固定于固定框13的内部;固定框13的前端、后端分别固定于中转釜壳体1的前侧内壁、后侧内壁上;固定框13的前侧下端、后侧下端均设置有加强板15,加强板15固定于中转釜壳体1的内壁上,加强板15用于加强缓冲板9的稳定性。
当物料从进料支管5流出落到缓冲板上后,物料通过缓冲板的过滤网14的网孔流到下方的其他缓冲板上;物料依次通过多个缓冲板的过滤网14使其流速减慢,过滤网14起到了减缓物料流速的作用,从而减轻了物料对出料管11的冲击,出料管11不易损坏使用寿命更长。
如图2所示,气囊装置10包括气囊16、固定筒17;固定筒17为中空的圆筒,固定筒17横向固定设置于中转釜壳体1的右侧内壁上;固定筒17的外壁沿周向设置有环形的凹槽18;气囊16设置于固定筒17的左侧,气囊16的端口固定于凹槽18内;
固定筒17的内部竖向设置有连接板19,连接板19的中部横向开设有导孔20;导孔20内横向插置有导杆21,导杆21在导孔20内能左右移动;导杆21的左端、右端分别竖向设置有一号推板22、二号推板23;二号推板23的右端固定设置有弹簧24,弹簧24的另一端与中转釜壳体1的右侧内壁固定相连,弹簧24为多个。
中转釜壳体1的外部设置有气泵25、三孔接头26;三孔接头26的右侧上部、右侧下部分别设置有出气管28、进气管27;出气管28上设置有二号阀门29,进气管27与气泵25相连接;三孔接头26的左侧设置有通气管30,通气管30的左端发出两条支路,两条支路分别为支管A31、支管B32;支管B32上设置有一号阀门33;支管A31的管口位于气囊16内,支管B32的管口位于连接板19与一号推板22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使用方式为:启动气泵25,打开一号阀门33,气泵25工作将气体依次通过进气管27、三孔接头26通入通气管30中,再分别通过支管A31、支管B32通入气囊16内部和一号推板22右侧,通入等量的气体使得一号推板22左右两侧压强一致,此时一号推板22不移动;通入适量气体后,关闭气泵25、一号阀门33;
打开进料阀3,上一阶段的硅烷偶联剂合成反应得到的物料从进料管2流入中转釜壳体1内,随着中转釜壳体1内的物料增加,气囊16左侧的压强增大,大于气囊16右侧的压强,使得气囊16向右形变,气囊16内部的气体向右流动挤压推动一号推板22,一号推板22向右运动通过导杆21带动二号推板23向右运动压缩弹簧24,改变了中转釜壳体1内的容积和压力,消除进料的压力和流量的波动,维持中转釜内压力稳定;
当中转釜内的物料需要进入下一阶段的硅烷偶联剂合成反应的设备中时,打开出料阀12,物料通过出料管11排出;排出一定量的物料后,气囊16左侧的压强减小,小于气囊16右侧的压强,使得气囊16向左形变,气囊16内部的气体向左流动减小对一号推板22的挤压,弹簧24反弹带动二号推板23向左运动,二号推板23通过导杆21带动一号推板22向左运动;
通过气囊16发生形变以及弹簧24的变形来缓冲中转釜壳体1内的压强变化,消除进料的压力和流量的波动,维持中转釜内压力稳定,并且防止中转釜因压强过大而爆炸;
当需要排出气囊16内部和一号推板22右侧的气体时,打开一号阀门33、二号阀门29,气囊16内部和一号推板22右侧的气体分别通过支管A31、支管B32进入通气管30中,再通过三孔接头26经出气管28排出。
上述实施方式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4)

1.一种硅烷偶联剂合成反应卧式中转釜,包括中转釜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转釜壳体(1)的顶部设置有进料管(2),进料管(2)上设置有进料阀(3),进料管(2)与中转釜壳体(1)相连通;所述进料管(2)的右方设置有安全阀导管(6),安全阀导管(6)上设置有安全阀(7);所述安全阀导管(6)通过冷凝器(8)与中转釜壳体(1)相连通;
所述中转釜壳体(1)的内部左侧设置有缓冲板(9),内部右侧设置有气囊装置(10);所述中转釜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出料管(11),出料管(11)上设置有出料阀(12),出料管(11)与中转釜壳体(1)相连通;
所述进料管(2)的下端与五通连接头(4)相连接,五通连接头(4)的前侧面、后侧面、左侧面、右侧面均设置有进料支管(5);
所述缓冲板(9)位于进料支管(5)的下方,缓冲板(9)包括固定框(13)、过滤网(14);所述过滤网(14)固定于固定框(13)的内部;所述固定框(13)的前端、后端分别固定于中转釜壳体(1)的前侧内壁、后侧内壁上;所述固定框(13)的前侧下端、后侧下端均设置有加强板(15),加强板(15)固定于中转釜壳体(1)的内壁上;
所述气囊装置(10)包括气囊(16)、固定筒(17);所述固定筒(17)为中空的圆筒,固定筒(17)横向固定设置于中转釜壳体(1)的右侧内壁上;所述固定筒(17)的外壁沿周向设置有环形的凹槽(18);所述气囊(16)设置于固定筒(17)的左侧,气囊(16)的端口固定于凹槽(18)内;
所述固定筒(17)的内部竖向设置有连接板(19),连接板(19)的中部横向开设有导孔(20);所述导孔(20)内横向插置有导杆(21),导杆(21)的左端、右端分别竖向设置有一号推板(22)、二号推板(23);所述二号推板(23)的右端固定设置有弹簧(24),弹簧(24)的另一端与中转釜壳体(1)的右侧内壁固定相连,弹簧(24)为多个;
所述中转釜壳体(1)的外部设置有气泵(25)、三孔接头(26);所述三孔接头(26)的右侧上部、右侧下部分别设置有出气管(28)、进气管(27);所述出气管(28)上设置有二号阀门(29),进气管(27)与气泵(25)相连接;所述三孔接头(26)的左侧设置有通气管(30),通气管(30)的左端发出两条支路,两条支路分别为支管A(31)、支管B(32);所述支管B(32)上设置有一号阀门(33);所述支管A(31)的管口位于气囊(16)内,支管B(32)的管口位于连接板(19)与一号推板(22)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烷偶联剂合成反应卧式中转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板(9)为四个,四个缓冲板从上到下间隔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烷偶联剂合成反应卧式中转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阀导管(6)的右方设置有人孔(34),人孔(34)位于中转釜壳体(1)的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烷偶联剂合成反应卧式中转釜,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转釜壳体(1)的底部左侧、底部右侧均设置有支脚(35)。
CN201920110315.XU 2019-01-23 2019-01-23 一种硅烷偶联剂合成反应卧式中转釜 Active CN2089159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10315.XU CN208915925U (zh) 2019-01-23 2019-01-23 一种硅烷偶联剂合成反应卧式中转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10315.XU CN208915925U (zh) 2019-01-23 2019-01-23 一种硅烷偶联剂合成反应卧式中转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15925U true CN208915925U (zh) 2019-05-31

Family

ID=667129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10315.XU Active CN208915925U (zh) 2019-01-23 2019-01-23 一种硅烷偶联剂合成反应卧式中转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159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52557A (zh) 一种避免堵塞的气力输送装置
CN208915925U (zh) 一种硅烷偶联剂合成反应卧式中转釜
CN110182427A (zh) 一种自动垫纸设备
CN217707948U (zh) 一种下料速度可控的气力输送用卸料器
CN208735091U (zh) 一种管道弯头
CN207777696U (zh) 一种防堵塞排气止回阀
CN204096646U (zh) 弹簧供料器
CN201844409U (zh) 机械引射式低烟囱排烟装置
CN209670937U (zh) 一种封隔液压尾管悬挂器
CN205995212U (zh) 一种用于cng压缩机缸头入口处的过滤缓冲装置
CN208710857U (zh) 一种联动开启式滤毒罐结构
CN206746963U (zh) 一种多功能的大米成粒装置
CN211189336U (zh) 一种用于立盘的新型气液预分离分配头
CN210699272U (zh) 超高压过滤器滤芯
CN209483993U (zh) 一种新型的真空止回阀
CN208695300U (zh) 旋风分离器
CN210260332U (zh) 闭环回路气力输送系统
CN209380776U (zh) 一种机器人蹼式真空抓手
CN203730363U (zh) 风量控制装置及离心风机
CN202935943U (zh) 双可调型石子煤正压气力进料装置
CN208652818U (zh) 一种新型送风单元
CN111734946B (zh) 一种用于沼气双膜储气柜的超压保护器
CN110972539B (zh) 一种装甲车辆空气滤清器结构
CN207192334U (zh) 一种粉末中转装置
CN216862947U (zh) 一种自动开闭的气力输送用物料助吹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 horizontal transfer kettle for synthesis of silane coupling agen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22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531

Pledgee: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imited Weihai Wendeng sub branch

Pledgor: WEIHAI HEXIE SILICON INDUSTR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1980005007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21109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531

Pledgee: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imited Weihai Wendeng sub branch

Pledgor: WEIHAI HEXIE SILICON INDUSTR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1980005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