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76393U - 一种气旋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旋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76393U
CN208876393U CN201820712792.9U CN201820712792U CN208876393U CN 208876393 U CN208876393 U CN 208876393U CN 201820712792 U CN201820712792 U CN 201820712792U CN 208876393 U CN208876393 U CN 2088763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dust
separating apparatus
cyclonic separating
dust sto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71279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勇
王德旭
廖泓斌
黄月林
陈闪毅
任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82071279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763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763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7639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气旋分离装置及吸尘器,气旋分离装置包括尘杯和旋风筒,旋风筒密封设置在尘杯内,旋风筒的外侧壁与尘杯的内侧壁之间围成密闭的第一集尘室;旋风筒具有顶部上设排风口的第一内腔,第一内腔具有位于上方的分离腔和位于下方且与第一集尘室隔开的第二集尘室;分离腔所在的旋风筒的侧壁上分别设有切向的进风管和将第一集尘室与分离腔连通的排污口。吸尘器包括上述的气旋分离装置及抽气装置。混合气体沿切向进入分离腔内做螺旋运动,实现气固分离;分离后的一部分灰尘下落在第二集尘室内,另一部分灰尘经排污口落入第一集尘室,两个集尘室内无气体的圆周运动,实现仅设置一个旋风筒,达到双重除尘的功能,使旋风分离结构简单。

Description

一种气旋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旋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背景技术
传统吸尘器中的气尘分离系统分为单圆锥气旋分离,或多圆锥气旋分离。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1654002A公开的气旋分离装置,其包括尘杯,尘杯内具有位于中部的第一集尘室和位于第一集尘室外周的多个第二集尘室;其中,第一旋风器的内腔作为第一集尘室,第二集尘室内一一对应地设置有第二旋风器;第一集尘室与第二集尘室隔开,第一旋风器的顶部排气口与第二旋风器的顶部的进气口连通。
此结构的旋风式分离装置,混合气体沿切向进入第一集尘室内,在第一集尘室内先做由上到下的螺旋运动,在离心力作用下,将混合气体中的灰尘分离到第一集尘室的底部;之后气体再由下向上做上升运动并经第一集尘室的排气口进入第二集尘室内的第二旋风器内,再次做由上到下的螺旋运动,进一步地将气体中所携带的细颗粒灰尘收集在第二集尘室内,分离出的气体再做由下向上的上升运动,最终排出气旋分离装置。
但是,此结构的气旋分离装置,混合气体在两个集尘室内均做螺旋运动,尤其是在第一集尘室的底部做螺旋运动时,此过程必然会卷起已经沉积在第一集尘室底部上的灰尘做上升运动,引起二次扬尘的现象发生,使得除尘能耗大和降低除尘的效率;为了提高除尘效率,该结构的气旋分离装置必须设置两个旋风器才能够对灰尘实现双重除尘的功能,造成气旋分离装置的结构复杂,不便于操作人员的搬移,并且仍然存在二次扬尘的现象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气旋分离装置在除尘时,存在二次扬尘的现象和气旋分离装置的结构复杂的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旋分离装置,包括
尘杯;
旋风筒,密封设置在所述尘杯内;所述旋风筒的外侧壁与所述尘杯的内侧壁之间围成密闭的第一集尘室;所述旋风筒具有顶部上设排风口的第一内腔,所述排风口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一内腔具有位于上方且横截面形状呈圆形的分离腔和位于下方且与所述第一集尘室隔开的第二集尘室;
所述分离腔所在的所述旋风筒的侧壁上分别设有将所述第一集尘室与所述分离腔连通的至少一个排污口和沿所述圆形的周向的切线方向延伸的进风管,所述进风管穿设在所述尘杯上。
优选地,上述的气旋分离装置,所述旋风筒包括位于上方的空心圆柱体,及顶部开口密封设置在所述空心圆柱体的底部开口上的收集仓,所述空心圆柱体的内腔形成所述分离腔,所述收集仓的内腔形成所述第二集尘室;所述排风口开设在所述空心圆柱体上。
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气旋分离装置,所述旋风筒还包括空心圆锥体,所述空心圆锥体的顶部开口成型在所述空心圆柱体的底部开口上,所述收集仓的顶部开口密封连接于所述空心圆锥体的底部开口上;
所述空心圆柱体的内腔和所述空心圆锥体的内腔形成所述分离腔。
更加优选地,上述的气旋分离装置,所述空心圆锥体的纵向截面形状为倒立的梯形。
优选地,上述的气旋分离装置,所述收集仓的顶部开口密封套设在所述空心圆锥体的底部开口的外壁面上;
所述收集仓的底部设有底部开口,所述收集仓的底部开口通过密封件密封设置在所述尘杯的底部内壁面上。
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气旋分离装置,所述收集仓从其顶部开口到其底部开口呈扩口结构。
优选地,上述的气旋分离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旋风筒的顶部上并悬空在所述分离腔内的导风体,所述导风体的侧壁上开设至少一个将所述分离腔与所述导风体内的第二内腔连通的连通孔,所述排风口开设在所述导风体的顶部上。
优选地,上述的气旋分离装置,所述导风体呈柱状。
优选地,上述的气旋分离装置,所述尘杯的顶部呈第一开口;所述旋风筒具有顶部开口和底部开口;
所述气旋分离装置还包括密封且水平固定在所述第一开口的内壁面上的盖体,所述导风体的排风口成型在所述盖体的通孔上;所述旋风筒的顶部开口密封固定在所述盖体上,并围绕在所述导风体的外周,所述旋风筒的底部开口密封固定在所述尘杯的底部内壁面上;
所述盖体与所述尘杯的内壁面、所述旋风筒的外壁面之间围成所述第一集尘室;所述盖体与所述旋风筒的内壁面、所述尘杯的底部内壁面之间围成所述第一内腔。
优选地,上述的气旋分离装置,所述排污口位于所述分离腔的上部,所述进风管位于所述分离腔的下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尘器,包括
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气旋分离装置;
抽气结构,其进气口密封连接于所述气旋分离装置中的排风口,用于对所述排风口处施加抽力,以在所述分离腔内形成负压。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旋分离装置,包括尘杯和旋风筒,其中旋风筒密封设置在尘杯内,旋风筒的外侧壁与所述尘杯的内侧壁之间围成密闭的第一集尘室;所述旋风筒具有顶部上设排风口的第一内腔,排风口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一内腔具有位于上方且横截面形状呈圆形的分离腔和位于下方且与所述第一集尘室隔开的第二集尘室;所述分离腔所在的所述旋风筒的侧壁上分别设有将所述第一集尘室与所述分离腔连通的至少一个排污口和沿所述圆形的周向的切线方向延伸的进风管,且所述进风管穿设在所述尘杯上。
此结构的气旋分离装置开始除尘时,混合气体经进风管沿切向进入分离腔内,混合气体在分离腔内做螺旋运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混合气体中的灰尘被甩至分离腔的内壁面上,一部分灰尘被甩至排污口处,从排污口进入第一集尘室内;另一部分灰尘被甩至分离腔的其他处的内壁面上,灰尘沿着分离腔的内壁面向下滑落进入第二集尘室内,由于气体仅在分离腔内做螺旋运动,不会在第一集尘室和第二集尘室内做螺旋运动,并且第一集尘室与第二集尘室相互隔开,就不会将沉积在第一集尘室和第二集尘室底部上的灰尘二次扬起,从而使得该气旋分离装置避免了二次扬尘的现象发生;同时,分离后的气体在分离腔的底部处做由下向上的上升运动径排风口排向外界。使得该气旋分离装置只设置一个旋风筒,就可以在第一集尘室和第二集尘室分别进行一次除尘,实现双重除尘的功能的同时气旋分离装置的结构简单,重量轻,便于操作人员的搬移或携带。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旋分离装置,所述旋风筒包括位于上方的空心圆柱体,及顶部开口密封设置在所述空心圆柱体的底部开口上的收集仓,所述空心圆柱体的内腔形成所述分离腔,所述收集仓的内腔形成所述第二集尘室;所述排风口开设在所述空心圆柱体上。
此结构的气旋分离装置,旋风筒包括空心圆柱体和收集仓,圆柱体的内腔作为分离腔,使混合气体在圆柱体内腔中进行螺纹运动,实现气固分离的功能,收集仓的内腔作为第二集尘室,用于承接由分离腔下落的灰尘。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旋分离装置,所述旋风筒还包括空心圆锥体,所述空心圆锥体的顶部开口成型在所述空心圆柱体的底部开口上,所述收集仓的顶部开口密封连接于所述空心圆锥体的底部开口上;所述空心圆柱体的内腔和所述空心圆锥体的内腔形成所述分离腔。
此结构的气旋分离装置,空心圆柱体的内腔和所述空心圆锥体的内腔形成所述分离腔,混合气体在分离腔内做螺旋运动,实现气体与灰尘的分离;空心圆锥体的设置便于将分离在其内壁面上的灰尘沿着空心圆锥体的内壁面更快速地滑入第二集尘室内,对灰尘的下落起到导向作用。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旋分离装置,所述空心圆锥体的纵向截面形状为倒立的梯形,使得下落在圆锥体内壁面上的灰尘更容易下落到第二集尘室内。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旋分离装置,所述收集仓的顶部开口密封套设在所述空心圆锥体的底部开口的外壁面上;所述收集仓的底部设有底部开口,所述收集仓的底部开口通过密封件密封设置在所述尘杯的底部内壁面上。
此结构的气旋分离装置,收集仓的底部开口通过密封件密封设置在尘杯的底部内壁面上,确保第二集尘室与第一集尘室相互密封隔离开,两个集尘室内的气体不会直接连通,确保沉积在两个集尘室内的灰尘处于静止状态。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旋分离装置,所述收集仓从其顶部开口到其底部开口呈扩口结构,使得第二集尘室的底部具有更大的空间来容纳更多的灰尘;并且灰尘从直径小的口逐渐下落到直径大的空间内,降低灰尘的速度,防止灰尘落入收集仓内的速度过大,对已经沉积的灰尘产生冲击力,进一步地避免二次扬尘现象的发生。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旋分离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旋风筒的顶部上并悬空在所述分离腔内的导风体,所述导风体的侧壁上开设至少一个将所述分离腔与所述导风体内的第二内腔连通的连通孔,所述排风口开设在所述导风体的顶部上。导风体的设置,便于将与灰尘分离后的气体引导至排风口处,尽快地排出气旋分离装置外。
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旋分离装置,导风体呈柱状,使得分离后的气体可在导风体的周向更容易进入第二内腔中,进一步地便于将分离后的气体排出气旋分离装置。
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旋分离装置,所述尘杯的顶部呈第一开口;所述旋风筒具有顶部开口和底部开口;所述气旋分离装置还包括密封且水平固定在所述第一开口的内壁面上的盖体,所述导风体的排风口成型在所述盖体的通孔上;所述旋风筒的顶部开口密封固定在所述盖体上,并围绕在所述导风体的外周,所述旋风筒的底部开口密封固定在所述尘杯的底部内壁面上;所述盖体与所述尘杯的内壁面、所述旋风筒的外壁面之间围成所述第一集尘室;所述盖体与所述旋风筒的内壁面、所述尘杯的底部内壁面之间围成所述第一内腔。
此结构的气旋分离装置,通过设置盖体,实现将导风体悬空设置在分离腔内,同时实现将旋风筒安装在尘杯的内腔中,来形成第一集尘腔和第一内腔,从而使得整个气旋分离装置的结构简单和紧凑。
1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旋分离装置,所述排污口位于所述分离腔的上部,所述进风管位于所述分离腔的下部。
此结构的气旋分离装置在除尘过程中,由于排污口位于进风管的上方,当混合气体经进风管进入分离腔后,混合气体分为两部分,其中第一部分混合气体做由向上向下的螺旋运动,第二部分混合气体做由下向上的螺旋运动;第一部分混合气体中的灰尘分离后收集在第二集尘室内;第二部分混合气体中的部分灰尘分离后收集在第二集尘室内,部分灰尘直接进入第一集尘室内,使得进入第一集尘室内灰尘中含有的气体非常少,甚至不含有气体,进一步改善气旋分离装置的双重除尘效果。
1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尘器,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气旋分离装置和抽气结构,抽气结构的进气口密封连接于所述气旋分离装置中的排风口,用于对所述排风口处施加抽力,以在所述分离腔内形成负压。
此结构的吸尘器采用上述任一项的气旋分离装置,抽气结构通过排风口对进入分离腔的混合气体做螺旋运动提供动力,使得该吸尘器的除尘过程中,无二次扬尘的现象发生,除尘所需的能耗降低;吸尘器的结构简单和重量轻,便于操作人员的搬移或携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气旋分离装置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气旋分离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气旋分离装置的旋风筒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气旋分离装置的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尘杯;11-底盖;12-第一集尘室;
2-旋风筒;21-空心圆柱体;22-空心圆锥体;23-收集仓;24-分离腔;25-第二集尘室;26-排风口;27-排污口;28-进风管;
3-导风体;
4-盖体;41-通孔;
5-空气过滤网;
6-密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气旋分离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尘杯1、旋风筒2、导风体3及盖体4。
其中,如图1和图2所示,尘杯1的顶部具有第一开口,其底部具有第二开口;并在尘杯1的第二开口上可拆卸且密封设置有底盖11。例如,尘杯1呈圆柱形。盖体4的外周边缘密封且水平固定在尘杯1的第一开口的内壁面上。例如,尘杯1的第一开口的内壁面上具有环形的凹槽,盖体4的边缘密封插接在环形的凹槽内。
如图1所示,旋风筒2具有顶部开口和底部开口,旋风筒2的顶部开口密封固定在盖体4的底部表面上,旋风筒2的底部开口密封固定在尘杯1的底盖11的内壁面上,使得旋风筒2的外侧壁与尘杯1的内侧壁、底盖11、盖体4之间围成密闭的第一集尘室12;盖体4与旋风筒2的内壁面、所述尘杯1的底部内壁面之间围成第一内腔;第一内腔具有位于上方且横截面形状呈圆形的分离腔24和位于下方且与所述第一集尘室12隔开的第二集尘室25。
具体而言,旋风筒2包括位于上方的空心圆柱体21、空心圆锥体22及收集仓23。空心圆锥体22的顶部开口成型在空心圆柱体21的底部开口上,收集仓23的顶部开口可拆卸且密封设置在空心圆锥体22的底部开口上。其中,空心圆柱体21的内腔和空心圆锥体22的内腔形成上述的分离腔24;收集仓23的内腔形成第二集尘室25。
分离腔24所在的空心圆锥体22或空心圆柱体21的侧壁上设有沿分离腔24的周向的切线方向延伸的进风管28,进风管28的进风端穿过第一集尘室12并穿设在尘杯1的侧壁上。进风管28的设置,确保混合气体沿分离腔24的切线方向进入分离腔24内,由于分离腔24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则混合气体在分离腔24内形成圆周运动,进而形成螺旋运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实现气体与灰尘的分离功能。优选地,进风管28设置为一根。
如图3所示,分离腔24所在的空心圆锥体22或空心圆柱体21的侧壁上设有排污口27,为确保经进风管28刚进入分离腔24内的混合气体更好地做圆周运动,沿分离腔24的轴线方向上(图1中竖直方向),排污口27与进风管28错开设置。
优选地,设置一个排污口27,该排污口27设置在空心圆柱体21的侧壁的顶部上。例如,排污口27在空心圆柱体21的侧壁的顶部上形成一个豁口,且该排污口27最好沿空心圆柱体21的周向的切向方向开设,便于灰尘经排污口沿切向飞入第一集尘室内;进风管28设置在空心圆主体的侧壁的底部上,这样经进风管28沿切向进入分离腔24内的混合气体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混合气体由上向下做螺旋运动,第二部分混合气体由下向上做螺旋运动,在离心力作用下,分别进行一次除尘过程。其中,分离后的灰尘一部分经排污口27在惯性力作用下,沿切向进入第一集尘室12内;另一部分灰尘被甩至空心圆柱体21和空心圆锥体22的内壁面上,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灰尘向下滑落到第二集尘室25内,由于两个集尘室相互隔离并且每个集尘室内均无气体做圆周运动,避免二次扬尘的现象发生。
优选地,空心圆锥体22的纵向截面形状为倒立的梯形,使得圆锥形腔体从上到下的径向直径逐渐地减少,便于在离心力作用下,分离出并下落在圆锥体内壁面上的灰尘沿着倾斜向下的内壁面更快速地滑落入第二集尘室25内,起到导向作用。
如图1所示,收集仓23的底部开口通过密封件6密封设置在底盖11的内壁面上,使得第一集尘室12与第二集尘室25之间密封隔离开。
例如,如图4所示,密封件6为密封圈,密封圈具有固定在底盖11上的地脚,及成型在地脚的顶部上并向上延伸的环形凸起,环形凸起上开设有环形安装槽;收集仓23的底部密封插接在环形安装槽内,在收集仓23的底部与底盖11之间的挤压作用下,密封圈发生变形,实现密封连接的功能,使得第一集尘室12与第二集尘室25密封隔离开。
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收集仓23从其顶部开口到其底部开口呈扩口结构。例如,收集仓23包括位于上方的空心圆锥筒,及成型在空心圆锥筒的底部开口上的环形筒。环形筒的设计,便于将收集仓23的底部密封插接在密封圈的环形安装槽内,便于收集仓23与底盖11之间的密封连接;扩口结构的设置,使得收集仓23的底部具有更大的容纳灰尘的空间,并且灰尘从直径小的口逐渐下落到直径大的空间内,降低灰尘的速度,防止灰尘落入收集仓23内的速度过大,对已经沉积的灰尘产生冲击力,进一步地避免二次扬尘现象的发生。
如图1和图2所示,上述的盖体4为环形盖体4,盖体4的中部具有通孔41,导风体3的顶部设有排风口26,导风体3的排风口26成型在通孔41的底部上,使得导风体3悬空在分离腔24中,旋风筒2围绕在导风体3的外周。
优选地,导风体3悬空在空心圆柱体21的内腔中,导风体3的侧壁上沿其周向开设有多个连通孔,多个连通孔可以沿圆柱体的径向均匀分布或者不均匀分布,该连通孔将分离腔24与导风体3内的第二腔体连通,排风口26与盖体4的通孔41连通,导风体3设置的目的在于将分离腔24内分离出的气体经连通孔引导入第二内腔中,再经排风口26排出气旋分离装置外。
例如,导风体3呈圆柱状,以形成导风柱。导风柱的外壁面与空心圆柱体21之间形成环形腔体,环形腔体使得分离出的气体更均匀地穿过连通孔进入第二内腔中,便于将分离出的气体及时经排风口26排出气旋分离装置外。
如图1和图2所示,在盖体4的顶部还设置有空气过滤网5,空气过滤网5覆盖住盖体4上的通孔41,使得经排风口26排出的气体在空气过滤网5处再进行一次过滤除尘,进一步提高除尘效率。
此实施方式的旋风分离器的除尘过程为:
在除尘开始时,外界有真空电机或真空泵对排风口26施加抽吸力,使得导风体3的第二内腔、分离腔24及第一集尘室12都处于负压环境;
外界的混合气体(即含有灰尘的气体)经进风管28沿空心圆柱体21的周向的切线方向进入空心圆柱体21的下部所在的分离腔24中,混合气体分为两部分;
其中,第一部分混合气体由空心圆柱体21的下部朝向下做螺旋运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该部分的混合气体中的灰尘被甩至空心圆柱体21下部的内壁面和空心圆锥体22的内壁面上,灰尘与气体分离;灰尘沿着空心圆锥体22的内壁面倾斜向下滑,最终经空心圆锥体22的底部开口下落沉积在第二集尘室25内;而分离出的气体当运动到空心圆锥体22的底部开口处时,分离出的气体开始做由下向上的上升运动,当上升在导风体3处时经连通孔进入第二内腔内,最后经排风口26和空气过滤网5排出气旋分离装置外,实现一次除尘过程;
第二部分混合气体由空心圆柱体21的下部向上做螺旋运动,在离心力下,灰尘与气体分离,该部分的混合气体中的一部分灰尘被甩至空心圆柱体21的内壁面上但避开排污口27,这部分灰尘仍在自身重力下,沿着空心圆柱体21和空心圆锥体22的内壁面向下滑落至第二集尘室25内;另一部分的灰尘被甩至排污口27处,在惯性力的作用下沿切向飞入第一集尘室12内,在自身重力下,灰尘沉积在第一集尘室12内并保持静止;分离出的气体运动到盖体4的底部表面上时,开始做由上向下的下降运动,下降到连通孔处进入第二内腔中,最终经排风口26排出旋风分离器外,实现另外一次的除尘过程。
由于第一集尘室12与第二集尘室25隔离开,第一集尘室、第二集尘室及分离腔都处于负压状态,两个集尘室内均无气体做螺旋运动,不会带动沉积下的灰尘进行上浮运动,集尘室内收集的灰尘都保持静止状态,从而避免二次扬尘的现象发生;也实现灰尘在第一集尘室12和第二集尘室25内分别除尘的过程,以形成仅在尘杯1内设置一个旋风筒2,就能够实现双重除尘的功能,降低除尘的能耗,并使得整个气旋分离装置的结构简单和紧凑,重量轻,便于操作人员手持吸尘器进行搬移或携带。
作为实施例1的第一个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上述的排污口27还可以为两个、三个、四个等等,多个排污口27的设置,实现将更多的灰尘收集在第一集尘室12内。当设置多个排污口27时,多个排污口27最好不要位于同一圆周上,最好分布在多个圆周上,使得每个圆周上下落的灰尘中有部分灰尘经排污口27沿切向飞入第一集尘室12内。
作为实施例1的第二个可替换的实施方式,收集仓23的底部还可以采用现有的其他密封件与底盖11进行密封连接,例如采用密封胶,将收集仓23的底部密封粘接在底盖11上。作为进一步的变形,收集仓23的底部还可以不具有开口,收集仓23只有顶部开口,这样只需将收集仓23的底部固定在底盖11上,就使得第一集尘室12与第二集尘室25隔离开,实现上述的双重除尘功能。
作为实施例1的第三个替换的实施方式,收集仓23还可以不呈扩口结构,例如,直接为圆柱形结构,或者方形结构,具体形状不作限定,只需收集仓23具有容纳分离腔24下落的灰尘的腔体,来形成上述的第二集尘室25即可。
作为实施例1的第四个可替换的实施方式,空心圆锥体22的纵向截面形状还可以正立的梯形,但相对于倒立的梯形,其除尘效果相对低,但仍实现上述的双重除尘功能,及避免二次扬尘的现象发生。作为进一步的变形,旋风筒2还可以不设置上述的空心圆锥体22,包括上述的空心圆柱体21和收集仓23也可以。或者旋风筒2不设置空心圆柱体21,包括空心圆锥体22和收集仓23,也能够形成上述的分离腔24和第二集尘室25。也即,只要旋风筒2具有位于上方的分离腔24和位于下方的第二集尘室25,并且分离腔24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确保进入分离腔24内的混合气体沿切向做圆周运动的其他结构即可。
作为实施例1的第五个可替换的实施方式,尘杯1还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圆锥形,或者方形,由于第一集尘室12内无气体的螺旋运动,可以将尘杯1设置成任何形状的壳体,只需壳体的内侧壁与旋风筒2的外侧壁之间围成密闭的第一集尘室12即可。作为变形,尘杯1的侧壁与底盖11还可以一体成型,但为将收集在两个集尘室内的灰尘卸出,需要在尘杯1的底部上开设有卸料口,在除尘过程中,卸料口上密封设置有密封盖板,待除尘结束后,再打开密封盖板,将两个集尘室内的灰尘排出即可。
作为实施例1的第六个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上述的气旋分离装置不设置上述的空气过滤网5,分离出的气体经排风口26直接排出即可。
作为实施例1的第七个可替换的实施方式,导风体3还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圆棱柱,或者锥形,或者其他形状都可以,只需引导分离腔24内分出的气体进入第二内腔中,再将排风口26排出。
作为实施例1的第八个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上述的排污口和进风管的位置还可以对调,例如,将排污口设置在空心圆柱体的下部,将进风管设置在空心圆柱体的上部。或者,还可以将排污口设置在空心圆锥体侧壁上,进风管设置在空心圆柱体上,也即,只需将进风管和排污口设置在分离腔所在的旋风筒的侧壁上,最好在沿分离腔的轴线方向,排污口和进风管错开设置即可。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气旋分离装置,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不设置导风体3,盖体4的通孔41直接形成排风口26,分离腔24内的气体直接经排风口26排出即可。此时,盖体4可以作为旋风筒2的结构,将排风口26开设在旋风筒2的顶部上;或者,实施例1中的盖体4以旋风筒2的顶部开口为界,将盖体4分为内盖和外盖,内盖作为旋风筒2的结构,外盖作为尘杯1的结构,直接在旋风筒2的顶部上开设排风口26即可。也即,只要旋风筒2的顶部上开设有排风口26,并且排风口26与外界连通,但不与第一集尘室12连通,防止经排风口26排出的气体进入第一集尘室12内,影响第一集尘室12内收集的灰尘,也能够实现上述的双重除尘功能,避免二次扬尘现象的发生。
实施例3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尘器,包括抽气结构和实施例1或实施例2中提供的任一项气旋分离装置。其中,抽气结构的进气口密封连接于所述气旋分离装置中的排风口26,用于对所述排风口26处施加抽力,以在分离腔24内形成负压。例如,抽气结构为真空电机,或者真空泵,或者现有的能够实现形成负压的抽吸装置。
此实施方式中的吸尘器,由于采用实施例1或实施例2中提供的任一项气旋分离装置,使得该吸尘器在除尘过程中,无二次扬尘产生,除尘能耗低;只设置一个旋风筒2就能够实现双重的除尘功能,使得吸尘器的除尘效果改善的同时吸尘器的结构简单,重量轻,便于操作者搬移吸尘器或携带吸尘器。例如,在室内使用吸尘器时,便于操作人员手持吸尘器进行除尘。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1)

1.一种气旋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尘杯(1);
旋风筒(2),密封设置在所述尘杯(1)内;所述旋风筒(2)的外侧壁与所述尘杯(1)的内侧壁之间围成密闭的第一集尘室(12);所述旋风筒(2)具有顶部上设排风口(26)的第一内腔,所述排风口(26)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一内腔具有位于上方且横截面形状呈圆形的分离腔(24)和位于下方且与所述第一集尘室(12)隔开的第二集尘室(25);
所述分离腔(24)所在的所述旋风筒(2)的侧壁上分别设有将所述第一集尘室(12)与所述分离腔(24)连通的至少一个排污口(27)和沿所述圆形的周向的切线方向延伸的进风管(28),所述进风管(28)穿设在所述尘杯(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旋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风筒(2)包括位于上方的空心圆柱体(21),及顶部开口密封设置在所述空心圆柱体(21)的底部开口上的收集仓(23),所述空心圆柱体(21)的内腔形成所述分离腔(24),所述收集仓(23)的内腔形成所述第二集尘室(25);所述排风口(26)开设在所述空心圆柱体(2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旋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风筒(2)还包括空心圆锥体(22),所述空心圆锥体(22)的顶部开口成型在所述空心圆柱体(21)的底部开口上,所述收集仓(23)的顶部开口密封连接于所述空心圆锥体(22)的底部开口上;
所述空心圆柱体(21)的内腔和所述空心圆锥体(22)的内腔形成所述分离腔(2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旋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圆锥体(22)的纵向截面形状为倒立的梯形。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气旋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仓(23)的顶部开口密封套设在所述空心圆锥体(22)的底部开口的外壁面上;
所述收集仓(23)的底部设有底部开口,所述收集仓(23)的底部开口通过密封件(6)密封设置在所述尘杯(1)的底部内壁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旋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仓(23)从其顶部开口到其底部开口呈扩口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气旋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旋风筒(2)的顶部上并悬空在所述分离腔(24)内的导风体(3),所述导风体(3)的侧壁上开设至少一个将所述分离腔(24)与所述导风体(3)内的第二内腔连通的连通孔,所述排风口(26)开设在所述导风体(3)的顶部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旋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体(3)呈柱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旋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尘杯(1)的顶部呈第一开口;所述旋风筒(2)具有顶部开口和底部开口;
所述气旋分离装置还包括密封且水平固定在所述第一开口的内壁面上的盖体(4),所述导风体(3)的排风口(26)成型在所述盖体(4)的通孔(41)上;所述旋风筒的顶部开口密封固定在所述盖体(4)上,并围绕在所述导风体(3)的外周,所述旋风筒(2)的底部开口密封固定在所述尘杯(1)的底部内壁面上;
所述盖体(4)与所述尘杯(1)的内壁面、所述旋风筒(2)的外壁面之间围成所述第一集尘室(12);所述盖体(4)与所述旋风筒(2)的内壁面、所述尘杯(1)的底部内壁面之间围成所述第一内腔。
10.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气旋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口(27)位于所述分离腔(24)的上部,所述进风管(28)位于所述分离腔(24)的下部。
11.一种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气旋分离装置;
抽气结构,其进气口密封连接于所述气旋分离装置中的排风口(26),用于对所述排风口(26)处施加抽力,以在所述分离腔(24)内形成负压。
CN201820712792.9U 2018-05-14 2018-05-14 一种气旋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8763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12792.9U CN208876393U (zh) 2018-05-14 2018-05-14 一种气旋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12792.9U CN208876393U (zh) 2018-05-14 2018-05-14 一种气旋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76393U true CN208876393U (zh) 2019-05-21

Family

ID=664950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712792.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876393U (zh) 2018-05-14 2018-05-14 一种气旋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76393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34956A (zh) * 2020-08-26 2020-12-04 杭州郜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气旋离心分离的计算机散热器
WO2023108956A1 (zh) * 2021-12-17 2023-06-22 苏州威摩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清洁系统
WO2023123576A1 (zh) * 2021-12-30 2023-07-06 成都全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基站和清洁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34956A (zh) * 2020-08-26 2020-12-04 杭州郜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气旋离心分离的计算机散热器
WO2023108956A1 (zh) * 2021-12-17 2023-06-22 苏州威摩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清洁系统
WO2023123576A1 (zh) * 2021-12-30 2023-07-06 成都全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基站和清洁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94881C (zh) 并列式吸尘器除尘装置
CN201123782Y (zh) 吸尘器的除尘装置
CN208876393U (zh) 一种气旋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CN201008534Y (zh) 吸尘器的除尘装置
CN100374065C (zh) 外置式吸尘器除尘装置
CN201036540Y (zh) 吸尘器二节三次旋风分离尘杯
CN102599859B (zh) 旋风离心过滤式吸尘器尘杯
CN101411603B (zh) 吸尘器旋风式非圆桶形式二次分离尘杯
CN206102561U (zh) 旋风分离器与吸尘器尘杯
CN100486509C (zh) 一种吸尘器旋风式二次分离尘杯
CN205994452U (zh) 尘杯组件和具有其的手持吸尘器
CN205495155U (zh) 一种旋流式锅炉除尘器
CN101322628A (zh) 内核加速式旋风分离器
CN211411337U (zh) 一种布袋除尘器的螺旋内腔
CN107581973A (zh) 一种旋风分离器、尤其是一种具有旋风分离器的吸尘器
CN206063066U (zh) 尘杯组件和具有其的手持吸尘器
CN201333001Y (zh) 吸尘器旋风式非圆桶形二次分离尘杯
CN209595649U (zh) 一种尘杯以及吸尘设备
CN201211161Y (zh) 吸尘器的尘杯装置
CN100534374C (zh) 一种多次分离的旋风式吸尘器尘杯
CN206454446U (zh) 多级旋风式除尘装置
CN206381132U (zh) 一种吸尘器用垃圾箱
CN202198537U (zh) 旋风分离装置及装有该装置的旋风吸尘器
CN201454344U (zh) 一种可拆分的组合式过滤分离器
CN209076931U (zh) 一种热固性粉末涂料微粉粉碎设备用旋风分离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521

Termination date: 2021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