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63064U - 一种应用于扬声器振膜的补强部、振膜及扬声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用于扬声器振膜的补强部、振膜及扬声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863064U CN208863064U CN201821843813.7U CN201821843813U CN208863064U CN 208863064 U CN208863064 U CN 208863064U CN 201821843813 U CN201821843813 U CN 201821843813U CN 208863064 U CN208863064 U CN 20886306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dissipating
- dissipating layer
- reinforcement part
- loudspeaker
- supporting cours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Audible-Bandwidth Dynamoelectric Transducers Other Than Picku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应用于扬声器振膜的补强部、振膜以及扬声器,所述补强部为三层的复合层结构,该补强部包括支承层以及分别固定结合于所述支承层两侧表面的第一散热层和第二散热层,所述支承层上包括有贯穿支承层两侧表面的通孔,所述补强部还包括有位于所述通孔内的用于导热的填充物,所述填充物的导热系数高于所述支承层的导热系数。本实用新型的补强部通过在支承层上开设通孔,并在该通孔内设置导热的填充物,提高支承层两侧的散热层之间能够导热能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扬声器振膜的补强部结构以及应用该补强部的振膜和扬声器。
背景技术
扬声器作为一种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声音的部件,其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PDA等终端电子设备中。扬声器的结构一般包括磁路系统、振动系统和辅助系统,其中振动系统主要包括振膜和音圈。扬声器在工作时,音圈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由于音圈位于相对封闭的扬声器后声腔中,因此,音圈产生的热量不易向外界发散。
由于扬声器的前声腔通过声孔与外界连通,而目前现有的扬声器为了增强产品高频位置的性能,通常在振膜上设置补强部(DOME,也可称为复合部)。因此,扬声器可通过补强部,将音圈产生的热量从后声腔中传导到前声腔,进而通过前声腔与外界空气的流动,将该热量向外散发,从而对扬声器进行散热。
现有的补强部通常为树脂类复合材质、金属材质、或金属与树脂的复合材料,此种补强部结构的导热系数较低、热传导效果较差,不能满足微型扬声器的散热要求。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型的导热效果优良的补强部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导热系数的补强部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补强部,所述补强部为三层的复合层结构,该补强部包括支承层以及分别固定结合于所述支承层两侧表面的第一散热层和第二散热层,所述支承层上包括有贯穿支承层两侧表面的通孔,所述补强部还包括有位于所述通孔内的用于导热的填充物,所述填充物的导热系数高于所述支承层的导热系数。
优选地,所述支承层包括有若干贯穿支承层两侧表面的通孔,若干通孔均匀分布在所述支承层上
优选地,所述通孔位于所述第一散热层和第二散热层覆盖的区域内,所述填充物的两侧端面分别与第一散热层和第二散热层的表面贴合固定。
优选地,所述填充物的侧壁表面与所述通孔的内壁之间贴合,或者留有间隙。
优选地,所述填充物的侧壁表面通过粘接方式与所述通孔的内壁结合固定;或者所述填充物的侧壁表面与所述通孔的内壁之间通过过盈配合贴合固定。
优选地,所述第一散热层和第二散热层的导热系数均大于所述支承层的导热系数。
优选地,所述支承层的材料为碳纤维、树脂或钢,所述填充物的材料为石墨烯、铜或铝,所述第一散热层的材料为石墨烯、铜或铝,所述第二散热层的材料为石墨烯、铜或铝。
优选地,所述第一散热层的材料、第二散热层的材料和填充物的材料三者均相同,或者各不相同,或者任意两者的材料相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振膜,所述振膜包括固定部、与固定部一体设置的折环部、位于折环部内的中央部以及与所述中央部表面结合固定的上述补强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扬声器,该扬声器包括上述的振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补强部通过在支承层上开设通孔,并在该通孔内设置导热的填充物,提高支承层两侧的散热层之间能够导热能力。采用此种补强部结构的扬声器可将热量从后声腔中快速传导到前声腔中,进而通过前声腔与外界空气的流动,将该热量向外散发,从而对扬声器快速散热。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的补强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的振膜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本实用新型的扬声器的振动系统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附图中相似的部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振膜的补强部1,其中,补强部的形状不做限定,其形状根据实际应用而定,比如圆形、长方形、椭圆形等形状,依据实际需求,制成平面、球面等形状,复合到振膜上直接使用。补强部1包括支承层10以及分别固定结合于支承层10两侧表面的第一散热层11和第二散热层12,支承层10的材料选自金属材料、树脂材料或碳纤维材料中的一种,然后根据支承层10材料的不同选取相应的制程呈现薄板状。第一散热层11和第二散热层12的材料可选自石墨烯、铜或铝中的一种,然后根据材料的不同也制成薄板状,再将其固定连接在支承层10的两侧表面,使得补强部1形成为三层复合层结构。第一散热层11和第二散热层12可以选取相同的材料,也可以选取不同的材料,但是二者材料的导热系数要大于支承层10的导热系数。具体的,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散热层11的材料为铜,支承层10的材料为钢,第二散热层12的材料为铜。由于钢片的刚性要远远大于铜片的刚性,因此位于中间层的钢片可对其两侧的铜片提供支撑。支承层10与第一散热层11、第二散热层12之间可以通过粘接方式固定连接。
位于支承层10两侧的第一散热层11和第二散热层12的导热系数大于支承层10的导热系数,为了提高第一散热层11和第二散热层12之间的传热效率,本实用新型的支承层10上包括有贯穿其两侧表面的通孔101,并在通孔101内设置填充物13,填充物13的导热系数大于支承层10的导热系数。通孔101位于第一散热层11和第二散热层12的覆盖区域内,填充物1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散热层11和第二散热层12贴合。由于填充物13的导热系数大于支撑层10的导热系数,此种结构可以提高热量在第一散热层11和第二散热层12之间的传导,从而整体上提高复合层结构的补强部导热能力。
进一步地,填充物13的材料可选自石墨烯、铜或铝中的一种,填充物13的材料可与第一散热层11、第二散热层12相同或不相同,填充物13的形态可以是粉末状或其它固体形状。本实施方式中填充物13为铜粒,该铜粒位于钢片的通孔101内,且铜粒的两端分别与钢片两侧的铜片贴合。
由于填充物13位于通孔101内,且填充物1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散热片11和第二散热片12贴合固定,因此,填充物13的外侧表面与通孔101的内壁之间可以具有间隙,也可以贴合设置。优选地,填充物13外侧表面与通孔101的内壁之间通过粘接方式固定连接,或者填充物13的侧壁表面与通孔101的内壁之间通过过盈配合贴合固定。此种结构增强了填充物13与支承层10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补强部1的可靠性。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填充物13为粉末状,填充进通孔101内后,通过支承层10两侧的第一散热层11和第二散热层12对填充物13进行固定。优选地,为增加粉末状的填充物13与通孔101之间的连接强度,可在填充物13内混合粘接剂,将填充物13与通孔101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支承层10包括有若干贯穿两侧表面的通孔101,若干通孔101均匀分布在支承层10上,且每一个通孔均位于第一散热层11与第二散热层12覆盖的区域,每一个通孔101内均设置有填充物13,从而进一步提高热量在第一散热层11与第二散热层12之间的传导能力。
支承层10上开设的通孔101的截面形状可以是圆形、椭圆形或矩形,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振膜2,该振膜2包括与发声器外壳固定的固定部21、与固定部21一体设置的折环部22、位于折环部22内的中央部23以及与中央部23结合固定的补强部1。中央部23为镂空结构,补强部1固定结合于该镂空处,由于补强部1为前述的结构,在第一散热层11与第二散热层12之间具有较高的热传导能力,因此,提高了热量在振膜两侧之间的传导能力。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扬声器,该扬声器包括磁路系统、以及与磁路系统配合的振动系统,振动系统包括上述的振膜2、以及固定结合于振膜2一侧的音圈3。本实用新型的扬声器通过振膜2将音圈3产生的热量从后声腔中传导到前声腔,进而通过前声腔与外界空气的流动,将该热量向外散发。由于振膜2具有较强的热传导能力,可对扬声器进行快速的散热,因而本实用新型的扬声器具有良好的散热能力,从而提高了其工作可靠性。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Claims (10)
1.一种应用于扬声器振膜的补强部,所述补强部为三层的复合层结构,该补强部包括支承层以及分别固定结合于所述支承层两侧表面的第一散热层和第二散热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层上包括有贯穿支承层两侧表面的通孔,所述补强部还包括有位于所述通孔内的用于导热的填充物,所述填充物的导热系数高于所述支承层的导热系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扬声器振膜的补强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层包括有若干贯穿支承层两侧表面的通孔,若干通孔均匀分布在所述支承层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扬声器振膜的补强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位于所述第一散热层和第二散热层覆盖的区域内,所述填充物的两侧端面分别与第一散热层和第二散热层的表面贴合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扬声器振膜的补强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物的侧壁表面与所述通孔的内壁之间贴合,或者留有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扬声器振膜的补强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物的侧壁表面通过粘接方式与所述通孔的内壁结合固定;或者所述填充物的侧壁表面与所述通孔的内壁之间通过过盈配合贴合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扬声器振膜的补强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层和第二散热层的导热系数均大于所述支承层的导热系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扬声器振膜的补强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层的材料为碳纤维、树脂或钢,所述填充物的材料为石墨烯、铜或铝,所述第一散热层的材料为石墨烯、铜或铝,所述第二散热层的材料为石墨烯、铜或铝。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扬声器振膜的补强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层的材料、第二散热层的材料和填充物的材料三者均相同,或者各不相同,或者任意两者的材料相同。
9.一种振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膜包括固定部、与固定部一体设置的折环部、位于折环部内的中央部以及与所述中央部表面结合固定的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应用于扬声器振膜的补强部。
10.一种扬声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振膜。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843813.7U CN208863064U (zh) | 2018-11-09 | 2018-11-09 | 一种应用于扬声器振膜的补强部、振膜及扬声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843813.7U CN208863064U (zh) | 2018-11-09 | 2018-11-09 | 一种应用于扬声器振膜的补强部、振膜及扬声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863064U true CN208863064U (zh) | 2019-05-14 |
Family
ID=664220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843813.7U Active CN208863064U (zh) | 2018-11-09 | 2018-11-09 | 一种应用于扬声器振膜的补强部、振膜及扬声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863064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065028A (zh) * | 2019-12-27 | 2020-04-24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振膜球顶、振膜及扬声器 |
WO2020093547A1 (zh) * | 2018-11-09 | 2020-05-14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应用于扬声器振膜的补强部、振膜及扬声器 |
-
2018
- 2018-11-09 CN CN201821843813.7U patent/CN20886306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0093547A1 (zh) * | 2018-11-09 | 2020-05-14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应用于扬声器振膜的补强部、振膜及扬声器 |
US11632629B2 (en) | 2018-11-09 | 2023-04-18 | Goertek Inc. | Reinforcing part for diaphragm of speaker, the diaphragm and the speaker |
CN111065028A (zh) * | 2019-12-27 | 2020-04-24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振膜球顶、振膜及扬声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151676A (zh) | 一种应用于扬声器振膜的补强部、振膜及扬声器 | |
CN109246553B (zh) | 一种应用于扬声器振膜的补强部及振膜 | |
CN206100427U (zh) | 扬声器单体 | |
CN109451400B (zh) | 一种应用于扬声器振膜的补强部、振膜及扬声器 | |
CN208863064U (zh) | 一种应用于扬声器振膜的补强部、振膜及扬声器 | |
CN109151687B (zh) | 一种应用于扬声器振膜的补强部、振膜及扬声器 | |
CN208200824U (zh) | 一种具有缓冲效果的石墨烯散热胶带 | |
WO2016155328A1 (zh) | 一种扬声器模组 | |
CN204948344U (zh) | 扬声器振膜及扬声器 | |
CN204707266U (zh) | 一种多层复合Dome以及应用该Dome的多层复合Dome扬声器 | |
CN103209574A (zh) | 一种移动终端的散热装置、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09257684A (zh) | 振膜球顶、发声器件及电子设备 | |
WO2021179726A1 (zh) | 音圈和扬声器 | |
WO2021196699A1 (zh) | 振膜、发声装置以及电子装置 | |
CN111263280A (zh) | 球顶和扬声器 | |
CN208158874U (zh) | 扬声装置 | |
CN211378241U (zh) | 球顶和扬声器 | |
CN206908851U (zh) | 一种喇叭固定结构及电子设备 | |
CN219499525U (zh) | 一种振膜以及扬声器 | |
JP3210737U (ja) | 三次元複合熱平衡放熱器 | |
CN212305645U (zh) | 一种球顶及扬声器 | |
CN111294713A (zh) | 一种发声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 |
CN207665200U (zh) | 一种振膜以及包括该振膜的发声器 | |
CN219499524U (zh) | 一种球顶、振膜以及扬声器 | |
CN217283359U (zh) | 电声转换器膜片及电声转换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