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59818U - 空调机的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机的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59818U
CN208859818U CN201790000523.3U CN201790000523U CN208859818U CN 208859818 U CN208859818 U CN 208859818U CN 201790000523 U CN201790000523 U CN 201790000523U CN 208859818 U CN208859818 U CN 2088598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 direction
supporting slice
indoor unit
outlet
wi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9000052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吉田贵纪
代田光宏
完户岳浩
小松未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598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598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24F13/15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with parallel simultaneously tiltable lamella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机的室内机。空调机的室内机具备:主体,其具有吸入口和排出口,并形成有从上述吸入口至上述排出口的风路;送风风扇,其配置于上述风路上;上下风向板,其设置于上述排出口,对上下方向的风向进行调整;支承片,其配置于形成上述风路的风路壁,对上述上下风向板的转动进行支承;以及肋,其具有相对于空气流动方向倾斜的倾斜部,配置于上述支承片的后方。

Description

空调机的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机的室内机。
背景技术
以往,在空调机的室内机设置有配置于从吸入口至排出口的风路的横流风扇等送风风扇、对从送风风扇送出的调节空气的上下风向进行调整的上下风向板、以及对调节空气的左右风向进行调整的左右风向板。另外,在室内机设置有对上下风向板的转动轴进行支承的支承片,以使得上下风向板能够自如转动。支承片设置于调节空气的风路上(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对于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室内机,能够对上下风向板和左右风向板进行装卸,从而能够容易地清扫附着于室内机的风路、送风风扇、上下风向板以及左右风向板等的尘埃和油污等。因此,该室内机能够实现在以往的室内机中成为课题的清洁性的维持。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20766号公报
然而,对于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室内机而言,由于将对上下风向板进行支承的支承片设置于调节空气的风路上,所以从送风风扇排出的调节空气在通过风路时,调节空气以与支承片碰撞或者从支承片的左右迂回的方式流动。由此,在支承片的前方产生对流漩涡。这样,设置于风路上的支承片成为产生空气流动的紊乱等的风路阻碍,因此压力损失增大,导致送风效率变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以往的技术中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风路上的风路阻碍而改善送风效率的空调机的室内机。
本实用新型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具备:主体,其具有吸入口和排出口,形成有从上述吸入口至上述排出口的风路;送风风扇,其配置于上述风路上;上下风向板,其设置于上述排出口,调整上下方向的风向;支承片,其配置于形成上述风路的风路壁,对上述上下风向板的转动进行支承;以及肋,其具有相对于空气流动方向倾斜的倾斜部,配置于上述支承片的后方。
并且,优选地,上述肋的厚度方向的宽度为上述支承片的宽度以下
并且,优选地,上述支承片的下端部形成为圆形形状。
并且,优选地,还具备左右风向板,其设置于上述排出口,对左右方向的风向进行调整,上述左右风向板设置于比上述支承片靠背面侧的位置,以与上述风路壁接触的方式被固定,并且以左右方向的两端中的一端为支点转动,由此另一端被向正面侧拉出,在上述左右风向板与上述风路壁接触的面的、在将上述左右风向板向正面侧拉出时上述支承片通过的轨迹上,形成有引导肋。
并且,优选地,上述上下风向板在上述主体的左右方向设置有多个,上述支承片和上述肋与多个上述上下风向板分别对应地配置有多个。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实用新型,在相对于设置在风路壁的支承片的空气流动的上游侧设置具有倾斜部的肋,从而能够减少风路上的风路阻碍,从而改善送风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室内机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室内机的内部构造的剖视图。
图3是从排出口观察图2的室内机的内部的情况下的简图。
图4是用于对图2的前侧风路壁附近的构造进行说明的简图。
图5是用于对图2的前侧风路壁附近的构造进行说明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图4的支承片和肋的构造的一个例子的简图。
图7是表示图2的左右风向板的构造的一个例子的简图。
图8是表示拉出图7的左右风向板的样子的简图。
图9是用于对图7的左右风向板进行说明的简图。
图10是用于对图7的左右风向板进行说明的简图。
图11是表示图9的支承部件的构造的一个例子的仰视图。
图12是表示图9的支承部件的构造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
图13是表示从上表面侧观察支承部件的情况下的构造的其他的例子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图4的支承片和肋的构造的其他的例子的简图。
图15是表示图4的支承片和肋的构造的其他的例子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内机进行说明。
[室内机100的构造]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的室内机100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的室内机100的内部构造的剖视图。如图1和图 2所示,室内机100具有主体1和配置于主体1内的热交换器2及送风风扇3,室内机100设置于空调对象空间。
室内机100的主体1由前表面面板1a、侧面面板1b、顶面面板1c、背面面板1d以及底面面板1e形成。在顶面面板1c形成有用于将室内机 100的周围的空气吸入内部的吸入口11。在底面面板1e形成有用于将已吸入室内机100的内部的空气向外部排出的排出口12。
在主体1的内部形成有从吸入口11通往排出口12的排出风路。排出风路由设置于主体1的前表面侧的前侧风路壁10a和设置于主体1的背面侧的后侧风路壁10b形成。前侧风路壁10a从热交换器2和送风风扇3的下方朝向主体1的前表面侧延伸。后侧风路壁10b从送风风扇3的背面侧朝向主体1的下表面延伸。
热交换器2配置于从吸入口11通往排出口12的排出风路,在从吸入口11被吸入的室内空气与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送风风扇3从吸入口 11获取室内空气,使室内空气通过在送风风扇3的周围配置的热交换器2,并从排出口12送出由热交换器2进行热交换后的空气。送风风扇3例如由横流风扇等构成,利用未图示的马达等驱动。
图3是从排出口12观察图2的室内机100的内部的情况下的简图。如图3所示,在热交换器2的下方设置有排水盘机构4。在排水盘机构4 的上表面形成有排水盘4a,回收来自热交换器2的排水。另外,排水盘机构4的下表面形成从送风风扇3的下方朝向主体1的前表面侧延伸的前侧风路壁10a。
在排出口12以能够开闭的方式设置有上下风向板5a~5d,该上下风向板5a~5d对排出口12进行开闭,并且调整被排出的调节空气的上下方向的风向。上下风向板5a~5d是左右方向为长边方向的板状部件,配置于排出口12的左右,并且在排出口12的左右分别上下各配置两片。即,在从正面观察室内机100时,上下风向板5a配置于右上侧,上下风向板5b配置于左上侧。另外,上下风向板5c配置于右下侧,上下风向板5d配置于左下侧。
上下风向板5a~5d成为能够装卸的结构,以便能够清扫室内机100的内部。具体而言,上下风向板5a~5d在长边方向的两端部形成有未图示的支承部,在支承部设置有转动轴。而且,在一个转动轴安装有未图示的驱动马达,各个上下风向板5a~5d的驱动马达单独地动作,由此上下风向板 5a~5d在上下方向上转动。
上下风向板5a~5d的支承部由沿排出口12的长边方向设置的轴承进行支承。从排出口12的轴承卸下上下风向板5a~5d的支承部,由此能够从室内机100的主体1取下上下风向板5a~5d。
此外,在图1和图2所示的例子中,示出了排出口12被四个上下风向板5a~5d分割成四个的情况,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排出口12也可以被两个上下风向板在上下方向或者左右方向上分割成两个。另外,排出口12也可以不被上下风向板分割。即,在排出口12也可以设置一个上下风向板。
图4是用于对图2的前侧风路壁10a附近的构造进行说明的简图。图 5是用于对图2的前侧风路壁10a附近的构造进行说明的侧视图。图6是表示图4的支承片20和肋21的构造的一个例子的简图。在图4中,示出了从底面侧观察将上下风向板5a~5d卸下后的状态下的室内机100的内部时的情况。
如图4~图6所示,在前侧风路壁10a设置有支承片20,上下风向板 5a和5b也被支承片20支承为能够转动。支承片20以从前侧风路壁10a 突出的方式设置于对上下风向板5a和5b各自的两端进行支承的支承部之间。
支承片20的下端具有圆形形状20a。通过在支承片20的下端形成有圆形形状20a,能够抑制支承片20妨碍上下风向板5a和5b的转动的情况。
在支承片20的后方形成有肋21。肋21在连接部22与支承片20的下端部附近连接,在连接部23与前侧风路壁10a连接。连接部22位于比连接部23靠下方的位置。由此,肋21形成为具有相对于空气流动方向倾斜的倾斜部24的形状。此外,“支承片20的后方”是指相对于支承片20 的空气流动的上游侧,更加详细而言,表示在从室内机100的设置于底面面板1e的排出口12观察主体1的内部的情况下,位于支承片20的后方。
另外,肋21的作为厚度方向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形成为是支承片20的左右方向的宽度以下。通过将肋21的宽度形成为是支承片20的宽度以下,能够抑制因肋21而导致的风路阻碍的增大。
图7是表示图2的左右风向板6a和6b的构造的一个例子的简图。如图7所示,在排出口12设置有对被排出的调节空气的左右方向的风向进行调整的左右风向板6a和6b。左右风向板6a设置于排出口12的右侧,即设置于与上下风向板5a和5c对应的位置。左右风向板6b设置于排出口12的左侧,即设置于与上下风向板5b和5d对应的位置。
图8是表示将图7的左右风向板6a和6b拉出的情况的简图。左右风向板6a和6b成为如下构造,即:在通常使用时,长边方向的两端固定于前侧风路壁10a,但如图8所示,在运转停止时等,能够敞开排出口12,以便能够对室内机100的内部进行清扫。具体而言,左右风向板6a和6b 能够以长边方向的两端中的一端为支点转动,而将另一端侧向主体1的外部拉出。
图9是用于对图7的左右风向板6a进行说明的简图。图10是用于对图7的左右风向板6b进行说明的简图。如图9和图10所示,左右风向板 6a和6b由多个叶片61、使多个叶片61连动的连结杆62、支承部件63 以及未图示的驱动马达构成。
多个叶片61在长边方向上以设定间隔进行排列,并连结于连结杆62。多个叶片61和连结杆62也可以形成为一体。多个叶片61以沿左右方向转动的方式支承并安装于支承部件63。在左右风向板6a和6b中,连结杆 62通过驱动马达而在左右方向上移动,由此多个叶片61连动地转动。这样,能够调整左右方向的风向。
图11是表示图9的支承部件63的构造的一个例子的仰视图。图12 是表示图9的支承部件63的构造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此外,左右风向板6a和6b构成为分别成为左右对称,因此,以下,以左右风向板6a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11和图12所示,在支承部件63,沿长边方向以设定间隔形成有多个叶片安装部63a,在各个叶片安装部63a安装有叶片61。另外,支承部件63的长边方向的两端中的一端成为将左右风向板6a向外部拉出时的支点。在支承部件63的另一端设置有将左右风向板6a向外部拉出时的抓手部63b。
另外,在支承部件63的抓手部63b附近形成有限位机构63c。限位机构63c在固定左右风向板6a时,与设置于前侧风路壁10a的未图示的凹部抵碰,并收纳于该凹部。由此,能够不受从排出口12排出的空气的影响来固定左右风向板6a。此外,在解除左右风向板6a的固定的情况下,用户等手持抓手部63b将左右风向板6a向外部方向拉出,由此从前侧风路壁10a的凹部卸下限位机构63c。
如图12所示,在支承部件63的上表面侧形成有引导肋63d。引导肋 63d设置为用于在将左右风向板6a向外部方向拉出时,抑制左右风向板 6a与前侧风路壁10a的支承片20接触而妨碍排出口12的敞开的情况。引导肋63d设置于在将左右风向板6a向外部方向拉出时支承片20通过的轨迹上。在将左右风向板6a向外部方向拉出的情况下,以使引导肋63d沿着肋21的倾斜部24的方式拉出左右风向板6a,由此能够顺畅地拉出左右风向板6a。
图13是表示从上表面侧观察支承部件63的情况下的构造的其他的例子的立体图。如图13所示,在支承部件63形成有用于防止前侧风路壁 10a与支承部件63的接触的退避构造63e。由此,在将左右风向板6a向外部方向拉出时,支承部件63通过退避构造63e,从而能够顺畅地拉出左右风向板6a。但是,在该情况下,从排出口12排出的空气与退避构造63e 的壁面碰撞,使得空气的流动被遮挡。因此,送风效率和气流向左右方向的控制性变差。
在本实施方式1中,如图12所示,在支承部件63设置有引导肋63d,因而无需退避构造63e,从而能够抑制气流的控制性变差的情况。
[空气的流动]
接下来,对具有上述结构的室内机100的空气的流动进行说明。由送风风扇3从吸入口11获取至室内机100的空气通过热交换器2,与在热交换器2内流动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然后,进行了热交换的空气作为调节空气到达送风风扇3。此外,在基于热交换器2进行热交换时产生的排水被设置于热交换器2的下方的排水盘4a回收,并通过未图示的排水配管向室内机100的外部流出。
到达了送风风扇3的调节空气通过送风风扇3的内部或者通过送风风扇3与后侧风路壁10b之间的间隙。然后,从送风风扇3被送出的调节空气凭借左右风向板6a、6b以及上下风向板5a~5d来调整风向,从而从排出口12排出至空调对象空间。
这里,从送风风扇3送出并以沿着前侧风路壁10a流动的调节空气沿着设置于支承片20的后方的肋21的倾斜部24流动。因此,调节空气的流动不被支承片20妨碍,从排出口12被排出。由此,与以往相比,风路阻碍减少,从而送风效率提高。
如以上那样,本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内机100在配置于前侧风路壁10a的支承片20的后方设置具有倾斜部24的肋21。由此,沿着前侧风路壁10a流动的空气沿着肋21的倾斜部24流动,因此能够减少风路阻碍,提高送风效率。
另外,在室内机100中,肋21的宽度形成为是支承片20的宽度以下。由此,防止因肋21导致的风路阻碍的增大,因此能够减少风路阻碍。
另外,在室内机100中,在支承片20的下端部形成有圆形形状20a。由此,在上下风向板5a和5b转动时,能够抑制支承片20妨碍上下风向板5a和5b的转动的情况,因此能够使上下风向板5a和5b可靠地转动。
再者,在室内机100中,在左右风向板6a和6b的与前侧风路壁10a 接触的面,在将左右风向板6a向外部方向拉出时支承片20通过的轨迹上形成有引导肋63d。由此,左右风向板6a和6b沿着肋21的倾斜部24被拉出,因此能够抑制左右风向板6a和6b与支承片20抵碰而无法拉出的情况。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上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应用。例如,支承片20和肋21的构造不限定于上述的例子。图14和图15是表示图4的支承片20和肋21的构造的其他的例子的简图。如图14所示,支承片20与肋21的连接部22a、以及肋21与前侧风路壁10a的连接部23a也可以形成为圆形形状。另外,如图15所示,也可以由成为圆形形状20a的切线的连接部22b与连接部23形成倾斜部24b。
另外,代替形成于支承部件63的引导肋63d,也可以形成在敞开左右风向板6a和6b时能够供左右风向板6a和6b以沿着肋21的倾斜部24 的方式通过的槽。即,只要在支承片20的后方形成能够减少风路阻碍的肋形状即可。
附图标记的说明
1…主体;1a…前表面面板;1b…侧面面板;1c…顶面面板;1d…背面面板;1e…底面面板;2…热交换器;3…送风风扇;4…排水盘机构; 4a…排水盘;5a、5b、5c、5d…上下风向板;6a、6b…左右风向板;10a…前侧风路壁;10b…后侧风路壁;11…吸入口;12…排出口;20…支承片; 20a…圆形形状;21…肋;22、22a、22b、23、23a…连接部;24、24b…倾斜部;61…叶片;62…连结杆;63…支承部件;63a…叶片安装部;63b…抓手部;63c…限位机构;63d…引导肋;63e…退避构造;100…室内机。

Claims (6)

1.一种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主体,其具有吸入口和排出口,并形成有从所述吸入口至所述排出口的风路;
送风风扇,其配置于所述风路上;
上下风向板,其设置于所述排出口,对上下方向的风向进行调整;
支承片,其配置于形成所述风路的风路壁,对所述上下风向板的转动进行支承;以及
肋,其具有相对于空气流动方向倾斜的倾斜部,配置于所述支承片的后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肋的厚度方向的宽度为所述支承片的宽度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片的下端部形成为圆形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左右风向板,其设置于所述排出口,对左右方向的风向进行调整,
所述左右风向板设置于比所述支承片靠背面侧的位置,以与所述风路壁接触的方式被固定,并且以左右方向的两端中的一端为支点转动,由此另一端被向正面侧拉出,
在所述左右风向板与所述风路壁接触的面的、在将所述左右风向板向正面侧拉出时所述支承片通过的轨迹上,形成有引导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左右风向板,其设置于所述排出口,对左右方向的风向进行调整,
所述左右风向板设置于比所述支承片靠背面侧的位置,以与所述风路壁接触的方式被固定,并且以左右方向的两端中的一端为支点转动,由此另一端被向正面侧拉出,
在所述左右风向板与所述风路壁接触的面的、在将所述左右风向板向正面侧拉出时所述支承片通过的轨迹上,形成有引导肋。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下风向板在所述主体的左右方向设置有多个,
所述支承片和所述肋与多个所述上下风向板分别对应地配置有多个。
CN201790000523.3U 2017-08-07 2017-08-07 空调机的室内机 Active CN20885981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7/028581 WO2019030797A1 (ja) 2017-08-07 2017-08-07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59818U true CN208859818U (zh) 2019-05-14

Family

ID=652712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90000523.3U Active CN208859818U (zh) 2017-08-07 2017-08-07 空调机的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968179B2 (zh)
CN (1) CN208859818U (zh)
WO (1) WO2019030797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14922B2 (ja) * 1996-10-25 1999-07-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ファンガード取付構造
JP3511837B2 (ja) * 1997-03-19 2004-03-29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機
JP2004076996A (ja) * 2002-08-13 2004-03-11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室内ユニット及び空気調和機
JP4675085B2 (ja) * 2004-10-28 2011-04-2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2007093092A (ja) * 2005-09-28 2007-04-12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JP4698649B2 (ja) * 2007-08-30 2011-06-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5673272B2 (ja) * 2011-03-23 2015-02-18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機
JP6385172B2 (ja) * 2014-07-14 2018-09-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968179B2 (ja) 2021-11-17
WO2019030797A1 (ja) 2019-02-14
JPWO2019030797A1 (ja) 2020-0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07176B2 (ja) 空気調和機
CN110762614B (zh) 立式空调器室内机
EP1152193A1 (en) Ceiling-embedded type air conditioner
JP2009074758A (ja) 風向変更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空気調節装置
JP6340597B2 (ja) 空気調和機
WO2017042926A1 (ja) 空気調和機
JP3792226B2 (ja) 空気調和機
WO2005052463A1 (ja) 空気調和機
JP4458826B2 (ja) 空気調和機
JP2011237092A (ja) 空気調和機の床置式室内機
CN108592180A (zh) 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WO2013035218A1 (ja) 空気調和機
JP4004458B2 (ja) 空気調和機
JP2016020797A (ja) 空気調和機
CN208859818U (zh) 空调机的室内机
JP2004308930A (ja) 空気調和機
WO2007083501A1 (ja) 空気調和機
JP5486576B2 (ja) 空気調和機
JP2015155764A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機
JP6221061B2 (ja) 空気調和機
JP6081955B2 (ja) 空気調和機
CN209371385U (zh)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导风板及其空调器
CN208238176U (zh) 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JP2011094815A (ja) 床置型空気調和機
JP4004459B2 (ja) 空気調和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