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43842U - 一种用于反渗透浓水有机物去除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反渗透浓水有机物去除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43842U
CN208843842U CN201820712136.9U CN201820712136U CN208843842U CN 208843842 U CN208843842 U CN 208843842U CN 201820712136 U CN201820712136 U CN 201820712136U CN 208843842 U CN208843842 U CN 2088438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tive carbon
adsorption tank
processing system
organic matter
po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71213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海波
王靖宇
刘亚丽
韦凤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aike Kanglun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aike Kanglun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aike Kanglun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aike Kanglun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71213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438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438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438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Water By Oxidation Or Reduction (AREA)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反渗透浓水有机物去除处理系统,其包括臭氧催化氧化塔、吸附池、浸没式超滤膜组件和活性炭再生池;臭氧催化氧化塔与吸附池相连接;吸附池与活性炭再生池相连接;浸没式超滤膜组件安装在所述吸附池内;本实用新型通过臭氧催化氧化矿化反渗透浓水中有机物,提高可生化性后通过活性炭吸附有机物,再采用生化方式降解,使活性炭再生,开辟了采用生化方式降解浓盐水中有机物的方法,活性炭循环使用20次以上,节省运行成本;通过膜分离粉末活性炭与产水,延长活性炭在池内停留时间,使活性炭接近达到吸附饱和,对有机物的吸附量比一次式搅拌混合型反应池可增加30%,发挥了1.5‑2个搅拌吸附池的能力,充分利用活性炭吸附能力,节省投加量。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反渗透浓水有机物去除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废水深度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反渗透浓水有机物去除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反渗透膜技术作为一种水处理工艺,与传统水处理方法相比,反渗透技术具有经济高效,操作简便,占地面积小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海水和苦咸水淡化、纯水制备和化工产品的浓缩、回收等领域。
反渗透膜将75%~85%的进水转化成清洁的水,同时所有被截留的物质都被浓缩在进水水量15%~25%的浓水中,浓水的污染物浓度大约为进水中污染物浓度的2~4倍。若这些含有高盐度、高浓度有机物的浓水未经妥善处理直接排放,既会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还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在浓水排放到自然水体和回收前,对反渗透浓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适当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反渗透浓水有机物去除处理系统,该处理系统通过臭氧催化氧化对反渗透浓水进行深度降解,提高可生化性后,通过活性炭吸附有机物,再采用生化方式降解活性炭吸附有机物,使活性炭再生,开辟了采用生化方式降解浓盐水中有机物的方法,同时活性炭可循环使用20次以上,节省运行成本;通过膜分离方式分离粉末活性炭与产水,可以延长活性炭在池内的停留时间,使活性炭接近达到吸附饱和,对有机物的吸附量比一次式搅拌混合型的反应池可增加30%,可发挥1.5-2个搅拌吸附池的能力,充分利用了活性炭吸附能力,节省活性炭投加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反渗透浓水有机物去除处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臭氧催化氧化塔、吸附池、浸没式超滤膜组件和活性炭再生池;
所述臭氧催化氧化塔与所述吸附池相连接;所述吸附池与所述活性炭再生池相连接;
所述浸没式超滤膜组件安装在所述吸附池内。
所述浸没式超滤膜组件与产水泵相连接。
臭氧催化氧化塔通过吸附池进水泵与吸附池相连接。
所述吸附池前端设有鼓风机,底部设有第一曝气盘;
所述鼓风机与所述第一曝气盘相连接。
所述吸附池内活性炭浆液通过活性炭浆液再生泵送入活性炭再生池,废活性炭浆液通过废活性炭浆液管线外排处理。
所述活性炭再生池底部设有第二曝气盘,所述第二曝气盘与鼓风机相连接。
所述系统还包括污泥脱水装置,活性炭再生池通过活性炭浆液循环泵与污泥脱水装置相连接。
反渗透浓水通过浓水管线进入臭氧催化氧化塔,臭氧通过臭氧管线进入臭氧催化氧化塔,浓水中部分有机物得到矿化脱除,提高废水可生化性。
所述系统还包括活性炭浆液储罐,所述活性炭浆液储罐与吸附池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臭氧催化氧化矿化反渗透浓水中有机物,同时提高可生化性,然后通过活性炭吸附有机物,再采用生化方式降解活性炭吸附有机物,使活性炭再生,开辟了采用生化方式降解浓盐水中有机物的方法,同时活性炭可循环使用 20次以上,节省运行成本;
2、通过膜分离方式分离粉末活性炭与产水,可以延长活性炭在池内的停留时间,使活性炭接近达到吸附饱和,对有机物的吸附量比一次式搅拌混合型的反应池可增加30%,可发挥1.5-2个搅拌吸附池的能力,充分利用了活性炭吸附能力,节省活性炭投加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反渗透浓水有机物去除处理系统装置连接图。
图中:1-臭氧催化氧化塔;2-吸附池;3-浸没式超滤膜组件;4-活性炭再生池; 5-产水泵;6-吸附池进水泵;7-鼓风机;8-第一曝气盘;9-活性炭浆液再生泵;10-第二曝气盘;11-活性炭浆液循环泵;12-污泥脱水装置;13- 浓水管线;14-臭氧管线;15-废活性炭浆液管线;16-活性炭浆液储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反渗透浓水有机物去除处理系统,该系统包括臭氧催化氧化塔1、吸附池2、浸没式超滤膜组件3和活性炭再生池4;臭氧催化氧化塔1与吸附池2相连接;吸附池2与活性炭再生池4相连接;浸没式超滤膜组件3安装在所述吸附池2内。
其中,浸没式超滤膜组件3与产水泵5相连接。
臭氧催化氧化塔1通过吸附池进水泵6与吸附池2相连接。
吸附池2前端设有鼓风机7,底部设有第一曝气盘8;鼓风机7与所述第一曝气盘8相连接。
吸附池2内活性炭浆液通过活性炭浆液再生泵9送入活性炭再生池4,废活性炭浆液通过废活性炭浆液管线15外排处理。
活性炭再生池4底部设有第二曝气盘10,第二曝气盘10与鼓风机7相连接。
该系统还设置有污泥脱水装置12,活性炭再生池4通过活性炭浆液循环泵 11与污泥脱水装置12相连接。
反渗透浓水通过浓水管线13进入臭氧催化氧化塔1,臭氧通过臭氧管线14 进入臭氧催化氧化塔1,浓水中部分有机物得到矿化脱除,提高废水可生化性。系统还设置有活性炭浆液储罐16,活性炭浆液储罐16与吸附池2相连接。
实施例1
某焦化厂反渗透浓水COD为170mg/L,废水首先进水臭氧催化氧化单元,水力停留时间为1h,臭氧投加量为200mg/L,臭氧催化塔中装填KLCO-3催化剂,经臭氧催化氧化后废水COD降低为100mg/L,出水进入吸附池,吸附池内装有浸没式超滤膜组件用于分离活性炭及废水,浸没式超滤膜组件膜孔径为0.1um,膜材料为PVDF,膜通量为15L/(m2·h),产水方式采用间歇产水方式,产水泵产水时间8min,停止时间为2min,跨膜压差为0-20kpa。吸附池内粉末活性炭浓度为10g/L,水力停留时间为0.5h,经活性炭吸附后废水COD降低为60mg/L,吸附池内活性炭浆液通过泵送入活性炭再生池,通过投加特定耐盐微生物菌剂,使活性炭吸附的有机物降解,同时活性炭得到再生,活性炭再生浆液经污泥脱水装置脱水,返回至活性炭浆液储罐,配制到10%浓度。活性炭可循环使用20 次以上。
实施例2
某煤化工厂反渗透浓水COD为230mg/L,废水首先进水臭氧催化氧化单元,水力停留时间为1.5h,臭氧投加量为300mg/L,臭氧催化塔中装填KLCO-3催化剂,经臭氧催化氧化后废水COD降低为130mg/L,出水进入吸附池,吸附池内装有浸没式超滤膜组件用于分离活性炭及废水,浸没式超滤膜组件膜孔径为0.1um,膜材料为PVDF,膜通量为15L/(m2·h),产水方式采用间歇产水方式,产水泵产水时间8min,停止时间为2min,跨膜压差为0-20kpa。吸附池内粉末活性炭浓度为10g/L,水力停留时间为1h,经活性炭吸附后废水COD降低为70mg/L,吸附池内活性炭浆液通过泵送入活性炭再生池,通过投加特定耐盐微生物菌剂,使活性炭吸附的有机物降解,同时活性炭得到再生,活性炭再生浆液经污泥脱水装置脱水,返回至活性炭浆液储罐,配制到10%浓度。活性炭可循环使用20次以上。
实施例3
某煤化工厂反渗透浓水COD为280mg/L,废水首先进水臭氧催化氧化单元,水力停留时间为2h,臭氧投加量为400mg/L,臭氧催化塔中装填KLCO-3催化剂,经臭氧催化氧化后废水COD降低为140mg/L,出水进入吸附池,吸附池内装有浸没式超滤膜组件用于分离活性炭及废水,浸没式超滤膜组件膜孔径为0.1um,膜材料为PVDF,膜通量为15L/(m2·h),产水方式采用间歇产水方式,产水泵产水时间8min,停止时间为2min,跨膜压差为0-20kpa。吸附池内粉末活性炭浓度为10g/L,水力停留时间为2h,经活性炭吸附后废水COD降低为75mg/L,吸附池内活性炭浆液通过泵送入活性炭再生池,通过投加特定耐盐微生物菌剂,使活性炭吸附的有机物降解,同时活性炭得到再生,活性炭再生浆液经污泥脱水装置脱水,返回至活性炭浆液储罐,配制到10%浓度。活性炭可循环使用20 次以上。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当中。

Claims (9)

1.一种用于反渗透浓水有机物去除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臭氧催化氧化塔(1)、吸附池(2)、浸没式超滤膜组件(3)和活性炭再生池(4);所述臭氧催化氧化塔(1)与所述吸附池(2)相连接;所述吸附池(2)与所述活性炭再生池(4)相连接;所述浸没式超滤膜组件(3)安装在所述吸附池(2)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没式超滤膜组件(3)与产水泵(5)相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臭氧催化氧化塔(1)通过吸附池进水泵(6)与吸附池(2)相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池(2)前端设有鼓风机(7),底部设有第一曝气盘(8);所述鼓风机(7)与所述第一曝气盘(8)相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池(2)内活性炭浆液通过活性炭浆液再生泵(9)送入活性炭再生池(4),废活性炭浆液通过废活性炭浆液管线(15)外排处理。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再生池(4)底部设有第二曝气盘(10),所述第二曝气盘(10)与鼓风机(7)相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污泥脱水装置(12),活性炭再生池(4)通过活性炭浆液循环泵(11)与污泥脱水装置(12)相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反渗透浓水通过浓水管线(13)进入臭氧催化氧化塔(1),臭氧通过臭氧管线(14)进入臭氧催化氧化塔(1),浓水中部分有机物得到矿化脱除,提高废水可生化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活性炭浆液储罐(16),所述活性炭浆液储罐(16)与吸附池(2)相连接。
CN201820712136.9U 2018-05-14 2018-05-14 一种用于反渗透浓水有机物去除处理系统 Active CN2088438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12136.9U CN208843842U (zh) 2018-05-14 2018-05-14 一种用于反渗透浓水有机物去除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12136.9U CN208843842U (zh) 2018-05-14 2018-05-14 一种用于反渗透浓水有机物去除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43842U true CN208843842U (zh) 2019-05-10

Family

ID=663502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712136.9U Active CN208843842U (zh) 2018-05-14 2018-05-14 一种用于反渗透浓水有机物去除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438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20634C (zh) 通过氧化和膜过滤净化含水排放物的设备和方法
CN105233855B (zh) 一种沸石负载催化剂、其制备方法及在处理有机废水中的应用
CN101560045A (zh) 一种煤化工废水处理工艺
CN102583889B (zh) 废水处理方法和废水处理系统
CN105036495A (zh) 一种离子交换与反硝化集成去除水中硝态氮的方法
CN108640343A (zh) 一种用于工业废水近零排放的处理工艺
CN107162298A (zh) 一种高盐有机废水的近零排放处理方法
CN108373247A (zh) 一种用于焦化废水深度处理回用工艺
CN201347378Y (zh) 间歇式三相流化臭氧氧化反应器
CN107585970A (zh) 一种工业反渗透浓水中难降解有机物深度处理的工艺
CN102417258B (zh) 催化剂协同臭氧处理制浆废水的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CN1884125A (zh) 臭氧/活性炭处理有机废水的装置及方法
CN201648186U (zh) 一种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
CN201634523U (zh) 连续式三相流化臭氧氧化反应器
CN108483729A (zh) 一种用于反渗透浓水有机物去除处理工艺
CN208843842U (zh) 一种用于反渗透浓水有机物去除处理系统
CN208327750U (zh) 一种用于焦化废水深度处理回用系统
CN2920980Y (zh) 臭氧/活性炭处理有机废水的装置
CN102372378A (zh) 一种蓖麻油制备癸二酸产生的废水的处理方法
CN103214133B (zh) 一种石墨烯净化污水组合装置
CN208561974U (zh) 一种用于反渗透浓水有机物去除系统
CN111547954B (zh) 一种煤化工废水处理系统
CN101070218A (zh) 免中和糠醛废水生化处理工艺
CN205473238U (zh) 一种同步去除高含盐工业废水中cod和氨氮的装置
CN210825862U (zh) 一种针对工业高盐高cod废水的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