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42546U - 全地形车辆的油箱结构 - Google Patents

全地形车辆的油箱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42546U
CN208842546U CN201821461091.9U CN201821461091U CN208842546U CN 208842546 U CN208842546 U CN 208842546U CN 201821461091 U CN201821461091 U CN 201821461091U CN 208842546 U CN208842546 U CN 2088425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el tank
frame unit
extension
terrain vehicle
oi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46109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创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wang Yang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wang Yang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wang Yang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Kwang Yang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46109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425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425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425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全地形车辆的油箱结构,该全地形车至少包含有一车架单元、一设于该车架单元上的油箱、一设于该车架单元上方的座垫、一对枢设于该车架单元后段的后轮、一设于该车架单元上的动力单元,该动力单元连接有一排气单元,该车架单元至少具有一后置物架及一后辅助管组,该油箱设于该动力单元的后方,且位于该后置物架的下方,其特征在于:该油箱具有本体部,该本体部朝车体下方方向延设有下缓冲容油延伸部,该下缓冲容油延伸部的底部邻近该后辅助管组;藉此可增加该油箱的重量,从而可藉由该油箱的重量来调整该全地形车的整体重心的配置,进而提升该全地形车的行车操控性。

Description

全地形车辆的油箱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全地形车辆的油箱结构,尤指一种可增加该油箱的重量,从而可藉由该油箱的重量来调整该全地形车的整体重心的配置,进而提升该全地形车的行车操控性的全地形车辆的油箱结构。
背景技术
常用的全地形车的油箱被配设于驾驶座的前方且位于动力单元引擎的上方,当该油箱装有燃油时,该油箱亦具备有重量;然而常用上述该油箱的配置造成了该全地形车的重心提高,而会造成该全地形车的行车操控性;另外该油箱被设于动力单元引擎的上方,该油箱亟易受该引擎高温的影响而有肇生行车危险之虞。
如图1所示,是申请人申请的TW201733828A案,藉由将全地形车1 的油箱11配设于车体的后方,藉此来避免该油箱11受引擎高温的影响,同时藉由该油箱11配设于车体的后方更可局部的来作车体重心的调控。然而,申请人并不以此为满足,于是秉持精益求精的精神对于该全地形车 1油箱11的构造作进一步的创作。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全地形车的油箱结构,以提升全地形车油箱的使用功效,已为全地形车制造业者亟待解决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地形车辆的油箱结构,主要欲克服公知全地形车辆的油箱无法增重来调整整体车体的重心,来提升全地形车辆的操控性的缺失。
为此,本实用新型第1项的主要技术手段是提供一种全地形车辆的油箱结构,该全地形车至少包含有一车架单元、一设于该车架单元上的油箱、一设于该车架单元上方的座垫、一对枢设于该车架单元后段的后轮、一设于该车架单元上的动力单元,该动力单元连接有一排气单元,该车架单元至少具有一后置物架及一后辅助管组,该油箱设于该动力单元的后方,且位于该后置物架的下方,该油箱具有本体部,该本体部朝车体下方方向延设有下缓冲容油延伸部,该下缓冲容油延伸部的底部邻近该后辅助管组。
本实用新型第2项的主要技术手段在于,该全地形车至少包含有一车架单元、一设于该车架单元上的油箱、一设于该车架单元上方的座垫、一对枢设于该车架单元后段的后轮、一设于该车架单元上的动力单元,该动力单元连接有一排气单元,该车架单元至少具有一后置物架及一后辅助管组,该油箱设于该动力单元的后方,且位于该后置物架的下方,该油箱具有本体部,该本体部朝车体后方方向延设有后容油延伸部,该后容油延伸部具有一左后容油延伸部、右后容油延伸部及一介于该左后容油延伸部与右后容油延伸部之间的容置凹部,该容置凹部可供该后辅助管组部分的管体容置。
本实用新型第3项的主要技术手段在于,该全地形车至少包含有一车架单元、一设于该车架单元上的油箱、一设于该车架单元上方的座垫、一对枢设于该车架单元后段的后轮、一设于该车架单元上的动力单元,该动力单元连接有一排气单元,该车架单元至少具有一后置物架及一后辅助管组,该油箱设于该动力单元的后方,且位于该后置物架的下方,该油箱具有本体部,该本体部朝车体宽方向延设有横向容油延伸部,该横向容油延伸部至少一部分是位于该后轮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第4项的主要技术手段在于,该油箱的一侧设有定位柱,该定位柱穿设一隔热件后插设于该车架单元的油箱定位部上;该油箱于设置该定位柱的另一侧的外侧罩覆有一保护盖。
本实用新型第5项的主要技术手段在于,该油箱的该下缓冲容油延伸部的底部与该后辅助管组的横管之间设有一缓冲件。
本实用新型第6项的主要技术手段在于,该油箱的该下缓冲容油延伸部的底部近中央处为该油箱朝车体下方最低点。
本实用新型第7项的主要技术手段在于,该本体部上设有油泵机组,该油泵机组具有抽油口及输油埠,该抽油口位于该油箱内的最低处,该输油埠连接有一输油管。
本实用新型第8项的主要技术手段在于,该下缓冲容油延伸部由本体部自车体宽方向朝车体向下且二侧由外朝内倾斜所构成,该下缓冲容油延伸部近中央处离该本体部上端面的距离大于该下缓冲容油延伸部二侧离该本体部上端面的距离,且该下缓冲容油延伸部的延车体宽方向的长度大于延车体前后方向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第9项的主要技术手段在于,该横向容油延伸部的上端面上设有加油口,该加油口上盖设有一加油口盖;该横向容油延伸部的上端面较该本体部的上端面更朝车体上下方向的上方凸出,该横向容油延伸部的底面成倾斜状;该加油口与该排气单元的消音器位于车体宽方向侧的相对侧。
本实用新型第10项的主要技术手段在于,该右后容油延伸部的上端面较该本体部的上端面及该左后容油延伸部的上端面更朝车体上下方向的上方凸出;该右后容油延伸部的上端面设有一连通该右后容油延伸部的呼吸器。
本实用新型第11项的主要技术手段在于,该容置凹部可供该车架单元后辅助管组的右后辅助管的竖管容置。
本实用新型第12项的主要技术手段在于,该下缓冲容油延伸部的底部邻近该后辅助管组的右后辅助管的横管。
本实用新型藉由第1项的主要技术手段所能达成的功效在于:藉此可避免该下缓冲容油延伸部被剧烈震晃的燃油撞击而损坏;该油箱于该本体部的下部设有该下缓冲容油延伸部来提升该油箱的容油量,藉此可增加该油箱的重量,从而可藉由该油箱的重量来调整该全地形车的整体重心的配置,进而提升该全地形车的行车操控性。
本实用新型藉由第2项的主要技术手段所能达成的功效在于:藉此可增加该油箱的重量,从而可藉由该油箱的重量来调整该全地形车的整体重心的配置,进而提升该全地形车的行车操控性。
本实用新型藉由第3项的主要技术手段所能达成的功效在于:藉此可增加该油箱的重量,从而可藉由该油箱的重量来调整该全地形车的整体重心的配置,进而提升该全地形车的行车操控性。
本实用新型藉由第4项的主要技术手段所能达成的功效在于:藉此一方面可使该油箱的左侧获得定位效果,另一方面藉由该隔热件的隔离,并可使该油箱的左侧避免被该排气单元的消音器高温的影响,以及使该油箱的右侧半部的外侧具备保护效果。
本实用新型藉由第5项的主要技术手段所能达成的功效在于:藉此来避免该下缓冲容油延伸部的底部与该后辅助管组的横管产生磨撞,同时可提升该油箱的减震效果。
本实用新型藉由第6项的主要技术手段所能达成的功效在于:藉此一方面可增加该油箱的容油量,另一方面可稳定该油箱内燃油液面的稳定度。
本实用新型藉由第7项的主要技术手段所能达成的功效在于:藉此可提升该油箱内燃油输出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藉由第8项的主要技术手段所能达成的功效在于:藉此可提升该油箱的刚性强度,以及可增加该油箱的重量,从而可藉由该油箱的重量来调整该全地形车的整体重心的配置,进而提升该全地形车的行车操控性。
本实用新型藉由第9项的主要技术手段所能达成的功效在于:藉此可提升该油箱的刚性强度,以及提升该油箱的加油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藉由第10项的主要技术手段所能达成的功效在于:藉此可增加该油箱的重量与提升该油箱输出燃油的顺畅性,从而可藉由该油箱的重量来调整该全地形车的整体重心的配置,进而提升该全地形车的行车操控性。
本实用新型藉由第11项的主要技术手段所能达成的功效在于:藉此可便利该油箱组装工程。
本实用新型藉由第12项的主要技术手段所能达成的功效在于:藉此可便利该油箱组装工程。
附图说明
图1是TW201733828A案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全地形车的侧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全地形车的油箱设置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全地形车的油箱设置俯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全地形车的油箱设置侧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全地形车的油箱设置后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全地形车油箱俯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全地形车油箱后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全地形车油箱左侧视图。
1 全地形车
11 油箱
2 全地形车
21 车架单元
21a 油箱定位部
211 上侧管 2111 下降管部
212 下侧管 213 前辅助管组
214 后辅助管组
2141 左后辅助管 2142 右后辅助管
21421 横管 21422 竖管
215后置物架
22 转向机构 23 前轮
24 油箱
24a 定位柱 24b 前锁固耳
24c 后锁固耳
241 本体部 241a 上端面
242横向容油延伸部
242a 上端面 242b 底面
2421 加油口 2422 加油口盖
243 下缓冲容油延伸部
243a 底部
244 后容油延伸部
2441 左后容油延伸部
2441a 上端面
2442 右后容油延伸部
2442a 上端面 2443 容置凹部
25 座垫
26 后轮 261 右后轮
27 动力单元 271 汽缸头
28 排气单元 281 消音器
3 油泵机组
31 输油埠
4 呼吸器
5 隔热件
6 保护盖
C 缓冲件 P 输油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审查员能更易于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所能达成的功效,兹配合附图说明如后:
首先,请先参阅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全地形车辆的油箱结构,该全地形车2,包含有一车架单元21、一枢设于该车架单元21前段上的转向机构22、一对左右方式枢设于该车架单元21前段下方并可被转向机构22控制的前轮23、一设于该车架单元21后段可存放燃油的油箱24、一设于该车架单元21后段上方的座垫25、一对左右方式枢设于该车架单元21后段下方的后轮26,一设于该车架单元21上的动力单元27。
如图3所示,该车架单元21至少具有左右一对的上侧管211、一对设于上侧管211下方且成相对应状的下侧管212;其中该上侧管2 11朝车头方向具有下降管部2111(附图中箭头方向为车头方向),该下降管部2111的下端连接着该下侧管212,另该上侧管211与该下侧管212的前方(朝车头方向)之间的二侧分别连接有一前辅助管组 213,该前辅助管组213有左右一对,该前辅助管组213分别连接该下降管部2111、下侧管212及上侧管211;该车架单元21的后端(车尾)于该上侧管211与该下侧管212之间的二侧分别设有后辅助管组214,该后辅助管组214具有左右一对(驾驶人驾驶车辆时的左手为左侧、右手为右侧,以下同)的左后辅助管2141与右后辅助管2142,该后辅助管组214分别连结该上侧管211与下侧管21 2;该车架单元21的后端(车尾)于该上侧管211上设一后置物架2 15。
如图2、图3所示,该车架单元21前方枢设有转向机构22,该转向机构22的下方设有一组前轮23,该前轮23可被该转向机构22带动而作左右转动的动作;该车架单元21于该上侧管211的上方且朝车体后方设置有供骑乘者乘坐的座垫25,该座垫25可自该车架单元21上自由的掀起;该车架单元21于该上侧管211与下侧管212之间设置有一动力单元27,更明确的说,该动力单元27位于该座垫25的下方;该车架单元21的后方连接有一组可被该动力单元27带动的后轮26。
如图2、图3所示,该动力单元27设于座垫25的下方,且悬挂于该车架单元21上,该动力单元27具有一汽缸头271,该汽缸头271 后方连接一排气单元28,该排气单元28位于该全地形车2的左侧(驾驶人驾驶车辆时的左手为左侧),该排气单元28主要排放动力单元27将燃油燃爆后的废气。
如图3、图4、图5所示,该车架单元21朝车体后方的该上侧管21 1与下侧管212之间设置有一油箱24,更明确的说,该油箱24设于该动力单元27的后方,且位于该后置物架215的下方,藉此可令该油箱24远离该动力单元27的汽缸头271,进而可避免该动力单元27 的汽缸头271所产生的高温影响到该油箱24;该油箱24主要是提供该动力单元27燃爆时燃油的储存用;该全地形车2作动时,将外界的新鲜空气经进气过滤单元过滤后,该过滤后的外界新鲜空气和油箱24内的燃油混合为油气后,于该动力单元27中的汽缸内燃爆产生动力,藉此该动力单元27可驱动后轮26的转动,后轮26则带动前轮23同步转动,来达到行进的目的。
如图4、图5、图6、图7、图8、图9所示,该油箱24具有一本体部 241,该本体部241的上端面241a设有伸入该本体部241内的油泵机组3,该油泵机组3具有伸入该本体部241内的抽油口(附图中未绘出)及一输油埠31,该油泵机组3藉由该抽油口抽取该油箱24内储存的燃油,经该输油埠31以输油管P输送给动力单元27燃爆用;该油箱24的本体部241朝车体宽方向延设有与该本体部241连通的横向容油延伸部242,该横向容油延伸部242上端面242a设有加油口2421及加油口盖2422,当该油箱24安装于该车架单元21上后,由车体后方朝车体前方观视时,该横向容油延伸部242至少一部分位于该后轮26的右后轮261上方;该横向容油延伸部242的上端面242a较该本体部241的上端面241a更朝车体上下方向的上方凸出,藉此可提升该油箱24的刚性强度,该横向容油延伸部242的底面 242b为一倾斜面,更明确的说,该横向容油延伸部242的底面24 2b的外侧朝该本体部241方向向下倾斜;藉由该油箱24的本体部2 41朝车体宽方向延设有横向容油延伸部242,一方面提升了该油箱2 4的整体储油量,可使增加该油箱24的重量,从而可藉由该油箱24的重量来调整该全地形车2的整体重心的配置,进而提升该全地形车2的行车操控性,另一方面由于该横向容油延伸部242上端面242a设有加油口2421及加油口盖2422,因此该油箱24的加油口2421位于该排气单元28的消音器281的相对侧,更明确的说,可使该油箱2 4的加油口2421远离该排气单元28的消音器281,进而更可提升该油箱24加油时的安全性。
如图6、图8、图9所示,该油箱24于该本体部241的下部设有朝车体下方以倾斜渐缩方式来延设一下缓冲容油延伸部243,更进一步来说,该下缓冲容油延伸部243由本体部241自车体宽方向朝车体下方且二侧由外朝内倾斜所构成,使该下缓冲容油延伸部243近中央处离该本体部241上端面241a的距离大于该下缓冲容油延伸部243二侧离该本体部241上端面241a的距离,且该下缓冲容油延伸部243 延车体宽方向的长度大于延车体前后方向的宽度,藉此该下缓冲容油延伸部243的底部243a近中央处为该油箱24的最低点,从而该下缓冲容油延伸部243的底部243a近中央处邻近该后辅助管组214右后辅助管2142的横管21421,该后辅助管组214右后辅助管21 42的横管21421与该下缓冲容油延伸部243的底部243a之间设置一缓冲件C,藉此来避免该下缓冲容油延伸部243的底部243a 与该后辅助管组214右后辅助管2142的横管21421产生磨撞,藉此来提升该油箱24的减震效果;而该油泵机组3的抽油口(附图中未绘出)进一步可设于该下缓冲容油延伸部243近中央处,进而更可便利该油泵机组3抽取燃油的效果;该油箱24藉由于该本体部241的下部延设该下缓冲容油延伸部243,该下缓冲容油延伸部243成倾斜渐缩构造,因此当该全地形车2于恶地形行车或强过弯所造成的车体剧烈震晃时,该油箱24所储存的燃油也会于该油箱24内产生剧烈震晃,而使燃油冲击该油箱24的壁面,由于该下缓冲容油延伸部243连通该本体部 241,该本体部241连通该横向容油延伸部242,因此剧烈震晃的燃油可溢流至该本体部241再部分溢流至该横向容油延伸部242,从而可避免该下缓冲容油延伸部243被剧烈震晃的燃油撞击而损坏;藉由该油箱24于该本体部241的下部设有该下缓冲容油延伸部243来提升该油箱24的容油量,藉此可增加该油箱24的重量,从而可藉由该油箱24的重量来调整该全地形车2的整体重心的配置,进而提升该全地形车2的行车操控性。
如图4、图6、图7、图8、图9所示,该油箱24于该本体部241 朝前后方向的后方(车体后方)延设有后容油延伸部244,该后容油延伸部244具有左后容油延伸部2441、右后容油延伸部2442及位于该左后容油延伸部2441与该右后容油延伸部2442之间的容置凹部2443;该左后容油延伸部2441与该右后容油延伸部2442与该本体部241连通,该容置凹部2443可供该车架单元21后辅助管组214的右后辅助管2142的竖管21422容置;该右后容油延伸部2442的上端面2442a较该本体部241的上端面241a及该左后容油延伸部2441的上端面2441a更朝车体上下方向的上方凸出,藉此可使该右后容油延伸部2442的容油量可大于该左后容油延伸部2441,藉此可提升该油箱24的刚性强度;藉由该后容油延伸部2 44的该左后容油延伸部2441与该右后容油延伸部2442来提升该油箱24的容油量,藉由可增加该油箱24的重量,从而可藉由该油箱2 4的重量来调整该全地形车2的整体重心的配置,进而提升该全地形车2 的行车操控性,该右后容油延伸部2442的上端面2442a设有一连通该右后容油延伸部2442的呼吸器4,该呼吸器4可使该油箱24连通大气,从而可使该油泵机组3可以顺畅的抽取油箱24内的燃油藉此可提升该油箱24的输出燃油的顺畅性;藉由该后容油延伸部244的该容置凹部2443可供该车架单元21后辅助管组214的右后辅助管21 42容置,藉此可便利该油箱24的安装性。
如图4、图6、图7、图8、图9所示,该油箱24于一侧(左侧)凸设有一对定位柱24a,以及设于前侧的前锁固耳24b与设于后侧的后锁固耳24c,该定位柱24a由该本体部241的一侧(左侧)朝排气单元28方向凸设,该定位柱24a穿设于一隔热件5后插入该车架单元 21所延设的油箱定位部21a上,藉此一方面可使该油箱24的左侧获得定位效果,另一方面藉由该隔热件5的隔离,藉此可使该油箱24的左侧避免该排气单元28的消音器281高温的影响;该前锁固耳24b由该本体部241的前端所凸设,该后锁固耳24c由该后容油延伸部24 4的该右后容油延伸部2442所凸设,藉由该前锁固耳24b与该后锁固耳24c来使该油箱24的前后侧可与该车架单元21锁固,从而可令该油箱24具备较佳的锁固效果;该油箱24于设置该定位柱24a的相对侧(右侧)的外侧罩设一保护盖6,该保护盖6由该油箱24右半侧的底部罩覆该油箱24的右侧端,进一步来说,该保护盖6由该油箱24的下缓冲容油延伸部243的右半部罩覆至该横向容油延伸部242,以及该后容油延伸部244的该右后容油延伸部2442右侧的外侧;该油箱 24的右侧半部的外侧藉由该保护盖6的罩覆可避免由地面弹起的小石等异物,撞击到该油箱24的下缓冲容油延伸部243、横向容油延伸部2 42与该后容油延伸部244的该右后容油延伸部2442底部与侧面。
如图3、图4、图5、图6所示,该油箱24以该后容油延伸部244 的该容置凹部2443由车体的右侧对准该后辅助管组214的右后辅助管2142的竖管21422后,将该油箱24以该后容油延伸部244 的该容置凹部2443朝车体左侧(设置排气单元28侧)推进,来使该后辅助管组214的右后辅助管2142抵达于该后容油延伸部244的该容置凹部2443底端后,再将该油箱24以该后辅助管组214的右后辅助管2142为旋转中心旋转一角度,明确的说,即将该油箱24朝车体左侧(设置排气单元28侧)旋转九十度,来使该定位柱24a插入该车架单元21所延设的油箱定位部21a,藉此来使该油箱24的左侧先予定位,最后以该油箱24的该前锁固耳24b与该后锁固耳24c来使该油箱24的前后侧可与该车架单元21锁固,据此来使该油箱24安装定位,从而来令该油箱24设于该动力单元27的后方,且位于该座垫 25的下方,同时可令该油箱24的加油口2421、油泵机组3远离该排气单元28侧,藉此可确保该油箱24内的燃油的进出时,可避免被该排气单元28所产生的高温所影响,进而来增进该油箱24使用的安全性;由于该油箱24藉由延设有横向容油延伸部242、下缓冲容油延伸部2 43及后容油延部244的设置来提升该油箱24的容油量,藉此可增加该油箱24的重量,从而可藉由该油箱24的重量来调整该全地形车2的整体重心的配置,进而提升该全地形车2的行车操控性。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功效在于,藉由该油箱24具有本体部241,该本体部241朝车体下方方向延设有下缓冲容油延伸部243,该下缓冲容油延伸部243的底部243a邻近该后辅助管组214;藉此可避免该下缓冲容油延伸部243被剧烈震晃的燃油撞击而损坏;藉由该油箱24于该本体部241的下部设有该下缓冲容油延伸部243来提升该油箱 24的容油量,藉此可增加该油箱24的重量,从而可藉由该油箱24的重量来调整该全地形车2的整体重心的配置,进而提升该全地形车2的行车操控性。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功效在于,藉由该油箱24具有本体部241,该本体部241朝车体后方方向延设有后容油延伸部244,该后容油延伸部244具有一左后容油延伸部2441、右后容油延伸部2442及一介于该左后容油延伸部2441与右后容油延伸部2442之间的容置凹部2443,该容置凹部2443可供该后辅助管组214部分的管体容置;藉此可增加该油箱24的重量,从而可藉由该油箱24的重量来调整该全地形车2的整体重心的配置,进而提升该全地形车2的行车操控性。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功效在于,藉由该油箱24具有本体部241,该本体部241朝车体宽方向延设有横向容油延伸部242,该横向容油延伸部242至少一部分是位于该后轮26的上方;藉此可增加该油箱24 的重量,从而可藉由该油箱24的重量来调整该全地形车2的整体重心的配置,进而提升该全地形车2的行车操控性。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功效在于,藉由该油箱24的一侧设有定位柱24 a,该定位柱24a穿设一隔热件5后插设于该车架单元21的油箱定位部21a上;该油箱24于设置该定位柱24a的另一侧的外侧罩覆有一保护盖6;藉此一方面可使该油箱24的左侧获得定位效果,另一方面藉由该隔热件5的隔离,并可使该油箱24的左侧避免该排气单元28的消音器281高温的影响,以及使该油箱24的右侧半部的外侧具备保护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功效在于,藉由该油箱24的该下缓冲容油延伸部243的底部243a与该后辅助管组214的横管21421之间设有一缓冲件C;藉此来避免该下缓冲容油延伸部243的底部243a与该后辅助管组214的横管21421产生磨撞,同时可提升该油箱24的减震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功效在于,藉由该油箱24的该下缓冲容油延伸部 243的底部243a近中央处为该油箱24朝车体下方最低点;藉此一方面可增加该油箱24的容油量,另一方面可稳定该油箱24内燃油液面的稳定度。
本实用新型的第七功效在于,藉由该本体部241上设有油泵机组3 及呼吸器4,该油泵机组3具有抽油口及输油埠31,该抽油口位于该油箱24内的最低处,该输油埠31连接有一输油管P;藉此可提升该油箱 24内燃油输出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第八功效在于,藉由该下缓冲容油延伸部243由本体部241自车体宽方向朝车体向下且二侧由外朝内倾斜所构成,该下缓冲容油延伸部243近中央处离该本体部241上端面241a的距离大于该下缓冲容油延伸部243二侧离该本体部241上端面241a的距离,且该下缓冲容油延伸部243延车体宽方向的长度大于延车体前后方向的宽度;藉此可提升该油箱24的刚性强度,以及可增加该油箱24的重量,从而可藉由该油箱24的重量来调整该全地形车2的整体重心的配置,进而提升该全地形车2的行车操控性。
本实用新型的第九功效在于,藉由该横向容油延伸部242的上端面 242a上设有加油口2421,该加油口2421上盖设有一加油口盖 2422;该横向容油延伸部242的上端面242a较该本体部241 的上端面241a更朝车体上下方向的上方凸出,该横向容油延伸部24 2的底面242b成倾斜状;该加油口2421与该排气单元28的消音器281位于车体宽方向侧的相对侧;藉此可提升该油箱24的刚性强度,以及提升该油箱24的加油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第十功效在于,藉由该右后容油延伸部2442的上端面2442a较该本体部241的上端面241a及该左后容油延伸部2 441的上端面2441a更朝车体上下方向的上方凸出;该右后容油延伸部2442的上端面2442a设有一连通该右后容油延伸部的呼吸器4;藉此可提升该油箱24的刚性强度与输出燃油的顺畅性,以及可增加该油箱24的重量,从而可藉由该油箱24的重量来调整该全地形车2的整体重心的配置,进而提升该全地形车2的行车操控性。
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一功效在于,藉由该容置凹部2443可供该车架单元21后辅助管组214的右后辅助管2142的竖管21422容置;藉此可便利该油箱24组装工程。
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二功效在于,藉由该下缓冲容油延伸部243的底部243a邻近该后辅助管组214的右后辅助管2142的横管214 21;藉此可便利该油箱24组装工程。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藉由上述的全地形车辆的油箱结构,确实能达成所诉求的目的与功效,应已符合新颖性、实用性及进步性的要件,故依法提出实用新型的申请,祈请贵审查员之详鉴,惠赐准予新型专利之审定,至感德便。

Claims (12)

1.一种全地形车辆的油箱结构,所述全地形车至少包含有一车架单元、一设于所述车架单元上的油箱、一设于所述车架单元上方的座垫、一对枢设于所述车架单元后段的后轮、一设于所述车架单元上的动力单元,所述动力单元连接有一排气单元,所述车架单元至少具有一后置物架及一后辅助管组,所述油箱设于所述动力单元的后方,且位于所述后置物架的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具有本体部,所述本体部朝车体下方方向延设有下缓冲容油延伸部,所述下缓冲容油延伸部的底部邻近所述后辅助管组。
2.一种全地形车辆的油箱结构,所述全地形车至少包含有一车架单元、一设于所述车架单元上的油箱、一设于所述车架单元上方的座垫、一对枢设于所述车架单元后段的后轮、一设于所述车架单元上的动力单元,所述动力单元连接有一排气单元,所述车架单元至少具有一后置物架及一后辅助管组,所述油箱设于所述动力单元的后方,且位于所述后置物架的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具有本体部,所述本体部朝车体后方方向延设有后容油延伸部,所述后容油延伸部具有一左后容油延伸部、右后容油延伸部及一介于所述左后容油延伸部与右后容油延伸部之间的容置凹部,所述容置凹部可供所述后辅助管组部分的管体容置。
3.一种全地形车辆的油箱结构,所述全地形车至少包含有一车架单元、一设于所述车架单元上的油箱、一设于所述车架单元上方的座垫、一对枢设于所述车架单元后段的后轮、一设于所述车架单元上的动力单元,所述动力单元连接有一排气单元,所述车架单元至少具有一后置物架及一后辅助管组,所述油箱设于所述动力单元的后方,且位于所述后置物架的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具有本体部,所述本体部朝车体宽方向延设有横向容油延伸部,所述横向容油延伸部至少一部分是位于所述后轮的上方。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全地形车辆的油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的一侧设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穿设一隔热件后插设于所述车架单元的油箱定位部上;所述油箱于设置所述定位柱的另一侧的外侧罩覆有一保护盖。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辆的油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的所述下缓冲容油延伸部的底部与所述后辅助管组的横管之间设有一缓冲件。
6.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全地形车辆的油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的所述下缓冲容油延伸部的底部近中央处为所述油箱朝车体下方最低点。
7.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全地形车辆的油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上设有油泵机组,所述油泵机组具有抽油口及输油埠,所述抽油口位于所述油箱内的最低处,所述输油埠连接有一输油管。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辆的油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缓冲容油延伸部由本体部自车体宽方向朝车体向下且二侧由外朝内倾斜所构成;所述下缓冲容油延伸部近中央处离所述本体部上端面的距离大于所述下缓冲容油延伸部二侧离所述本体部上端面的距离;所述下缓冲容油延伸部的延车体宽方向的长度大于延车体前后方向的宽度。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地形车辆的油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容油延伸部的上端面上设有加油口,所述加油口上盖设有一加油口盖;所述横向容油延伸部的上端面较所述本体部的上端面更朝车体上下方向的上方凸出;所述横向容油延伸部的底面成倾斜状;所述加油口与所述排气单元的消音器位于车体宽方向侧的相对侧。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地形车辆的油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后容油延伸部的上端面较所述本体部的上端面及所述左后容油延伸部的上端面更朝车体上下方向的上方凸出;所述右后容油延伸部的上端面设有一连通所述右后容油延伸部的呼吸器。
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地形车辆的油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凹部可供所述车架单元后辅助管组的右后辅助管的竖管容置。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辆的油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缓冲容油延伸部的底部邻近所述后辅助管组的右后辅助管的横管。
CN201821461091.9U 2018-09-07 2018-09-07 全地形车辆的油箱结构 Active CN2088425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61091.9U CN208842546U (zh) 2018-09-07 2018-09-07 全地形车辆的油箱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61091.9U CN208842546U (zh) 2018-09-07 2018-09-07 全地形车辆的油箱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42546U true CN208842546U (zh) 2019-05-10

Family

ID=663722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461091.9U Active CN208842546U (zh) 2018-09-07 2018-09-07 全地形车辆的油箱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42546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35796A (zh) * 2019-05-31 2019-11-12 北京致行慕远科技有限公司 全地形车及其车架
CN110435795A (zh) * 2019-05-31 2019-11-12 北京致行慕远科技有限公司 全地形车及其车架
CN110481683A (zh) * 2019-05-31 2019-11-22 北京致行慕远科技有限公司 全地形车及其车架
WO2020238113A1 (zh) * 2019-05-31 2020-12-03 北京致行慕远科技有限公司 全地形车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35796A (zh) * 2019-05-31 2019-11-12 北京致行慕远科技有限公司 全地形车及其车架
CN110435795A (zh) * 2019-05-31 2019-11-12 北京致行慕远科技有限公司 全地形车及其车架
CN110481683A (zh) * 2019-05-31 2019-11-22 北京致行慕远科技有限公司 全地形车及其车架
WO2020238113A1 (zh) * 2019-05-31 2020-12-03 北京致行慕远科技有限公司 全地形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842546U (zh) 全地形车辆的油箱结构
EP2258938B1 (en) Straddle-type vehicle
TWI334016B (en) Mine resistant armored vehicle
CN101633388B (zh) 自动二轮车
CN101531223B (zh) 机动二轮车
US20070186976A1 (en) Fuel storage system for a vehicle
CN102700658A (zh) 骑乘式车辆
CN102530151A (zh) 摩托车的车架
CN102556243A (zh) 摩托车的车架
EP2364901A1 (en) Small-Sized Vehicles
US20150139728A1 (en) Self-Propelled Construction Machine
CN101172504B (zh) 机动二轮车
CN101172503A (zh) 机动二轮车
CN115707589A (zh) 作业机械
CN101152838B (zh) 用于鞍形座骑乘式车辆的空气滤清器布置结构和电池支撑结构
CN207630960U (zh) 一种防浪型燃油箱
CN103003137B (zh) 小型摩托车
JP6779946B2 (ja) 鞍乗型車両
CN109677532A (zh) 一种摩托车油箱
CN205654762U (zh) 汽车双缸减振器
CN107826197A (zh) 一种带感应器的防摔伤单车
JP2006183642A (ja) 車両
US20040118937A1 (en) High ground-clearance rough terrain fire fighting vehicle
CN104175868B (zh) 汽车碳罐安装结构
CN102795283B (zh) 摆动式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